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朴全之。

○朴全之竹州人也父晖官至典法判书。 全之年未弱冠登第历史翰。 忠烈五年元世祖诏选衣冠子弟入侍全之与焉。 因留元与中原名士游商 古今山川风土如指诸掌王重之元授征东省都事。 旣还除吏兵二部侍郞以年少官高上章辞出守安东。 王爱其才召拜殿中尹知制敎。 时忠宣为世子命令侍讲多所辅导。 又从世子如元不惮艰险。 及世子受禅置词林院以全之崔 吴汉卿李 为学士掌铨注命全之等撰卽位敎赐绫绢紬苎布各十五匹尙乘鞍马。 后又赐全之汉卿 权永红 。 王常屛左右幸词林院与全之等谋议政理手赐酒食后容尽日或至夜分赐宫烛送至其家宠幸无比。 寻拜三司左使词林学士承旨迁密直副使为中京留守。 忠烈复位以谗见罢。

忠宣复位以东宫旧僚封延兴君。 忠肃八年守佥议赞成事致仕。 时渖王之党诬王以罪上书都省逼全之署名。 全之奋然曰: "狗奴敢污我邪 " 遂遣其子瑗闻于王所。 及王还国拜瑗右副代言任铨选。 起全之视事以老固辞乃授政丞致仕赐推诚赞化功臣号俸禄如故。 十二年卒年七十六。 谥文匡。 为人温和慈爱遇事少刚果。 幼在襁褓外王父李藏用见之曰: "此儿必克家好养之。" 及长通经史究术数诲人不倦与人交不立崖岸。 藏用尽传其家所宝书籍。 忠宣尝召入内广平江陵二君侍。 王令各自书名以示曰: "谁享国者 " 全之不敢对。 王固要之良久避席曰: "观两君笔迹亚君当璧矣。" 不数月广平卒江陵果为嗣。 其识见如此。 子远初名瑗登第仕至政堂文学有宠忠肃久典政柄。 性仁柔颇有  之 。

吴 。

○吴 初名汉卿字月 海州人。 元宗初中监试第一选为东宫侍学登第调南京司录转中书注书。 忠烈朝由佥议舍人出守金宁府。 考满拜军簿摠郞除书未到 以为秩已满不可留遂行。 无何按廉刘显在金宁为贼所刺阖府被鞫 独免。 官累左司议大夫词林院学士践历华要至佥议赞成事监春秋馆事知选部事仍令致仕。 忠肃元年卒年七十三。 谥文温。 学问精博。 在朝虽无着绩然宽简无华知大体有长者风。 子璲珽瓒。

李 。

○李 字温古初名方衍庆州人三韩功臣金书之后。 少好学博通百家有能诗声。 人或试以强韵援笔辄赋若宿构然。 尙书李松缙一见奇之曰: "大器也。" 登第调广州司录被选直翰林院。 忠烈以诗赋亲试文臣得九人 居第二。 历起居中书舍人出为安东府使以 民弊兴学校为务。 累转军簿摠郞升右司议大夫词林院学士俄迁大司成密直承旨改典法判书。 忠宣奉仁宗靖内难革本国积弊 上书略曰: "殿下树勋帝室 遇日隆诚宜有功不伐居宠若惊又与朝臣和如水乳。 且名器至重无功之人不可妄授 及族党乎其诈称父王之赐窃府库钱谷者人皆疾之不可不察。 其赐给土田除有功外一切收之。 官冗员多 费 禄。 除六部尙书外余悉幷省比年旱荒民皆艰食宜罢不急之役。" 王嘉纳超拜政堂文学商议都佥议司事进赞成事。 忠肃卽位拜检校政丞临海君。 七年子齐贤掌试领门生称寿忠宣赐银甁二百米五百石以供其费。  及妻皆康强无恙当世荣之。  尝倚齐贤势多夺人臧获哀诉者日踵门。 校勘崔沔缢于 门辨违都监决还沔家。 八年卒年七十八。 谥文定。 为人体貌魁梧局量宽洪。 然在庙堂无所建白。 及解官居闲日与儒释逍遥诗酒*闲。 子 齐贤之正齐贤自有传。

尹莘杰[朴孝修]。

○尹莘杰字伊之庆州杞溪县人。 忠烈朝登第调南京司录。 时博士只占一经多非其人。 严其选必通五经然后为之。 莘杰被荐为四门大学博士。 忠宣卽位授右献纳江陵府翊善使傅忠肃。 后忠宣恶莘杰有宠于忠肃贬知宁海府寻除选部议郞。 及忠肃立拜右副代言宝文阁提学知制敎进密直副使选部典书。 累迁知密直司事升艺文大提学赐纯诚辅理功臣号。 以事 王王杖辱之。 忠宣命莘杰李齐贤为试官。 莘杰以选部典政柄干请州郡聚钱财欲设学士宴。 王以命出忠宣疑其贰于己卽罢莘杰以朴孝修代之。 官至佥议评理封杞城君。 卒年七十二谥庄明。 无子。 为人严重讷言。 历仕两朝久典铨选不以私轻重之时称长者。

孝修素有淸操。 累官至代言。 及代莘杰取士王嘉其淸白赐银甁五十米百石令办学士宴。 孝修淸节益着。 后封延昌君卒。

许有全。

○许有全初名安金海人。 元宗末登第。 忠烈时为监察侍史。 王信嬖幸之谗囚巡马所将杖于市无敢救者。 巡马指谕高宗秀得幸出入卧内。 白王曰: "监察为王耳目弹* {纠}百官今以小人之谗而杖之人谓上为何如主 " 再三譬解乃得免。 迁国学司艺铨曹侍郞累转都佥议 理知密直司事忠肃初封驾洛君赐端诚守节功臣号。 加守佥议赞成事致仕。 拜政丞复封驾洛君。 忠宣流吐蕃有全与闵渍等如元请召还。 有全时年八十一妻亦老病欲止之* 曰: "人皆有一死。 岂以妻病身老忘吾君而自逸乎 " 属其子荣侍疾遂永诀而去。 闻者叹之。 后九日妻没。 有全至元留半岁为渖王党所沮竟不能达而还。

朴忠佐。

○朴忠佐字子华咸阳人。 祖之彬卫尉尹生四子皆登第。 长曰庄仕至军簿摠郞生忠佐。 忠佐自幼嗜学登第。 忠肃朝按全罗嬖人朴连传内旨认良民为隶。 忠佐执不许连 曰: "按廉不敬王旨 如弊纸。" 王怒杖流海岛。 召还除监察持平移病不出改艺文应敎命监庆尙 税又不就。 寻迁内书舍人累转密直提学开城尹。 忠穆时拜赞成事。 入侍书筵讲贞观政要因言燕昭王筑黄金台迎郭 事。 赐 五十锭。 寻判三司事赐纯诚辅德 赞功臣号封咸阳府院君。 忠定元年卒年六十三。 性温厚俭约。 虽为卿相居室衣服如布衣时好读易老不辍。 子 珽琼 玙。

尹宣佐。

○尹宣佐字淳 侍中瓘七世孙。 生而颖异七岁能属文。 忠烈朝擢魁科由金海掌书记入补秘书郞直文翰署。 忠宣初授左正言再转右思补。 累迁内书舍人选部议郞按全罗道以刚直闻。 升都津令。 忠肃素闻其名及卽位授成均祭酒命掌符印在左右。 转监察执义与尹莘杰白元恒进讲资治通鉴。 寻以事罢。 复授执义。 时渖王暠得幸英宗诬王以罪欲夺其位患得之徒皆附焉。 权汉功蔡洪哲等邀骊兴君闵渍永阳君赵瑚等欲请立暠会百官慈云寺督署呈省书人争 之。 宣佐独曰: "吾不知吾君之非。 臣而诉君狗 不为。" 唾之而去。 由是台谏文翰得不署名。 事定中书以其书归之。 王数其不署者而叹曰: "非宣佐在宪司则其它未可知也。" 时王留元五年财用 乏暠党知其然封府库以沮输运。 宣佐檄察官赵管督责主者输运乃行。 王归国除判典校俄以民部典书出尹汉阳。 旣而王及公主如龙山谓左右曰: "尹尹淸俭故使牧民汝曹愼勿扰 。" 忠惠元年引年致仕。 忠肃后四年亲注守令至鸡林尹辍笔思曰: "朝臣盈廷无如尹尹。" 卽注之其见信于王类此。 明年拜佥议评理艺文馆大提学监春秋馆事仍令致仕。

忠惠后四年得微疾呼子女而前曰: "今之兄弟多不相能者由有争也。" 命子粲书文契均分家业且戒之曰: "和而无争以训汝子孙。" 言毕整衣冠而卒年七十九。 生平不治产性不飮酒未尝戱谑歌舞。 愼交游重然诺闲居常若待宾。 唯以经史自娱有质疑者辄据经以对。 老庄刑名之书靡不硏穷故学者多归之。 词翰淸便一时表笺多出其手。 子 粲 。

李兆年[*(李)承庆]。

○李兆年字符老京山府人。 父长庚本府吏恭俭有威乡人严惮之。 老而家居府官出入闻喝道声必下床伏地俟其声不闻然后复坐。 兆年少怀志节有器局力学能文。 年未冠神彩秀发草溪郑允宜使其府一见知为异人以其子妻之。 忠烈二十年以乡贡进士登第调安南书记累转为礼宾内给事出知陜州入为秘书郞。 三十二年从王朝元王惟绍宋邦英离*闲王父子诸从臣皆怀疑缩缩走匿曹 最先去。 惟兆年恃无他进退惟谨。 例远窜归而居乡者十三年未尝一出言讼其非罪。 忠肃见留于元五年渖王暠内怀  左右多反复。 兆年发愤独如元献书中书省讼王之直。 朝廷美之。 忠肃还国授监察掌令转典理摠郞存抚关东。 召拜判典校事加军簿判书。

忠惠王以世子入朝丞相燕帖木儿见之大悦视犹子。 因忠肃辞位奏帝锡王命。 时太保伯颜恶燕帖木儿专权待忠惠不礼。 忠肃复位忠惠宿卫于元时燕帖木儿已死伯颜待忠惠益薄。 忠惠与燕帖木儿子弟及回骨少年辈飮酒为谑因爱一回骨女或不上宿卫。 伯颜益恶之目曰拨皮。 俗谓豪侠者为拨皮从臣皆 望不敢言。 兆年进戒曰: "殿下事天子宜日愼一日。 何乃 礼纵情以速累乎。 然此非殿下之过。 殿下长于阿保之家所共游者多无赖子其后朴仲仁李仁吉实左右之。 殿下孰从而闻正言见正事乎儒者虽朴拙皆能习经史识廉耻。 殿下目之为沙个里此何等语耶殿下能远 幸亲儒雅改行自饬则可不然天威咫尺其严乎 " 王不能堪其言踰墉而走。 曹 之乱忠惠被征至燕兆年从之。 伯颜蓄宿憾使王与 党辨。 兆年慷慨发愤谓李齐贤曰: "吾欲面诉丞相前。 其意可回。 列戟守门莫叫其 。 幸其出田城南吾当上书道左碎首马蹄下死明吾君。 吾子其把笔书吾书。" 夜起沐浴鸡鸣将行伯颜适以是日败书不果上。 然闻者莫不悚然曰: "胆大于身李公是。" 已忠惠袭位还国录功当得枢密。 王曰: "兆年老矣其志可嘉。" 乃授政堂文学艺文大提学封星山君。

王尝步自北宫弹雀于松冈。 兆年径进 曰: "殿下宁忘明夷之时乎今恶少假威略妇女攘财货民不乐其生。 臣恐祸在朝夕。 此而不恤顾玩细娱乎殿下听老臣言去便 用贤良 精图治不复慢游则老臣虽死瞑目于地下矣。" 初商人林信女丹阳大君之婢也卖沙器为业。 王见而幸之有宠授信大护军。 一日信 奇轮王右信亲往毁轮家。 至是幷谏之。 且曰: "臣过蒙国恩位至政堂于臣足矣惟上所裁。" 王盛怒不纳旣而温言谢遣之兆年旣归第。 叹曰: "王年方强而肆欲吾旣老矣又无助。 不去必及于祸。 且数谏而不纳责有所归。 今兆年旣不能顺其美适足以增其恶。 非臣所以爱主也不如去。" 明日匹马还乡不交人*闲事。

后兆年弟延庆见王王曰: "尔兄辱我。" 延庆以 狂对。 王喜赐米豆五十石布五百匹。 三年策侍从功为一等赐诚勤翊赞劲节功臣号图形壁上。 爵其父母妻子赐田及臧获。 明年卒年七十五。 谥文烈。 为人短小精悍志坚确敢言以严见惮。 每入见王闻履声曰: "兆年来矣。" 屛左右整容以俟。 所历多有声绩。 恭愍朝议功赠星山侯配享忠惠王庙庭。 子褒官至检校侍中。 性淳厚循循蹈礼。 褒子仁复仁任仁美仁立仁达仁敏。 仁复仁任自有传。 仁美判书仁立同知密直司事仁达注*薄{簿}仁敏门下评理。 兆年侄承庆。

○承庆蒙古名帖木不花。 入仕元朝历御史廉访诸路以能断决闻。 累迁辽阳省 政。 恭愍六年奔母丧东还。 明年元遣辽阳省事塔海帖木儿召之承庆不赴。 王拜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八年红贼陷边都元帅李 懦不能军遣承庆代之督诸军。 九年承庆在生阳驿以诸将不尽力击贼愤 不食。 遂得疾还家不视事。 王对诸宰相称赏承庆忠义不置赐忠勤劲节 谋威远功臣号。 寻卒。

李谷。

○李谷字中父初名芸白韩山郡吏自成子也。 自  举止异常稍长知读书  忘倦。 早丧父事母孝。 为都评议使司*椽{ }吏。 忠肃四年中举子科。 硏穷经史一时学者多就正焉。 七年登第调福州司录 军。 忠惠元年迁艺文检阅。 忠肃后元年中征东省乡试第一名遂擢制科。 前此本国人虽中制科率居下列。 谷所对策大为读卷官所赏置第二甲宰相奏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 谷与中朝文士交游讲 所造益深。 为文章操笔立成辞严义奥典雅高古不敢以外国人视也。 奉兴学诏还国寻复如元。 本国授典仪副令元授徽政院管勾转征东省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郞。

元屡求童女于本国谷言于御史台请罢之代作* 曰: "古之圣王其治天下也一视而同仁。 虽人力所至文轨必同而其风土所宜人情所尙则不必变之。 以为四方荒 风俗各异苟使同之中国则情不顺而势不行也。 势不行情不顺而善治之虽尧舜不能矣。 昔我世祖皇帝临御天下务得人心。 尤于远方殊俗随其习而顺治之。 故普天率土欢欣鼓舞重译来王犹恐或后。 尧舜之治蔑以加也。 高丽本在海外别作一国苟非中国有圣人邈然不与相通。 以唐太宗之威德再举伐之无功而还。 国朝肇兴首先臣服着勋王室。 世祖皇帝厘降公主仍赐诏书奬谕曰: '衣冠典礼无坠祖风。' 故其俗至于今不变。 方今天下有君臣有民社惟三韩而已。 为高丽计者当钦承明诏率祖攸行修明政敎朝聘以时与国咸休可也。 而乃使其妇寺之流根据中国寔繁有徒 恩恃宠反挠本国至有冒干内旨争驰传遽岁取童女络绎辇来。 夫其取人之女以媚于上为己之利此虽高丽自取之也旣称有旨岂不为国朝之累乎古昔帝王发一号施一令天下  望其德泽故称诏旨曰德音。 今屡降特旨夺人室女甚为不可。 夫人之生子鞠之育之将以望其反哺也。 无尊卑之别华夷之*闲其为天性一也。 抑彼风俗宁使男异居女则不出若为秦之赘壻然凡致养于父母者有女之尸焉。 故其生女也恩斯勤斯日夜望其长能有以奉养。 而一朝夺之怀抱之中送之四千里外足一出门终身不返其为情何如也今高丽妇女在后妃之列配王侯之贵而公卿大臣多出于高丽外甥者。 此其本国王族及阀阅豪富之家特蒙诏旨或情愿自来且有媒聘之礼焉固非常事。 而好利者援以为例凡今使其国者皆欲妻妾非但取童女而已。 夫使于四方将以宣布上恩询咨民隐。 诗不云乎: '周爰咨询周爰咨诹。' 今乃使于外国货色是 不可不禁也。 侧闻高丽之人生女者卽秘之惟虑不密虽比邻不得见每有使臣至自中国便失色相顾曰: '胡为乎来哉非取童女者耶非取妻妾者耶 ' 已而军吏四出家搜户 。 若或匿之则系累其邻里缚束其亲族鞭挞困苦见而后已。 一遇使臣国中骚然虽 犬不得宁焉。 及其聚而选之姸丑不同。 或啖其使臣而饱其欲虽美而舍之舍之而他求。 每取一女阅数百家。 唯使臣之为听莫或敢违。 何者称有旨也。 如此者岁再焉或一焉*闲岁焉。 其数多者至四五十。 旣在其选则父母宗族相聚哭泣日夜声不絶及送于国门牵衣顿 栏道呼号。 悲痛愤 有投井而死者有自缢者有忧愁絶倒者有血泣丧明者。 如此之类不可 记。 其取为妻妾者虽不若此逆其情取其怨则无不同也。 书曰: '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恭惟国朝德化所及万物咸遂高丽之人独有何罪而受此苦乎昔东海有寃妇三年天旱。 今高丽有几寃妇乎比年其国水旱相仍民之饥莩者甚众岂其怨叹能伤和气乎今以堂堂天朝岂不足于后庭而必取之外国乎虽承恩于朝夕犹怀父母乡党人之至情也。 而乃置之宫掖愆期虚老时或出之而归之寺人终无嗣者十之五六其怨气伤和又何如也。 事有小弊而为国之利者容或有之。 然不若无弊之为愈也 无益于国家取怨于远人其为弊不小者哉伏望涣发德音敢有冒干内旨上渎圣听下为己利而取童女者及使于其国而取妻妾者明示条禁絶其后望。 以彰圣朝同仁之化以慰外国慕义之心消怨致和万物育焉不胜幸甚。" 帝纳之。 本国除判典校寺事。

忠惠后二年奉表如元。 因留居凡六年元授中瑞司典簿。 时本国官爵猥滥奴*肄{隶}亦得轩冕。 殿中崔江求为正尹谷闻之寄诗云: "不妨正尹生前得犹胜中书死后加。" 安就赵溟死后皆拜中书故云。 忠穆袭位还国谷寓宰相书曰: "惟吾三韩国之不国亦已久矣。 风俗败坏刑政紊乱民不聊生如在涂炭。 幸今国王受命之国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甘澍。 然国王以春秋之富谦恭 默一国之政听于诸公则其社稷安危人民利病士君子之进退皆出于诸公。 夫进君子则社稷安退君子则人民病此古今之常理也。 然则用人又为政之本也。 盖用人则易知人则难。 不问邪正不论高下唯货是视唯势是依附我者虽奸* {谄}而进之异己者虽廉谨而退之则其用人不旣易乎用人易故政日乱政乱故国家随以危亡。 此不待远求诸古实目前之明鉴也。 古之人知其然于一进退人之际而必察其所行所从来惟恐 于货而夺于势也。 然犹朱紫相夺玉石相混其知人不旣难乎卽今本国之俗以有财为有能有势为有智。 至以朝衣儒冠为倡优杂剧之戱直言正论为闾里狂妄之谈宜乎国之不国也。 谷之所以离亲戚去乡国久客于辇 之下者正为此耳。 比闻诸公所以辅政更化者。 与前日甚不相远。 名虽尙老而少者实主其柄名虽尙廉而贪者实执其权旣斥恶少而大者不悛其恶旣改旧臣而新者反附其旧。 知人不难用人甚易。 似非国王委任之意。 朝廷闻之得无不可乎或曰: '不必寓书诸公徒见其怒而无所益也。' 谷应之曰: '社稷苟安人民苟利将具本末言之朝*延{廷}达之天子岂以诸公之怒而便含默耶 ' 是用敢贡狂 之说惟诸公之垂察焉。"

顺帝幸上都谷扈从。 本国拜密直副使累升知司事进政堂文学封韩山君。 以颁朔还国。 与李齐贤等增修闵渍所撰编年纲目又修忠烈忠宣忠肃三朝实录。 与阳川君许伯掌试取金仁管等。 谷伯徇私多取世家不学子弟宪司弹之不出新及第依牒复还于元。 中书差监仓本国拜都佥议赞成事。 寻还国。 忠定卽位谷以尝请立恭愍不自安游关东。 明年元授奉议大夫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郞中。 又明年卒年五十四谥文孝。 性端严刚直人皆敬之。 所著稼亭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穑自有传。

禹倬。

○禹倬丹山人父天珪乡贡进士。 倬登科初调宁海司录。 郡有妖神祠名八铃民惑灵怪奉祀甚渎。 倬至卽碎之沈于海* {淫}祀遂絶。 累升监察* {纠}正。 时忠宣蒸淑昌院妃倬白衣持斧荷藁席诣阙上* 敢* {谏}近臣展* 不敢读。 倬 声曰: "卿为近臣未能格非而逢恶至此卿知其罪耶 " 左右震栗王有 色。 后退老礼安县。 忠肃嘉其忠义再召不起。 倬通经史尤深于易学。 卜筮无不中。 程传初来东方无能知者倬乃闭门月余 究乃解敎授生徒。 理学始行。 官至成均祭酒致仕。 忠惠三年卒年八十一。

安轴[*(安)宗源*(安)辅]。

○安轴字当之福州兴宁县人。 父硕以县吏登第隐不仕。 轴生而颖悟力学工文中第调金州司录选补史翰除司宪纠正。 忠肃十一年中元朝制科授辽阳路盖州判官。 时忠肃被留于元。 轴谓同志曰: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乃上书讼王无他。 王嘉之超授成均乐正。 盖州守遣人礼请王方向用故不能去。 累迁右司议大夫。 忠惠卽位命存抚江陵道。 有文集曰关东瓦注。 入判典校知典法事。 忠肃复位凡得幸忠惠者皆斥之或以轴为所斥者亲罢之。 旣而起为典法判书 内竖用事者又罢。 忠惠复位又拜典法判书转监察大夫。 自乐正至监察大夫皆带馆职表笺词命多出其手。 以检校评理出牧尙州。 时母在兴宁轴往来以尽孝。 忠穆立召为密直副使累升佥议赞成事监春秋馆事。 与李齐贤等增修闵渍所撰编年纲目又修忠烈忠宣忠肃三朝实录。 执事者不喜儒罢封兴宁君已而复职四年疾作乞致仕复封兴宁君。 卒年六十二谥文贞。 处心公正持家勤俭。 尝曰: "吾平生无可称四为士师凡民之屈抑为奴者必理而良之。" 硕早没轴敎二弟辅辑俱登第辅辑事之亦如父。 子宗基宗源。

○宗源字嗣淸年十七登第忠穆时选补史翰。 秩满当迁同僚沈东老年高位下宗源让之。 轴闻而喜曰: "让德之先也。 我让于人人谁舍我我家有人殆益昌乎 " 后一年始调三司都事。 恭愍初授典法正郞。 时田民刑讼皆聚典法裁决平允人称其明。 累迁侍御史出按杨广道。 王避红贼南幸宗源来谒于道先往忠州备供御。 左右 曰: "按廉到忠州已踰岭而遁矣。" 王信之遣中使执以来。 使者至忠州见宗源在馆办供顿执与俱来。 王知其诬释不问。 王次阴竹吏民皆逃匿。 以宗源不能供张下巡军贬知淸风郡事。 后为典法摠郞。 辛旽擅权士大夫争趋附之。 有执政者言: "吾等荐公于领相谏官可得宜速往谒。" 宗源辞曰: "我本 懒趋势非吾所能也。" 执政 反 之出为江陵府使有惠政。 未久而代民立生祠以祀之。 闲居七八年屛*迹不出。 及旽诛起为司宪侍史迁右司议大夫。

辛禑卽位与左司议柳 门下舍人金涛起居舍人朴尙眞献纳林孝先正言卢嵩闵由谊上书都堂曰: "宦者为患赵高而下班班可见。 我忠宣王吐蕃之辱忠惠王岳阳之祸皆由伯颜秃古思龙普之所为也至于前日万生大逆极矣。 今主上幼 当亲老成以养德性不可复令宦者朝夕狎 壅蔽聪明以至误国。 至于魂殿旣有都监敬供朝夕不可复令宦者纷然聚会以基固宠之地。 伏惟诸相国为国深虑。 择其忠谨者十余人以备宫内扫除之役。 其别赐及禄俸毋得迭受以费国用其余徒党各令从便毋使复为国家之患。" 时禑年幼政出宰相故宗源等献书冀其处置宰相不以为虑。 历成均大司成右常侍进大司宪。 时执义金承得等希池奫意请诛林朴宗源畏其势莫敢言。 改判崇敬府事未几封兴宁君寻以门下评理复兼大司宪赐纯诚补祚功臣号。 与同僚上* 言: "自古宦寺擅权必至误国故我祖宗择臣僚有德行者给事左右宦官不过数人以备宫  扫未尝授以文武官爵。 先王卽位之初亦遵古制。 其后宦寺 缘乘*闲用事广树朋党卒有万生之祸可胜叹哉。 逮至殿下李得芬但以先代微劳位至赞成招权纳贿谗毁朝臣中外臣庶莫不切齿。 幸赖睿断远窜于外。 然其徒党尙多滥受官爵虚费禄俸。 无补国家将来之祸实为可虑。 请依祖宗旧制择聪敏者不过十人以备宫内使令余悉罢黜。"

又与掌令吕克 尹就持平成石 等上* 曰: "近来大明谴责我国每请谥承袭不降德音。 以我国所不产金银马匹定为岁贡厥数甚多虽抽* {敛}文武官以至散官尙未充额。 贪利无识者不顾大体利其贩卖所持私物于进献数十常八九。 大明益不直我而辄拒使者不纳。 今又遣使大明安危系焉。 其私物宜差等定数数外虽一匹布不得赍行择遣淸白有威望者于西京安州等处与都巡问使搜 。 如有私赍金银马匹及数外布匹者置之极刑妻 家产没入官其知情不禁者削职。 又一行有犯禁者使副亦皆科罪。" 从之。 改封顺兴君加纯诚翊戴辅理功臣号又拜政堂文学。 崔莹诛权臣贪污者以宗源淸谨擢门下赞成事提调铨选事辞不克。 恭让朝判三司事进封兴宁府院君。 仕

本朝判门下府事卒年七十。 谥文简。 性简重风神淸朗。 勤谨安详。 尝作亭扁以双淸。 客至必置酒不务 侈惟以礼意款洽。 子仲温景良景恭景俭。

○辅字员之。 年十九登第调庆州司录选补春秋修撰累升编修官。 忠穆元年中元朝制科授辽阳行中书省照磨兼承发架阁库辅曰:"旣受命不供职是不恭也。  照磨惟收掌文书无他务吾当赴省。" 旣上官省官重其才皆礼貌之。 辅曰: "吾今足以塞吾责。 母老不归养非孝也。" 于是 官东归。 后拜右代言兼执义。 忠定时为典法判书。 恭愍立知其贤授密直提学兼监察大夫提调铨选事。 一日夜将半王召辅入有所除授旣而曰: "今日何日 " 命取历观之曰: "猖鬼也姑止。" 辅尝恶阴阳拘忌则 曰: "王者奉天时不在于此。 愿殿下欲行则行猖鬼何害 " 王变色。 四年拜政堂文学。 辅自谓遇知知无不言。 久而王以为阔于事情辅亦以母老乞骸归养为东京留守以近兴宁也。 六年卒年五十六谥文敬。 性刚直廉洁。 喜读史汉为文章去华取实达而已矣。 临事务遵大体略不依违顾望。 且不事生产及殁家无担石之储。 无子。

崔瀣。

○崔瀣字彦明父一字寿翁鸡林人文昌侯致远之后。 父伯伦擢魁科官至民部议郞元授高丽王京儒学敎授。 瀣幼颖悟。 九岁能诗旣长学日进大为先辈所服。 登第补成均学官。 学谕阙员瀣与李守者争政丞崔有 欲与守。 伯伦骂有 语颇不逊配伯伦于孤兰岛。 瀣选艺文春秋检阅以事贬长沙监务召授艺文春秋馆注簿。 忠肃八年应举于元中制科授辽阳路盖州判官。 及东还艺文成均典校三馆出迎于迎宾馆。 迁艺文应敎。 始赴盖州地僻职 居五月移病东归。 累官至检校成均大司成。 瀣才奇志高。 读书为文辞不资师友超然自得。 不惑异端不溺习俗而务合于古人。 至论异同苟知其正虽老师宿儒为时所宗者且诘且折确持不变。 延佑科兴闻诏乃曰: "可试所学。" 旣而果中制科同年*状{壮}元。 宋本称其才屡形于诗。 自是名益着。 异己者益不喜而排之。 瀣又不善伺候放荡敢言卒不大用。 然取友必端诗酒自娱。

尝过东莱县登海云台见合浦万户张瑄题诗松树曰: "噫此树有何厄遭此恶诗。" 遂削去之涂以土行至安东。 瑄闻之怒命猛将三四追之得 从一人归械立门外。 瀣潜踰竹岭还京大为儒林所笑。 其恃才傲物类此。 生平不理家人生产业自号拙翁。 后居城南狮子山下自着猊山隐者传曰: "隐者名夏 或称下逮苍槐其氏也世为龙伯国人。 本非覆姓至隐者因夷音之缓倂其名而易之。 隐者方孩提已似识天理及就学不滞于一隅。  得旨归便无卒业其泛而不究也。 稍壮慨然有志于功名而世莫之许也。 是其性不善于伺候而又好酒数爵而后喜说人善恶凡从耳而入者口不解藏故不为人所爱重。 辄举辄斥而去。 虽亲友惜其欲改或劝或责不能纳。 中年颇自悔然人已待以非可牢笼未可用而隐者亦不复有意于斯世矣。 尝自言: '吾所尝往来者皆善人而其所不与者多欲得众允难矣。 此其所短乃其所以为长也。' 晩从狮子岬寺僧借田而耕开园曰取足自号猊山农隐其铭座右曰: '尔田尔园三宝重恩。 取足奚自愼勿可 。' 隐者素不乐浮屠而卒为其佃户盖讼夙志之爽以自戱耳。" 忠惠后元年卒年五十四。 尝选本国名贤诗文题其目曰东人之文凡二十五卷。 所著拙藁二卷行于世。 无子。 家又甚贫无以襄事朋友致赙乃克葬。

张沆。

○张沆史失世系。 为人廉正有文。 登第稍迁司宪* {纠}正官累左司议大夫。 忠肃见 留元五年未归沆奋义忘身侍从有劳以功赐铁*券。 寻牧罗州入为军簿判书。 忠惠时拜密直提学权授佥议 理平壤尹封永山君。 忠穆初除政堂文学。 每进对常以敬寝园为戒。 尝致书都堂曰: "主上隆师向学乐闻善道。 而 邪弄权欺天罔上使刑政不平害及无辜。 致伤和气天降旱灾饿莩载路乌鸢犬豕之所争食不可忍视。 若悉掩埋且赈饥乏和气可通 稔可致也。" 恭愍立以沆邃礼学命修正*大庙礼乐器服。 及卒王曰: "今宰相宁有尽心宗庙如张讷斋者乎 " 谥文显。

李晟。

○李晟潭阳人。 弱冠登第调温水监务移水原司录秩满 家归竹溪村舍不求禄仕日以讨坟典为事。 后被荐补国子博士除阁门祗候。 年五十九拜左司补入直西省作诗云: "药 淸风欺我老竹溪明月诱吾情昨宵已决归田计雪尽江南匹马行。" 翌日 官归田一时名儒会晟草堂设尊俎饯之。 忠宣在燕邸闻其名超授内书舍人。 迁典仪副令艺文应敎转选部议郞。 忠肃元年 官南归加民部典书致仕。 后为化平府使未几又辞。 卒年七十五无子。 为人质素无华。 自少力学卷不释手所至学者如云。 时人谓之五经 。

赵廉[王伯]。

○赵廉字鲁直淳昌人。 忠肃朝登第。 又中元朝制科授辽阳等路摠管知府事为典理佐郞。 论昭穆之制语在礼志。 忠惠初除正言。 与许邕郑天濡等上书论崔安道子璟借述登第韩宗愈取士不公。 王欲下廉等狱。 嬖臣朴连进曰: "谏官不可罪。" 乃止。 后拜左司议大夫。 时诏使入国诬王以不迎诏鞫两府甚急两府皆承。 廉与右司议王伯上* 言: "君臣一体祸福共之。 且臣为君隐犹子为父。 今两府私躯命遗君父罪请论如法。" 辞甚 切王览其* 义之。 与伯同拜密直副使。 由司议入枢府前此所无有也。 忠惠后四年卒年五十四。 尝与中朝士大夫讲明经史无不通。 伯初名汝舟江陵人。 本姓金新罗太宗五世孙周元之后。 远祖乂佐太祖有功官内史令太祖纳其女为妃赐姓王。

伯忠烈朝登第忠肃时以* {纠}正 铨注寻为左司补。 嬖人李仁吉妾父西京郞将崔得和为随州守伯与右司补李菁等不署告身。 仁吉诉之杖伯等阙下流海岛。 忠惠后二年乞骸骨归老全州忠定二年卒年七十四。 无子。 伯与廉皆尝与曹 之乱。 语在 传。

李伯谦。

○李伯谦平章事公升四世孙。 风仪端丽。 忠烈朝登第调南京司录累转右正言知内旨。 出为公州副使劝农桑民以富饶。 入为右司谏。 忠宣初授司宪执义升右代言知选部事艺文馆司伯累转密直副使选部典书。 出牧济海二州以最闻。 忠肃五年济州贼魁使用金成等啸聚凶徒逐星主王子以叛欲讨之而难其人。 贼党咸曰: "若得李伯谦宋英来抚吾岂敢叛乎 " 乃遣伯谦及英招抚之未几贼平。 其见爱畏如此。 八年加同知密直司事卒年五十八子资深。

申君平。

○申君平平州人。 登第忠肃朝为台官。 时赂权贵得官者几百余。 有崔琬者尝匿父丧赴举后中第为水州 军有秽声为同榜所斥。 倚权豪为成均学录。 君平皆不署告身又不署政丞姜融赞成蔡河中怀义君崔老星左代言曹莘卿元尹申时用持平尹贤告身以故见 。 罢朝野惜之。 翌日掌令朴元桂署之人讥其怯。 恭愍元年授罗州牧使时母年九十 疾君平牢辞不赴。 四年拜左代言王命罢义成仓官全以道禹攸基德泉仓官崔云固申天命。 未几攸吉拜典客寺丞攸吉君平友壻也以道等颇有言。 君平恶之白王收除目抹攸吉名。 后王欲授僧职召君平。 方直宿辞以疾。 后拜御史大夫。

列传卷第二十二。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