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又天运。天有六极五常。音义。司马云:六极四方上下也。

青中主肝  高云:在色为青。在中主肝。

且复侍坐  诸本。且。作旦。当改。

一阳为游部  张云:少阳在侧。前行则会于阳明。后行则会于太阳。出入于二阳之间。故曰游部。志云。游部者。游行于外内阴阳之间。外内皆有所居之部署。

此知五脏终始  吴云:由表而入。则始太阳。次少阳。终阳明。由里而出。则始阳明。次少阳。终太阳。言五脏者。阳该阴也。张云:有阳则有阴。有表则有里。睹此三阳之义。则五脏之终始。可类求而知矣。

三阳为表  张云:三阳。误也。当作三阴。三阴。太阴也。太阴为诸阴之表。故曰:三阴为表。按阴阳离合论曰。太阴为关。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师传篇曰。肺为之盖。脾者主为卫。是手足三阴。皆可言表也。下文所谓三阳三阴者。明列次序。本以释此。故此节。当为三阴无疑。王氏而下皆曰。三阳。太阳也。二阴。少阴也。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故曰:三阳为表。二阴为里。其说若是。然六经皆有表里。何独言二经之表里于此耶。盖未之详察耳。

一阴至绝作朔晦  马云:王注。以一阴至绝为读。作朔晦为读。又以却具合以正其理为句。义不通。

当言一阴至绝作为读。晦朔却具为读。合以正其理为句。岂知一阴至绝。而有复作之理。朔晦相生之妙。却具于其中。而正此厥阴之理也。正者。证也。简按王注义尤明备。马说却非也。王所引灵枢文。出阴阳系日月篇。

以正其理  张云:终始循环。气数具合。故得以正其造化之理矣。

弦急悬不绝  张云:悬。浮露如悬也。少阳之脉。其体乍数乍疏。乍短乍长。今则弦急如悬。其至不绝。兼之上乘胃经。此木邪之胜。少阳病也。按以上三阳为病。皆言弦急者。盖弦属于肝。厥阴脉也。阴邪见于阳分。非危则病。故特举为言。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  张云:三阴。太阴也。上文云。三阳为表。当作三阴者。其义即此。三阴之脏。

脾与肺也。肺主气。朝会百脉。脾属土。为万物之母。故三阴为六经之主。

上空志心  吴。改作志上控心。注云:志。谓肾气也。脾为坤土。有母万物之象。故六经受栽于脾,而后治。是为六经所主。今其气上交于太阴寸口。脉来搏而沉。是脾家绝也。脾绝则肾无所畏。气上凌心。控引心痛。肾主志。故曰志上控心。马云:所谓三阴者。在手则为手太阴肺经也。为手足六经之所主。正以百脉朝会。皆交于手太阴经也。夫太阴之脉。浮涩为本。今见伏脉。又似鼓不浮。是肾脉干肺也。肾之神为志。肺虚则肾虚。其志亦空虚无依耳。曰上空者。盖肾神上薄也。曰志心者。志虽肾之神。而实心之所之之谓也。张云。交于太阴。谓三阴脉至气口也。肺主轻浮。脾主和缓。其本脉也。今见伏鼓不浮。则阴盛阳衰矣。当病上焦空虚。而脾肺之志。以及心神。为阴所伤。若致不足。故上空志心。按阴阳应象大论曰。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心在志为喜。是皆五脏之志也。简按吴。空。作控。据王注,而其注则依杨义。然杨空字欠详。要之此一节。义不清晰。张义略通。

二阴至肺  张云:言肾脉之至气口也。经脉别论曰。二阴搏至。肾沉不浮者。是也。肾脉上行。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出气口。是二阴至肺也。肾主水。得肺气以行降下之令。通调水道。其气归膀胱也。肺在上。肾在下。脾胃居中。主其升降之柄。故曰:外连脾胃也。外者。肾对脾言。即上文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之义。

一阴独至  张云:厥阴脉胜也。经脉别论曰。一阴至。厥阴之治。是也。厥阴本脉。当软滑弦长。

阴中有阳。乃其正也。若一阴独至。则经绝于中。气浮于外。故不能鼓钩而滑。而但弦无胃。生意竭矣。简按张注。经绝气浮为句。不鼓钩而滑为句。志高同。吴改作一阴独至。钩而滑。经绝气浮不鼓。不可从。

颂得  简按颂。似用切。音诵。

一阴为独使  马云:一阴者。即厥阴也。厥阴为里之游部。将军谋虑。所以为独使也。张云:使者。

交通终始之谓。阴尽阳生。惟厥阴主之。故为独使。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  马云:此言膀胱与肝为病者。膀胱胜而肝负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一阴者。足厥阴肝经也。膀胱主病。而肝来侮之。则木来乘水。当是时。膀胱为表。肝为里。膀胱邪盛。有自表之里之势。肝经不得而止之。致使内乱五脏之神。外有惊骇之状。金匮真言论曰。肝其病发惊骇。高。太阳。

改作太阴。简按高注义乖。今仍旧文。

二阴二阳病在肺  高。二阳。作三阳。注云:太阳之气。主皮毛者。肺之合。故二阴三阳相合。病在肺也。二阴合三阳而病肺。则三阳有余。二阴不足。故少阴脉沉也。简按旧注义通。未必改字。诸家仍王。

胜肺伤脾  张云:土邪伤水。故足少阴之脉沉。沉者。气衰不振之谓。然胃为脾腑。脾主四肢。火既胜肺。胃复连脾。脾病则四肢亦病矣。简按高云:胜肺。犹言肺气胜也。误甚。

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  马。心脘下句。空窍堤句。注云:少阴之气。客游于心脘之下。水来侮火也。然阴气上游。胃不能制。肠胃空窍为堤。闭塞不通。高云:空窍。汗孔之窍也。堤。犹路也。少阴少阳相合。阴胜其阳。故病出于少阴之肾。少阳三焦之脉。散络心包。出于胃脘。今少阴之气。客游于心脘下。

是阴客于阳。水胜其火。致三焦不能出气以温肌腠。一似空窍之路。闭塞不通。吴。阴气以下十字句。堤闭塞不通五字句。注云:二阴。少阴肾气也。一阳。少阳胆气也。二气相搏。水不胜火。病出于肾。肾病则气逆,而上实于心脘下之空窍。如堤防之横塞胸中。不得通塞。张同。堤下为句。简按王。阴气客游于心句。脘下空窍句。今考文义。高注似是。但堤字注未稳。当从旧注。

四肢别离  吴云:胸中病。则四肢无以受气。故若别离于身。不为己有也。张云:清阳实四肢。阳虚则四肢不为用。

一阴一阳代绝云云  高。此一项。移于上文一阴为独使之下。注云:旧本在四肢别离下。今改正于此。张云:代绝者。二脏气伤。脉来变乱也。肝胆皆木。木生心火。病以阳衰。则阴气至心矣。吴云:阴气。

动气也。上下无常者。作辍无时也。出入不知者。端倪莫测也。简按吴阴气之解。未见所本。

皆在  吴云:在寸口也。张云:皆病也。简按志高以二阳三阴为句。以至阴皆在为句。而注皆在。为脾胃之气皆在于中。其说迂回叵从。

阴不过阳  马云:胃脾肺经为病。则在阴经者。不能出过于阳以为和。在阳经者。不能入止于阴以为和。阴阳之气。并至阻绝。张云:阴不过阳。则阴自为阴。不过入于阳分也。阳气不能止阴。则阳自为阳。不留止阴分也。

浮为血瘕沉为脓  吴。浮沉改置。马云:。腐同。张云:脉浮者。病当在外。而为血瘕。脉沉者。

病当在内。而为脓。正以阴阳表里。不相交通。故脉证之反若此。

阴阳皆壮下至阴阳  张云:阴阳皆壮。则亢而为害。或以孤阴。或以孤阳。病之所及。下至阴阳。

盖男为阳道。女为阴器。隐曲不调。俱成大病也。

上合昭昭下合冥冥  张云:昭昭可见。冥冥可测。有阴阳之道在也。吴云:昭昭。天之道也。冥冥。

地之阴也。言脉之阴阳。合天地也。

遂合岁首  张。合。作至。高云:五脏五行。始于木。而终于水。犹四时始于春。而终于冬。遂合今日孟春之岁首。简按阴阳皆壮以下文六句。与下文不相冒。且旨趣暧昧难晓。疑是他篇错简。今姑仍张注。

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  马云:冬三月之病。死证悉见。在理已尽。亦可延至地有草柳有叶之时。

其人始杀者。何也?有死征而有死脉也。以物生而人死。故亦以杀名之。向使交春之初。阳脉亦绝。有同阴脉。

止期在孟春而已。安能至此草柳俱见之日乎。张云:在理已尽。谓察其脉证之理。已无生意也。以冬之病而得此。则凡草色之青。柳叶之见。阴阳气易。皆其死期。故云皆杀也。简按今仍王注。

春阴阳皆绝  马依太素。删春字。吴张志高。并顺文释之。今从马。

阳杀  马云:春三月为病者。正以其人秋冬夺于所用。阴气耗散。不能胜阳。故春虽非盛阳。交春即病。为阳而死。名曰阳杀。张云:春月阳气方升。而病在阳者。故曰阳杀。杀者。衰也。高云:春三月之病。

阳气不生。故曰阳杀。杀。犹绝也。简按马张之注。义相反。今详马据王注。为病热而释之。义似长。仍从之。

草干  马云:若使其脉阴阳俱绝。则不能满此三月。而始死也。期在旧草尚干之时。即应死矣。无望其草生柳叶之日也。简按王以降。并为深秋之节。然阴阳皆绝者。安有从春至深秋。而始死之理乎。虽旧草尚干之解未允当。姑从马说。以俟后考。

至阴不过十日  张云:脾肾皆为至阴。夏三月。以阳盛之时。而脾肾伤极。则真阴败绝。天干易气。

不能堪矣。故不过十日也。高云:此夏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六月长夏。属于至阴。时当至阴。阳气尽浮于外。夏三月而病不愈。交于至阴。不过十日死。李云:金匮真言论曰。脾为阴中之至阴。五脏六腑之本也。以至阴之脏。而当阳极之时。苟犯死症。期在十日。

阴阳交期在水  熊音。。音廉。薄也。张云:。音敛。清也。马云:其脉阳中有阴。是谓阴阳交也。则脾未全绝。期在七月水生之候。其水静之日而死矣。吴云:阴脉见于阳。阳脉见于阴。阴阳交易其位。谓之阴阳交。水。仲秋水寒之时也。言阴阳交易。既失其常。时当水。则天地不交之时也。脉与天地相违。短期不在是乎。高云:。濂同。若越长夏。而至于秋。则为阴阳交。夏三月之病。而交于秋。期在濂水而死。濂。犹清也。中秋。水天一色之时也。简按。薄冰也。潘岳寡妇赋。水以微凝。乃言冬初之时也。正韵。濂。音廉。与同。一曰。薄也。

其为清之义。未见所据。

三阳俱起  马云: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膀胱病脉俱起。则膀胱属水。秋气属金。金能生水。

当不治自已也。吴云:俱起。手足俱起也。高云:三阳。谓太阳阳明少阳。故曰俱。后三阳。谓太阳。二阴。

谓少阴。故曰独也。

阴阳交合者  马云:若膀胱有阳病而见阴脉。有阴病而见阳脉。是阴阳相合。其证当行立坐卧。俱不宁也。以金为主。当善调之而愈。吴云:谓阴阳之气交至。合而为病也。阴阳两伤。血气俱损。衰弱已甚。

故令动止艰难。立则不能坐。坐则不能起也。张云:秋气将敛未敛。故有阴阳交合为病者。则或精或气。必有所伤。而致动止不利。盖阳胜阴。故立不能坐。阴胜阳。故坐不能起。

三阳独至  李云:阳。当作阴。阴病而当阴盛。则孤阴不生矣。冰坚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阳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阴期在盛水。则此为三阴无疑。

期在石水  张云:三阳独至。阳亢阴竭之候也。阴竭在冬。本无生意。而孤阳遇水。终为扑灭。故期在冰坚如石之时也。

二阴独至  张云:二阴。全元起本。作三阴。即所谓三阴并至。有阴无阳也。盛水者。正月雨水之候。孤阴难以独立。故遇阳胜之时。则不能保其存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