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蛔虫候∶蛔虫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者。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贯伤心者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若弦,今反脉洪而大,则是蛔也。

《婴童宝鉴》∶小儿蛔痛,为未五岁时食鸡肉而变为虫,虫咬心而痛也。来去不定,故发歇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蛔虫咬心痛候歌∶

只为从前吃食粗,虫生脾内瘦肌肤。爱甜怕苦(《凤髓经》云怕食)多生痛,痛便高声病不除。形容但看人中上,从鼻并唇口亦乌。干漆去虫兼定痛,蛔虫尽取痛皆无。

此因脾热,食物太粗,是以物在脾内停,久不能化,感人血气而化作虫。其有数种形类不一∶有如马尾者,有如钗条者,有如瓜子者。治当调气血,去积毒,生肌肉也;次当去其虫,定痛,行经脉,安五脏。

《凤髓经》歌括一同。有注云∶宜与使君子散取虫。(方见本门。《吉氏家传》方同。)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蛔虫咬心痛候歌一同。后云∶此候与正蛔虫候、吊病、盘肠、脾气病四候皆相切磋,只人中黑色便是蛔候。先调气正后取下虫。又调气用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取虫用蛔疳散(方见本门)。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