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简汗之功绩|阿刻巴亲政后之内政外功|阿刻巴之家庭及其性情|宗教观念之变迁|政府财政军政之概观|文学

流麻元死于特里,其长子阿刻巴年方十三,时从大将泊简汗追敌于旁加普,幼子则年十一。其死也,朝廷大臣,秘不发丧,即遣使者驰报王子阿刻巴。阿刻巴乃于一五五六年二月十四日,从容即位。其加王冕也,建筑高殿,而坐于上,受其臣下之拜,借表其继父而王于印度斯坦。其礼极盛,遗迹犹在。按之事实,流麻元复位,仅及数月,境内未能粗安,强敌之势犹盛;尤以刘能之兵为强。刘能所向有功,进陷阿格,声势浩大,众至十万。泊简汗闻警,命将严守特里;守将惧其不能拒守,率众而逃。泊简汗患其军律之不严也,杀之以徇,而收其众。阿刻巴召集诸将,共议拒战之策,诸臣请其暂退于介不娄以避其锋。泊简汗独持不可,阿刻巴从泊简汗议,主张进战,乃率大军东进。刘能自陷特里而后,恃其军队之众,战象之雄,财货之多,意大骄傲,遂自称王。及闻泊简汗统精兵将至,乃帅大军拒战。二军次于盼立败德——巴流尔之战胜地也。泊简汗之先锋,出敌不意,尽获刘能军中之重炮,于是军心大振。刘能尚有战象一千五百,而军队人数,又多于敌。一五五六年十一月五日,两军会战,刘能之左右二翼皆胜,几全胜矣。值箭中伤其目,刘能负痛,坠于象下,其军大恐,不战而溃,泊简汗擒之,而献于阿刻巴。阿刻巴击其颈,而从者斩之。泊简汗前追败兵,进据特里、阿格。细汗之族人,不能为害于蒙古儿帝国,而阿刻巴之地位始固。阿刻巴之初即位也,北印度大旱,农民因战争之害,不能安耕,刘能重税其民,置民间之疾苦而不问,反以人食饲其战象,贫民乃自相食。宜其败也。

少年时期的阿刻巴

阿刻巴既灭强敌,一五五八至一五六〇年之间,次第征服中印度北部、剌日不得拿、涧泊等地。当斯时也,泊简汗辅政,总揽政权,蒙古儿帝国成立于印度者,多赖其功。其为人也,果敢专断,不顾情私,群小恶之,而又数忤其王阿刻巴。初,阿刻巴性好斗象,怒象奔入营中,泊简汗令杀王之侍者;王谕救之,不得。又因愤怒,罢免王师;君臣之间,渐生疑忌,而阿刻巴之乳母等,朝夕短之,王心不平。一五六〇年,王年十八,决意罢泊简汗之职,遣使谕之曰:“朕将亲理庶政,将军久有进香圣地麦加之愿,仰即归政前往。”泊简汗初甚疑虑,后则上奏归政,将首途矣,会王使轻而侮之。泊简汗大怒,潜至旁加普,起兵叛乱,阿刻巴统兵败之,泊简汗乃降。王宥其罪,偕至朝廷,而礼遇极隆,且告之曰:“卿苟欲为总督,则以一地与卿;留居京都,则任卿为长官;进香麦加则厚赐卿以行。”泊简汗对以前往麦加,许之,及抵歌甲来得,其地长官宴之。于其宴会之夕,仇家之子杀之,唯其妻子得免于祸,阿刻巴养其子于宫中,其后任以要职。阿刻巴之待臣下,可谓厚矣。泊简汗虽去职死,王犹专心于戏游,政事则委于群小妇人之手,任其互相争权,用兵于外,则大肆于焚杀。一五六二年五月,宠臣因愤刺杀首相,并欲伤王;王以其拳击之,凶徒重伤,乃免;阿刻巴于是亲政。后二年,其舅刺王不克而死,朝廷之上,始无群小之势。

方泊简汗之归政也,蒙古儿帝国之领土,仅有旁加普,朱木拿河恒河流域之一部分,南则邻近中印度,北界希马拉亚附近之独立小国,其西北介不娄,东部孟加拉巴哈,亦皆自主。流麻元虽尝攻入歌甲来得,然未能有其地,德干之回教国,常与印度教国未介兰格相争,互有胜负,极南之地,则属于未介兰格。葡萄牙人,亦渐伸其势力于西岸,据有过那,建筑强固之要塞;其他欧洲强国,未得印度尺寸之地,英人犹未有航海至者,此印度状况之大概也。于此诸国并立之时,非兵力不能并其强邻,而尤贵于能得民心也。阿刻巴谓其王于印度,必得大多数印人之爱戴,固不能徒善待少数回人,而虐待印人也,遂改前代惯例,而变政策;先是,臣下未有上奏此意,而阿刻巴竟能专断;其见识之远大,过于其他回王矣!王首纳印度小邦之王女为妃,而听其自由拜神,废去印人之人口税,取消印人之进香税,又禁以战败之敌为奴。外交则阿刻巴之野心殊甚,专以征服邻国,扩张领土为事。尝曰:“大帝当以征服土地为心,否则邻国将举兵来攻,且军队久不战争,则缺乏军事经验,而弱不能一战矣!”其用兵计划,初为内乱所迟延,盖其大臣叛乱,宣言奉其族人为王;阿刻巴即杀族人以除其患,一五六七年始定,乃得用兵于外。

一五六七年,阿刻巴进攻吉他Chitor;吉他在麻娄瓦之西,蒙古儿军队围攻之者,共历四月之久。王亲率将士,身冒箭石,立于前线,指挥攻击,其据城固守者,大将涧密娄Jaimall也。涧密娄英武有材,督军力守;阿刻巴久攻不下者,涧密娄拒守之力也。明年,涧密娄于城上督战,阿刻巴于下射而中之,重伤而死;于是守兵气沮,城中大乱,妇女患其受辱,自焚而死。此俗也,凡城危急将陷之时,贵族大人家中之妇女,皆设高台而各争先焚死,其惨极矣。迨其死后,蒙古儿之兵入城,守兵巷战而死,蒙古儿人之死伤者亦众;阿刻巴大怒,令兵尽杀三万农民之助战者,俘其财货而毁其城,于是名城变为荒凉树木丛生之地,而为虎狼猛兽出没之所,近代其地始渐兴盛。阿刻巴既陷吉他,兵威大振;又明年,进攻剌日不得拿之要塞,下之;其地之小邦,多服而受王之封号,并进其女为妃;阿刻巴收其精兵,后攻歌甲来得。其地富庶,流麻元尝征服之,未几独立,及至此时,其境内大乱,有请援于阿刻巴者。一五七二年,阿刻巴统重军兵往,其王闻大军卒至,藏于田中;阿刻巴次第收复诸城,明年,围攻要塞苏来德Surat,历四十余日陷之,歌甲来得遂定。葡人知之,遣使自过那来谒,阿刻巴始知葡人之经商于印度者。

斯年,王谓歌甲来得已平,北归京都,及抵阿格附近之巴泊昔家Fathpur Sikri,而歌甲来得叛乱之报已至。阿刻巴谓非亲征,则难急速平之,即选精兵,帅之而行,自骑橐驼,俄抵剌日不得拿,折转而前,共十一日而至歌甲来得,路程凡六百英里(约965千米),而驰行之时间仅九日耳。其坚忍耐劳,行军之神速,世界名将,殊难与之相比。叛人不意王至若是之速也,大惊;既而两军会战,阿刻巴之骑兵,数仅三千,而敌有兵二万,终为其所战败,遂收其地以为郡县。当阿刻巴之用兵于西南也,孟加拉王大流德汗Daud Khan即位。初,其父在位,臣服于蒙古儿帝国。及王嗣位,叛而独立,且欲与阿刻巴争雄。一五七四年,阿刻巴于雨季率兵逐大流德兵,进据巴德拿。先是,诸将不欲于雨期进兵,谓其违背习惯而军不利也,及王兵胜,乃服其善谋。明年,王归,命大将前攻,大败大流德军;苟复前追,则东部定矣!大将许其请和,大流德收其余兵,军势复盛,又背盟叛。一五七六年战败被俘,阿刻巴杀之,东方始定。方东部之将平也,剌日不得拿之强国忽叛,蒙古儿之军虽战败之,然尚未能降服其主也。阿刻巴自盼立败德战后,二十年(1556—1576)中,次第攻取敌国之地,遂有恒河流域及印得斯河流域之大部。其领土南界那败戴河Narbada,北临希马拉亚山脉,东西濒海,其土地之广大,人民之众多,物产之丰富,西方诸国,固莫之与京也。其未征服之地犹多,若信德,克什米亚等;自此而后,王乃命将出征。至于内政,王固未尝忘也。当其征服歌甲来得之时,任用财政大臣涂大·密娄Toaar Mill改良其地之税制,而后适用之于全国。阿刻巴深知官马之弊,改订阿刘德丁之验马法,而加详焉。其法虽未尽实行于国中,而较之于前,则有进步矣。阿刻巴又以法老斯夏恢复食邑之制,既助强臣叛乱之势,而又妨碍政府之府库收入。其所委之行政官吏,率以现金为俸;及其征服之地日广,官吏渐多,阶级益严,于是官制始备。一五七五年,王筑祈祷之室,后以其为宗教问题辩论之所,阿刻巴常至室中,听其辩辞以为乐;初则回教各派皆有代表,后则其他宗教之学者,亦得参与。王尝诏谓其可得判断回教之一切问题,回人必须服从其命;但其判决者,当与《可兰经》之义相合。其说道于清真寺者,尝不合于王意,王驱逐之;又数公然表示不信回教;同时,闻天主教徒传道于印度,动其好奇之心,一五七九年,遣使过那请神父二人,说其教义。葡人许而从之,及至,王待之甚厚,并令其次子从之习学;王之宗教观念,自褊狭狂妄之回人观之,大惧,乃谋叛乱。

阿刻巴时期的银币

其首谋叛者,孟加拉巴哈之回人也;其人多自阿富汗来,热心回教;会其地之官吏治之甚严,遂于一五八〇年一月起兵,声言奉阿刻巴之弟害金·麻拿Hakim Mirza为帝。麻拿时王于介不娄,起兵应之,进攻旁加普。阿刻巴深知其地位之危险也,亲率大军以御其弟,令将讨伐东部。当时回人之反对王者甚多,阿刻巴知之,而诛其谋变之大臣以警其余。麻拿闻其兄率重兵将至,大惧,逃归;阿刻巴追之,深入介不娄,复许其弟统治其地,遂归京都;既而东部亦平,于是无敢起兵反对王者。一五八二年,王且创立新教,否认谟罕默德为先知,而自代之;其仕于朝廷者多自附为新教徒,其赞助王者,则学者阿伯娄下赛Abu.L Fazl也。下赛生于印度,贵族之子也,聪明有才,博览群书;王甚信之,且深受其影响也。

一五八五年,王弟麻拿醉酒而死,王至西北而收其地,驻于旁加普之那何尔Lahore城,凡十有三年,遣四军出讨伐其独立诸国,若克什米亚、信德。初,巴流尔之族人,征服克什米亚而自称王,其后王于其地者,皆为回人。一五七二年,其王臣服蒙古儿帝国,而犹自主内政。一五八六年,阿刻巴遣将伐之,明年,遂并其国。王又命军攻取信德,克之。于是蒙古帝国之领土,包有印度斯坦,及今阿富汗之大半,东西濒海。唯德干高原,则犹自主,乃转而用兵于南方矣。

南方诸国,往往自相战争,及北方统一,其王犹未虑及蒙古儿帝国之将侵入也。一五九一年,阿刻巴遣使至南方诸国,谕其内附;小国诸君,惧而从之,余皆不可。一五九五年,阿刻巴命长子沙立明Salim佐大将前征阿麻乃格Ahmadnagar,二人不和,进战而敌据守甚力,久攻不胜,退兵而去。阿刻巴后命少子复攻其国,克其一部分土地,而设一省。会已内附之小国堪达夏Khandesh叛;其王据有印度最强之要塞,足碍蒙古儿军队进攻之路。阿刻巴亲入南方,围攻要塞,共历十一月之久,攻者之术已穷,而守者之力有余,乃出重财以赂其将,要塞始降,固非军队战胜之力也。王于南征之役,会聚大军,耗费府库,数年之中,死伤极多,其所得者如此而已。王之心中,亦颇怏怏,俄而归于阿格。

阿刻巴画像

方王之亲征南方也,长子沙立明已有谋反之迹,其父命其出征叛人,不从。一六〇一年,沙立明称帝,据夺巴哈府库之金,明年,密命南方之酋长刺杀阿伯娄下赛。初,下赛忠直,数言其过于王;沙立明惮而惧之,至此杀之。事闻,阿刻巴为之痛哭,罢朝不食者数日。且曰:“沙立明苟欲为帝,不如杀朕,而宥阿伯娄下赛也。”又明年,其父之意少解,沙立明深惧其父废之,而立其少弟为太子也;阿刻巴有子五人,其年少而死者二,余子则沙立明最长。兄弟皆好饮酒,而沙立明之体较强,其后二弟醉酒而死,而己独全;朝廷大臣,请废沙立明而立其子顾苏Khusru为嗣。阿刻巴之意未定,一六〇四年,召之入朝。沙立明至,盖知其偶一违命,则王立顾苏为嗣君矣。既至,其父待之甚厚,令医治其疾病;无何,诏为总督,而留其居于京师,储位始定。一六〇五年十月十七日,阿刻巴病甚,口不能言,以手传意,而命沙立明继之为王,乃死。方其病也,都人相传王实中毒;斯密斯谓其遘疾类于服“金钢石灰”者然;斯说也,殊难证明,而认其为事实也。阿刻巴既死,沙立明之父子争位,沙立明赖大臣以兵力助之,得立,葬其父于阿格之附近,礼仪简陋,而臣下至者殊少,盖当新君争立之时,而无暇顾及死王也。一六九一年,其墓为叛人所发,火焚其尸。呜呼!生为盖世之英主,死后而竟不保其尸,亦可哀也已!

阿刻巴之为人也,身材短小,体壮多力,皮色微黑,目光炬炬,性情粗暴,唯其自能约束耳。其待人也,殊为谦和,知人善用,是故智能之士,乐为之用。其筹谋判决也,果毅神速,往往出于常人意料之外。其治民也,心以公正为归,而许人民上控。其处事也,事无巨细,上自朝政,下及机械、工作,莫不躬自治之;王之好奇心强,时人谓其能作世界之一切机械工作。其每日睡眠时间,常约三小时左右,未尝因其过劳而致疾病,斯见其身体之强悍矣;又好音乐、美术,多方罗致印度著名之音乐家;数兴土木,建筑王宫。王之幼年,不好读书,故不识字,而不能自署其名也,但其博闻强记,不啻一学者也;吾人读书以目,而阿刻巴以耳。其听人诵读,则知其义,暇时,辄令学者读书,而己听之,常于学者讨论问题之时,而能有所发表;其性尤好藏书,宫中书籍甚富,此其美德而令人钦佩者也。其足为贤德之累者,则宫中有妃五千,各有侍卫。其影响之所及,而使王感受家庭之痛苦;其终也,兄弟父子争立,阿刻巴固不善教其子也。其子醉酒,并嗜鸦片,二子后乃醉死,王亦好酒,大醉几死者数矣!其待臣下也,尝用阴谋诈术,于其攻取之城,数杀无辜之人民,其政策较之前代,虽略和平,然犹不免于残虐也!

王之宗教观念,幼奉顺立派之回教甚虔,即位之初,阿伯娄下赛之父,因其教义之异,几获罪死。其后王好印度之宗教哲学,而渐改其偏见,且自谓其数见上帝。斯密斯曰:“王有癫疾。”其行为之奇特,盖因此也。一五七五年,王始鄙厌回教,然犹至清真寺祈祷焉。一五七九年,公布王有判决回教问题之权,又公然表示其不满意于回教。耶稣会之教士,且谓王于公共祈祷,禁用谟罕默德之名;及王战败其弟,归自介不娄,遂欲别创新教矣!其教崇拜一神,人民奉王为教主,借以联合国中之印人、回人而成一民族。王以阿伯娄下赛为高僧;朝廷大臣,或因权利之故,多奉新教,而群众则不与焉。王虽另创新教,而其主张,则信教自由也,阿伯娄下赛亦然。后稍变其思想,尊敬印度教、皆因教、基督教,而反对回教矣,数颁严酷之法令,固不问回人之喜怒也。兹举其明显者四端:(一)孩童不得名称谟罕默德;其已有此名者,则当即改。(二)不得建筑新清真寺及修理旧寺。(三)不得读《可兰经》,及用阿拉伯文。(四)不得以牛肉为食料,其他之肉食条例殊繁。王已深受印度教皆因教之影响矣!其宫中之妃嫔,则印人甚多;王皆听其自由拜神,列其父母兄弟于贵族,未尝谕其改奉回教,而反居之于要职。先于此时,回王未有待遇印人若是之厚者也;其于平民,则免其苛税,而以印人回人之平等为标鹄。王之晚年,不肯肉食,其思想不啻已为印度教徒矣,王又求神父于过那之葡人。葡人喜而从之,数遣富有学术之神父来至京都,王待之颇厚,且欲因之以购重炮,然终未改奉天主教也。至于王所创立之新教,则毫无影响于印度;王死而随之俱亡。综观其宗教历史,信仰自由,实为光明正大之政策!所可惜者,以恶回教之故,而破坏无余也。斯密斯谓英政府苟采行王之法令,则不可一星期也;此可想见王之为人,及其政府矣。

政治则王专制独裁,大臣阿伯娄下赛曰:“吾人所谓良善政府者,改良人民之生活状况,奖进农业,整理官吏,严训军队。其成功则须知民之好恶,而节省费用,理财有方也。夫然,则人民无不安乐矣。”阿刻巴本于此旨,勤于政事,每日亲收人民之上控者二。其省政府之组织,则以大将统治一切,而实“军政府”也;盖其领土多为征服之地,非大将以军事手腕,不易治之,又以土地广大,交通困难,而设驿站。凡六英里(约9千米),置站长一人,站有善走之橐驼,以通信息。朝廷又设史官,记录事实,保存中央及各省之报告,此其政府性质之大略也。其弊则远方总督,尝据地叛,盖其治理民政,监督财政,公布命令,判决讼狱,不啻威权无限之小王也。其不叛者,亦不免于虐民。其尤关于行政者,则财政,军政也,兹分述之于下:

阿刻巴之最大政绩,则田税之改革也,涂大·密娄专主其事。其制本于细夏未成之计划,丈量国中耕种之田亩,而分其土地之肥瘠;调查农夫之收入,而求其数年之均数,于是定其税率为三分之一,农夫纳现金为税。印度古制税率,为六分之一,阿刻巴则征三分之一。自表面观之,税似重矣,实则自中古以来,杂税之名目极繁,而阿刻巴去之。其取之于民也,令民直接纳税于官,以免官吏舞弊之害,又为便利人民之计,鼓铸质美价一之货币,划一国中之度量衡。王又性好聚敛,故其府库充裕;及其病殁,库中约有吾国之货币四万万元。其购买力远过于今,其重取之于民,固未有所建设,而增进人民之幸福也。更观人民之经济状况,当时可耕之地,不足今日二分之一,而硗瘠者且有四分之一,人口则有今日三分之一。其税率之重,耕种之劣,可想民间生活之困难矣!国中战祸频仍,军队既众,游民又多,乃至家无储粮,偶而岁歉,则人相食。阿刻巴虽令长官拯之,然固无补于大多数之贫民也。军队之数,据阿伯娄下赛所纪,凡四百万人;其中侍卫甚多,王颇重视战象重炮。其著名之歌甲来得之战,仅有骑兵三千。其后用兵于南,久战不胜,乃以财货易城。其军队之战斗力盖微。

王去回教徒、印度教徒待遇之岐点,厚遇印度贵族,已如前述;但据学者之研究,谓其官吏,印人仅及全数百之十二,而生于印度之回人尤少,其大多数则波斯人阿富汗人也。其影响能令印人涂大·密娄改用波斯文为其财政记录。迨王殁后,大臣迫使其子,誓于上帝,善遇回教,始得为王。于此环境之中,而阿刻巴犹能本其主张,善待印人,诚非易事。王初力欲改革不良之风俗,诏定婚姻,必须男女之同意,并得父母之认可。其成婚年龄,男须十六,女当十四。夫死,亲属不得强其妻以焚死,其自愿者听之,其不死者,则许其再嫁。王后倾向印度教,而中止其计划,殊可惜也。

文学颇受国势隆盛及领土扩张之刺激,而甚发达。王好学术,而力奖其进步;朝廷之上,学者甚多,其最著名者,则阿伯娄下赛也。下赛博览群书,斯密斯谓其类于英之培根Francis Bacon,其编著当时之制度,详载帝国之状况,共历七年始成,学者皆称其书。朝廷之诗人尤众,作者派业Faizi负有盛名,诗歌则以波斯文写之。所可异者,则阿刻巴不知当时最大之印度诗人投昔·得斯Tulsi Das也。其诗名曰《印大乃麻原那》Hindi Ramayana,北印度之群众莫不知之。同时,美术亦盛,作者颇能融合印度及回教之样式,而表见其创作之天才。后益发达,乃成美术灿烂时代;而开其端者,则阿刻巴时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