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诸疡痈痒,皆属心火。似乎疮疡痈疽,无非阳火也。谁知阳能变阴,阴难济阳,无有一定之规乎。夫阳火之旺,乃阴水之亏也,本是阳症,亦宜补阴以济之。况原是阴症,反用消耗之药,必至损阳而更锢其阴,安得不变生偏胜之祸哉?如疮毒初起,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非阴症似阳乎。不用温散,而妄用寒凉,或食生冷之物,使疮毒内陷,遂至阴极似火,甚而烦闷之症生。苟不用温暖之药,则阴不能退,而阳不能回也。如疮毒初起,色紫皮赤,肿突作痛,恶寒喜暖,非阳症似阴乎。不用寒散,而妄用辛热.或食燔炙之味,使疮毒外腐,遂至阳极似水,甚而昏愦之祸作。苟不用冷泻之药,则阳不能制,而阴不能生也。然而阳似阴者易疗,阴似阳者难医。世有疮疡大烂,洞见腑脏,或见筋骨,疮口黑陷,身不能卧,口不能食,人认为阳症之败坏也,讵知是阴虚而不能变阳乎。夫溃烂而至于脏腑、筋骨之皆见,此从前不用补剂,使毒过于沿烧,将好皮肉尽化为瘀腐耳。口不思食,本不可救,然用参、芪、归,熟,佐之化毒之品,亦往往有得生者。倘日以解毒为事,绝不去补气血之阴,则阴不能变阳,又安能死变为生哉。更世有疮疡将愈而不收口,百药敷之,绝无一验,人以为余毒之未净也,讵知是阴虚而不能济阳乎。夫独阴不生,而孤阳亦不长也。疮疡致脓血已净,则阴必大虚,止补其阳,则阳旺阴虚,阳虽有济阴之心,而阴实无济阳之力,所以,愈补阳而阴愈虚,阴愈虚而疮口愈难合也。倘错疑毒之未净,用败毒之剂,则已虚益虚,不特损阴,而兼损阳矣。助阳尚难补阴,况攻毒又安能济阳哉。此皆不识阴阳之真假,毋怪施治之误也。大约未溃之前,多有阴症似阳之病。若已溃之后,虽阳症亦作阴症治之。故俱宜用补而不可用散,此实不传之秘诀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