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门

针灸

《素问》曰:肝热病者,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热病,先胷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

《灵枢经》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胷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实则狂颠,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暴挛癎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

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以下应冬至,其日壬子。大禁太乙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金匮要略》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分,此太阳经伤也。

《甲乙经》曰: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

胷中膨膨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痹喘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

寒热欬,呕沫,掌中热;虚则肩臂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寒厥交两手而瞀,口沫出;实则肩背热痛,汗出,四肢暴肿,身温摇,时寒热;饥则烦,饱则善,面色变,口噤不开,恶风泣出,列缺主之。

心痛如悬,阴厥脚腨后廉急不可前却,血痈肠澼,便脓血,足跗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黄黑。青取井,赤取荣,黄取输,白取经,黑取合。

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瘘,喉痹,髀膝,颈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

寒热善唏,头重足寒,不欲食,脚挛,京骨主之。

寒热篡后出,瘈瘲,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脚急肿,跗痛,足筋挛,少腹痛引喉嗌,大便难,承筋主之。

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阴股热,阴暴痛,寒热,膝酸重,合阳主之。

胷胁榰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步廊主之。

胷满马刀,臂不得举,渊腋主之。

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渴,行间主之。

胆眩寒厥,手臂痛,善惊妄言,面赤泣出,腋门主之。

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俛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腰痛怏怏,不可以俛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与八髎。

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

气癃(疒颓)疝,阴急,股枢腨内廉痛,交信主之。

胷满膨膨然,实则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脚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俛仰,委阳主之。

热病先手臂瘈瘲,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转珠,两乳下二寸坚,胁满悸,列缺主之。

振寒瘈瘲,手不伸,欬嗽唾浊,气膈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因为瘲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

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欬瘈瘲,口干,头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振寒,寒热,肩臑臂痛,头不可顾,烦满身热,恶寒,目赤痛,眦烂生瞖膜,暴痛,鼽衄,发聋,臂重痛,肘挛,痂疥,胷中引臑,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

振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胷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热痛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

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

手足清,烦热,汗不出,手肢转筋,头痛如锥刺之状,热不可以动,动益烦心,喉痹,舌卷干,臂内廉不可及头,耳聋鸣,窍阴皆主之。

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胷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

目视不明,振寒,目瞖,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

头重鼻衄及瘈瘲,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瞖,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鼽衄腰脊,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腨如裂,脚跟急痛,足挛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难,(月真)胀,承山主之。

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厥热胫痛,内庭主之。痉惊互引,脚如结,腨如裂,束骨主之。

痉脊项强,眩运,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

风痹注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肢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闷,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怒,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

足痹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阖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足不仁,刺风府。

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

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

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而留之,以月生死为痏数,立已。长针亦可。

偏枯,四肢不用,善惊,大巨主之。

手臂不得上头,尺泽主之。

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足下缓失履,冲阳主之。

手及肾挛,神门主之。

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

肘痛不能自带衣起,头眩颔痛,面黑,风肩背痛不可顾,关冲主之。

嗌外肿,肘臂痛,五指瘈,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

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又风头痛涕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伸,战怵,腕骨主之。

风眩惊,手腕痛,泄风,汗出至腰,阳谷主之。

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大都主之。

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痿厥风头重頞痛,枢股腨外廉骨痛,瘈瘲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趺阳主之。

腰痛,颈项痛,历节,汗出而步履寒复不仁,腨中痛,飞阳主之。

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肘痛,尺泽主之。

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曲池主之。

肩肘节酸重,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之。

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

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

肩痛不可自带衣,臂腕外侧痛不举,阳谷主之。

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

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

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绝子阴痒,阴交主之。

妇人阴挺出,四肢淫泺,身闷,照海主之。

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虚下廉主之。

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胫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髀关主之。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

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胷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

足大指搏伤,下车挃地,通背,指端伤为筋痹,解溪主之。

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中冲主之。

热病刺然谷。足先寒,上至膝,乃出针。

厥,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

身懈寒,少气,热甚,恶人,心惕惕然,取飞扬及绝骨、跗下临泣,立已。淫泺胫酸,热病汗不出,皆主之。

寒濯濯,舌烦,手臂不仁,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肢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欬喘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千金方》曰:掖门主手臂病。巨阙主手清。肩贞主手麻木不举。阴交主手脚拘挛。少商主手不仁。列缺主手臂身热。大陵主手挛不伸,又云主手掣小偏。内关主手中风热。间使主手痛。曲泽主手背逆气。中冲、劳宫、少冲、大泉、经渠、列缺,主手掌热,肘中痛。前腋主臂里挛急,手不上举。尺泽主掣痛,手不可伸。神门、少海主手臂挛。养老主手不得上下。内庭主四厥手足闷。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曲池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又云主手不举。阳溪主臂腕外侧痛不举。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尺泽、关冲、外关、窍阴,主臂不及头。前谷、后溪、阳溪,主臂重痛肘孪。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难屈伸。中(月吕)俞、譩嘻主腋挛。腕骨、前谷、曲池、阳谷,主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天井、外关、曲池,主臂痿不伸。大泉、经渠主臂内廉痛。巨骨、前谷主内不举。肩髎、天宗、阳谷,主臂痛。曲池、关冲、三里、中渚、阳谷、尺泽,主肘痛时寒。关冲主肘疼,不能自穿衣。鱼际、灵道主肘挛柱满。大陵主肘挛腋肿。间使主肘内廉痛。地五会、阳辅、申脉、委阳、天池、临泣,主腋下肿。天宗主肩重臂痛。肩外腧主肩甲痛而寒至肘。腕骨主肩臂痛。阳关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昆仑主脚如结,踝如裂。阴陵泉主足痹痛。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脚挛。承山、承筋主脚胫酸,脚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浮白主足缓不收。天柱、行间主足不任身。行间主厥足中热。然谷主足不能安,胫酸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冲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仆参主足跟中踝后痛。飞扬主腨中痛。复溜主胫寒不能自温,又主脚后廉急不可前,足跗痛。京骨、然谷、肾俞,主足痛。太溪、次髎、膀胱腧,主足清不仁。太溪主手足寒至节。地仓、太泉主足痿躃不能行。光明主痿躄,坐不能起。风府、腰俞主足不仁。条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热,不能久立。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枢脚痛。阳辅、阳交、阳陵泉,主髀枢膝骨痹不仁。环跳、束骨、交信、阴交、阴舍,主髀枢中痛不可举。临泣、三阴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申脉、隐白、行间,主胫中寒热。太冲、涌泉主胫酸。趺阳主腨外廉骨痛。至阴主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至阳主胫疼,四肢重,少气难言。厉兑、条口、三阴交,主胫寒不得卧。内庭、环眺主肢痛不可屈伸。阳间、环跳、承筋,主胫痹不仁。涌泉、然谷,主五趾尽痛,足不践地。风市主两膝孪,痛引胁,拘急亸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太冲主膝内踝前痛。梁丘、曲泉、阳关,主筋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犊鼻主膝中痛不仁。犊鼻主膝不仁难跪。中封主少气,身重湿膝踵,内踝前痛。解溪、条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肿胻酸转筋。合阳主膝股重。上廉主风水膝肿。阴市主膝上寒。伏兔主膝中寒。侠溪、阳关主膝外廉痛。髀关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光明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膝关主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凡犊鼻肿,可灸不可刺,若其上坚,勿攻。攻之即死。章门主四肢懈惰、喜怒。列缺主四肢厥、喜笑。曲泉、趺阳、天池、大巨、支沟、小海、绝骨、前谷,主四肢不举。照海主四肢淫泺。五里、三阳络、天井、厉兑、三间,主嗜卧,四肢不欲动摇。复溜、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脚气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任人,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人累趺端坐,以病人手掌横掩膝上,指下旁与曲膝头齐,上旁侧肉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肿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五寸,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人手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寸,亦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寸;一云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寸,一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则灸两脚。凡脚弱病皆多两脚。又一方云:如觉脚恶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者,合四处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虽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一说灸绝骨最要。人有患此脚弱,不即治,及少腹腹肿大,上气,于是乃须大法灸随诸俞,及诸关节腹背,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者。觉病入腹,若病人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但灸胷心腹诸穴,及两脚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夫有两种,有三指为一夫者,此脚弱灸以四指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旧法,梁丘、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冲、阳陵泉、绝骨、昆仑、阴陵泉、三阴交三阴交  此下原本有「足太阴、足太阳」,系衍文,删。、公孙、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腧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所以不取其法。气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乃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慎之慎之。凡灸八冲,艾炷须小作之。

《卫生宝鉴》曰:胻寒,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所发。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足阳明脉所合也。可灸三壮,针入五分。三阴交二穴,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交会,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髓会绝骨。《针经》云:脑髓消,胫酸,耳鸣。绝骨在外踝上,辅骨下,当腘中是也。髓会之处也。洁古老人云:头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又云:胻酸冷,绝骨取之。阳辅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可灸三七壮,针入五分。

《医学纲目》曰:足跟红肿,冻疮,于足指面、后跟赤白肉际,骨下,刺入三分,弹针出血,可灸二七壮。

脚气肿痛,取三里、绝骨各二寸半;丘墟针入一寸,泻之;行间五分,留八吸泻之;解溪针入五分,留十吸泻之;商丘针入五分,泻十吸。

治脚气诸穴,随经选用之。陷谷三分泻之;前谷五分泻之,灸;中封泻之,灸;侠溪先泻后补,灸;阳辅绝骨各二寸半泻之,灸;通谷一分泻之,灸。

扁鹊治脚气,取肾气在脐旁,相去各四寸。肩井、三里、气海、交龙。

寒湿脚气红肿生疮,取中封五分泻之;阳辅、绝骨各二寸半泻之,灸。

又法:取行间、三里、照海、昆仑、绝骨、京骨、委中、三阴交。

两足麻及足膝无力,取风市,在腿外廉,垂手中指点到处是穴。针五分,补多泻少,留五呼,先泻成,后补生。

又:足不能行,取丘墟、行间、昆仑、太冲、阳辅、三阴交、复溜、三里。此一穴大治足不能行。

刺灸诸痛法,先明经脉,次别浅深。盖经脉者,为手足十二经脉也。

臂膊疼痛:肩髃、手三里、外关。

臂膊疼痛,并麻痹:肩髃、肩井、曲池。

又法:取肩髃、曲池、手上廉、合谷。不应,再取肩井、列缺。

臂痛连腕:取腋门,沿皮向后透阳池,泻之;中渚沿皮透腕骨,泻之。

臂内廉痛:取经渠一分,忌灸;灵道一分,卧针,向前三分;少海五分。

臂酸挛:取肘髎、窍阴、尺泽、前谷、后溪。

腕痛取阳溪、曲池。

腕无力并痛:取腕骨,横针入三分,痛则泻,无力则补;曲池,补泻同上。

五指拘挛:取三间一分,先泻后补,灸之;前谷一分,泻之,灸。

五指皆痛:取阳池、外关、合谷。

胯痛腿支风:取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针。可入三寸半,补少泻多,留八吸;居髎,一寸二分,留八吸,泻之;委中出血。

胯痛蹶足:取环跳、悬钟(《摘英》作丘墟),针五分,留三呼,灸三壮。

胯痛脚支风不能转侧,举动艰难:取环跳三寸半,灸七七壮;风市灸二七壮。又取委中、昆仑、三里、阳陵泉。如不已,取下穴:五枢、阳辅。

腰脚痛:取委中、昆仑、人中。

侧脚风:取绝骨、太冲。

髀枢痛:足胫寒热,足外廉皮骨痛,取临泣一分,足三阴寸半,阳辅。

髀筋急,胫痛足缓,痿痹腨疼,膝冷,外廉不可屈伸,湿痹流肿,取风市、中渎、阳关、悬钟。

腿痛:取阳陵泉、三里、伏兔、阴市。

腿膝拘挛,痛引胁,或青或焦,或黧或枯,如腐木状,风市灸之,取阳陵泉、曲泉、昆仑。

腿膝外廉痛,股肿胻酸,转筋痿痹,或膝胫热不可行动,取侠溪五分,髀关、光明各一寸。

髀痹引膝,股外廉急痛,胫酸,摇动有声,诸节酸不能行,取阳陵泉、绝骨、中封。

腿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取太冲五分,中封、膝关。

胫酸寒,足下热不能久立,湿痹不仁,取中都、冲阳、承山、承筋。

胫寒四肢重,少气难言,不得卧,取至阳、三阴交。

草鞋风:取昆仑泻之,留六呼;太溪泻之,留六呼;申脉五分,补少泻多,留二呼,忌灸。

草鞋风,足腕痛:取昆仑透太溪;又取丘墟、商丘各寸半,泻之,灸。

又法:取昆仑、丘墟、商丘、照海。如不已,取后穴:太冲、解溪。

足腕不任,痿躄坐不起,髀脚痛,取光明沿皮五分,丘墟直五分。

腕缓不收,覆足不任,胫酸,取然谷、浮白、昆仑。

外踝红肿痛,取申脉半寸泻之。

绕踝风取曲池。如绕外踝痛,兼刺孙络;如绕内踝痛,取足少阳小指间三分,兼刺大都三分;如绕前廉痛, 刺行间六分。

脚背红肿,取太冲、丘墟、冲阳,弹针出血;临泣。

又法:取太冲、临泣、行间、内庭。如不已,取昆仑、丘墟。

大拇指本节前骨疼,取太冲,弹针出血。

足五指尽痛,不得践地,取涌泉二分,然谷一分。

鹤膝风肿及腿痛:取髋骨,在膝盖骨上一寸,梁丘穴两旁各五分,针入五分,留一吸,泻之;又取膝关,在膝盖骨下,犊鼻内旁,横针透膝眼,在犊鼻外旁,禁灸,留八呼,泻之。

又法:取膝关、委中三寸半,俱紫脉上出血为妙。又取三里。如不已,取阳陵泉、中脘、丰隆。

膝肿取行间;又取阳陵泉横透阴陵泉,补生泻成;取阴陵泉横透阳陵泉,补生泻成;又取膝间。

脚拗痛,取委中出血。

脚膝痛筋急,取风池、三间、三阴交、三里。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在髀辅骨上横骨下,股外之中,侧立摇动取之,筋动应手。

坐而膝痛治其机。在髀骨两旁相接处。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解为骸关。若膝痛起立,而膝骨解中热者,治其骸关。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在膝解之后,曲脚之中,委中穴。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冶其关。在楗之后背,立按之,动摇,筋应手。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大杼穴也。

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三里穴也。

膝痛若别,治巨阳少阳荣巨阳少阴荣  据《素问》骨空论王冰注,当为通谷、然谷二穴。,然谷穴也。

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维  原作「杂」,据《素问》骨空论改。《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外踝上五寸乃足少阳之络,此云维者,字之悞也。,在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两肘俱挛:取曲池九分,先泻后补,补四呼,泻九呼;尺泽,手如弓方可针,五分,先补后泻。

筋挛骨痛,取魂门补之。

张仲文神仙灸法,治脚筋挛急,不可屈伸:灸曲(月秋)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即内外曲交穴。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至肉,初觉疼,便用二人齐吹至火灭,午时着艾,至人定已来,脏腑自动一二行,或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膝曲筋急,不可舒,取曲泉一寸半。

膝筋拘挛不开,取两膝外曲交尖,灸二十七壮,即委阳穴。

《景岳全书》曰:凡脚气初觉,即灸患处二三十壮,或用雷火针以导引湿气外出,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其要法也。

若壅既成而邪盛者,必肿痛热甚,一时药饵难散,宜砭去恶血以消热肿,砭刺之后,以药继之。

导引

《奇效良方》曰:治脚转筋急,伸脚,将脚紧钩向前,其痛即止。

《保生秘要》曰:手足麻风导引法,将左足搭右膝上,以右手扳左脚,左手托脚跟,扳向右,头即转。左右亦如之。兼法:运动气脉,自潮运功,气血两虚之证,起于归元,会意运法,渐行患处,多旋百转,以还原位。行住坐卧得闲,皆可运用。或时以指甲捻麻处,捻之觉痛,使血来潮之意。

手足风病,念脐行通关法,或念背,再推散四肢,去手骨节疼痛,想火烧之。

手指痛,依患处念,用环转,再折分散。

手足不仁:目转脐轮并气海,夜翻背水溉昆仑。遍身汗出四肢瘥,要在勤行是妙功。还宜两足交相擦,更可三阴穴处同。

手足馁,先念脐,次涌泉处肋拔上至脐,又从脐处肋拔下至涌泉止,又从左手肋拔过右手,右手肋拔过左手,每次行六遍。

手足,火烧患处,推散,想水洗之。

手生鲁瘟,手内外骨节处,想火烧之,又以水洗之,再通散四肢血脉。

足胫臁疮,依患处念用环转数次,推开分散,用火烧之,即愈。

手战风,从左手心处,想火起转至于肩,过心头,直至右手心处,亦想火转至肩,过心头,于左手心处。

脚气,涌泉穴,在足心,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动转,卷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

附通关法,从北极定枢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罗,行于脐下,分开两路,旋下两腿之前,联络不绝,双行转腿底,向后绕元海,上至命门会合,从右转左大旋三遍,从椎骨下分行两肩,经肘后外关,达掌心,循内关过肩井,由项后透泥丸,行明堂,渐落双瞳,白面部下胷膈,会心窝,从左转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脐下分开,循环遍体,周流运用,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执着,若有若无,此所谓炼其形和其气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