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文集

双溪醉隐集 [ 耶律铸 ]

元代诗文别集。6卷。耶律铸撰。《双溪醉隐集》原本久佚,明人钱溥在《内阁书目》中仅注为19册,卷数不详。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耶律铸诗若干篇,分题为《双溪醉隐集》的《前集》、《新集》、《续集》、《别集》,又别载有数篇《双溪小稿》的序跋,由馆臣统编为《双溪醉隐集》6卷。卷首有蒙古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吕鲲序,赵著序,麻革序。赵著序中指出:耶律铸13岁能作诗,“下笔便入唐人之阃奥”。卷1为赋,卷2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卷6为七言绝句、词、杂著(13篇)。卷末有元宪宗四年(1254)木庵老衲性英跋,王万庆跋。王万庆跋中说:“尝观双溪诗,气韵高远,清新绝俗,道前人之所不道,到前人之所不到。情思飘如驭风骑气,真仙语也。”耶律铸是“生长于北庭戎马间”(麻革《双溪小稿序》)的诗人,本集写于西域的诗篇是历代西域诗中相当重要的篇什。清人李文田曾为《双溪醉隐集》作笺注,光绪十八年(1892)顺德龙氏把李文田笺注的《双溪醉隐集》刊入《知服斋丛书》。

查看详情>>

丹阳集 [ 葛胜仲 ]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宋葛胜仲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丹阳集》四十二卷,《后集》四十二卷。根据南北宋之交文人惯例,正集(或称前集)一般收录北宋时期诗文,后集收录“中兴以后”(即南宋时期)诗文。葛氏之正集与后集,大约亦如此区分。《宋史·艺文志》著录《葛胜仲集》八十卷,可能是通计其数。据胜仲之婿章倧所作行状称,“有文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初刊版于真州,兵燹残阙,隆兴甲寅(疑为甲申,即1164年),知州事宋晓修补之,自跋其后”,“淳熙丙午(1186年)知州事姚恪又为重锓,中书舍人王信为之跋”。可知葛集在宋时有数种不同之版本。因此,关于葛集记载多歧异。宋以后胜仲之集遂无见于书录记载。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文,分类编辑,厘为二十四卷,包括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所附行状、谥议等为一卷。然宋刻并未完全沉灭。近人傅增湘曾在北京书肆访得《丹阳后集》残页二张,据其考订,当为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间浙江刻本。二十四卷本,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本。 查看详情>>

山堂肆考 [ 彭大翼 ]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器用、珍宝、币帛、衣服、饮食;羽集分为饮食、百谷、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树木、羽虫、毛虫、鳞虫、甲虫、昆虫、补遗。每门又分子目若干。每一子目有小序一篇,述其内容梗概、范围沿革等事。下录引文。引文采集宏富浩博,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或注作者、或标书名,剪裁适当,浅显易读。但亦有类目繁杂、立目不清之处,或引证间有改动,未尽据原书,或不见出处。如臣职一门,分开而隶属宫、商二集;亲属一门,而分隶商、角二集;饮食一门,而分隶徵、羽二集。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显金陵书林始刊本。万历四十七年梅墅石渠阁刊增补本。清北京文锦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六帖补 [ 杨伯喦 ]

二十卷。宋伯喦(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 (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类。多摘引宋人的诗句。书中所载的古事多不著出典。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即已如此,本书即因其旧例。有宋刊本,云间陆氏藏仿宋抄本、《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荆川稗编 [ 唐顺之 ]

《荆川稗编》,凡120卷,明唐顺之撰。全书“辑录历代名贤论文,其体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而大旨欲无所不该,故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括者,条列以九流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终以六官,六官所不能括者,赅举以历代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顺之没后,颇为第一相所窜乱,故玉瑕珠颣,颇累全书。而蒐罗宏富,要足为渔猎之资。”《四库全书·荆川稗编提要》在指出其“牴牾舛驳,尚往往而有”之后说:“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征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荆川稗编》之部门,大略如下:六经总论、诸家、文艺、画、古器、琴、射、弈、总论、君、相、将、谋、谏、后、储、宗、戚、主、官、倖、好、奸、篡、封建、镇、乱、夷、名、世、节、侠、隐逸、烈妇、方技、吏、户、礼、兵、刑、工。每一部门,辑录历代名贤论文。 查看详情>>

青溪漫稿 [ 倪岳 ]

明代诗文别集。倪岳(字舜咨)著。倪岳是倪谦之子,谦谥文僖,岳谥文毅,父子俱得谥,自倪氏始。其集24卷。岳稿旧为其嗣子中书舍人霦所藏,正德年间熊桂刻于徽州。此刻本目录后有夹行注云:“文毅倪公《青溪漫稿》诗文七十八卷,《讲章奏议》二十一卷,南畿提学莆田黄公刊行二十四卷。”看来,24卷本是个选本,凡赋、诗、诗余、致语9卷,经筵讲章1卷,奏议4卷,颂表赞箴铭1卷,记1卷,序3卷,书说题跋策问1卷,碑及神道碑1卷,墓表志铭2卷,传、哀辞、诔、祭文1卷。前有李东阳序。《四库全书》著录本也是24卷本。李序评其集说:“诸疏亦尝考古义,稽故典,极陈利害,辞严理正,深得古人告君之体。至词赋碑表序记著述赋咏之作,长篇大章,泉涌山出,情兴逸发,事理兼备。”显然是过誉之辞。其实,倪岳的诗文成就不如其父倪谦。 查看详情>>

粤西三载 [ 汪森 ]

清代康熙年间,汪森任广西桂林府和太平府的通判。在履职之余,他发现整个广西地区,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本地文学总集,于是就百方搜罗“郡邑志乘及文献载籍”。晚年辞官归田后,借朱彝尊家藏秘籍,参以己书,荟萃订补,终于编成了《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3部地方文学总集,称《粤西三载》(粤西是广西的古代别称) 。粤西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及丛语三十卷, 查看详情>>

古梅遗稿 [ 吴龙翰 ]

宋代诗文别集。6卷。吴龙翰著。全集以诗歌创作为主,创作风格受到刘克庄和方岳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清新有致,足耐咀吟,在宋末诸家,尚为近雅”。某些怀古诗作,意境开阔,苍凉悲慨,如《金陵怀古》:“钟阜龙蟠势可奇,何年开此帝王基。东西日月磨今古,南北江山几合离。六代衣冠荒草下,中原台殿白云涯。春风吹落英雄泪,立尽斜阳未有诗。”极目今古,寄慨遥深。咏物诗作则较清新,如《水边早梅》:“梅花淡淡着寒烟,漏泄春光老屋边。会被清池写疏影,一枝分作两枝妍。”写得姿态生动,富于情韵。 查看详情>>

唐文拾遗 [ 陆心源 ]

七十二卷。清陆心源 (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一百五十种,计二千余卷,解官后潜心校刊。每得《全唐文》所未录而又属于唐文者,即录存之。历时几十年,得书三千余篇,厘为七十二卷,仿《全唐文》之体例顺序排列。以补其缺,故名 《拾遗》。书前列杭州俞樾之序。该书最早为清内府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以清内府刻本《全唐文》断句影印,附《潜园总集》本《唐文拾遗》,版面清晰,颇便阅读。 查看详情>>

秉烛谈 [ 周作人 ]

散文集。周作人著。列为“文艺新刊”之一。北新书局1939年12月初版。收散文24篇。其中有关于人物的品评与忆述,如《关于俞理初》、《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等;有浏览书籍的札记与随感,如《读书随笔》、《人境庐诗草》、《老学庵笔记》、《浮世风吕》等;有文史小札之类,如《再谈试帖》、《再谈尺牍》、《谈笔记》、《明珠抄》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