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二〕,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三〕,必陂池而稍下焉〔四〕。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五〕;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六〕。

〔一〕○铎按:“尽小者大,积微者着。”然积善未必昌,而积恶则必致危亡,论政者所以尤戒慎于积恶也。贾子审微既揭其旨于前,节信此篇复申其义于后,慎微之教,亦几于备矣。

〔二〕“成而”旧倒。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汉书叙传班彪王命论云:“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文选作“倔起”,李善注云:‘埤苍曰:“倔,特起也。”’“崛”与“倔”同。

〔三〕说文云:“陷,高下也。一曰陊也。”

〔四〕史记司马相如传云:“陂池貏豸”,索隐引郭璞曰:“陂池,旁颓之貌。”按池,读为“?”。传又云:“罢池陂?。”即“貏豸陂池”也。○铎按:亦作“陂陀”,尔雅释地:“陂者曰阪”,郭注:“陂陀不平”是也。陂池、貏豸、罢池、陂?、陂阤,并以叠韵表义,故无定字。

〔五〕释名释山云:“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称也。”按“嵩”古作“崇”。○铎按: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释文:‘“崧”又作“嵩”。’郝懿行义疏云:‘嵩、崇并见释诂,或说古无“嵩”字,非也。’

〔六〕隐元年左传云:“不及黄泉。”史记郑世家集解引服虔注:“天玄地黄,泉在地中,故曰黄泉。”汉书扬雄传解嘲云:“深者入黄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