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初到长春,住旧吉长道署。稍后,迁入地处市区西北之旧吉黑盐务稽核所。把北部房屋叫做勤民楼,为治事之所;南部房屋叫做缉熙楼,为膳宿之所(俗称寝宫);西部房屋叫做西花园,有植秀轩、畅春轩,为游息之所。是为执政府。称帝以后,就勤民楼布置东、西两便殿(东便殿一名健行斋),并设奉先殿。又于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在勤民楼东,增筑怀远楼一座,楼上叫做清晏堂,为赐宴之所。三年(一九三六),在缉熙楼东增筑同德殿一座,溥仪常在这里憩息和进膳。九年(一九四二),又在怀远楼东增筑嘉乐殿一座,从此赐宴改在这里,而放演电影等则在怀远楼。这就是宫廷的规模了。

外围宫门有四,南部东侧为来薰门,西侧为保康门;北部东侧为含宏门,西侧为体乾门。内部宫门,试以民勤楼为中心,则其南为承光门,相对为中和门,门外便是缉熙楼;其东为迎晖门,门外便是怀远楼;其西为迎运门,门外便是宫内府,府西为兴运门。通常系从保康门、兴运门和迎运门出入。

缉熙楼后有平房一列,是内廷司房和侍医等所在。

同德殿前土山下有御用防空洞一所,据云深可三丈,外装三道铁门,内装换气设备。在兴运门西边,本还在筑一个防空洞,规模很大,可容全部宫内人员二三百名,没有完成。

同德殿后有楼屋一所,这是储藏溥仪所有图书、字画之处,称为书库。

嘉乐殿东有平屋一列,为警卫驻宿之所。

兴运门对过平屋一列,为御车库。

在宫门东南角有一座日本型式的神庙,祀天照大神。

如上所述,宫中建筑轮廓已明,再把我几次去看时所得印象,作一概括的叙述。保康门口,空中用竹杆斜挑着一面苏联国旗,那鲜红色已变成暗紫色,旗上图案也已模糊不清。第一次去时,门岗上还站有一名警察,以后去时就不见站岗,只藏在里边卧室中,偶然出外巡逻一回。宫门是斜掩着,听游客马车直驶到兴运门外,或者更进门停在民勤楼前,没有丝毫拦阻。宫中到处是垃圾堆,凡是稍值钱、可以拆取的,大都已搬运一空。据说最初抢劫破坏的,正是溥仪的近卫队。当溥仪上通化时,宫中还保持着原有秩序,及至苏联盟军进入长春市,这一批近卫队尽先抢了东西,四散逃亡。以后无人管理,也就无形开放,任何人物可以进去,任何东西可以拿去。一次看见有某机关在专拆电话机和电线,又一次看见有某机关在专搬家具(当然已是剩下的)。一般游客──包括三三两两的盟友,只在垃圾堆中翻腾搜索,其情形很像上海弄堂口垃圾箱边的拾荒者。于是宫中情形,每去一回,只见空虚一回。最后所见最值钱而还完整的,只有三件东西:一件是白漆活动椅,起先以为是溥仪的理发椅子,后来才知道是给溥仪治牙用的;一件是屋顶大电灯,玻璃璎珞还在灿烂作光;又一件是丈把长、墨绿漆的人字形钢梯。这三件东西,好像都在嘉乐殿中。民勤楼外西边,有一列平房已局部倒坍,一片断垣,孤零零地、颤巍巍地站在雪地上。嘉乐殿上下各有一个房间曾经火烧,门楣、地板焦痕宛然。各殿御座都已撤毁,只剩门屏上兰花国徽(按,以兰花为国徽,取义于“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象征什幺所谓的日满两国携手合作)。各室门窗,多数开着,碎玻璃散布其下,靴尖触处铿锵有声。靠近院子部分,一任雪花飘入,地板上也留着东一堆西一堆的雪。有两三个房间原是上锁的,大概因没法打开,便把门板戳穿一个窟窿,人们在窟窿中钻进钻出。

在缉熙楼某一个房间中,发现一只玄色缎子高跟鞋,想来是皇后穿的。那个假三层楼,宫中叫做“楼顶”,中间一室,架上还留有几种国药;东边一室,羽毛飞扬,似乎曾在这里撕破了一条鸭绒被;西边一室,放着许多笺纸,有的黄绢屏联已经写字,似乎是溥仪的手笔。不知怎样溥仪或皇后欢喜人体模型或假人,在缉熙楼、在同德殿各有两三架倒在地上,或已身首异处,或经五马分尸。据《像片玻璃版簿》,这种假人也曾上过镜头,有穿便衣的,有穿军衣、戴眼镜的,也有穿军衣、戴帽、戴眼镜的。

奉先殿中没有神牌,或许便像毓詹日记所载,还在防空室(参阅第二十二节),供台上只剩一二只拷栳椅,其模样恰像在北平太庙所见,只是小型的,好比小孩子所坐。殿前又有两间屋子,东边一间留着一个某皇贵妃的神牌,大概这里就是宫中所说的“四太妃案前”;西边一间留着两个福晋的神牌,便是醇贤亲王二侧福晋和醇亲王福晋。

同德殿前面廊中堆着沙包,屋檐悬着伪装网,这是宫中惟一战时景象。

嘉乐殿中有一间屋子,专放饮食用具,许多刀叉杯碟都已不翼而飞,只剩空匣空屉。据说这是溥仪赐宴所用,有的银制,有的名瓷,价值很可观。

书库中手卷、挂轴,都已把心子截去,光剩两端梗子。册页也光剩两面夹板,图书也光剩匣子和柜子。撕破的日本影印的《玉篇》手卷,长长地横眠在这里那里。

宫门名称有制成直行牌匾的,都已卸去,或还丢在墙阴壁角,或制成立体字形,横钉在墙头,多半已零落不全或倾斜不正。

总之,一切破坏很彻底。吾们看了,虽说不上铜驼荆棘之思,也不能没有华屋山丘之感。同德殿屋顶向被积雪掩蔽着,一次天暖雪融,稍稍露其灿灿之色,原来是还照清室体制,用黄色琉璃瓦装成的。

在长春新都建设计划中,规定为溥仪另造宫廷,其地址便是溥仪登极时举行郊祀典礼所在的杏花村。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九月十五日(即日本承认满洲国日),举行兴工典礼,其节目饱含着神秘色彩。先由神官修祓,接着降神、献馔、读祝,更有刈初之仪,入锹之仪。终于把十三氏玉串奉奠,叫做纳宝之仪。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一月份《斯民画刊》对于这一个典礼曾有详尽的描写,现在把计划中的宫廷构造钞在下面:

新宫廷之营造用地,南北约一千二百米,东西约四百五十米,全面积约五十一万二千平方米。南面兴仁大路,东西则以东西两万寿大街环绕之。该用地系一前方后圆形状之地域,南方则为各官厅会社,建设于其两翼,顺天大街之北端则为国务院及政府中央各官署焉。

在宫廷营造计划上之宫廷用地,大要分为三部:南部即为正门外大广场,中部则系以正殿为中心之外廷,北部乃以寝宫为中心之内廷是也。

(一)正门外之广场面积约十二万五千平方米。在广场之内,筑以纵横直交之两大道路,并于正门前设约为三万平方米之空地,其余则全部植以花卉草木,以资保持宫廷之尊严而调和其风景,同时亦便于民众之遥拜。

再除大广场以外,所有内廷、外廷全部围绕以庄严之外墙,正门及必要之处所亦均配置以侧门及哨壕,并在墙外环绕万寿大街之全周设置绿树地带。

(二)外廷外廷之南侧,自其中央正门起,间隔约四万平方米之前庭,以回廊围绕之,可直达于正殿。正殿为有地下室之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共占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在其内部,设以正厅、觐见室、候觐室、大小赐餐场及其他之各室。于正殿前庭之两翼,则配置以宫内府、尚书府之厅舍,及其他各办公室、侍官宿舍等。

(三)内廷内廷之中心为寝宫,亦为有地下室之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共占面积约九千平方米,专供皇上日常之起居。距中庭,与正殿相对,以长约百米之步廊连系之。寝宫北方之后苑,在外墙内更设以内墙,使之为外苑及内苑。内苑之内,全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利用地形之起伏,在中央浚以池塘,各处筑以丘陵,并于林泉之间适宜配置台阁树木等,以调和风景而备皇上之游览焉。

溥仪出走时,后部房屋底层已架起。我于一天清晨驱车经过,望见钢筋矗立,红墙环绕,偶有一二处已倾圮。后面小丘,树木修整,确有相当规模。所惜此时只有空虚冷静,邪许无声,偶闻寒雀啁啾,若助游人之叹息。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