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难 论三焦之部位与作用

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一本作「冲」)。

三十二难 论心肺独在鬲上

三十二难曰:五藏俱等,而心肺独在鬲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三十三难 论肝肺色象浮沉之理

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dao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三十四难 论五脏之声色臭味液与七神

三十四难曰:五藏各有声色臭味,皆可晓知以不?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汁。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藏声色臭味也。

五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三十五难 论诸腑之功能与五脏之相配

三十五难曰:五藏各有所,府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

又诸府者,皆阳也,清净之处,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净,其意何也?

然:诸府者谓是,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府也;大肠者,传写行道之府也;胆者,清净之府也;胃者,水谷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一府犹无两名,故知非也。小肠者,心之府;大肠者,肺之府;胆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下焦之所治也。

三十六难 论肾与命门

三十六难曰: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三十七难 论五脏上关九窍与脏腑不和之病机

三十七难曰:五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然:五藏者,当上关于九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五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府,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藏,不营于六府者,何也?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藏,阳脉营于六府,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藏府,外濡于腠理。

三十八难 论腑何独有六

三十八难曰:藏唯有五,府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府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三十九难 论腑五脏六

三十九难曰:经言:「府有五,藏有六」者,何也?然:六府者,正有五府也。

五藏亦有六藏者,谓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府有五者,何也?然:五藏各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属于五藏,故言府有五焉。

四十难 论鼻臭耳闻之意

四十难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四十一难 论肝独有两叶

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四十二难 论肠胃长短与脏腑重量

四十二难曰: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

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二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迭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 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二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四十三难 论人不食饮七日而死

四十三难曰:人不饮食,七日而死者,何也?然:人胃中当有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四十四难 论七冲门

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四十五难 论八会

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四十六难 论老人卧而不寐与少壮寐而不寤

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濇,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四十七难 论人面独能耐寒

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四十八难 论人有三虚三实

四十八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四十九难 论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之别

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

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自病也。

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当喜若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人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濇。

何以知中湿得之?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肾主湿,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难 论五邪之别

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

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五十一难 论脏腑病证之别

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藏府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府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藏也。何以言之?府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故以别知藏府之病也。

五十二难 论脏腑发病根本不等

五十二难曰:府藏发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府病者,彷佛贲向,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藏府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难 论七传者死与间脏者生

五十三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藏者生。」何谓也?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

问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难 论脏病难治与腑病易治

五十四难曰:藏病难治,府病易治,何谓也?然: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府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藏同法也。

五十五难 论积聚之别

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五十六难 论五脏之积

五十六难曰:五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欲复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

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欬,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五十七难 论五泄

五十七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难 论伤寒有五

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浮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濇。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濇。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痛。

五十九难 论狂癫之病

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六十难 论头心病之厥痛与真痛

六十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

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其五藏气相干,名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六十一难 论望闻问切与神圣工巧

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何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六十二难 论脏井荥有五而腑独有六

六十二难曰:脏井荣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六十三难 论五脏六腑皆以井为始

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荣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六十四难 论井荥俞经合之阴阳五行属性

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六十五难 论所出为井与所入为合之义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所合,合者,北方之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六十六难 论十二经之原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神门穴也),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七难 论募在阴而俞在阳

六十七难曰:五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六十八难 论井荥俞经合所主病

六十八难曰:五藏六府,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藏六府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六十九难 论补母泻子之治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乏,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七十难 论四时针刺之法

七十难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七十一难 论针刺荣卫之浅深

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论迎随补泻之法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七十三难 论刺井泻荥之法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七十四难 论四时针刺之异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荣,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荣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藏一病,辄有五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七十五难 论肝实肺虚泻火补水之道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七十六难 论补泻之法与步骤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难 论上工中工之治病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难 论针刺压按与补泻之道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荣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

谓十死不治也。

七十九难 论迎随补泻之法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写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写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也。

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八十难 论入针出针之法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八十一难 论实实虚虚之害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