此论言未及二万。题方称五篇。义则席卷声教。囊括众经。而罄佛渊海者矣。论主因见教中。谈真指不迁。导物开流动。恐未忘标指者。依文解二。而二其心。故且翻其辞。改其名。曰物不迁。曰不真空等。文似相角。而义实相符。所造未尝异。而所见未尝同也。然推论主心。荡无纤异。实为畅我  佛摄未归本之怀。是以即物而论。虚玄标高。揭物我同根。此不异杂华云。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能现所现既即无。昔来今往又何朕。故曰。昔人非昔人。野马或不动。良有此深因。非骤而语不迁。后尚有约义而驳其文者。有临文而骇其义者。然又有驳其驳者。迄我  明憨山大师主盟此道。执牛耳於宗途。已探此论之奥。而识其微。因见言路纵横。学人首鼠两端。莫之趋向。即搦管作疏。弄丸其间。析诸家之难。而阐其幽旨。名曰略注。古今开辟。本末贯通。借曰千途异唱。会归同致矣。愚意在昔毗耶大士。为世尊教海汪洋。代下一转语。即令五百弟子饱[(歹*又)/食]香积而消之。继踵肇公论主复白一椎。至今憨山大师笔底。方能转身吐气。抑亦为论主作此一转语耶。而始令人悟入宗本。开无知般若。鉴不真空。了物不迁。而无名涅盘即可证。此又一[(歹*又)/食]香积矣。虽各相去千有余年。要知般若光中。以灯续灯。若旦暮遇之也。注成。大师尚固扃鐍以藏之。恰有居士云山合掌请曰。摩尼妙在普雨。而法宝幸流通。弟子虽处瓶之罄。因惜自他慧命如丝。愿贷粟监河。但得金二十五。便可资枣黎氏流行。而皆沾其法味。幸何如哉。大师领而授之。来命跋於不肖。因赞之曰。向之於此论也。但登其枝而忘其本。咀其华而不食其实者众矣。今得大师信笔注成。又尔居士信心刻之。今而后之於此论也。可括目矣。必能达其本根矣。此其论之中兴也欤。

万历岁次丁巳孟秋  华山法侄慧浸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