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郡陶骏声君令阃。肿胀呕吐。缠延月余。先是胎前足肿。产后肿益甚。咳嗽呕吐。经此间诸名医治之。叠进舟车丸。五皮饮。栝蒌薤白白酒汤。及八珍汤等弗效。且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如鼓吐后亦能饮食。诊其脉弦滑而有胃气。言语亦甚清晰。初用小半夏汤加干姜、五味子。及浓朴半夏甘草人参汤。枳术汤等。无大效。且呕吐大发。其时有人荐他医治之。

亦膈闷塞。则知病将复发。必吐出痰水数碗。然后始觉宽畅。近日又觉闷塞异常。呼吸几不能通。今虽吐后。犹嫌闷塞。咳嗽不得卧。予沉思久之。恍然曰。此肺中气管为痰饮闭塞不得通也。气管之所以闭塞者。缘腹胀溺少。胃中及膈膜间均为痰饮充塞之地。

膈中痰饮充塞。则溢于肺中气管。肺中气管亦充塞则激而上出而为呕吐。以故盈盆盈碗。皆痰涎水沫。痰水既出。则膈膜肺胃等处皆松。故知饥能食。待数日后痰水聚多。又复作矣。是则此病之真谛也。治法以驱痰饮为要。而驱肺中气管之饮为尤要。苦思半晌。为立一方。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麝香五厘和服。以白芥子能横开肺中之饮。麝香香窜。能通气管及膈膜间之闭塞。

且能止吐。明日复诊。述昨药服后。觉药性走窜不已。上窜至咽。下窜至小腹。胸博尤觉窜走。随窜随呕。吐出痰涎甚多。半夜未能安枕。而胸闷觉宽。呼吸便利。呕吐亦止。盖气管之闭塞通矣。遂以原方去麝香。接服三剂。而胸次大舒。咳嗽亦减。仍以原方加冬虫、夏草、北沙参、生姜、红枣。又三剂而浮肿亦消。咳嗽大定。但腹胀如故。坚满不舒。乃停煎剂。每日单服禹余粮丸二次。每服三钱。忌盐酱等物。五日后胀渐消。十日后胀消及半。而精神疲惫。自觉心内及脏腑空虚。盖饮滞消而气血虚也。令以前丸减半服。并以参、术、归、芍、山药、茯苓等煎剂相间服之。不十日而胀全消。病竟愈。闻者莫不叹服。迄今六年。病未复发。且已经孕育矣。

庚戌四月广安祥糖栈。袁尧宽君患温病。初由章绶卿君延医。服药数剂。病未大减。嗣章君往江北放赈。转荐予治。壮热谵语。见人则笑。口渴溲赤。每日只能进薄粥汤少许。舌苔黄薄而干燥无津。体胖脉息滑数。右部尤甚。盖温病也。热邪蕴伏日久。蓄之久而发之暴。故病情危重若是。治法当以解热为主。而佐以豁痰润燥。方用三黄石膏汤。合小陷胸汤。去麻黄、豆豉、半夏。加贝母、连翘、青蒿、梨汁。接服二日。热未大退。至第三剂后。乃作战汗而解。但余热未清。复以前方去石膏、芩、连、栝蒌。加苡仁、滑石、芦根、花粉、沙参等清化余邪。数剂而瘥。凡温病之解多从战汗。刘河间吴又可发之于前。叶天士王九峰畅之于后。证以予所经历。洵精确不易之学说也。盖前人于此。皆从经验中得来。惟必俟服药多剂。始能奏功。而作汗之时。必先战栗。其状可骇。医家当此。何可无定识定力耶。

金峙生君令堂。年近五旬。发热身痛。舌苔白腻。溲热胸闷脉滑。予初以三仁汤加连翘、山栀。接服两剂。热愈甚。口渴心烦。舌苔转燥。脉亦转数。盖伏邪病热。邪蕴伏甚重。遂易方。以黄芩、栝蒌、地骨皮、青蒿各三钱。连翘、知母各四钱。木通一钱。银茈胡二钱。芦根、茅根、鲜生地各一两。梨汁一酒钟和服。一剂热少平。二剂后。病患忽战栗恶寒。震动床帐。盖欲作战汗也。病家误会。谓药之误。议延他医。幸其弟陶骏声君来告。速予往救。

予谓此战汗也。病退之机。不可妄动。及予至其家。则战栗已止。身出大汗。而脉静身凉。

神气亦甚安静。但觉疲倦而已。随用薄粥汤与饮。以扶胃气。并以沙参、麦冬、百合、苡仁、石斛、花粉、甘草、茯苓等调养两日而痊。

庚戌四月。史汉泉君患温病。昏沉不语。面垢目赤。鼻孔如烟煤。壮热烁手。汗 然。舌苔黑燥。手臂搐搦。两手脉数疾。溲赤。问不能言几日矣。曰。昨犹谵语。今始不能言。然大声唤之。犹瞠目视人。问近日大便通否。曰。始病曾泄泻。今不大便已三日矣。问服何药。

则取前医之方示予。盖皆不出银翘散。三仁汤。增液汤之范围。予谓此热病未用清药。阳明热极胃家实之病也。非下不可。乃与调胃承气汤。合三黄石膏汤。去麻黄、豆豉。加犀角、蒌仁。接服两剂。竟未得下。惟矢气极臭。溲色若血。神识较清。而身热舌黑如故。原方去元明粉、大黄。加鲜生地、并令恣饮梨汁、莱菔汁。于是热减神清。黑苔渐退。脉息亦较平。时吐粘痰。目睛转黄。遂改用小陷胸汤加芦根、茅根、青蒿、菖蒲、竹茹、贝母、冬瓜仁、木通等芳香清洌之品。以分消膈中痰热。接服四剂。胸博头项间遍出白 。如水晶珠。腹部腿畔亦发白 。于是身热全清。知饥进粥。但精神疲弱耳。复以西洋参、麦冬、石斛、苡仁、贝母、竹茹、枇杷叶等调养数日。始解黑燥屎数次。当时两进大黄。而不下者。盖其戚友中有知医者。潜将大黄减去一钱。每剂只用二钱。故但有解毒之功。而无攻下之力。而奏效亦较缓也。然究胜于粗工之滥用硝黄。而偾事者矣。

姚某子十五岁。三月间由学校归家。自觉恶寒欲睡。旋即发热头痛。身痛谵语。不能识人。

按其脉滑数。溲赤。当以栀豉汤银翘散出入为方。下午四时复诊。神昏谵语如故。身热自汗然不止。面赤口渴欲饮水。脉息滑而不数。舌苔薄腻。不黄不燥。因思伤寒论云。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而面赤神昏。又皆当下之症。遂改用小承气汤。

大黄三钱、浓朴五分、枳壳二钱。加黄芩、连翘、知母各二钱。服后解大便两次。神清安睡。汗止热解。自能起坐。知饥欲食。其家以为病愈。不复延诊。越三日。复发热有汗。口渴。

脉滑数。与白虎合小陷胸汤。石膏用三钱。服后热退神清。惟咳嗽痰中带血而已。复与泻白散加黄芩、知母、茅根等二剂全愈。

张兆魁君室人。年约三旬。体质瘦小。发热谵语。口渴心烦。欲食冷物。胸闷溲热。舌苔黄腻不燥。两脉俱数。与小陷胸汤加茈胡、黄芩。不效。烧热益甚。遂改用凉膈散。大黄、元明粉各用三钱。服后得下两次。并得战汗而热全退。

惟精神萎弱。懒于言动。复以党参、麦冬、枸杞子、干地黄、黄 、炙甘草等补养气血之药。两剂而起居饮食如常矣。

鸿泰糖栈陈祝山。年约三旬。今年七月患伏暑病。延某医延医。服药四五日。不效。壮热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绛苔薄焦燥无津。大便七八日不通。溲赤脉数。盖暑热蕴伏肠胃热结之病。治法当先通大便。以解肠胃之焚。乃以生大黄二钱。元明粉三钱。枳壳、黄芩、麦冬、天花粉各二钱。甘草五分。此药服后。得大便两次。热全退。头痛亦轻。舌苔转白腻。脉缓不数。小便仍红。知饥欲食。乃易方以连翘、苡仁、佩兰、花粉、沙参、贝母等以解余邪。越两日。又复发热口渴胸闷。是余邪欲出也。以小陷胸汤合小茈胡汤。去人参、姜、枣。加连翘、青蒿。接服两剂。得汗而安。大凡应用硝黄之病。决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有方。不可颟顸孟浪耳。

丁未夏耳。予游吴门。适该处霍乱流行。死亡接踵。有神仙庙旁纸店孀妇。亦染此病。吐泻交作。医投五苓散。玉枢丹。附子理中汤。左金丸等法。入口即吐。已延三日。视其目陷形消。四肢逆冷。心烦不能安卧。口苦渴欲冷冻饮料。舌红根有腻苔。头有微汗。两脉皆数。重按无神。盖暑病也。与黄连香薷饮。去浓朴。加苡仁、蚕砂、半夏、石斛、沙参、黄柏、枇杷叶。服后吐止神安。手足转温。二剂利减。能进粥汤。嗣以前方去黄柏、蚕砂。减轻川连。

利止。惟心悸腰酸头晕。精神疲惫。不能起坐。两脉细小。此病去而气血虚也。以西洋参、白术、石斛、山药、杜仲、枣仁、茯神、当归、甘草、红枣等。调补三日而痊。

苏州阊门外营盘场。有程姓少年。亦病霍乱。吐泻不已。烦躁畏热。身无寸缕。而犹畏热异常。欲卧冷地。四肢悉冷。胸腹部亦均不热。口渴欲食西瓜。小便短赤。头项微汗。脚腓痉挛。脉息寸关俱数。舌苔黄燥无津。此暑热内伏。热深厥深。内真热而外假寒之病也。乃以白虎汤合黄连香薷饮。去浓朴、粳米。加麦冬、苡仁、石斛。阴阳水煎。一服吐止。再剂利亦止。而烦渴亦大定矣。惟肢体尚冷。嘱以稀粥与饮。安睡一夜。体温遂复常度。于是但以饮食调养。不劳他药而瘳。

徐某年约三旬。秋间陡患腹痛吐利。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息滑数。盖暑湿蕴伏中焦。肠胃中有宿滞也。与黄连香薷饮合平胃散。一服吐利止。身热退。接服一剂。知饥欲食矣。大凡黄连石膏之病。其舌苔必黄腻。或黄燥。其小便亦必红赤。若小便清长舌光无苔。则膏连二药皆为禁剂。盖舌质之光否。可觇胃脏之虚实也。

朱姓子八岁。秋间病霍乱吐泻。手足悉冷。口渴欲饮水。目陷形消。不食不饥。舌苔黄腻。

脉息小数。用姜汁炒川连三分、法半夏一钱、扁豆三钱、苡仁三钱、木香五分、北沙参二钱。服后吐泻止。手足温。舌苔亦退。能进稀粥。但口渴殊甚。遂改用麦冬、天花粉各一钱五分。北沙参二钱。白术一钱。苡仁、扁豆各三钱。两剂瘥。

张姓妇年四十余。先于四月间病心悸怔忡。头眩发热。予以天王补心丹加青蒿、地骨等药治愈矣。及至夏间。陡患腹痛上冲于心。呕吐清水。下利红白。痛甚则手足俱冷。汗出神疲。按其脉沉迟而小。望其色则面白唇淡。盖阳虚中寒之病。殆由乘凉饮冷所致。问之。果连日卧竹床乘凉。且稍食西瓜等物也。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桂枝、白芍、砂仁。一服痛稍缓。两剂痛始平。手足温。遂以原方去附子。减轻姜、萸。自是利止食进。复以归芍六君子汤。调治数日而痊。

詹云溪先生幼子。甫生数月。夏间因服荷叶露、银花露过多。下利手冷。面色 白。口吐涎沫。其家以为难活矣。予用理中汤加丁香。减小其剂。一服利止。而涎沫亦不吐矣。二服神气充。手转温。复以五味异功散。培养胃气而安。今已十岁。为国小校之学生矣。

张星五大令(绍棠桐城人)宰昆山时。其如君年四十余。患血崩症。经医治愈。自是遂不能寐。精神疲惫。饮食不多。延予治之。左脉细小。心脉尤弱。脐左有动气勃勃。甚则上冲。心悸多汗。劲胸间尝觉筋掣。盖血舍空虚。筋无血养。而虚阳不能敛纳也。乃与阿胶鸡子黄汤稍能寐。遂接服至十五剂。病大退。饮食亦较多矣。嗣以原方加生地、熟地。制成膏剂。常服全瘳。

庚戌三月。叶姓妇卧病垂危。其子来邀予诊。行色怆惶。口称已经某医延医数日。称为不治。并求速往。视之果神色大衰。时出冷汗。手冷额冷。面色萎黄。心悸头晕。精神不支。脉息小弱。盖阳气大虚。亡阳在即之危候也。遂以四逆加人参汤。再加黄 、白术、枣仁、白芍、红枣等。姜、附各用一钱五分。参、 、术均用三钱。急煎与服。旋即汗止手温。神气亦转。能进米粥。原方去附子。稍轻其剂。接服三日全安。

朱姓妇因病小产。旋即手冷恶寒。自汗不止。胸闷不欲食。脉息 滑而小。舌苔薄白。此产后阳虚。而兼有痰湿阻滞也。用黄 建中汤去饴糖。加橘皮、半夏。一剂汗收手暖。二剂全愈。

壬寅腊月。家慈因侍先外祖母病。及经营丧葬事。悲劳过度。复冒风雪。遂患关节疼痛。不能起于床。服千金独活寄生汤数剂。痛止。亦稍稍能起坐矣。越两日晨间。忽大汗淋漓。目直视。手冷。家人见之。惶骇不已。以为不祥之征也。家君入视后。取吉林人参半枝。红枣约十数枚。急火煎服。才下咽而神色即觉宁靖。汗亦渐收。复以理中汤加黄 。接服两日而安。距今已十三年。未尝患病。此亦予家得力于医之一事也。

方兆珍君令媳。年二十余。卧病经旬。服药多剂。而烦躁谵语。卒不能平。延予治之。见躁扰不安。妄言骂詈。欲食冷物。手冷。脉息沉弱。口虽渴而不能饮。唇虽焦而舌则润泽。且舌色不红。面色黄淡。身不发热。予谓此虚寒病也。殆寒凉发散太过乎。检阅前方。果皆芩、连、羌活、栝蒌、海石之类。病家问既系寒病。何以烦躁欲食冷物。而谵语不能寐也。予应之曰。寒病有常有变。凡恶寒手冷。下利清谷。口中和而不渴者。此其常也。若躁扰不安。欲卧冷地。欲食冷物。则其变也。何谓之变。以其寒病而反现热象也。其所以现此热象者。因阳气虚寒。龙雷之火浮越于外。古人所谓阴盛格阳。又曰内真寒而外假热之病也。治宜引火归元。否则凉药入口则立毙矣。乃与四逆汤。干姜、附子各二钱。加肉桂八分。党参、白术、熟地、枣仁、茯神各三钱。煎成冷服。果躁扰渐宁。接服一剂。能安睡矣。自是神安能食。不复骂詈。复以归芍六君子汤。调补数日而痊。

王姓老妇。年约六旬。偶病感冒。医者以发散药与之。次日遂发狂奔走。欲脱去上下衣服。

欲卧冷地。其子惶骇。延予诊之。予视其面色黄淡。手足俱冷。脉息沉弱。是阳虚欲脱也。

急以四逆汤加党参、熟地、肉桂。两剂而安。嗣以人参养荣汤。调补数日乃瘥。

壬子正月。利记糖栈骆达三君。患感冒病。头痛恶寒。饮食无味。脉息小滑。予用葱豉汤加荆芥、紫苏、半夏、橘皮等。讵此药服后。忽喘息不能卧。头脑中觉热气上升。小腹左偏作衰。寒气逼龙雷之火上越也。其喘息不能卧者。肺肾两虚不能纳气也。其腹痛呕吐痰水者。寒气内扰气血不能通调也。其畏寒手指作冷者。虚寒病之本相也。乃与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肉桂、白芍、五味子。服后喘吐俱平。腹痛服后诸症悉退。病家自以为病愈。遂不服药。越数日。复恶寒头痛手冷。时或手足发热。

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舌苔少而色白。小便黄。脉仍沉小。乃以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去饴糖。

加半夏。服后诸症少退。但时觉虚火上升。则头痛大作。手足亦觉发热。而其身则殊不热。

遂师李东垣法。用潞党参、白术各二钱。肉桂五分。升麻、茈胡、川芎各一钱。炙甘草八分。茯苓三钱。半夏一钱五分。加生姜、红枣同煎。覆杯而头痛止。手足亦不发热。接服一剂而安。凡老年之病属虚者多。非偏于阳虚。即偏于阴虚。而亦有阴阳两虚者。医家于此。尤宜加意焉。

卢谷山年近六旬。患泄泻。由夏炳如先生介绍邀诊。脉息小弱。两手俱冷。精神疲倦。此脾胃气虚。阳气衰弱之病。乃用理中汤加山药、木香。接服两剂。精神较好。能进饮食。原方加肉桂四分。枸杞子二钱。又服二剂。手稍转温。泄泻已止。但头眩殊甚。原方去姜、桂。

加熟地。接服三日。头眩较减。而手仍冷。复于原方中加鹿角胶、黄 。服两剂后。精神殊觉爽健。惟手终不暖。盖高年真火已衰。非旦夕所能奏功。乃嘱购鹿茸半具。研末。每日服五厘。用高鹿参三钱煎汤和服。卢君遂托友在泸购办参茸。如法服之。半月后返闽。今年春间。卢君复来镇江。言鹿茸甚有效。现下精神甚好。而手亦转温。今担任赖大有皮丝烟号经理云云。大凡积虚之病。皆须悠久成功。而尤必藉血肉有情之品。始易奏效。鹿性纯阳。能补人身阳气。茸生于首。兼能补脑。故有此特效也。

乙巳二月。季姓妇。咳喘倚息不得卧。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不舒。心痛彻背。脉沉而滑。舌苔白腻。此风寒痰饮内外搏结。肺气不得下降而成肺胀也。乃用小青龙汤合栝蒌薤白汤。麻黄、细辛、各四分。干姜、五味子各五分。栝蒌、薤白各三钱。甘草五分。余药各一钱五分。服后得汗。而寒热喘息俱平。惟身痛咳嗽未已。易方。以桂枝汤和营卫。加干姜、五味子各五分。细辛三分以治咳。一剂效。因贫不复延诊。遂渐愈。

吴某年十五岁。咳嗽音嗄。自春徂秋。迄未能愈。咳而无痰。饮食能进。不热不渴。脉如平人。与三拗汤加干姜、五味子、半夏。服三剂后。咳减声音如常。每次麻黄只用三分。至第四剂则减至二分。后以六君子汤调补三日而瘳。

刘某病延两月。咳嗽吐痰甚臭。身热口渴。手足心热。舌红无苔。右脉滑数。此肺脏伏热势将成痈也。与黄芩、贝母、玉竹、蒌仁、桑叶、知母、枇杷叶等作煎剂。加梨汁和服。一剂热轻嗽减。三剂全愈。

鲍姓子三岁。发热数日。咳吐臭痰。大便完谷不化。扪其额热烁手。舌干苔少。口渴脉数。

乃肺脏受热也。拟方用黄芩、马兜铃、地骨皮、知母、贝母、栝蒌、苡仁、桑叶、甘草、枇杷叶。一剂知。二剂已。

孙姓妇年四十余。素有肺病。咳嗽痰中带血。头晕心悸。彻夜不寐。精神疲惫。心内觉热。

饮食不多。脉息细弱。此平日劳神太过。血液衰耗。肺病日久。将成肺痨也。拟方用百合、枣仁、茯神、柏子仁各三钱。沙参、麦冬、地黄各二钱。阿胶一钱五分。服后血止能寐。但汗多气喘。原方去百合。加黄 五分。枸杞子二钱。浮麦三钱。胡桃肉三钱。接服两剂。汗收喘定。但尚有咳嗽而已。原方去黄 。加地骨皮、贝母、枇杷叶。服三剂后。咳大减。精神亦健。能乘舆出门。遂改用集灵膏。令其常服而痊。

刘锡九君咳嗽多日。音嗄。起居如常。体胖。脉息缓滑。舌有腻苔。盖痰饮病也。与二陈汤加白芥子六分。白术二钱。苡仁三钱。三服而瘳。

周珊甫君夫人。年逾五旬。素患肺病。咳嗽哮喘。痰声如拽锯。呼吸几不能通。予视其体胖神强。两手脉滑有神。盖富裕之家。奉养太过。肥甘油腻。蕴酿成痰。致肺气管枝发炎也。

拟方用杏仁泥、白前、桔梗各一钱五分。薄荷五分。橘红八分。贝母、苡仁各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枇杷叶一片。作煎剂。一服呼吸大畅。哮喘亦定。接服三剂全愈。

孙姓女。甫周岁。咳嗽多日。初延西医某治之无大效。后延中医某治之亦无效。因来求诊。

予见其精神疲惫。面色淡白。舌红无苔。满舌俱破。有汗不热。乃虚症也。用生脉散加百合、元参、扁豆等作煎剂。初次仅用沙参。接服两剂。咳嗽大减。神气亦佳。惟夜间汗多。原方加黄 一钱。浮小麦三钱。改用党参。又两剂。咳嗽亦减。舌破亦愈。其舌上亦并未用吹药也。

龙耀南君夫人。咳嗽多日。时发寒热。舌光无苔。脉息濡缓。与生脉散加青蒿、黄芩、苡仁、百合、贝母、枇杷叶。接服两剂。寒热退。咳嗽亦减。惟目光不足。视物昏花。

原方去青蒿、黄芩、苡仁。加干地黄、女贞子。三剂而痊。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