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州上埃斯基旺瀑布镇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一个女子正凄恻地哭泣着。

是个漂亮女人吗?这正是比利·马吉想知道的。他带上身后候车室的门,站在那里仔细朝里面观望着。女人悲伤的脸上捂着一帕细薄麻纱绢,她的五官一定是招人喜爱的了?她那洁净而且剪裁得体的灯芯绒外套和轻佻却迷人的帽子预示着这是个漂亮姑娘。他是否该殷勤地走上前去,语调同情地询问她悲伤的原因?在这遥远的上埃斯基旺瀑布镇,他是否也该表现出绅士风度?

不,马吉先生认为还是不那样为好。在黄昏中刚刚呼啸而去的火车把他从摩天大厦和戴着圆顶礼帽的人群中载到纽约州北部来,并不是让他来行善事的。不管怎么说,一个女孩儿的眼泪与他不相干。火车站本来就是个悲伤的场所,多少悲欢离合的泪水就洒在车站的地板上。一个朋友或是一个恋人被当地五点三十四分的无情火车载入黑暗之中,这在这里司空见惯。为什么不会是恋人呢?无庸讳言,在这类苗条淑女的周围,追求者多得犹如扑灯的飞蛾。对于缠绵悱恻的涉及隐私的悲伤,马吉这个陌生人自然不便介入。他把手轻轻放在候车室的门把上。

然而候车室里昏暗寒冷,毫无人情味。一个正人君子岂能将一位愁绪满腹的女子撇在这种地方拂袖而去呢?尤其这女子长得还极为诱人。噢,她的姿色显然动人心魄。马吉先生蹑足踱至售票窗口,低声问里面的男人。

“那女人为什么哭?”他问。

一张瘦削的菜色的脸立即贴住了隔窗栏杆,蓬乱的红棕色头发耷拉在他前额上。

“多谢,”售票员说,“别人一天到晚总问我一个问题,而你的问题打破了这种单一的乏味。对不住,我帮不了你。她是个女人,天老爷才晓得女人为啥而哭。有时我觉得天老爷也被她们哭得糊里糊涂的。我媳妇儿——”

“我想我还是问她吧。”马吉先生沙哑地低声说。

“换了我,我就不问,”栏杆后面的售票员劝说道,“最好别理她们。见没人理会,她们一会儿就不哭了。”

“可她遇到了麻烦。”比利·马吉争辩说。

“要是你多管闲事,”玩世不恭的售票员说,“你也得出麻烦。别理她,先生!听我的没错。闲的没事找个大桶,坐在里面顺着埃斯基旺河的急流冲下去,但千万躲着哭泣的女人远点儿。”

然而充耳不闻的比利·马吉早已踏着脏兮兮的地板,怀着行侠相助的意图朝女人走去。

女子纤弱的肩膀已不再凄婉地上下起伏。马吉先生走近她时再次回忆起他在大学校园时的情景:苍茫时分,高大的榆树在头顶上婆娑作舞,合唱队的年轻的嗓音从一座有一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物的台阶上传来。他们总唱的那首歌是什么歌词来着?

不要再哭泣,我的夫人,

哦!今日不要再哭泣。

他曾为无法将这首歌词所言付诸实施而深感遗憾。他一直以为歌中所唱既悲戚又美丽。但他晓得,游吟诗人在火车站建造起来之前就销声匿迹了,因而他对年轻女子说的话毫无优美的旋律。

“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手绢移开了一点,马吉先生看到一只动人的蓝眼睛窥探着他。即使用一只眼睛看,马吉先生的相貌也是非常招人喜爱的。大学合唱队的才子杨·威廉姆斯曾说过,杂志美工在设计一则故事的男主角时,心中考虑的就是比利·马吉那样的形象,他这种形象同时还能受到朋友们的尊敬和爱戴。马吉觉得那只蓝眼睛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然而当女子一开口,他便立即修正了自己的判断。

“是的,你能帮点忙,”她说,“你可以走开——走得远远的。”

马吉先生的身子僵直了。一九一一年在上埃斯基旺瀑布小镇仗义行善遇到的就是这样的礼遇。

“对不起,”他说,“你好像遇到了麻烦,我想也许我能帮你点儿忙。”

姑娘把整个手绢都拿掉了。她另一只眼睛也是同样迷人的蓝色。她背后有一幅海报,上面写着“参加海军——周游世界”。海报上还有一名水兵,女人眼睛的蓝色便介乎于她穿着的灯芯绒外罩的蓝色和水兵服装的蓝色之间。

“我并不是无礼,”她柔声解释说,“可是——我在哭,一个女人哭时肯定不好看。”

马吉先生说:“我要是被正式地介绍给你,我会用很赞美你的话回答你。”是真实的赞美,他又暗自说。他十分庆幸那幅麻纱手帕不再悲哀地贴着她的面庞,因为即使车站那昏暗的光线也遮掩不住她的美丽。他的目光尚未从她的眼睛上移开,就又朦胧地留意到几络金发从她时髦的黑色帽子下恣意地显露出来。等一会儿再欣赏金发,他暗忖,一旦他能把目光从她的眼睛上移开——

“我的悲伤很傻很女人气,”女子说,“我想最好不必管我。对你的兴趣我表示感谢。呃——你能不能告诉那个把脸拼命贴在窗口栏杆上的人,请他把售票窗关上?”

“当然可以。”马吉先生说。他转过身子,不期与一位人高马大的女人打了个照面。她看上去结实而强壮;她嘴角流露出强悍和无所不知的神情。马吉先生觉得她欲开口说话,而且一旦开口就将口若悬河。女人的眼睛很亮,死死盯住马吉先生。

“我在哭,妈妈,”年轻女子说,“这位先生问我是否他能帮我什么忙。”

妈妈!马吉先生亦想加入年轻女子的行列大哭一场。这个娇小动人、愁眉不展的女子竟然拥有一位这等粗壮的母亲!老女人的头发也是浅色的,但它使人联想到杂货铺里珐琅瓷的苍白气氛,那里边冷饮柜上的容器嗞嗞作响,一瓶瓶香水列成一排,散发着怪味。竟然是这样的妈妈!

“用不着大惊小怪,她根本就没事,”其貌不扬的母亲说。她的语气没有针对马吉先生的敌意,令他颇感惊讶,因这与她的模样不符。“也许这位先生可以给我们介绍一家好旅馆。”她说着做作地一笑。

“我也是初来此地,”马吉先生答道,“我去问一下躲在那个小屋里的人。”

被问的人回答时热情不高。他说有一家叫“秃头”的旅馆。

“哦,对,秃头旅馆。”比利·马吉饶有兴味地重复着。

“没错,那是个高档住所,”售票员说,“不过现在不开张。这里是夏季避暑地,除了商会馆之外别处都不开。我可不乐意把人介绍到商会馆去,尤其是还没见到它就已经伤心的女人。”

马吉先生把此话转述给坐在长条凳上等待着的不相配的母女俩。

“这儿只有一家旅舍,”他说,“而且据说此时心情不乐观的人不适合居住,对不起。”

“不管是什么旅馆都合适,”女子答道。她朝比利·马吉笑笑。“我对上埃斯基旺瀑布镇的感觉越来越乐观了,”她说,“我们必须叫一辆出租车。”

说着她起身提旅行袋,马吉先生急忙上前相助。他们三人走到铺满一层雪花的站台上。老女人粗声粗气地抱怨起上埃斯基旺瀑布小镇来,她数落它的地理位置。本地人的精神气儿和当地气候。站台一头停着一辆沮丧的出租车,像是在哀悼着它孤独的命运。马吉先生让粗壮女人坐进去,又把行李放进去,然后趁司机钻进他的座位时,冲着女子藏在帽子里的耳朵说:

“你还没告诉我你为什么哭呢。”

她挥手朝路边的村庄指了指,住户的灯光透过白雪凄凉地闪烁着。

“原因是上埃斯基旺瀑布镇,”她说,“这个理由难道还不够充足吗?”

比利·马吉抬头望去:他看到一排灰蒙蒙的似乎风一吹就会倾斜的房屋;一个模模糊糊的招牌,上书“烈酒和烟草”;一条拐入黑暗中的弯曲颓败的街道,仿佛是在招牌下仁立过久的一个人影。

“你要在这里久住吗?”他问。

“快上车吧,玛丽,”从出租车里传来瓮瓮的一声喊,“快进来关上门,我快冻死了。”

“说不准,”女子说,“谢谢你这么友好——晚安。”

车门闷闷地一声关上了,车子疲惫地吱吱嘎嘎地开走。马吉先生掉转身,又返回昏暗的车站候车室。

“她为什么要哭?”当马吉先生再度站到小售票窗口前时售票员问。

“她不喜欢你们这个小镇,”马吉答道,“她好像说这地方使她心情压抑。”

“嗯——这地方是荒凉了点儿,”售票员附和着,“不过外来人见到这地方就流泪也并不多见。不错,上埃斯基旺节奏太慢,这话不假。有时我也觉得受不了。除了干活干活没别的事可干,然后就是往床上一躺等着明天。我过去总琢磨着兴许哪天他们能把我调到南边的霍普尔镇去,那儿有电影和一些夜生活。可铁路上的老板根本想不到你,除非你做错了事。说真的,先生,有时我也想从这儿拍屁股走人。”

“这很自然,人人都好漫游吗。”马吉先生深表同情地说,“你刚才提到秃头旅馆——”

“这家旅馆夏天开放时还有点生气,”卖票的说,“有钱的人还经常抱怨,行李老晚到。这样一来此地还热闹一些。”他颇有兴趣地用目光在马吉先生穿的纽约服饰上打量着。“不过秃头旅馆这会儿可是关得死死的,冬天只有一座连着墓地的配楼开着。你不是想在此地逗留吧?”

“呃,我想见一个人,他叫伊利亚·昆比,”马吉先生回答说,“你知道这个人吗?”

“当然知道。”爱打探新鲜事的售票员说,“他是秃头旅馆的看守人。他住的地方离这儿有一里路,在通往秃头山的米勒街上。你出来一下,我告诉你怎么走。”

他俩来到雪花飘舞的屋外,售票员不停地朝黑暗中用手指点着。

“如果天空晴朗的话,”他说,“你可以看到远处那个俯瞰瀑布的秃头山,好像高高在上监视着我们,不让我们恶作剧似的。到半山腰你就可以看到秃头旅馆了,它黑不溜秋,宁静而苍老。你就沿着这条路走,走到第三个拐角往左拐。伊利亚住在一里开外一座树林中的一个小房子里。他家的门嗞啦嗞啦的响,这么静的晚上你准能听见。”

比利·马吉谢过他,提起两只旅行包,走上了“主大街”。第一个拐角处矗立着一座阴郁而令人生畏的建筑物,上面挂着“商会馆”的招牌。办公室的窗户里透出白惨惨的煤气灯光,三个天生的意气消沉的人无精打采地歪在旅馆的椅子上,兴味索然地盯着窗外的暴风雪。

不要再哭泣,我的夫人,

哦!今日不要再哭泣。

马吉先生压低嗓子嘲讽地哼着这支小调,同时仰头朝楼上惟一一扇在黑暗中透出黄色光亮的窗子瞥去。

一家不大的“百货食品”店出现在一个街角处,他停住脚步。

“让我想想,”他思索着,“电源肯定是关掉了。对,蜡烛。而且万一这个季节不开张,没有厨子,还得买点吃的垫肚子。”

他走进店里,一个神情疲惫的老太太迎上来。

“你要什么样的蜡烛?”她问,那神态好像她什么品种的蜡烛都有备货。马吉先生想起来圣诞节快到了。

“圣诞树用的。”他说,并说要两百支。

“我只有四十支。”女人说,“这颗树要摆在哪儿——孤儿院里?”

马吉先生手里又多了一个口袋,里面装着从小店里买的蜡烛。他出了店铺,继续在刺骨的风雪中跋涉。上埃斯基旺瀑布从他眼前匆匆流过,遁入黑暗之中,像是一个饥饿的人赶回家里吃晚饭。透过许多闪着灯光的窗子,他看到屋里面装饰着充满欢乐气氛的绿色圣诞花环。渐渐地,房屋稀疏起来,他终于踏上一条朝山上走的崎岖不平的小道。他听到从远处传来一声微弱的狗吠。忽儿一辆马车从他身旁蹒跚而过,一个人粗着嗓子咒骂道路坑坑洼洼。马吉先生边走边得意地笑着。

“我可爱的堂吉诃德,”他喃喃地说,“我知道你不停地踩风车是何滋味了。”

然而使马吉先生停住脚步的并非风车的吱嘎声,而是从风雪中传来的一扇门的嗞呀声。他兴奋地攀上一条小道,来到伊利亚·昆比的家门口。

听到比利·马吉欢快的敲门声,一个六十来岁的人打开了门。显然他刚用完晚餐,此时他正要点上他的烟斗。他把马吉先生引人充满家庭气息的厨房,审慎而沉静地吸了几口烟才开口与不速之客说话。在此之前这位客人喜悦地抓住对方的手,并不知那只手里仍握着刚刚燃烬的尚热的火柴。火柴掉到地上,于是老头儿朝站在炉子旁边的一位白发女人投去焦虑的目光。

“我叫马吉,”这位先生喜出望外地说着,一边把行李拖进屋。“你肯定是伊利亚·昆比了。你好吗?见到你很高兴。”他的神态好像与伊利亚已深交多年,在世界各个角落也没断了联系。

老头儿没张口,只是颇觉怪异地透过白色烟雾打量着马吉先生。他面部表情慈祥温和,却无动于衷;他仿佛缺乏那种飞越终点线取得成功的最后冲劲;他的领带有气无力地垂吊着,干枯的手微微颤抖,明显地表明他缺乏活力。

“是的,”他终于承认说,“我是昆比。”

马吉先生把大衣朝身后一扔,昆比太太一尘不染的地板上便洒满了雪花。

“我叫马吉,”他再度解释,“威廉姆·海洛威尔·马吉。海尔·班特利写信给你提到的那个人就是我。你收到他的信了吧?”

昆比先生从嘴边拿开烟斗,惊讶地望着对方。

“天哪!”他嚷道,“你不会是说——他已经到了?”

马吉先生俏皮地说:“我人都站这儿了还不是最好的证明?”

“天,”昆比先生口吃地说,“我们——我们还以为这是个玩笑呢。”

“海尔·班特利有时确实爱开个玩笑,”马吉先生赞同地说,“但他还没有把玩笑开到上埃斯基旺瀑布镇的习惯。”

“那么——那么你真地要打算——”昆比先生不知后面的话怎样说。

“是的,”马吉先生情绪高昂地说,同时坐进一只摇椅里。“没错,我打算在秃头旅馆住上几个月。”

昆比太太由于站在温暖的火炉旁边时间过长,肥胖的身体似乎缩成了一座小山。这时她走上前来打量着马吉先生。

“你偏偏要住秃头旅馆。”她嗫嚅着。

“旅馆关门了,”昆比先生说,“它不开门,年轻人。”

“我知道它不开门,”马吉笑笑,“正因为如此,我才要住进去为它增添点儿光彩。很抱歉这样糟糕的夜晚还要把你叫出去,不过我不得不让你领我去趟秃头旅馆。我想海尔·班特利在信里也是这样吩咐你的。”

昆比先生立在马吉先生面前,他只穿着衬衫的高大身躯是诚实的美国男人的象征。他阴沉着脸瞪着马吉。

“原谅我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年轻人,”他说,“你为什么要躲起来?”

站在炉子旁边的昆比太太也竖起耳朵等待着他的回答。比利·马吉放声大笑。

“我不是躲起来,”他说,“难道班特利没有跟你解释吗?好吧,让我来解释,尽管我没把握你能否明白。坐下,昆比先生。依我看,你不是个嗜好阅读当今轻松消遣文学的人。”

“那是什么文学?”昆比先生问。

马吉先生接着说:“你不读商店里论斤卖的那种小说。假如你有个女儿,一个胖乎乎。夏天整日躺在帆布吊床上的女儿,她或许能帮着我向你解释。你瞧——我就写那类小说。给疲于奔命的商人们的老婆讲些消遣的刺激故事——夜晚的枪击、追逐财宝,处处都酝酿着罗曼蒂克的爱情。写这种东西很带劲,我喜欢,还能挣钞票。”

“是吗?”昆比先生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能挣不少钱,”马吉先生答道,“不过时不时地,我也渴望写点什么能让评论家震惊的东西——货真价实的东西,你知道。有一天我抄起报纸,发现上面宣传我最新一部作品的广告词是这么说的:‘马吉所写的最出色的秋季小说’。这使我坐立不安。我觉得自己是个文学裁缝,我可以看到我的读者撇下我的秋季小说,又期待着我早春的小说款式。我记得一位评论家有一次曾劝我找一个宁静的地方住上十年,好好进行思索。我决定要这么做。秃头旅馆就是这个宁静的处所。”

昆比先生愕然地问:“你是说你打算在那里住十年?”

“当然不是,”马吉先生说,“评论家都好夸张。两个月足够了。他们说我是个庸俗的编故事的高手。他们说我的思维过程很可笑。恐怕他们的话不无道理。如今我要住进山上的秃头旅馆,好好思索一番。我从今以后绝不再编织故事。我要写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旷世之作,以便让亨利·凯伯特·洛奇①含着泪水来找我,求我加入他们那伙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流芳百世的人的行列。我要在秃头旅馆里完成这桩伟业——坐在山顶上朝下观望着这个渺小古老的世界,就像从奥林匹克山上朝下俯视的朱庇特②。”

① 美国参议员(1893-1924)。——译注

② 朱庇特为罗马神话中的主神。——译注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谁。”昆比先生说。

“他是个神——卖水果的保护神①,”马吉解释说,“想象一下,我最新一部作品引起巨大轰动,我却心情压抑。想象一下,我在四十四大街的一个俱乐部里与海尔·班特利会面,让他替我找一处世界上最荒凉的处所。海尔沉吟片刻,‘有了,’他说,‘当今最荒凉的地方是隆冬季节中的一处避暑胜地。与它相比,鲁宾逊的孤岛简直就是一个温暖的礼拜天下午的康尼岛②。’我们俩就这样聊着,还聊了其他一些事情。海尔告诉我他父亲是秃头旅馆的主人,而你是他父亲的朋友,整个冬天都可以照料我。海尔正巧有把旅馆的钥匙,从它的重量来看,我猜大概是开大门的。他把钥匙给了我。他还写了封信给你,让你照料我,所以我就来了。”

① 因朱庇特还是司雨之神,故这样说。——译注

② 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海滩和娱乐园。——译注

昆比先生用手指搔弄他的白发。

“我到这里来,”比利·马吉重复道,“为的是逃避百老汇的喧嚣,在独处中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天不早了,我们是不是马上去秃头旅馆?”

“这不大——正常,”昆比先生不满地说,“这种事实在是太少见了。班特利先生让我干什么事我都乐意,但我不知道他爸爸会怎么想。而且还有许多事你并没有考虑到。”

“没错,小伙子,”昆比太太说着也奔了过来,“那个地方那么大,你怎么取暖呢?”

马吉先生说:“我听说二层的套房里有壁炉。昆比先生可以从森林里给我搬去些木头,我一个礼拜付给他二十美元。”

“灯光呢?”昆比太太问。

“目前只能点蜡烛了。那个包里有四十支蜡烛。也许以后你能替我找盏煤油灯。哦,什么东西都不会缺的。”

昆比先生茫然地注视着他太太。“我看我们得跟妈说一声。”

他俩蜇进另一个房间,马吉先生等着的时候,将目光落到一副箴言上,上面写着“上帝保佑我们的家”。须臾,老两口又出现了。

“你在那里逗留期间难道一直想饿着肚子?”昆比太太讥讽地问。

“当然不会,”马吉先生笑着说,“多数时间我将用异教徒的方式用罐头或坛子自己做饭。不过你昆比太太要时不时地给我送去一些饭菜,你的烹调术在全县女人里可谓是第一。从你的眼神里我就知道我说得没错。虽然我不富有,但会尽量付给你钱。”

他兀自盯着昆比太太喜庆的大脸盘笑着。马吉先生的笑可以吸引男人们每天与他侃到夜里十点,直到星期六才罢休;女人们见到他的笑则闭起双眼,梦见兰斯洛特①。昆比太太无法抵御他的笑,便也朝他挤出笑脸。比利·马吉见此便站了起来。

① 《亚瑟王罗曼史》中的英俊骑士。——译注

“都安排好了,”他大声说,“我们会合作得不错的。现在就出发去秃头旅馆。”

“不急,”昆比太太说,“我可不能让任何人空着肚子就去秃头旅馆。我想你住这儿期间我们得对你负点儿责任。你先坐会儿,我马上就把又热又烫的晚饭端到桌上。”

对此建议马吉先生毫无异议,于是足足有半个钟点,他边吃着饭边听老两口儿给他讲些生活哲理和规劝,颇觉惬意。最后,当他告诉昆比太太他已吃得很撑,足以让他在旅馆居住的两个月里不再进食时,昆比先生身披一件肥大的“战前”长外套走进屋,手里拎着一个点燃的提灯。

“这么说你打算坐在旅馆里写字喽,”他说,“我想不会有人和你作伴的。”

“是这样的,”马吉先生附和着,“我想体验极度的孤独,以至每晚哭着睡觉。这是流芳千古的惟一道路。再见,昆比太太。在山上那座城堡中,我希望能时不时享受到你的烹饪。”他握住她的胖手,这个慈祥的矮女人似乎是他与外界现实联系的最后一个纽带。

“再见,”昆比太太笑着说,“当心火柴。”

昆比先生提着灯在前引路,很快他俩就来到小道上。风雪已经停止,但天仍很黑。山谷下面闪烁着上埃斯基旺瀑布镇的点点灯火。

“昆比,”马吉先生说,“顺便问一句,你们镇里有没有一个蓝眼睛、金发、一副公主上街买东西气派的姑娘?”

“金发,”昆比沉吟着,“有个叫塞莉·帕利的。她在卫理公会教堂主日学校教书。”

“不是她,”马吉先生说,“恐怕我的描述太糟糕。我说的这个女子,她哭的时候给人一种黎明时海上迷雾的感觉。墨守成规的卫理公会教徒成不了她那模样。”

“我看书,也读报纸,”昆比先生说,“但你说的好多话我听不懂。”

“评论家会解释,”比利·马吉答道,“我的作品都是给平头百姓看的。引路吧,昆比先生。”

昆比先生茫然而默默无声地仁立了片刻,然后掉转过身子,提灯发黄的光亮洒在前方耀眼的雪地上。他们俩一道朝秃头山爬去。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