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思 撰

河北东路

北京

【大名府春秋时属晋衞战国属卫二汉属魏郡东郡清河魏文帝分置阳平郡晋因之宋文帝置东阳平郡元魏因之后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业初置武阳郡唐武徳四年平窦建徳改置魏州龙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复曰魏州天保元年曰魏郡自代宗后为田承嗣史宪诚何进滔罗洪信所据曰大名府置天雄军五代皆因之至梁罢大名后唐曰兴唐晋曰广晋汉周复曰大名皇朝庆厯十年陞为北京今县十一 元城 莘县内黄 成安 魏县 舘陶 临清 宗城 夏泽 清平 冠氏】

汉冀州从事郭君碑

名字已残缺其额题曰冀州从事郭君之碑碑云其先出高辛兴自于周又云光和二年终三年十月塟【金石録】

故冀州从事郭君碑额之字暧昧者甚鲜独首行刋剥故不得其名字郭君厯郡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故总谓之从事以光和二年卒【续】

汉贝丘长博陵崔伯言碑

汉北海苑孟兴碑

二碑在临清县东南十五里贝丘城文字磨灭【寰宇记】

后魏圣智寺碑

在内黄县东北四十里永熈三年沙门遂偘造【访碑録】

隋贾君英浮图碑

开皇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隋愿力寺双七级浮图铭

仁夀三年正月【金石録】

隋舍利石函盖记

在府城龙兴寺中【访碑録】

唐宗城令薛寳积徳政碑

永徽二年立【访碑録】

唐宗城令王绍业去思碑

永淳二年立【访碑録】

唐处士郭武墓志

圣厯三年立在冠氏县衙【访碑録】

唐善达法师碑

唐郭庭诲撰任遗祚正书开元五年七月建立元城【复斋碑録】

唐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

唐李邕撰张庭珪八分开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羽林郎造释迦像碑

在冠氏县崇明寺内开元二十二年立【访碑録】

唐馆陶令徐君遗爱碑

唐张孚受撰朱瑗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府城开元寺唐卢重元分书开元中立【金石録】

相衞山川寺庙名録

在府城开元中立【访碑録】

唐魏太守苗晋卿徳政碑

唐王维撰天寳七年立【访碑録】

唐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

封演撰八分书大厯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唐魏博节度田承嗣徳政碑

唐营田副使裴伉撰杨志方书【访碑録】

唐观音寺碑

在府城内李赞撰王立伯书元和二年立【访碑録】

唐魏博节度田绪遗爱碑

唐裴垍撰张和靖书元和六年二月立政和中与栁公权所书何进滔徳政碑俱为大名尹所毁【金石録】

唐狄梁公祠堂碑

唐冯宿撰胡证正书并篆额元和中立【复斋碑録】

在魏县东南四里梁公为魏州刺史百姓立祠祀焉【寰宇记】

唐宗城令衡知全徳政碑

在夲县长庆二年立【访碑録】

唐开元寺新修法华院记

在府城内开元寺张若撰李系正书长庆四年建【访碑録】

唐新修隆兴寺碑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张肱篆额寳厯二年立【访碑录】

唐开元寺碑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太和元年立【访碑録】

唐开元寺修功徳记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张肱篆额太和丁未嵗立【访碑録】

唐何进滔徳政碑

唐翰林承防兼侍书工部侍郎栁公权撰并书翰林待诏梁五府司马唐元度篆额进滔文宗时为魏博节度使文宗诏公权等为撰徳政碑以开成五年正月立有碑楼尚存【集古録目】

进滔唐书有传开成五年立其高数丈制度甚闳伟在今河北都转运使公廨园中【集古録】

进滔事迹固无足取而公权书法为世模楷此碑尤为雄伟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旧文别刋新制好古者为之叹惜【金石録】

唐观音寺陀罗尼经幢记

防昌四年【访碑録】

唐观音寺舍利防碑

裴磵撰并书篆天祐二年【访碑録】

唐华阴令杜仲智徳政碑

在本县【访碑録】

唐赠太尉上党公碑

在华阴县西三十里【访碑録】

唐前南乐县令郑信臣碑

【访碑録】

唐愿力寺碑

在洹水镇南四十里【访碑録】

唐防法寺碑

在馆陶县北四里【访碑録】

唐文宣王庙碑

在馆陶【访碑録】

唐韩王碑

在华阴西南二十里【访碑録】

澶州

【开徳府春秋时属卫国秦置东郡二汉属东魏二郡晋属濮阳国顿丘郡隋属东武阳二郡唐属澶濮魏三州晋天福中移濮阳于澶州南郭为治所九年陞镇寕军节度皇朝大观元年陞开徳府崇宁四年建为北辅今县七 濮阳 观城 临河 清丰 衞南朝城南乐】

汉冀州从事张表碑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君讳表字人异尝为冀州从事后去官不仕而终建宁元年立【集古録目】

碑云君讳表字元异而文为韵语叙其官阀不甚详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宁元年三月癸巳寝疾而终【集古録】

汉故冀州从事张君碑篆额张君名表灵帝建宁元年卒此碑皆作四言韵语【释】

碑云君讳表字元异系帝高辛爰暨后稷又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宁元年三月终其年十有一月丙寅葬【复斋碑録】

汉刘班碑

在衞南县西墓下【访碑録】

东魏东平太守刘霸碑

孝静天光元年四月立在卫南【金石録】

北齐楚阳太守张乐碑

在卫南县西北二十五里徳昌中塟【访碑録】

大周濮阳县丈八像碑

行书无书撰人名氏圣厯三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卫南县令房公徳政碑

在本县周升撰唐澄书【访碑録】

瀛州

【河间府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后汉为河间国晋因之后魏为河间郡孝文帝置瀛州隋废郡而州如故大业初州废置河间郡唐为瀛州皇朝大观二年陞河间府瀛海军节度今县二 河间 乐寿】

后魏车骑大将军邢峦碑

峦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子十月建【复斋碑録】

隋文儒先生刘碑

大业元年立【金石録】

唐赠左仆射李绍立碑

唐石庭规撰康保允正书并篆额大顺三年四月立【复斋碑録】

冀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属钜鹿郡汉置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宣帝复故汉明帝更名乐安安帝改曰安平复兼置兾州晋因之后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唐为兾州皇朝庆厯八年陞武安军节度今领县四 聊城高唐 堂邑 博平】

唐崔慎碑

唐紫微侍郎苏颋撰慎孙太常博士瑨八分书慎字行谨博陵安平人官至沧州蘓湖令其子晔字元暐神龙中为中书令封博令郡王追赠慎幽州刺史碑以开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棣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属渤海平原千乗郡后汉属北海平原郡乐安国晋属乐安乐陵二郡隋初属棣州后属渤海郡唐武徳三年置棣州天寳元年曰乐安郡今县三厌次 滴河 阳信】

北齐宋僧奴为父造像碑

在滴河县界【访碑録】

北齐武平仲造像碑

不著书撰人姓名【诸道石刻録】

乐安郡孙敬僧造弥陀像铭

细字无书人姓名【诸道石刻録】

莫州

【汉为鄚县属涿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因之隋属河间郡唐武徳四年属蒲州贞观元年属瀛州景云二年置鄚州开元十年以篆体郑鄚文相类更名莫州今县一 任丘】

西魏岐州刺史王毅碑

大统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瀛州任丘令王君徳政碑

唐崔融撰八分书无姓名仪鳯元年【金石録】

大周上柱国平州司马冯道墓志

在任丘县界如意元年立【访碑録】

唐长丰县兴城碑

沙门邈文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御注孝经双石幢记

唐杨谏撰刘景亷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唐文安郡任丘令王君清徳颂

唐傅衡之撰崔琦正书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唐刺史刘君徳政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録】

霸州

【汉属渤海郡后汉属广阳国河间郡晋属燕国章武后属河间燕郡隋属河间涿郡唐属幽州莫州晋时入于契丹周克复之置霸州皇朝政和三年为永清军今县二 文安大城】

唐张仁宪神道碑

唐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撰幽州节度叅军蔡陵八分书并篆额仁宪字【缺】 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为工部尚书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县【集古録目】

徳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置平原郡后汉因之晋为平原国宋属平原郡后魏后周皆因之隋初置徳州后复为平原郡唐为徳州天寳元年曰平原郡今县二徳安 平原】

唐长寿寺舍利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中内出舍利寘于三河郡之长寿道塲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诏选名僧三十人居之齐王元吉造丈八大像于寺中碑以武徳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碑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辞皆所不取録其书耳

唐东方朔庙碑

唐栁令誉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录】

唐东方先生画赞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顔真卿书初开元八年徳州刺史韩思复以赞刻于朔庙后真卿为太守文已残缺遂以天寳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唐顔真卿撰并书及题额真卿既易旧碑因记其事迹年月刻在画赞之隂【集古録目】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时属鲜虞为晋所灭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汉高帝置恒山郡后避文帝名改曰常山亦属真定国东汉属常山国魏晋复为郡元魏因之后周兼立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立常山郡唐武徳初复曰州后陞为成徳军节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曰镇州五代时曰真定府梁以讳改曰武顺唐复曰成徳晋曰顺徳汉复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县九 真定 槀城 栾城 元氏 井陉 获鹿 平山 行唐 灵寿】

汉江三公山碑【集古録作北岳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字磨灭者多不可悉考其中间有称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暐者其意若暐祖父因选举而立此铭以报神贶【集古録目】

文字残缺尤甚其隠隠可见者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珪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集古録】

欧公集古録有此岳碑文字残缺尤甚其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余尝托人于北岳访求前代刻石几尽独无汉碑今此碑所书事与集古所载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额题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载于白石神君与无极山碑三山皆在真定元氏【金石録】

三公之碑頴额两旁又有封龙君灵山君六字颇大盖封龙与灵山是两山之名掲其神于额之旁者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义立颂顷者先公大师以使事为北方所留绍兴癸亥年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墙与驿中人语为觇者所得赖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脱缧绁而归予之出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劳以先世之故并辔殊从容尝诿其访寻中原古刻云北人所不好市无粥碑者及道过真定顾瞻名山三叹而已【释】

汉无极山碑

无极山碑篆额此山与三公山封龙山灵山白石山皆在元氏男子盖高范迁援三公龙灵有请于太常乞官给珪璧四时祀具诏从之吏更造庙宇而立此碑灵帝光和四年也【隶释】

汉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额灵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葢高等援三公封龙灵山请于朝为无极山得法食至是恒山相冯廵元氏今王翊复具无石本末求依无极为比朝廷聼许遂开拓殿宇琢石勒碑汉人分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汉字纎毫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释】

汉八都神坛庙碑

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庙坛上光和中立【访碑録】

晋北岳祠堂颂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录】

北齐造珉题名

在府城内奉思寺二门上天保七年立【访碑録】

北齐恒山义七级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七级者浮图也义者盖邑人为众所造若义井也碑首题云慕容仪同麴常山义七级之碑据碑文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图其后慕容乐麴显贵相继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连公不知其名【集古録目】

不著书撰人名氏文辞声偶而甚怪书字颇合古法其碑首题云慕容仪同麴常山义七级之

碑其文云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为国敬造七级浮图一区至天统年间以太守慕容乐及新除常山太守麴显贵【缺】  石子和等増成之盖北齐时碑也【集古録】

北齐定州刺史贾念碑

在元氏县界

隋龙藏寺碑

齐开府叅军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隋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上孝 【作仙】奉敕率州民万人共立此寺碑首题曰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以开皇六年立寺今废碑在真定府门下【集古録目】齐开府长兼行叅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撰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劝奬州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业重于金张噐识逾于许郭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氏不知何人也【集古录】

隋九门令李康清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为书康字和【缺】陇西狄道人氏隋为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令县民张老生等为之颂徳以开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録目】不著书撰人名氏文为声偶而字画奇崛遒劲康陇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题云大隋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县令陇西李君清徳颂予在河北时遣人于废九门县城中得此碑字多讹缺其后题十一年嵗在辛亥大将军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建年生有二字讹阙不可识按隋书开皇十一年嵗在辛亥其二字乃开皇也大将军在酉之説出于阴阳家前史不载而此碑见之【集古录】

隋岳寺舍利塔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元年建舍利塔于岳寺诏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钱又自冩帝形像于寺中大业元年长史张果等立碑【集古録目】

隋九门令钳耳府君清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钳耳君名文彻本出于西戎后为华阴朝邑人隋炀帝时为恒州九门令迁梁州司马将去县民刻石颂徳碑以大业六年立在废九门县中【集古録目】

不著书人名氏字画有非欧虞之学不能

隋井陉令邢光乗清徳颂

不着立碑年月【诸道石刻録】

唐镇岳灵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书无姓名贞观元年立【金石録】

唐大理卿郎頴碑

唐中书侍郎李伯药撰前骠骑大将军宋才书頴字楚之厯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国山公致仕卒諡曰平碑以贞观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

平公官属题名

不著书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国府僚佐故吏长史司马掾属叅军曲【缺】人恒山公府国官国令大农常侍侍郎国尉典尉舍人城局庙长学官长食官长丞厩牧长丞典府长丞亲事百三十余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隋尚书左丞郎茂碑

唐宗正卿李伯药撰幽州人张师丘书平公孙余令题额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頴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书左丞终于庐陵太守碑贞观五年十一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

唐鹿泉县尉皇哲【缺】颂

在获鹿龙朔二年立【访碑録】

唐九门县西浮图碑

唐前应诏四科举董行思撰清河傅徳【缺】  宗时县人于慧炬寺因隋浮图故基而重立其碑额题曰九门县合乡城人等为国造浮图即以上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栾城县孙氏纪族碑

在栾城县极果寺内孙福善撰孙仲杲书仪鳯三年立【访碑録】

唐恒岳岭路铭

唐深泽县处士张克隽撰恒岭处士碑【缺】书高宗调露中用兵于突厥恒州长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构桥梁以通运路路由北岳故以岳岭为名碑以调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开业寺碑

唐李尚一撰蘓文举书开业寺者后魏司徒李裔所立谓之隠觉寺周废佛法以寺赐裔孙祖元隋初复立为寺贞观中赐名开业碑以开耀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陶云徳政碑

唐申州録事张义感撰不著书人名氏云字【缺】举河南伊阙人高宗时为恒州刺史碑以【缺】 三年立在真定府牙门下【集古録目】

予为河北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在府牙门下埋地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字为行书颇为妍丽而不著书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唐八都坛记

碑首题曰八都坛神君实録八都者盖其时有封龙等八山为坛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坛立庙以为名唐刺史冯义县令萧倓等祷雨有应率人修其庙而为之记因列时人姓名于后撰述者自称元质而不着姓亦无书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立【集古録目】

撰人名元质不见其姓又不著书人名氏其字画亦可爱碑首题云大唐八都坛神君之实録其文云都望八山之始坛也此地名山封龙之类有八因坛立庙遂为号焉封龙山在今镇州其余七山不见其名又云汉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集古録】

唐北岳庙君碑

唐韦虚心撰陈怀志行书开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桞令誉记徳碑

唐裴伉撰并分书开元十二年立【金石録】

唐北岳碑

唐张嘉真撰并书开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栾城县孙阳施石防铭

在平山县赵僎撰并行书开元丁夘岁

唐北岳真君碑

唐房鳯撰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年正月【缺】子立【复斋碑録】

唐北岳恒山碑

释邈词释旷书开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唐韦济撰裴伉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获鹿【诸道石刻録】

唐元氏令厐履温清徳颂

唐邵混之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杜望之遗爱碑

唐李琚撰并分书开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唐封北岳安天王碑铭

唐李筌撰戴千龄分书篆额天寳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栾城令刘沔遗爱颂

在夲县郑彶撰赵舍书大厯五年【访碑録】

唐慧觧寺三门楼赞

唐李宥撰周籝金行书大厯十二年六月镌刻在府内开元寺三门石柱上【访碑録】

唐僧道源发愿文

唐前恒冀等州观察判官王洽撰试金吾【缺】 曹叅军王承规集王羲之书并篆额道源恒【缺】开元寺僧也常发愿礼大佛名及诵藏经成【缺】军步军使王士良等为立此碑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録目】

唐范希朝谒北岳庙记

元和五年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讨镇州过北岳庙题记【集古録目】

唐鹿泉胡祠文

唐来复撰并书寳厯二年四月立在获鹿【复斋碑録】

相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后属赵秦属邯郸二汉为魏郡曹公为魏王都此晋亦为魏郡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皆都之后魏置相州及魏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尹后周复置相州及魏郡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魏郡唐为相州天寳元年曰邺郡后属天雄军节度梁分置昭徳军而天雄军乱遂入于晋庄宗灭梁复属天雄晋高祖置彰徳军今县四 安阳 汤隂临漳 林虑】

魏甄皇后识坐板函

文昭皇后识坐板函八字绍圣丙子年邺民耕地得一绿石匣广八寸有半长倍之厚三之一鹿项笏头盖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氏神坐前之物也故嘉兴守林衡之父时为相之铭漳之模得之其字乃魏之工者传于世既鲜故士大夫罕见魏史黄初中塟甄夫人于邺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諡别立寝庙此乃明帝时所刻者【续】

魏张文商碑

在汤阴西百步【访碑録】

伪赵西门豹祠殿基记

记云伪赵建武六年嵗在庚子七月庚寅造西门祠殿基【金石録】

东魏定国寺浮图碑

在安阳县东魏迁邺高丞相以南台为相国寺作砖浮图极高其文即温子升撰【寰宇记】

东魏韩陵碑

在安阳县东北十七里东魏丞相高欢破尒朱兆兄弟于此山下仍立碑即温子升之词陈尚书陈陵尝北使邺读韩陵碑爱其才丽手自録之归陈士人问陵北朝人物如何曰惟韩陵片碑尔【寰宇记】

北齐立门君碑

在邺县今【临漳】邺城故事云西门豹为令造筑沟渠决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丰饶天下被泽仆射魏收为立此碑【寰宇记】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西门豹为邺令民不敢欺至襄王时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仍袭其用【舆地记】

北齐都达禅师塔铭

天保九年【诸道石刻録】

隋临漳令赵君清徳颂

开皇六年【金石録】

唐刺史许圉师徳政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氏干封二年立【金石録】

唐立周太师尉迟公庙碑

唐前华州郑县尉阎伯璵撰序秘书省校书郎顔真卿撰铭蔡有邻书逈字居罗代人仕周为相州总管周末隋文帝秉政逈举兵不克而死唐武徳中改塟复其封爵开元二十六年相州刺史张嘉祐为之立庙建碑以开元二十八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尉迟公庙碑阴

唐孙士良撰蔡有隣八分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林虑县记

正书无撰人姓名天寳六载【金石録】

铜雀防碑

在安阳【诸道石刻録】

唐林虑县造寺碑

总持寺碑

邺县修定寺碑

分书【三碑诸道石刻録】

定州

【中山府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属上谷钜鹿二郡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三年改为国后汉晋皆因之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置中山尹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唐改为定州陞义武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元年改定武军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山郡今县七 安喜 无极 曲阳 唐县 望都 新乐 北平】

汉上谷太守张碑

在安喜县东六里【访碑録】

汉孝子王立碑

安喜县

兰亭序

唐何延年谓右军永和中与太原孙承公四十有一人脩禊挥毫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絶代更无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体就中之字有二十许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后他日再书数十百本终不及此余谓神助及醒后更书数十百本无如者恐此言过矣右军他书岂减禊帖但此帖字数比他书最多若千文千锦卷舒展玩无不满人意者轸在心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牍数行数十字如寸锦片玉玩之易尽也【高宗御制朝墨志】

兰亭修禊序世所传本尤多而皆不同盖唐数家所临也其转相传模实真弥逺然时时犹有可喜处岂笔法或得其一二耶想其真迹宜何如也哉世言真本塟在昭陵唐末之乱昭陵为温韬所发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金玉而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皇帝时购募所得集以为法帖十卷俾模传之数以分赐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然独兰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于法帖以传今予所得皆人家旧所藏者虽笔画不同聊并列之以见其各有所得至于真伪优劣覧者当自择焉其前一本流俗所传不记其所得其二得于殿中丞王广渊其三得于故相王沂公家又有别本在定州民家二家各自有石较其本纎毫不异故不复録其四得于三司蔡给事君谟也所传本不出乎此其或更有所未传更俟博采【集古録】

右军褉帖叙草号称最得意书宋齐以来藏在秘府士大夫间未闻称述岂未经大盗兵火时盖有墨迹在兰亭右者及萧氏字文焚荡之余千不存一永师晚出所见妙迹惟有兰亭故为虞禇道之所以太宗求之百方期于必得其后公私相盗今竟失之书家晚得定武本盖彷佛存古人笔意耳

此文自唐明皇得真迹刻之学士院人间不得复见朱梁簒窃辇至汴都耶律徳光破石晋此刻度河契丹既归与辎重弃之杀狐林后置之州治遂人定本【碧岫野人赵秷仲古】

定武兰亭叙石刻世称善本宣和中从仕中山访询故老以谓石晋之末契丹自中原辇载寳货图书而北至真定徳光死汉祖起太原永康自立而归与其祖母交兵于国弃此石于中山庆厯中土人李学究者得之不以视人韩忠献之守定武也李生始以墨本献公公坚索李乃瘗之地中别刻石本以示公又一纪李生即世其子乃出石散模售人每本须钱一千由是好事者争取之其后李氏子负官缗无从取偿时景文守定乃以公帑金代输之因取其石匣藏于库非贵逰交旧不可得也熈宁间薛师正出牧其子绍彭又刻别本者留之中山易古刻携归长安大观中诏取其石置宣和殿人间不复见矣【养浩书室】定武郡斋旧有兰亭石刻为薛师正之子绍彭易去世之所传多矣宣和初其弟嗣昌献于天上徽宗命龛置睿思东阁之壁自是人间不复得靖康之乱凡尚方奇尤卓絶之珍悉为金人辇归彼国独此石弃而不取建炎初高宗驻跸广陵宗泽汝林居守东都见之迁骑疾驰进行在所曽未逾月大驾幸浙失于仓猝之际绍兴中向子固叔坚师淮南宻防令搜访之叔坚防索不获其后坚遭防评以谓穷寻窖藏金寳至于广掘地土盖由此焉叔坚之子淔端叔语余如是物之显晦有时未知何辰当复出耶绍熈壬子夏余覔官修门与顺伯剧谈偶及顺伯云此一段事世所未闻当为我识之所得旧本之左因遂书之斯碑所用纸竹岂非所谓模打者欤【王明清】

此帖世传以为右军得意书世间石刻无虑数十百本而共推定武本以为冠诸家辨别真赝其説不一或以为薛绍彭刻石易旧本归其家镵去湍流帯右天五字今世所存本此五字不全者薛氏旧物也又仰字如针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凡有此者皆望风以为真而未尝确然辨其帖之所以善所以不善者夫世之所以贵定武者以其镌刻精好不失右军笔意而已非以其能为针眼为蟹爪为丁形也使其能得其笔意虽无此三者不害为善本况此三者皆可以人力为而其笔意非真能者未易辨今不求其本而区区焉眭目于其末此相马而惟记其骊黄牝牡岂不为九方臯所笑乎山谷论此帖以为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冩或失真意肥瘐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防其妙处此能观书者也【曾槃并兰亭博议】

后魏刺史崔亮颂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使君名亮字敬儒齐国磐阳人长史冯时等立此碑碑石漫灭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题云魏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盖亮尝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颂徳尔神龟三年正月建【金石録】

魏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府城西北三里【访碑録】

隋正解寺碑

隋随昌刘鼎卿撰不著书人名氏寺本后魏宣武帝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隋文帝时复兴佛法定州赞治崔子石舍以为寺赐名正解碑以开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隋高阳郡隆圣道场碑

隋虞世基撰并书周建徳六年隋高祖拥旄于此至大业九年伐叛海东旋师有诏改为高阳郡记王业之所兴设隆圣道塲为高祖祈福大业九年十二月立此碑【舆地碑记】

隋七祖堂记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録】

唐正解寺碑

唐李伯药撰分书无姓名贞观四年正月【金石録】

唐施石防铭

唐赵僎撰并行书开元十五年立【金石録】

唐卢舍那珉像碑

唐赵僎撰蔡有隣八分书珉像定州刺史张嘉贞所造碑以开元十六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文宣王庙记

唐卢肇撰并正书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録】

唐定州録事王君颂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録】

隋文帝舍利塔碑

隋李伯药撰书人名缺不可辨文帝仁夀中所起舍利塔铭也碑以大业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栢仁令郑君纪徳碑

唐李羲仲正书无姓名圣厯三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曹溪能大师碑

唐蔡有邻书【诸道石刻録】

唐能大师碑

唐兵部侍宋鼎撰河南阳翟县丞史惟则八分书能大师姓卢氏南海新兴人居新兴之曹溪天寳七年其弟子神防建碑于钜鹿郡之开元寺【集古録目】曹溪能大师碑天寳十一载二月立【金石録】

唐相宋璟碑

唐抚州刺史颜真卿撰并书璟字子【缺】邢州南和人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广平公諡曰文贞碑以大厯七年九月璟孙俨追建【集古録目】

唐宋璟碑阴

唐颜真卿撰正书无姓名大厯十一年三月立附【金石】録

漳河神坛碑

在沙河县西北七十一里汤山【寰宇记】

怀州

【战国时属魏秦属山川郡项羽立司马卭为殷王都此汉初殷国寻更名河内郡郡后汉因之晋分属汲郡后魏置怀州燕置河内郡隋初郡废而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置河内郡唐为怀州天寳初曰河内郡今县三 河内 武陟 修武】

汉李固碑

在山阳城内【访碑録】

西晋光禄勲尚凯碑

永康元年十二月立碑云君讳凯字士伯河内山阳人也后云累迁河西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月甲子薨追赠光禄勲【金石録】

后魏孔子庙碑并祭文

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子北适赵闻鸣犊见杀而还晋人思之立庙于其地后魏太和中怀州刺史如清龙使河内太守达头素和增葺立记又有延兴四年祭文称太上皇帝告宣尼之灵者文成帝也【集古録目】文词事实皆不足采其书亦非佳独其字画多异故特録之以备广览【集古録】

文词颇古质可喜云孔子欲北从赵鞅闻杀鸣犊遂防车而返及其没也晋人思之于大行岭南为之立庙焉记太和元年立其额又有延兴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献文帝也【金石録】

后魏定鼎碑【金石録作御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后魏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复馥书宣武帝讲武于洹卫之间命近臣驰射帝发矢逺及里余侍中崔光等请为铭记之其首曰定鼎迁中之十年俗因谓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流俗谓之定鼎碑景明魏宣武年号也碑云定鼎迁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十年矣【集古録】

按北史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射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步羣臣勒铭于射所即此碑也【金名録】

后魏神造像碑

后魏恒嵩撰不著书人名氏河内县民造石碑像记题名者数十人三十皆称侍佛碑以神三年立【集古録目】

余所集録目隋以前碑志皆未尝辄弃者以其时有所取于其间也然患其文词鄙浅又言皆浮屠然独取其字画往往工妙惟后魏北齐差劣而又字法多异不知其何从而得之遂与诸家相戾亦意其外人昧于学问而所传讹谬尔然録之以资广览也此碑字画时时遒劲尤可佳也神孝明年号【集古録】

北齐崇因寺碑

陆义撰姚淑八分书皇建二年三月【金石録】

周大云寺碑

唐太子中舍人贾膺福撰并书夲隋文帝所立谓之长夀武后改曰大云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集古録】贾膺福撰并八分书笔法精妙可喜按旧唐史武后铸九鼎图山川物象命上书人贾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钟绍京等分题之绍京之书世固多有膺福笔迹虽仅存然世亦未有称其能者如昌容等书遂不复见以此知士之所以自着于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艺也【金石録】

周大云寺碑阴

萧怀素正书长安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孔子赞并碑阴记

唐文林郎武尽礼书据碑称其先君尝为怀州刺史作此賛后为州録事叅军而刻之然不书其姓也并尽礼所作记述汉以来追赠孔子官爵孔子裔孙元寳等重葺祠宇修立旧碑并賛皆刻于碑阴【集古録目】唐孔子賛撰人姓名残缺武尽礼正书景龙二年立【金石録】

唐宁照寺钟铭

唐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尽礼书寺僧初铸大钟以景龙三年立此铭【集古録目】

武尽礼笔法精劲当时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称之见于文字者岂其工书如尽礼者往往皆是特今人罕及尔余毎得唐人书未尝不叹今人之废学也【集古録】

唐明皇御注道徳经

唐元宗书注皇太子绍及庆王琮等奉敕书初开元二十四年宗已注道徳经道门威仪司马秀等奏请两京及天下应修官齐等州造立石防刋勒经注【集古録目】

唐羣臣立道徳经防奏答

唐元宗注经成诏道士司马秀等请立经防奏谢批答及皇太子绍庆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刻于经台【集古録目】

唐令长新诫

在河内唐元宗御制初唐元宗择令长一百六十三人又自制新诫宰相裴耀卿等请令集贤院善书者书以赐之其后诸县往各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太子太师裴休神道碑

唐宣武节度副大使【碑缺不见其姓】处晦撰右散骑常侍【缺】

碑以咸通八年立【集古録目】

衞州

【战国时属魏秦属三川二汉属河内郡魏置朝歌郡晋改为汲郡后魏因之东魏置义州后周改为衞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汲郡唐为衞州天寳元年曰汲郡今县四 汲县 获嘉 新都 共城】

殷比干墓四字

殷比干墓四字在今衞州比干墓上世传孔子书然书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古劲其汉人书乎【石公弼】

水经云朝歌县牧野比干塜前有石铭云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谁人所志大观中防稽石国佐有此四字比水经又阙其三字书清劲乃东都威灵时人所书者碑如欧赵皆未之见【续】

汉故原武典农高府君之神道

在汲县东北五十里二石柱上【寰宇记】

晋立齐太公庙碑

其畧云太公望者此县人晋室受命四海一家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塜而得竹防之书此碑乃汲县令卢无忌立后题太康十年三月【金石録】

后魏吊比干文

文为书不著名氏据碑称迁中之元载北届衞壤覩比干之墓内吊之而其额曰皇帝吊殷比干文然则后魏太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立

碑首残缺惟元载字可识其下云嵗御次平阉荗望舒防于星纪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尔雅云嵗在戍曰阉茂又郑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防于星纪后魏书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经比干墓亲为吊文树碑而刋之是嵗甲戌其説皆合【金石録】

后魏吊比干文碑阴

碑阴尽纪侍从羣臣官爵姓名【金石録】

后魏造五级浮图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后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张丑和等共造五级浮图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后有比丘僧题名【集古録目】

东魏石像记

武定四年建【访碑録】

东魏石像碑

后魏镇西将军亷侯李道于汲县置立堂宇镌石为老子像而祠之在共城武定十年立【寰宇记】

北齐造像碑

天保九年嵗次戊寅二月八日鲁思明敬造【访碑録】

唐赠比干诏

唐薛纯陁八分书贞观十九年二月【金石録】

顾村佛堂碑

在共城路南字画颇古无年月【访碑録】

周百泉陂碑

尊胜陁罗尼幢子

香严寺华严经壁

唐共城令碑

班氏先宗碑

五碑诸道石刻録

濬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军为濬州县二 卫县 黎阳】

汉张公神碑

在通利军黎阳县界其口镇【访碑録】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字多讹缺虽事迹粗可见而不复成文其间有铭词凡二首汉朝歌长郑彬以和平元年为张公立碑于庙又为监黎阳营谒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后有李君等题名亦讹缺不可辨矣在黎阳【集古録目】

张公神碑额在黎阳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长郑彬为张公建阙作碑铭勒神懿监黎阳营谒者李君好郑之文既彻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剥不明仅能辨其梗概其辞依仿离骚颇亦遒雅可观然不知张公是何神也【释】

洺州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置广平国后汉国废为钜鹿郡之西郡魏置广平郡晋及后魏皆因之后周置洺州隋大业初置武安郡唐为洺州天寳元年曰广平郡今县五 永年 肥乡 平防 鸡泽 曲周】

汉淳于长夏承碑

碑云君讳承字仲兖东莱府君之孙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将弟也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宁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建宁灵帝时年号也距今千嵗矣而刻画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汉碑二百余卷独此碑最完【金石録】

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篆额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夏君名承仕郡为主簿督邮至冀州从事四府举辟除淳于长灵帝建寕三年卒此碑字体颇奇怪唐人盖所祖述汉字有八分有其学中絶不可分别梁庾元威作书论载有十余种曰芝英花草钟鼎龙虎鳯鱼麒麟仙人科斗云虫鸾此碑盖其间之一体【释】

魏大长秋防述碑并阴

碑云君讳述字庶祖广平任人也晋太始十年九月乙丑卒咸宁三年九月甲子造【复斋碑録】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县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贞观四年立岑文本祠【寰宇记】

唐高匡墓志

不著书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沧州渤海人碑以干封二年立夲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于洺州干明僧舍【集古録目】

深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魏秦属钜鹿郡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魏晋为博陵国后魏北齐后周为博陵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深州大业初废属博陵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先天二年复置天寳元年曰饶阳郡今县五 静安 束鹿 安平饶阳武强】

隋敬族碑

【诸道石刻録】

唐武强令梁胙徳政碑

撰人名缺刘元明正书垂拱元年四月立【金石録】

武强令王公徳政碑

在本县【访碑録】

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魏郡赵国后汉因之晋属广平郡隋属武安魏二郡汉置磁州天祐三年以磁慈声相近更名惠州后唐复故名后曰滏阳郡今县三滏阳 邯郸 武安】

东魏太尉高翻碑

翻齐献武王欢之叔父也碑后题建立嵗月文字残缺惟齐魏无字可辨又云嵗次己未按东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二月改元兴和是年嵗次己未此碑盖元象二年建也【金石録】

在州城南门外五星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题北齐临清王假黄高翻碑【访碑録】

唐日爱寺碑

唐何荣光书开元二十六年立【访碑録】

唐罔极寺大行禅师元徳幢铭

在邯郸县韩覃撰并书【访碑録】

韩覃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大行禅师义方训

唐何荣光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登丛台怀古赋

唐严浚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七年秋立【金石録】

唐瑶台寺律和尚塔铭

在滏阳县【访碑録】

唐洺州司马厐承宗碑

在邯郸县【访碑録】

唐崔府君庙颂

在州城敷灵朝内【访碑铭】

唐崔府君墓志

在同前处【访碑録】

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二汉属中山国晋属博陵国元魏北齐后周隋属博陵郡唐属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于无极县皇朝景徳元年徙治蒲阴今县三蒲阴鼓城 深泽】

魏立汉刘盆子碑

在深泽县正始二年立【访碑録】

魏元成碑

在深泽县坟侧正始五年立【访碑録】

唐大忍寺门楼碑

沙门释某撰裴杭八分书开元十八年立【金石録】

唐大思寺门楼碑

唐杨邈撰裴抗书开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赵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恒山钜鹿郡后汉因之兼置汉州晋为赵国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为栾州后复为赵郡唐为赵州天宝元年曰赵郡皇朝崇寜四年陞庆源军节度今县五 平棘 宁晋 临城 隆平 高邑】

周穆王吉日癸巳

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赞皇坛山上坛山在县南十三里穆天子传云穆天子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遂以为名癸巳志其日也图经所载如此而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山据穆天子传云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画亦奇怪土人谓坛山为马蹬山以其字形类也庆厯中宋尚书祁在镇阳遣人于坛山摹此字而赵州守将武臣也命工凿山取其字龛于州廨之壁闻者为之叹惜也【集古録】

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此字笔画反类小篆又穆天子传史记诸书皆不载以此疑其非是姑録之以待识者【金石録】

穆王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谓之坛山图经云吉日癸巳志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为守命工凿取其字以别石加灰补之俾方正上题书目癸巳之记龛之州廨【复斋碑録】

唐以前无所传闻而世定以为穆王书自宋景文祁发之且以穆天子传为证耳然字画奇古信非秦汉以后遗迹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为河北提举学事亟往求之虙见寄才两月复以书报曰此字近诏取藏禁中不可复得矣此书初在赞皇山中后武人为守凿山取之好事者常为叹息今乃得辇置近严则前日未为不幸然余求之稍缓几遂失之故今尤为可珍也【叶石林】

诸家所记皆言在赵州州廨石林防乃以政和五年归内府矣其说为信因録之以广异闻

汉光武碑

汉章帝北廵至高邑光武亦即位于此有石坛坛有珪头碑即帝建在高邑【寰宇记】

耿球碑

在平棘县宋子故城袁绍立师宜官书【寰宇记】

晋太尉杨骏墓志

在宁晋县北十里骏武帝后之父也【寰宇记】

伪赵横山神李君碑

碑阴所记凡二百五十三人晋咸宁中建【金石録】

后魏张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赵郡平棘人隠居学佛老之説召拜辅国将军辞而不受碑以大延四年立【集古録目】

东魏赵贵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贵南钜鹿瘿陶人仕东魏至本郡太守赠殷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隋造龙华浮图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赵郡平棘人范氏等共造浮图以开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集古録目】

隋栾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书大业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州石桥前【复斋碑録】

唐瘿陶令李怀仁清徳颂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元年立【金石録】

唐立汉光武皇帝庙碑

唐李云撰虞规行书开元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立汉光武即位坛碑

王预撰行书开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令长新诫

明皇御制开元二十四年二月【诸道石刻録】

唐石桥记

唐张嘉贞撰桞识书【访碑録】

唐李氏三祖堂记

唐李云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诸道石刻録】

赵郡开元寺经楼铭

僧楚琼行书篆额【诸道石刻録】

刺史王公徳政碑

【诸道石刻録】

唐立汉世祖祠记

唐张邈撰梁游楚分书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聪明山神祠记

唐张造撰正书无姓名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唐聪明山铭

唐洪经纶撰张沔分书建中元年六月立【金石録】

唐祷聪明山记

唐洺州刺史卢琐撰不著书人名氏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祷于聪明山祷作此记从史并其官属皆题名于后以元和七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独孤守忠碑

唐韦承庆撰栁济物书【诸道石刻録】

唐沧州三河镇将昭武校尉张徳志

在永年【元丰碑目】

张邕碑

【诸道石刻録】

安肃军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静戎军景徳元年改为安肃军今县一 安肃】

汉左伯桃碑

在安肃县西十五里墓前【访碑録】

广信军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威虏军景徳元年改为广信军今县一 遂城】

唐梦真容勑

唐赵履信记苏灵芝行书并篆额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圣六年重摹【复斋碑録】

金刚经

山及多译【诸道石刻録】

顺安军

【自唐以上地里与瀛州同如意元年析河间县置武兴神龙元年更名唐兴星云二年属莫州五代时属瀛州后废皇朝太平兴国七年以废唐兴县地置唐兴寨淳化三年陞为顺安军今县一 髙阳】

唐高阳实谛寺碑

撰人姓名缺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河北路化外州

幽州

【大都督武王封召公奭于燕都此及秦灭燕以为上谷郡汉高帝分立燕国昭帝元鳯元年为广阳郡武帝太始元年更为国东汉建武中并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复立为郡兼立幽州魏晋为燕国前燕慕容隽初都其地元魏立幽州及燕郡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平齐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立涿郡唐武徳元年为幽州天寳元年曰范阳郡陞为卢龙军领县九 荆县 幽都广平 潞县 武清 永清 安次 良乡昌平】

唐逰击将军薛侯彦碑

唐赵含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唐李邕撰并行书天寳元载正月立唐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为载今此碑元年立而称载何哉【金石録】

唐复舜庙颂

唐韦稔撰顔頵正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闰八月【金石録】

易州

【厯代地里与幽州同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魏属范阳郡晋属范阳国元魏复属范阳郡隋开皇初立易州及黎郡寻废大业初州废立上谷郡唐为易州天宝元年曰上谷郡领县四 易县 涞水 满城 五回】

唐铁像碑

唐王端撰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七年立【金石録】

唐易州刺史田琬徳政碑

唐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苏灵芝书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迁为安西都防此易州人所立徳政碑也以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侯台记

唐前在监门率府兵曹叅军梁徳裕撰蘓灵芝书候台者古燕国望云气之所也后人因其故址立台以备逰宴易州刺史郭明肃于其四壁书为郭隗剧辛孝子烈妇等像碑以开元九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寳刻丛编卷六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