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西籍方舆姓氏权衡度量,言人人殊。逐物定名,将繁无限纪。今各就单音,拟以汉字,举其大要,阙所不知,如下表: 

单独字母译音:

A 亚B 白C 斯克D 德E 厄F 夫G 格H○(凡字母必直接合母音始发音者皆缺)I 哀易K 克L 尔M 姆NOO 阿P 卜QOR 儿S 斯T 特U 虞尤V 甫wO 调X 爱格斯YOZ 兹

拼合字母译音:

Ba 巴Da 达Fa 法Ga 加Ha 哈Ja 惹Ka 卡La 拉Ma 马Na 那Pa 帕Ra 喇Sa萨Ta 塔Va 伐Wa 瓦Ya 牙Za 杂Bc 贝De 兑Fe 非Ge 徐He 赫Je 热KeLe 雷Me梅Ne内Pe佩Re芮Se绥Te推Ve肥We微Ye那Ze醉Bi比Di狄Fi费Gi基Hi兮Ji日Ki其Li李Mi米Ni尼Pi皮Ri律Si西Ti梯Vi维Wi威Yi伊Zi 兹Bi 拜Di 戴FiGi 该Hi 海JiKi 凯Li 未Mi 埋Ni 奈Pi 派Ri 莱Si 赛Ti 泰ViWi 外Yi 埃Zi才Bo 波Do 多Fo佛Go 哥Ho 霍Jo若Ko 苛Lo 洛Mo莫No 诺Po 坡Ro 罗So 索To 托Vo 福Wo 倭Yo 约Zo 左BuDu 丢FuGu 勾Hu 侯Ju柔Ku 口Lu 路Mu 缪Nu 钮PuRu 卢Su 素Tu 图Vu 浮WuYu 尤Zu 祖Bu 布Du 杜Fu 弗Gu 谷Hu 胡JO 如Ku 苦Lu 庐Mu 木Nu 奴Pu 蒲Ru 鲁SuTuVu 缚Wu 吴Yu虞ZuCha查Sha夏Wha华Gua 瓜Qua 夸Che 且She谢Wha徽Gue桂Que匮Chi支Shi希Whi惠Gui归Qui 葵ChiShi 懈Whi怀Gul怪Qui蒯Cho 却Sho 学WhoGuoQuo 科Ch 丘Shu 脩whuChu 区Shu 虚whuBan 班Dan 丹Fan 方Gan 刚Han韩Jan然Kan康Lan 兰Man曼Nan南Pan庞Ran郎San 三Tan唐Van房Wan王Yan 杨Zan 藏An 安Ben边Den颠Fen芬Gen 根Hcn 仙Jen 染Ken 铿Len廉Men门Nen能Pen彭RenSen 孙Ten 天Ven 焚Wen温Yen颜Zen曾En英Bin宾Din 丁FinGinHin 亨Jin 仁KinLin 林Min 民Nin 宁Pin 平RinSin 新Tin亭VinWin文Yin阴Zin精In 印Bon 奔Don 东Fon丰Gon龚Hon洪Jon戎Kon孔Lon龙Mon蒙Non 农Pon朋Ron轮Son生Ton顿Von 奉Won翁Yon荣Zon宗OnChan 张Slian 上Whan 黄Guan 光Quan 匡Chen 陈Shen 申When 昏Guen肱Quen 昆Chin 秦Shin 盛WhinGuinQuin

Clion 筇Shon 兄whonGuonQuon

说明

所谓父音(Consonant 即声也)不合母音(Vowel 即韵也)不能发音者,乃言难定正音,非皆绝对无音也。例如BRDRFRGRKRPRTRST 之前一字母,虽不直接与母音联合,亦能独立发音。又如英、德、俄三国语,DFKLPRSTVZ 之居语尾者,虽其前为父音字母,亦恒独立发音;其居母音之次者,固照例发音,然其音亦为独立之音,不随其前之母音而生变化也。例如英文Put,pot,post 字,其中之母音虽不同,而语尾之t 作特音则一也。

法、德二语读E 均入灰韵,今从之。英语读l,有易哀长短二音。此即中土古韵之贻同部之理。今从英语,以短音i(易)属之部,以长音i(哀)属;咍部。y 分长短二音与I 同,故略之。法、德之Iy 二音,均有短无长。其作长音读入咍部者,德为Ei,法为Ai,皆复母音,非单独一I 也。中土古韵,灰齐同部,故英语读F 入齐韵。今韵之齐相近,灰咍亦相近。变迁至为复杂。今分Eii 为三类,而三者源流贯通,中西一辙也。

中国现代之麻韵字,古音多在歌韵。如阿字古在歌韵。今韵歌麻二韵之

音并读。山阿之阿,则读入歌韵,阿哥之阿,则读入麻韵。兹取以拟O,乃歌韵之阿,非麻韵之阿。今江、浙两省及安徽之徽州,读巴卡马那夸查华等字,尚在歌韵,他省皆读入麻韵,故取以拟A 韵之音。西文中,亦有歌麻二韵相通者,例如英语之law,was,walk,all 等字之A,皆读与O 同。

中国古韵,尤虞相近。今音若杜,柔,路,缪,奴,鲁,素,图,浮,祖等字,尚尤虞并读。英文读u 音之字,尤(Pure)虞(Ptlt)兼有。法、德读u,只合虞韵。今二者并列。

复母音Ai 同E(灰韵)。Ie 同I(之韵)。Eu 同u(尤韵)。英文:Ew同u(尤韵)。Ou(敖)读若萧韵。ow(敖阿)或读若萧韵,或读若歌韵。法文;Au 同O。Ou 同u(虞韵)。Eau 同O。Oi 读音如Wa。Ei 同E。兹均从略。

梵文所谓随韵随鼻韵者,皆于字上加点作M 音。今欧洲语言学者,亦多谓MN 为半母音。证以中国江,阳,先,仙,真,庚,东,冬诸韵,其为人EIO 诸母音,与半母音N 相合而成一复母音也,确无疑义。兹故别为一音类。M 同N,不另列。

英文读E 入齐韵。且在语尾时,概无母音之作用。今拟E 行之字,多为译法、德文而设也。

B 声合华音帮母,P 声合华音滂母,D 声合华音端母,T 声合华音透母,固皆画然分别也。华音:帮滂均属重唇,端透均属舌头。故华译西文,BP 不分,DT 相混。然此亦不独华译为然,即西人语言,每多混乱。例如英人读语尾之D,恒作T 音。法人读Parls 为Barls,读Palals 为Balais,读Station为Sdation。是皆B 与P,D 与T 之相乱也。华译欧罗巴,及法都巴黎,巴那马运河,均已沿用日久,未便改易。今后译者,B 之与P,D 之与T,不可无别也。

C 分刚柔二声。刚声同K,柔声同S,故不另列。

FVW 声,合华音非,奉,微,三母。同属轻唇,而皆有分别。旧译V 声,不轻乱于F,即重乱于w。今后译F 声必用非母之字,V 声必用奉母之字,w声必用微母之字,始各厘然有当也。

J 声,德文读同Y 声。英文固有名词中,J 声不甚多。其重要者,如Jesus,华译曰耶稣。Jerusalem,华译日耶路撒林。John,华译曰约翰。Johnson,华译曰约翰生。Judea,华译日犹太。Jordan,华译曰约但河。Joseph,华译日约瑟夫。皆从德音。(约但河,希伯来音原作Yarden。荷兰神学者Yansen,英文作Jansen。南美洲哥伦比亚之Yapura 河,英文作Japura。(音读则作Yapora)罗马尼亚Yashe 城,英文作Jassy。是译从德音者较正也。)法文固有名词中,J 声极多。故J 声皆拟以华音日母之字,专为译法文计耳。(华音日母之字,古时多在泥母。尔,耳,二,热,日,人,染,认,儿,弱等字,今江浙两省均读在泥母,故章太炎先生作音表,以日母之字附属泥母,不另立。然证以法文J 声,华音日母仍有独立存在之必要也。)

C 之刚声,于华音属溪母。G 之刚声,于华音属见母。均有分别。华译C声,多乱于G。例如ColuITlbia 译曰哥伦比亚,是读Co 为Go 矣。K 声亦属华音溪母,与C 之刚声同,

G 之刚声,于华音属见毋开口正韵。G 之柔声,为其副韵。(中国甲,加,家,假,角,街,江等字,亦均有正刚副柔二种音读。)Gu 之声,于华音属见母之合口韵。C 之刚声及K 声,于华音属溪母开口正韵。Ch 之声(以英语言),为其副韵。(中国客,确,敲等字,均有正刚副柔二种音读。)Qu 之声,于华音属溪母之合口音。由是观之,G 声与C(K 同)声,虽同为牙音,而声类各别。其副韵合口之变化,亦统系分明,不容紊乱也。

法、德文读Ch 之声,等于Sh,与英文大异。然以华音证之,亦可明其声变之例。华音牙喉二音,自来相通。(章太炎先生音表,——见《新方言》——分五音三类,牙喉二音,列为一类,善矣。)例如牙音之溪字,可读入喉音之晓母;牙音之疑字,可读入喉音之喻母。(日本汉音,喉音之字,多读入牙音溪母。如影香兴刑等。)法德之读Ch 如Sh,犹夫华语读牙音溪母之溪(Chi)字,如喉音晓母之希(Sli)字也。(因牙喉二音相通,遂明英德读J 声不同之理。英文读J 如G 之桑声,于华音属牙音之见母。德文读J如Y,于华音属喉音之影母。)

LNR 三声,亦易混乱。依华音,L 在来母,N 在泥母,R 则为弹舌音(佛典译者,由此译梵文R 韵——梵文单韵九,轻重R 居其二——于来母之字加口旁为识),泥母属舌头音,来母属半舌半齿音,其分别盖显然也。今译L声者,皆用来母之字,不误。译N 声者,间或误入来母,然大体亦均用泥母不误。惟译R 声者,自来与L 声无别。例如:亚喇比亚Arabia,西伯里亚Siberia,罗兰Rollan,莱因河Rhein 等是也。盖弹舌声法,不易标识,混乱久矣。今只得姑仍其旧。

译佛典者,以迦(CK)别加(Q 音柔J),又以伽(G 音刚)别迦(CK),以啰(R)别罗(L),似可采用也。

I 之与yi,音有短长。以易伊别之。尔在日母(或泥母)。以之译属于来母之L,本不适当。今无相当之字,姑仍旧译惯例。

译字如杜,狄,戴,谷,李,雷,钮,张,陈,秦,查等,乃为译姓计也。Chi 之译支,本不适合,以支那已成定名也。Ton 之译顿,尤非是,然以Washi!ngton(华盛顿),Milton(弥尔顿),Boston(波斯顿),Gladstone(格拉斯顿),久有定名,只得仍其旧也。En 之译为英,In 之译为印,皆从英吉利、印度之定名。Shan 之译为上,从上海之定名。Ki 之译其,从土耳其之定名。余仿此。

En 之音,法文多读同An,德文读同华音先韵,英文读同真文韵。华音真,文,先,三韵相近,故En 行之字二者并用。

上所论列,略具梗概而已。海内宏达,倘广赐教正,使译音得就统一,未始非学者节时省力之一道也。

一九一六,十二,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