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考中进士后,担任隆州判官,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李蘩拿出义仓的粮食贱价卖给受灾的百姓,并把钱借贷给下户,又许老百姓用茅杆换米,做成粥和丝绵衣服,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年又发生饥荒,邛、蜀、彭、汉、成都的盗贼纷纷起来作乱,只有绵州是安定的。李蘩为永康军知军,转到利州任职,担任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灾荒年头,李蘩先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免除租赋,救活了一百七十万人。李蘩为兴元府知府、利州东路安抚使。

汉中常年发生饥荒,剑外和籴在这个地区的特别多,李蘩曾经单人匹马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的疾苦,有位老妇人对他说“:老百姓所以饥饿的原因,是和籴害的呀。”她流了很多泪。李蘩对她的话很感慨,上奏朝廷,免去了和籴,老百姓非常欢喜。李蘩调任为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升任为郎中。

淳熙三年(1176),朝中大臣上奏:“四川每年买军粮,名为和籴,实际是科籴,成了老百姓固定的负担。”皇上下诏让制置使范成大和李蘩一起计算一下上奏给朝廷,李蘩上奏说:“各州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如果按官府买粮的价钱算,一年大约用钱一百万缗,如果在经费中斟酌一下应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能使科籴转变为官籴。粮食价格的贵贱要看年景,不使老百姓吃亏,粮食调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这样就会军队兴盛,老百姓不增加赋税。”李蘩就写了“对百姓有利的十一件事”上奏给朝廷。前后共三年,李蘩上奏疏有十三次,而皇上下诏书给他提问题,让他回答有八次,最后终于同意了他的建议。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远近的人都高兴地前来,军饷得到了保证,而老百姓免去了科籴,才知道有生存的欢乐。恰好是个大丰年,米价顿时贱下来,老百姓认为这是三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梁、洋一带的百姓画李蘩的像祭祀他。

范成大由驿站传达上疏说“:关外麦子成熟,产量是平时的一倍,确实是因为罢去了和籴,民力稍微得到了缓解,才全力进行农业生产。”孝宗看到后说“:免去和籴才一年,田野间就出现了这样的好景象,我也就知道了民力不能过分困乏。”朝廷提拔李蘩为太府少卿。范成大被皇上召见,孝宗首先问他:“买粮食的事可以长期实行吗?”范成大上奏说“:李蘩亲自负责这件事,我用自己的性命担保李蘩。”孝宗十分高兴,说:“李蘩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皇上正有意任用他,而李蘩也想奏明免盐酒和买的弊病,以便把有害老百姓的事都去除。正赶上他有病,去世。皇上下诏,因为李蘩是有政绩的官员,在给他辞官恩以外特按他的遗表,在百官中选择一人代替他负责官府买粮的事,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当初,李蘩在眉山任职,校定成都的漕试,他考虑到吴氏世袭兵权一定会酿成四川的祸乱,就在策文中说:“长期把兵权交给别人,没有不造成祸患的。以汉武帝、汉宣帝的英明,不能除去大臣掌握兵权的祸患;以唐宪宗、唐武宗的显赫,不能收回藩镇掌握军队的大权。危害刘氏,消灭唐室,很少不是因为这个的。”吴挺怨恨他。后来李蘩负责粮饷的事,吴挺荒谬地上奏说军粮粗劣,孝宗问李蘩这件事,李蘩把军粮的样品封好交给皇上看,吴挺理屈词穷。三十年以后,吴曦果然在四川叛乱,安丙杀死吴曦后,常对人说:“对吴曦叛乱,我们只会焦头烂额,谁能像李公那样有先见之明呢?”李蘩讲究学问、处理政事都有依据,他著有十八种书,有《桃溪集》一百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