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志卷之二十七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录金石篇

元碑

华阳道院碑铭

翰林直学士、朝列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元明善撰,翰林侍读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赵孟俯书。

道家者流,有符录之法,谓能呼吸风雷,役召神鬼,或者疑焉。天人一也,寒则体栗,暑则体燠,是形吾者天也,周吾形者无非天也。故曰天人之际,感与应而已。惟其人气之戾,始与天乖,愚夫愚妇,一念之烈,犹能有动,况高人德士,栖身孤厦,炼行精纯,志之所在,天必不违。昔在世祖皇帝时,句曲许宗师来朝,有梼辄应,上异之,特诏主其诸官观,绍传符录。许宗师将化,手印待今王君至而传之。大德二年,淮南蝗,本道宣慰使礼请君至江都,醮而禳焉,俄而未羽者噎於雨,羽者,有惊蔽空而至,啄食之,食而复吐,吐之复啄,如是连日,蝗不为灾。先是,早梼而雨,淮南人大骇悦,争持金帛拜而酵之,却之不退,送者填道。归日:吾岂必夫景既哉?第竭吾诚以济吾法。至於两获捷应,全活数郡者,实三茅君有相其往,且宝运方隆,不当有饿民耳。其所酬金帛,苟蠹装之,是幸功也。吾以别馆三君而祝厘於国,兼祀二亲以报其私,庶乎称也。是年,遂营於元符万宁宫之束,仰抱枫轮,俯瞰金菌,山得所峙,永得所经。限灵即秀,巧适地宜,俭不至陋,奢不瑜制,凡为屋五十余楹,象三茅君於主殿,依其考妣於翼室。肇基讫工尽六年,号华阳道院。至大三年夏,天子命玄教嗣师昊真人醮祀江南,始于句曲。君出近京口,真人日:香币上所祝而手以授余,余将之无敢不恪。暑雨方淫,请朝当抵元符,雨悼或沾,亦惟神羞。君曰:敢敬诺。翌日,雨垂不下,既奠香币,大雨行事,之日复止。真人还朝,为余缕言王君如右,因为求铭华阳。余闻王君简而章,庄而和,静方而动圆,盖有道君子也,故出言而灾弥,有梼而神彰,功成而不宰,德充而愈约。由是制授养素通真明教真人。夫句曲之为名山,旧矣。高人德士,游息其问者,以其幽深隔世,嚣纷绝迩,驻灵光而资悟赏也。既纪其事,仍系之辞,依仿步虚之声,写其闲远之思。君名道孟,号牧斋,建康句容人,嗣四十四代宗师。辞日:

句曲嵯峨窈昤茔,神仙所宅阀云肩。

霓旌羽盖博紫清,鲦来忽逝何杳冥。

通真真人炼元精,餐霞服气方瞳青。

栖迟阳谷吹玉笙,瑶装驻鹤昆仑庭。

镯灾弥变翼世平,扬休储庆奉天明。

远心绝物思蓬瀛,手持青芝对丹经。

琼都琳绾吾此营,大招真倡扪幽灵。

爰清爰静无劳形,无摇尔精可长生。

下观尘嚣百忧婴,醉生梦死悲短龄。

重阴无坛窥日星,有欲从之视此铭。

句曲山洞泉铭

泰定甲子岁玉虚子造。

茅山三山、罗络诸峰。大魁小杓,象斗七宫。上清有坛,高居其中。山曲而容,水斯朝宗。我修华池,内景合同。在艮之止,塞兑之空。丹井西注,石梁亘东。玄师有作,兆兹灵综。藏录玉浆,向用奚穷。善利万物,道不言功。

福乡井铭

惟萧有台,曲水之滨,井梵不改,我思若人。若人伊何,桐梧其俦。禀教华阳,振迩丹丘。百世之泽,式如金玉。是谓正明,并受其福。

弘道坛铭

上清真人潘尊师体玄,建弘道坛于嵩之阳;句曲外史,基石仪道,乃复古初,乃奉圣神,永作宪矩。上清宗师刘大彬作篆镇坛,大洞法师倪天奎协诚购石。

崇禧万寿宫记

从仕郎、镇江路录事、致仕王去疾为文,前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俯书并篆题。

华阳洞天,自三茅君以神道设教,瑞人神士不可梯接者,代有其人。历考其问,惟隐居陶真人立馆以处高弟,所以启佑其后人者为最盛。今之崇禧观,隐居曲林馆也。唐贞观问,太宗以升真王真人有港藩之旧,且尝师事隐居,遂建太平观以居之,赐田与山,赡其学者,飧钱铺粟用给,所辖宫观十有.二。宋政和三年,始分田以给之,使自养其弟子,具载山志。宋改太平观为崇禧,揭虔妥灵,有盛无教,式克至于今日,广殿修廊,弘弘辙辙,检题牖槐之饰,婶华香火之供,千余年问,其崇奉未有如此之盛者也。於皇三君,威神在天,阴隐默相,华阳道振,如鲁沬泗。世有升降,道无升降,时有显晦,道无显晦,陶真人之於三君也,神交沈寥之上。王真人之於隐居也,心授问答之间。绵绵延延,往过来续,千载如一日。皇元肇兴,天兵南渡,神明所扶,坛宇如故。心远邹君道元,若造物者,拟其人为时而出,叫闻阖於九天之上。上方偃武修文,以清静为坛,以慈俭为宇,垂意玄教,命邹君道元掌教事,尽护诸山。厥后束涧洪君宗源、复阳杨君元澈、碧泉蔡君德溥,继继承承,用保有累朝之宠命。皇庆初元春,南呜陈君志新入觐,上观天光於清都. 紫微之问,承九重之殊渥,荷真人之美名,上赐金栏道衣以为身章。延佑四年,南院君私窃自念:崇禧道场自昔总辖诸山,实为上帝垂休储祉之所,不有以表章之,何以名有尊?乞升崇禧为宫,白之集贤诸公,以其事闻于朝。嗣岁陛辞还山,上复降香以荣其归。延佑六年八月二十二日,玉音自天而下,赐号日崇禧万寿宫。玄教大宗师上卿大真大张公、嗣师掌教真人昊公兴有功焉。是日也,荣光异气,上烛层霄,崇山峻岭,咸有矜色,真人陈志新率羽士稽首再拜於道之左,对扬休命曰:明明天子,万寿万年。实与太元司命君自混沌瞑津开关之始。赤明龙汉浩劫之前,俱以愿力,裁成辅相,以左右民。虽今昔殊时,幽显异迩,其受命於皇皇后帝,则异世而同符也,於摩休哉。既而冠巾之众,如出一口而祝之日:陈真人自隐居陶真人立馆以来,既尝为太平观矣,又尝为崇禧观矣,上赐今额,甚盛举也。他日秉国史之笔者,系年击月击日,大书之日:改观为宫,自真人陈志新始。其皇恩如天,将何以报塞耶,惟我真人在帝左右,必敬必恭,蚤夜以思,弼成玄功,庶其有以答君师宠绥之造,而真人亦有无穷之闻。真人日:三君之灵也,吾皇之赐也,臣何力之有焉?敢不敬恭以从祝规。 延佑七年夏四月,南坞君俾去疾纪其事,以传方来。去疾谓必有山玄卿其人,而后为新宫铭,草野之文何足以纪盛事。辞不获命,乃举前说为之记,而又黑沐系之以诗。日:

自有宇宙有此山,开山者谁高辛氏。

耿耿祉哉太元君,天之辅相民估恃。

曲林旧馆陶真人,潜德幽光发千祀。

山图飞上天皇家,云汉分章来万里。

煌煌崇禧万寿官,巨扁鸾飞羲献字。

凤歌鹤舞锵钧韶,山川鬼神共欢喜。

物不疵疠年谷丰,乾坤清夷风日美。

皇帝怡愉奉太皇,万年亿载自今始。

元至治元年正月十有五日建

崇寿观碑

承德郎国子司业蜀郡虞集撰并书丹题额。

大茅峰之下,当华阳南洞之便门,有崇寿观者,本晋洞天馆主任敦故宅,宋元嘉十一年路太后始建坛宇。太始中,庐陵太守孔嗣之重立,以奉曲阿高士华文贤。齐建元二年,劝句容王文清仍立而主之,名崇元馆,武帝以太子时至焉。唐贞观初,劝改为崇元观。有太极元年所树碑,石完而文泯、,可识者,左拾遗孙处玄文、杨幽经书数字而已。天宝七年,李玄静先生奉劫重修,复民百家备修茸。宝历三年,主者有贺思宝,则因器物铭识而考见者也。宋大中祥符七年,劫赐今名。大元至治二年,句曲外史张君嗣真始来主之。顾瞻方台近对南面,左峰迭玉,右引大茅之支而回合焉。定录君喂言:大茅山下有泉水,近水口处可立静舍。陶隐居云,近南大洞口有好流水而多石,少出便平,比有王文清居之。则此观是矣。乃叹日:山中馆宇,自齐、梁、唐、宋至于今,代有增益。求诸晋人之旧,惟此与玉晨许长史宅耳。而吾所治,乃倾废隘陋持甚,岂不在我耶,於是度材鸠工,更后堂为太元殿,以复旧规,象三茅君於中,东为任、华、王、李、贺五君祠,西为陶隐居祠。充前殿基为弘道坛,自制铭其上。坛束为玄武祠,西为广惠祠,后为文贤讲堂,而前为都门。门外浚古玉津池,尽受大茅南面诸原之水。循池西南,得昭明太子读书台。台束有井日福乡井。福乡者,因昭明道馆名也。出诸榛莽,着文刻石,覆之以亭,而岩洞泉石之胜,近在百步内者,皆按图表之可以观览。泰定元年,上清四十五代宗师刘君大彬朝京师,授予始末,俾为之次第焉。张君,昊郡人,名天雨,内名嗣真,字伯雨,别号贞居。年二十,弃家入道,褊游天台、括苍诸名山。,昊人周大静先为许宗师弟子,得杨、许遗书。张君从而以为师,悉受其说,尝从开元王君寿衍入朝,被玺书赐驿传,显受教门擢任,非其志也,即自誓不希荣进,因从三茅之招,追奉任君而下五君,为文而告之,愿毕力兹宇,所着《外史山世集》三卷、《碧岩玄会录》二卷、又《寻山志》十五卷,考索极精博云。呜呼,自任君始居此,余数百年,才五人传焉,其自致于久远者,果何托也,岂若后世各诱门人,系以私属、如家人父子者哉?故宁希阔而有待。今张君无前代赐予之助,徒草衣木食以营此,而旷然思与四方之士共为千载之期,岂非豁落丈夫也哉,予故与君为方外友,奇其能先予远举也。故击之诗,日:

大茅南垂元气积,阴关阖扉阳洞辟。

曲穴流泉保灵宅,任君来饵黄赤石。

天一召锡太元册,曲阿受养良有择。

构宫方严自王伯,清跸临止灵响格。

虚林森爽化赫奕,福乡帝子发甘液。

不食何年丧遗臂,白云映空玉清客。

开元全盛烦百役,持节旁午致熏璧。

尔来萧条世代隔,石镜刻文土漫画。

谁其启之规古昔,句曲外史美冠乌。

研书千卷视贞白,天真景随玄系绎。

玉室金堂万无教。

茅山志卷之二十七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