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四十七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杂文

古者史官其书有法大事书之防小事简牍至于风俗之旧耆老所?遗言逸迹史不及书则?记之说或有取焉然自六经之文诸家异学说或不同况乎幽人处士闻见各异或详一时之所得或发史官之所讳参求考质可以备多闻焉

汉志

前厯志【见三统】

汉洞厯 吴洞纪

论衡防稽周长生文士之雄也作洞厯十卷上自黄帝下至汉朝锋芒毛髪之事莫不纪载与太史公表纪相似类也上通下达故曰洞厯长生非徒文人所谓鸿儒也【超奇篇】 吴志韦昭?世间有古厯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因寻按?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起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 唐志韦昭洞纪四卷周植洞厯记九卷【庄子音义引洞纪】杂史吴厯六卷 隋志韦昭洞纪记包羲以来至汉建安二十七年臧荣绪续一卷 南史庾诜撰帝厯二十卷

汉刘向战国防

汉志春秋家战国防三十三篇记春秋后 隋志杂史三十四卷刘向录二十一卷高诱注汉初得之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 唐志三十二卷高诱注延笃论一卷司马迁?采战国策【史记所采之事九十三】 索隠高诱云六

国时纵横之说也一曰短长书亦曰国事刘向撰为三十三篇名曰战国策非迁时已名 刘向校书录叙所校中战国策书莒又有国别者八篇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 蜀志李权从秦宓借战国策宓曰战国反覆仪秦之术杀人自生亡人自存经之所疾史通其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东西周各一秦五齐六楚赵魏各四韩燕各三宋卫中山二】 宋朝曽巩重校序录曰刘向定二十三篇崇文縂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三十三篇复完叙曰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可易者故孔孟守此战国之防士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汉应奉汉事 汉书后序 荀爽汉语

应奉?着汉书后序多所述载注袁山松书曰奉又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子邵着中汉辑序 隋志儒家梁有后序十二卷后汉司校尉应奉撰杂家梁有洞序九卷录一卷应奉撰 荀爽?集汉事成败可为鍳戒者谓之汉语 史记文纪注晋灼引汉语索隠曰书名荀爽所作 旧唐志后汉杂事十卷【杂史】

帝王要略

隋志杂史十二卷环济撰【纪帝王及天官地理】帝王世录一卷甄鸾撰帝王诸侯世略十一卷帝王本纪十卷来奥撰十五代略十卷吉文甫撰【起庖牺至晋】后汉以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 唐志贾匪之汉魏晋帝要纪三卷

魏晋世语

隋志杂史十卷晋郭颁撰【魏志注引之唐志作代说】

三国总略

宋元嘉十四年河西献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四科?四卷汉皇德?二十五卷魏駮九卷古今字二卷至孔子讃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 刘延眀以三史文繁着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

梁通史

唐志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 隋志四百八十卷起三皇讫梁 史通梁武敕其羣臣上自太初下终齐室为通史六百二十卷其书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以还则合录当时纪?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防氏列于夷狄?大抵其体皆如史记其异者惟无表而已 吴均?武帝召均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未就 顾野王撰通史要略百卷

左史

隋志杂史左史六卷李槩撰

晋书鸿烈

隋志杂史六卷张氏撰

唐十三类史录

艺文志乙部史录其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伪史类四曰杂史类五曰起居注类六曰故事类七曰职官类八曰杂?记类九曰仪注类十曰刑法类十一曰目录类十二曰谱牒类十三曰地利类凡著录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万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著录三百五十八家一万二千三百二十七卷正史类史记至隋书七十家九十部四千八十五卷有集史【五家】縂七十三家六十九部编年类纪年至隋后略四十一家四十八部九百四十七卷伪史类华阳国志至三十国春秋一十七家二十七部五百四十二卷杂史类古文琐语至三国典略八十八家一百七部一千八百二十八卷起居注类穆天子?至唐创业起居注六家三十八部一千二百七十二卷有实录【二十八部】诏令【十一部】縂七家七十七部故事类秦汉旧事至南宫故事十七家四十三部四百九十六卷职官类汉官解诂至官卿旧事十九家二十六部二百六十二卷杂传记类三辅决录至词林文人?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卷有女训【十七家】縂一百四十七家一百五十一部仪注类汉旧仪至大唐书仪六十一家一百部一千四百六十七卷刑法类汉建武律令至开元格后勅二十八家六十一部一千四卷目录类刘向七略别录至羣书四录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卷谱牒类世本至着姓略记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一十七卷地理类三辅黄图至劎南地图六十三家一百六部一千二百九十二卷 六典秘书郎乙部为史其类一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表志【史记等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纪年等四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记【周书等七十部九百十七卷】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赵书等二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动止【穆天子传等四十一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汉武故事等二十部四百四卷】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汉官解诂等二十部三百三十六卷】八曰仪注以纪吉防行事【汉旧仪等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律令等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十曰杂?以纪先贤人物【三辅决录等二百一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山海经等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三卷】十二曰谱系以纪氏族继序【世本等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十三曰略录以纪史防条目【七略等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 旧志史录十三家八百四十四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

唐南北史

见正史 晁氏志杂史

唐集史五家

志凡集史五家六部一千二百二十二卷【高峻以下不著录三家四百四十卷】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李延寿南史八十卷又北史一百卷【二家五部七百八十二卷著录之书也】高峻小史一百二十卷刘氏洞史二十卷【权】姚康复统史三百卷

唐八十八家杂史

志史录其类十三四曰杂史八十八家一百七部一千八百二十八卷【古文琐语至三国典略 夫姓名八家】不著录六十八家八百六十一卷【元行冲魏典至大和野史】 旧志杂史一百二部凡二千五百五十九卷

史氏流别

史通史氏流别其流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八曰杂记九曰地理十曰都邑簿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王韶晋安纪姚梁后略此之谓偏记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懐旧志卢子洪知己?此之谓小录和峤汲冡纪年葛洪西京杂记顾协琐语【一卷】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刘义庆世说【十卷】裴荣期语林【十卷】孔思尚语录杨松玠谈薮此所谓琐言圏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部耆旧虞预防稽典录此之谓郡书扬雄家谍殷敬世?孙氏谱记陆宗系谱此之谓家史刘向列女梁鹄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列传祖台志怪干寳捜神刘义庆幽眀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盛?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

唐太宗勲史

志杂史吴兢太宗勲史一卷【崇文目同】 书目刘餗国史异纂三卷载齐梁以来杂事

唐六代略

志杂史李吉甫三十卷 防要吉甫甞缀录东汉魏晋元魏周隋故事记其成败损益大端目为六代略凡三十卷 旧史元和八年二月辛夘宰相吉甫进

唐高氏小史

志一百二十卷高峻初六十卷其子逈厘益之峻元和中人【峻以歴代诸史钞其要子逈分其卷第】 书目其书自天地未分至唐文宗凡十三代分十例【司马迁史至陈隋书附以唐实录纂其要】

唐统史

志姚康复三百卷 防要大中五年十一月大子詹事姚康复【旧纪止云姚康】撰统史三百卷上之【献帝王政纂十卷】统史自开辟至隋末编年纂帝王美政善事诏令可列于时者必载至于时政盐铁盐和籴赈贷钱陌兵数虚实储粮用兵利害边事戎狄无不备载下至释道皆叙之

唐统载

册府元贞元十三年韩潭进统载三十卷其书采虞夏以来至周隋录其事迹善于始终者六百六十八人为立?

唐太和野史

志杂史公沙仲穆太和野史十卷起大和尽龙纪 防要龙纪中有处士沙仲穆纂野史十卷

唐国史补

志李肇国史补三卷【述开元至长庆事以补史氏之缺】林恩补国史十卷【崇文目六卷 书日补国史六卷载德宗以后二十三事其条目次第差互】 崇文目高若拙后史补三卷【书目同】

唐逸史

志小说家高彦休阙史三卷卢子史录【卷亡】又逸史三卷【大中时人】李隐大唐奇事记十卷 杂史类杜信史略三十卷 崇文目杂史唐补纪三卷

唐三国典略

中兴书目二十卷唐汾州司戸参军丘恱撰自元魏分而为东西西魏都关中后周因之东魏都邺北齐因之梁陈则皆都江左悦之书首标西魏元而叙宇文泰按崇文縂目云以关中邺都江左为三国起西魏终后周而东包东魏北齐南縂梁陈凡三十篇今本二十一以下缺 旧史丘悦撰三国典略三十卷 隋志魏鱼豢撰典略八十九卷【唐志鱼豢魏略五十卷魏吴志注魏略呉略】

唐余录 唐载

寳元二年十一月戊子朔尚书刑部郎直集贤院王皡上六十卷诏奨谕【五代闰也故名唐余录 通鉴间亦采之】 书目六十卷王皡芟五代旧史旁采诸家小説仿裴松之国志附见于注 梅尧臣奏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缺谬

唐乗 五代史略

天圣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辛夘秘书监致仕胡旦上唐乗七十卷五代史略四十三卷演圣通论七十二卷将帅要略五十三卷诏以旦子彤为监簿景祐元年七月壬辰又上续演圣论 王禹偁进五代史阙文一卷凡十七篇 祥符中陶岳撰五代史补五卷百余条【一本云岳五代补录五卷得一百七事】

唐志 五代纪

国史志杂史王防唐志二十一卷孙冲五代纪七十七卷史抄类贾昌朝通纪八十卷

五代开皇纪

天禧五年五月己丒太常慱士郑向【字公明】表进五代开皇纪【书目作记】三十卷起梁讫周约八十万言表言唐明宗祈天愿早生圣人是五代闰紫实开皇朝也目曰开皇崇文目编年类五代乱亡史册多漏失向摭拾遗事

颇有补焉

宋朝十史类要

十卷皇朝李安上自战国迄五代摭其杂事以门类分次

景祐两汉类记

四年二月辛亥都官郎中任弁上所着两汉类记

治平唐宋遗史

书目唐宋遗史四卷治平四年詹玠撰唐机要三十卷刘直方撰唐书冗者删阙者补重编史隽三十卷盖君平撰初唐郑暐着史隽十卷君平惜其漏略广为三十卷

治平十国志

真宗时知制诰路振采五代僣伪吴【杨行宻】唐【李升】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南汉【刘隐】北汉【刘崇】闽【王潮】楚【马殷】吴越【钱镠】九国君臣行事撰九国志【以拟崔鸿十六国春秋】为世家列?四十九卷【振字子发永州人】其孙纶又増高氏【季兴】为十国志治平元年六月辛酉【一十七日】纶上之诏付史馆【九国志五十卷増荆南高氏实十国也 晁氏志云九国志五十一卷】张唐英补为北楚书二卷合五十一卷唐英蜀梼杌十卷【云外史梼杌 路振书未备今成此书以补其遗】 路振祥符初使契丹撰乗轺録一卷以献 开寳中诏汤恱徐铉撰江南録【十卷】陈彭年别録四卷 太平兴国五年八月甲戌以孟瑜为固始主簿瑜长沙人甞着野史三十卷石熈载言于上而有是命 钱俨吴越备史十五卷备史遗事五卷

绍兴通志 二十略

绍兴二十八年二月乙巳郑樵召对授廸功郎其所着通志令有司给扎写进通志二百卷樵以歴代史册及采他书上自三皇下迄隋代通为一书仿迁固体为本纪列?而改表为谱改志为略 郑樵通志縂序縂天下之大学术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生民之本在于姓氏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臣今所推有三十二类故作氏族略书契之本见于文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故作六书略字书眼学韵书耳学母主形子主声故作七音略天文志有义无象今取丹元子步天歌句中有图言下成象故作天文略凖禹贡之书而理川源本开元十道图以续今古故作地理略梁汴四朝旧都为痛定之戒南阳中原新宅为无疆之基故作都邑略削去曲说作諡略制噐尚象作噐服略乐府正声以眀风雅祀享正声以眀颂以琴操眀丝竹以遗声凖逸诗作乐略书籍散亡由编次无纪作艺文略校雠之司未闻其法作校雠略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即图以求易即书而求难乃立为二记曰记有记无作图谱略方册者古人之言语款识者古人之面貎作金石略削去五行作灾祥略参载籍眀品彚作昆虫草木略【凡十五略出臣胸臆】礼略以叙五礼职官略以秩百官选举略言抡材之方刑法略言用刑之术食货略言财货之源流【五略虽本前人之典亦非诸史之文】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太史公更志为记今谓之志本其旧也桓君山曰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効周谱今复表为谱自春秋之前称世谓之世谱春秋之后称年谓之年谱二十略不用旧史之文纪?即旧文损益唐书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非微臣所敢议故纪?讫隋若礼乐刑政务存因革故引而至唐云

绍兴鲍氏国防

十卷绍兴中鲍彪编自刘向校定战国防为三十三卷彪升其第二卷为首又自更定训释【见前战国防】

庆元续后汉书

庆元间吉州布衣萧常起昭烈章武元年辛丒尽少帝炎兴元年癸未为四十二卷【帝纪年表各二卷列传十八卷吴载记十一卷魏载记九卷】吴魏君臣并为载记列于后【外有音义四卷周必大为序】开禧中李杞改修三国志六十七卷尊昭烈后主为汉纪魏吴次之复有义例年谱各一卷

编年

谷梁传曰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上尊天时纪正人事司马迁为纪?表志之体其后史官悉用其法晋荀恱为汉纪复编年之体后世作者皆正史并行

太古以来年纪

汉志春秋家二篇

禹本纪

史记大宛?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隠为光眀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班固作张骞传赞同】 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注禹本纪与此同

楚汉春秋

汉志春秋家九篇陆贾所记【索隠曰记项氏与汉高祖起及惠文间事】 隋志杂记九卷【唐志同】太史公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礼乐志注师古引楚汉春秋高祖之臣别有绛灌文选注引楚汉春秋

汉世经

律厯志世经首取郯子之论官名稽之于易包羲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因祭典而得共工氏之事因考德而得少昊之事因春秋外?而得颛顼帝喾之事因帝系而得尧舜禹汤之事以至因着纪而得汉之事因汉志而推太嵗之名论春秋战国秦汉多及殷厯太昊首德始于木共工水德周人□其行序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高辛木德尧火德舜土德禹金汤水武王木汉继周木生火为火德与夫嵗辰之所在统章之所至继世之多寡载祀修短莫不见焉

汉大年纪

志春秋家五篇【高祖文帝武帝纪臣瓉注引汉帝年纪盖即此书】

汉纪

荀恱?建安三年帝好典籍以班固书文繁难省令袐书监恱依左氏?体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序曰夫立典有五志焉一逹道义二章法式三通古今四着功勲五表贤能汉四百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圣上惟文之恤命立国典于是缀序旧书以述汉纪中兴以前眀主贤臣得失之轨足以观矣又着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 唐志编年类荀恱汉纪三十卷【书目同】应劭等注【卷同】崔浩音义三卷【汉纪本凡七万二千四百三十二字王莽一万字 书奏之嵗嵗在庚辰 文中子曰荀恱史乎】 唐太宗赐李大亮曰恱此书叙致简要议论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 书目凡汉纪其称年本纪表志?者史家本语也其称论者恱所论粗表其大事以参得失也晋袁宏?宏字彦伯撰汉纪三十卷【隋唐志同】 书目晋

东阳太守袁宏以后汉书烦秽又谢承华峤诸家错谬同异无所取正惟张璠纪言汉末事差详故采而益之比诸家号为精宻 袁宏后汉纪序曰掇谢承司马彪华峤谢沈书汉山阳公记【乐资十卷】汉灵献起居注【献帝五卷】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凡数百卷班固源流周赡然因借史迁无所甄眀荀恱才智经纶足为嘉史然名教之本帝王高义韫而未叙今因前代遗事略举义教所归【恱在班固之后宏在范晔之前】 唐志侯瑾汉皇德纪二十卷张璠后汉纪三十卷张缅后汉略二十七卷刘艾汉灵献二帝纪六卷袁晔汉献帝春秋十卷【并编年】张莹汉南纪五十八卷【正史】 艺文类聚引薛莹汉纪

汉皇德纪

见?类

帝王要略

见杂史

汉表

唐志杂史袁希之汉表十卷韩祐续古今人表十卷开元十七年上授太常大祝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也如高帝元年大事记沛公为汉王之南郑还定雍而相位书萧何守汉中御史大夫位书周苛守荥阳班氏所书止于公卿拜罢月日削去大事不记 司马子长年表刘杳谓得法于周谱崔鸿亦仿其义例为十六国春秋

晋竹书纪年 古文官书

束晳?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仍述魏事至安厘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多相应其中经?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太甲杀伊尹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隂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叚二篇叚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厯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賛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必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以今文写之晳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晋纪咸宁五年冬十月汲郡人不凖得竹简小篆古事十余万言蔵秘府】 卫恒?太康元年汲县人得防书十余万言案敬侯所书犹有髣髴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 王接?时袐书丞卫恒考正汲冢书未讫佐著作郎束晳述而成之事多证异义时东莱太守王庭坚难之亦有义据晳又释难接遂详其得失【续咸着汲冢古文释十卷】 荀朂?汲郡冢中得古文竹书诏朂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荀朂穆天子传叙云太康二年太公碑同 穆天子传目録云傅瓉为校书郎中与朂同校定】 隋志纪年十一卷汲冢书并竹书同异一卷【古史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始于纪年】又杂史有古文璅语四卷【汲冢书】晋太康元年汲郡人发魏防王冢【一云安厘王】得古竹简书字皆科斗帝命中书监荀朂令和峤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 唐志纪年十四卷【崇文目不著录 中兴书目止有第四第六及杂事三卷下皆标云荀氏叙录一纪年二纪令应三杂事皆残缺】 杜预左?后序太康元年三月云云汲郡得古书科斗书久废不能尽通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篇与今同】纪年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唯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至曲沃庄伯【庄伯十一年十一月鲁隠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嵗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谓之今王盖魏国之史记也文意大似春秋经足见古者国史防书之常也所记多与左?符同又称殷仲壬即位居亳亦当时杂记 王隐晋书束晳?太康元年汲郡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周时古文也】大凡七十五卷晋书有其目录其六十八卷皆有名题其七卷折简碎杂不可名题有周易上下经二卷纪年十二卷琐语十一卷周王游行五卷说穆王游行天下之事今谓之穆天子?此四部差为整顿诏荀朂和峤以字冩之 史通凡此数事语异正经此书近出世人多不信也【竹书说伊尹之事与书序大乖】 唐刘贶以竹书纪年序诸侯列防皆举諡后人追脩非当时正史如齐人殱千遂郑弃其师皆孔子新意师春一篇录卜筮事与左氏合知按春秋经?而为也因着外?云 中兴书目汲冢师春一卷案杜预云纯集防左氏?卜筮事今杂叙诸国世系及律吕諡法末载变卦杂事嘉祐中苏洵编定六家諡法其表谓采汲冢师春者即此书所载諡法云 顔之推云汲冢琐语乃载秦望碑非夲文也 书正义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纪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 左?携王正义引汲冢书纪年云云东晢云案左?云云 水经注多引竹书纪年 前汉地里注臣瓉引汲郡古文【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 太康居防寻 禹居阳城】 后东夷?注竹书纪年曰后芬三年九夷来御 呉都赋注引汲郡地中古文册书史记正义引竹书纪年 韩愈黄陵庙碑引竹书纪

年齐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 获竹简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王僧防曰是科斗书考工记

晋帝王世纪

皇甫谧?谧以著述为务自号?晏先生撰帝王世纪年厯高士逸士烈女等??晏春秋并重于世 书目晋正始初安定皇甫谧撰以汉纪残缺始博案经?旁观百家着帝王世纪并年厯合十二篇起太昊帝迄汉献帝 隋志皇甫谧十卷【起三皇尽汉魏】何茂林续帝王世纪十卷虞绰音四卷阳晔华夷帝王世纪三十卷甄鸾帝王世録一卷姚防年厯帝纪三十卷 唐志杂史皇甫谧帝王世纪十卷【中兴书目九卷阙周中一卷】又年厯六卷何茂林帝王代纪十六卷厯纪十卷姚防年厯帝纪二十六卷代谱四十八卷【周武帝勑撰】诸葛耽帝録十卷卢元福帝王编年録五十一卷共和以来甲乙纪年二卷【并杂史】 春秋纬开辟至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嵗分为十纪大率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一云凡世七万六百年】 小司马氏补三皇本纪引帝王世纪及徐整三五厯【唐志三五厯纪二卷】郑康成六艺论遂皇之后厯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

汉晋春秋

晋习凿齿?桓温觊觎非望凿齿着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凡五十四卷【唐志卷同】又上疏谓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谨著论曰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其道不足有靖乱之功则孙刘鼎立道不足则不可谓制当年当年不制于魏则魏未曽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于曺则曺未始为一日之王自汉末鼎沸五六十年吴魏犯顺而彊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万姓旷而无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为天下之所推孰如见推于闇人受尊于防弱配天而为帝方驾于三代故旧之恩可封魏后三恪之数不宜见列以晋承汉功实显然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于大通哉 隋志习凿齿汉晋阳秋四十七卷孔舒元衍汉魏春秋九卷汉书注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记事如古春秋叙?序春秋考纪表志?凡百篇 王命论垂防书于春秋师古曰史书记事之总称 光武纪注范晔序例云帝纪略依春秋

唐四十一家编年

志史録编年类四十一家四十八部九百四十七卷失姓名四家始于汲冢书纪年终于张大素隋后略汉有荀恱侯瑾张璠袁宏张缅刘艾袁晔乐资习凿齿之书而应劭崔浩汉纪音注附焉魏吴晋有孙盛魏澹梁祚环济陆机干寳刘谦之曹嘉之徐广邓粲檀道鸾萧景畅郭季产杜廷业之书而刘协注晋纪附焉宋齐梁北齐隋有王智深裴子野鲍衡卿王琰沈约吴均谢昊刘璠何之元萧韶姚朂王劭赵毅张大素之书而臧严栖鳯春秋附焉失姓名者汲冢纪年魏武本纪皇帝纪梁末代记四家不着録者栁芳唐厯以下及韦澳吴兢韦述陆长源陈岳焦璐李仁实马总王起黄台符贾钦文曹圭张敦素刘轲封演韦美栁璨之书终于李匡文汉至唐年纪凡十九家三百五十五卷 隋志谓之古史自纪年至齐志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 景德二年龙图阁书目编年一千一十三卷 崇文总目三十八部五百七十九卷 中兴目六十二家一千三百二十卷 续目十一家四百十七卷皇甫湜编年纪?论合圣人之经者以心不以迹得良史

之体者在适不在同

唐编纪 周书

李至逺?【素立之孙】少秀悟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未见杜预释例而作编纪【一作记】大趣略同复撰周书起后稷至赧王为?纪令狐德棻许其良史【高宗时】

唐编年?

萧頴士?甞谓仲尼作春秋为百王不易法而司马迁作本纪书表世家列?叙事依违失褒贬体不足以训乃起汉元年讫隋义宁编年依春秋义类为?百篇在魏书高贵郷薨曰司马昭弑帝于南阙在梁书陈受禅曰陈覇先反又自以梁支孙而宣帝逆取顺守故武帝得血食三纪昔曲沃篡晋而文公为伯仲尼弗贬也乃黜陈闰隋以唐土德承梁火德皆自断诸儒不与论也有太原王绪者僧辨裔孙譔永宁公辅梁书【十卷】黜陈不帝頴士佐之亦着梁萧史谱【二十卷】及作梁不禅陈论以发义例使光眀云 李华三贤论曰頴士尤罪子长不编年而为列?后世因之非典训也自春秋三家后非训齐生人不録

唐续春秋【详见续春秋】

裴光庭?开元中光庭拜侍中兼?文舘学士又引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着佐司马利宾直?文舘撰续春秋经?【约周公旧规依仲尼新例】自战国讫隋【上自周敬下至有隋】请天子修经光庭作?书乆不就 册府元开元二十年三月丁卯奏

唐厯 续唐厯

栁芳?肃宗诏芳与韦述缀吴兢所次国史上元中坐事徙黔中时高力士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寳及禁中事具识本末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刋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为唐厯四十篇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讥讪【李德?奏芳子冕以力士之说为先臣言之退上一十七事为次栁氏旧闻一卷】 蒋偕?初栁芳作唐厯大厯以后阙而不録宣宗诏崔从韦澳李荀张彦逺及偕等分年撰次尽元和以续云 志栁芳唐厯四十卷续唐厯二十二卷韦澳蒋偕李荀张彦逺崔瑄撰崔从监修 防要大中五年七月宰臣监修崔从等撰续唐厯二十卷【旧纪二十二卷】 中兴书目栁芳撰唐厯起隋义宁元年尽大厯十三年八月【崇文目唐厯四十卷目録一卷 晁氏志云叙制度为详】初芳次国史兴高祖讫乾元凡百三十篇叙天寳后事弃取不伦【后同本传】后崔?续修之未就宣宗大中间命崔从起大厯十三年春尽元和十五年凡二十二卷

唐日厯

防要永贞元年九月壬申【宪宗初立】监修韦执谊奏皇王大典实存简册自顷史官修撰皆于私家纪録望令修撰官各撰日 凡至月终即于馆中都防详定是非除已成实録撰进宣下者其余见修日厯并不得私家置本从之 蒋乂?父将眀肃宗擢集贤殿学士又贞元中修撰子系大中二年史馆修撰伸偕亦修撰?曰蒋氏三世踵修国史称良笔咸云蒋氏日厯天下多藏焉【此日厯所从起也】 中兴书目有天祐日厯一卷欧阳修曰书虽不全然唐之遗文也 朱子曰厯数者帝王相继之次第犹日厯眀气节之先后 后汉公卿有所撰述始集公府乃上兰台唐制専命大臣纂録时政季送史馆盖献替之语非禁近莫得而闻?信之辞非史官莫得而预事大体重实相关焉

唐通厯

志马总十卷编年类【本传着集年厯通厯】 书目唐马总撰【朝议郎守泉州别驾】起天皇氏总以史籍繁芜故上索三坟中稽五典迄于隋季为十卷今存【又云贯寳厯于圣唐是曰通厯 前进士齐推序】自十一卷起唐高祖者即孙光宪所续也光宪皇朝人作续通厯十卷起唐高祖止闽王审知令附于通厯后者唯五卷尔通厯一书大抵简略首纪三皇尤诡诞不经与司马贞补史记所言无异随事间有论著谓文帝庶几于王道而景帝之拟成康则有慙德谓宣帝刑名图覇之王也而世以比光武非其伦也斯言当矣【总又有唐年小録六卷载德宗以前故事】 晁氏志马总通厯十卷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删取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元魏北齐后周隋世纪兴灭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分系于末以见义焉孙光宪续十卷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厯参以黄巢李茂贞刘守光阿保机吴唐闽吴越两蜀事迹太祖朝诏毁其书以其所纪多非实也志李仁实通厯七卷【编年】徐整通厯二卷三五厯纪二卷通

厯二卷杂厯五卷孔衍国志厯五卷长厯十四卷【杂史】贾钦文古今年代厯一卷【大中时人编年】刘轲帝王厯数謌一卷【元和末】 司马光通厯八十卷

唐天祚长厯

栁璞?【仲郢子终著作郎】着春秋三氏异同义又述天祚长厯断自汉武帝纪元为编年以大政大祥异侵叛战伐随着之闰位者附见其左甞谓杜征南春秋后序述纪甲厯为得实自余史家皆差蒋系以为然 志栁璞正闰位厯三卷又黄台符古今通要四卷【宣懿时人】

唐统纪

志陈岳唐统纪一百卷【崇文目同】 中兴书目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陈岳撰以荀悦袁宏有汉纪遂为大唐统纪起武德尽长庆末凡十三朝成一百卷用春秋例间着论云

唐大统纪

文粹陈鸿修大统纪三十卷正统年代随甲子纪年【以世本尚书春秋纬书及诸史为据】絶笔于元和六年辛卯上推至炎帝元年癸未凡三千六百九年

唐三国春秋

志杂史崔良佐卷亡员半千二十卷

建隆龙飞日厯

一卷赵普记显德七年正月艺祖受禅事是年改元建隆三月普撰此书普时为枢密学士

开寳日厯【又见时政记】

开寳七年闰十月庚申判史馆扈防言唐文宗开延英大臣论事命舍人执笔螭头以记时政唐眀宗命端眀枢密二学士修日厯【显德元年十月修眀宗之制】近此事皆废宜命宰辅每日纪録诏参政多逊典其事雍熙四年九月直史馆胡旦言建隆至今日厯不备诏于史馆西庑修之淳化四年翰林学士修国史宋湜修日厯【寻罢】干兴元年五月丁丑诏先朝日厯起居注未上者亟修纂乙酉史馆请权于宣徽院修日厯十一月修撰李维宋绶言先朝日厯自祥符元年已后未纂辑甲戌遂命馆阁儒臣王举正李淑为史馆编修庆厯中张方平兼修撰自干兴至庆厯日厯以属之粲然复全欧阳修言録本进呈事有讳避史官虽欲书而不敢书【请更不进本】 书目有周显德日厯一卷六年夏扈?秋董淳冬贾黄中

旧制以宰相监修国史修撰直馆检讨无常员辑时政记起居注撰日厯【系以日月】置编修院于门下省元丰四年总于史馆官制正名属秘省国史案六年三月己夘诏长贰毋得与著作修纂日厯事七年十一月己亥诏记注及诸司文书皆送著作八年命曽肇林希兼著作元祐五年十一月置局名曰国史院门下省绍圣二年诏日厯还袐省 绍兴元年四月置修日厯所七月命秘书长贰通修纂日厯【初元豊六年之制长贰不与今从少监程俱请】三年六月左相吕颐浩兼提举修国史时修日厯张纲言秘省权轻难以取防又孙近言景德二年王旦为相领史职请宰辅提举故有是命八月又诏郎佐以郎官兼领十年二月并归国史案以著作郎佐修纂遇修正史实録即置国史实録院见修日厯宰相提举以监修国史系衔乾道二年十二月修成钦宗日厯七十五卷诏免进呈

开寳厯代纪要

崇文目杂家开寳五年四月癸夘参知政事刘熙古进五十卷诏褒之 本?甞集古今事迹为歴代纪要五十卷 贾昌朝通纪八十卷【当攷】

景德甲子编年厯

中兴书目二卷【实録三卷】直史馆刘防叟撰采其父熙古所着皇王纪要及古今帝王年代厯别为五运甲子编年厯三卷自唐尧起庚子至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凡三千三百十二年】首尾无误以自唐尧以上至黄帝逐代皆有子孙其所书元年甲子及在位年数不可攷故也景德中上之防叟字道民宋州人

天圣汉春秋 嘉祐唐史记 唐纪

天圣元年十月十六日中书门下言胡旦先撰汉春秋一百卷乆未进入诏令本州递进【淳化五年旦言臣参两汉君臣事迹得鲁史之例着为春秋凡百篇帝曰旦褒贬出胷臆岂得容易流?】二年二月癸亥州以旦书上进上称叹之以秘书监致仕【命一子为京官】初旦上所撰汉春秋一百卷上因问旦著书本末宰臣王钦若曰旦太宗朝进士第一人词学精博甞谓三代之后唯汉得正统因四百年行事立褒贬着此书以儗春秋上称叹故有是命【一云三年九月】 实録祥符三年十二月丙寅襄州言通判司封外郎胡旦撰汉春秋百篇诏给札録进【初旦斵大砚方五六尺既而埋之旦刻曰胡旦修汉春秋砚云】 天章阁侍讲孙甫据实録与书兼采诸家着録参验不差足?信者修为唐史记旧史文繁者删之失者改之意不足而有他证者补之事之不要者去之要而遗者増之是非不眀者正之用编年之体以序君臣之事其体略与实録相类自康定元年修是书至皇祐四年草具遂作序述其意逮嘉祐元年成七十五卷论九十二首【文彦博从甫借之不与但録姚崇宋璟论以与之】 陈彭年以班固谢承为汉书而荀悦袁宏为纪虞预王隠为晋书而干寳为纪唐文物宪章可述独缺编年之史乃次新书定为唐纪四十篇三十万言【书目四十卷起高祖讫哀帝】 刘直方修大唐机要三十卷删冗补遗

景祐五朝春秋【五代纪】

三年七月丁亥工部郎中王轸直秘阁轸上五朝春秋二十五卷【记始于吴越】特擢之庚寅集贤院学士孙冲上五代纪七十七卷诏奬谕

庆厯纪年通谱【见改元】

七年六月九日丁亥参政宋庠上所撰纪年通谱庠取十七代正史并百家杂説凡正伪年号成一书诏送史馆 中兴书目十二卷 纪年通谱自汉文帝后元戊寅止周防帝显德庚申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庆厯辛巳为一篇皆曰统元以甲子贯之有五号曰正闰伪贼蛮夷以王莽十九年系孺子更始以接建武东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六年天后十五年系中宗绪神龙朱梁十六年通济隂天祐续同光据晋防帝禅宋之嵗对魏眀元泰常五年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谱之新意也别二篇举字为类各部分为类元 毕仲荀续一卷起庆厯壬午迄徽宗 易纬稽览图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已上六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年庚戌年四百九十一年筭上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皇极经世三四二卷列世数与歳甲子下纪帝尧至于五代厯年表以见天下离合治乱之迹以天时而验人事五六二卷列世数与歳甲子下纪自帝尧至五代书?所载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之迹以人事而验天时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伯冬也七国冬之余冽也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余三国伯之雄者也十六国伯之丛者也南五代伯之借乗也北五代伯之?舍也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郡之伯江汉之余波也唐季诸镇之伯日月之余光也后五代之伯日未出之星也【甲辰尧肇位于平阳 尧舜其犹夏之?至日之向中乎】

治平资治通鉴【编年通志 目録 考异外纪 举要厯 纪事本末纲目见后】

治平三年四月辛丒命龙图直学士侍读司马光编集歴代君臣事迹初光患歴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欲上自战国下迄五季正史之外旁采他书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依左氏?体为编年一书名曰通志【因春秋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遂约战国至秦二世为八卷以进英宗悦之命续其书置局秘阁以刘恕赵君锡同修【后以刘攽代君锡 又范祖禹同修 表云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四年十月己酉初御迩英甲寅【九日】初进读赐名资治通鉴神宗亲制序而赐光【令候书成写入又赐颖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序曰光之志以为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眀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効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以邪正要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防册读之渊林矣【表云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元丰元年十月光奏子康为检阅文字从之熙宁元年二月十一日又进读移刻乃罢一本云二年诏光进读于迩英】元丰七年十二

月戊辰【或云十一月进呈】书成二百九十四卷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为目録三十卷参考羣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迄今始成凡十九年【表云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前后六任聴以书局自随】诏书奬谕赐银帛衣带鞍马【每编始末识以睿思寳章】上谕辅臣曰前代未甞有此书过荀悦汉纪逺矣以光为资政殿学士辅臣请观之遂命付三省 光编集通鉴既成撮精要之语为目録三十卷晚病目録太简更着举要厯八十卷而未成【绍兴初资政学士臣克家上之 书目八十卷】光又着厯年图七卷通厯八十卷稽古録二卷 刘恕作外纪十卷恕谓光为厯代书而不及周威烈王之前以包羲至未命三晋为诸侯可为前纪本朝一祖四宗一百八年可为后纪及恕病废絶意于后纪乃更前纪为外纪犹春秋外?之义又有目録三卷起包羲讫周威烈王二十二年【起三皇止周共和载其世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为一编】 通鉴问疑一卷刘恕子羲仲记恕议论及问荅之语 通鉴释文三十卷史炤绍兴三十一年上 前例一卷乾道间光曽孙伋分类三十六例为前例又为四图 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袁枢编淳熈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参政龚茂良言袁枢编通鉴纪事有补治道或取以赐东宫増益见闻诏严州摹印十部仍先以卿本上之【淳熈元年三月戊子杨万里为序 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 陈傅良续通鉴节要十卷 张栻通鉴笃论 司马康曰资治通鉴之成书盖得人焉史记前后汉则刘贡父【攽】自三国厯七朝而隋则刘道原【恕】唐讫五代则范纯甫【祖禹】此三公者天下之豪英也我公以纯诚粹识不懈昼夜乆乃成就之其在正史外而有以愽约之楚汉事则司马彪荀悦袁宏南北朝则崔鸿十六国春秋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李延寿书虽无表志而可观太清记亦时有足采者建康实録犹桧而下无讥焉唐以来稗官野史暨夫百家谱録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幸多存而不敢少忽也要是栁芳唐厯为最可喜

厯年图

司马光读史患其文繁事广不能得其纲要又诸国分列嵗时先后参差不齐乃采共和以来讫五代略记国家兴衰大迹集为五图每图为五重每重为六十行每行记一年之事其年取一国为主而以朱书他国元年缀于其下凡一千八百年曰厯年图 刘攽编年纪事十一卷

治平补日厯

四年六月癸酉监修韩琦乞差实録检讨陈绎同补未修日厯从之

熈宁百官公卿表 绍兴续百官公卿表

见官制 绍兴二十九年七月十七日戊戌史院言知成都双流县李焘有续皇朝百官公卿表一百十二卷【内九十卷系私自编纂】乞给札抄録从之 蔡幼学亦为续公卿百官表年厯大事记备志辨疑编年政要列?举要等百余篇表凡二十卷质疑十卷自治平讫绍兴五年

熈宁编年通载

书目十卷熈宁间起居舍人兼判史馆章衡撰其序云修史者十一人事讹舛因编厯代帝系名年始自唐虞至于治平四年总三千四百年大率编年之例首国号庙諡以表元系日月以记事以便观采【七年八月十一日延和殿进呈赐三品服】 晁氏志编歴代年号贯以甲子凡系于存亡纲纪之大者无不详録且刋正谬误如史记载舜年虞书不同汉纪载魏受禅与魏志受禅坛碑各异之类

皇朝十国纪年 疑年谱

书目秘书丞刘恕撰记五代僣伪吴唐前后蜀吴越闽汉楚荆南北汉十国君臣事迹本四十二卷今存止四十卷恕又有疑年谱一卷恕谓先儒叙包羲女娲下逮三代享国之嵗惟大庭至无怀氏无年而有总数及后世计尧舜之年众说不同三统厯次夏商西周与汲冢纪年及商厯差异故载周厉王以前三千五百一十九年为谱 晁氏志十国纪年四十二卷长于考异同而拙于属文

高宗日厯 建炎中兴日厯 绍兴修日厯

绍兴元年四月甲戌【八日】诏修日厯用程俱请也【以日厯所为名】七月九日诏长贰通修纂二年二月丙戌初置著作官二员编次日厯自渡江无史官至是沈与求以为请三年九日戊寅正字陈祖言请修建炎以来日厯从之六月庚戌左相颐浩提举修国史时未有日厯始命大臣典领 二年十月甲辰诏汪伯彦董耘梁扬祖耿延禧高世则编类元帅府事迹以付史馆用著作虞请也其后悉以书闻六年四月戊戌朔史馆修纂皇帝大元帅府事迹十卷上之九年六月汪伯彦上建炎中兴日厯五卷最备 三十二年二月丙戌着佐张震言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厯已成者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而十二年以后迄今所修未成书者至八百三十余草卷未得立?者七百七人望令长贰同修纂内因故相所作时政记者并审订修改从之 乾道七年汪大猷言太上日厯重修未备者十七年陛下龙飞七载而日厯所修未及一年望稍増史贠编修 淳熈三年袐书监李寿编次成一千卷三月三日戊申进呈辛亥恭进并如进圣政之制 淳祐八年袐省校雠缮冩上之 绍兴二年十一月壬午知湖州汪藻言太上渊圣及建炎改元至今三十余年并无日厯本朝宰相皆兼史馆故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厯修而成之谓之实録望许臣编集元符庚辰至建炎己酉三十年间诏防以备修日厯官采择许之凡六年乃成【一本云汪藻言太上皇元符以来至上建炎之元并无日厯上曰无以易藻寻知湖州领日厯如故复命辟官属二员书成凡八百册上之赐茶药进官二等防録成用藻所着为多】

绍兴歴代帝王年运铨要

书目十卷绍兴初朱绘纂以欧阳修作正统图黄帝五十六氏一切采録乃起自伏羲 政和间吴逵撰帝王系谱一卷自两汉迄显德一千一百六十五载 胡宏作皇王大纪八十卷

绍兴孔子编年

书目胡仔撰【绍兴初】起鲁襄公二十二年讫哀公十六年自孔子始生至卒凡七十三年五卷

孝宗日厯

绍兴三十二年七月诏日厯所自三十一年六月十一日起修日厯既而淳熙五年闰六月有诏修纂至淳熙四年六年三月十八日上之成书一千一百五十五卷十六年二月己丑诏编类寿皇日厯成书朕当遵行之仰称付托之意自淳熙五年正月续修【止淳熙十六年二月一日】绍熙元年八月戊戌【十六日】进日厯二千卷己亥恭进淳祐十一年袐省校雠补写上之

裒鸾台时政之编合螭陛史臣之法 作春秋而因史记为唐厯而效编年 萃四七载之懿铄为二十卷之成书

乾道资治通鉴纲目

绍兴八年胡安国因司马光遗藁修成举要补遗文约而事备乾道壬辰朱熹因两公之书别为义例为纲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纲效春秋而叅取羣史之长目效左氏而稽合诸儒之粹【纲者春秋着事之法目者左氏备言之体】序例曰表嵗以首年【逐年之上行书其甲子遇甲字子字则朱书以别之虽无事依举要以备?年】而因年以着统【凡正统之年嵗下大书非正统者两行分注】大书以提要【凡大书有正例变例正例如始终兴废灾祥沿革及号令征伐生杀除拜之大者变例如不在此例而善可为法?可为戒者皆特书之】而分注以备言【凡分注有追原其始者有遂言其终者有详陈其事者有备载其言者有因始终而见者有因拜罢而见者有因事类而见者有因家世而见者有温公所立之言所取之论有胡氏所敢之说所着之评而两公所遗与夫近世大儒先生折衷之语今亦颇采以附于其间】嵗周于上而天道眀统正于下而人道定大纲槩举而鉴戒昭众目毕张而几微着

乾道续资治通鉴长编【举要】

乾道四年四月丙辰礼部郎李焘言臣于去年八月【防要二十九日】奉防从汪应辰奏取臣所着续资治通鉴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缮写校勘蔵之袐阁臣寻于十四日赐对面奉防令早投进又令给札臣先次写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年计一百八卷内建隆元年至太平兴国元年太祖一朝事迹虽曽于隆兴元年具表投进后来稍有増益谨重録进治平以后文字更加整齐节次修写臣此书非可便谓续资治通鉴姑谓续资治通鉴长编庶几可也其篇帙或相倍蓰则长编之体当然宁失于繁犹光志云尔今写成一百七十五册并目録一册上进五月壬戌朔诏焘纂述有劳特转两官六年三月二日诏降下长编付秘省今依通鉴字様大小缮写仍将李焘衔位于卷首依司马光衔位修写淳熈十年三月六日焘为遂宁守始上其全书【防要云六百八十七册十年修撰上之】自建隆至靖康凡九百八十卷【书目一百六十八卷建隆讫靖康】举要六十八卷上甚重之以其书蔵秘府【先是淳熙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进神哲三百四十册四年七月五日进徽钦三百二十册】焘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唐三百年长编范祖禹掌之祖禹所修六百余卷光细删之止八十卷故焘纂集用光义例广记备言以待后之作者焘又撰江左方镇年表十六卷自晋永嘉讫陈贞眀以孙氏不能保淮李氏不能逾浙又亡荆及巴蜀故削而不着 杨仲良为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 熊克中兴纪事本末一名中兴小厯

乾道丁未録 淳熈国纪

乾道七年同修国史赵雄言右修职郎李丙甞纂丁未録起治平之末迄靖康之初其间议论更革徃徃编年该载乞给札缮写八年六月戊戌【一云二日】诏李丙所録一百册二百卷淹贯该博用功甚多特转右承事郎【丙又撰丙申録】吏部侍郎徐度着国纪百卷淳熈三年五月九日李焘请给札下湖州抄録赴国史院参照从之

淳熈大事记【通释解题】

淳熈七年吕祖谦作大事记起周敬王三十九年汔汉武征和三年采左?稽古録通鉴目録举要厯皇极经世厯代史辑而广之参稽百氏书法视太史公所録不尽用防书凡例 吕中皇朝大事记

淳熈九朝通略

十一年十二月四日知台州熊克上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一百册】诏迁一官 仿通鉴之体作系年之书一载厘为一卷 简要不如徐度之纪详备不如李焘之编

嘉泰光宗日厯 嘉定日厯

绍熈五年闰十月十六日著作郎王容等修太上皇帝及今上日厯庆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上太上日厯三百卷嘉泰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秘书监曽防等请再修润以光宗日厯为名十六日上今上日厯五百十卷嘉定三年三月十三日右正言黄中请刋定初元日厯所载龙飞事迹十四年五月九日上改正今上日厯五百十卷淳祐二年上宁宗日厯 修日厯式少监程俱定绍兴三十二年少监陈之渊着佐张震复上建炎以后日厯格乾道中着佐郑伯熊以新旧格参立 进则奉延英之对退而裁东观之书事则亲闻理期?信

嘉定建炎以来系年要録

李心?撰一百卷嘉定五年五月付国史院

国朝编年政要

蔡幼学四十卷起建隆止靖康纪政事大略其体皆编年法惟每嵗先列宰执拜罢为异又国朝实録列?举要十二卷起国初止神宗 陈均皇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依朱文公纲目义例据事实録不敢尽同其书法】 徐自明宰辅编年録

玉海卷四十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