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治即位,迄于中日战争,前后共二十七年。其政治改革,立宪运动,前已述之。若夫陆海军之扩充,财政之整理,司法之改良,教育之普及,交通之发达,农工商业之前进,宗教之改革,凡此种种,其进步之速,有足令人惊异者。兹略分述之。

陆军

朝廷初无直辖之军队,自将军归政,始设兵部。一八六八年,创设兵学寮于京都,教育青年,以充军官。后二年,山县有朋等自欧洲考察归,请采法国军制。明年,天皇征兵于萨摩、长门、土佐三藩,以为亲兵。俄废兵部,置陆军省。山县主废士族阶级,实行征兵;议定常备兵服役三年,后备兵服役四年。山县之言曰:“他日增加军队,不能专赖士族。欧洲征兵,无士族平民之分,而国势强盛。长门尝募农民以充队伍,兵皆能战,不必忧也。”于是分全国为六军区,以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为练兵地,开始征兵。将校以兵学寮毕业生充之;其稍有材能者,多居要职。政府聘用法人,编定军制,教授学生;又遣学生往法,专修军事学。及西南乱起,民兵与战者,纪律严明,勇敢善战,过于士族。乱平,更扩充陆军省。一八七九年,又改订征兵律令,增加服役年限为常备三年,预备三年,后备四年。旋改预备四年,后备五年;废纳款免役之例;立陆军大学,教授军事;又擢下级军官为临时学生,授为少尉,以练军队。其统兵大将,多为长人。每年特派检阅使,考察下级军官教练之勤惰,检其学术,使不敢怠。及中日战时,国中能战之兵,二十四万。兹列其军费如下: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身即为创建于1868年的京都兵学寮

海军

自昔陂理来后,幕府渐知海军之重要,设海军传习所于长崎,聘荷人为教授;当时共有舰三。旋遣学生至荷,专习海军;又设建船厂。及将军归政,已有军舰九。幕府而外,萨摩有船十七;其势寖盛,人才众多,遂能专握海军之权。幕府乱定,朝廷收其船只归于兵部;俄而并收诸藩船舶,购二军舰于英,置海军兵学寮。当时朝议海军采用英制,专聘英人教授军官,遣学生至欧。后设海军省,制定海军条例,其时有军舰十七,共一万三千余吨,铁甲舰仅有二只。政府知立国于海上,尤以扩张海军,造船购舰为急务;乃划海岸为东西二部,指定东京湾长崎为驻泊之军港。一八八二年,天皇下诏,扩充海军,以八年为期,制造军舰四十八只,岁支三百万元(未尽实行);后更发行海军公债。一八八八年,立海军大学,专以振兴海军,教育人才。其后建筑之舰,次第告成;但其吨数,尚不及中国北洋舰队之多。一八九二年,内阁增加海军预算;议会人民,深恶萨人主持海军,由下院将案否决。明年,伊藤内阁,复主张增加海军预算;议会不可,相持不下。于是天皇下诏,节省宫廷之费,命官吏减薪,补助扩张海军;预算始得通过。又明年,中日战起,日本已有军舰二十八,水雷艇二十四。舰上之炮,多系新式,船身较小,行驶迅速。将校或曾实习于欧洲,或已卒业于海军学校。其下兵士,自沿海岛屿而来,其期限,凡被征服役者,常备四年,预备三年,后备五年;若自愿投效者,服役八年,预备四年;体力强壮,训练有素,此其所以战胜欤?兹列其经费表如下:

财政

明治初年,列藩自治其地,政府之收入短少,需款浩繁,始发行纸币,是为太政官票。其始托名振兴实业,令藩侯出资,借作准备金;而其数有限,发行者益多,人民轻之,票价低落。政府因禁其折扣,民间愈疑,几不复通行。政府乃限票额,改兑换法;纸币价值,始渐恢复。一八七一年,废藩置县,诸藩之地,归于朝廷;由藩侯发行之纸币,遂为财政上之一问题。卒由政府承认担负,宣布公债条例;号一八四四—一八六七年间之藩债曰旧公债,一八六八—一八七一年间之藩债曰新公债。旧公债于五十年内偿清,惟无利息;新公债于二十二年内归还,年息四分(百分之四)。至于田税,向以米谷代钱,苛重烦琐,因改为纳金。朝廷深知农民疾苦,许民领有土地,听其卖买;又改正地租,特设专局,丈量田地,较其丰瘠,历五年始成;其税率定为百分之三,旋改百分之二点五,除去杂税二千余种,农民便之。

政府因革除弊政而田赋减少;其增加收入,救济困难之法凡三:(一)增加奢侈品税及间接税。奢侈品指酒烟之类,间接税指糖酱印花税等。时值境内无事,人民相安,工商发达,货物之输入输出者,其数大增。故税率虽低,而收入增多。(二)发行纸币。政府财政基础巩固,所发行之太政官票,渐能流通;其额为四千八百余万。又发民部省票,大藏省兑换证券,开拓使兑换证券,共一千八百余万。然以票式粗陋,易于模仿,奸民作伪者多,乃以新纸币代之,托由德人制造,凡一亿三百五十三万。嗣以增发加多,渐将不能兑现,票价低落,而物价转贵;驯至金银输出者多,不足流通。政府知其危险,乃增加税率,节省费用,以其剩余之半,收回纸币而焚之;又以其半,购买现金,以作准备金。后更限制现金输出。于是纸币渐能恢复原价。(三)发行公债。政府自定新旧公债之后,续发公债,名目繁多。例如建筑铁道,扩张海军,皆募集公债以经营之。一八八六年,国家财政渐裕,政府因颁布整理公债条例,减其年息。此其国内公债之大略也。又尝募外债于伦敦,初时利率比较普通者为高;其后信用渐固,在市上价格渐增。

金融流通,多恃银行。政府于整理财政之初,即鼓励商民,投资汇兑公司,许其发行金票、银票、钱票,以经营汇兑放账储蓄,是为银行之滥觞。一八七二年,颁布银行条例;于是汇兑公司,皆为银行,数约一百五十。但其资本,小者数万,大者数十万;散布各地,各不相关;银根缓急,不能调和。且其发行纸币,名为兑换券,实则不然,是将扰乱金融也。一八七九年,政府劝奖商人,设立横滨正金银行,初欲借之整理币制,继而专营外国汇兑。一八八一年,朝命松方正义为大藏卿。松方素有理财之名,及既在位,主张纸币兑现。且曰:“非振兴外国贸易,奖励出口,无法吸收海外之现金。”遂于出产销售之地,设立使馆,借以辅助商务。明年,松方切言“银行散立,无补财政”之害,请设中央银行,政府许之,设立日本银行,兑换纸币,借使纸币与正货之价无大差异。其他银行,届其规定时间,失其发行纸币之权。经济之基础益固,工商等业,日益发达;政府收入,数倍于前。兹列其岁入岁出表于下:

中日战后,中国偿银二亿三千万两。日本政府深知银本位之害,商于清廷,按照时价,改为英币镑数,偿金与之。政府骤得多金,遂利用时机,改定币制,易银本位为金本位,废去银元。盖当时欧美诸国,概已以金为主币,银为辅币。辅币之使用每有一定之限制,而普通之银,直等于货物,其市价涨落不一;因之银本位之国家对外贸易,商人毫无把握,危险甚大。自金币改定后,始与外商处于对等之地位,不至为所操纵矣。

司法

幕府之法律简陋,人民不知法之为何。其犯罪者,常以刑讯,生杀之权,操于幕吏。而在诸藩内者,法律监狱,多不相同;苛酷黑暗,不可思议。及将军归政,设立刑部省,司法制度,始得从事整理。一八六九年,天皇敕刑部省编定新律,以宽大为主。刑部省参稽古制,杂采清律,编成新典,号曰《新律纲领》。虽其于短促期内,敷衍而成,不合于刑律学理者甚多;但较前律,宽大多矣。一八七二年,改刑部省为司法省。明年,以藩士江藤新平(时为下院之副议长)为司法卿。江藤建议:司法省总辖裁判所之一切事务,可得专折奏事;司法卿监督法官,得黜陟之。寻令法庭审判,许人民傍听;又为养成法律人才计,聘请法人,教授学生,以备改革。俄分司法省之属为三,曰裁判所(法庭),曰检事局(检察厅),曰明法寮(法政学校);次第设立裁判所于府县,许人民得控告,上诉。既而江藤之《改定律令草案》成,进呈天皇;朝命颁行。江藤之为司法卿也,整理司法,制度渐备。其后因争征韩论,辞职而去。木户孝允,板垣退助等,更倡言司法独立。一八七五年,设立大审院;院为国中最高之法庭,专理民事刑事之上告及下级裁判所之不合法者。当时法官,概娴于法律,富有经验。兹列其法庭之组织如下。

江藤新平

《新律纲领》,已废除焚刑;罪轻者,许以纳金赎罪;枭首者,准其亲属收葬;处死刑者,须奉旨批准。及江藤新平,复参酌各国法律,定为三百十八条;是为《改定律令》,并废除磔刑,减轻罪罚。一八八〇年,政府颁布刑法;其中多采法国之拿破仑法典,以主其事者,法国法律博士巴利拿也。刑法既备,益专从事于编订民法商法。先是一八七一年,设制度考查局,专译法国法典,以供法官参考之资料。其中关于民事者,渐为法官所采取;又委定民法编纂委员。及一八八五年,为谋改正条约,亟于编成民法,遂于司法省内,置法典取调局,以巴利拿为顾问;其商法则聘德国法律博士吕斯列草之。及其成功,民法偏近法国,商法类于德国,而民法多不适于日本之风俗习惯,且有与之矛盾冲突者。乃延其实行之期,又复修改。

监狱之黑暗,政府知之,亟欲改良。一八七二年,遣人至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调查英属地之狱制。其明年,制定监狱之图式而颁布之,惜犹未能实行。一八七六年,编定犯人给与之法,定其供给饮食寝具沐浴之最低限度。明年,令内务省管理全国监狱事务,于是监狱始得统一。旋又颁布保释条例,凡刑事被告人在审讯期中,苟有保证人而纳保证金者,可免于缧绁。一八八二年,订监狱则,分别在监人年龄之大小,及初犯重犯之男女,各以其类别居于狱中。又定监狱为三等,订立课程。若年不满十六,或逾六十及疾病衰弱者,皆得按其体力所及,减免工作。其工作所得之资,听其赠与亲属,或购买书籍食品。其有剩余,俟其出狱,如数与之。又规定狱中通信接见慰问者之时间。当其暇时,令教诲师训导之,教以读书习字算术图画诸科。一八九〇年,修正狱则,较前益宽。改良监狱之主旨,要在尊重在监人之廉耻,而时其教诲,增其生活能力。其后以建筑监狱之费甚巨,非地方之力所能任,遂由国库补助之。对于不良之孩童,又另设监狱以教养之,等于学校。监狱益进步矣。

司法独立,法律改良,司法官富于学识经验,监狱日益进步。日人久欲废除丧失主权之外人裁判权,终于外人无所借口,遂乃改约。惟其法律制度,采于法德,草创之时,未能周详,多不合于国内之风俗习惯,此其所以数谋改正欤?盖一国法律之产生,多由于历史上之遗传,道德之观念,固不能率尔采仿也。

教育

当明治即位,誓于神祇,其第五条即曰:“求知识于世界,以丕振皇基。”教育政策,必须兼采东西文化,其意于此可见;故首设立大学(此犹教育省),统理全国教育事务。惟以亟于废藩,未能兼顾教育,广立学校;其后乃改大学为文部。一八七二年,订定学制;天皇下诏,有“自今之后……必期邑无不学之徒,家无不学之人”云云。当时计画分全国为八区,区设大学一,中学三十二,小学三百有十;惟未即实行,不过对于教育之一种希望而已。文部以需教员急,设立师范学校,造就师资,增设小学中学。一八七七年,开办东京帝国大学,分文理法医四科,于是始有大学。其后留学生归自欧美,呈述所见;政府数改学制。其重要者,小学高等,款由地方税供给;定六—十四岁为学龄,令孩童入小学读书,实行强迫教育。小学卒业者,得考高等;高等卒业者,可考中学或专门职业学校;其上为大学。小学课程重要者,为修身、国语、算术、历史、运动;高等为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英文;中学尤重外国言语科。其所谓修身者,一种保守旧道德之教科书也。天皇尝下诏曰:“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弘远,树德深厚。……朕愿与尔臣民,拳拳服膺,咸一其德。”凡此课程学龄,时有更变,盖其教育,初在试验时代故也。

东京帝国大学大讲堂

学校课程,极其严重。自星期佳节国庆而外,无甚例假;暑假期短;孩童入学,上课期间逾十月。小学高等,皆采男女同校之制。女子入中学者,其数较少;一八八六年,全国女子中学,仅有九校。后虽增加;而入学机会,远不如男子。其入学宗旨,在养成妇道,为他日之良妻贤母。

庆应义塾大学创始人福泽谕吉先生雕像

1912年的庆应义塾大学

1916年的早稻田大学学生

官立学校而外,有教会学校。自外人初来传道,即建设学校,教授生徒。及维新初年,人民羡慕欧化,鄙弃汉学;政府设立之学校,未甚发达,教会学校,其势渐盛,小学高等中学大学,学生日多。其后政府所设之学校渐多,设备管理,优于教会学校,教会学校之势渐衰;但其功有不可没者。教会学校而外,有私立学校。其最著名者,为福泽谕吉之庆应义塾。福泽尝游欧美,不求利达,因设义塾,聚集生徒,谆谆然以输入泰西学术为己任。一八九二年,福泽扩张其义塾,增设大学,分文学、经济、法律、政治四科。其生徒闻达者不知凡几。次则大隈所设立之早稻田大学,亦负盛名。早稻田初称东京专门学校,成立于一八八三年。其宗旨盖欲脱离权势之羁绊而使专研究其所读之课程,尤提倡国语,专授政治、经济、法律等科;学生甚众。其他私立者尤多。盖以人民爱国,乐于公益,勇于输捐;而在上者,又能鼓吹励奖之。学校增多之后,政府之监督渐严,教科书必经文部之审定,以求划一。其后受德国之影响益深,专趋于军国民教育。

学校林立,学生数增。文学及报纸,应时势之需要,发达殊速。作品多为小说戏曲新诗;以作者深受欧美文学之影响,偏于模仿,创作遂少,其影响人民最大者,厥为报纸。报纸始于一八六一年。初由长崎奉行,令译荷报,转呈幕府,后以不能供读者需要,始设报馆,惜其发行一号而止。一八六四年,美人尝发行报纸,每月二次;又不及十号而停刊。继之起者,十有余种。但主其事者,皆非专业,组织编辑,简陋无序,专诋幕府;幕府禁其出版。及维新初年,木户孝允发行报纸,《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朝野新闻》等继之而兴。其编辑者,富于才识,时作论说,发表意见,批评政事,势力大盛;政府检察之律始严。既而政府定议会召集之期,党人怨望者,发行报纸,鼓吹学说,标示主义;时或不顾事实,偏于攻击政府。福泽谕吉以为不可,乃与同志创设时事新报馆,以不偏不党为宗旨,专论事实,评其得失,借定改革进行之方针;销数日增,势力渐盛。后数年,报纸价廉,流传益广。资本家谓可营利,投资于报馆者骤多,因而增聘记者,购买机器,消息灵通,印刷迅速,报纸之进步益速。其所助于普通教育者尤多。

交通

日本地势,山脉连亘,川河短流。当幕府季世,道路不修,桥梁朽坏,行旅不便。及维新初年,伊藤大隈倡言建筑铁路,而政府无款筹办。会英商有自华归国者,途径日本,英使介绍之于伊藤大隈,议借英债三百万磅,以关税作抵。二人上奏于天皇;天皇许之。英商归国,募集资本,购买材料,聘请工匠。日本朝野闻之,谓其将夺贫民衣食,斥为非计;其激烈者,复谓借款于外,实为卖国。既而英工程师至,舆论大哗。政府遣人至英,意欲收回;以票价骤昂,乃止。及期兴工,筑京(东京)滨(横滨)铁路,凡十八英里。越二年告成,天皇亲临,举行开业典礼,国人亦渐知其利,益事扩充。迨西南乱平,政府更募集公债,建筑铁道。其明年,兴工;工程师多为日人。至中日战时,铁路告成者,五百五十八英里,价值三千六百余万元。平均计算,每英里六万余元。

国办铁路发达之初,商办铁路继之而起。一八八一年,岩仓具视设立公司,号曰日本铁道会社;借谋华族财产之保全。岩仓与政府订约:建筑五百余里之铁路,营业九十九年;若每年利息,不足六分,概由政府津贴。政府许之,限以七年竣工。于是其他会社踵起。一八八八年,内阁始颁布商办铁路条例。一八九二年,五谷不登,经济恐慌,铁道事业,因之不振。但其已成者,凡一千一百余英里;共一千七百余英里。

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

幕府末年,解造船之禁。及将军归政,有船四十四艘;诸藩之船九十四只。政府已收其船只,因奖诱商人,设立汽船会社,借船十余艘与之。但会社内部,时启纷扰,外国商船,复与之竞争,遂归失败。独三菱会社,经营海道——其创办者,土佐人也,由土佐藩侯,借船数艘与之——组织巩固;岩仓大久保助之,政府更贷以所有之船,岁助二十五万元。又设商船学校,借以培养人才。当西南乱起,三菱会社,运送军队军需,厥功甚伟。乱平,政府因以新购之汽船与之,其势大盛。后更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改称日本邮船会社;政府岁以八十八万元助之。开办之初,有船合三万九千余吨。一八八四年,大阪以西航行内海之轮船,其数大增;亦自合并,号曰大阪商船会社。但以当时进出口货,由外船输运者,占百分之七十七;政府因益奖励轮船航行于海外。中日战时,赖其运输军队;其后发达益速。

铁道轮船,日益进步。邮局电报,其发达亦如之。一八六八年,政府先置驿递,司邮便事务,视道途之远近难易,定取资之多寡;是为邮政之始。后三年,传令各驿,置信箱,售邮票,定其收信时刻。一八七三年,禁民间信局传递信件;复改定邮资,无论地方远近,取资均同。其信局之失业者,政府劝其合并,组织陆运会社,转运货物,且与以特权;后改为内国通运会社,掌握国内运输之权。自是而后,邮政发达益速,信用昭著。一八七七年,加入万国邮政公会。后二年,英国许撤租界内自设之邮局;各国相继从之。以邮局营业,次第扩充,汇兑贮蓄等,亦大为发达。电报之始成立,自一八六九年西南乱后,政府益知其重要。一八八五年,干线遍于全国。政府又与丹麦大北电线公司议订条约,建设上海长崎间之海底电线,与国内之电线相接。电话开办于一八九〇年;不及三年,东京一市,用户大增。大阪神户,继起营业,发达亦速。

农工商业

封建既废,农夫(犹农奴)领有耕种之地,许其卖买,农产得有输出,生活稍高。政府亟于改良农业,设试验场,培植自西方输入之植物种子,试用农具;扩张农业教育,劝设农会,精选种子,防除害虫;又复鼓励人民,开垦荒芜,田地益辟。农产出品,以米麦为大宗。但其所出,不足以养其每年增加之人口,食物之价大昂。农事之余,养蚕种茶,有以之为专业者。蚕分三期,春季最盛,夏次之,秋为下。茶之出产,一八九四年,增至三倍。牛马家畜,无甚增减。

中古以来,各地名山建有佛寺。僧人乐居幽境,于其寺之左近,遍植树木。德川时代,取之以时,保护甚周,森林尚盛。维新初年,林政废弛,滥伐者多。政府乃恢复古制,劝民植树,维持森林。先定官领民领之地域,宣布条例;设树木试验场及山林学校,从事培植。官领高原,多险峻之地,政府收之,极力经营以造成森林。

日本四境环海,渔业甚盛,政府复奖励之,创立水产会,考查水产,改良渔具,研究销路。又设水产传习所,借授普通渔业知识,改良渔船。由是渔人渐能驶入远海;从事捕鱼,又设公司,制为食品,以输入外国。

矿业始于古时,采取之法,殊为简陋。维新之初,聘用英法德美技师,为开采之计。一八七三年,聘地质学者于美,考查诸矿,测量产额。又设专门学校,教授采矿冶金之术。政府急欲求其发达,凡矿山之属于国家者,皆许人民开采。矿主借用新式机器,出产大增。其重要者,为金、银、铜、铁、铅、煤等。兹列其表于下:

实业之发达最速者,首推纺织:纺业,以国内之棉,不足供给,乃购之于印度等地;织业开办较迟,其进步亦速。方其初办,聘用外人,购置机器,悉心经营;政府又力助之。兹将其发达情形列表于下:

自铁路发达,运输便利之后,商业随之。政府设立专门学校,辅助商业;又设领事,调查各国商情。既而国内银行,日益巩固,商业愈益兴盛。列表如下:

宗 教

幕府末年,神道学者,倡祭政一致之说。及将军归政,遂定神道为国教,设神祇科;复严佛寺神社之分,寺内不得安奉佛像,僧人不得管理神社。政府将借政权,扩充神道,任命管理寺社者,兼教导之职,岁支国帑为俸金;其职等于官吏。神官更借演剧以传播其教;于各重要之地,设有神社。其社中之神,可分四级。(一)天皇。其数十余。凡得入社者或曾胜强敌;或经大改革,民受其利;或于大乱之后,尝能维持治安。(二)亲王大臣。因其人忠心事君;或尝平乱有功。(三)忠心事君之臣民。盖尝不辞生死,亟赴王难,以救天皇者。(四)自然界之神。天地日月之类,日人以为其先祖也。神社祈祷之礼仪,政府订之。宪法虽许人民信教自由,而小学学生必须致敬于神社,果得谓之自由欤?其政府答辩,固谓神道非宗教也,岂其然乎?

维新之初,政府将禁佛教。藩侯之逢迎者,辄没收佛像,火而焚之。一时僧人大恐,人民惊惧,几起大变。政府乃谋镇抚,通谕各属,谓朝廷之意,非欲如此严办。然犹令皇室亲王,公卿子弟之出家者,蓄发还俗,又迫僧人,不得出入官衙,以困辱之。惟公卿之不欲废佛教者,谓其尊重国教,于祭政一致,未尝背谬,因许其高谈教义。其先谋改革,能自振拔者,则本愿寺也。寺自维新之际,即自厘革寺务,首创普通学校,传教于上海等地。此外各宗,亦能严守戒律。其高僧更研究学问,以阐发妙义;或游历欧美,以资知识;且援西方之无神论,以攻击耶教;刊行佛书杂志,以为宣传。其能如是进步者,盖受外界之激刺而能奋兴也。

耶教自弛禁后,势力寖盛。传教师至者,辄创设学校,教授英语;对于学生,谆谆然劝其信教。时值维新初年,攘夷锁国之说,不复能存在,西方思想之输入,若决江河莫之能御。又以传教师富于普通学术,热心宣传,教会学生卒业后服务于社会者,率负有盛名。人民因目耶教为文明宗教,倾心欢迎。于是教徒骤增,十字架见于街市村野者,触目皆是。及一八八五年,日本学者之思想,转趋旧学,反抗欧化之势渐盛。佛教徒又复忌嫉耶教,即借欧人所盛倡之“进化论”以破耶教“创世纪”之说。二教争论,纷詉不已。然其后日人亟谋改约,传教师为之归国运动者甚多;虽无功效,其热诚固不当忘也。

综而言之,日本维新后内政发达之速,诚有足多者。然其能于此短时期内,收获若此之丰,亦非无故。盖日本于开港之先,非无文化;其人民非若非洲美洲之土人。彼以东方固有深渊之文化,兼采西人曾经试验得良结果之制度科学,而吸取融化之,收效固非甚难。其政府又奖助之,不遗余力,此其所以勃兴欤?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