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斯夏|帖木儿入寇|特里之阿富汗王|孟加拉|麻娄瓦|歌甲来得|克什米亚|回人政府之概观|回人战胜之原因

谟汗抹德既死,大军无主,号令不一,人心大乱,军中且有妇女幼童,退归不易。其退也,敌人前追,蒙古人之在印度西北者,乘势袭击,夺其辎重,而军士妇幼,死者极多。诸将深以军权不一,不能退归为患,共议奉谟汗抹德之从弟,法老斯夏Fircz Shah为王。法老斯夏初为总督,时从西征,及诸将拥之为主,坚持不可;盖知国内纷扰,而势不可为也。诸将强之者三,乃于一三五一年三月,即位于营中。诸将奉其命令,军心稍振;萨流顿率其余众经木里坦而归,将近特里,闻监国已立他人之子为君,而称其为谟汗抹德之子,谟汗抹德固无子也。监国闻法老斯夏既归,自知力不能敌,出降;法老斯夏意欲宥之,其臣皆谓叛乱罪重,争论不可,遂命杀之,萨流顿归都,境内渐安。其已叛而独立者,则置之不问。其为人也,性尚和平,嗜酒好猎;私人道德,则以回教之教义自励。然无用兵之才能。其东征西伐,皆未成功,后始休兵;乃兴土木,建筑王宫大寺,又开运河以利灌溉。于是人民称便,颂其功者不置,迄今河身虽迁,而民犹未忘其功也。

法老斯夏治有印度斯坦,东部孟加拉不服,一三五三年,亲统大军伐之。其王拒战,二军相持,凡十一月,孟加拉之军会败,死伤甚多。法老斯夏除大杀而外,未得尺寸之地。其王独立于孟加拉如故。其后二国复战,亦无胜负,始各罢兵议和。萨流顿之归也,路经荒野,都人久不知其大军所在之地。当是时也,德干久已独立,而法老斯夏无出兵南讨之意,反礼其地回国之使者甚厚,是不啻认其为独立国矣。萨流顿因信德退师之辱,报复之念,未尝稍忘,约于一三六〇年,会聚精兵九万,战象四百八十,率之亲征。大军远行,粮糈不足;于是军士患饥,战马皆死。萨流顿无奈,下令退兵于歌甲来得;无何,敌之奸细,佯作向导,引大军入于歧路中。无信息传至特里者,共历六月;都人疑其王已死矣。大臣汗介堪Khan Jahan监国,镇定抚民,特里尚安。及萨流顿抵歌甲来得令相遣军往援,人始信其未死。未几,援军大至,声威复振,法老斯夏俄又率之前攻。时值沿路之田禾已熟,令军割之为粮,固不问人民之痛苦也,大军进逼信德;其王闻之,大惧,不战,出降;萨流顿待之颇厚,偕之归都,其王遂留住于特里。大军既退,其地又自独立矣,萨流顿徒得受降之名而已!

法老斯夏之内政委于其相汗介堪,汗介堪深得其主之信任,颇能勤于政事。及其病殁,其子代之为相,亦称汗介堪。当时朝廷官吏之俸,则赐之以田,而令其取之于民;初,阿刘德丁谓食邑地广,往往生变,遂改俸禄为现金,迨法老斯夏嗣位,复古食邑之制,又以其奴为吏,吏共十八万人。萨流顿之命将出师也,必令于其俘获之中,挑其体力强者,送之朝廷为奴,其献奴数多者,尝能得其王之宠任,此奴辈之所以多也。法老斯夏殁后,诸子大杀其奴。萨流顿之治民也稍宽,史家记其“民富家足”,其措辞虽或近于浮夸,而民间生活易于前代,固可信也。萨流顿谓残体之罚严酷,改废刑讯,并去以下诸刑,若斩手足,或削耳鼻,或取双眼,或击碎手骨,或锯其身,或钉其手足胸部,或以熔化之铅灌于喉中等。诸凡刑罚,至为残酷,法老斯夏除而去之,仁于其他萨流顿矣。其未少变者,则其宗教之观念耳。法老斯夏数杀异教信徒,而自谓其可入天堂,臣下苟以印度教徒建寺告者,则必大怒,捕杀主其事者,婆罗门之出为民众祈祷者,则火焚之;政府复以利诱印人改奉回教,印人多贫,而人丁税甚重,乃出令曰:“凡奉回教之印人,特免其税。”阶低下之印人,遂多改信回教,回教之信徒大增。政府又征婆罗门之人丁重税;先是,婆罗门得免此税,及闻令下,乃群立于王宫之前,各自禁食。迨其将死,萨流顿始许减轻其税;法老斯夏之宗教观念,自吾人视之,殊极狂妄,而回人之心理,则认容忍异教,即罪孽也。一三八八年,法老斯夏病死,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国内扰乱,而帖木儿侵入印度矣!

帖木儿生于一三三六年,其父为土耳其人,幼年信奉回教,母蒙古人也。帖木儿凶悍机敏,嗜杀残酷,一三六九年,继父嗣位,率其骑兵远征,锋锐势盛,所向无敌,征服之地,屠掠无余,不啻第二成吉思汗也,其入印度之动机,起于印度内乱,而易于劫掠,且得焚毁异教之大寺也。盖时法老斯夏之诸子,起兵相攻,几入于无政府之状况。帖木儿闻之,谓其攻入甚易,心中羡其土地肥美,货财极多。帖木儿自奉回教而以毁灭偶像为其天职者也,又闻印度多数居民,敬拜偶像,遂决意出兵。一三九八年之初,帖木儿遣其孙进攻木里坦,围之六月,守兵乏食,开门出降。及秋,帖木儿亲率精骑九万,渡印得斯河,大屠木里坦之东北居民,复前行。大军次于特里附近,共俘印人十万;既而患其谋变,乃尽杀之。特里之王出兵拒战,会其战象逃逸,大败而遁。帖木儿进据特里,其稍拒抗者,则令杀之,纵兵大掠于城中五日。于是特里百余年之精华遂亡,军士以其妇女为妻妾,主将则收技能之工匠。帖木儿之归也,绕道于希马拉亚山麓之南,专从事于杀掠,俄渡印得斯河而去。其所遗于印度者,死尸、凶年、疾疫,及“千里无人烟”而已,甚矣哉其残酷不仁也!帖木儿尝于晚年,意欲侵入中国,不果,死于一四〇五年。

帖木儿面部雕像

帖木儿画像

帖木儿将归,命其大将为总督,统治印度西北。特里于兵燹之后,民多饿死。几至“阒然无人”;城中无萨流顿之政府者,凡五十余年。总督治有其地,传之数世,皆不敢称王,自认其臣服于帖木儿也。帖木儿侵入印度之地,限于西北,固未影响于内地也!其后旁加普之总督曰波河娄·洛载Bahlol Lodi兵强,称王于一四五〇年,王阿富汗人也,故有特里之阿富汗王之称。王败东邻涧泊Jannpur而逐其王,令子巴拜刻夏Barbah Shah为其地之“副王”。初,法老斯夏委任宦者,居于涧泊,治理其东部,及帖木儿进据特里,宦者之养子夺位称王。一四〇〇年,其弟继之,在位四十年,残杀印度教徒,数传而为洛载所灭;其王多好建筑,名寺甚多。一四八九年,洛载病死,其幼子闻报,疾归特里,自称萨流顿,改其名曰昔堪大Sikandar。其兄不服,出兵攻之,不胜,昔堪大乃并其地。萨流顿之内政,则仇视印度教徒,而数毁其大寺,或改其为清真寺;又兴土木,建筑美丽之王宫。昔堪大之在位也,物质低廉,生活颇易。一五〇五年,地忽大震,回人疑为世界之末日将至,历史学者,虽谓其损失极重,然未详记其事也。一五一七年,昔堪大病死,大臣拥其第三子益白切明Ibrahim嗣位,又分其地以王其兄。兄弟乃常战争,其兄后败。萨流顿复忌大臣,大臣数叛,而王待之益严。当斯时也,物价极贱,盖雨量充足,五谷丰收,而帖木儿又尝重载金钱而去,以致银币缺少故也。其后益白切明讨伐旁加普之总督;总督大惧,请援于介不娄王巴流尔Babur。一五二六年,益白切明败死,巴流尔遂入印度矣。吾人现当略叙其他北部重要独立自主之国,南方德干则另述于下篇。

胡散夏统治时期建造的清真寺

先是,孟加拉之总督,不堪谟汗抹德之淫威,一三三八年叛而独立。其后法老斯夏统兵伐之者二,然竟未能去其王之尊称也。孟加拉之政治历史,不啻一战争、叛乱、暗杀、压迫、焚掠之记录也。其详细事实,既无关于印度通史,而又非吾人之所愿读也,故略言之。其地远在东部,自成一国;其与外界接触之机;除边境战争而外,殆难多得。回人之记录,未尝言及印度教徒之状况;今之学者,专力研究,犹未能得其具体之结论也。其王最著名者,曰胡散夏Husain Shah;王之先祖,为阿拉伯人,胡散夏初仕于孟加拉而为首相。其王暴虐,臣下弑之,贵族共推胡散夏为王;王在位二十五年(1493—1518)国内未闻叛乱战争,人民爱戴,邻国敬之;今之孟加拉人,莫不知王之名,其恩泽入人深矣。王殁,有子十八人,大臣推其长子为王。王待其弟甚厚,及巴流尔东征,王与之议和;晚年,则专制残杀,大为国人所恶。至孟加拉之清真寺极多,其在歌尔Gaur者,尤负盛名;其建筑之材料多砖。文学则译古诗《乃麻亚那》为通俗文本,住民重视其书,无异于基督徒之《圣经》也;斯见回人渐受印度文学之影响矣!

麻娄瓦Malwa地在今之中印度,亦独立国也;其地初值印度教盛时,名迹繁多。一三一〇年,阿刘德丁遣臣收而据之,后委总督治之,迨特里萨流顿之势大衰,叛而独立,其历史除“弑父与君”而外,无重要可纪者。初,一四〇一年,总督自立称王。王,谟汗抹德·歌立之后也,共传三世。末王则沉湎于酒,不理政事;其相麻牛得汗Mahmud Khap弑之篡立,歌立朝共传三十五年而亡。麻牛得汗善于用兵,数败其邻,回人谓“王好学有礼,勇敢公正,国内之人,无论回教徒及印度教徒,皆深爱之”。王死,其子嗣位,后年八十,子乃鸩而弑之,自立称王,数传为歌甲来得所灭。麻娄瓦之建筑品甚多,今赖古物保存部之修理,已略恢复旧观,而能供人游览矣。

歌甲来得之领土,殊难确为指定,其名初指口操歌甲来铁言语之居民地也。按此界说,则开治属于其地;而普通范围,则无开治;所可断言者,其地包有刻赛瓦Kahthiawar及其毗连之东部,其东部面积,则随时而异。其地肥美,物产丰富,海港甚多,贸易发达,工业兴盛。初,麻牛得尝大劫掠于其地,幸其无久据之心,俄载财货而归。一二九七年,特里政府始并歌甲来得。一四〇一年,总督来芳汗Zafan Khan据地以叛,立其子为王,忽又毒之而死。一四一一年,其孙毒死其祖,而称阿麻德夏Ahmad Shah。王在位三十年(1411—1441),整理内政,扩张领土,知兵善用,未尝败北,唯其性残,好毁异教之寺,尝兴土木,建筑大城;外人见者,莫不认为世界最美丽繁华之名城也!王死,其孙麻抹德·巴家哈Mahmnd Bigarha嗣位,年仅十三,在位五十二年。回人之学者,夸其功绩;晚年,王仇视葡萄牙人,一五〇七年,王与土耳其海军,攻击葡商,沉其重载货物之大船一只。未几,葡人大败土耳其之海军,后据过那海港Goa;过那为其立足之地,而印人不能逐之去矣。其后王之子孙,深患蒙古儿帝国之日逼,乃亲葡人,然终不能救其灭亡也。歌甲来得建筑品之美丽,已如上述,其尤著名者,则雕刻也。雕刻材料,以木质为之,极为美观。

阿麻德夏时期的铜币

十四世纪之初,回人侵入克什米亚,主其事者梅尔Mir也。梅尔自立称王,回人虐待其地之居民,往往毁其大寺,尤以其第六王昔堪大Sikandar为甚(约在1386—1411),王有“毁灭偶像”之称,借其威权之压迫,宣传回教,胆怯之印度教徒,乃奉回教;婆罗门不服,抗命,王杀其首领,而远逐余众;然竟不能改其大多数人民之宗教也。会帖木儿侵入印度,王闻其声威,避之,且其境内山势崎岖,故得安全。第八王赛留阿比丁ZainuL'Abidin则与昔堪大之政策相反;王在位五十年(1417—1467),主张信教自由,而招回被逐之婆罗门,取消印度教徒之人丁税,且又许其建筑大寺。王自不愿肉食,后禁杀牛;又奖文学、美术、音乐,于是梵文、阿拉伯文之作品颇多。王崩,国势日衰,外人有侵入而代兴者。其历史无关重要,吾人可不必述之矣!

综观上述回人侵入印度,而建国于特里或他地之历史,实一流血、焚劫、残酷、压迫、“弑父与君”之记录也;读之,常生恐怖之心,政府则极专制之政体也。萨流顿之命令,臣下民众,不敢稍违;其得免其暴虐者,唯有暗杀叛立而已。特里政府之治远方领土也,委任总督,岁收贡献;内政则多听其自主。其治一地或一省者,待其境内之印人小邦亦然,孟加拉固其明显之证。是故回人无重要影响于印度之政治制度也。萨流顿之行为,虽极野蛮;然好波斯,阿拉伯之文学。朝廷之上,学者甚多,又好建筑,往往以印度教寺之材料,改建清真寺。回教世界之名城美术,乃得传于印度,与印度固有之美术接触,发生影响,而遂产生美丽之创作。

回人侵入印度,如入无人之境,其故何耶?曰,回人初为野蛮游牧部落,居于荒瘠之平原,养其生畜,终日奔驰,历尽辛苦,而身体强壮。其所食者多肉,肉食又能助其身之发长。印人则限于阶级之规定,其所食者,多为菜属,而其生活环境大异于游牧民族,体力不能及其强悍。回人之宗教思想,简单狂妄,自信屠杀异教信徒,则为服务上帝,故极残酷。其败于敌人而见杀者,反以为荣,毫无惧怯之心,且谓其可入天堂矣!及其深入印度,印人聚大军拒战,回人偶一败溃,则全军必无复生之理,故非杀敌则将身死。兵士皆知印度富庶,珍宝繁多,战胜之后,则可夺而有之;且其战术,以骑兵强弩冲锋,而又号令统一。印人则墨守古代战术,战象徒足以为害耳!步兵多无训练,加以阶级复杂,小邦众多,联军号令,尤难统一,此其所以败也。回人既据印度之后,复从事于骄奢,而终不能维持其地位也。其初入印度之人数甚少,后乃大增,其道凡三:一,回人东徙于印度。二,印人迫于萨流顿之威势,或贪于免税而改奉回教,尤以阶级低下者为甚。三,回人之在印度者,生产率高,回人既已离其家乡而入印度,其未同化于印人者,盖其宗教力也。回人信仰上帝一神,而轻视印人之敬拜多数偶像,乃自居于优秀民族,而另成阶级,遂能保其固有之习惯。

回人之治印度也,雇用印人,二族同居于一地,时相接触,回人渐能印语,印人能读波文,乃成波斯化之印语,号曰又刘Urdu,其原义,则王之军营也;盖指回人军中之言语。其构造辞句之文法,印度产也;名辞,成语,则波斯产也;其用渐广,后有文学之作品甚多。回人之宗教,深影响于思深之印人。印度教之学派乃增,其最著名者,则乃迈南德Ramanand、刘巴Kabir也。乃迈南德信一上帝,传道于各阶级之人,反对偶像阶级,势力渐盛。印人回人信其说者日多,共有大弟子十二,刘巴则一也。其宗教哲学,欲融合印度教,回教之思想,而拜一神,其徒南乃刻Nanak创立昔刻派Sikh Sect。至于社会组织,印人虽不能败回人于战场,而乃严其阶级以拒之,回人美艳印度之妇女,常出重价而买之于市中。于是印人男女之别益严,妇人居于家中,而不易外出矣。美术则已言之于前,兹不复赘,此其影响之大略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