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晋、楚两国的历史是一部《春秋》的中坚。晋、楚争霸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文襄主霸的时代,在这时期内,晋国差不多是中原实际的共主,楚国的势力不能出方城以外。第二阶段从晋灵公即位到景公灭狄止,在这时期内,晋势衰而楚势强,造成“蛮夷猾夏”的情势。第三阶段从晋景公伐齐到厉公败楚止,在这时期内,晋、楚两方势均力敌,实行争霸。第四阶段从晋厉公伐郑到栾氏作乱止,在这时期内,晋势强而楚势衰,造成晋霸复兴的局面。第五阶段从晋栾氏出奔到晋、楚第二次盟于宋止,在这时期内,晋国因内部分化,楚国也因受吴国的牵制,两方都不能努力于争霸事业,于是酝酿成国际和平的局面。盟宋之后,晋、楚共霸,中原消息趋于沈寂,而晋国所扶持起来的吴国和楚国所扶持起来的越国又突然强盛起来,南方闹成相斫的形势,北方政局的内部也在急剧变化;等到句践称霸,三家灭知,陈氏专齐,春秋的时代已告了结束。统看春秋史的全部,晋厉、悼复霸实是一个重要关键,因为晋国内部分崩是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晋国内部的分崩实由于向外发展过度;厉、悼二公时,晋的国力发挥得最为尽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晋的衰乱也就肇基于此时了。

晋景的东略 晋景公灭狄以后,西边曾打败秦兵,东边又向齐国发展势力。鲁宣公十七年,晋国派大臣郤克到齐国去征会,齐顷公(惠公子无野,嗣惠公位)怠慢了他。郤克回国,就向晋侯请求伐齐;晋侯再三不肯。齐国听得这个消息,赶快派大臣高固、晏弱等去赴会;到了半路,高固先行逃回。晋、鲁、卫、曹、邾诸国在断道(在今山西沁县附近)同盟,因齐君没有亲来与盟,又因高固擅自逃回,晋国便辞去齐人,把齐使晏弱等拘了。那时荀林父大概已死,晋国由士会执政,士会特地告老,把政权让给郤克,由他去达到伐齐的目的。郤克既执了政权,第二年就耸动晋侯邀合卫兵伐齐,打到阳谷地方(在今山东阳谷县附近)。齐顷公无奈,亲自出来与晋侯结盟,又向晋国纳了质子,晋兵才回去。

那时鲁、卫等国都受齐国的侵略。鲁国见晋、齐已讲和,报不成仇,便派使臣到楚国去请兵伐齐。恰巧楚庄王去世(子共王审嗣位),楚兵不能出国,鲁国又转回头来与晋联结。齐国怀恨鲁国,反与楚国相联,想用楚兵伐鲁抗晋。这事的反响便是晋、鲁两国在赤棘结盟。鲁成公二年,齐兵伐鲁北鄙,夺取龙邑(在今山东泰安县附近),南侵到了巢丘。卫国派大臣孙良夫等领兵侵齐救鲁,半路上与齐军相遇,在新筑(在今河北大名县附近)地方开战,卫兵大败。齐兵侵入卫境,驻在鞫居。孙良夫从新筑败走,不进国都,就到晋国去;同时鲁国也派使臣到晋。大家都向晋国请兵。晋执政郤克竭力主张开战,晋侯答应给他七百乘人马,郤克坚请加至八百乘,立刻兴兵伐齐。那时鲁、卫、曹三国也各派军队参战。由鲁国做向导,追赶侵卫的齐兵,来到靡笄山(在今山东历城县附近)的下面。晋、齐两国正式宣战,在鞌地(亦在今历城县)交锋。齐侯奋勇说:“我们先翦灭了敌人然后吃早饭罢!”说完这话,连战马也没有披甲,就带兵直冲晋阵。齐兵来势汹涌,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屦上,但他仍尽力擂鼓,只对两旁的人道了一声苦。御者张侯道:“在两军开始接触的时候,我的手和肘早被箭射穿了,我把箭折断,仍旧御我的车,可是兵车的左轮都被血染成了朱黑色,我还不敢道苦呢,请您忍耐些罢!”郤克受了张侯的鼓励,便左手并执了马辔,右手举起鼓槌,把战鼓擂得震天响,战马直向前冲。大兵跟随他的车冲过去,齐兵抵挡不住,大败而走。晋兵追赶齐兵,把华不注山(亦在今历城县)绕转了三次。晋将韩厥紧追着齐侯,齐侯把韩厥的车左射下车去,又把车右射死;但韩厥仍不放松,齐侯危急万分,便与他的车右逢丑父掉换了位子。韩厥追上来,逢丑父假派齐侯去取饮,乘机逃脱。韩厥把逢丑父擒了去。齐侯逃脱以后,又想去救丑父,三次冲进晋军,不曾得手。晋兵深入齐境,从丘舆(在今山东益都县)进攻马陉(亦在今益都县)。齐侯认输,派人向晋军纳赂割地求和。晋人想不答应,鲁、卫两国出来调停,晋人方才允许和议,与齐臣国佐结盟,叫齐国把侵夺来的鲁、卫等国的地方还给原主,就班师回去了。

晋楚的争霸 晋国大败齐兵以后,国势更见振兴,又收容了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用为谋主,来对付楚人。那时楚、齐结成一党,楚人见齐兵大败,便起倾国之师联合了郑、蔡、许等国的兵侵伐卫、鲁,替齐报仇。鲁、卫敌不过他们,只得与楚讲和。楚国就邀合了齐、秦、鲁、宋、卫、郑、陈、蔡、许、曹、邾、薛、?诸国同盟于蜀(在今山东泰安县附近)。这是自春秋开始以来参加国数最多的一次大盟会。楚国声势大到如此,连晋国也畏避他,不敢惹他的事。

但是晋国究竟也不甘心示弱,在楚国盟蜀的次年(鲁成公三年),也邀合了鲁、宋、卫、曹等国伐郑。晋偏师深入郑境,郑国起兵抵抗,郑将公子偃设下埋伏,把晋兵在丘舆打败,派人到楚国去献捷。晋、楚两国在这时差不多势均力敌,于是互相归还?战的俘虏。晋国放了楚公子臣,并还了连尹襄老的尸首,楚人释放晋将知回国,两国的和平有了转机。

不久,晋国讨灭赤狄余种辧咎如,又增作六军,国力越发充实。齐侯也到晋国去朝见。那时郑国相当强盛,一再伐许,夺取许地。晋兵救许伐郑,楚兵便去救郑;郑伯与许男都向楚国请求判断曲直。许国先向楚国报告了郑国的侵略,郑伯争讼不胜,楚人拘了郑臣;郑伯回过头来,就派使向晋国请和,两国在垂棘地方结了盟。晋国因郑国已服,就邀合了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等国同盟于虫牢(在今河南封丘县附近)。这时中原诸侯既怕晋,又怕楚,差不多都是两面纳款的。

鲁成公六年,晋国迁都新田(在今山西曲沃县),继续经营诸侯。虫牢之盟,宋国因事辞了晋国再会的命令,晋国就连次发动诸侯的兵去侵宋。楚国也在这时伐郑。晋兵救郑,楚兵回国。晋兵顺便侵蔡,楚国忙派申、息两邑的兵救蔡,晋兵也回去了。晋兵一回,楚国又起兵伐郑。晋国听得这消息,再发诸侯的兵救郑。郑兵攻击楚军,俘获楚将郧公钟仪,献给晋国。晋国因那时莒国也来归服,就邀集诸侯同盟于马陵(在今河北大名县附近)。

晋国联吴政策的开始 楚国令尹子重、司马子反等和亡臣申公巫臣有仇,巫臣奔晋,他们就杀了巫臣的族人,分了他的家。巫臣大怒,替晋国出主意,去与刚在兴起的吴国联合抗楚。巫臣亲身到吴国去,教他们射御乘车和战阵,耸动他们叛楚(吴本是楚的属国);又叫他的儿子狐庸驻在吴国,做吴国的行人。于是吴国开始出兵伐楚,伐巢(楚属国,在今安徽巢县),伐徐(亦楚属国,在今安徽泗县);又攻入了楚邑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闹得子重、子反在一年之中奔了七次命。蛮夷本来属楚的到这时都被吴国夺去,吴国大强,楚国就受牵制了。

楚国国势稍弱,晋国又起兵侵蔡,顺道侵楚,击败楚军,俘获楚将申骊;又侵服楚的沈(约在今河南汝南县附近),俘获沈君;不久又合诸侯的兵伐郯(在今山东郯城县),似是想开辟通吴的道路。但那时晋国因想讨好齐国,命鲁国把前次齐国所还的侵地重新献给齐国,于是诸侯不服。晋国怕起来,又邀合诸侯同盟于蒲,并想顺便邀会吴国,吴人因路远未来。

第一次弭兵之盟 楚国在国力上斗不过晋,却用了贿赂去收买郑人,郑、楚在邓地结合。但郑国并不就想断了晋国的路,郑成公(襄公传子悼公,悼公传弟成公衕)又到晋国去朝见,却被晋人拘住。晋将栾书领兵伐郑,郑人派使议和,晋人又把这使者杀死。楚国知道,派将子重领兵侵陈以救郑(这时陈已服晋)。

晋国因连年用兵不息,颇想与楚讲和,休养国力,就先用厚礼释放前次郑国献来的楚将钟仪回国,叫他去说合晋、楚的和议。楚人这时正在伐莒,大约是想截断晋、吴交通的路(前次晋侯派申公巫臣到吴国去,假道于莒)。秦人和白狄也联兵伐晋(大约也是楚人的指使)。郑国又起兵围许,向晋国表示不因国君被拘而害怕的态度。这时,晋国颇有些踌躇了。但楚王听了钟仪的话,也想与晋讲和,派使聘问晋国,晋又派使去回聘,晋、楚的国际关系稍微好转。然晋国仍接连发动诸侯的兵讨伐郑国,郑国只得屈服,晋、郑同盟于脩泽,晋人就把郑成公释放回国了。

晋景公去世,太子州蒲在景公有病时已即位,是为厉公。宋国开始发动了弭兵运动,原因是那时宋国的执政大臣华元与晋、楚两国的当局都很交好,听说晋、楚已自动议和,他想从此免去国际战争,就起来竭力拉拢,随后两国都答应了他的提议。

这时秦、晋也在讲和,打算在令狐结会。晋侯先到,秦伯怀疑晋人,不肯渡河,派臣下到河东来与晋侯结盟;晋国也派大臣郤鮤到河西去与秦伯结盟。两国这样互相猜忌,盟好哪能长久,所以秦伯回国就背了晋盟,与楚、狄(白狄)联结。

鲁成公十二年,宋华元的弭兵运动成熟。这年夏天,晋、楚两国在宋国西门外结盟,盟辞道:“从此以后,晋、楚两国不要互相侵害,必须同心一德,互恤灾患。若有害楚的国家,晋国应起兵讨伐;楚国对晋也是如此。两国应聘使往来,使道路间永不壅塞。并协谋同讨不庭的国家。谁背了这次盟,明神就降下罚来,着他丧师亡国!”两国结盟既成,郑伯到晋国去听命。晋、鲁、卫诸国会于琐泽,申明了和议。

晋厉的西伐 晋、楚和局既定,两国又互派使臣往还结盟。晋国解除了南顾的忧虑,便把精力移转到西方。这时秦国耸动楚、狄两方,想引导他们去伐晋,晋人先把狄兵在交刚地方打败,然后派使臣吕相去绝了秦好,把罪状都推在秦国身上,邀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朝见周王,请周王派大臣监兵,大张旗鼓去伐秦。两方在麻隧(在今陕西泾阳县)开战,秦兵大败,诸侯的兵渡过泾水,一直打到侯丽(也在今泾阳县附近),方才回去。

第一次晋楚弭兵之约的破裂 隔了三年(鲁成公十五年),楚国想违背盟约,出兵北略。大夫子囊道:“我们刚和晋国结盟,就违背了盟约,似乎说不过去。”司马子反道:“只要于本国有利就可以干,管什么盟约!”楚共王听了子反的话就兴兵侵扰郑、卫两国。这次因楚国先输了理,所以郑国也发兵侵楚,夺取新石地方。晋国见楚背约,就邀合诸侯的大夫与吴人会于钟离(在今安徽凤阳县),预备对付楚人。这是吴与中原上国会盟的开始。楚国见势不利,又割了汝阴的田买服郑国。郑伯叛晋,与楚结盟,又起兵替楚伐宋。卫国也起兵替晋伐郑。到这时,中原的和平便破裂了。

鄢陵之战 晋厉公发动大兵讨郑,郑国向楚告急,楚共王亲征救郑。晋兵渡河,与楚兵在鄢陵(在今河南鄢陵县)相遇。晋中军佐将士燮不愿开战,中军元帅栾书和新军佐将郤至却都主张接战。楚兵又抄了?战的老样,乘天气阴暗,一早起来全军压迫晋营结阵。晋军很是畏惧。小将范匄(士燮子)献策道:“我们把井塞了,灶平了,在军中结阵,打开营垒作为战道就是,何必怕楚!”元帅栾书也道:“楚兵很是轻佻,我们固守着营垒候他,三天之内他们必退。等他们退了顺势攻击过去,定能获胜的。”郤至也竭力说明楚有可乘之机。楚亡臣苗贲皇报告晋侯道:“楚兵的精华都在中军王族,如果分了精兵去攻击他的左右军,再合三军之力去攻王卒,楚兵必然大败。”两方开战,楚军果然失利。晋将魏锜一箭射中楚王的眼睛,楚王叫神箭手养由基回射,把魏锜射死。楚兵败退,临了险地,养由基连射晋军,箭无虚发;大力的叔山冉也搏了人去投击晋车,把晋军的车轼折断,晋兵才止住不追,俘获了楚将公子罿。楚兵与晋兵打了一天,到夜还未息手。楚司马子反命令军吏查恤伤兵,修补卒乘,整理军器,预备明天再战。晋军方面,苗贲皇也替晋侯下令,命部下修补车卒,秣马厉兵,固阵等待;一面把捉来的楚国俘虏纵放回营,让他们去报信。楚王派人召子反商议,哪知子反喝醉了酒,不能出见。楚王叹道:“这是天败楚了!”不能久待,连忙乘夜带兵逃走。晋军抄了城濮之战的老文章,占领楚营,把营中粮饷吃了三天。楚兵回国,司马子反自己觉得有罪,就自杀了。这次战争,又是晋国方面获得大胜利。

沙随之会与晋厉的南略 晋厉公大败楚兵于鄢陵以后,就邀合齐、鲁、宋、卫、邾诸国会于沙随(在今河南宁陵县附近),预备伐郑。在提起这回伐郑的事之前,有一件鲁国的故事应当补叙一下。当鄢陵之战时,齐、鲁、卫三国的当局和国君都出来做晋国的援应。就在这时,鲁国内部发生变乱,只为大夫叔孙侨如与成公的母亲穆姜通奸,想去掉与他并立的季孙、孟孙两家,所以在成公将要出国去的时候,穆姜就要求他赶走季孙和孟孙。成公说这事回来再谈吧,穆姜听了很不高兴。成公一看情势不对,先在宫中置了守备,设了留守的人,然后出国。为了这一耽搁,他到鄢陵时已过了晋、楚战期了。到这一次沙随之会,叔孙侨如公报私仇,便派人向晋臣郤鮤说了成公坏话。郤鮤是晋国的公族大夫、新军的将领,主管东方诸侯的事,权力很大的,他向侨如要了贿赂,就在晋侯面前进谗言,诉说成公已有二心于楚。于是晋侯不给鲁侯面子,不去见他。不久,晋国集合诸侯的兵伐郑,成公又去赴会,穆姜重向成公提起旧话,成公始终不肯答应,依旧安置好了戒备然后动身。诸侯的兵驻在郑西,鲁兵又来晚了,驻在郑东,不敢越过郑境,只得向晋国请了接应,方才得与诸侯的兵一同会集。晋下军佐将知带领诸侯的兵先侵陈、蔡两国,诸侯留守的军队迁驻颍上,郑国乘夜出来攻击,齐、宋、卫三军都大受损失。于此可见郑国到底不弱。这时鲁叔孙侨如又派人去报告郤鮤,说执政季孙行父等确有贰心于齐、楚,对晋国不忠实,于是晋人拘了季孙。鲁侯派大臣子叔声伯向晋国再三讨饶,晋国才把季孙放回。叔孙侨如大失所望,立不住脚,奔齐而去。季孙行父与晋郤鮤结盟于扈,晋、鲁间的一场交涉才算完结。关于这事就可以看出晋国卿族的专横和那时晋国势焰之盛。

郑国因前次帮助楚国与晋兵在鄢陵开战,大得罪了晋国,又因楚共王为了援救他们竟被箭射坏了眼睛,感恩图报,就一心向楚,对晋国的态度非常倔强,甚至派兵侵扰晋的边境。卫兵救晋侵郑。郑伯叫太子到楚国去做押当,由楚国派兵替郑国守御。晋侯又邀合了诸侯的兵连次伐郑,深入郑境,围困郑都。楚国也连次发动大兵救郑,晋国竟不能十分得志。这时中原诸侯,大约齐、鲁、宋、卫等国是从晋的,郑、陈、蔡等国是从楚的。晋、楚争点在郑;楚国拿郑国做前线,用来抵挡北方势力的南下。

晋厉中央集权政策的失败 就在这时,晋国内乱开始发生了。内乱的原因,是为了晋厉公是个很能干的君主,他对外战败楚兵,对内又想铲除群大夫的势力,改立亲信,而造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原来自灵公以来,晋的卿族本以赵氏为最强,继赵氏而起的是郤氏,其次又有栾氏和中行(荀)氏。当景公时,曾一度乘赵氏的内乱把他除去,但不久赵氏就又恢复。当厉公时,晋国贵族中以郤氏为最强横,一家三卿,贵盛过了限度,在国内结下了很多的怨,执政栾书也怨恨他们,大家在厉公面前说了不少郤家的坏话。厉公听了,便乘大夫自斗之机先杀郤鮤、郤锜、郤至,灭了郤氏之族。但他对于执大权的栾氏和中行氏两家,大约恐事急生变,想暂时不加处置。他的死党胥童等已劫了栾书和中行偃,劝厉公即时把他们除去。厉公不允,反派人去安慰这两人,命他们复位。不料栾书、中行偃已看出厉公的阴谋,恐怕将来自己地位不稳,就先下手为强,拘了厉公,先杀死厉公的死党胥童,不久又派刺客把厉公刺死了。厉公一死,晋国中央集权的运动就此失败。

栾书、中行偃等杀死厉公以后,就派使向王朝迎立襄公的曾孙周为君,是为悼公。悼公年龄虽小,但生性很是聪明,知道经此大变,此后做晋国的君主很不容易,所以在他回国的时候,就对迎接他的群大夫说道:“人们需要君主,是要他发号施令的。如果立了君而不肯听他的话,那又何必要有君主呢?你们要用我,请在今天决定了态度;否则,就在今天作罢好了。”群大夫一听悼公的话厉害,便敬谦对答道:“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听你的命令的。”悼公先与群臣结了盟誓,然后入都即位,赶走不守臣礼的七个人,立下了威势。但他对于栾氏、中行氏诸大族,仍是没有办法。

晋悼的东征南略 晋悼公即位以后,先整顿内政:安定民生,薄赋宽刑,省用节财,任用贤才,修复旧典,教导贵族,训练军队,把国基弄稳定了,然后向外发展。就在晋国除旧布新的当儿,楚国早起兵灭了舒庸(在今安徽舒城、庐江二县境)。楚、郑两国又合兵伐宋,深入宋境,攻破了要邑彭城(在今江苏铜山县),把宋国亡臣鱼石等安置在那里(宋国桓公的后裔鱼、荡等氏图谋专政,被戴公的后裔华氏所驱逐,鱼氏等现在借了楚国的力量侵入宋国),派了三百乘的军士替他们守御,藉以压迫宋国,并图截断晋、吴的联络。宋国派兵围攻彭城,楚、郑两国又起兵救彭城伐宋。宋人向晋告急,晋侯亲征救宋,楚兵才回国去。晋悼公邀合诸侯在虚磠结盟,商议宋事。宋人向诸侯请兵围困彭城,彭城降晋,晋人捉了鱼石等回去。

鲁襄公(成公子午,嗣成公位)元年,晋国又邀合诸侯伐郑,攻入郑都的外城,把他的徒兵打败。诸侯的兵顺道侵楚焦夷(在今安徽亳县一带),打到陈国。楚兵救郑侵宋;郑兵也出来帮楚攻宋,夺取犬丘。此后晋悼公又接连兴兵讨郑,用了鲁国的计策,在虎牢(在今河南汜水县)地方筑城以逼迫郑国。这与楚国夺宋的彭城是差不多的策略;不过楚离宋远,晋离郑近,所以结果晋的策略成功。郑国与晋讲了和,算屈服了。晋国又想向东结合吴国,邀合诸侯在鸡泽(在今河北鸡泽县?)同盟,派使到淮上去迎接吴君;不知为了何故,吴君未来赴会。这时陈国因为受不了楚人的诛求,也来与诸侯结盟。楚兵屡次伐陈,陈国起初不服。后来楚兵侵伐不断。诸侯虽也屡次合兵救陈,陈国到底畏惧楚国,背晋降楚。这是因为陈国离楚太近了的缘故。

晋人的和戎政策 在陈国降晋时,北方的戎族无终等国见晋国强盛,也派使向晋纳贡求和。晋侯想不答应,大臣魏绛劝谏晋侯不要因对付戎族而失掉诸侯,并陈述和戎有三利:“戎狄们贵重货物而轻视土地,土地可用货物去收买,这是一利。戎狄不来侵扰,边鄙安宁,农事无害,这是二利。戎狄服晋,足以震动四邻,使诸侯倾心归服,这是三利。”晋侯觉得他的话不错,就派他去安抚诸戎,与戎人结盟。从此晋国免除了后顾之忧,势力更向南发展了。

楚吴的争衡 楚人北略不利,又东向伐吴,攻克鸠兹(在今安徽芜湖县?),打到衡山(在今安徽当涂县附近?)地方,派勇将邓廖带领精兵深入吴境。吴兵截击,楚兵大败,邓廖被获,残众逃回的很少。楚兵回国,吴人跟着起兵伐楚,夺取了驾邑(在今安徽无为县?)。

吴国也颇想与晋联合,共同抵抗楚国,派使聘晋,请与诸侯结好。晋国先派鲁、卫两国和他结会;不久,晋国又邀合了齐、鲁、宋、卫、郑、陈、曹、莒、邾、滕、薛、?等国与吴人会盟于戚地(这时陈国尚未降楚。戚地当在今山东滕县附近)。

晋悼霸业的全盛 郑兵侵服楚的蔡,俘获蔡司马公子燮,以求媚于晋国。晋悼公见霸业大定,便在邢丘(在今河南温县附近),邀会各国,规定朝聘的次数。那时诸小国困于大国的诛求,在经济上也是很受压迫的。

楚兵伐郑,讨他侵蔡的罪。郑国诸臣有的想从楚,有的仍想等待晋国;争论的结果,到底降了楚。晋人大怒,发动诸侯的兵伐郑,围攻郑都很急。郑人大怕,赶快求和。晋将知道:“我们姑且答应了郑国的和,班师回国,借此劳疲楚国的兵。我们把四军(这时晋国有中、上、下、新四军)分为三起,再合诸侯的锐兵,更番与楚相争。如此,我们不至疲乏,可是楚人已受不得了。”于是晋人许了郑和,诸侯同盟于献。但郑国的心仍未真服,诸侯再联兵伐郑。楚国因郑已与晋结盟,也起兵伐郑。结果郑国又降了楚。

晋悼公与楚争郑未能得手,回国先从休养民力下手。他听了魏绛的话,打开仓库,救济民困。鲁襄公十年,他又邀合诸侯与吴人会于籸地(在今河南永城县附近),乘势攻灭翨阳(在今山东峄县附近),把地送给宋国,以作与吴交通的驿站。楚、郑合兵围宋,卫兵救宋,郑兵侵卫,卫兵追败郑军,斩获郑将皇耳。楚、郑又合兵侵鲁,回兵破萧(宋邑)侵宋,楚人在竭力向东方诸侯示威。在晋国极强的当儿,楚、郑竟敢这样强横,郑国且变成了楚的死党,这可见攘夷事业之难为了。

郑国劳民过度,内部发生大变,乱党蜂起,杀死了执政公子、公子发、公孙辄,劫持了郑伯。大夫公孙侨(即子产)等平定乱事,由公子嘉当国为政。他们有意挑动晋国,连次伐宋;晋侯也数次发动诸侯的大兵讨郑,并筑守郑国的虎牢和梧、制三邑(梧、制二邑都在虎牢附近),把楚国势力逼退,方才真正得到郑国的归服。诸侯在萧鱼结会,郑人送了厚赂给晋侯。晋侯重赏魏绛,奖励他劝谏和戎以得诸侯之功。

先是秦国又向晋挑衅,派人向楚国请兵伐晋,楚王答应了他,令尹子囊劝谏道:“现在晋君很能用人,君明臣忠,我们是争不过他们的,还是不要动兵罢!”楚王不听,出兵武城(约在今河南南阳县),援应秦国。秦人侵晋,晋国因荒年不能报复。

晋悼霸业的不终 到晋人服郑之后,稍一露了骄态,秦兵伐晋,晋兵又被打败。楚、秦又合兵侵宋;两国并联了姻好,合力来对付晋国。吴国却在东边助晋侵楚,被楚兵打败。诸侯的大夫会吴于向(在今河南尉氏县附近),协力谋楚。他们先伐秦国,以断楚的左臂。晋侯驻在境上等待,派六卿带领了诸侯的兵进攻,直到蒶林地方(在今陕西华县?),秦人仍不肯请和。晋帅荀偃下令道:“大家看我的马头所向进退!”下军将领栾黡不服道:“晋国从来没有这样的命令,我的马头偏想朝东了。”说罢,他就径自带了下军回去,大兵也只好全队而回。这次伐秦之役不得结果,仍是坏在内部的不和睦上。

这时卫大夫孙林父等把卫君献公(成公传子穆公遫,穆公传子定公臧,定公传子献公絗)逐奔齐国,拥立殇公剽为君。诸侯的大夫会于戚地,承认了卫国的既成事实。晋国以霸主的地位而公开奖励逐君(这实在是晋臣的意思),从此,“政逮于大夫”的局面便造成了。

晋国伐秦不利,楚国却起兵伐吴;吴兵不出。楚兵回国时疏了防范,吴兵从险地出来邀击,楚兵大败,公子宜穀被获。那时齐国已灭了莱国(在鲁襄公六年),实力较前更强,便一面与周通婚,假借了王命(周王曾派大臣刘定公赐齐侯命),一面联合东方邾、莒诸小国想背叛晋国,先侵扰鲁边。鲁国向晋国报告,晋人想结会先讨邾、莒,不幸悼公得病,不久去世(鲁襄公十五年),会就没有结成功。

晋悼霸业结论 统看悼公的霸业,可以说他最大的目的是在征服郑国。他所用的政策是和戎、联吴、保宋。结果虽把郑国征服,但他也吃了楚人联秦的亏。然而晋国最大的症结还在贵族的骄横,以致内政多门,不能统一,郤氏虽除,栾氏方张,他们到底使晋国在霸业上受了大挫折。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