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八

城池

墨子曰金城汤池汉书集注薛瓒云金者取其坚固也世本曰鲧作城故北塞山中尝有鲧蹟风俗通曰城盛也从土成声管子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郭外之土开池高则沟之命之曰金城故必池似汤而後城始克似金也志城池

太原府

阳曲县【附郭】

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平刘氏毁太原古城徙州榆次又三年复迁於唐明镇即今会城地此太原城之始也旧偏於西南明洪武九年永平侯谢成因旧城展东南北三面周围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三丈门八东曰宜春曰迎晖南曰迎泽曰承恩西曰阜成曰振武北曰镇远曰拱极八门瓮城各一由迎泽门至承恩门二里由承恩门至宜春门四里有奇由宜春门至迎晖门二里由迎晖门至拱极门四里有奇由拱极门至镇远门二里由镇远门至阜成门五里有奇由阜成门至振武门一里半由振武门至迎泽门三里有奇四隅建大楼十二周垣小楼九十东面二十二座南面二十三座西面二十四座北面二十一座以按木火金水之生数敌台逻室称之崇墉雉堞甲天下故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王世贞适晋纪行曰太原城壮丽其二十五睥睨辄作一楼神京不如也又曰莽苍有气概此太原城之大略也後渐倾圯嘉靖四十四年廵抚万恭重修大城城门楼幷敌台万历三十五年廵抚李景元又修崇祯间日以颓坏而规模犹存甲申焚南关城楼以守闯贼又焚毁东南角楼

国朝顺治七年廵抚刘弘遇建甎楼以补之十七年廵抚白如梅重修大小楼嗣是随时补葺及廵抚噶礼念修葺之艰而所费之不赀也存城门大楼八座南瓮城大楼一座四面小楼各一角楼四座满兵四舖绿旗兵二十舖敌台二十六座雍正八年廵抚觉罗石麟加筑满兵十二舖今计东面满兵三舖绿旗兵五舖敌台六座自东南角至第一舖满兵房七十丈又至第二舖绿旗兵房六十五丈第三舖绿旗兵房七十五丈第四舖满兵房一百七丈第五舖绿旗兵房五十二丈第六舖绿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舖满兵房一百五十四丈第八舖绿旗兵房七十九丈第八舖至东北角七十四丈共袤八百四丈有奇北面满兵三舖绿旗兵五舖敌台六座自东北角至第一舖绿旗兵房七十丈又至第二舖满兵房一百三十丈第三舖绿旗兵房一百五十丈第四舖满兵房五十二丈第五舖绿旗兵房五十五丈第六舖绿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舖满兵房八十五丈第八舖绿旗兵房六十五丈至西北角七十五丈共袤八百丈又西面满兵三舖绿旗兵五舖敌台七座自西北角至第一舖绿旗兵房七十丈又第二舖满兵房六十五丈第三舖绿旗兵房七十五丈第四舖绿旗兵房一百七丈第五舖满兵房五十二丈第六舖绿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舖绿旗兵房一百五十四丈第八舖满兵房七十九丈至西南角七十四丈共袤八百七十六丈有奇南面满兵三舖绿旗兵五舖敌台七座自西南角至第一舖满兵房七十丈又第二舖绿旗兵房一百三十丈第三舖绿旗兵房一百五十丈第四舖满兵房五十二丈第五舖绿旗兵房五十二丈第六舖绿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舖绿旗兵房八十五丈第八舖满兵房六十五丈至东南角七十五丈共袤八百四丈崇墉巍雉坚踰铁瓮爰以拱卫

神京而称海内雄藩焉 南关城明景泰初廵抚朱监筑周围五里七十二步高二丈五尺女墙高五尺垜口一千七百三十六大楼五座角楼四座敌台三十八座门五东居其二嘉靖十九年布政使吴瀚重修四十四年廵抚万恭甎包兼筑连城後为闯贼伪总兵陈永福折毁

国朝顺治十七年廵抚白如梅修筑东西墙接大城今存木桥门城楼一座 北关城周围二里高二丈四尺门一垜口六百五十角楼四座明季亦经贼毁

国朝廵抚白如梅补葺

满洲城

在府城内西南隅南至城根北至西米市东至大街西至城根南北二百六十丈东西一百六十一丈七尺周围共八百四十三丈四尺东门二北正蓝旗南镶蓝旗北门一顺治六年廵抚祝世昌廵按赵班玺布政孙茂兰按察张儒秀知府曹时举知县刘光汉奉

旨建

太原县

即晋阳南关基明洪武八年改为太原县景泰元年知县刘敏因旧基始筑城周七里高三丈壕深一丈门四东曰观澜南曰进贤西曰望翠北曰奉宣正德七年邑人少师王恭襄琼始倡知县白晟重修上各建城楼角楼十二年琼又倡督知县梅寜崇广之十四年复倡知县吴方作埤以甎其崇六尺广五丈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曹来宴倡议增修邑人王朝立高汝行等赞其事卑者高之薄者厚之共高三丈五尺厚二丈阔三丈外又增筑敌台三十二座汝行为之记隆庆二年知县王世业增城一丈万历十六年知县陈增美於旧壕外加筑女墙墙外复濬壕阔十丈深三丈赖以守险崇祯末知县朱万钦加修

榆次县

隋开皇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五里高三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旧有四门因寇至塞其西久而遂废成化十九年知县赵缙增筑之二十三年知县梁琮始铁其门内外甃以甎石嘉靖二十年有警参政王仪檄知县李鹏重修致仕知府寇天与董其事增高五尺广一尺撤土埤悉易以甎置敌台二十角楼四警舖十有六壕外复列垣为蔽二十五年城南楼毁於火知县俞鸾重修新其三门东曰迎曦南曰观澜北曰望岳隆庆元年知县董三迁四面悉甃以砖增敌台十有六警舖十有二三门各建大楼而西门仍塞万历三十二年知县史记事创辟西门知县王应楫继成之瓮城二楼与三门等题其门曰带汾楼曰夕饯复捐金易民宅为通衢至今便之应楫自为记天啓癸亥知县胡权加修给事中张国儒记崇祯七年知县任濬周围凿池数仞十三年知县韩如愈重修各门城楼

国朝顺治六年城东楼毁于火知县杨三知补之御史张养记康熙二十二年雨圯东城知县刘星加修南关有土城周围五百四十七丈

太谷县

後周建德四年筑土城周十二里高一丈八尺池阔一丈深五尺南面泥淤景泰元年知县刘铎增修之正德六年流寇入城太原同知张冕署邑事益加增筑高二丈五尺四门悉以甎甃上建重楼各四楹扁其东曰长乐南曰永康西曰登丰北曰拱辰知县陈继昌於四隅各建角楼嘉靖二十年城复颓圯县丞王璋主簿安恩创瓮城於东北设重门於西南知县赵绅益筑敌台六座各构楼於上并深濬城壕二十六年署印主簿赵鹗复增置四面敌台隆庆元年石州破寇薄城下兵退知县祁旦增修南门加瓮城改其扁东曰宾阳南曰丽正西仍曰登丰北曰眺燕万历四年冀寜道刘汉儒诣县相度请於廵抚郑洛奏诸朝命知县贾西土董其事甃以甎石城基垒石高五尺许自基至堞顶高三丈七尺六寸基阔四丈二尺敌楼城楼俱加修饰添设警舖五十六座城上马道俱用甎砌阔视其城经始於乙亥三月閲一年乃观厥成西土为之记崇祯十五年知县何景云于四门外各建敌楼一座旋废

国朝顺治六年贼姜镶炮毁东城半面知县戴可进重修

祁县

後魏并州别驾分瓒建周四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八尺明?泰元年知县王章重修嘉靖间知县岳鲁增筑署印太原卫经历庄科加高厚各五尺许创筑东南北月城三座帮修敌台三十座万历五年知县王牧始用甎甃围广如旧高厚又增之计高三丈三尺八年知县张应举撤东南二门加建层阁月城警舖诸舍咸用增饰濬壕四面各深一丈阔三丈内墙一道高六尺外堤一道高七尺阔一丈扁其门东曰瞻凤南曰凭麓西曰挹汾北曰拱辰

国朝顺治六年姜镶之变知县王之鼎缮城固守康熙十年城益颓圯知县陈祖法增修自为记四十四年知县朱珵加修葺旧城北东隅女墙下有沟洼四十有七高下坎?至是乃平之 西关城周二里徐沟县

金大定三十八年设县建城周五里十步高二丈池深九尺明宣德八年金水河夜涨从东门涌入城圯惟北门尚存景泰三年知县李维新修城乃如旧嘉靖十三年知县王怀礼重修益增高厚并濬深壕二十二年女墙圯适有边警知县周诰易以甎又创角楼四座四十二年知县王邦宪增敌台上小亭隆庆元年知县锺爵加建东西南瓮城万历元年知县刘选创筑城外堤堰以防水患自社稷坛起至南坛止五年知县吴三省奉文甎甃全城令太原榆次太谷清源四县协济甎灰基用石垒自基至堞顶高四丈余底厚三丈上厚一丈五尺周一千一百五十三丈至七年秋竣工城上俱用甎砌内外俱有马道水道旧惟南门有楼八年知县金一凤於四门加建于彦英继成之三十三年五月嶑峪河涨水冲南关堤深丈余知县柳捷芳修堤百余丈以遏之三十九年知县王敷学改南门向增置北门瓮圈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赵良璧修四门城楼扁其东曰懋勤东作南曰薰风解愠西曰硕望西城北曰晋阳锁钥又於北关门上建巍阁以镇濬池瀦水建桥梁四座二十五年

朝命发帑修城知县陈义晖修南城三十六年署邑事太谷令包秉奎重修後三河数涨复坏东城六十八丈有奇四十九年知县王嘉谟增修 北关城嘉靖间布政章某从民请命署县事宗文喜督筑高汝行记

清源县

隋开皇十六年因梗阳故城筑明景泰元年修周六里二百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基倍之壕深一丈二尺阔一丈五尺南西北三门上建戍楼周以女墙弘治二年知县吴显宗创开东门十四年七月因汾河水涨复塞嘉靖间知县于资曾光卢宾彦李景先县丞樊自新先後增筑高至四丈厚至三丈万历十九年知县邵莅增修以南面城垣颓下与关城联接势如阶梯难以防守高筑南关城堡周二里二百四十八步幷於东西联接北城之处高建敌楼各一座重辟东城门上置戍楼内塡洿池外建关厢以资守险仍于城墙下挑濬城壕深阔修筑白石堰以防山水之冲经始于二月至八月竣事邵莅自为记崇祯十四年知县岳维徵增修甎包一百一十余丈十六年知县郑经复甎包一百丈自西门迤北至北门止以闯寇中辍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和羮加饰 南关城北连县城袤四百九十三丈

交城县

唐天授二年长史王及善建徙县治土城周五里余九十步高一丈五尺东南北三门上建橹堞至元末院判王浩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王允恭景泰元年典史邵琮增修嘉靖二十一年检校前御史舒鹏翼督同署县知事姫宗岐增高五尺引礼覃世家义修城北一楼二十六年知县郑镐增高一丈厚五尺益置敌楼三十四各冠以警舖池阔与高等深半之创辟西门为月城为重门上各建楼橹三十八年知县宋璫撤土陴悉易以甎计千有五百增修楼橹门各题石东曰据晋南曰带汾西曰搤秦北曰枕山隆庆四年冀寜道沈人种饬令所属增筑城垣知县韩廷用董其事周回增厚各楼废坏者修饰之东榜曰永康南榜曰人和北城高其基而易之以?西则仍旧四角各冠以楼楼各十二楹女墙一道石垒三尺凿池深广各三丈外列垣为蔽邑人刘体仁记万历间知县张文璧周璧先後加修崇祯十三年知县薛国柱甎甃全城增高丈余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赵吉士修四门城楼悬额于上东曰饮光南曰丽景西曰来爽北曰撷翠规模较宏远焉 县东南各有关东关袤二里有墙堑

文水县

宋元丰八年县令薛昌建土城周九里一十八步高三丈二尺厚如之明景泰初守道魏琳增高四尺天顺二年知县范瑄建门楼四角嘉靖二十年廵道郭春震檄祁县丞李爵重修加高四尺建敌台十有六二十一年知县王一民修东西二门城外列垣为蔽二十三年知县张源澄增修敌台四十有八二十九年知县樊从简帮筑西面加高三尺厚一丈二尺隆庆元年俺答犯境县丞赵禧缮修城郭疏濬壕堑为御守计敌乃不敢薄城下邑令刘弘化记万历五年知县郭宗贤县丞韩登甃以甎石围广如旧高厚加增计城高四丈五尺基厚四丈顶厚二丈五尺重门四东扁曰瞻泰表曰朝阳南曰迎薰表曰带汾西曰靖陲表曰环岫北曰望恒表曰拱辰门隅各建高楼二增敌楼六十有四壕深三丈阔四丈增修外墙计高七尺天啓四年知县米世发加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刘乃桂补修北面雉堞十余丈各门楼悬扁东曰汾水环流南曰南风薰阜西曰商峰叠翠北曰北拱紫垣十八年雨圯东南角楼知县王家柱修之幷补修雉堞十余丈康熙十一年南门外浮桥水冲城址知县傅星重修 南关土城周围三里七分

岢岚州

唐建平城宋元丰八年知州事贺绍庆展东南隅四里大观初知州王喆凿池明洪武七年卫指挥张兴增修甃以甎石周六里二百七十八步高三丈八尺池阔五丈深二丈五尺门四东曰宜阳南曰文明西曰丰城北曰戢寜嘉靖三十一年兵备副使吴岳重修隆庆元年卫守备刘承嗣加修崇祯三年守备聂德元修缮城垣疏濬壕堑流寇不克而去

国朝顺治五年城圯兵备道楼希昊檄知州员尽忠增修橹堞以资防守焉 东关附城俗名甎堡

岚县

隋大业十年建周六里四步宋绍圣中知岚州事王舜臣于故城南改筑新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濠深一丈辟东南北三门有郭孚新城记明正统十三年知县郝凤增高五尺嘉靖十一年知县吴璋修水门於城东南隅二十年知县张崇德增筑城高三丈濠深二丈三十五年兵备道葛缙檄知县李熔加修城高三丈六尺基厚五丈顶厚基三之一女墙高六尺建舒啸楼三十六座敌台八座壕深阔俱二丈尚书张珩记隆庆四年知县李用宾甎砌女墙建城楼三座东曰迎曦南曰永康北曰保安潘云祥记万历元年知县高汝载增修邸锦记五年廵抚高文荐兵备萧大亨请于朝命甃以甎石知县张继勲董其事经始于戊寅之夏至壬午迄工袤一千九十丈有奇高四丈厚得三之二邸世德记崇祯九年知县郝锦复修理焉

兴县

明初改兴州为县景泰元年筑土城周二里三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壕深八尺门三东曰召和南曰文明西曰阜安嘉靖十八年知县张云始用甎甃工未竣三十一年知县王逹详请砖砌全城兵备副使葛缙檄太原经历张云董其事自乙卯夏起至丙辰冬讫工筑敌台六座东西南三面皆坚固其北面因山险道可径通则以墙截之四十四年知县马呈书增修北门扁曰利泽隆庆二年知县李瑚申允修筑凡北山外出者削之内窳者筑之砌以甎石刋雉堞为官道增敌楼十二角楼八复增东西南三面城共高四丈厚三丈筑瓮城建南城楼

国朝康熙四十九年北城坏数丈知县栾廷芳倡捐重修

平阳府

临汾县【附郭】

古传魏王豹建唐武德元年移治白马城贞观十二年又移治於平阳古城後徙今治明洪武初因旧城重筑景泰初修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德北曰镇朔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楼角栖四座敌台八座窝舖九十七座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尽塌奉

旨发内帑

命工部员外郎倭伦平阳府知府王辅重筑共一千五百八十四垜四十六年南门外西角墙圯知府刘棨倡属捐俸重修 东关城正德七年同知李沧筑周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门七座嘉靖二十一年知府聂豹重修隆庆二年增高共三丈二尺敌台十七座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倒塌重筑

襄陵县

宋天圣元年自宿水店徙此乃建城元至正十三年县尹岳贞重修明正统十四年知县赵聪展筑周五里一百六十步弘治十四年知县李高建东南城楼嘉靖二十一年知县刘希召增修高三丈基厚二丈顶厚一丈门三东曰带汾南曰迎薰北曰屏霍各有郭门副使毛某记四十三年知县张国彦辟东南门曰大成隆庆元年知县宋之韩增修高厚甃以甎石大学士张四维记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东北城倾塌数十丈知县恽东生修四十六年知县宋继均加修并门楼垜墙洪洞县

杨侯国城世传晋大夫叔向所筑在今范村汉为杨县隋徙今地旧无城明正统十四年奉文创筑周五里高一丈六尺厚八尺池深八尺为门六各建小楼景泰初知县赵翔重修弘治十二年知县邢昭加修开马路十七年知县郑选补修东南城堵正德六年知县皮正谋之于韩忠定文请邑绅同知李杲督工增筑四隅建角楼女墙甃以甎门额东曰宾阳东南曰安流南曰迎薰西曰拱汾北曰望霍东北曰玉峯嘉靖十五年指挥张世朝作乱知县昝如思拒守贼畏城坚乃逸去赵统记其事隆庆元年邑绅晋朝臣韩廷伟等倡义输财甎甃全城益增高广计高三丈五尺女墙六尺厚二丈周围较旧寛二百五十步有奇知县王诏於六门上改建高楼并角楼窝舖二十三座池阔三丈深半之制府西蜀高文荐记崇祯四年知县李乔崑增高东北城丈余七年知县杨天精增置敌楼四敌台十有二十三年知县王廷抡加建月城重门

浮山县

唐长兴中筑周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一丈五尺壕深一丈南临深堑数百尺盖天险也门四明景泰间知县卫靖增修门额东曰朝阳南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平寜各建城楼正德八年知县徐环重修嘉靖二十二年知县毛述古重建城门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圯知县卢承宗再修雍正九年邑绅张垚张大统等捐资甎甃四门复建南北城楼署事知县钱标记

赵城县

唐麟德元年建屡被汾水浸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何子聪移筑稍东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正德五年知县于洪重修四门各建楼楼各题扁曰东望霍山西临汾水南瞻尧都北仰神京四隅加建角楼窝舖一十三座撤土陴悉易以甎濬池益深广引霍泉水注之池边筑女墙高七尺马路内外俱寛一丈崇祯十二年知县陈君舜甎甃南北二面十四年知县孙份甎甃东西二面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知县徐容重修

太平县

唐尉迟敬德始建堡贞观七年徙县于此遂为城东门二南北西门各一明景泰初知县岳嵩修正德间知县龚进展筑八十余步共周三里六十五步高三丈上厚一丈五尺幷濬壕深二丈六尺广三丈建门楼五角楼四知县盛琛继成之嘉靖十四年知县耿儒易堞以甎计一千一百八十有奇邑人李钺记二十六年知县牛纲创筑敌台二十座三十二年知县袁从道建墩亭隆庆二年知县罗潮补修濬池深广各四丈余崇祯四年知县魏公韩详请砌石为基悉甃以甎自雉而下计高四丈一尺上厚三丈袤一千四百步有奇增建南北层楼官绅士民捐助共成之有文以记其事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吴轸重修

岳阳县

隋大业二年改安泽县为县城元至正二十八年守御断事宋恭肃县尹段文质修筑周二里一十二步高三丈顶厚一丈二尺基厚二丈池深五尺南北二门明景泰初知县刘与居重修成化二年温家沟水冲城南面而城非复旧制矣弘治间知县姚显继修嘉靖十年知县周冕加修增筑西关土城御史许翔凤记万历四十四年知县罗日瑞甎甃北门崇祯六年知县乔王翰石砌东城一角九年知县戢邦礼石包东城一面李梦辰记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郭奇勲修北城一面康熙间知县李丕先赵时可朱亮采卢振先王朂陛先後增修曲沃县

隋开皇十年自乐昌堡徙治今址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年县丞邢彦文修正统十四年知县张寜大加修葺周三里五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如之池深二丈五尺阔四丈正德十一年知县葛襘甃堞增建城楼四角楼四舖舍二十五旧无北门嘉靖二十二年知县陈万言自旧城东北西南二角加筑周六里五十步计垜口四百七十炮台二十五辟北门一东门二南门二西门一合旧西门二共门八东曰来青小东曰迎旭南曰挹薰小南曰德晖上西曰上升中西曰中兴下西曰德润北曰星拱二十八年知县刘鲁生建东西城楼三十四年知县张学顔增修隆庆元年知县郭廷梧增筑内外城崇祯间知县张文光筑各门月城知县石莹玉甎甃北门城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何遵约二十七年署县事翼城知县司铉先後重修三十四年地震知县潘锦修筑西门城楼月城吊桥

翼城县

旧治在翔臯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後唐长兴四年因王逢屯兵故寨遂徙于此即今治也元至正十九年统军元帅叶企贤补葺周六里有奇高六丈四面悬崖中间地势大平与女墙平东南近浍水从坡入无池西北临沟壑由桥入池深数丈门四曰东联泽潞南萦浍水西带河汾北枕丹岩门楼四角楼四奎光楼一明景泰初知县徐徵重修正德间知县靳顔甎甃女墙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陈錡万历七年知县周诗俱重修崇祯四年知县李士淳更建重门八年知县赵堪设子城一缮垣濬壕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陈应富加筑女墙二十五年知县司铉重修三十四年地震後城四门竝桥道坍坏邑人上官尀捐修四十五年知县马文镛继修汾西县

宋太平兴国七年徙县治主簿赵彦修筑元县令李克初重修明景泰初知县隂俊补葺周四里高二丈厚一丈门四东曰望霍南曰迎薰西曰仁和北曰拱极西南陡临深壑东南正北迤西俱有壕弘治七年知县路钦建重楼四嘉靖二十年县令黄甲重修万历三十四年知县毛炯增筑四门瓮城女墙甃以甎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金舜白修五十二年知县吴振杰重修雍正七年知县武绍周再修

灵石县

隋开皇十年驾幸太原傍汾河开道获石有文曰大道永吉以为瑞乃于其地建城元至正二十四年同佥朱员因旧城筑高二丈厚八尺洪武间知县张光重修正统间知县张翼展阔北面三百余步计周三里一百八十八步高三丈九尺重濠二道深广各八尺正德间知县孙璲主簿郭清增建南北城楼四隅角楼後山水暴至东城圯署事照磨白继宗补筑嘉靖间知县种奎重修甲辰汾河溢西南城圯知县汪文炤李微相继修葺隆庆间知县申嘉言增高六尺帮筑里城七尺甎甃女墙门楼旧惟有南北二门万历元年知县曹乾辟东西门题额东曰闻弦南曰正明西曰乐泮北曰承恩三年水溢城圯知县白夏补筑砌城角石堰建东西城楼及南瓮城敌楼四窝舖十复建穿廊防东南山水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赵希晋重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梁国光重修窝舖幷修筑南北城及门楼

霍州

在赵城西南後徙东南三里仇池壁又徙汾河西三里复徙今治隋郎将宋老生尝屯兵于此年久城圯元提控平阳太原两路桥道霍州长官程荣复立城池明景泰元年同知张庄修筑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八尺门四曰唐谷朝阳汾水凤栖成化间知州张圯重修正德间平阳府通判柴凯加筑高广倍旧制各置层楼舖舍嘉靖二十七年东门圯知州陈嘉言重建三十六年知州褚相重修各门楼更题匾以新之东曰春熙南曰望阳西曰安戍北曰拱极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州孔兴琏重修

潞安府

长治县【附郭】

隋置上党县西北有子城传为隋创大城应亦隋建门四上各有楼东曰潞阳南曰德化西曰威远北曰保寜西北隅楼二曰看花曰梳洗而看花尤高相传唐明皇为别驾时常游览焉西南有长子楼旧有门通长子县稍东有八义楼旧有门通八义镇明洪武间指挥张怀甎甃四门各建小月城筑敌台八嘉靖七年知州周昊请发公帑甃以甎石四面兴役三时告成计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增修城楼置敌台三十七窝舖一百二十一隆庆时知县熊鎡修濬城隍四周俱疏掘及泉深四丈阔如之岁久淤壅

国朝顺治九年西门楼毁於火知县王功成重修康熙九年霪雨垣圮知县姜愃加修今南城隍内水泉复通

长子县

旧城周二十里唐十道图云丹朱所筑晋末慕容永加筑为都金天会间昭义节度杨天吉就东偏建小城县令赵惠成之贺允中继修即今城也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二尺厚一丈池深浅不一门四明景泰初知县徐兖创开西小门一座门上各建楼成化十二年知县易鹗重修正德七年知县史纪加修计高三丈五尺厚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楼橹舖舍一十九间题其门东曰宾晹南曰挹薰西曰望山西小门曰观澜北曰拱辰尚书刘龙记嘉靖七年知县王密重修翰林赵时春记隆万间知县刘复礼何出图先後修葺改题小西门曰上章後大雨城圯知县崔尔进修之崇祯间知县陈可荐复濬重壕阔二丈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张献素甎甃城门幷修楼橹舖舍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郭守邦重修

屯留县

唐武德五年移建故城于霍壁村元县尹刘依仁修周四里三十步高三丈厚九尺池深一丈五尺门四各建楼於上明洪武二年知县楚瑁景泰元年知县杨监先後加修成化十三年绦水冲北城知县王绅移北门于旧门东五十余步引绦水使离城北里许正德十四年知县范璟复徙北门于故址建重楼嘉靖间知县王正人任肃重修城旧西阔南北狭状类瓶故号瓶城肃乃改为方城周围筑敌台八三十七年知县钱禄於东西南三门改建重楼万历间知县徐鸣鹤平顺主簿杨慎重修东南门幷楼知县俞汝谦重修四面城垣扁其东曰宾阳南曰迎薰西曰寜远北曰拱辰路王道记崇祯十四年知县艾泰甎甃东西北三面

国朝顺治二年知县王昌龄甎甃南面

襄垣县

赵襄子筑旧址在甘水之北见文献通考舆地注唐武德初筑韩州新城于甘水之南金天会间邑令韩俊以乡民依城者衆城不能容增筑水南外城即今城也周六里三十步高二丈厚八尺池深二丈一尺门四东曰东作南曰阳泽西曰西成北曰靖朔上各建楼杨丹记明洪武三年重修景泰间知县甯智成化间知县柳豸先後修葺正德间知县刘明赵永淳贾枢葛缙相继增修卑者高薄者厚并各门城楼刘龙记隆庆元年知县李贵和撤土陴悉易以甎计一千五百有余置甎敌台八座濬壕深二丈阔称之修四门城楼创四城角楼舖舍四十余间姚九功记崇祯间知县王懩甎甃今城高三丈

潞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建周四里十步元至正十四年元帅关保因旧增筑高二丈六尺厚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门四上各建楼明隆庆二年知县李思忠奉文增高至三丈六尺置月城四座寻圯五年知县锺爵重修城楼及警舖万历间知县冯惟贤加修自为记张鹤腾再修之崇祯十二年知县宗鸿议详请甎甃计高三丈厚一丈五尺周八百零二丈敌台二十四角楼二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城及楼渐圯知县张士浩重修并濬壕今壕周七里深一丈五尺阔三尺

黎城县

黎侯城在县北十八里後魏太武初废宋天圣三年移治白马镇即今城也周四里余高三丈东北隅依旧阜池深一丈阔称之门三东曰拱辰南曰南薰西曰西成元至元末知县崔聚杜旺继修明景泰初知县廖靖重修正德间知县苟京高广门基甃以甎石门各建楼嘉靖间知县李良能增筑城垣四面各厚一丈许隆庆间知县张遵约奉文创筑敌台二十上各建楼置角楼四三门外创建重门甎甃增雉堞一千五百有奇濬壕深广各一丈五尺萧纁记东城置水门及铁柱以出城中积水县丞刘靖建崇祯十四年知县靳之屏撤土陴悉易以甎

壶关县

汉置县唐贞观十七年徙县治於清流川始建城明洪武二年重修周二里二百四十步东南北三门景泰初知县兰兴补修嘉靖十一年知县邱铠劝富民张弦新辟西门扁曰通政寻塞二十二年知县李用敬劝谕捐金甃以甎石计高三丈五尺垜口八百四十五个张铎记崇祯间知县刘士英塞垜口存其半东南隅西北隅各建角楼一巡舖十六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朱辅重修复辟西门勒石以记康熙十八年久雨北城圯南门闉闍坏敌楼亦倾知县章经捐修自为记 城壕向不聚水惟南关外有水一处

平顺县

嘉靖八年用兵科给事中夏言议始建城知县高崇武主簿李鸾任其事徐元道继成之周二里高二丈门二南曰太行一障东曰阳谷重熹门台俱用甎砌上各建楼置窝舖六池深二丈五尺阔二丈构桥以通尚书顾鼎臣记万历四十三年郡守刘复初辟东南门一座上建楼三楹顔曰文明知县吴之儒督修任环记崇祯十四年知县孔贞锐以城近山裁去其半用石周砌

汾州府

汾阳县【附郭】

相传为曹魏创建水经注载魏黄初二年西河恭王司马子盛碑文略曰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分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即此俗名四阳城言日四照也元至正十二年知州朱贇重筑明景泰二年重修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广不一门四东曰景和南曰来薰西曰静寜北曰永泰各有城楼嘉靖十九年守道于敖檄知州张琯筑东关护城都御史张珩布政使孔天孕各有记二十一年琯复筑南关城知州曹宠继成之隆庆三年知州甯策筑北关城制抚复大议兴修甎甃全城益增高厚经始於五年二月至万历元年六月讫工通计高四丈八尺基厚四丈二尺顶厚一丈八尺雉堞聨延楼橹相望孔天孕记十二年参政梁问孟张一霁相继檄知州白夏筑西关城王缉记 东关城周九里高三丈 西关城周三里高二丈五尺 南关城周五里十步高三丈 北关城周二里五分高三丈二尺 池形曲折环四关遇涧引涧遇泉引泉东北环汾深广各数丈关际城处池广七八尺而深倍之

平遥县

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驻兵於此後展筑西北二面明洪武三年重筑周十二里八分四厘高三丈二尺池深广各一丈门六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建敌台窝舖四十座景泰初知县萧重修正德间知县田登修东瓮城筑附郭关城一面嘉靖十三年河囓城角十九年举人雷洁等补修三十一年知县沈振增高西北城六尺厚七尺筑北瓮城四十年署县事沁州同知吕尧卿增高南城六尺四十一年知县张稽古甎甃女墙霍冀记隆庆三年知县岳维华增设敌台周城共九十四座俱用甎甃濬池益加深广李甘记万历三年知县孟一脉详请甎甃全城辇石于山垔基三匝易甎於陶作壁四仞楼橹矗峙雉堞聨延梁明翰记二十二年知县周之度筑东西瓮城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黄汝钰重修三十五年知县王杰加修竝补筑南瓮城下东门小楼三十九年知县王绶周城增筑修四面大城楼雍正二年知县高大有修坍塌东城墙四十一丈有奇敌楼二座又修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大城楼三座五年又修东南北门大城楼三座并敌楼

介休县

魏孝静帝时始建迁朔州军备御外患筑土为垣隋末尉迟敬德为刘武周居守重修唐兵三匝卒不能拔明景泰元年知县王俭彭镛加修周八里高三丈五尺基厚三丈二尺女墙高五尺门四东曰捧晖南曰迎翠西曰临津北曰润济俱用甎砌上各建楼池深广各二丈正德二年知县郝盘建四角小楼嘉靖元年乡民董裳等于城北门外砌甎门另加铁栅以备水患隆庆元年知县刘旁加城高一丈二尺帮厚八尺濬壕深广增敌台一百余座各葺窝舖每间濶二丈有奇孔天孕记万历三年知县康乂民筑瓮圈甎甃东北关门二十六年知县史记事增筑南门外藩城东北城上窝舖十四座建奎楼于东南隅环城?悬楼十有六崇祯四年知县李云六年知县张论圣相继重修十三年邑御史张煊疏请甎甃关城知县李若星董其事閲五年乃成编修刘正宗记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赵端二十五年知县李应龙先後增修三十四年知县王埴再修之 关城自东而西周围四里

孝义县

魏文侯时建元魏孝静帝武定元年移置西北隅筑今城明景泰初典史李进天顺间知县沈纯弘治间知县张日升正德间典史韩彪嘉靖间知县王锦刘大观先後修葺周四里十三步高二丈七尺基厚二丈九尺顶厚二丈二尺女墙高五尺垜口千余角楼四座东西北筑月城西南有关南为重门池深一丈八尺广如之吊桥四座内外马道各寛一丈二尺许张冕碑记隆庆元年知县陈情撤土陴悉甃以甎加高丈余敌台戍楼俱增于旧门额东曰宾阳南曰向明西曰秩成北曰拱极工未竣知县陈翰继成之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孟道溥于南关外筑护城堤以备水患

国朝雍正四年知县方士模葺四门重建吊桥

临县

金大定二十四年筑临泉城于今治之北四十里元己卯徙此明景泰元年知县刘本始筑小城建东【即今四明洞】南【即今魁光楼】二门正德八年知县杜敏增置外城括牛涧在内东西设水门以泄牛涧之水嘉靖二十一年兵备赵瀛委官拓筑周六里五步高三丈阔一丈五尺瓮城门楼敌台垜口腰舖俱备东筑长堤高阔各丈余以障湫水二十九年知县张天禄于南北两角增置高台上建箭楼各三间东南北濬池深广丈余隆庆元年知县吴潮石包全城孔天孕记万历八年知县陈舜道重修护城石堤雷应志记十九年知县张问行修敌台拦马墙二十三年知县常时芳筑东城内外甎台各二建亭于上李文郁记四十八年知县诸葛昇重修西城及门尹同皋记

国朝顺治间知县谢道陈显忠朱绍凤张劝均事修葺康熙三年知县余维枢再修之十四年知县庄搢加修幷四门城楼曹席珍记四十六年知县沈天泳修护城堤

石楼县

唐武德二年建明景泰元年县丞耿祥修周一里九十六步高二丈五尺门三南曰来薰北曰迎晖东曰凝瑞即为南之外门後复增辟西门曰永泰计周三里三十步城外绕沙河即以为池溪水横流深阻足恃而霪雨水涨多为城害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周士章详请增修城垣改易门位开南山门迎晖向在东北移建于正北并建楼以镇之康熙八年知县任玥加修雍正四年知县麦士伟加饰七年知县袁学谟再修八年南城以霖雨塌学谟又修

永寜州

秦丁巳三年赵武灵王破楼烦始筑元至元二十一年河南行枢密院巴雅喀郡守尹炳补筑明景泰元年知州范宾重修嘉靖二十年知州杨澜增修周九里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东南北三门隆庆间巡抚杨巍巡视截东南半壁而新筑之高四丈八尺基濶三丈二尺顶阔一丈五尺三面俱濬深壕西城下旧有泉遂因之後制抚疏请甎甃知州李春芳刘佑高光陈嘉谟许天球先後董役经始于万历三年六月七年九月告成高如旧制计周一千二十丈垜口一千二百二十八建东北瓮城二城楼三角楼五敌台舖舍各二十六悬楼六十二胡穗记二十六年知州夏惟勤重修徙南门于东南隅设瓮城及楼西南角增建高台一座楼一十五间崇祯十四年知州仇秉忠增濬城壕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州胡朝宾修西城康熙十二年府通判署州事黄良骥修东城十九年知州马云瑞五十九年知州朱价先後再修之

寜乡县

明景泰元年知县梁杲创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厚二丈余东南北三门西依凤山各建楼其上正德六年知县石祥重修浚池深二丈嘉靖二十一年知县王一言增建敌台三十五年知县贾迪修建女墙楼舍张珩记隆庆二年知县李卿增东南北三面城各高五尺厚八尺濬壕深广三年知县吴三聘筑瓮城三门裹以铁题其门东曰宾阳南曰迎薰北曰拱极万历二年知县白经于西北隅建棚舍八十四楹三年知县公一扬重修三十五年知县廖得宝详请甎甃城乃完固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史具勲八年知县王之仪先後重修

大同府

大同县【附郭】

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逹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包以甎石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上各建楼角楼四敌楼五十四窝舖九十六西半属前卫东半属後卫西北楼益宏壮景泰间巡抚年富于城北筑小城周六里高三丈八尺门三天顺间巡抚韩雍续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五里池深一丈五尺各三门嘉靖三十九年巡抚李文进加高南小城八尺隆庆间巡抚刘应箕增高一丈增厚八尺包以甎建门楼各四万历壬辰北门楼改建文昌阁八年总兵郭琥甎甃女墙三十年巡抚房守士重修

国朝顺治五年移镇阳和大同废不立官八年总督佟养量巡抚陈伟疏请复移大同

怀仁县

即秦云中县辽始析云中县地为怀仁按巴坚与晋王李克用面会东城取怀想仁人之意故名明洪武十六年指挥桑桂因旧城增筑永乐九年指挥于忠重修周三里零六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门二东曰保泰西曰柔远成化元年守备姜裕绩增修月城二座嘉靖三十四年知县殷宗虞守备景希贤因旧帮高三尺厚三尺南北增设工字墩二座魏经纶记隆庆四年知县刘邦彦守备叶继文增大墙四尺甎甃女墙万历元年请发帑甎甃计周七百三十七丈九尺高三丈八尺基厚三丈顶厚一丈八尺池广一丈八尺濬深如旧建东西城楼二角楼四东面敌台二座南北敌台各一座郭子直记

山隂县

宋神宗时建明永乐三年重筑周围四里零二十步高二丈五尺余正统二年知县慕寜修正德六年知县王鈜嘉靖十六年知县王朗俱重修二十六年知县郗从睿增高八尺隆庆四年知县张宗信再增高七尺六年廵按刘良弼疏请甎甃知县苗浡然董役城高如旧制基厚三丈八尺顶厚二丈池深八尺广二丈门三东曰永泰南曰宿峰西曰靖远上建楼橹外为瓮城月城北无门角楼四警舖八城下列垣为蔽垣外三十余步周围筑堤以防黄水河之涨万历三十五年知县郭体乾甎甃女墙马道崇祯元年知县刘以守筑护垣九百五十丈濬池深如旧引黄水河灌之遶护城中城上置悬楼十六座以资防守见乘障琐言

应州

唐天宝初节度使王忠嗣建初名金城後为应州以龙首?门南北相应故名乾符间晋王李克用父为大同节度使移筑天王村距古城八里明洪武八年知州陈立诚再徙今治周五里八十五步计一千三百三十五丈高三丈二尺池深一丈广二丈门三重以瓮圈东曰畅和南曰宣阳西曰怀成北建楼城上曰拱极成化六年千户刘监改建真武庙以镇北方二十年知州薛敬之重修增月城筑三门关厢正德九年知州黄卿加修嘉靖四十三年知州宋?守备萧以望增高三尺浚壕及泉隆庆五年尚书王崇古奏请甎甃檄知州吴守节守备李迎恩董其事砻石为址累甓为墉大学士王家屏记万历间知州徐濓沿壕植柳知州王有容守备郑儒甎甃南关墙田蕙记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州张文德十四年知州林友玉重修康熙元年知县傅登荣再修之

浑源州

旧城在州西横山左侧峡水环流值霪雨泛涨城多水患後唐时徙筑今治地脉从东南来结为立形如龟城肖其形雉堞屈曲宛若负书状周四里二百二十步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七尺广二丈东西二门明永乐二十年知州陈渊增高一丈濬重壕嘉靖四十五年知州顔守贤重修万历二年侍郎吴兑疏请甎甃知州刘复礼守备林凤举董厥役墉计高四丈基厚三丈五尺顶厚二丈雉堞七尺垜口七百有七敌台一十七座楼橹一十一座舖舍九间题其门东曰望恒西曰平川上各建楼外设瓮城月城俱甃以甎石二十九年御史崔邦亮辟南门曰引翠

国朝顺治六年姜镶煽乱西门楼及角楼舖舍毁于火城亦多塌损知州郎永清重修

灵邱县

唐开元年筑周三里二百三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明天顺二年尚书马昂奏展筑委参政魏琳蔚州知州史魁董其事徙旧城南三十二步周五里高四丈雉高六尺池深一丈五尺广倍之门二东曰迎恩西曰镇橹朱信记正德三年知县杨文奎重修建门楼嘉靖二十年知县刘永明增修高厚隆庆元年再修高二丈八尺女墙五尺万历二十四年知县于尚絅甃以甎石高三丈五尺女墙七尺天启六年地震城毁过半发帑重修城址仍旧高三丈止存一门

国朝顺治十二年久雨城圯知县宋起凤重修

广灵县

後唐庄宗同光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知县叶时茂重修天顺间御史马昂请于朝令蔚州知州史魁增筑高厚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六尺建敌台十二各设窝舖一间门二南曰景阳北曰永安池深三丈外各置悬桥知县王春程观先後加修弘治八年知县孟继先增修建南北层楼熊璋记嘉靖隆庆间知县孙武臣马应明张理马承志相继修葺万历二年侍郎吴兑奏发帑甎甃知县乔密董役城周三里五分仍旧贯也石基三尺甎入五联冀坚久也垣高四丈女墙七尺杜侵侮也门楼二角楼四远观望也敌台有八上置舖舍便防守也濠之深阔俱三丈因地利也经始于万历甲戌明年告成刘虞夔记崇祯十三年知县戴君恩筑护门甎台二座

国朝顺治六年姜镶煽乱知县范发愚修缮城垣竭力扞御城赖以全

广昌县

明洪武十三年千户李贞监修甎城周三里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垜口八百一十有七上建角楼四更舖十门二南曰怀德北曰重庆参将王尚忠掌印孙安先後建楼于上池深一丈广如之嘉靖十八年知县刘安建南关土城万历二十六年知县陈汝瑒建魁星楼于城东南角四十六年巡按吴允中疏请重修基以石厚六尺许箭眼胜旧

国朝康熙七年奉文修葺知县刘鸿都分修西南二面未完十年知县王佩琦继修东北二面守备钱必秀分修二十四年奉院檄催知县杜登春守备陈继祖恊修之

阳高县【即阳和卫高山卫改设】

阳和汉白登辽长青县地明洪武三十一年废白登命中山王徐逹筑阳和城周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门三东曰成安南曰迎暄西曰成武上各建楼窝舖十四外各建月城天顺二年始城高山与阳和为二卫景泰元年设立督府万历二十九年总督尚书杨时寜檄副使刘汝康同知孙渊如副将刘汶甎甃南关厢以资保障巡抚霍鹏副使刘汝康各为记崇祯四年总督侍郎魏云中于敌台上每面修敌楼六座甎甃全城

国朝顺治三年革卫废高山城并二卫为一曰阳高十三年裁督府雍正三年改卫城为县城

天镇县【即天城卫镇远卫改设】

县即元兴和路天城县也明洪武三十一年因旧城筑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门四东曰泰定南曰迎暄西曰武寜北曰镇远改县设二卫曰天城曰镇远岁久城倾圯万历十三年重修增高一尺基厚四丈八尺顶厚二丈八尺女墙高七尺垜口七百二十城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楼东南角建文昌阁一座全城计窝舖二十五间

国朝并二卫为一曰天镇雍正三年改卫城为县城朔平府

右玉县【附郭】

明洪武二十五年初设定边卫筑寻省永乐七年复设右卫筑完正统间以玉林卫内徙为右玉林卫嘉靖四十五年重修万历三年甃以甎石周九里十三步高连女墙四丈二尺厚一丈五尺

国朝康熙间两次增修雍正三年改右卫置朔平府七年发帑重修知府徐荣畴刘士铭知县陈有年董其事九年秋告成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寜西曰武定北曰鎭朔上各建楼角楼三缺西南角敌台二十八垜口五百六十四守舖八门外各有月城西月城近河筑堤以固

朔州

即古马邑也秦始皇时建干宝搜神记秦人筑城于武周塞城将成而崩数矣有马走一地周旋反覆父老异之依以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原城基九里十三步北魏置怀朔鎭于定襄故城北齐徙今治元至正末右丞相博罗特穆尔使其将姚副枢守朔州省去西北筑东南一隅以便备守工未竟明洪武三年指挥郑遇春修完二十年指挥薛夀甎甃城高三丈六尺堞高六尺顶阔四丈基阔八丈周一千二百六十丈垜口三千一百三十五池深三丈五尺阔一十二丈周一千六百八十丈瓮城四座各周一百三十八丈敌楼一十二角楼四舖舍二十四烟墩四门四东曰文德南曰承恩西曰武定北曰镇塞上各有楼万历间知州张守训重修通判郭如松筑内外墙

国朝顺治六年八月姜镶婴城而守 大兵攻之炮损北面墙四十五丈大小城楼三座今补葺如初马邑县

唐开元中析鄯阳东三十里置今城明洪武十六年守朔指挥孙昭建正统二年武安侯郑亨展筑隆庆六年巡抚刘应箕巡按刘良弼疏请甎甃命知县岳汴守备时尔直督厥工经始於隆庆六年三月万历元年八月告成以石为基上用甎砌高三丈四尺女墙高六尺周六百四十丈角楼四舖舍十二敌台二十四东西二门外各有月城瓮城张克忠记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邑绅中书霍之琯侍郎田喜□捐资补修四十一年西瓮城圯知县秦扩倡修故绅霍之琯妻卢孺人脱簪珥以助命子霍焯董其役左云县

明洪武二十五年筑初设镇朔卫旋省永乐七年设左卫始完筑正统间以云川卫内徙为左云川卫始甎包周十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门三南拱辰西靖远北控朔东倚山冈上建楼以便眺望外各建月城舖舍五十座嘉靖间副将吴鼎兵备道葛大纪重修万历间兵备道应元副将麻贵增修参政樊东谟韩策再修

平鲁县

明初为老军营成化十七年巡抚郭镗总兵范瑾题设平鲁卫指挥王昇始筑土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女墙六尺厚四丈门三东曰东作南曰南讹西曰西成上各建楼外各为月城北倚山为固後建敌台角楼四舖舍十五壕深一丈弘治十一年守备关祥指挥燕瑛甎甃东西二面隆庆万历间参将袁世杰赵宗璧相继用甎石包砌二十七年参将贾邦直筑南关土墙三十四年参将郭增辉以山水淹没民居用石砌水濠南北长二百五十丈深一丈阔倍之设二水门以泄山水形势颇峻民赖以安

寜武府

寜武县【附郭】

明成化元年建弘治十一年巡抚魏绅拓故城万历三十四年寜武道郭光复甎甃筑东西关城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下有堑门四旧名楼烦郡後名寜武所

国朝雍正三年改为寜武府

偏关县

旧址土城世传在赵为儋林郡北汉天会元年名韩广岭辽乾亨四年改置武寜县後以其地突出?寜更名偏头关明洪武二十三年镇西卫指挥张贤改筑於西原去旧址里许宣德四年都督李谦展修南面正统十四年都督杜忠增城堞天顺二年都指挥袁胜展东面成化六年都御史李侃展西南二面弘治元年兵备王璿复展东南周五里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东西南三门上建重楼嘉靖十六年总兵周尚文总兵祝雄增修二十九年守备刘隆参将杜承勋田世威前後增建敌台七座四十二年兵备王遴甎甃东南隅四百余丈四十五年兵备王学谟命致仕同知万岩掌印官杨秉礼等於东西南三面各加厚丈余隆庆三年兵备范大儒周围幇筑万历七年甎甃建大小楼十三座二十六年兵备赵彦增修西南两关开水门筑石堤以防水患天启三年兵备杨若予参将卢晰南北更置甎洞楼阁

国朝雍正三年改县城仍旧

神池县

明成化十五年建土城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陈讲兵备副使王镐展筑万历四年甎甃周五里七十二步高三丈五尺门三东曰迎曦南曰雄镇西曰保障城楼三西北隅望楼一西门外池水一区冬夏不竭即神池古蹟先为鄯阳郡後改神池堡

国朝雍正三年改县城仍旧

五寨县

明嘉靖十八年总兵周尚文建万历八年兵备萧大亨甎甃高三丈五尺厚二丈展筑二里余计周四里东南西三门旧属岢岚名五寨堡

国朝雍正三年改县城仍旧

泽州府

凤台县【附郭】

唐贞观初筑明洪武间千户吴材修十四年张规甎甃弘治正德间知州吴必显赵锦相继修葺周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尺东西南三门隆庆四年知州顾显仁增筑敌台二十三创敌楼二十三北城楼一重修角楼四东西南城楼各二孟雷记万历三十三年知州贺盛瑞崇祯十二年知州张天维先後重修

国朝康熙间知州景文魁加修乙亥地震楼堞圮毁四十四年知州陶自悦修补筑城上女墙五十八年知州佟国珑倡捐重修正楼七角楼四敌楼二十有三月城三面马道三条拦马墙周城幷疏濬城壕王廷扬记

高平县

宋开宝六年县令杨咸弼建金天眷庚申县令王廷直增筑周四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门三东曰东作南曰南薰西曰西成明弘治七年知县杨子器修嘉靖十九年知县刘大实增敌楼四敌台四十隆庆间署县事同知靖四方增高厚五尺知县李祯重修门楼万历间冀南道杨应中建议内外甎甃巡抚魏允贞疏请知县马从龙王省身先後董其事墙高三丈五尺女墙高三尺五寸延袤共一千三百有三丈垜口共一千八百有九上置更舖五十二城楼四角楼四增筑瓮城三郭东记崇祯间知县鲁光国增修三门吊桥濬壕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范绳祖补修城垣康熙四十四年知县梅建重修女垣幷濬壕雍正六年知县甘士瑛补修城垣

阳城县

後魏兴安初建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明景泰间知县刘以文於东西门建楼南建房竝敌台九座嘉靖十九年知县杨登易以甎堞万历五年王冢宰国光启当事各捐赎锾知州于逹真赞之知县张应诏董其事伐石砌基城垣俱甎甃高三丈五尺厚半之袤五百五十有九丈增敌楼十座东北建楼逹真国光各为记崇祯间知县杨镇原於城西北建楼东西各增瓮城甎甃知县李定荣城北建楼城西北冈为本邑来脉居民取土渐致陊划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陈国珍修补之刻石垂戒雍正二年知县彭景曾重修七年知县吴绍祚加修三城门楼及垜楼内外城垣

陵川县

隋大业间建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五尺东南北三门明嘉靖十二年知县李骐修甃以甎石增高三丈五尺二十二年县丞马忠臣重修知县刘廷仪建门楼三座隆庆间知县马宗孝增修万历间知县刘汝江甎甃南城内面知县宋承规甎甃环城内面知县完东气加修门额东曰啓秀北曰拱辰知县段实重修南门曰晋明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县蒋景楷补修城东南一面沁水县

隋开皇间建周二里一百步高二丈二尺池深一丈东西北三门门各有楼东曰迎晖西曰纳爽北曰拱宸明洪武间县丞陈德正统间知县贾茂景泰间知县张昇正德间知县王溱俱相继重修嘉靖间知县张爵增修甎堞城东临河常患冲塌伐石为堤患始息万历间知县扈文魁重修崇祯间流寇攻毁署县事州同张大为修并濬壕

国朝顺治间知县刘昌修知县尚金章县丞张宗周重修护堤康熙三十三年河复溢知县赵凤诏导河远流自为记雍正四年知县钱元台补修城西北角

蒲州府

永济县【附郭】

虞都故城周二十里金哀宗八年元兵侵河中金将草火额尔克惧力不足截半为内城以守周八里三百四十九步旧志谓汉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断城以守非也元至正十八年宣慰使赛音齐达呼怀远与守御安抚同知范国英增修明洪武四年千户张盖重筑用甎包堞城高三丈八尺堞高七尺门四东曰迎熙南曰首阳西曰蒲津北曰振威上各建楼一角楼四敌台七土库五窝舖五十七门外各建月城北门月城二重西临黄河东南北三面池深一丈五尺阔十丈环六里四十五步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城圯巡道赵祖元知州边像重修隆庆元年守道欧阳谷知州宋训甎甃有记

国朝康熙元年知州侯康民申请重修

临晋县

唐天宝二年建明景泰初重修周三里二百三步高二丈八尺址广一丈池深一丈门四东曰泰和南曰中条西曰庆丰北曰蛾眉隆庆二年知县黄易堞以甎三年知县史邦直浚城壕万历间知县高惟冈加葺开新南门旧南门及瓮城遂废崇祯十四年知县闵自寅加修重建南城楼两角楼未竟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孙宗元增修改题门额东曰迩阳南曰拱条西曰福润北曰迎恩康熙二十七年知县徐煜开旧南门塞新南门四十六年知县徐炘复开新塞旧

虞乡县

唐武德元年更虞乡为解县於解西五十里别筑城置虞乡县元至元三年省入临晋废为镇

国朝雍正八年复设虞乡县城高二丈二尺周四里池深一丈门四城楼敌台各四九年知县刘培元奉文重葺

猗氏县

唐兴元元年节度使马燧筑为屯兵之垒後遂为县城今相传城内东北隅古县即其地也明景泰初知县徐善重修周七里七十步高二丈池深二丈一尺阔三丈门四角楼四敌楼一十六窝舖六十有四正德间知县翟聪加修隆庆二年知县江阔易堞以甎题门名东曰朝京南曰迎薰西曰通秦北曰拱极万历十四年知县陈经济创建门楼四座甎甃十八年知县黄道见浚池筑围墙崇祯五年邑绅荆可栋倡民增筑四门月城城下设铁倒门外置围墙筑重城知县李昌龄记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杨乾晋重修角楼东西城门楼万泉县

元魏道武天赐元年赫连勃勃东侵里人薛通率族人千余筑堡自固因名薛通城唐武德三年遂改为县周五里十三步元至元十四年皇甫佑奏筑新城古城渐废明景泰元年县丞常英成化二年知县崔明弘治十一年主簿龎俊相继修葺高二丈五尺池深广断续不一门四正德初知县张席珍各建门楼新城较古城稍下地势广阔无险可恃古城据在高阜南依孤山东西二涧夹流俱称絶险嘉靖间巡按宋某檄修隆庆三年知县李廷栋重修古城经始于二月上旬春杪告成城高如旧制甃堞以甎又五尺许厚一丈有奇重建四门城楼东曰挹翠南曰向明西曰承晖北曰拱极贾仁元记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郑章重建西门楼一角楼三窝舖二十各城楼悉加修葺自为记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城圮知县瞿亮邦重修

荣河县

隋开皇时建元至正十四年主簿邢天杰修周九里八步池深一丈五尺东南北三门城东倚峩嵋坡西逼黄流东高西低池渐沙壅景泰初知县于缙重修成化间知县马懋加修正德二年河水圯西北隅知县宋纬筑补知县马安继修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杨灏筑东西女墙三十四年地震城圯知县侯祁重筑易堞以甎增三门楼南北各建重门一编修张四维记万历七年知县郝朝臣开西门八年知县沈实塞之二十九年知县梅焕复开崇祯十二年知县王心正别筑西城于西门内弃旧城於外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张锡文重修四十六年知县梅梦绂继修

辽州

唐武德三年因城北古辽阳城东近枯河泛涨移治辽山始建元末院判贺宗直重筑明景泰间知州黄钺成化间知州王钺胡源同知李朝正德间知州杨惠先後修葺周四里三十步高三丈厚一丈八尺池深八尺阔三丈门三东曰永清南曰阳和西曰长乐各有楼嘉靖间知州康清以北无门因无楼乃帮筑敌台建楼於北以镇之隆庆元年知州赵云程增修加高七尺厚二尺易垜以甎计一千三百有奇设角楼四敌台二十五警舖二十四崇祯十六年冀寜道毕拱辰修城濬池铸大小火炮二百二十四位以资防守

国朝顺治六年山贼围攻者七数月不克皆毕公先事预防之力也先是漳水囓城西南角圯知州宋德芳重修康熙十一年知州杨天锡加修雍正五年知州沈绍祖再修

和顺县

东北有古和顺城遗址元至正十四年逹噜噶齐穆布喇徙西南始建明洪武二年知县刘德正统十四年知县王衡孙鼎重修周二里二百五十步高连垜口三丈七尺基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垜口二百四十门三南曰康阜西曰宝凝北曰拱辰池深二丈五尺万历二年知县苏性愚用甎砌垜十二年知县李继元重修三门建角楼三敌台十一窝舖一十有五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李顺昌重修三城楼甎包西门瓮城康熙八年知县邓宪璋重修城垣舖垜自为记雍正六年知县赵懋本加修

榆社县

上下二城其城迎艮为龙垒石成壁居於高阜东为上城明宣德间改建因高为城又加筑一丈厚一丈周二里许门三东曰望京南曰宣化西曰永熙城楼七正统十四年知县武清重修嘉靖五年流寇大掠西关苦无城可守邑绅常应文上其议於抚按创西关城一座合抱如环隆庆五年知县吴从政即西筑下城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周三里门三南曰带漳西曰通晋北曰柔远城楼五舖六池深五尺广一丈每十垜一窝舖以宿更夫

沁州

元末筑城洪武十一年千户吴才增修周六里三十步高三丈二尺门二南曰铜鞮北曰龟山正德十六年知州高监重修城门嘉靖十九年漳水囓城兵备郑某调泽潞夫工修筑并砌石堤长百余丈护之时知州王良辅同知罗钦修南北城楼知州周业孔建敌台更楼各二十七座三十九年知州相文祥创开西门题曰临漳通沁源县万历间守道孙某改南门曰迎和北门曰拱极崇祯十一年知州张三杰请甎甃千户时泰运揽修不一年倾圯数次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州程宪重修计城周九百六十三丈余南北里外城楼各一西城楼一角楼四舖舍六十七间刘光蔚记康熙三年知州董尔性六年知州汪宗鲁先後再修

沁源县

即汉谷远县元时筑城西据紫金山之半周二里一百六十二步高一丈二尺东南北三门明正统十四年知县徐戙重修嘉靖元年知县冯继祖增修加高八尺厚五尺万历五年署县事潞州卫经历赵蛟再加高一丈建三门楼七年知县靳贤申请甎甃计城周四百三十五丈连垜口高三丈九尺基厚三丈五尺顶厚一丈六尺建敌台十五修角楼三垜楼十凿池深一丈五尺濶二丈佥都李尚智记崇祯四年知县范廷辅增重门六年知县王久蟠建围墙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县王容德重修北城及门楼三十八年知县陈正乐重修南城雍正七年知县王廷抡加修幷东南北城楼

武乡县

後魏太和十五年自古湼城徙武乡於南亭川即今治形如箕在鞞山麓南低北昂因冈筑土周约三里许景泰间知县路斌拓西城正德九年知县戴魁加葺嘉靖十二年巡抚王献檄县增拓北连石勒寨南面尚无城二十一年巡道陈耀因寇患议筑城基以石工毕而寇至城赖以全隆庆三年知县朱博文加高五尺万历五年知县申九锡筑石堤三十余丈以障河水八年知县曹志学易女墙以甎十七年西南城圯知县黄元会重修加筑护堤七十丈辟南门题曰南薰建楼於上铸铁牛镇水东西门各一三十五年知县张五美复筑堤崇祯三年邑绅司马魏云中建北城敌楼一座郡丞魏权即旧石勒寨为土城易以甎垜建东西炮台各二十七年邑绅少司空程启南建西门月城十二年知县张继载甎甃南门迤西半城邑绅中丞魏光绪甎甃东半城重建东城门易旧额宾阳曰迎恩自为记

国朝顺治十六年州守署邑事程宪重修护城堤赵天麒记明末塞南门康熙二十六年知县高鉷重开复建楼於上

平定州

汉韩信击赵下井陉筑城为寨以榆寨门因名榆关即今上城也有南北二门宋太平兴国四年改广阳为平定军徙治于此即旧城为上城增筑东北隅为下城九里二十六步有东西门东曰拱岱西曰瞻华门傍各有水门为嘉水经流之冲山水骤涨滨河者咸患之元初总帅聂珪修下城高一丈五尺厚九尺濬濠深浅有差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州吴鼎修之弘治七年知州吴贤增修上城二月始工四月工毕卑者崇缺者完薄者厚四角有楼十步有舖环列有甎堞焕然完好都御史白思明记嘉靖二十年参政王仪督修上下城知州周尚文王齐相继董率以壮威武则雄楼橹以通溪壑则构水门以严启闭则固门圉以防奔突则深沟池民不劳而事克集郡人德之太守李念记隆庆二年久雨城圯知州刘东鲁重修夀阳县

晋置县始建城唐武德三年置受州于此复增筑之元末知县袁士廉主簿崔可仪重修周四里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一尺门三东曰宾阳南曰恒阳西曰回阳嘉靖间分守参政王仪檄县丞徐廷增高益厚葺饬三门修建楼橹其後知县白檀撤土陴以甎甃之隆庆元年知县石继节增置瓮城三所角楼四敌台十有一万历五年雨毁过半知县王养贤大加修筑垣高四丈基厚三丈池深二丈五尺广三丈平定知州李愈记

盂县

本春秋时原仇城隋开皇十六年增筑元至正二十四年行枢密使高桂山重修周三里三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深二丈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董希孟增高八尺厚五尺濠增深七尺门三东曰拱辰南曰南薰西曰镇远各建重楼望之巍然幷允绅民张淑名等之请增筑东关外城周五里一百三十五步高二丈池同门四东曰朝天拱翠南曰凝秀西边陲上亦各建楼万历三十三年知县蔡可行重修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赵明英修城濬濠贼李化龙遁去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孔兴范增修城垜城西北隅当腥河之冲夏秋霖雨每多水患旧有石堤障蔽久而颓圯城址敌台渐?兴范修堤以扞水势城乃益固武全文记

乐平县

本北齐沾化城隋开皇十六年增筑周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二丈旧无池门三东曰寅宾南曰东山西曰寅堑明正德十年知县郑麟增修嘉靖五年平定州同知张冕建三城楼二十年知县张武几加修建南门楼三间增濬濠堑广深立敌楼设吊桥以资守险邑人赖之隆庆元年知县窦思林万历十八年知县余成举均事修葺成举复改立门向崇祯四年邑人进士赵士吉倡义捐修十一年知县吕维祮侯维藩先後兴修增高垜墙四丈

国朝顺治二年知县霍际昌四年知县阎鹤昇相继增修西门外护井小城周围一百五十三步明知县郑麟增建

忻州

後汉末始筑西跨九原後魏肃宗熙平二年九月又城肆州所治九原唐宗因而新之周九里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七尺明洪武三年知州锺友谅重修嘉靖十六年知州李用中加修二十八年知州周梦彩筑濬治垣堑增设敌台复以积雨故城圯十之六七倡议捐修躬亲督视衆力丕作旬日而大坏者完浃辰而半颓者葺增卑缮陋逾月讫工邑人某有记万历二十四年巡抚魏允贞捐课金以甃甎石檄委太原同知贾一敬知州张尧行董其事经始于四月讫工于二十六年十月甎厚七重石基八尺高四丈二尺周二千一百九十丈有奇隍三重深二丈阔丈余四门东迎晖更名永丰南康阜更名景贤西留映更名新兴北镇远更名拱辰宗伯余继登记 东北角隍三重蹟存余止一重

定襄县

古城周二十五里县城在古城内北隅北齐武成河清二年周将杨忠筑周四里七十三步高二丈五尺东西南三门明嘉靖隆庆间知县张荣常世勲增修高四丈池深一丈隆庆二年廵道沈人种檄知县李廷儒加修并旧城之厚者为五丈五尺高四丈三尺池深二丈一尺阔二丈七尺匝以翼垣?以甎埤窍以敌洞列以戍橹焕以新门万历元年知县王濯征重修西南门楼皆邑人张九罭记十三年知县白璧修东西瓮门各题石刻东曰保障曰辑寜南曰保泰曰宣平西曰庆成曰靖边三十二年知县王兴甃以甎石閲四月告成复增营层楼者五甎楼角楼者各四舖屋者二十五自为记三十六年雨圯二百余丈知县魏从周王立爱董一经先後加修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南城圯恭值

皇恩蠲免全省租粮民踊跃捐输请知县王时炯修之六十一年南城复圯十五丈余知县杜焕加修雍正三年南北圯三十余丈知县王会隆捐修

静乐县

宋宪州城熙寜间修周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南北二门穿穴西南以泄积雨明洪武四年指挥张兴重筑增高三尺池二重各深五尺阔四丈景泰二年知县史魁增城一丈池深七尺创辟东门嘉靖十八年署县事祁县丞李汝楫主簿李东莱复补葺之隆庆二年巡按沈人种饬署县事县丞刘受兴修城垣邑巩尚德等二十四人分工输财计增城高三丈八尺厚五丈女墙去土而甓之修饰南城门增置楼七台二十六舖一十九垜八百五十傅霖记万历间知县于跃渊张木罗以旌先後修葺三十三年康应扬准前邑令王近愚议疏请甃以甎石令知县左司谏董其事功竣是年水灌南城二十丈次年北城复塌三十八丈知县李士俊程希尧相继修之 南郭城东西南三门

代州

後魏文帝筑广武军东上舘城隋开皇六年改为代州城明洪武六年吉安侯陆亨都指挥王臻甎甃周围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一尺中有活水四面故生莲嘉靖中淤莲废今西北二面复生门四瓮城各一各建重楼角楼四座舖舍五十南无关东西北关土城各一

五台县

元魏时建东南临虑虒河断崖西面通垣北据崖为垣周三里余二十步南北西三门明正统十四年知县张智展筑隆庆四年知县张绍芳建南北二城楼外筑护垣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高数仞增修大垣高三丈二尺厚二丈五尺甎甃□口六百三十五敌台二十五座三十三年巡抚魏允贞檄知县李养才甃以甎石增修城楼四座门各题石南曰大安楼西曰恩纶楼北曰福寜楼东面一楼扁曰起凤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梁继祖因虒河冲裂东北城垣各数十丈倡捐重修增设角楼四座城楼之旧者新之杨瑷枝记康熙二十二年城复颓圯知县周三进加修复於北门瓮城後捐金易民地一百三十三丈凿石疏渠以通水涨陈之美记

繁峙县

唐圣历二年建金元累修明景泰二年知县杨经复修周围三里九步高三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门三东曰和丰西曰安阜南曰淳简万历十四年知县凃云路增修甎甃

国朝顺治六年逆刘迁据城焚毁知县张志高重修崞县

晋永夀四年建元末察罕知院因旧城截筑明景泰元年知县武桓修万历二十七年甎甃三十二年巡抚李景元重新尚书冯琦记

国朝顺治六年雨损南北城知县范印心重修周围四里十三步连女墙高四丈余池深三丈周围俱筑扞水台大楼四座悬楼二十五座敌台二十一座每台舖舍各三间角楼四座门四东曰临沱南曰景明西曰保和北曰寜远

保德州

宋淳化间因林涛旧城增筑金大定二十一年知州李晏以西南城临沟易圯退数武筑木瓜崖广五步袤一百七十步创开西门元至正间署州学正刘章甫重修明永乐十一年州同尹惟志加修宣德八年知州任泰增修周七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八尺西南各一门东北西北各一角门各建楼于上窝舖六十四座弘治间知州周山改筑三沟城于堰口下用石甃分城中水为四渠嘉靖三十年知州蓝云于城下凿石成渠导水顺流幷修葺门垣女墙张珩记四十二年知州李春芳重修移建西门王瓌记万历二十九年兵备赵仍巡抚吕坤原议甎甃知州韩朝干董其事高三丈五尺长一千九十三丈六尺楼之圯者新之题其额东曰迎恩西曰阜成南曰南薰北曰镇朔万自约记四十一年雨圯四十余丈知州胡柟修之

国朝顺治六年牛贼窃据 大兵攻之炮毁西南城八十余丈知州安世鼎重修姜宗吕记康熙六年知州张光岳二十四年知州高起凤先後修葺三十七年雨圯六十余丈知州唐文德重修四十六年知州王克昌加修 南关土城周一里明崇祯间筑今圯河曲县

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元至正二十八年尚镇抚截南面另筑小城形如葫芦三面皆临深沟明景泰元年展修周六里门二东曰朝天西曰威远弘治间知县李邦彦重修万历间邑给谏苗朝阳建议兴筑易土以甎巡抚侯于赵是其议请于朝调平潞等军鸠材包砌计高三丈五尺石基七尺幷增修内外女墙两门层楼疏渠水道分三舖俾城中积水下流不至浸损城基

国朝顺治五年巡抚祝世昌檄副使徐淳知县马云章捐赀缮修城垣开筑南门洞广五丈高四丈有奇内外包城各十五丈石基入土七尺题曰观文上建城楼一座顔曰清啸阁西南增建城角楼一座顔曰庾公楼

解州

隋大业九年自解梁城徙治於此始建元至正间监郡事者重修明洪武初展筑景泰间知州张辂再修弘治间知州张宁李溥加修正德间知州李文敏大修之周九里十三步高六丈厚三丈五尺池阔十丈深二丈五尺门四各建城楼四隅各建角楼尚书韩文记嘉靖三十四年知州王惟寜甎甃垜口天啓末知州徐文炜建城上舖舍

运城

元至正二十九年运使诺海德俊建名凤凰城周一千七百丈计九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七尺门五各构屋四程其上黄觉记明天顺间御史马显修正德六年御史胡正重修增高数尺题其门东曰放晓南曰聚宝西曰留晖北曰迎渠嘉靖三年御史卢焕甎甃东面四年御史祁杲继甃西面俱少宗伯吕柟记十三年御史余光复甃其北许赞记十五年御史沈铎十六年御史何瓒十八年御史陶谟相继甃其南兼修四门重楼城角各增望楼一周围增台舖各一十九二十年御史舒迁建外城阎朴记万历间御史刘大受运使孙可撰重修刘敏寛记崇祯间御史杨绳武姜思睿杨鹗先後加修增立敌台

国朝顺治十年运使陈诘修康熙十三年御史何元英增修二十四年御史李时谦加修运使张鹏翮续奉直省通行缮修之

旨增修完固自为记

安邑县

自後魏始建明景泰初县令嵇岩重修周六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余门四东曰迎庆南曰南薰西曰永寜北曰拱极各建重楼四隅角楼各一窝舖各二隆庆间知县袁弘德筑东西二月城

夏县

後魏神?元年建明景泰初知县雷缙增筑周五里一百三十七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五尺门四正德间知县杨枢重修嘉靖间地震城圯知县李溥重修高厚於旧增崇北门楼甎甃四面女墙隆庆间莲池水长西北隅时圯知县陈世宝补筑并修护城堤万历十八年知县高奎峻南门五尺改建重楼崇祯三年知县许倜袁葵相继修葺加高厚各五尺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罗于廷重修二十一年知县史晟加修四十六年知县蒋起龙继修

平陆县

距古虞城六十里金兴定间建明景泰初知县李荣增筑周二里五十步高二丈有奇厚如之池深一丈有奇阔如之门三上各建楼橹东曰傅说故里南曰虞芮质成北曰泰伯至德惟北有重门弘治八年知县侯尚文修各门城楼辟新南门曰大成塞其旧马騤记嘉靖间知县赵重器修东城楼知县王发蒙新三门并雉堞知县李东主建郭门五崇祯间署?本府通判徐暠修筑浚池邑人李宏捐金筑外郭环绕五里未竟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李德论建楼於东郭题曰龙冈耸秀十七年北城雨圯知县柴应宸修之并四面雉堞四十三年知县董之燧增设窝舖重修南北城楼芮城县

後周明帝二年改立县治始建明洪武初县丞杨得知县张友直各增修周三里二百六十六步高二丈池深七尺门四东曰通津南曰望阙西曰昇仙北曰礼贤正统十四年知县孟济修正德七年知县张世恭重修嘉靖七年知县张效仁增修甎甃城门二十二年知县周时相增敌台浚池万历十四年知县李选重修增高培厚甎甃女墙薛一鹗记四十年知县赵庭琰创建月城王纪记天啓六年知县姜士佐重修崇祯十三年知县倪光荐修甎甃未竟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邵璿重修

绦州

隋开皇三年自玉壁徙此始建明洪武元年指挥郑遇春重修周九里十二步西北依山高十余丈余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门二南曰朝宗北曰武靖正统间知州王汝绩正德间知州韩辄嘉靖间知州彭灿先後修葺知州贵儒於两门各建楼五间甎甃女墙隆庆间知州宋应昌加高城墙濬池深一丈五尺阔倍之砌石堤以防汾啮计长三百余丈万历间石堤圯知州张继东修崇祯末知州孙顺筑炮台数座

国朝顺治六年州同知徐祚焕建北门月城甎甃数十丈中设炮眼以便守御十年知州单惺修石堤康熙二年知州刘显第修南门楼补葺雉堞石堤三十九年知州胡一俊重修

闻喜县

唐元和十年刺史李宪建元至正十七年修明景泰元年县丞韩轩重修周五里三十二步高二丈七尺阔一丈五尺基倍之池深二丈广三丈门四东曰迎晖南曰仰薰西曰阜成北曰仰薇正德间知县李时王琳建城楼筑月城嘉靖间知县李朝纲阎倬先後增修敌台三十六座开水西门以便民汲题曰挹涑知县沈维藩甎砌垜口万历元年知县王象乾建护城石堤以防水涨计长一百六十丈有奇李汝寛记二十六年知县徐明增建护城石堤长五十余丈翟绣裳记崇祯间知县杨伟绩筑东西城各厚五尺高三尺建东北西北二角楼知县贾之骥甎包东南二门各数丈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锺万龄修垜口及城门十六年知县李如兰修城濬池并葺城楼翟凤翥记康熙四十年知县佟国琪再修之

河津县

旧城在今县东南圯於汾水元皇庆初监县令哈喇哈逊移筑今地明景泰元年知县张济修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高二丈二尺池深浅不一门三东曰迎旭南曰临川西曰拥翠上各建楼天顺三年增辟小东门题曰附阳正德六年知县王谔重修嘉靖间知县樊得仁修城楼浚池二十四年知县雍焯甎甃城堞修西门楼建敌台一十八座三十四年知县高文学增修设角楼四座隆庆间知县李成栋张汝观先後修葺筑护城水堤万历十七年知县杜桐修西南城十余丈崇祯九年知县郭景昌李士焜并举人刘有纶等捐金始甃以甎计高三丈厚一丈五尺敌台舖舍一新士焜记

国朝历任知县因时修葺至今完固

稷山县

隋开皇十一年建明景泰初知县胡士寜修筑周五里十三步正德五年知县来亨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县于藁加修隆庆元年知县孙倌奉檄修濬城池经始於戊辰三月迄九月告成计城厚丈有八尺崇视厚增为丈者二池深为丈者三阔如之辟门五东曰望尧南曰带汾西曰思禹北曰屏射东北曰引泉门各有楼角楼四敌台二十有五台各有亭雉堞千四百有奇各以甓方伯亢思谦记崇祯四年知县李燧庭濬池增筑城内外重垣

国朝康熙元年雨圯城垣一百九十二丈楼九窝舖一十五知县孔孟脉重修四十年知县谢兆龙加修绦县

唐武德元年建正统十四年重修成化七年知县陈能增修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一丈门三东曰镇峯南曰绦阳西曰太安各有楼正德间知县包得仁修窝舖十七座嘉靖六年知县唐梦璋甎甃女墙後地震楼堞倾圯知县陈训加葺隆庆三年知县牛应龙增筑高五尺池亦濬深五年知县翟来旬于西门外增重门重楼万历五年西北隅城圯门塞知县王思治开北门以通出入二十八年知县黄维翰修复旧路塞北门三十四年知县崔儒秀复开明年知县赵士元仍塞崇祯十四年知县王敏增修北城敌台二座加高南门瓮城上建重楼

国朝顺治七年知县吴洪佐重修三门八年署印州同徐祚焕修建西门瓮城楼十四年知县郑始宏重建东南二门楼十六年知县赵士弘重修舖舍女墙垣曲县

西魏大统三年改邵郡名邵州徙筑今地城制初隘金季展筑洪武十八年水圯正统十四年知县李哲修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阔一丈五尺门三南曰万安西曰永丰北曰富春成化间知县马祯重修正德八年知县任旒展筑西北面周四里九年知县陈标开东南两水门以泄水嘉靖五年县丞张廷相补修并建楼九年创开东门水溢南城圯知县李良翰修十四年又圯再修之隆庆间知县李自发易以甎垜万历二十六年知县仝梧重修二十八年前县令赵文炳巡按山西发金三千两檄筑南面护城石堤计二百七十余丈知县吕恒董其事参政刘鲁记四十六年知县梁纲修南瓮城塞东门崇祯四年知县张天德修西瓮城六年知县段士宏修南城里长二百三十三丈寛八尺增高五尺修北门瓮城及女墙建敌楼十座原垜口一千五百存八百五十以便防御余塞之

国朝康熙七年知县纪弘谟重建北门楼补修护城石堤文登记四十四年知县许谷重修较前加固

吉州

晋公子夷吾筑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因山为城周一里二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无池嘉靖初州判包锺建外城东筑土城二百五十丈西筑石城二百二十丈知州蒋阳再增外城计周四里南临山涧皆垒以大石门四东曰太和西曰永康北曰淇北南水门曰定远内门额曰崇安东西各建层楼北建小楼东门外筑瓮城楼曰长寜署州事乡寜知县李节亨因西城外地势最高建敌楼五以资防御

国朝顺治间知州葛全忠修康熙间知州南鹏重修乡寜县

春秋时晋鄂侯故垒宋皇佑三年知县刘舒因迁县治筑明正德间知县赵元重修建东西二城楼嘉靖间知县王扬惠及民相继增筑南城建楼後河水冲塌知县王国桢增修缭以女墙隆庆间知县马秉直筑北城知县张一敬修东城增四围女墙计周四里四十步高厚各二丈有奇池深二丈广称之万历十七年山水蚀西城知县焦守已甃以石浚池增垜口新城楼题曰登龙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张联箕重修增筑护城石堰後因水涨坏城复修建石堤一道长二十五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联箕自为记四十七年知县屠煇加修

隰州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二年同知李亨重修周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门三南曰崇礼西曰建义北曰归仁嘉靖间知县黄杰同知曹凤增修高二丈五尺址厚三丈顶厚一丈建城楼三角楼四更舖十垜口二千一百知州魏宗方易垜口以甎隆庆四年知州李遐龄益增高厚补建月城东城外筑墩台四六年知州刘寅重修西北二门万历三年知州王之辅修南门及楼四十四年水啮西北隅知州储至俊修筑开东门旋塞

国朝顺治六年知州王添贵重修康熙三十年知州张灼鼎建戍楼四窝舖八六年南北二门圯知州胡文焕修三十四年地震圯知州郑恂修并南门月城四十七年知州钱以垲重修建南北门楼二舖舍十二西北隅当水冲砌石为基乃固以垲自为记

蒲县

即春秋时晋献公使士蒍筑公子重耳居邑唐武德元年改筑今治明景泰初知县孟顺重修周一里七分高一丈五尺东西二门弘治间知县高郁加修翰林马骥记隆庆间知县韩超然开南门濬池深一丈阔八尺崇祯间知县张启谟详请甃以甎石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朱元祫重修建东门城楼大寜县

晋士蒍筑元右丞时权院使李子厚加建明景泰初知县姜义补修周三里四十二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七尺门三东曰迎春南曰兴让西曰兴仁城楼三角楼三门外各有瓮城弘治间知县柳璁修正德间知县艾芳增雉堞裹门以铁隆庆间知县邵蕙重筑北寨城建楼增东西关城又筑南门外石堤一带以障河水崇祯七年知县丁嘉谟同防守官马储秀重修三面砌石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金肇修东南隅康熙二年知县王国栋修西南二面十年知县冯应泰修北寨东面及南门瓮城二十年知县王维藩筑东关城四十六年知县胡文焕重修

永和县

唐贞观十二年自狐讘城徙仙芝谷始建元至元间重筑明洪武初主簿徐大荣修正统十四年知县胡贞展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二丈余跨山芝水环绕三面门三南曰安静西曰饯日北曰拱极南北二门有楼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张守礼开东门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尔楫修西南隅旧有水口岁久渐塞乃建石洞立铁柱以泄积水城赖以安四十八年知县王士仪加修西城建阁曰迎芝西北城角建亭曰望农以补城之低?者士仪自为记

山西通志卷八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