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程畹撰。同治八年(1869)秋成书。一卷。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仪征事,兼述作者经历。亦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队侵犯镇江事。赞扬林则徐抗英,诋毁太平天国革命。有光绪刻本。 查看详情>>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查看详情>>
杂史。南宋石茂良撰。1卷。是编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此书逐日记载开封被围直至最后陷落的经过,其中主要写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的详细情况,据朱胜非《秀水闲居录》说,作者在围城期间一直住在姚友仲家,而本书中也提到作者跟随在姚的左右,后来姚在城破时被乱兵所杀,还是石茂良为他收的尸。书中记守城经过最为详尽,谓金军攻城之具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又记宋军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攻城器具。后来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时,大量采录此书的材料。书中还对靖康之变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宰相唐恪等人的一味主和进行了揭露,说靖康元年春金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朝廷不务边防守备,却尽料理些不急之务,如恢复春秋科考试、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当时有民谣说:“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确实切中了时病。在宋人记载靖康事变的各种著作中,《避戎夜话》堪称第一手材料,值得研究者重视。今本已非完帙,通行者有《说库》、《广四十家小说》等本。此书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1982年上海书店改题为《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重新影印出版。 查看详情>>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华盛顿》孙毓修著。华盛顿,美国政治家、军事家和首任总统(1789—1797)。享有美国“国父”之誉。生于弗吉尼亚威斯特摩兰。少年时代在弗吉尼亚的农场度过。曾从事土地测量员工作。1751年起掌管维农山庄。1755年受命为弗吉尼亚地方军指挥官,参加7年战争。1758年辞去军职转而从政。1774和1775年当选第一、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于1775年6月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自此开始率兵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经过特伦顿、普林斯顿、瓦利福奇和约克镇等战役,最终击败英军。1787年主持制订了美国宪法。1789年初当选总统,1793年连任,至1797年卸任这8年中,工作有条不紊,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查看详情>>
本书(二册三○六面一八三、六○○字)系选自「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光绪朝在台湾割地前对其所作设施之纪录。在光绪建元至二十一年(一八六五~九五)间,初受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之刺激,着手筹办开发经营。其见于改革行政区划者,初设恒春县,继建台北府县;见于治理措施者,废除从前不准内地人民渡台各例并弛贩卖铁、竹之禁,实施「开山抚番」。十年,又因中法之战,法兵侵台;因受此一事件之刺激,筹防建设更趋积极。十三年建省,再度改革行政区划,分设台湾、台南、台北三府及台东直隶州;并送行清赋、开矿、筑路、通商、抚垦等工作。至二十一年,又因中日之战,日兵攻估澎湖;马关和款成,台湾却沦为日本殖民地。本书所见,大致如是。 查看详情>>
又名《春秋外传》。21卷(或作21篇)。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国记事史。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犬戎,下迄春秋战国之交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前453年),前后约五百余年。全书分八国记事,依次是:《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凡21卷。各国史事,依时间顺序编排,但前后事件互不连属。除《周语》、《郑语》涉及西周事外,主要记载春秋间各国历史,其中述晋国篇幅最大,约占全书的一半,撰写笔法以着重记述君臣言论为特征,兼及当时的政治、外交、思想、军事等内容,材料丰富,词藻雅丽。尤以其中的《周语》、《楚语》史料价值极高,《晋语》和《郑语》则次之。 查看详情>>
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清陈厚耀撰。陈厚耀著有《春秋长历》。此书选取群书所载与《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有异同者,分国编次,以备考证,其间作者已有所辨定。另外取《史记》十二诸侯表、六国年表合为《通表》二卷;《摭遗》则是将谐谈琐记、神仙艺术,无关体要,又难以按年代编次的辑为一卷,附于后。《通表》排比详明,颇有条理,虽间有真伪杂糅,稍失裁断之处,易于察核,故该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与《春秋长历》、《春秋世族谱》相表里,皆是陈厚耀倾平生精力所著。 查看详情>>
史籍。明末清初杨士聪撰。一卷。杨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历官右谕德。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杨士聪仰药不死,为义军所执;后义军败出北京,他弃家南奔,最后卒于常州。鉴于方以智、陈琯等人所著书中说他曾投入义军;高珩、李呈祥、史垂誉、刘正宗、耿章光等人书中甚至还说他担任了义军的官职,以“名节攸关”,故作此书,记载自己在京经历,为己“辩诬”。同时详细记载了起义军在北京期间的情况。其所记虽与正史间有违异,然皆得之目击,故可信者居多,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查看详情>>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书即记述富喇塔进兵台州之史事与功绩。因系亲见亲闻,故记载颇为详实,为研究康熙朝平叛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有清康熙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 (嘉庆本、景嘉庆本》)第七集、《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一集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