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五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释经论第一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四十卷北作六十卷) (南颇牧用军最北用军最精宜威)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将释经义,总启十门。第一起教因缘,谓因缘各开十义。第二藏教所摄,谓三藏中,正经藏摄,亦摄余二,于二藏中,菩萨藏摄。又权不摄此,此兼摄权,于五教中,唯圆教摄,此亦摄余。第三义理分齐,略显四门,一所依体事,二摄归真实。三彰其无碍。四周遍含容,又各十门,以显无尽。第四教所被机。前五拣非器,后五彰所为。五拣非器者,一无信非器。二违真非器。三乖实非器。四陕劣非器。五守权非器。五显所为者,一正为一乘圆机。二兼为信向成种。三引为权教菩萨。四权为二乘。五远为凡夫外道阐提。第五教体浅深,略明十体。一音声,二名句文。三通取四法。四通摄所诠。五诸法显义。六摄境唯心。七会缘入实。八理事无碍。九事事无碍。十海印炳现。后二正是经宗,融取前八,无所遗矣。第六宗趣通别,总为十宗。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无。三法无去来。四现通假实。五俗妄真实。六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绝相。九空有无碍。十圆融具德。今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不思议为宗。第七部类品会。一彰本部。二显品会。三明支类。四辨论释。第八传译感通。第九总释经题。初解经题。二明品称。解经题中十门分别。一通显得名。二对辨开合。三具彰义类。四别释得名。五展演无穷。六卷摄相尽。七展卷无碍。八以义圆收。九摄归一心。十泯同平等。第十别解文义,亦有十例。一本部三分科。二问答相属科。三以文从义科。四前后褶叠科。五前后钩锁科。六随品长分科。七随其本会科。八本末,大位科。九本末遍收科。十主伴无尽科。此后乃随文科释。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六十卷北作九十卷) (南精至丹北沙至禹)

即清凉山澄观自释前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三十卷) 稷税熟

即前疏中悬谈合钞别行。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三卷北作四卷) (南丹北迹)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华严经指归(一卷) (南青北迹)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说经处。二说经时。三说经佛。四说经众。五说经仪。六辨经教。七显经义。八释经意。九明经益。十示经圆。于十门中,各明十意。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 同上

唐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一三宝章。略作八门。二流转章,略作十门。三法界缘起,略陈四门。四圆音章,略作四门。五法身章,四门分别。六十世章,义作二门。七玄义章,又分十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之钞(三十卷) (前有宗密经序)

治本于。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佛说阿弥陀经疏(七纸) (南青北百)

唐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三门分别。初述大意。二释经宗致。三入文释。(正宗分中,以发菩提心,释多善根福德因缘,名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为助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南法北约)

陈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此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也,从能说,所说人以立名,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经宗致,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二藏明义,菩萨藏收。渐顿悟入,此即顿教。从如是,讫清净业处,为序分。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说分。尔时阿难白佛下,讫经。为流通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四卷今作八卷) (北主南[○@缺])

维摩诘所说经注(六卷北作十卷) (前有僧肇序) 务

维摩诘所说经疏(十卷) (元朝藏中谦字号南北二藏并[○@缺])

记(六卷) (元朝藏中谨字号南北二藏并[○@缺])

四教义(六卷) (南弊北同)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

第一释四教名,为五:一正释。二核定。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诠。为四: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第三明四门入理,为五: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为六:一约三藏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二约通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三约别教位,明净无垢称义。四约圆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五约五味以结成。六明经论教多少。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此三科未说,盖是维摩诘经玄义少分也。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南遵北会)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总释五章,为二:初生起,二简别。别释五章,为五:初释名。又五:一通别。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释。五当体释。后更约观心释。就第三譬喻中,先破旧解,次为三意:一标十数。二释十相。三简十法。十数者,谓三德,三宝,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般若,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道也。释之与简,具在本文。四附文释者,即指所诠事理名金光明,不约譬也。五当体释者,俗本无名,随真立名,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即是金光明之法门也。后更约观心释者,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也。还约十种三法,始于三道,终于三德,一一不离现前一念之心,具显金光明法性,明六即位也。第二辨体,为三:一释名。二引证。三料简。释名者,法身法性,是经体质,余二在本文。第三明宗者,但用佛果为宗,何者,法性常体,甚深微妙,若欲显之,非果不克,当知果是显体之枢要也。第四明用,灭恶生善为经力用。忏品灭恶,非不生善,赞品生善,非不灭恶。互说一边尔。空品双导,忏不得空,恶不除灭。赞不得空,善不清净。四王品已下,护经使宣流通,还是生善,攘灾令去,还是灭恶也。第五判教相者,方等满字,通别通圆,约五味,则生酥摄。约四藏,则杂藏摄。(四藏,谓声闻藏,菩萨藏,佛藏,杂藏也。)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南约北盟)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断隔绝,序本序于正通,序则有三义,正本正于序通,正亦三义。通本通于正序,通亦三义。上中下语皆善故,又众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无滋味,流通歇末耶!今从如是我闻,入寿量品,讫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段。从尔时四佛下讫空品,正说段。从四王品下讫经,流通段。序有三义:一次绪,谓如是我闻等。二叙述,谓是时如来等。三发起,谓其室自然广博等,正宗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体,二义宛然。忏悔品灭恶,赞叹品生善,空品导成,即是经用也。流通品凡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人王,弘宣此经(一)。正论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经,天王祐助,亦是示往日弘经方轨(二)。鬼神品,明听经功德(三)。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虚(四)。除病流水二品,引昔听经之功德,证今护持之非谬(五)。舍身品,引昔行经不惜躯命,戒劝师弟勿吝法财(六)。赞佛品,明诸菩萨称扬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七)。

盂兰盆经疏(一卷) (南青北百)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然以大乘法门,判作人天乘摄,可谓深经浅解,未免堕依文解义之咎矣。

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 (前有曾怀咸辉二序) (南九州禹北剪颇牧)

宋长水沙门子璇集义疏注经并科 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 吴兴沙门仁岳集解 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

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二十卷) 绵邈

师子林沙门惟则,集九家解,并为补注。一兴福悫。二资中沇。三真际节。四槜李敏。五长水璇。六孤山圆。七吴兴岳。八泐潭月。九温陵环。

请观音经疏(一卷) (南烦北法)

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

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生诸佛前,名正宗分。从佛说是已,讫文。名流通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四卷) (南石北[○@缺])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五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