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

建宁府

建安县

城隍庙在府治西从化坊内。以唐刺史封昭烈张文琮,刺史陆长源配享。详见《名宦志》。宋崇宁初,飞蝗入境,官吏祷于神,俄而大风逐蝗南去。事闻,封城隍神为惠宁侯,张刺史为昭应侯,陆刺史为嘉德侯,赐庙额曰“显应”。孝宗即位,升州为府,城隍神加号“福应”,张刺史加号“灵贶”,陆刺史加号“显应”旗纛庙在行都司之后,宋云榭台故址也。黄华灵园庙即山神也。神应庙在光孝观之左。庙祀二神俱袁姓,并一名赐,一名申。相传宋时郡寇窃发,郡人夜梦神报云:“翌日寇至。”遂告于郡守,相率祷于神。其日寇果至,俄而烈风四起,扬砂走石,又有蜂虿数万,飞螫群寇,寇遂惊溃。绍兴间赐今额。凡水旱疾疫祷无不应。国朝洪武二十八年重建。显佑公庙神姓林名旺,初为邵军校,正直灵明,郡人生祠于城隍庙内之右。及卒,祈祷辄应。宋政和初,赐额曰“通灵尊胜太保祠”。建炎间,郡倅叶侬叛1,众推魏胜为首,既而疑之。胜语众曰:“但质之太保,方知胜之用心。”乃相与卜之,得吉兆2,众始踊然。后侬等就降,郡卒无事。嘉熙三年,赐封灵济侯,咸淳五年,郡城火,郡守祷于神,俄而风雨灭火,敕封显佑公。夫人唐氏封协灵翊惠夫人。国朝洪武九年,知府胡祯移祀今所3。(上三庙俱府治东光禄坊。)三圣王公庙在紫霞洲西南。洪武中建。成化十九年,镇守太监陈道捐俸重建。梨山泽民庙4唐季建。以祀郡刺史李频。凡雨旸不调,疫疠间作,祷于祠下,捷如响应。宋绍兴三年,郡民以其事闻,封灵显忠惠公。庆元六年,加封灵祐善应王。嘉泰二年,加号“广济”。开禧三年,加号“昭惠”。淳祐八年,更封灵佑福应威济信顺王。元至元间,黄华窃发,神出阴兵助官军讨平之。天历二年,更封溥泽福惠忠显孚顺王。国朝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左丞何道率兵攻建宁,旬余未下,道怒,戒饬军士,刻日拔城。是夕梦有唐衣冠者,圆目长须,立于帐前,曰:“吾以一城生灵付汝,勿妄杀之。”道觉,以其梦中所见之状询诸土人,知其为梨山神也。翌日,守将达元芳以城献。越二日,郡守翟也先率耆老诣军门降。道大悦,以神不我欺也,入城之日,秋毫无犯。十一年,诏去旧号,题其主曰“唐建州刺史李公之神”,命有司春秋致祭。神之座下有一井,相传神龙居,然庙宇历唐以及宋、元虽荐经兵乱,岿然独存。成化二年,知府刘钺重建。又府治东北朱文公祠右亦有庙,盖行祠也。梨梁广烈庙所祀神,其一为里之土神,其一即梨山灵佑王也。水旱祈祷,响应如答。宋崇宁三年赐额。国朝洪武九年重修。(上二庙在将相里。)深渡庙在川石里。神张姓,兄弟三人仕伪闽,有都将、侍御之号,俗呼三将军庙。后有营将,旧志失其姓名,生而智勇,既卒,乡人复列于三神之次而祀之。国朝洪武十五年重修。恭利庙在吉苑里。神姓张,名廷晖,字仲光。仕闽为閤门使。有园在北苑,周回三十余里,尽输之官,即今之茶焙是也。里人祠之,以为龙焙地主6。岁修茶贡,祈祷多验。宋绍兴中赐今额,封美应侯,累加效灵润物广佑侯,进封世济公。夫人范氏封协济夫人。元至正十二年重建。东坤都督庙在建宁里。旧名东密,祀唐观察使陈岩。详见《名宦志》。故志相传,光启初始建祠宇,时岩尚无恙,意乡人为立生祠也。未几岩卒,塑像庙中,适侍中陈诲镇州,加都督,里人因呼其庙曰都督。又传其庙夜有金鼓声。龙城庙在东苌里。又名龟峰庙。元至正九年建。庙之神,唐睢阳忠靖王也。雨旸疾疫,祷之辄应。(上六庙俱府城东。)灵济庙在府城南登仙里。神姓倪名彦松,贵溪人,尝学道龙虎山。后游建安,家于党溪,即今倪坑也。唐乾宁间,闽中亢旱,郡将请神祷雨,其应如响。事闻,封将仕郎,卒葬所居之左山。五代唐同光三年,郡久旱,加以兵后大疫,乡人诣其墓乞灵,拜伏方兴,云生而雨,未十日病者亦十愈七八,乡民戴而祠之,其后伪闽亦请神诣三山祷雨,方入境,甘雨如注,遂封司农大卿。宋庆元中,赐庙额,后进封忠灵公。钱仓广威庙在府城东南将相里。庙记云,神姓李,名文昌,唐天宝中仕闽,挂冠,居城南精舍,卒,僧为立祠。乡民怀其德,请于刺史陆长源,移祀今所。建中二年7,始建庙宇,乡民梦神指示云:“此有储钱一仓。”掘其处果得钱,土木之费皆取给焉,因名钱仓。乾符间,黄巢乱,神师见云中,有旗帜,曰“建安钱仓庙”。俄而怒风飞石,王师遂大捷,奏封广威王8。一本云,神无姓氏,初庙在府城西南,陆长源毁其祠,投之于溪。其香炉附板而流至小溪口,复溯而上,乡人异之,因为立庙9。灵滋庙在府城东北吉苑里。神蒋姓,处州龙泉人。唐世官建安,卒,民立庙于壑源祀之,岁修茶贡,祈祷多验,因赐今额,封敷泽侯。累加昭顺显济应灵侯,进封孚佑公。夫人周氏封佑德夫人。国朝洪武四年重修。游御史祠祀宋儒游酢。朱文公为记。胡文定祠祀宋儒胡安国。(上二祠在府学明伦堂之左右,俱宋郡守陈正同建。)屏山刘文靖公祠在府治南。以祀宋儒刘子翚。详见《学校志》。朱文公祠在紫霞洲上。宋宝庆三年10,其季子在嫡、孙鉴同建,从士友之请也。国朝景泰中,朝廷命立祠,春秋致祭,而祠旁隙地国初为武臣有力者所侵,故其址狭隘,弗称祀事。文公九世孙梴,白于巡按监察御史庄歙复之,知府刘钺遂即其地而改建焉。按知府刘钺所修《祠庙志》,以此祠即宋郡守王埜所建书院,理宗赐名建安者,考之《建安书院记》云:“临北津筑祠以祀文公。”而《古迹志》又云:“洪武十九年,改旧府学为书院,而以旧书院之址为知府廨舍。”则此非旧书院之址明矣。徐义卒祠在县治西东,土地祠之东隅。义卒名斌,本衢人,转移执事,因隶建之十二指挥。宋端平二年,翼虎军黄勇等叛,欲杀太守,侍卫者宿与约,夜漏下三鼓,突入郡治。斌时适在郡,阖户拒之,贼不得入。因诱以利,斌不为动。贼乃斩关而入,斌遂遇害。入室则太守已觉而先避矣。明年,后守姚11为立祠塑像,为文祭之。其略曰:“乙未夏初仓卒之变,尔独知义,不忍从乱。拒户以抗,脱守于难。以身死之,闻者浩叹。人孰不死,死义有名。今汝虽死,如生之荣。”杨文敏公祠在府治东北。国朝赠太师,谧文敏。杨荣祠堂,详见《人物志》。成化三年,其嫡孙建宁右卫指挥同知,奏请于朝,以郡废禀地创建。知府刘钺为记。雷押衙、徐将军祠在府城西北房村上里之璜溪。二公俱以忠烈义勇着称。五代末,寇攻其乡,二公率众驱之,因为所害,乡人为立祠。

瓯宁县

富沙庙在尚书坊。俗呼西庙。唐贞观初建,祀郡刺史叶颢。详见《名宦志》。旧在长庆馆,旁有溪潭,每霖潦浸淫,为害特甚。一夕风雨冒其上,翌旦视之,潭已塞矣,人谓神力所致。后移建今所。初封普通侯,宋时封昭定侯。国朝洪武初,诏去旧号,题其主曰“唐建州刺史叶公之神”,命有司岁春秋致祭。英烈王庙在升华坊内。以祀伪闽刺史王延禀。详见《封爵志》。延禀尝以节守建州,喜文学,日与诸儒议论,欲以善道化其民,民赖以安,不见兵革,为之立生祠。及卒,乃更为庙。初封昭灵王,伪闽龙启末,加封“武平威肃”。伪殷天德初,改封“弘烈”。宋乾兴初,以犯忌讳,更为“昭烈”。余见《邵武祠庙志》。(已上二庙俱府治西。)南台二王庙在府治南紫芝下坊,闽越王无诸行祠也。宋元符二年,神见梦于都史鬲松,遂为大其庙宇。童大王庙在府治西南平肆坊。其地旧为茶场,故号古茶场庙。神名毅,字公辅。初,郡治迁徙不常,民无定居,童氏尽献今城中之地,立城郭,创市廛,民以为土主,故于其殁也庙而祀之。后封通灵侯。成化十年毁。今建安、瓯宁二县皆有此祠。或曰,神生于汉代秦之二年,地献于闽越王建都之时,俱未详何据。刘判官庙在府城西高阳里,界于瓯宁、剑浦、顺昌三县间。神刘姓,旧志失其名。乡人凡有水旱疾疫,祷之多应。宋崇宁间,有旨询访顺昌界首刘信将军庙,当时顺昌境内诸庙之神无此姓名,或谓即此庙也。但莫知朝廷所询之由,无敢以闻者。国朝永乐九年重建。灵通庙在崇安里黄畲。又名英武侯庙。神姓谢,名夷甫,越洲人,唐时为京畿令。凤翔孟湜押兵过其境,纵掠百姓,夷甫捕而斩之。李辅国谮之于朝,流建州。帝后稍悟,未及召卒,葬于此。及代宗立,见梦于帝,自诉其忠烈。有旨为立庙,赐今额。国朝洪武初,诏去旧号,题其主曰“唐京畿令谢公之神”,命有司岁以春秋二仲致祭。袁田庙在禾义里。神姓袁,名元应,邑之小湖人,仕唐为吏部员外郎。巢寇掠闽,出为本道抚谕使,未几卒。葬湖山龙溪乡,民为立庙,赐额曰“灵应”。南唐封昭显侯。国朝成化十五年重建。石矶灵佑庙12在禾供里。神蒋姓。宋绍兴元年赐今额。先是有张暹者,在唐之季,里有妖邪为虐,且疾疫盛行,暹一日于灵佑庙焚香,祝曰:“暹生不能救民,死为神,以救乡人之厄。”遂卒。乡人因塑像立于神侧附祀之,甚着灵响。后封昭卫侯。国朝永乐七年重建。英显庙在紫溪里。神蒋姓,旧志失其名,尝有功于唐,封英显灵惠侯。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上四庙俱府城北。)韩蕲王庙在府治西南和义坊,旧仁济亭址也,王名世忠,字良臣,延安人。绍兴初,范汝为反,据郡城,其势甚炽。高宗命世忠为福建宣抚副使。世忠曰:“建居闽岭山流13,贼沿流而下,七郡皆血肉矣。”遂领兵自镇江由海道至福州,趋建安。从凤凰山间道至城下,驻军黄华山,设焚梯、火楼14,连日夜并攻。越五日城破,汝为窜身自焚,斩其弟岳告以徇15,擒其谋主谢向、施达及裨将陆必疆等五百余人。令军士驰城上毋下,听民自相别。农给牛、谷,商贾弛征禁,胁从者汰遗,独取附贼者诛之。民威更生,为建生祠。绍兴五年,诏有司修其祠宇,因益以司户廨舍,辟而大之。武毅王祠在府城北禾义里。亦闽越王无诸行祠也。其将号拏公,甚着灵响,民祷之辄应。永乐中知县黄参重建。

浦城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西山精舍之左。洪武元年建,景泰三年,知县何俊重修。粤王庙在清湖里。以祀汉东粤王余善。王尝即拓江之浦筑城以居,后为繇王居股所杀,民为立庙。宋绍兴十二年赐额曰“昭佑”,淳熙十五年封孚惠侯。三孔庙在孝悌里。俗传神王姓,天资勇健。五季之乱,部锐卒以捍县境,民为立庙。宋元丰中,西夏入寇,总管燕达出兵拒敌,梦有神兵助国,曰建州三孔庙16。事闻,命有司列于祀典。(上二庙俱县南,今废。)冯中郎庙在茗坑。神西汉人。旧传中郎尝以兵逐吴王濞,没于此,后人为立庙,今废。镇安庙在长乐里。宋时建,盖土神也。真德秀为记。水旱疾疫祷之即应。(上二庙俱县北。)安边庙在县西南登云里。庙祀二神,一姓黄名宠,一姓范名滔,皆下沙人。唐末,闽中乱,宠为制置镇节级,范为厢虞侯,皆有战功而亡,后人为立庙,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始改元,并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上柱国史。旱涝疾疫,祷之辄应。刺史刘公祠在县东胜果寺后17。刺史名守谦,邑人也。唐肃宗时,讨安禄山有功,授处州刺史。朱文公祠在县东隅,旧资福尼寺址也,天顺二年,府推官胡缉建,缉自为记。成化十一年,布政司参议裴衷以真德秀配。江文宪祠在县西上相里等觉寺右。宋大观元年知县王淮建,以祀梁吴兴令江淹。元废。冲应真人祠在县北长乐里。后名神景观。真人姓周名霞,字史卿。尝修炼于此,乡人因立祠奉之。水旱有祷,响应如答。宋封冲应真人。四明楼钥为记。国朝宣德二年重建。

建阳县

城隍庙在县治礼义坊。旧在登高山下。洪武元年知县吴义移建今所,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十七年重建。景泰六年,知县龙滔重修,岁久而敝。成化十八年,知县汪律撤而新之。庇民庙在县治东隅。神姓李,行三。伪闽时,王从珂举兵侵州境,李率义兵拒守,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保,领嘉禾县崇乐镇公事,以战殁,邑人为立庙。宋政和初赐今额。宣和中,封灵贶侯。淳熙末,加封“应顺”,累封显济灵应孚惠福安公。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宣德三年,知县张光启、何景春重建。惠祖庙在县东同由里。神姓詹名翰,里人也。生而神采隽异,言出而人信服之。元末寇乱,乡民赖其保障。陈有定据闽,逼使从己,翰固拒不从,遂遇害。葬于里之九圳头,墓碑见存。至正十二年,里人为立祠墓侧,匾曰“惠祖”。凡水旱疾疫,祷之辄应。吕相公庙在禾平里。神姓吕氏,名师诲,唐末与海寇战,殁于福州。是夜乡人闻金鼓之声,旦起视之,见小舟溯流而上,人以为异,遂立庙祀之。昭福庙在北洛里。其神姓名无可考,五代以来已有之,宋绍兴中,诏赐今额,封忠应侯。其诏词有曰:“旱潦病吾民,而尔阴功弭其灾,寇贼扰吾民,而尔神力销其变。”侍中庙在三桂里横山之麓。神姓陈氏,讳师诲。南唐保大间以检校侍中领建州,既殁,邑人祠之。敏应庙在永忠里。宋景德中,岩山院僧杜老因行水次,见大板画神像,丹青甚古,一夕梦神告之曰:“吾姓刘,欲居此久矣,而未有所舍,敢以见浼。”杜老于是率乡人立庙,取画像祀之,祈祷多应。绍兴三年赐今额,封德威侯。忠烈庙在永忠里。神姓刘,名纯,字君锡,里人也。生平有武略,既殁,郡守王遂以闻,赠朝散郎,谥义庄,并立庙祀之,赐今额。(上五庙俱县西。)威怀庙在兴贤下里盖竹。俗呼盖竹庙。旧志云,神姓陈名,尝为邑录事,以直方清干为己任。子三人俱以行义称。唐贞元中,父子以谗同时遇害,投于溪,溯流而上数十里,邑人收而瘗之,立庙以祀。伪闽封保疆侯。宋元丰中,封威惠侯。政和中赐今额,绍兴五年,加号“翊顺”。十年,加号“显灵”。妻黄氏封慈懿夫人。三子皆封侯爵,曰协义,曰协信,曰协济。三十年,又封显济灵应忠佑威德王,夫人加号“幽赞”,三子亦各加号曰广利,曰广泽,曰广应。王埜、蔡谟皆有记。刘子翚诗:“九旒已荷本朝渥,三雁更忻同日侯。我来瞻拜想遗直,叹息此道今悠悠。”东平王庙在兴贤中里横塘岭。元至正七年。里人章文泰建,以祀唐御史中丞张巡,凡水旱祷之辄应。国朝正统十三年,沙寇邓茂七倡乱,其部下吴进保率兵欲攻县治,因祷于神至于三四不许,贼怒焚其庙。有顷骤雨如注,狂风拔木,贼营旗枪皆仆,其徒僵死五六人,众遂惊溃。乡人陈善安、王雅纠众击之,贼众忽闻金鼓之声喧天,所履地若腾涌然,人马皆辟易,昏瞀不知去向,遂大败。斩首千五百级,生擒数十人。明年,陈善安,王雅俱以功擢镇抚,遂募众重建。感应庙在均亭里。神姓柳,名宗彝,字孝翁。邑人也。以正直闻于时。夫人蔡氏,子三人皆仕唐为大夫。兴光中,始即其故居立庙,匾曰“威肃”,伪闽时改今额,或云崇安柳耆卿之族,即神裔也。广佑侯庙在三桂里,神陈姓,志尖其名。宋时有功于民,因立庙祀之,赐翊真广佑侯额。国朝洪武四年重建,永乐十四年洪水,庙岿然独存。(上四庙俱县南。)洪山庙在洛田里。按庙碑,神姓朱,名邦式。唐末,盗贼蜂起,神率乡人捍御之,因战而死,乡人为立庙。元至正十九年重修。章山庙又名感应王庙。神姓蒋,名仲贤,兄弟五人,伪闽时俱为大夫,因名所居里曰五大夫,今属崇安县。神平生忠信谨恪,既卒,乡人为立庙于此,凡旱涝灾患,有祷皆应。初,兄弟五人俱有庙,其一在石郭,余三庙俱不知所在矣。石郭庙神姓蒋名季实,章山庙神之弟也。宋建炎中,范汝为、熊志宁寇建阳,邑人相率恳于神。既而寇至,见山林草木皆作人形,乃惊溃去。井里获安,人以为神之威灵所致也。迄今祈祷立应。(上二庙在建中里。已上三庙俱县东北。)扶政庙在县西北北乐里。神朱姓,唐末宦游经此,为水所溺,沿流而去,复溯流而来,众以为异,遂收葬而祠之。宋绍兴三年,范汝为之党寇县境,过其地,见黑气四起,旌旗掩映,众遂惊溃,为义兵所杀。五年赐今额。九年封英惠侯。四贤堂在儒学内。宋隆兴间,知县萧之敏建,以祀邑人陈洙、陈师锡、游酢三御史,榜曰“三贤堂”。后之敏亦为御史,以清直闻,淳熙中,知县姚耆寅谓其可以追配三君子者无惭也,遂肖其像而合食焉,更其榜曰“四贤”。朱文公为记。既而工部尚书刘爚卒,邑人又以其言行素履可以追配四君子者无惭也,亦肖其像而合食焉,复更其榜曰“五贤”。陈孔硕为记。

松溪县

城隍庙在县治南一里许。旧在兴贤坊,洪武元年,知县常钦祖移建今所。显圣庙在县治南直街。按郡志,宋初,武尉吴大办殁于王事,绍兴间,知县林敏元建庙于使华馆之左祀之,匾曰“显圣”。都头庙又名余将军庙。在皈伏里旧县之侧。神姓余,名汝程,字千里,邵武人。唐咸通中,为松源镇将,屡与吴战争小梅关,卒于镇。镇民思之,因立庙祀焉。按《通鉴》,唐咸通为懿宗年号,是时吴越钱氏未建国,此所谓屡与吴战,不知何所指也,他无所考证,姑因旧志书之。英护庙在东关里。神姓林,名癸。宋隆兴初,为崇安巡检,措显遂应场,卒于官,乡民为之立庙,庆元二年赐今额,咸淳元年,封忠翊舍人。(上二庙俱县东。)济美庙在县东北东关里。神姑苏人,姓陆名宏,后汉庐江太守康之孙,吴郁林太守绩之长子。仕吴为会稽南部都尉,有惠利于民,是时闽地盖其属也,故民为立庙。唐建中二年,神之裔孙长源刺建州,为葺祠宇,旧名东平威灵王庙。宋宣和二年,方腊寇浙,谋欲侵闽,邑人相与祷于神,贼在邻境,望见步骑数万,旗帜大书“威灵王”三字,众惧而退。绍兴二年,妖贼范中有逆祷,怼神应以凶兆,斧其主而焚之,未几果败。其后凶贼范尚将袭县治,俄见水东竹木皆铁骑,遂惊骇败死。隆兴二年赐今额。知县何蕴、主簿陈执刚皆有记,后累封济美庄佑福惠王,夫人累封慈福庆妃。又县治前宣化坊之右亦有行祠。元至正二十一年建。按《吴史 陆绩传》云,子宏为会稽南部都尉,而郡志乃谓宏仕吴为中书侍郎、会稽南部盲民校尉,二说不同,恐当以《吴史》为正。湛卢山祠在县南东关里。宋元符二年,岁大旱,县令周才祷于是山,甘雨随至,乃创祠祀之。旧有祠在绝顶,唐时建号上祠。国朝洪武七年,道士罗觉善又建祠于山之麓号下祠,今凡三祠焉。

崇安县

城隍庙在县治西兴贤坊。旧在宣化坊。按旧志,神姓灌,名婴,汉颖阴侯也。初平江南有功,因祀为城隍神。南唐封辅德侯,宋政和四年,赐庙额“显忠”,绍定三年重建。元至正二十五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元年修建今所。会真庙在武夷冲佑观之侧。祀山之主神魏真君。旧志云,真君名子骞,初求道于武夷山,后于此上升。秦始皇二年八月望,置酒幔亭峰上,以宴乡男女二千余人,皆呼为曾孙。乡人因创祠山下,匾曰“同亭”,取同宴幔亭之义也。祭用干鱼。宋绍圣间,京师、两浙大旱,遣使迎其蜕骨至太乙宫,甘雨十日,封冲妙真君。端平初,京师复旱,又迎之亦雨,加号“孚惠”。政和二年赐今额。庙之从神姓潘,名遇,颇着灵迹,端平元年,封协济侯。嘉熙二年,加号“妙感”。张榘为记。庙之右有仙君庙,南唐保大间建,以祀武夷诸洞仙灵。昭应庙在县东五夫里。神姓池名繁禧。仕唐,官至大夫,五季之乱,隐不复仕。岁歉,辄出粟以赈民饥,乡闾德之,因为立庙。宋乾道五年赐额。慈惠庙在县东南丰阳里。神李姓,兄弟三人,孟曰材,仲曰檝,季曰槐。唐季屡立战功,迁指挥使。乾符间,黄巢入寇,兄弟共率所部兵击贼败之。后追贼至建阳,众寡不敌,因为所缚。贼欲释而用之,兄弟俱不屈而死。越七日容色不变,人始以为异,相与具棺衾以葬。宋绍兴十四年,墓圮于水,其柩溯流而上至竹湖山下,砂石随水涌而埋之。乡人因立祠祀焉。宝庆元年亡,卒叶胜昌乱18,纵火焚市,将及祠宇,俄而雷雨大至,火遂灭,群盗悉骇散。伪闽时其封王爵,曰忠显,曰忠烈,曰忠翊。李仲光为记。三文祠19在县治西偏,以祀唐殿监彭珰、宋侍郎张承杰、县令翁谷。按旧志,邑之地旧名建阳武夷乡。珰之祖迁左千牛卫上将军,贞观初由丹阳徙家于此,始剪蒿莱,辟土地,凿湖,筑陂,灌田二千余顷,招辑人民居之。未几而成聚,遂名其乡曰新丰。迁子汉永微中诣阙,请以武夷乡为温岭镇。逾年,复请改镇为崇安场。珰,汉之子也。会昌中,又请改场为县,乡人以县之始建,实彭氏父子之功,因庙祀之。承杰及谷皆预有功县事,故并得配祀。国朝洪武七年,主簿李澄重建。二贤祠在儒学内。宋乾道三年,知县诸葛廷瑞建,以祀邑大夫赵抃、乡先生胡安国。朱文公为记。彭庭坚祠在县治□□20。庭坚尝为县尹,御寇有功,至正中累官福建宣慰司副都元帅。讨平群盗,后遇害。故吏张椿、儒士夏忠行、江晃奉柩还崇安,民哀泣如丧父母,立祠像,岁时祭祷,数降灵响。旁邑立祠亦如之。详见《名宦志》。张椿,本志作,今从《元史》作椿。景行祠在儒学内。宋咸淳元年,知县刘璜传建,以祀乡先生及邑大夫,匾曰“景行”。待制吴坚为记。宋末毁于兵。国朝永乐间重建。

政和县

城隍庙在县治南七星溪之南,即古儒学明伦堂址也。旧在县治东南二十步,洪武元年移建今所。忠节庙在县东门。祀唐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知建州军事李彦坚。详见《名宦志》。宋崇宁间赐今额。又县西南高宅里亦有此庙。英节庙在县南飞凤山前。祀唐福建招讨使张谨。乾符五年,黄巢寇闽中,谨与其偏将郭荣等十八人突入贼阵与战,俱死之。乡人感其义,立庙祀焉。宋崇宁中,赐额“英节”。大观元年,追谥“昭烈”。隆兴二年,加谥“惠应辄”,由侯进公,复进王爵。宋季加号“英济广惠灵佑显德”。郭荣初封佑灵侯,后进封公爵。国朝成化十年,处州贼将入境,民心惶惧。时参议陈渤按邑,白昼瞑目,梦神大声曰:“贼不入邑,勿惧!”已而果然。因命主簿扈子贤俱庙宇。又县东北感化里下源,亦有此庙。彭庭坚祠在县治东南。详见《崇安 祠庙下》。三峰处士吴公祠在政和西里三峰寺。按祠记,唐韶州刺史广信吴武陵有徙居处之庆元者。宋太平兴国时,处士至县之西里,见田野荒芜,请于官,率乡人十余家耕之,不数年而富饶21,凡贫乏者施以衣食,疾病者济以药饵。既殁而为神,庙食于此。陇西公祠在政和里。元末,怀远大将军郢复、万户府副万户李铉守延平,与寇战殁。事闻,追赠镇国上将军、江东道都元帅,护军陇西郡公,后人即其战殁之地立庙。(上二祠俱县南。)桃源处士范公祠处士唐末人,天性淳厚,笃于孝友。生九子,皆教以义方。乡人有争讼者,处士援引圣贤之言以开谕之,皆化服去。及卒,乡人祠焉。启贤祠在护国寺西偏,以祀宋退林翁朱森。森字良林,初其子松尉是邑,翁实在养,卒于宦舍。时方腊乱,道梗,权厝护国寺。后以山水明秀,因葬焉。成化四年,提学佥事周孟中因邑人致仕教谕吴宪之言,谋立祠墓前祀之。邑民王窗遂慨然捐资建祠三楹,匾曰“启贤”。以其孙熹集群贤之大成,其庆源实自公启之也。巡抚佥都御史高明檄寺僧守视,仍命有司致祭以为常。孟中自为记。(上二祠俱在县东北感化下里。)关隶伯祠在县西北东衢里。祀元政和县尉,追赠关隶伯马哈麻。详见《名宦志》。先贤祠在儒学明伦堂之后,初为先霁亭。洪武十七年,训导童邦彦建。永乐元年,知县黄裳改建为先贤祠,以祀乡贤陈朝老、邵知柔、吴球、余应、吴廷用,丁同。俱详见《人物志》。陈征君祠堂在县西南高宅里禅岩院。以祀宋陈朝老。详见《人物志》。朱熹尝与蔡季通游县院,拜征君遗像,瞻立移时。季通曰:“征君骨相岩,宜不享富贵。”熹应声曰:“富贵何如名节香!”

寿宁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景泰七年知县陈醇建。

泉州府

晋江县

城隍庙洪武四年,知府常性等建。永乐十一年,知县宋仲祥修。正统间,知府熊尚初重建。旗纛庙云榭台旧址也。洪武十四年建。正统十三年,指挥使王浚修。(上二庙俱在府城西北。)铁炉庙在府城西宣明坊内,相传五代时留从效造兵器之所也。庙之神曰应魁圣王,郡士子求科名者多谒梦于此。宋庆元三年秋,曾从龙祷于庙,梦有书幅纸示之云:“两爵并跃于今秋,一荐独横于天下。”又梦一人屈指数云:“四十年事。”是科兄弟同发举,所谓“两爵并跃于今秋”。明年春里擢状元,所谓“一荐独横于天下”。“四十年”者,盖泉州自梁克家登大魁之后至从龙时,恰四十年也。按《方舆胜览》,谓从庆元四年秋,即私居遥祷邵武广佑庙之神,是夕得此梦。二说不同,未知孰是22。忠显庙在三十七都。按旧志,唐光启间,光州刘行全为王绪前锋将,绪忌杀之。后王潮刺泉,闻其忠烈,立庙祀焉。初号保安王,宋宣和二年,郡守陆藻因筑城祷之,神见于梦,遂重修其庙宇。建炎间赠今额。绍兴间封灵佑侯。福远庙在三十九都。按旧志,唐乾符中僧大圆筑室东湖从居,时有白龙出没湖中,因以龙名湖,而庙其上。宋绍兴八年旱,郡守赵思诚祷之,龙起而雨,县令洪元英因新其庙。十一年复旱,郡守傅直柔祷之亦雨,遂匾今额。(上二庙俱在府城东。)鄂国留公庙在府城东南留澳。详见《人物志》。庙之后浦,旧有岩石,宋淳熙末,一夕晦冥,石最巨者忽自徙置于岸上。宋少卿祠祀宋郡守宋钧。详见《名宦志》。今废。倪郡守祠祀宋郡守倪思。详见《名宦志》。今废。真陈二公祠祀宋郡守真德秀、招捕使陈。详见《名宦志》。(上二祠在行春门内。)王忠文公生祠在行春门外。宋绍定间建,祀郡守王十朋,详见《名宦志》。国朝成化间,知府沈海重修。(上四祠俱府治东。)三贤祠在谯楼门东。宋嘉定间,郡守宋钧建以祀中令韩国华、忠献韩琦、忠简赵鼎。今废。颜尚书祠在镇雅坊之右。祀宋郡守颜师鲁。详见《名宦志》。今废。林秘书祠在开元寺东庑。祀宋郡守林枅。详见《名宦志》。(上三祠俱府治西。)王刺史祠在崇阳门楼。唐光启间,王潮刺泉,当干戈扰攘之际,独能兴学养士,保境全民。及卒,士祀之于义学,民祀之于此。宋绍兴间,郡守刘子羽重建。韩忠献祠旧在府治内,今泉州卫后堂也。宋景德间,中令韩国华守泉,其子忠献公琦,实生于官舍。后郡守王十朋因建祠合祀之。今废。胡寺丞祠在市舶亭侧。祀宋市舶提举胡长卿。详见《名宦志》。陈令尹祠在灵慈宫之东庑。元至正间,邑人为晋江令陈驳建。详见《名宦志》。(上四祠俱府治南。)卫民祠在府治北,旧为兴德庵。正统末,郡人以祀知府熊尚初,匾曰“卫民”。详见《名宦志》。洪通判祠在府志西南。永乐间建,祀通判洪葆。详见《名宦志》。遗爱祠在府治东北。正统八年建,以祀知府尹宏。详见《名宦志》。成化十四年,知府沈海又辟其址而新之。忠孝祠宋郡守真德秀建。祀孝行林欑、忠勇苏缄。德秀自为记。国朝成化十年,知府徐源重建。贤守祠以祀宋郡守蔡襄、王十朋、真德秀、国朝郡守胡器、尹宏、欧阳复,凡六人。各见《名宦志》。贤宦祠以祀唐常衮、姜公辅、宋韩国华、孙逢吉、韩琦、游酢、陈称、柯述、郑侠、赵鼎、朱松、刘子羽、程大昌、颜师鲁、林枅、游九功、倪思、程卓、宋钧、陈权、陈、元程文海、严度、乌古孙泽,高兴、伯颜、乌马儿、陈骇、偰玉立、马速忽、陈安国、王翰、国朝欧阳初、高绍孟、林文玉,凡三十五人。乡贤祠以祀唐欧阳詹、宋陈从易、曾公亮、苏颂、叶颙、曾怀、傅察、李邴、陈知柔、留正、诸葛廷瑞、梁克家、傅伯寿、傅伯成、庄弥坚、庄复、吕大圭、陈研、杨炳、刘恭、诸葛直清、颜棫、曾从龙、洪天锡、庄梦周、徐明叔、吕夏卿、傅定保、元陈旅、卢琦、龚明安、诸葛晋、丘葵、庄元弼、国朝刘嵩、陈章应、崔惠,凡三十七人。(上三祠俱成化十年知府徐源修建。)柯郑祠以祀柯述、郑侠,皆尝典教于此。廉侯祠以祀郡守廉忱,以其有功于学也。高公祠以祀元丞相高兴,以其有功于民也。朱许祠卢府判祠(上二祠所祀之人,旧志失载其名。已上五祠俱废。)棣萼联辉祠以祀伯颜及其弟乌马儿,儒学提举吴涛为祠记,其略曰:“左丞公作新泮宫,诸生合辞曰:‘闽自大兵之后,疮痍未疗,而公难兄平章公伯颜实来衣食吾泉,公以难弟踵芳躅,主盟吾道,崇饰学宫,为一道最,是吾众三生良缘,际此二难也。遂合而生祠之,表之曰棣萼联辉之祠’。”(已上一十祠俱在府学内。)朱文公祠在县学礼殿后。洪武二十一年监察御史钟道玄谒庙学,见文公像,位讲堂中,因命教谕王敬构祠于礼殿后,舁旧像祀之。御史陈仲述为记。宣德五年,教谕王启修。正统十年,佥事陈祚、知府曾弘重修。分宪赫德尔生祠元至正十年,赫德尔按泉,风裁凛然,奸横屏迹,民赖以安,郡人为立祠。左佥宪大中祠元至正中左达纳失里以佥宪按郡,绳不法,黜贪墨,郡民德之,因立生祠以祀。(上二祠俱在府城东三十九都。今废。)叶郎中祠在府城北三十九都清源下洞。宋绍兴中,叶廷圭守泉,政尚清简,郡民爱之,立祠祀焉。蔡忠惠祠祀宋郡守蔡襄。详见《名宦志》。国朝永乐初,知府胡器重修。成化间,巡抚副都御史滕昭复令有司撤而大之。又崇福寺内亦有祠。偰监郡生祠元至正十年,郡人为达鲁花赤偰玉立建。三山吴鉴有记。又详见《名宦志》。今开元寺、资寿寺、浯浦灵慈宫皆有祠。(上二祠在府城东北洛阳桥之南。)

南安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洪武初知县刘祥重建23,正统十一年重修。飞阳庙在县西二十一都。相传旧在江南,晋太康中,夜有雷电起于庙庭,明日已移于江北,因名。唐封显应侯,宋加封孚济灵应王。嘉祐中,郡守蔡襄祷雨有应。遂重新之。襄诗:“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威镇庙在县北十二都。五代晋天福中,伪闽建。其神郭姓,生而神异,甫十岁,一日忽取瓮酒全牛登郭山绝顶,明日坐逝古藤上,牛酒俱尽。其后常见梦于人,因为立庙,号郭将军。宋建炎中,寇逼近境24,民祷于神。一夕,大雨溪涨,寇不能渡。有衣白衣乘白马者,诱贼他去,攻具漂荡殆尽,贼亦多溺死,邑以无事。绍兴间,赐今额,累封广泽孚惠忠应侯。龙潭祠在三十都,岁旱祷雨辄应。元季圮。国朝洪武三十年,乡人蔡谷名重建。姜秦祠在延福寺内。宋郡守赵令衿建。以祀唐姜公辅、秦系。令衿自为铭曰:“婴鳞神龙,蹇蹇匪躬,姜相之忠,尘视公卿,惟义是荣,秦君之清。”秦君祠在九日山下石佛岩之侧。宋绍兴二十一年,郡守邓通建以祀唐高士秦系。详见《人物志》。今废,按旧志云:“延平邓通守郡,建祠以祀秦系。”考之《泉州历官志》及《延平人物志》俱无邓通名,未详何谓。(上三祠俱县西。)宋文公祠在儒学明伦堂之左。元元统二年,县尹刘升家儿建,匾曰“尊道堂”。

同安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洪武间建。成化十年,知县张逊重建。豪山庙在县西从顺里二都马鞍山之麓。宋朱熹、真德秀尝祷雨庙下,其应如响。国朝成化十二年旱,知县张逊祷之亦应,重修其庙。苏魏公祠在儒学教思堂后。宋绍兴二十五年主簿朱熹建,以祀故相苏颂。元至正十年,县尹孔公俊重建。国朝天顺间,县丞刘珣器复建。学士刘定之为记。成化八年,府推官柯汉改建于明伦堂之左,十二年,知县张逊复建于旧址赵忠简祠在儒学内。朱文公为簿时建,以祀故相赵鼎。朱文公祠宋嘉定间,县令毛当时建,叶适为记。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吕复重建,宣德六年重修。乡贤祠在学门之东。成化十一年,知县张逊建。

德化县

城隍庙在县西。宣德元年,知县何复重建。

永春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朱开禧间,邑令林敌重建。国朝洪武初撤而新之。永乐间,署县事德化县典史蓝礼渊重修。乐山福王庙在县东十五都。盖乐山神也,甚着灵响,泉俗多敬祀之。宋封通远王,赐额“昭惠”。嘉定中,岁大旱,郡守蔡襄祷祠下,甘雨如注。襄以状闻,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又加号“显济”。庙之从神曰陈益,累封仁福王;曰黄志,累封辅国忠惠侯。县治之西有行祠,大观三年,邑令留镕建。绍定三年火,邑令徐敞重修。乐山东台祠在县东十五都。相传神姓庾氏,唐光启中,从王潮入闽为奋盛将军,戍桃林,殁于乐山,时着灵异,凡水旱祷之多应,因立祠祀焉。石鼓祠在县西二十三都。宋绍兴二十五年,邑令黄瑀建。其祠瞰溪,溪心有石如鼓,或时鸣,声如雷,雨鸣则晴,旱鸣则雨,雨旱祷之辄应。龙潭祠在县东南十三都。相传五代时有袁昭者,以闽王审知命,率兵镇马岭,众服其恩威。及卒,邑人即其地祠之。祠之前有龙潭,宋邑令张藻祷雨祠下,雨立至,因匾今名。

安溪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洪武初重建。景泰二年,邑人陈贞德修。成化间,知县谷廷怡、吴英相继修建25。詹令尹祠在县治东。詹令尹名敦仁。五代时以邑人辟监清溪场,因请于留从效,改场为县,既成辞去,隐于佛耳山,号清隐。吏民祠之。国朝正统三年,知县潘靖重修。郑君祠在县治东南还集里之清溪。庙记云:“君名振,字叔亨,邑人也。宋绍兴十三年,群盗四起,帅司檄振击之有功,十六年复率众击盗,陷阵不返,乡人立祠祀焉。”

惠安县

城隍庙在县北,旧为灵济宫,宋天圣中,邑令李畋之母精相宅法,谓县白虎山高不利,乃崇是庙,以壮青龙之势。国朝洪武初,改为城隍庙。正统十一年,知县闭祯重修。凤山通灵庙26在县西南二十一都。旧传三国吴有王将军者,与其妻曹氏俱葬此山27,频着灵异,居民因立庙祀之。一夕雷雨大作,庙移于江滨。宋绍兴间,海寇宋铭犯境,乡人祷于庙,忽有狂蜂毒蛇纷集港口,贼不敢入。淳熙间,杨肇章寇沿海诸处,惟庙之左右一无所犯。邑人进士黄璟以闻,赐额通灵顺惠侯28。

永宁卫

城隍庙在卫治东南。洪武间,指挥洪海建。正统间,卫知事王廉修。成化九年,千户陈宗重建。旗纛庙在卫治后之左。正统十一年,指挥同知金冕重建。成化十三年,指挥使杨晟增建外门楼。

福全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治之右。旗纛庙在所西门内之右。

高浦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治之右。旗纛庙在所治之后。

中左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城南门外。旗纛庙在所治之右。

金门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城内东南。旗纛庙在所治之后。

崇武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治西南。旗纛庙在所治之后。

漳州府

龙溪县

城隍庙在府治南。宋元祐中,郡倅许长卿重修。嘉定八年,郡守胡粢因旧址辟而新之。十四年灾。明年,郡守郭昉重建29。国朝洪武八年知府许荣、三十一年知府李晟俱尝修葺。正统十四年,按察佥事陈祚修建一新。成化九年,知府张璝重修。十八年,知府姜谅重建。旗纛庙在府城中卫治之北。正统十年,佥事陈祚重修。双节庙在府城东门外。元万户府知事关文兴30及其妻王氏死于寇难,追封文兴英毅侯,王氏贞烈夫人。至顺三年,有司为立庙,号“双节”。详见《名宦志》及揭傒斯所作庙记。国朝正统九年佥事陈祚重修。十四年毁于寇。景泰四年知府谢骞重建。主事郑和为记。威惠庙在府城北门外,以祀唐中郎将右鹰卫将军、赠韬卫大将军陈元光。详见《名宦志》。嗣圣中,建庙于漳浦之云霄。贞元二年,州治迁于龙溪,民多祠之。五代暨宋累封灵着顺应昭烈广济王。建炎四年,始建庙今所。淳祐六年,郡守方来因县尉陈首龙之请,岁春秋致祭,郡人争捐资买田以相祀事。后郡守章大任复以废净安寺、嘉政庄、迎福寺、永安庄田地共六顷有奇隶于庙以益之。大任有庙记。国朝正统九年,佥事陈祚重新庙宇。十四年毁于寇。景泰元年知府马嗣宗,四年知府谢骞先后修建。岁久复圮。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李棨重修大堂及建两庑仪门,并府县斋宿之所,焕然一新。威济庙在府城北首。汀州陈氏兄弟四人,曰大忠,大节、大勇、大智,敌寇有功,殁着灵异,乡人祀之。宋宣和中赐额。表忠祠在府城东门外。元漳州路达鲁花赤迭理弥实死节,葬于此。国朝成化五年,按察副使何乔新为复其地之见侵于人者,命知府王文等建祠祀之,匾曰“表忠”。乔新自为记。十八年,知府姜谅又尽复其侵地,重建祠宇,塑像其中。谅自为记。仍复其家之土田为人所侵者几百余亩,以供祀事。迭理弥实死节事,详见《名宦志》。五贤祠在府学前。旧为三贤堂,祀常衮、欧阳詹、周匡物,教授陈知柔为记。后又益蔡襄,高登为五贤祠。四先生祠在府学明伦堂之东。宋郡守朱文公建,以祀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后守赵汝移建于戟门之西,并塑文公像为四先生祠。汝自为记。国朝洪武二十二年,训导胡宗华移建大成殿后。景泰七年火,天顺二年,知府谢骞移建今所。崇学祠在府学讲堂之西、以祀郡守李弥逊、黄启宗、赵汝、危稹、方淙、傅伯寿、傅壅、李勋及教官陈德林,以其皆有功于学者。辅教祠盖祀学之士神也。游居士侑焉,居士尝舍游洋庄以瞻学。杨汝南为记。旧在学正位之东,淳祐八年,教授沈辉移建今所。东溪高先生祠在府学内。宋教授田澹建,以祀郡人高登。朱文公为记。章使君祠使君名大任,婺州人。任宋,以司农丞知漳州,有惠泽于民,民立生祠祀之。通判王南一为记。又南城之楼亦有祠,教授赵崇珜为记。(上二祠在府学文会堂之东。)朱文公祠在县学大成殿之东。以乡贤陈淳、王遇配。周先生祠在府城东南名第山。宋张征诗:“漳南周匡物,竞秀元和年;作句诧亲友,进为乡党先。”北溪陈先生祠在府城西北,旧光孝院也。成化九年,按察佥事林克贤命同知蒋浚创建。十七年,知府姜谅塑像其中,春秋致祭。三贤堂宋嘉定间乡人广州倅杨志建,以祀乡贤谢修、洪文用,石贲。西蜀何致一为记。仰止堂在府学内东偏。宋绍兴末,教授陈知柔绘六一先生而下十余人像而祀之,知柔自为记。七贤堂在县学内。宋嘉定十六年,县令江淑豫建,以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而以郡人周匡物、高登配,今废。道源堂在临漳台旧龙江书院讲堂之东。宋淳祐六年,郡守方来建,以祀文公朱熹,而以北溪陈淳配,匾之曰“通源”。通判徐明淑记。初淳袖“自警”诗见公,公得之喜甚,谓之曰:“道理须各穷个根源。”因为极论其所以然,堂之名盖本于此。后邦人又以勉斋黄干侑食31。宋季书院毁于兵,惟堂岿然独存。国朝成化四年,按察佥事周谟倡知府王文等重建。副使何乔新为记。

漳浦县

城隍庙在县治南孝义坊。宋时建于县东,元徙于县西仙云坊,国朝复徙今所。正统九年,佥事陈祚重修。威惠庙在县西门外三里许。唐嗣圣中建于邑之云霄,开元四年随州县徙今所。详见本府《祠庙志》。宋庆历中,有群寇自汀、虔直抵漳浦,民皆逋窜。令吕踌祷于神。俄而空中有金鼓之声,贼徒敛手就缚者三百七十余人,自言四顾皆神兵无路以逸。绍定间,汀、邵寇犯县境,居民竞奔走哀告于神。俄而庙有大蜂千百为群,飞集道路,盗不敢过,邑赖以全。蜡湖庙在县西门外。高东溪祠在县治南里许,祀宋古县令邑人高登。成化十四年,举人吴震上言,登有忠孝大节,宜祀于乡郡以是激劝。制可之。十七年,知府姜谅建。买公祠在县北怀德坊。元至正十五年,买撒都刺莅是邑,廉勤公恕,能为民兴利除害,又尝因山寇窃发,累石筑城以备御之。及卒,民怀其德,相率立祠祀焉。

龙岩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成化八年,知县韦济修。十八年,知县陶博重修。通灵庙在县西砦山。俗呼邹公庙。神姓邹,名罄,光州固始人。由行军令史升宣府校尉,从闽王审知入闽,平汀州寇,镇雁石。卒,民怀而祀之。元至元四年,南靖贼李志甫寇龙岩,官民相与祷于神,集民兵御焉。神显其灵,贼遂大败。事闻,封通灵忠济威德英明武胜侯。灵济庙在县西,又名龙王庙。两山对峙,中有潭,深不可测,岁旱祷之辄应,宋嘉泰二年,县令傅伯崧建庙,赐今额。威惠行祠在县治西。详见本府《祠庙志》。表忠祠在县西西湖。祀宋左翼军统领崔亮。亮,熙州人,从高宗渡江,领兵戍漳州以讨寇,战殁。绍兴中赐额。

长泰县

城隍庙在县治西。宣德六年,知县刘奎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府姜谅檄知县刘绎32重建。威惠行祠在县东人和里。详见本府《祠庙志》。

南靖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元至正十七年,县尹韩景晦建。国朝洪武三十二年,知县杨通重建。

漳平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成化八年,知县陈栗建。

镇海卫

城隍庙33在卫治东。旗纛庙34在卫治后。

陆鳌千户所

城隍庙旗纛庙(上二庙俱在所城内。)

铜山千户所

城隍庙旗纛庙(上二庙俱在所城内。)

玄钟千户所

城隍庙旗纛庙(上二庙俱在所城内。)

汀州府

长汀县

城隍庙在府治西通津门内。唐大历间,随郡迁建。宋绍兴间郡守陈直方、董革、庆元间郡守陈晔相继修建。国朝洪武初重修。永乐五年长汀知县林森、八年知府宋忠、成化十一年同知程熙、十八年知府黄埕等俱尝修饰。旗纛庙在卫治后堂之北。惠泽龙王庙在府城东。宋景德间,尝筑云坛35。绍兴间郡守陈升祷雨辄应,遂建庙。淳祐十一年大水,诸神像皆漂没,惟王之塑像岿然波涛中独无恙,郡人愈神之。洲湖润德大王庙在富文坊。相传神汉末人,以忠义死于此,时显其灵异,郡人为立小庙。一日,山水骤涨,庙随流而下,止于南山之麓,后枕石屏,前瞰麻潭,乡人遂即其地建新庙焉。助威盘瑞二王庙在驻扎寨。相传神汉末人,以身捍敌死城下,郡人祠之,号“石固大王”,累着灵响。庙前小涧一日忽涨溢,有神像乘流而至,矻立于石固之左,众异之,号“石猛大王”。后以息火功,封“石猛”为助威王,“石固”为盘瑞王。宋元丰中建庙。元朱文霆为记,(上二庙俱府城南。)则顺王庙36在镇南门外。宋建炎间,瘴疠大作,郡倅许端之妻梦金紫人谓曰:“无如扬州紫苏散。”问其官族,自称城中废庙王。明日,如方施药,活者甚众,乃访旧址建庙。端自为记。嘉定间,郡守赵崇谟复辟其址,撤而新之。番禺主簿郑文可为记。灵蛇庙37在青太里,旧传唐统军洪元故居,塑像,乃其骸骨也。所遗印剑各一。其印文曰“大唐统军之记”。后经火,惟印剑腾去。火灭,乃于平田中得之。又河田市无垢庵亦有此祠。胡知郡祠祀郡守胡大初,盖生祠也。详见《名宦志》。崇德祠宋时建,以祀郡守郑强、陈晔、陈映、邹非熊、罗勋、傅康、林岊、王杆、李华、戴挺、姚元特,皆有德于士民者也。王朝奉祠宋时建。朝奉名格,郡人也。详见《人物志》。祠后废,宝祐间附祀二先生祠。二先生祠宋嘉定间,郡守赵崇模建,以祀文公朱熹及其门人杨方。方,郡人也。详见《人物志》。(上四祠在府学内。)陈尚书祠长汀令陈显伯生祠也。详见《名宦志》。显伯后官至尚书,故名。六君子祠宋淳祐间县令陈显伯建,以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拭六先生,而以邦贤郑立中、杨方配。(上二祠在县学内。今废。)忠爱祠在府治东龙山下。天顺间,朝廷从汀民之请,命有司创建,以祀汀州府推官王得仁38。详见《名宦志》。五月二日,其生之辰也,命有司岁以是日致祭,成化十六年重修。张知郡祠在塔院。祀郡守张昌。详见《名宦志》。郑知郡祠祀郡守郑强。详见《名宦志》。陈刘二录参祠陈录参名希造,刘录参名师尹。详见《名宦志》,(上二祠在南台二王庙。)见思堂在府治兴贤坊。以祀宋郡守李华。详见《名宦志》。宝祐间,郡守周晋毁之,改创祠山行祠。

宁化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按旧志在治南,洪武二年,知县薛原义迁建今所。永乐十年,府同知姚讷等重建。显应庙在县西草仓。神姓长孙,名山,伪闽锐将也。护刍至县而殁,县人祀之,凡雨旸疫疠,祷之辄应。宋嘉祐间赐额。国朝洪武间重修。按旧志云,神姓长孙,新志云姓孙,恐误。招捕使陈公祠在县治南万寿桥。以祀宋招捕使陈。详见《名宦志》。绍定间,民为立生祠。宝祐间毁。开庆间重建。元末复毁。国朝洪武十六年,以其故址改建连山招惠庙。

上杭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旧在县西,宋嘉定六年县令赵彦挺移今所。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夏煜重修。天顺二年,县丞赵荣重建。旗纛庙在所治内。成化二年建。黄先师庙在县治西南。旧在钟寮场石峡间,两崖如束,中通一径可半里许,迁县始更建今所。洪武二十年重建。正统间毁于寇,寻复建。《大明一统志》云:“昔有山精、石妖为害,巫者黄七以符法治之,因隐身入于其石不出。石壁隐映,有人影望之俨若仙师像。按旧志,未县前有妖怪虎狼为民害,黄七翁父子三人往治之,因隐身入石,群妖遂息。每风雨时,石中隐隐有金鼓声。二说微不同。二先生祠在儒学之右。宋宝祐五年,县令李务行建,以祀文公朱熹及其门人杨方。褒忠祠在县治东北布政分司之前,以祀巡按监察御史伍骥、都指挥佥事丁泉。详见《名宦志》。初,耆民孔文昌率众塑像,祀于旧城南门楼上。后筑新城,旧门楼毁,乃权移其像寄祀于神祠。成化八年,府同知程熙因命耆民郭明德为建祠宇。教谕胡匡为记。成化十年,知县萧宏以闻,赐额曰“褒忠”,仍命有司岁以仲春致祭。

武平县

城隍庙在县治西,旧在县北谢婆岭上,宋绍兴间移建县北百步许,国朝复移建今所。三公祠在东岳嘉应庙,以祀宋录参陈希道、知县颜东老、县尉钟伯福三公,皆以讨叛寇,殁于邑境,民为立祠。今废。

清流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宋县令赵槱夫建。元至正间毁于寇。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宋仲恭移建今所。渔沧庙在县东临渔沧潭。神姓樊,名令,字号甫,秀州华亭人。唐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39。时赣寇曾常侍作乱,神奉命征讨,没于王事,殊有灵异。宋淳熙、庆元间建庙。绍兴间,赣贼入寇40,近县十五里时,闻金鼓声,俄见兵马旗帜森列山上,遂惊骇而退。元至正四年复大其庙宇。邓林宜为记。国初洪武三年,知县方仕英,以其灵迹上闻。六年,诏题其主曰“唐银青光禄大夫樊公之神”。相传九月朔日,乃其诞辰,因命有司岁以是日致祭。江公庙在县东仓盈里。神名礼胜,里人也41。宋时常为潭州判官,率兵御周保三权,力战而死。汀人义之,因立祠。安济庙在县东南铁石洞口。又名九龙庙。庙之前有大滩九,九滩之内又有小滩十有八,舟行甚艰,过者必祷于庙,威灵显着。五代晋天福二年,伪闽封明威校尉。五年,封兴瑞将军。寻复封阳数潜灵王。宋赐今额。按旧志,宋嘉祐中,蔡襄守泉州,有布衣上谒,自称宁化九龙进士,襄莫测其为神也。及送之庭除,忽不见,始异之,取刺一观,得诗一首。明年襄谒庙,亦答以诗。吕公草祠在县治南门外41,以祀知县吕镛。详见《名宦志》。又仓盈里亦有此祠,盖其遇害之所也。

连城县

城隍庙在县治北四十步,旧在县西。宋绍兴间创。淳熙间,县令安嗣重建。国朝洪武五年,知县邓升移建今所。彭侯祠宋时建,以祀邑人彭孙。详见《人物志》。三贤祠宋时建,以祀招捕使陈、郡守李华、权郡王杆。绍定间,三公俱有平寇功,故并祀之。今废。(上二祠俱在县东在城里。)二先生祠在儒学之右。宋宝祐间,摄县事长汀令何衍建,以祀文公朱熹及其门人杨方。今废。

归化县

城隍庙在县东登科坊。成化八年,知县郭润等建。忠臣祠在县北,以祀府推官王得仁。详见《名宦志》。西山庙在县东南沙阳里,以祀宋罗从彦。天顺元年,其裔孙黯建43。

永定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六十步。成化十五年,知县王环建。

校注

1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均作“郡卒叶侬叛”。

2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均作“兆得吉”。

3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作“知府胡正移祀今所”。

4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均作“唐建州刺史李公庙”。

5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均作“有茶园在北苑”。

6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里人祠之,以为茶焙地主”。

7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均作“建中三年”。

8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奏封广武王”。

9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因为立庙,掘地得钱”。

10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作“宋宝庆二年”。

11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作“姚瑶”。

12康熙《瓯宁县志 秩祀》作“宋石玑三侯庙,在禾吉里。正殿孚济侯,姓蒋;右殿广惠侯,姓林名必兴;左殿昭卫侯,姓张名暹”。

13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瓯宁县志 秩祀》均作“建居闽上流”。

14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设焚梯大龙”。

15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康熙《瓯宁县志 秩祀》均作“斩其弟岳吉以徇”。

16嘉庆《浦城县志 坛庙祠祀》作“曰建州三孔也”。

17嘉庆《浦城县志 坛庙祠祀》作“在县东隅里胜果寺后”。

18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亡卒叶胜倡乱,纵火焚市”。

19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及雍正《崇安县志 祀典》作“三丈祠。”并载有林伟三丈祠记。此作“三文祠”误。

20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在县治东南”。

21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不数年而富饶,号吴百仓”。

22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宋嘉泰间,郡人曾从龙重建,明永乐四年通判洪葆修”。

23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明洪武初,知县王罕重建”。

24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宋建炎四年寇汤勍逼近境”。

25乾隆《安溪县志 城署》作“成化十五年知县谷廷怡、吴英、典史蔡珍相继修建”。

26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顺济侯庙,旧名凤山通灵庙”。

27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及民国重刊嘉庆《惠安县志 坛庙寺观》作“旧传三国吴有黄将军兴及妻曹氏葬于此”。

28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绍定六年,敕封通灵顺济侯”。

29康熙《漳州府志 祀典》作“郡守郑昉重建”。

30康熙《漳州府志 祀典》及乾隆《龙溪县志 坛庙》均作“阚文兴”。

31乾隆《龙溪县志 坛庙》作“元大历间,邦人又以勉斋黄干侑食”。

32康熙《漳州府志 祀典》作“刘铎”。

33康熙《漳州府志 祀典》作“正统十三年建”。

34康熙《漳州府志 祀典》作“正统十三年指挥同知桂福建”。

35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旧为雩坛”。

36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顺则王庙”。

37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洪统军庙”。

38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以祀汀州府推官谢得仁”。

39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祀唐银青光禄大夫樊令,神松江华亭人”,不列其字。

40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宋绍定中,赣贼入寇”。

41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神名礼,本里人也”。

42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一在县城,一在仓盈里韦埠,知县吕镛死节所”。

43乾隆《汀州府志 祠祀》作“天顺元年,其裔孙罗黯茂建”。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