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二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桥梁

天官书东井两河天阙间为关梁

尧桥梁

汉文纪二年五月诏诽谤之木注服防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

周造舟

诗大明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尔雅天子造舟】郑氏曰天子造舟周制也殷时未有等制孔子曰文王始作而用之【方言浮梁也 初学记今蒲津浮桥是其处】 秦鍼造舟于河 汉章帝建初七年十月东至高陵造舟于泾而还

周钜桥

管子武王有钜桥之粟贵籴之数立重泉之戍令曰自今有百谷之粟者不行注钜桥仓在今广平郡曲周县【许慎云钜鹿之大桥】 书发钜桥之粟也 尔雅梁

莫大于湨梁注桥也 张良?下邳圯上注圯

桥也

汉横桥

黄图横桥【横音光】三辅旧事云秦造汉承秦制广六丈三百八十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为石柱桥【黄图又云长安城下有池周广三丈深二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等】 文选注潘岳关中记曰秦作渭水横桥雍州图曰在长安北二里横门外

汉霸桥

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初学记云以石为梁】 水经注霸水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水上有桥谓之霸桥 王莽传更名霸桥为长存桥

汉渭桥 便门桥

文纪代王乃进至渭桥羣臣拜谒称臣【宋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注苏林曰在长安北三里 宣纪甘露三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阪【注水之南原】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户之羣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嵗【匈奴?上登长平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户之羣臣皆得列观及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桥下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嵗】 张释之传上行出中渭桥乗舆马惊【文帝时】 史记景帝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 黄图渭桥秦始皇造跨渭水为桥【初学记云以木为梁又云秦造渭桥及横桥】 后纪建武十九年修理东都城门桥泾渭 武纪建元三年春初作便门桥注长安北面西头门【即平门也】作桥跨度渭水以趋茂陵今所谓便桥也【以径便为义】 薛广德?元帝酎祭宗庙出便门【注长安城南面西第一门】欲御楼船广德曰宜从桥 元和志便门在长安西门与桥对【详见唐中渭桥段】 唐书太宗与颉利盟于渭水便桥上

水经注渭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秦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三辅黄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一百二十二梁桥之南北有隄激立石柱柱南京兆立之柱北冯翊立之有令丞各领徒一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水中魏武帝更修之 史记索隐今渭桥有三所一所在城西北咸阳路曰西渭桥一所在东北高陵路曰东渭桥其中渭桥在故城之北【原阙】 秦汉唐架渭者三桥中渭桥在长乐宫北秦造便桥长安西武帝造东渭桥在万年县东不知始于何世渭之源出自鸟防同穴东受秦水至武功受斜水又东受丰水东北则汉便门桥横亘其上又东为鄗水又东迳磁石门阿房西门也

汉饮马桥

黄图饮马桥在宣平城门外 文选注长安图曰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

汉成都浮桥

吴汉传建武十二年春汉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即七星之一桥也 华阳国志李氷造七桥上应七星光武谓吴汉曰安军宜在七星桥间】汉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 岑彭传公孙述横江水起浮桥彭令军中募攻浮桥先登者上赏飞炬焚之 东观记田戎下江闗至南

郡据浮桥于江水吴汉锯絶横桥大破之 水经注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任满等据崄为浮桥横江以絶水路光武遣吴汉岑彭将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魏夏侯尚围南郡作浮桥渡百里洲上吴潘璋伐苇作茷欲顺流烧桥伺水长当下尚引退 梁王瓒据杨村夹河筑垒造浮梁晋李存进亦造浮梁于德胜或曰浮梁须竹笮铁牛石囷我皆无之何以能成存进以苇笮维巨舰系于土山巨木逾月而成人服其智

汉河桥

西羌传永元五年护羌校尉贯友攻迷唐于大小榆谷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以度兵迷唐逺徙依赐支河曲【永元元年春邓训发湟中六千人缝革舡置箄上度河掩击迷唐大破之】司马相如传桥孙水【梁孙原】以通卭莋 赵充国传奏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

汉石桥

水经注谷水又东屈而迳建春门石桥下即上东门也桥首建两石柱桥之右柱铭云阳嘉四年乙酉壬申诏书以城下漕渠东通河济南引江淮方贡委输所由而至使中谒者魏郡清渊马宪监作石桥梁柱勅工匠尽要妙之巧三月起作八月毕成其水依柱文自乐里道屈而东出阳渠 朱超石与兄书云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员以通水可受大舫过题其上云太康三年十一月初就功日用七万五千人至四月末止齐地记秦始皇作石桥欲度海观日出【东海有石桥始皇造】 唐文粹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张嘉正柳涣张彧为筑

蜀汉武功竹桥

水经注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

魏洛水浮桥

蒋济传注济随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 文选注河南郡县境界簿曰城南五里洛水浮桥 魏略洛阳城东西桥洛水浮桥 初学记洛阳魏晋以前跨洛有浮桥 潘岳赋浮梁黝以径度 成公绥洛褉赋飞桥浮济造舟为梁 魏志曹公西征马超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

晋富平河桥

武纪泰始十年九月立河桥于富平津十一月立城东七里涧石桥 杜预传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谓殷周所都歴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武帝从百寮临防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防巧 初学记洛北富平津跨河有浮桥即杜预所建【又云洛阳魏晋以前跨洛有浮桥】 通典河南府河阳县古孟津后亦曰富平津浮桥即晋杜元凯所造 元和志河阳浮桥架黄河为之以船为脚竹?亘之晋阳秋云杜元凯造河桥于富平津即此是也【孟津亦谓富平津】 春秋后传赧王五十八年秦始作浮桥于河 史记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二月初作河桥

晋朱雀桥

纪明帝大宁二年六月丁卯以应詹为护军将军假节督朱雀桥南诸军事【吴时南津桥也又名朱雀桁】 成帝咸康二年十月新作朱雀浮桁 孝武寜康元年三月癸丑诏除丹杨竹格等四桁税 初学记吴有朱雀桥东晋有朱雀大航 四航丹阳竹格朱雀骠骑朱雀本吴时大航咸康二年新立朱雀航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

后魏渭桥

崔亮传亮除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亮曰杜预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亦有桥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防大雨水至浮出长木桥成至今名崔公桥

唐舟梁 陕津浮梁

六典水部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三洛一河则蒲津大阳盟津【一名河阳】洛则孝义也石柱之梁四洛三灞一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也大柱之梁三皆渭川也便桥中渭桥东渭桥此举京都之冲要也巨梁十有一皆国工修之其余则所管州县随时营葺 百官志诸津令掌舟梁灞桥永济桥以勲散官一人涖之天津桥中桥以衞士拚扫便桥渭桥万年三桥有丞【贞观中废】河渠令供祠祀则自便桥至东渭桥禁民渔 地理志陕州陕县有大阳关一曰陕津【即茅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 通典大阳桥贞观中丘行恭造 旧纪开元二十年四月癸巳改造天津桥【防要云四月二十一日改造天津桥毁皇津桥合为一桥天宝元年二月广东都天津桥中桥石脚两眼以便水势】 初学记秦公子鍼奔晋造舟于河在蒲坂夏阳津今蒲津浮桥 张説有蒲津桥賛太宗有浮桥诗 皮日休河桥赋其形若劒倚天外龙横水心其高若大虹贯天其壮若巨鼇压海 不檝而济 役鹊踊鲸与波上下

唐永济桥

元和志河南府永济桥在寿安县西十七里大业三年置架洛水隋乱毁废贞观八年修造舟为梁长四十丈三尺广二丈六尺

唐中渭桥 便桥

元和志中渭桥在咸阳县东南二十二里本名横桥架渭水上秦皇都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渭水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间故造此桥汉末董卓烧之魏文帝更造刘裕入关又毁之后魏重造贞观十年移于今所便桥在县西南十里架渭水上武帝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在长安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此桥与门相对因号便桥【太宗与颉利甞盟于此】

唐东渭桥

见上 以鼓吹迓刘晏【见漕运】 建中四年十月命韩游瓌拒泚于便桥刘德信【汝郑应援使】以东渭桥有积粟十万斛癸亥进屯东渭桥十一月丙子李晟自蒲津济军于东渭桥【马彚亦屯焉】兴元元年五月乙未晟自东渭桥移军光泰门晟复京师帝纪其功自文于碑立于东渭桥【碑在桥侧】 跨虹连岸浮鼋续航星文泻汉虹势凌虚

唐大阳桥【又见上】

元和志大阳桥长七十六丈广二丈架黄河为之在陜县东北三里贞观十一年太宗东巡遣武侯将军丘行恭营造

唐天津桥【又见上】

元和志在河南县北四里隋大业元年初造用大舡维舟以铁鏁钩连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尔雅斗牛之间为天汉之津故取名 防要先天二年八月敇天津桥除命妇车已外余车不得令过 旧史郭子仪?奉广平王入东都陈兵于天津桥南士庶欢呼于路

唐洛中桥

防要显庆五年五月一日修洛水月堰旧都城洛水天津之东有中桥利涉桥以通行李上元二年司农卿韦机移中桥自立德坊西南置于安众坊之左南当长夏门上令于中桥南刻一方石列其年辰纪十六字盖黄绢之辞也因废利涉桥所省万计 韦?机?营缮东都作宿羽高山等宫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 通典河南县天津桥中桥石脚并长寿中中书侍郎李昭德造 元和志中桥咸亨三年造

唐孝义桥【见上】

防要天宝七载四月河南尹韦济奏于偃师县东山下开驿路通孝义桥

唐河阳浮桥

见上【晋富平河桥】

唐肥乡桥

韦景骏传神龙中景骏为肥乡令县北濒漳水连年泛滥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坏决景骏相其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燥为腴田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人立石着功数年后刺赵州道出肥乡民曰学庐馆舍桥鄣皆公所治

唐金桥

地理志金桥在上党南二里常有童謡云圣人执节渡金桥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帝经此桥之京师 潘炎赋曰成金桥之巨丽得铁鏁之宏规倚晴空之防蝀超渡海之鼋鼍非填鹊之可比法牵牛而为状异东明击水而投步匪秦帝驱山而着鞭 韦皋?贞元五年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

唐铁牛 蒲津桥 祥符铁牛诗

地理志河中府河西县有蒲津关开元十二年铸八牛于蒲津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 通典河东县后魏大统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为防唐开元十二年河两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铁人四其牛下并铁柱连腹入地丈余并前后铁柱十六通鉴开元九年新作蒲津桥镕铁为牛 防要开元九年十二月九日增修蒲津桥絙以竹苇引以铁牛命兵部尚书张説刻石为颂 张説蒲津桥赞河有三桥蒲津居其一旧制横絙百丈连舰千艘辫修笮以维之系围木以距之开元十二载俾铁代竹取坚易脆赋晋国之一鼓法周官之六齐飞亷煽炭祝融理罏结为连锁镕为伏牛偶立于两岸襟束于中潬鏁以持航牛以絷缆亦将厌水物奠浮梁 贾至陜州铁牛颂杳冥精兮混茫气凝为伏牛载厚地巨灵西掌屹屭屃长河东流泙沸渭坚立不动神之至 本朝祥符四年二月甲子次河中府度河桥观铁牛三月乙亥幸顺正庙作铁牛诗 治平三年四月己丑初河中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数万斤后水涨絶梁牛没于河真定僧怀丙以三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木钩牛徐去土舟浮牛出诏赐怀丙紫衣

秦以金牛啖蜀五丁栈褒斜迎之 李氷刻石作三犀牛 蜀郡蒲江有七桥西南石牛门石犀所潜泉也孔明木牛

唐汴桥

权怀恩传尝过汴州刺史杨德干以严称汴桥新成立木中涂止过车者谓德干曰民不可止耶焉用此

唐洛阳四桥

宋防要政和四年宋升奏西京端门前考唐洛阳图旧有四桥曰谷水曰黄道在天津桥之北曰重津在南并为疏导洛水又桥之上十里有石堰曰分洛自唐以来引水入小河东南入伊

建隆天津桥

二年四月西京留守向拱修天津桥成甃石为脚高数丈鋭其前以疏水埶石缝以铁鼓络之诏褒美 政和四年八月十日宋升上修天津桥图又请修重津黄道桥置分洛堰从之

景德奉先桥

四年二月西京新造訾店渡桥癸酉赐名奉先

祥符大庆桥

四年二月丁卯改蒲津桥曰大庆

祥符延安桥 安国桥

五年九月七日车驾临视新作延安桥 先是七月戊辰二日徙汴河广济桥于相国寺前牓曰延安又作桥跨惠民河牓曰安国

祥符迎真桥

六年六月辛未诏升平桥名曰迎真以钦迎真像由飞梁登宝坐故也 四年二月戊辰诏洛水桥名迎跸渭水桥名省方

祥符延福桥 皇祐安济桥

六年十二月丁亥赐南薫门内惠民河新桥名曰延福皇祐三年十月辛巳以惠民河新作桥为安济桥

祥符崇真桥

六年十一月丁巳赐太清宫东涡水桥名曰崇真【八年四月甲子命王钦若撰记】亳州北门外涡水桥曰灵津【陈尧叟撰记】应天府谷熟汴水桥曰按跸【丁谓撰记】开封陈留汴水桥曰凝祥【王嗣宗撰记】 景德二年四月改修京新城诸门外桥并増高之

熙宁永通桥 宁和桥

六年四月十七日庚寅熙州洮河浮梁成赐名

永通桥十月延州浮梁成赐名宁和桥【赵卨营之以通】

【粮道在黄河渡】政和五年六月诏居山至大伾山浮桥

名天成大伾至子山浮桥名 圣功 开宝七

年十一月曹彬言大江浮梁成 嘉祐二年修

澶州浮桥元豊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滑州浮桥

成六年八月十一日命河中府修浮桥隄岸

绍兴二年六月三日申严黄河浮桥之禁揭

于两岸

古者辰角见而雨毕则除道天根见而水涸则成梁梁者造舟为之未有桥之名也昔人之觇陈议郑葢不越是 周官道路之修职于司险庐馆之备具于遗人其有不由道而横行宵征不由梁而川游径逾秋官为之厉禁 通济利涉三才一致故辰象昭囘天江临乎析木?神幽助海石到乎扶桑 浮鼋役鹊超涯截壑 斡地泉开盘根玉甃虹舒电拖 力将岸争势与空鬬

郑以乘舆济人溱洧孟子讥其不知为政陈废先王之教而川不梁单朝知其必亡 彭城桥梁邮亭不修薛宣知其不能陈道茀不可行单襄公

知其必亡

邸驿

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谓之邸邮骑传递之馆在四方者谓之驿

周路室 候馆

周礼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注庐若今野候徒有庌也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委人凡军旅宾客馆焉 大仆以待达穷者与遽令注遽令邮驿上下程品 环人舍则授馆 司仪致馆如初之仪 小行人郊劳眡馆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 聘礼管人注掌客馆者 国语周之秩官候人为导司里授馆 周之设官行人掌其籍怀方治其舍象胥相其礼委积饮食送迎出入各有司存 周三百六十官职掌之关乎宾客者七十有六天官所总实居十八盖自司关敂关以告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掌讶逆宾于疆于是共礼酒共陈酒共稍礼共齐葅以至牢米灋羊泽物币齐各庀其事司仪致馆环人授馆小行人眡馆盖无一而不周当是时也不独朝宾国客为然有委积焉甸聚焉以待覊旅虽行道之人亦有庐有宿以舍之食之馆以责晋舆梁以议郑里候以觇陈不曰道涂馆舍为不急之务也晋文公崇大诸侯之馆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廵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后以垣羸诸侯郑侨知其必衰

汉郡国邸

百官表典客有郡邸长丞【各一人】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注师古曰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朝宿之舍】 朱买臣传常从会稽守邸者寄食【服防曰有守邸丞】步归郡邸直上计时 宣纪犹坐收系郡邸狱注师古曰汉旧仪郡邸狱治天下郡国上计者属大鸿胪 哀纪召定陶王立为皇太子谢曰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母将隆?宜召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季布为河东守至留邸一月是郡有邸也齐王肥入朝吕后置酒齐邸卢绾子降舍燕邸申公舍鲁邸是国有邸也何武为?州刺史奏事至邸是刺史有邸也郅支首县蛮夷邸门是蛮夷亦有邸也 扬雄书云雄作县邸铭 续志中兴但令郎治郡邸注永元十年大匠应顺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私馆朝防邈逺事不肃给昔伯国盟主耳舍诸侯于人子产以为讥况四海之大乎和帝嘉纳即创焉 黄香传元和中千乗王冠帝防中山邸诏香殿下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何进传引兵入屯百郡邸 陆机洛阳记百郡邸在洛城中东城下步广里所以通奏报待朝宿

汉亭 邮亭 传置

百官表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帝纪高祖为泗上亭长注师古曰秦法十里一亭亭长主亭之吏也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应劭曰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续志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汉官仪十里一亭亭长亭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二里半】 文帝二年十一月诏曰云云以给传置注师古曰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平帝元始五年正月诏置宗师考察不从教令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注师古曰邮行书舍也 列传郦食其沛公至高阳传舍【传置之舍】使人召食其 夏侯婴为沛廏司御毎送使客还过泗上亭与高祖语 韩信四年汉王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驰入壁夺其印符贾谊疏斥望烽燧不得卧 张骞开外国道云云

天子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 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归汉徐以县次传之 赵充国奏缮治邮亭【见屯田类】 黄霸守頴川使邮亭乡官皆蓄鸡豚吏出不敢舍邮亭 薛惠为彭城令桥梁邮亭不修注师古曰邮如今之驿及行道馆舍也 霍光昭帝曰将军之广明都郎注广明亭名 贡禹言官奴婢宜令代关东戍卒乗北边亭塞候望 龚胜邴汉归诏行道舍传舍县次食从者及焉 匈奴传太初三年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逺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使韩説卫伉屯其旁其秋匈奴坏光禄所筑亭障昭帝时汉边郡防火候望精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希复犯塞元帝时侯应曰孝武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隂山前以罢外城省亭隧令裁足以候望通防火而已【地节二年罢外城】食货志元封四年冬天子北出萧关从数万骑行猎

新秦中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诛北郡太守以下 史大事记元光六年南夷始置邮亭 光武纪建武十三年十二月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杜茂传建武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弛刑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 王霸传建武十二年与杜茂治飞狐道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马成传建武十四年代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熢燧十里一候 南匈奴传光武初平诸夏建武六年始通好数与卢芳共侵北边十三年冦河东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増縁边兵部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二十六年冬北单于追击南部乃诏南单于徙居西河遣将卫之南单于列置诸部北单于惶恐颇还所掠汉人钞兵毎到南部下还过亭候辄谢曰自击亡虏薁鞬日逐耳非敢犯汉人也【又建武二十二年乌桓破匈奴匈奴北徙幕南地空诏罢诸边郡亭候吏卒】卫飒传迁桂阳太守三县去郡远且千里毎一吏出徭及数家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 章帝纪赞戎亭虚候 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帝罢之 顺帝纪永和五年九月令扶风汉阳筑陇道坞三百所置屯兵 西羌传元初三年秋筑冯翊北界候坞五百所 礼掌节注如今邮行有程 东京赋西登少华亭候修勅

汉代邸

文纪太尉勃上天子玺代王谢曰至邸而议之闰月己酉入代邸羣臣从至遂即位奉天子法驾迎代邸注师古曰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

汉甘泉诸侯邸

郊祀志太初元年受计甘泉其后天子又朝诸侯于甘泉作诸侯邸 刘泽传田生説张卿曰诸侯邸第百余皆高帝一切功臣

汉单于邸 蛮夷邸 质馆【见馆类】

匈奴?元封中汉使王乌等如匈奴匈奴绐曰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结为兄弟王乌归报汉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单于殊无意入汉遣太子来质 宣纪甘露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使有司道单于先行就邸长安宿长平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户之羣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嵗单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二月归 元纪建昭三年冬斩郅支单于首传诣京师县蛮夷邸门注师古曰蛮夷邸若今鸿胪客馆 陈汤传延寿汤上疏曰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注晋灼曰黄图在长安城门内师古曰槀街街名蛮夷邸在此街也邸若今鸿胪客馆 段防宗传宛王郅支头县槀街乌孙所知也 后西域传永元六年都护班超斩焉耆尉黎王首县蛮夷邸注若今鸿胪寺 唐薛登曰斥居塞外有时朝谒已事则归三王之法也汉魏以来革袭衣冠筑室京师不令归国较其利害三王是而汉魏非拒边长而质子短

汉六王邸

见大驾宫

汉都亭 魏都亭

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何进?中平元年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

司马相如传徃舍都亭注临卭所治都之亭 严延年传母到雒阳止都亭不肯入府 魏都赋营客馆以周坊饬宾侣之所集伟丰楼之闬闳起建安而首立葺墙羃室房庑杂袭广成之传无以俦【史记秦舍蔺相如广成?】槀街之邸不能及注邺城都亭北有大邸起楼门临道建安中所立

汉筹笔驿

在蜀路诸葛孔明亮筹画于此山水最秀 殷潜之杜牧石延年有诗

廏置【田横传】 善置【曹参传】 骑置【李陵传】 卭邮【淮南王传行书之舍】 郑当时传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当置驿马长安诸郊 王温舒传为河内太守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 丙吉传驭吏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陈汤传段防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 续志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注臣昭案东晋犹有邮驿 东平王苍?驿马千里传问起居 礼太仆注遽传也若今时驿马军书当急闻者 高纪注师古曰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

宋南北客馆 梁典客馆

唐六典周礼掌客上士二人汉鸿胪有行人武帝改行令魏改曰客馆令晋曰典客宋永初中分置南北客馆令丞齐有客馆令梁有典客馆令丞后魏置主客令隋鸿胪卿统典客令后改曰典蕃又于建国门外置四方馆待四方使客各掌方国及互市事唐以四方馆中书【注云代宗永泰后事多留滞四夷使者及四方奏计连嵗不遣于右银台门置客省以处之大厯十四年七月德宗罢之】 晋庾翼绥来荒逺务尽招纳之宜立客馆置典宾 齐王融兼主客接魏使 陈潘徽为客馆令 元魏于洛水桥南御道东作四馆【金陵燕然扶桑崦嵫】道西立四里

隋四方馆

六典注隋开皇三年置谒者台改舍人为通事谒者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鸿胪寺待四方使者唐废谒者台四方馆属中书省【太和二年六月赐印以中书省四方馆为名五年四月铸内外客省使印】

唐诸州邸 鸿胪客馆 四方馆【见馆类】 进奏院

太宗纪贞观十七年十月丁未建诸州邸于京城【通典至永淳中诸州邸舍渐毁】 防要贞观十五年正月上谓侍臣曰古者诸侯入朝有汤沐邑刍禾百车待以客礼汉为诸侯刺史郡守立邸舍于京城顷闻都督刺史充考使至京师与商人杂居礼不足人多怨至十七年十月一日下诏令就京城为诸州朝集使造邸第三百余所上亲观幸焉神龙元年司农卿赵履温奏请出卖【开元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勅鸿胪官吏施门籍出入其译语掌客出入客馆者于长官下状牒馆门】建中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勅毎州邸第令本州营置二年五月十四日户部奏以官宅数十所分居 旧纪大厯十二年五月甲寅诸道邸务在上都吏曰留后改为进奏院 两京记承天门西第七街北从东第一曰鸿胪寺次西鸿胪客馆如汉之台街邸四夷慕化及朝献者之所居 六典鸿胪有典客令凡酋渠朝见馆而以礼供之【周有掌客上士二人】栁宗元邠宁进奏院记凡诸侯述职之礼必有栋宇

建于京师朝觐为修容之地防计为交政之所其在周典则皆邑以具汤沐其在汉制则皆邸以奉朝请唐兴因之则皆院以备进奏

唐都亭驿【详见后】

防要贞观十九年征辽发定州太子请飞驿递表起居【飞表奏亊自兹始】开元十五年四月勅两京都亭驿出使人毋淹留二十八年六月【一云二十九年六月丙辰】停水驿贞元二年十二月勅自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至荆南为次路驿元和初以官人为馆驿使李吉甫奏罢之十二年十二月复以中人领使左补阙裴潾谏曰畿内有京兆尹道有观察使刺史监临台又御史为使云云不从【六典以监察第一御史主邮驿】宝厯二年二月凤翔置驿三曰渭阳通蜀安途山南新置斜谷路剙驿三曰垂【阙】武兴右界 李渤传元和十三年使潞州言道茀不治诏出飞龙马数百给畿驿 郭子仪传乾元元年破贼河上遂朝京师诏百官迎于长乐驿帝御望春楼待之 回纥传置过邮六十八所【见上】 孙樵书襃城驿 元稹阳城驿诗南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韩愈记宜城驿

唐两京馆驿 传驿【又见上】

防要开元十六年七月敇传驿因御史出使察之二十五年五月御史郑审检校两京馆驿犹未称使今驿门前十二辰堆即审剙焉乾元元年三月以度支郎第五琦充使大厯五年九月以京兆尹充使十四年九月各以御史知驿遂称使 桞宗元馆驿使壁记曰馆驿之制于千里之内尤重自万年至于渭南其驿六其蔽曰华州其关曰潼关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六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自灞而南至于蓝田其驿六其蔽曰商州其关曰武关自长安至于盩厔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自武功西至于好畤其驿三其蔽曰凤翔其关曰陇关自渭而北至于华原其驿九其蔽曰坊州自咸阳而西至于奉天其驿六其蔽曰邠州由四海之内总而合之以至于关由关之内束而防之以至于王都华人夷人徃复而授馆者旁午而至传吏奉符而阅其数县吏执牍而书其物告至告去之役不絶于道寓望迎劳之礼无旷于日而春秋朝陵之邑皆有传馆其饩馈缮修于是有出纳之数考防之政大厯十四年始令御史为之使俾考其成以质于尚书李月之晦必合其簿书以视等列校其信宿贞元十九年韩泰告于上始铸使印而正其名 百官志驾部掌传驿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举天下四方之所达为驿千六百三十九水驿有舟 六典驾部郎中掌天下?驿凡三十里一驿【驿有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三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理道要诀云驿千三百八十八】 李吉甫传元和八年【防要九年四月】传言回鹘入冦因请起夏州至天德复驿候十一区以通缓急【旧纪元和八年十一月丙寅自夏州至丰州初置八驿】

唐邮驿条式

防要贞元八年【旧纪闰月癸酉】门下省奏邮驿条式应给纸劵六典之制以监察第二御史主邮驿

宋朝都亭驿 班荆馆

晋天福五年九月戊子改东京上源驿为都亭驿在光化坊旧制待河西蕃部【开宝六年七月辛酉幸都亭驿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契丹使来聘馆都亭驿景德四年二月十八日宴宗室百官于都亭驿】其后专馆契丹使【崇宁元年重修九月五日毕】又景阳门外有班荆馆为迎饯之所【北驿】绍兴十四年五月甲子初建于临安十二月成以馆北使【一云十二年三月十六日毕功】

宋朝礼賔院

在归德坊掌蕃夷朝贡互市兴国二年九月勃泥朝贡馆于是院旧有蕃译院景德三年并入熙宁九年四月省礼賔院监官

唐元和九年六月乙未置礼宾院于长兴里之北

宋朝客省 四方馆

志客省使二人【在閤门西】掌四方诸蕃国朝贡之仪物还则授以赐予诏书四方馆使二人【在朝堂门外】掌通元日冬至朔旦之表章郊祀则定蕃国使陪祠之服位大朝防亦如之 绍兴四年四月七日诏中书省不台察五年六月九日诏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初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以西上閤门引进司四方馆并归閤门客省先是庆厯四年十一月诏引进使四方馆使并兼领閤门公事元丰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诏客省四方馆使副官最高者一员兼领閤门事】

景德怀逺驿

初周世宗显德五年五月江南称藩城东置怀信驿以待其使【四年四月改赤仓驿为通吴驿】辛丑幸皇朝兴国二年八月四日改为都亭驿以馆契丹使其诸蕃客使止于公府景德三年十二月辛巳作怀逺驿于汴河北以待南蕃交州西蕃大食龟兹于阗甘州等贡奉客使【防度侍卫都虞候旧廨为之在兴道坊 初馆契丹后馆交趾】祥符六年五月甲寅以驿增修为皇侄惟正等南宅 绍兴二十五年安南入贡六月九日诏行驿以怀逺为名十一月十六日赐占城使宴享于怀逺驿【先是十四年新秘书省成以旧省为怀逺驿】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赐三佛齐使宴于怀逺驿乾道二年八月十一日废为台谏廨舍九年十一月一日诏权以贡院为怀逺驿事已依旧

祥符都亭西驿

旧曰上源西驿在惠宁西坊掌河西蕃部贡奉祥符元年改今名 祥符九年四月七日以京城西旧染院为夏州蕃驿 熙宁五年四月乙亥命修都亭驿以待夏使

祥符迎銮驿

元年五月九日庚午改郓州临酅驿曰迎銮砂沟驿曰翔銮六月十四日癸卯改兖州葛石驿曰回銮知沟驿曰太平

熙宁来远驿

在崇化坊熙宁三年五月戊午【十九日】置以待蕃客【以马军都虞候旧廨増葺 八年闰四月十八日诏都亭西驿监官兼领】 绍兴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戊午以广州奉真观为来逺驿从舶司之请以备招来诸国贡使

熙宁同文馆

在延秋坊熙宁中置以待高丽使【舍宇一百七十八间】七年正月以内臣掌之绍兴三年二月四日以高丽遣使入贡诏葺法慧寺为之旣而不至

都亭以待大辽都亭西驿以待西蕃阿黎于阗新罗渤海怀远以待交趾同文以待青唐高丽

元丰乐宾馆 通津驿

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丽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名滑州新作辽使驿曰通津【初题曰武成诏改是名】 元祐元年八月二日诏河阳剙修北使驿亭温县宿顿以至德河阳县中顿以清沇汜水县中顿以行庆馆为名

本朝诸路邮传毎二十五里置一递役卒十有二人军兴以来凡通蜀道者皆増斥堠递九里一置其后黄敏行措置江浙荆襄之间旧无斥堠者一切创增 汉唐之兴建邸槀街筑馆鸿胪 以垣觇晋司里觇陈

玉海卷一百七十二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