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剩今之刑繁。其为教。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剩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刑是以繁。书曰。伯夷降典。折民维刑。谓先礼以教之。然后继以刑折之也。夫无礼则民无耻。而正之以刑。故民茍免。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文子曰吴越之俗无礼而亦治。何也。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厕而裕民轻相犯。故其刑重而不胜。由无礼也。中国之教。为外内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故其民笃而法。其刑轻而胜。由有礼也。

孔子曰、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故古之于盗。恶之而不杀也。今不先其教而一杀之。是以罚行而善不反。刑张而罪不剩夫赤子知慕其父母。由审故也。况为政者夺其贤者而与其不贤者以化民乎。知审此二者则上盗息。上盗犹大盗也书曰兹殷罚有伦。子张问曰何谓也。孔子曰不失其理之谓也。今诸侯不同德。国君异法折狱无伦。以意为限。是故知法之难也。子张曰古之知法者与今之知法者异乎。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远。能远者止其源而以礼教先之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不失有罪其于怨寡矣。能远则于狱其防深矣。寡怨近乎滥。防深治乎本。书曰维敬五刑、以成三德、言敬刑所以为德也。

书曰非从维从。孔子曰君子之于人也。有不语也。无不听也。况听讼乎。必尽其辞矣。夫听讼者。或从其情。或从其辞。辞不可从。必断以情。书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孝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为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曾子问听狱之术、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义是私也。私则民怨。故善听者虽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书曰上下比罚、无僭乱辞、书曰哀矜折狱、仲弓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古之听讼者。察贫穷哀孤独及鳏寡老弱不肖而无告者。虽得其情。必哀矜之。●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若老而刑之谓之悖。弱而刑之谓之剋。不赦过谓之逆。率过以小罪谓之枳。一作疻犹伤也夫过则宜宥若率以为小罪亦伤乎义故宥过赦小罪。老弱不受刑。先王之道也。书曰大辟疑赦、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书曰若保赤子、子张问曰听讼可以若此乎、孔子曰可哉。古之听讼者。恶其意不恶其人。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与众共焉。今之听讼者。不恶其意而恶其人。求所以杀。是反古之道也。

孟氏之臣叛、武伯问孔子、曰如之何。荅曰臣人而叛。天下所不容也。其状自反。子姑待之。三旬果自归孟氏。武伯将执之。访于夫子。夫子曰无也。子之于臣。礼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执焉。子修礼以待之。则臣去子将安往。武伯乃止。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