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诗【十五】

梁氏【寅】诗演义

八卷

未见

诗考

四卷

未见

寅自述曰於诗也因朱子之传演其义而申之谓之诗演义

陈氏【谟】诗经演疏

未见

朱氏【升】诗旁注

八卷

汪氏【克寛】诗集传音义会通

三十卷

未见

危素序曰新安朱子诗传或文义或引证读者时有所未通穷乡下邑岂能家贮羣书人熟通训故学者之患此久矣祁门汪君仲裕甫蚤贡於乡教授宣歙间易礼春秋各有着述至於诗传为凡例十有二条幽探徧索具见成书分为三十卷名曰诗集传音义会通其自序则以兴诗成乐之效望於来学盛哉君之用心盖其从大父东山受学於饶先生伯舆君之学得於吴先生可翁两先生俱鄱人距祁门甚迩君年高德卲为士林之蓍龟云

宋濂序曰汉晋诸儒既造传以释六经唐孔頴达复为正义什传而使之明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书遂与之兼行盖名物之详理所当明声字之讹理所当正而议者尚有谓孔之繁芜陆之疏漏者当是时伊洛之学未兴则其失有不得不然者矣三百篇之诗自子朱子亲为之注其大义固已昭如日星读者於事证音义有所未喻辄昧昧而言之譬犹不得其门而欲阃奥之入不调其弓而思正鹄之中抑亦难矣前乡贡进士汪先生新安人其从大父东山君尝从双峯饶子浙得黄文肃公之学文肃则子朱子高第弟子也其授受渊源最为亲切故学者多尊事之先生幼即从之游学遂大进慨然以致君泽民为已任应书有司以春秋中前选已而上春官不利叹曰得失固命也明诸经以淑後世不犹行已之志哉於是作诗集传音义会通若干卷引古今之书凡百余家疑者辨之阙者补之朱子之欲更定而未及者亦从而正之稽其用心固欲孔陆无异然而简而弗繁精而不疎则有大过於人者矣呜呼自经学湮微其於名物之详声字之讹多忽而不讲高谈性命者有不屑为没溺辞章者有不暇为其视先生为何如哉濂少先生七岁应书武林时尝一会之迄今三十余年先生以修元史被召至京师会濂亦来总裁史事於是与先生谈经其深诣远到殆非当世之士所可及方欲执弟子礼而请业焉而先生飘然东归因为叙其书以志歆艶之私先生所着有易传义音考春秋传纂疏春秋左传分纪春秋诸传提要经礼补逸周礼类要四书音证通监纲目考异六书本义等书皆有益於世非但今所序之书而已因并及之先生名克寛字德辅学者尊为环谷先生云

曾氏【坚】诗疑大鸣录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坚吴江人仕元为礼部员外郎徐达克元都坚同学士危素等出谒军门太祖仍命原官後宣德初历官云南左布政使

按坚尝序薛毅夫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自称沧海逸吏临川曾坚序有云余再以使事航海出庆元洋盖犹属至正年间事俞邰谓是吴江人宣德初尚存度别有所据其书叶氏菉竹堂目有之

范氏【祖干】读诗记

未见

金华府志范祖干字景先金华人受业白云许先生之门太祖帅师下婺辟为谘议以亲老辞乡人称为纯孝先生

何氏【淑】诗义权舆

未见

朱氏【善】诗解颐

四卷

丁隆题後曰诗经解颐一编先师文渊阁大学士一斋朱先生之所述也先生得家学之传经籍无不考赜至古诗三百篇尤博极其趣每授诸弟子於发明肯綮处辄录之时愚亦在门不数年成集俾诵之者不待玩诸心而喜形於色先生遂取匡说诗解人颐之语以名之其子叔【阙】既锓诸梓远迩读诗之士往往称之不啻良金美玉之重焉比年愚承乏南昌司训上下亦莫不重是编之便学者但岁久不能无亥豕鲁鱼之难辨於是佥议命工重刋以广其传愚僭分章析类正其伪误以便观览亦未必无小补云杨士奇曰诗解颐四卷国朝文渊阁大学士朱善着南昌有刻板余得之兵部侍郎卢渊凡二册卢朱之同郡人

江西通志善字备万号一斋丰城人隐老之子洪武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王氏【褘】诗草木鸟兽名急就章

一篇

高氏【颐】诗集传解

二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颐福安人洪武中举孝亷任海盐知县蒋垣日字应昌福宁州人

张氏【洪】诗正义

十五卷

未见

何氏【英】诗经详释【一作增释】

未见

按是书当即朱公迁疏义增释之

杨氏【禹锡】诗义

二卷

云南通志杨禹锡太和人洪武间以经明行修辟授本县学训导

瞿氏【佑】诗经正葩

浙江通志佑字宗吉钱塘人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训导陞周府右长史永乐间下诏狱谪戍保安洪熙乙巳英国公奏请赦还令主家塾

郑氏【旭】诗经总旨

一卷

黄虞稷曰旭闽县人建文中官儒学训导

彭氏【奇】诗经主意

未见

按奇未详何时人书载叶氏菉竹堂目录

胡氏【广】等诗集传大全

二十卷

吴任臣曰诗大全纂修官亦四十二人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胡广奉政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金幼孜翰林院修撰承务郎萧时中陈循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周述陈全林志翰林院编修承事郎李贞陈景着翰林院检讨从仕郎余学夔刘永清黄夀生陈用陈璲翰林院五经博士廸功郎王进翰林院典籍修职佐郎黄约仲翰林院庶吉士凃顺奉议大夫礼部郎中王羽奉议大夫兵部郎中童谟奉训大夫礼部员外郎吴福奉直大夫北京刑部员外郎吴嘉静承直郎礼部主事黄裳承德郎刑部主事段民承直郎刑部主事洪顺沈升承德郎刑部主事章敞杨勉周忱吴绅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陈道潜承事郎大理寺评事王选文林郎太常寺博士黄福修职郎太医院御医赵友同廸功佐郎北京国子监博士王复原常州府儒学教授廖思敬蕲州儒学学正傅舟济阳县儒学教谕杜观善化县儒学教谕顔敬守常州府儒学训导彭子斐镇江府儒学训导留季安按是书止抄袭安成刘瑾通释一书仅删去数条而刘本以诗小序隶各篇之下是书则别为一编若似乎不同者要之当日元未尝纂修也

鲁氏【穆】葩经或问

未见

陆元辅曰穆天台人永乐丙戌进士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理院事

刘氏【翔】诗口义

未见

黄虞稷曰翔清江人宣德己酉举人官翰林院检讨

范氏【理】诗经集解

三十卷【杨守陈志墓云三卷】

未见

台州府志范理字道济天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

王氏【逢】诗经讲说

二十卷

乐平县志王逢字原夫宣德初荐授富阳学训导寻以明经召见放归杜门讲学乡里称曰松隝先生

李氏【贤】读诗记

一卷

未见

孙氏【鼎】诗义集说

四卷

未见

江西通志孙鼎字宜铉庐陆人永乐间领乡荐任松江教授擢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

黄虞稷曰书成於正统十二年

陈氏【济】诗传通证

杨氏【守陈】诗私抄

四卷

守陈自序曰诗三百篇皆孔子所录世无异论矣其序或谓作於孔子又或以为子夏毛公或以为卫宏莫能定也然自汉毛公据序作传而郑康成之笺从之唐孔祭酒之疏宋吕东莱之读诗记皆从之他儒亦莫不尊序如经无敢有议而违者至欧阳文忠苏頴滨始皆疑序而嫌传笺各出其所见頴滨则例取序之首句尽去其下文而说之文忠则於传笺之善者皆从之而其间有悖理咈情者始易之耳独郑夹漈深辟传笺之妄尽去序而自为之说或谓其私心自是殆於不知而作者晦庵朱夫子博考诸家深探古始以为集传多主夹漈之说且断然以序说谬妄浅拙实汉儒所作不当分冠诸篇因并为一编而详论其得失学者莫不信而遵之奋千古之卓见以扫百代之陋闻非命世之大儒其孰能与於此哉然其主夹漈而与郑卫诸风尽断为淫诗则东莱固尝议之其後马氏端临亦尝辨之今虽专门举子尚或有疑於此者蒙少从先祖栖芸先生授诗仅闻大旨已厌淫诗之繁而疑之矣其後徧考诸家益详味之则所疑亦不止此历岁洊久疑犹未能释也今居闲处静日味诸经因详考各家传注择而抄之以诵习诗则专抄集传独於疑未释者或仍从传笺或易以他说或写愚见附焉嗟乎序说多谬妄浅拙信有如朱子之言者徒以其托名於圣贤故世儒尊而信之历数百年之久无敢更者况朱子之道学无媿圣贤何啻百世之山斗而其为集传也贯穿古今折衷百氏发理精到措辞简明诸家莫有能逮之者而初学小生乃敢私窃去取於其间岂非昏愚僭妄之极者哉虽然自昔儒生治经讲道皆由粗以造精而於前言往行亦始多疑而终信者今蒙学未至而轻据言之不自知其说之谬甚也俟他日改正焉斯可以验学之进矣天顺元年丁丑冬十月

戚雄曰镜川诗抄於兔?引墨子曰文王举闳夭泰顚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而西土服此说有据

王鏊曰诗小序序所以作者之意而或与诗词不应自宋以来人多疑之未敢尽屏至朱子一切刮去自讽其诗而为之说卓哉其为见也视古注亦简切易暁可谓有功於三百篇矣但古人作诗必自命题国史采之亦必着其所自不然其人去之千古安知微意所属使今人为诗不自命题则释之者人人殊不知果谁能得作者之心也毛郑泥於小序宛转附会多取言外之意朱子不泥小序独味诗之本旨毛郑固多失然去古未远其说亦或有自朱子以夫子郑声淫之说於郑卫之风多指为淫奔杨文懿公守陈谓春秋列国大夫会盟多赋诗以见志使皆淫辞焉肯引以自况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如风雨鸡鸣丘中有麻之类序以为思贤木瓜以为报功采葛以为惧谗青青子衿以为刺学校废如此之类姑从其旧未为不可也

黄佐曰朱子所指淫诗与小序说异者近世四明杨氏直以为秦火之後汉儒误收以备三百之数故其所着私抄删削而改编之愚谓左传载列国所赋者诸淫诗具在误收之说岂其然乎

易氏【贵】诗经直指

十五卷

郭子章曰易贵字天爵吉水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辰州知府

黄氏【仲昭】读毛诗

一篇

李氏【承恩】诗大义

未见

程氏【楷】诗经讲说

二十卷

未见

高佑纪曰考登科录程楷二人一乐平人成化丁未进士一合肥人天啓乙丑进士诗说未详谁作

刘氏【铨】诗经发钥

宁波府志刘铨字世衡慈谿人以贡为丹徒训导

王氏【彦文】诗传旁通

未见

钱金甫曰华亭人号益斋官嘉兴县儒学教谕

丁氏【徵】诗解

郑氏【满】诗经讲义

未见

浙江新志满字守谦慈谿人弘治壬子举人濮州知州

陈氏【凤梧】毛诗集解

未见

凤梧自序曰秦汉以来说诗者四家曰齐鲁韩毛厥後三家之说不传而毛氏独着毛之注多近古而郑康成笺之孔頴达疏之迨宋刘欧王苏及程子张子各有诗说而未叶於一至晦庵朱子作为集传固已家传人诵无容议矣凤梧尝反覆考究诗之篇什为秦汉诸儒所乱往往失其次序如二南多闺门之诗而美大夫贤士之篇不宜无别王风宜首列国不当居?鄘之後列国之风注疏明有诸公世次可考而先後混淆大小雅各有正变暨商周颂各有世次而亦相杂於其中此篇什之不可不正者也至於注释则集传泥於放郑声之言且过惩小序之失有可因者亦辄改之如桑中溱洧诸诗本刺淫也而悉以为淫者所作静女木瓜诸诗本咏他事也而亦以为淫者所作不无乖於思无邪之旨而亦非所以垂训矣此训释之不可不更者也窃不自揆悉据世次考定其篇什爰取诸毛氏之注郑氏之笺孔氏之疏稽诸朱子之语类参之吕东莱之读诗记严华谷之诗集杨镜川之诗抄而间有一得之愚亦附见焉名曰毛诗集解凡若干卷将以求正於有道也若马番阳之论杨镜川之辨及余别着篇叶考定一卷悉具列篇端庶以解学诗者之疑云尔

许氏【诰】诗考

未见

陆氏【深】俨山诗微

二卷【存俨山集中】

深自序曰深承父兄之训於诗自少诵习中岁业举反覆讽咏之余窃有所疑辄用劄记迨通籍禁林获交贤俊间於僚友间稍出一二质之颇有合焉而亦未敢遽以为是也今六十年矣虽於经术终身难闻而一得之愚不忍自弃聊存藁以示子孙目曰诗微其章句篇什多仍乎旧是编也盖欲折衷传序兼采衆长以明诗人之旨其疑者存焉其阙者後焉而因以附见鄙说求为朱子之忠臣而後已呜呼僭妄之罪安所於逃觕令後世知予之苦心焉尔

按诗微业有成书公子楫称公擕入京师为朝士窃去仅存二南?风而已其於大序疑有错简而更正之存俨山集中

张氏【邦奇】诗说

一卷

湛氏【若水】诗厘正

二十卷

若水自序曰诗何为而厘正也甘泉子曰厘正夫淫诗也淫诗不可存於经也此必夫子已删後儒复取而杂入焉者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者正也夫古之诗皆乐章也奏之乡党焉奏之闺门焉奏之邦国焉淫奔之词果可奏之乡党闺门邦国乎大不可也此夫子之所以去之独存三百篇也今乃三百十一篇其十一篇者非夫子所删淫诗好事之儒复取而混之为三百十一者乎其厘正小序何也曰小序者如今人作诗必先有序於前为某人其事尔也诗之大序孔子弟子子夏以夫子之意为之其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国史谓小史也其时近故其记事也切与後之生乎千百年之後而臆计乎千百年之前者异矣故论诗者必以小序为正然其中有数字後儒杂入者厘而正之使序纯乎古则序正序正则诗正矣

经义考卷一百十二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