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曰∶医演岐黄本世传,为嗟海内困颠连。几篇术括千年秘,一点春回万病痊。解使疲癃跻寿域,却惭谫

陋着遗编。敢云卞玉思三献,忧国忧民天下先。

万金一统述

万金者,万象之精粹也。一统者,总括之大机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

始也。天者,轻清而上浮也。地者,重浊而下凝也。阳之精者为日,东升而西坠也。阴之精者为月,夜见而昼

隐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

强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

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

生成之始终也。玄气凝空,水始生也。赤气炫空,火始生也。苍气浮空,木始生也。素气横空,金始生也。黄气

际空,土始生也。天地 ,万物化醇也。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也。三才者,天地人也。人者,得天地之正气,

灵于万物者也。命者,天之赋也,精者,身之本也。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足也。神者,生之制也。心者

,君主之官,神明出也。肺看,相傅之官,治节出也。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也。

膻者,使臣之官,喜乐出也。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也。大肠者,传导之官,

变化出也。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

化则能出矣。)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也;三阴

者,太阴、少阴、厥阴也。阳明者,两阳合明也。(两阳合明曰明。)厥阴者,两阴交尽也。(两阴交尽曰

幽。)手太阴,肺经也。(本脏经络起中府穴,终少商穴,传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也。(起商阳

穴,终迎香穴,传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也。(起极泉穴,终少冲穴,传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

肠经也。(起少泽穴,终听宫穴,注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胞络也。(起天池穴,终中冲穴,传手少阳三

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也。(起关冲穴,终耳门穴,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也。(起睛明穴。终

至阴穴,注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也。(起涌泉穴,终俞府穴,传手厥阴心包络经。)足少阳,胆经也。

(起瞳子 穴,终窍阴穴,传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也。(起大敦穴,终期门穴,复传手太阴肺经。)足

阳明,胃经也。(起头维穴,终厉兑穴,传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也。(起隐白穴,终大包穴,传手少阴

心经。)

头者,诸阳之会也。鼻者,属肺,鼻和则知香臭也。目者,属肝,目和则知黑白也。口者,属脾,口和则知

谷味也。舌者,属心,舌和则知五味也。耳者,属肾,耳和则知五音也。肺开窍于鼻也,心开窍于舌也,脾开窍于

口也,肝开窍于目也,肾开窍于耳也。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发者,属心,禀火气也。须者,属肾,禀水气

也。眉者,属肝,禀木气也。毛者,属肺,禀金气也。咽者,咽物,通水谷,接三脘,以通胃也,呵欠者,胃也。

喉者,候气,有九节通五脏,以系肺也。善嚏者,肺气也。声音者,根出于肾也。善噫者,脾气也。

发者,血之余也,爪者,筋之余也。神者,气之余也。目得血而能视也,耳得血而能听也,手得血而能摄也,

掌得血而能握也,足得血而能步也,脏得血而能液也,腑得血而能气也。魂者,神明之辅弼也。魄者,积气之匡

佐也。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直行者,谓之经也;旁行者,谓之络也。脉者,天真委

和之气也。三部者,尺关寸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

左手寸口,心与小肠之脉所出,君火也。左手关部,肝与胆之脉所出,风木也。左手尺部,肾与膀胱之脉所

出,寒水也。右手关部,脾与胃之脉所出,湿土也。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脉所出,燥金也。右手尺部,命门与三

焦之脉所出,相火也。每部中各有浮、中、沉三候也。三候,三而三之,为九候也。浮者,主皮肤,候表及腑也;

中者,主肌肉,以候胃气也;沉者,主筋骨,候里及脏也。寸为阳,为上部,法天,为心肺,以应上焦,主心胸

以上至头之有疾也。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法人,为肝脾,以应中焦,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尺为阴,为下部,

法地,为肾命,以应下焦,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四时之脉者,弦、钩、毛、石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夏

脉钩者心,南方火也。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冬脉实者肾,北方水也。四季脉迟缓者脾,中央土也。四时平脉者,

六脉俱带和缓也。(谓有胃气,有胃气曰生;无胃气曰死。)

一呼一吸者,为一息也。一息四至者,为平脉也。太过不及者,病脉也。关格覆溢者,死脉也。三迟二败,冷

而危也。六数七极,热生多也。八脱九死十归墓也,十一十二绝魂也,两息一至死脉也。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相生者,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也。相克者,谓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也。相生者,吉也,相克者,凶也。心若见沉细,肝见短涩,肾见迟缓,肺

见洪大,脾见弦长,皆遇克也。心若见缓,肝见洪,肺见沉,脾见涩,肾见弦,皆遇我之所生也。男子左手脉常

大于右手为顺也;女子右手脉常大于左手为顺也。男子尺脉常弱,寸脉常盛,是其常也;女子尺脉常盛,寸脉常

弱,是其常也。男得女脉,为不足也;女得男脉,为不足也。男子不可久泻也;女子不可久吐也。

左手属阳,右手属阴也。关前属阳,关后属阴也。汗多亡阳,下多亡阴也。诸阴为寒,诸阳为热也。

人迎者,左手关前一分是也。气口者,右手关前一分是也。人迎以候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

外感也。人迎浮盛。则伤风也;紧盛,则伤寒也;虚弱,则伤暑也;沉细,则伤湿也;虚数,则伤热也。气口以

候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内伤也。喜者,则脉数也;怒者,则脉激也;忧者,则脉涩也;思

者,则脉结也;悲者,则脉紧也;恐者,则脉沉也,惊者,则脉动也。人迎脉紧盛大于气口一倍,为外感风与寒,

皆属于表,为阳也、腑也。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脉紧盛为伤食、为劳倦,皆属于里,为阴也、脏也。人迎气口

俱紧盛,此为夹食伤寒,为内伤外感也。男子久病,气口充于人迎者,有胃气也。女子久病,人迎充于气口者,有

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逆。)

外因者,六淫之邪也;内因者,七情之气也;不内外因者,饮食劳倦跌扑也。

浮、沉、迟、数、滑、涩者,为六脉也,浮者,为阳在

表、为风、为虚也。沉着,为阴在里,为湿、为实也。迟者在脏,为寒、为冷、为阴也。数者在腑,为热、为

燥、为阳也。滑者,血多气少也。(滑为血有余。)涩者,气多血少也。(涩为气浊滞。)

八要者,表里虚实寒热邪正是也。八脉者,浮沉迟数滑涩大缓是也。表者脉浮,以别之病不在里也。里者

脉沉,以别之病不在表也。虚者脉涩,以别之五虚也。实者脉滑,以别之五实也。寒者脉退,以别之脏腑积冷

也。热者脉数,以别之脏腑积热也。邪者脉大,以别之外邪相干也。正者脉缓,以别之外无邪干也。洪、弦、

长、散、浮之类也,伏、实、短、牢、沉之类也,细、小、微、败、迟之类也,疾、促、紧、急、数之类也,动

、摇、流、利、滑之类也,芤、虚、结、滞、涩之类也,坚、实、钩、革、大之类也,濡、弱、柔、和、缓之

类也。

七表者,浮、芤、滑、实、弦、紧、洪是也。浮者不足,举有余也;芤者中空,两畔居也;滑者如珠,中有

力也;实者逼逼与长俱也;弦者如按弓弦状也,紧者牵绳转索是也;洪者按之皆极大也;浮为中风,芤失血也;

滑吐实下分明别也;弦为拘急,紧为疼也;洪大从来偏主热也。

八里者,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微者如有又如无也;沉者举无按有余也;迟缓息间三度至也;

濡者散止细仍虚也;伏者切骨沉相类也;弱者沉微指下图也;涩者如刀轻刮竹也;迟寒缓结微为痞也;涩因血少

沉气滞也;伏为积聚濡不足也;弱则筋痿少精气也。

九道者,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也。长者流利通三部也;短者本部不及细也;促者来数急促

歇也;虚者迟大无力软也;结者时止而迟缓也;代者不还真可吁也;

牢者如弦沉更实也;动者鼓动无定居也;细者虽有但如线也;长为阳毒三焦热也;短气壅郁未得倡也,促阳气拘

时兼滞也;虚为血少热生惊也;代主气耗细气少也;牢气满急时主疼也;结主积气闷兼痛也,动是虚劳血痢崩也。

六死者,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也。雀啄连来三五啄也,屋漏半日一点落也,弹石硬来寻即

散也;解索搭指即散乱也;鱼翔似有亦似无也;虾游静中跳一跃也。

奇经八脉者,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也。阳维者为病,苦寒热也;阴维者为病,

苦心痛也;阳跷者为病,阴缓而阳急也;阴跷者为病,阳缓而阴急也;冲之为病,气逆而里急也;督之为病,脊

强而厥冷也;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为七疝,女为瘕聚也;带之为病,腹满腰胀,溶溶若坐水中也。

中风宜迟浮,忌急实也。伤寒宜洪大,忌沉细也。咳嗽宜浮濡,忌沉伏也。腹胀宜浮大,忌虚小也。下利宜微

小,忌浮洪也。狂疾宜实大,忌沉细也。霍乱宜浮洪,忌微迟也,消渴宜数大,忌虚小也。水气宜浮大,忌沉细也。

鼻衄宜沉细,忌浮大也。心腹疼痛宜沉细,忌浮大也。上气浮肿宜浮滑,忌微细也。头痛宜浮滑,忌短涩也。喘急

宜浮滑,忌涩脉也。唾血宜沉弱,忌实大也。金疮宜微细,忌紧数也。中恶宜紧细,忌浮大也。中毒宜数大,忌微细

也。吐血宜沉小,忌实大也。肠癖宜沉迟,忌数疾也。内伤宜弦紧,忌小弱也。风痹宜虚濡,忌紧急也。温病发热,

忌微小也。腹中有积,忌虚弱也。病热,忌脉静也。病泄,忌脉大也。翻胃宜浮缓,忌沉涩也。咳逆宜浮缓,忌弦急

也。诸气宜浮紧,忌虚弱也。痞满宜滑脉,忌涩脉也。妇人带下宜迟滑,

忌虚浮也。妇人妊娠宜洪大,忌沉细也。产妇面赤舌青,母活子死也,面青舌青沫出,母死子活也;唇口俱青,

子母俱死也。妇人已产,宜小实,忌虚浮也。妇人劳虚,右寸数者,死也;鱼口气急者,死也,循衣摸床者,

死也;口臭不可近者,死也;面肿、色苍黑者,死也;发直如麻者,死也;遗尿不知者,死也;舌卷卵缩者,

死也;眼目直视者,死也;面无光者、牙根黑者,死也;汗出身体不凉者,死也;头面痛、卒视无所见者,死也;

黑色入耳、目、鼻,渐入口者,死也;温病大热,脉细小者,死也。人病脉不病者,名内虚也。温病汗出不至

足者,死也。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宜强急而长,忌浮短而涩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宜紧实而数,

忌浮涩而微也。病若吐血复衄血者,宜沉细,忌浮大而牢也。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宜洪大,忌手足厥

逆,脉细而微也。病若大腹而泄者,宜微细而涩,忌紧大而滑也。

诸风掉眩者,皆属于肝也。诸寒收引者,皆属于肾也。诸湿肿满者,皆属于脾也。诸痿喘呕者,皆属于胃也。

诸痛痒疮者,皆属于心也。瘦脱形发热、脉坚急者,死也。诸热瞀螈,皆属于火,手少阳三焦经也。(瞀、昏也。

螈、跳动也。)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手少阴心经也。(禁冷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手厥阴心

胞络经也。诸痉强直,皆属于湿,足太阳膀胱经也。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足太阴脾经也。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足阳明胃经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足厥阴肝经也。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手太阴肺经也。

诸病跗肿,酸疼惊骇,皆属于火,手阳明大肠经也。(跗肿,足皆肿也。)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手太

阳小肠经也。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足少阴肾经也。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足少阳胆经也。

(暴注,卒然泻也。下迫,

里急后重也。)

五虚者,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也。(糜粥入胃,泄泻止则生。)五实者,脉盛、皮热、

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是也。(泻之,大小通利而得汗者生。)五胜者,气盛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

浮,湿胜则濡泄也。五恶者,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也。六脱者,脱气、脱血、脱津、脱液、

脱精、脱神也。五劳者,久视伤血,劳于心也,久卧伤气,劳于肺也;久坐伤肉,劳于脾也,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久行伤筋,劳于肝也。尽力谋虑劳伤乎肝,应筋极也。曲运神机劳伤平脾,应肉极也。意外过思劳伤乎心,应脉极

也。预事而忧劳伤乎肺,应气极也。矜持志节劳伤乎肾,应骨极也。

头者,精神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脱也。背者,胸中之府。背屈肩垂,腑将坏也。腰者,肾之府。转摇不动,

肾将惫也。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则振掉,骨将惫也。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伛,筋将惫也。

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也;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

不能为肌肤也;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也;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

死也;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也。肺主皮毛,损其肺者,益其气也。心主血脉,损其心者,调其荣卫也。脾

主肌肉,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也。肝主筋,损其筋者,缓其中也。肾主骨,损其骨者,益其精也。忧愁思

虑,则伤心也。形寒饮冷,则伤肺也。恚怒气逆,则伤肝也。饮食劳倦,则伤脾也。坐湿入水,则伤肾也。亢则害,

承乃制也。寒极则生热也。热极则生寒也。木极而似金也。火极而似水也。土极而

似木也。金极而似火也。水极而似土也。

五郁者,泄、折、达、发、夺也。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

谓下之,令无壅滞也。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心下逆满者,下之过也。

气上冲胸,起则眩晕者,吐之过也。肉 筋惕,足蜷恶寒者,汗之过也。

脱阳者见鬼,气不守也;脱阴者目盲,血不荣也。重阳者狂,气并于阳也;重阴者癫,血并于阴也。气留而

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也;六腑不和,则流结为壅也,手屈而

不伸者,病在筋也;手伸而不屈者,病在骨也。螈者,筋脉急而缩也, 者,筋脉缓而伸也。搐搦者,手足牵引,

一伸一缩也。舌吐不收者,阳强也;舌缩不能言者,阴强也。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也;夏伤于暑,秋必 疟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也。风者,

百病之长也。风痱者,谓四肢不收也。偏枯者,谓半身不遂也。风懿者,谓奄忽不知人也。风痹者,谓诸痹类风状

也。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散满,涣而不用也。

太阳则头痛、身热、脊强也。寒者,天地杀厉之气也。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也。伤风者,身热、有汗、恶

风也,伤寒者,身热、无汗、恶寒也。少阳则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也。太阴则腹满、自利、尺寸沉而津不

到咽也。少阴则舌干而口燥也。厥阴则烦满而囊拳也。表热者,翕然而热也。里热者,蒸蒸而热也。项背强者,太阳

表邪也,恶风者,见风则怯也。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寒热往来者,阴阳相胜也。烦热

者,热邪传里也。

煎厥者,气热烦劳也。薄厥者,气逆大甚也。解 者,脊脉痛,少气不欲言也。四肢不收者,脾病也。肉痿者,

肌肉不仁也。肉蠕动者,脾热也。

五饮者,支饮、留饮、痰饮、溢饮、气饮也。五泄者,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也。(又有飧

泄、胃泄、洞泄、濡泄、 溏之类。)脾泄者,腹胀呕逆也;胃泄者,饮食不化也;大肠泄者,食已窘迫也;

小肠泄者,泄便脓血也;大瘕泄者,里急后重也。 溏泄者,大肠有寒也。肠垢者,大肠有热也。飧泄者,食不

化,脾病也。脾约者,大便坚而小便利也。五膈者,忧、恚、寒、热、气也。五噎者,忧、思、劳、食、气也。

九气者,喜、怒、忧、思、悲、恐、惊、劳、寒、暑也。五积者,五脏之所生也。六聚者,六腑之所成也。

肝积在左胁,肥气也;肺积在右胁,息奔也;心积在脐上,伏梁也;肾积在脐下,奔豚也;脾积居中,痞气也。五

疸者,黄汗、黄胆、酒疸、谷疸、女劳疸也。五轮者,风、血、肉、气、水也。八廓者,天、地、水、火、风、

云、山、泽也。五瘿者,肉瘿、筋瘿、血瘿、气瘿、石瘿也。六瘤者,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也。

九种心痛者,饮、食、风、冷。热、悸、虫、疰、去来痛也。七疝者,寒、水、筋、血、气、狐、 也。三消者

,多属血虚也。上消者,肺也;中消者,胃也;下消者,肾也。五痔者,牝、牡、血、脉、肠痔也。五淋者,气、

砂、血、膏、劳也。五痹者,皮痹、脉痹、肌痹、骨痹、筋痹也。(又有痛痹、着痹、行痹、周痹。)痛痹者,筋

骨掣痛也;着痹者,着而不行也;行痹者,走痛不定也;周痹者,周身疼痛也。

肾移寒于肝,则痈肿少气也;脾移寒于肝,则痈肿筋挛也。肝移寒于心,则狂、隔中也。心移寒于肺,则肺消。肺

消者,饮一溲二也,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

浆,水之病也。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也。肝移热于心,则死也。心移热于肺,传为隔消也。肺移热于肾,传为

柔也。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癖,死不可治也。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也。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

为口糜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虚瘕,为沉也。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 。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五味者,辛,甘、苦、酸、咸也。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也。多食苦,则皮槁而

发拔也。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也。多食咸,则脉凝注而变色也。酒者,气浓上升,阳也。肉者,味浓下降,阴

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平、咸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

寒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

热,辛、甘、温、热是也。轻清成象,(味薄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也。重浊成形,(味浓大黄之类,)本乎地

者,亲下也。(各从其类。)气味辛甘发散为阳也;气味酸苦涌泄为阴也。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清肺以助

天真。)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荣华腠理。)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坚强骨髓。)浊阴走五脏,浊之清

者也。(荣养于神。)

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大者,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远而奇偶,制其大服也。大则

数少,少则二之。肾肝位远,服汤散不厌频而多。)小者,君一臣二,制之小也。(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小则

数多,多则九之。心肺位近,服汤散不厌频而少。)缓者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也。(治三以缓,缓则治

其本。)急者

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也。(治三以急,急则治其标。)奇者,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一臣三,奇之

制也。(阳数奇。)偶者,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阴数偶。)复者,奇之不去则偶之,

是为重方也。

十剂者,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寒、热也。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通可以去

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泻可以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轻可以去

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涩可以

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燥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寒可以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热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

百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乃气病而血不病也;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

气不病也;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

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夜则恶寒,昼

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

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也;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也。

火多水少,为阳实阴虚,其病为热也;水多火少,为阴实阳虚,其病为寒也。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也。肥

人湿多。瘦人火多也。

在表者,汗而发之也;在里者,下而夺之也;在高者,因而越之也;(谓可吐也。)剽悍者,下而收之也。

脏寒虚脱者,

治以灸 也。脉病挛痹者,治以针刺也。血室蓄结肿热者,治以砭石也。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也。经络不

通、病生于不仁者,治以醪醴也。血气凝注、病生筋脉者,治以熨药也。

人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肩能任重,以骨会大杼也。少壮寐而不寤者,此血有余气不足也。老人寤而不寐

者,此气有余而血不足也。前贫后富,喜伤心也;前富后贫,多郁火也。开鬼门者,谓发其汗也。洁净府者,谓

利小便也。老衰久病者,补虚为先也;少壮新病者,攻邪为主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调理脾胃者,医中

之王道也。

望而知之者,谓之神,望其五色,以知其病也。闻而知之者,谓之圣,闻其五音,以识其病也。问而知之者,

谓之工,问其所欲五味,以审其病也。切而知之者,谓之巧,切其脉,以察其病也。

外感法张仲景也;内伤法李东垣也;热病用刘河间也;杂病用朱丹溪也。识感、中、伤三者,标本之微甚也。

明内、外、不内外,均表里之虚实也。必先岁气,勿伐天和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也。天地有南北之不同也,人

身有虚实之各异也。化而裁之,存乎变也;神而明之,在乎人也。医演岐黄,神圣之术也,学推孔孟,仁义之心也。

此前圣之确论,为医家之所宗也。诚后学之阶梯,乃云林之所述也。

药性歌

(共二百四十)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肺中实热,并阴虚火动、劳嗽吐血勿用。肺虚气短、少气盛喘

烦热,去芦用之,反藜芦。)

黄 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得防风,其功愈大,用绵软箭干者,以蜜水浸,炒用之。)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去芦油。)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去皮。)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解百药毒,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梢,去尿管涩痛;

节,消痈、疽、厥、肿;子,除胸热;身,生炙随用。)

当归性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头,主血上行∶身,养血中守;尾,破血下流;全,活血

不走。酒浸,洗净。体肥痰盛,姜汁浸,晒干用。)

川芎性温,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不宜单服。久服,令人暴亡。)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疼,虚寒勿与。(下利用炒;后重用生。)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瘀血。(勿犯铁器,忌三日。姜汁浸,炒,不泥膈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酒浸蒸用。勿犯铁器,忌三日。)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温水渍,去心,不令人心烦。)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温水渍,去心、皮。)

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浓肠止痢。(去须。生用,泻心清热;酒炒,浓肠胃;姜制,止呕吐。)

黄芩苦寒,枯泻肺火,而清大肠,湿热皆可。(去皮。朽枯飘者,治上焦;条实者。治下焦。)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去粗皮,切片。蜜炒、酒炒、人乳炒、童便炒、或生用,

随病用之。)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清上焦郁热,用慢火炒黑;清三焦实火,生用。能清曲屈之火。)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去心。)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去皮毛,忌铁器。生用泻胃火;酒炒泻肾火。)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去心。)

大黄苦寒,破血消瘀,快膈通阳。破除积聚。(酒炒,上达颠顶;酒洗,中至胃脘;生用,下行。)

芒硝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即朴硝用再煎炼,倾入盆内,结成芒硝也。)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去芦。)

前胡微寒,宁嗽消痰,寒热头疼,痞闷能安。(去芦毛,软者佳。)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疼可逐。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去芦。)

紫苏味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疼,风寒发散。(止汗用根。)

葛根味甘,伤寒发表,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去芦。)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白色者佳,杂色者毒。)

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去上叶。)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骨。

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白芒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本气温,除痛颠顶,寒湿可除,风邪可屏。

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忌铁器,楮去毛。)

没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水渍软。切片,麸炒。)

白蔻辛温,能却瘴翳,益气调元,止呕翻胃。

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水渍软,去穣,麸炒。气血弱者,勿与枳壳,以其损气也。)

陈皮甘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用温水洗净。不可用水久泡。则滋味尽去。)

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米泔水浸二宿,搓去黑皮,切片。)

青皮苦寒,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脾下食。(少用热水浸透,去穣,晒干。)

浓朴苦温,消胀除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去粗皮,姜汁浸,炒,亦有生用者。)

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跌打,风疾皆安,(生姜汤泡透,切片,姜汁浸,炒。用一两研末,腊月黑牯牛胆,

将末入,搅匀,悬风处吹干,名牛胆南星。)

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痿头疼,嗽吐堪入。(生姜汤泡透;切片,再用姜汁浸,炒用。如治风疾,用牙皂、

白矾、生姜煎汤泡透,炒干用。)

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此有鸩粪毒,用黑豆汁洗净,晒干。)

槟榔辛温,破气杀虫,逐水祛痰,专除后重。

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扁豆微凉,转筋吐泻,下气和中,酒毒能化。

泽泻苦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阴汗自遏。

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除湿,多服损肾。(去砂石。)

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去皮。)

车前气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木瓜味酸,湿肿香港脚,霍乱转筋,足膝无力。

威灵苦温,腰膝冷痛,积痰 癖,风湿通用。

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亦可。(肉坚黑者。)

沙参味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丹参味苦,破积调经,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五加皮寒,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筋止沥。

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去皮,酒浸,洗。)

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胃弱者少用。)

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除怒恚心。(去皮木。)

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用甘草汤渍一宿,透,去骨,焙干。)

酸枣味酸,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去壳。)

菖蒲性温,开心通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扶阳,更除惊悸。

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浊遗精,呕逆皆治。(去壳。)

甘松味香,善除恶气,浴体香肌,心腹痛已。

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暖胃。

大茴味辛,疝气香港脚,肿痛膀胱,止呕开胃。(盐汤浸,炒。)

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逆,回阳功有。(厥冷回阳用生;引诸药行经用面裹火煨,去皮脐,切四片,

用童便浸透,晒干。)

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木香微温,散滞和胃,诸气能调,行肝泻肺。

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堪夸。

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卫可晓。(气血盛者,勿与丁香,以其益气也。)

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痛安胎,通经破滞。

莲肉味甘,健脾理胃,止泻涩精,清心养气。

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吴茱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疼,酸水通治。(去梗,炒。)

延胡气温,心腹卒痛,通经活血,跌扑血崩。

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去壳净。)

肉蔻辛温,脾胃虚冷,泻利不休,功可立等。(面裹煨熟,切碎,纸包,捶去油。)

草蔻辛温,治寒犯胃,作痛呕吐,不食能治。

诃子味苦,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温辟瘴。

常山苦寒,截疟损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酒浸,切片。)

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炒,用温水润透,去子取肉。)

神曲味甘,开胃消食,破结逐痰,调中下气。(炒。)

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用大麦生芽炒用。)

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炒。)

白芥子辛,专化胁痰,疟蒸痞块,服之能安。(炒。)

甘遂苦寒,破 消痰,面浮蛊胀,利水能安。(反甘草。)

大戟甘苦,消水利便,肿胀 坚,其功瞑眩。(反甘草、海藻。)

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反甘草。)

商陆辛甘,赤白各异,赤者消肿,白利水气。

海藻咸寒,消瘿散疠,除胀破 ,利水通闭。(反甘草。)

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 癖,散滞除壅。(妊娠忌服。黑者属水,力速;白者属全,效迟。研烂取头

末用。)

葶苈苦辛,利水消肿,痰咳 瘕,治喘肺痈。

瞿麦辛寒,专除淋病,且能坠胎,通经立应。

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疼,虚者当忌。(醋浸透,炒。)

莪术温苦,善破 癖,止痛消瘀,通经最宜。(醋浸,炒。)

五灵味甘,血痢腹疼,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蛊,效如奔马。(炒。)

蒲黄味甘,逐瘀止崩,补血须炒,破血宜生。

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月经,兼医扑跌。

桃仁甘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水泡去皮尖。)

红花辛温,最消瘀血,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疼痛,下气最捷。(大者为姜黄。)

郁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郁结能舒。(小者为郁金。)

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漏芦性寒,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蒺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白芨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瘀祛风。

天麻味辛,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诸症。

全蝎味辛,却风痰毒,口眼 斜,风痫发搐。

蝉蜕甘平,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明。

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木鳖甘温,能追疮毒,乳痈腰疼,消肿最速。(去壳。)

蜂房咸苦,惊痫螈 ,牙疼肿毒,瘰 肠痈。

花蛇温毒,瘫痪 斜,大风癞疥,诸毒弥佳。

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鼠粘子辛,能消疮毒,隐疹风热,咽疼可逐。(一名牛蒡子,一名大力子。)

茵陈味苦,退湿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蔓荆味苦,头痛能医,拘挛湿痹,泪眼堪除。

兜铃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酒洗)。

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喘咳,补劳除烦。

金沸草寒,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去红皮)。

杏仁温苦,风痰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水泡,去皮尖,双仁有毒,勿用。)

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即栝蒌根。)

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眩目赤,收泪有功。(家园内黄菊小花,甘甜者佳,酒浸晒干用。)

木贼味甘,益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清积聚。

决明子甘,能除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补智能安。

龟甲味甘,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鳖甲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去痞除崩。

海螵蛸咸,破血除 ,通经水肿,目翳心疼。

犀角酸寒,代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蛇毒。

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俗名密钥匙。用根,口嚼汁,吞,止咽喉肿痛。)

益母草甘,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忌犯铁器。)

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切要。

地肤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热甚捷。

楝根寒性,能追诸虫,疼痛一止,积聚立通。

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浮肿,并治黄疽。

巴豆辛热,除胃寒积,破 消痛,大能通利。(去皮心膜,或生或熟,听用。)

牙皂味辛,通血关窍,敷肿消脓,吐风痰妙。

斑蝥有毒,破通利经,诸疮瘰 ,水道能行。

胡黄连苦,治劳骨蒸,小儿疳痢,盗汗虚惊。

使君甘温,消疳清浊,泻利诸虫,总能除却。(煨去壳,取肉用。)

赤石脂温,保固肠胃,溃疡生肌,涩止泻痢。

青黛酸寒,能平肝木,惊痫疳痢,兼除热毒。

阿胶甘温,止咳脓血,吐衄胎崩,虚羸可啜。(蛤粉炒成珠)

白矾味酸,善解诸毒,治症多能,难以尽述。

五倍苦酸,疗齿疳 ,痔癣疮脓,兼除风热。

玄明味辛,能蠲宿垢,化积消痰,诸热可疗。(用朴硝一斤,萝卜一斤同煮,萝卜熟为度,绵纸滤过,

瓷盆内,露一宿收之,宜冬月制。)

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痈散肿,能通ru房。

构杞甘温,添精固髓,明目祛风,阴兴阳起。(酒洗。)

黄精味甘,能安脏腑,五劳七伤,此药大补。(洗净,九蒸九晒用之,钩吻略同,切,勿误用。)

何首乌甘,添精种子,黑发悦颜,长生不死。(忌犯铁器,九蒸九晒用之。)

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此酸味敛束,不宜多,多用闭其邪,恐成虚热。)

山茱性温,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名石枣,酒洗,蒸熟,取肉去核,而核反能泄精。)

石斛味甘,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善驱冷痹。(去根酒洗)

破故纸温,腰膝酸痛,兴阳固精,盐酒妙用。(即补骨脂。)

薯蓣甘温,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何怕。(即干山药。)

苁蓉味甘,峻补精血,若骤用之,反动便滑。(忌犯铁器。)

菟丝甘温,梦遗滑精,腰疼膝冷,添髓强筋。(水淘净用,同入砂罐内煮烂,作成饼,配入诸药用。)

牛膝味苦,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去芦,酒洗用。)

杜仲辛温,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去皮,酒和姜汁炒去丝。)

巴戟辛甘,大补虚损,精滑梦遗,强筋固本。(酒浸,捶去骨,晒干用。)

龙骨味甘,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火 。)

虎骨味辛,专治脚膝,定痛追风,能壮筋骨。

胡巴温暖,补肾脏虚,膀胱诸疝,胀痛皆除。

鹿茸甘温,益气滋阴,泄精尿血,崩带堪任。

牡蛎微寒,涩精止汗,崩带胁疼,老痰祛散。(火 ,左顾者佳。)

楝子味苦,膀胱疝气,中湿伤寒,利水之剂。

萆 甘苦,风寒湿痹,腰背冷疼,添精益气。

寄生甘苦,腰痛顽麻,续筋壮骨,风湿尤佳。

续断味辛,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酒浸洗用。)

麝香辛暖。善通关窍,伐鬼安惊,解毒甚妙。

乳香辛苦,疗诸恶疮,生肌止痛,心腹尤良。

没药温平,治疮止痛,跌打损伤,破血通用。

阿魏性温,除 破结,却鬼杀虫,传尸可灭。

水银性寒,治疥杀虫,断绝胎孕,催生立通。

灵砂性温,能通血脉,杀鬼辟邪,安魂定魄。

砒霜有毒,风痰可吐,截疟除哮,能消沉痼。

雄黄甘辛,辟邪解毒,更治蛇虺,喉风 肉。

珍珠气寒,镇惊除痫,开聋磨翳,止渴坠痰。

牛黄味苦,大治风痰,安魂定魄,惊痫灵丹。

琥珀味甘,安魂定魄,破瘀消 ,利水通塞。

血竭味咸,跌扑伤损,恶毒疮痈,破血有准。

硫黄性热,扫除疥疮,壮阳逐冷,寒邪敢当。

龙脑味辛,目痛喉痹,狂躁妄语,真为良剂。

芦荟气寒,杀虫消疳,癫痫惊搐,服之立安。

砂有毒,溃痈烂肉,除翳生肌,破 消毒。

硼砂味辛,疗喉肿痛,膈上热痰,噙化立中。

朱砂味甘,镇心养神,驱邪杀鬼,定魄安魂。

竹茹止呕,能除寒热,胃热咳哕,不寐安歇。(即竹上青皮刮下用。)

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用淡竹者佳。)

竹沥味甘,除虚痰火,汗热渴烦,效如开锁。

灯草味甘,通利小水,隆闭成淋,湿肿为最。

艾叶温平,驱邪逐鬼,漏血安胎,心疼即愈。(陈久愈佳。)

川椒辛热,祛邪逐冷,明目杀虫,温而不猛。

胡椒味辛,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扑堪用。

白蜜甘平,入药炼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葱白辛温,发表出汗,伤寒头疼,肿痛皆散。

韭味辛温,祛除胃热,汁清血瘀,子医梦泄。

大蒜辛温,化肉消谷,解毒散痈,多用伤目。

食盐味咸,能吐中痰,心腹卒痛,过多损颜。

茶茗味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

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过则损命。

醋消肿毒,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淡豆豉寒,能除懊 ,伤寒头疼,兼理瘴气。

紫河车甘,疗诸虚损,劳瘵骨蒸,培植根本。

天灵盖咸,传尸劳瘵,温疟血崩,投之立瘥。

人乳味甘,补阴益阳,悦颜明目,羸瘦仙方。

童便气凉,扑损瘀血,虚劳骨蒸,热嗽尤捷。

生姜性温,通畅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诸病主药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细辛,开关为主。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

竹沥为主。口眼 斜,须用防风、羌活、竹沥为主。手足搐搦,须用防风、羌活为主。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

当归为主。右瘫属气虚,须用参、术为主。诸风,须用防风、羌活为主。伤寒头痛,须用羌活、川芎为主。遍

身疼痛,须用苍术、羌活为主。发汗,须用麻黄、桂枝为主。久汗不出,须用紫苏、青皮为主,表热,须用柴

胡为主。止汗,须用桂枝、芍药为主。里热,须用黄连、黄芩为主。大热谵语,须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为主。发狂大便实,须用大黄、芒硝为主。发渴,须用石膏、知母为主。胸膈膨闷,须用桔梗,

枳壳为主。心下痞闷,须用枳实、黄连为主。懊 ,须用栀子、豆豉为主。虚烦,须用竹叶、石膏为主。不眠,

须用枳实、竹茹为主。鼻干不得眠,须用葛根、芍药为主。发斑,须用玄参、升麻为主。发黄,须用茵陈、桅

子为主。中寒阴症,须用附子、干姜为主。中暑,须用香薷、扁豆为主。中湿,须用苍术、白术为主。泻心火,

须用黄连为主。泻肺火,须用黄芩为主。泻脾火,须用芍药为主。泻胃火,须用石膏为主。泻肝火,须用柴胡

为主。泻肾火,须用知母为主。泻膀胱火,须用黄柏为主。泻小肠火,须用木通为主。

泻屈曲之火,须用桅子为主。泻无根火,须用玄参为主。内伤元气,须用黄 、人参、甘草为主。脾胃虚弱,

须用白术、山药为主。消食积,须用麦芽、神曲为主。消肉积,须用山楂、草果为主。消酒积,须用黄连、干葛

、乌梅为主。消冷积,须用巴豆为主。消热积,须用大黄为主。六郁,须用苍术、香附为主。结痰,须用栝蒌、

贝母、枳实为主。湿痰,须用半夏、茯苓为主。风痰,须用白附子、南星为主。痰在四肢经络,须用竹沥、姜汁

为主。痰在两胁,须用白芥子为主。老痰,须用海石为主。肺寒咳嗽,须用麻黄、杏仁为主。肺热咳嗽,须用黄

芩、桑白皮为主。咳嗽日久,须用款冬花、五味子为主。气喘,须用苏子、桑白皮为主。疟疾,新者宜截,须用

常山为主;疟疾久者宜补,须用白豆蔻为主。痢疾初起者宜下,须用大黄为主;痢属热积气滞,须用黄连、枳壳

为主,里急后重者,须用木香、槟榔为主;久痢白者属气虚,须用白术、茯苓为主;久痢赤者属血虚,须

用当归、川芎为主。泄泻须用白术、茯苓为主∶水泻须用滑石为主,久泻须用诃子、肉豆蔻为主,(或加柴胡、

升麻,升提下陷之气,其泻自止,)霍乱,须用藿香、半夏为主,呕吐,须用姜

汁、半夏为主。咳逆,须用柿蒂为主。吞酸,须苍术、神曲为主。嘈杂,须用姜炒黄连、炒桅子为主。顺气须

用乌药、香附为主。痞满,须用枳实、黄连为主。胀满,须用大腹皮、浓朴为主。水肿,须用猪芩、泽泻为主。

宽中须用砂仁、枳壳为主。积聚,须用三棱、莪术为主。积在左是死血,须用桃仁散结为主;积在右是食积,

须用香附、枳实为主;积在中是痰饮,须用半夏为主。黄胆,须用茵陈为主。补阳须用黄 、附子为主;补阴须

用当归、熟地为主;补气须用黄 、人参为主,补血须用当归、生地为主。破瘀血须用归尾、桃仁为主。提气须

用升麻、桔梗为主。痨热痰嗽声嘶,须用竹沥、童便为主。暴吐血,须用大黄、桃仁为主。久吐血,须用当归、

川芎为主。衄血,须用枯黄芩、芍药为主。止血须用京墨、韭汁为主。溺血,须用栀子、木通为主。虚汗,须用

黄、白术为主。眩晕,须用川芎、天麻为主。麻者是气虚,须用黄 、人参为主。木者是湿痰死血,须用苍术、

半夏、桃仁为主。癫属心,须用当归为主。狂属肝,须用黄连为主。痫症,须用南星、半夏为主。健忘,须用远

志、石菖蒲为主。怔忡惊悸,须用茯神、远志为主。虚烦,须用竹茹为主。不寐,须用酸枣仁为主。

头左痛,须用芎。归为主;头右痛,须用参、 为主;头风痛,须用 本、白芷为主;诸头痛,须用蔓荆子为主。

乌须黑发,须用何首乌为主。耳鸣,须用当归、龙荟为主。鼻中生疮,须用黄芩为主。鼻塞声重,须用防风、荆芥为

主。鼻渊,须用辛夷仁为主。口舌生疮,须用黄连为主。牙痛,须用石膏、升麻为主。眼肿,须用大黄、荆芥为

主。眼中云翳,须用白豆蔻为主。翳瘴,须用蒺藜、木贼为主。内瘴昏暗,须用熟地黄为主。肺痈肺痿,须用薏苡

仁为主。咽

喉肿痛,须用桔梗、甘草为主。结核瘰 ,须用夏枯草为主。心胃痛,须用炒桅子为主。腹痛,须用芍药、甘

草为主。腹冷痛,须用吴茱萸、良姜为主。止诸痛,须用乳香、没药为主。腰痛,须用杜仲,故纸为主。胁痛,

须用白芥子、青皮为主。手臂痛,须用薄桂、羌活为主。疝气,须用小茴香、川楝子为主。香港脚湿热,须用苍

术、黄柏为主。下元虚弱,须用牛膝、木瓜为主。痿 ,须用参、 为主。肢节痛,须用羌活为主。半身不遂,

须用何首乌、川、草乌为主。诸痛在上者属风,须用羌活、桔梗、桂枝、威灵仙为主;在下者属湿,须用牛膝、

木通、防己、黄柏为主。消渴,须用天花粉为主。生津液须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为主。赤白痢,须用茯苓

为主。遗精,须用龙骨、牡蛎为主。小便闭,须用木通、车前子为主。大便闭,须用大黄、芒硝为主。便血,

须用槐花、地榆为主。痔疮,须用黄连、槐角为主。脱肛,须用升麻、柴胡为主。诸虫,须用使君子、槟

榔为主。妇人诸病,须用香附为主。妇人腹痛,须用吴茱萸、香附为主。妇人经闭,须用桃仁、红花为主。妇

人血崩,须用炒蒲黄为主。妇人带下,须用炒干姜为主。妇人安胎,须用条芩、白术为主。妇人产后虚热,须用

炒黑干姜为主。妇人产后恶露不行,须用益母草为主。妇人难产,须用芎、归为主。妇人乳汁不通,须用穿山甲

为主。妇人吹乳,须用白芷、贝母为主。小儿疳积,须用芦荟、蓬术为主。小儿惊风,须用朱砂为主。诸毒初起,

须用艾火灸之为主。发背,须用槐花为主。痈疽,须用金银花为主。败脓不去,须用白芷为主。恶疮,须用贝母为

主。疔疮,须用白矾为主。便毒,须用穿山甲、木鳖子为主。鱼口疮,须用牛膝、穿山甲为主。疳疮,须用五倍子

为主。杨梅疮,须用土茯苓

为主。 疮,须用轻粉、黄柏为主。杖疮跌伤,须用童便、好酒为主。疥疮,须用白矾、硫磺为主。癜风,须

用密陀僧为主。诸疮肿毒,须用连翘、牛蒡子为主。破伤风,须用南星、防风为主。汤烫火烧,须用白矾、大黄

为主。犬咬伤,须用杏仁、甘草为主。癫狗咬伤,须用斑蝥为主。蛇咬伤,须用白芷为主。中诸毒,须用香油

灌之为主。中砒毒,须用豆豉、蚯蚓为主。诸骨哽喉,须用狗涎频服为主。

释形体

人,仁也;仁,生人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

相次第也。躯,区也;是众名之大总,若区域也。形有象之异也。身,伸也;可屈伸也。肉,柔也。毛,貌也,冒

也,在表所以别形貌,且以自冒覆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肤,布也,布在里也。肌, 也,肤膜坚 也,肢

,枝也,似木之枝格也。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膜。幕也,幕络一体也。血, 也,出于肉,流而 也。脓,浓也,汁,浓浓也。汁,涕涕而出也。津,进也,

汗进出也。汗, 也,出在于表, 然也。髓,遗也,遗FS 也。发,拨也,擢而出也。鬓,峻也,所生高峻也

。髦,冒也,覆冒头颈也。眉,媚也,有娥媚也。头,独也,于体高而独也。首,始也。面,漫也。额,鄂也,

有垠鄂也,故幽州人则谓之鄂也。角者,生于额角也。 ,鞍也,偃折如鞍也。目,默也,默而内识也。眼,

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睫,插接也,插于眼眶而相接也。瞳子,瞳重也,肤幕相裹重也,子小称也,谓主其精

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鼻, 也,出气 也。口,空也。颊,夹也,两

旁称也,亦取挟敛饮食物也。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齿,始也,少长之别,始乎此也。以齿食多者,长也;

食少者,幼也。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牙,摅牙也,随形言之也,辅车其骨强,所以

辅持口也;或曰牙车,牙所载也;或曰颔,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或曰颊车,亦所以载物也,或曰 车,

鼠之食积于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凡系于车,皆取在下载上物也。耳, 也,耳有一体属着两边, 然也。

唇,缘也,口之缘也。吻,免也,入之则碎,出之则免也;又取收也,漱唾所出,恒加收拭,因以为名也。舌

卷也,可以养制食物,使不落也。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口上曰髭,髭,姿也,为姿容之

美也,下曰承浆,浆,水也。颐下曰须,须,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须生也,亦取须体干长而复生也。在颊耳

旁曰髯,随口动摇髯髯然也。其上连发曰鬓,鬓,滨也,滨崖也,为面额之崖岸也。鬓曲头曰距,距,拒也,言其

曲似拒也。项,确也,坚确受枕之处。颈,径也,径挺而长也。咽,咽物也。喉,候也,气之出入不失其候

也。FS 在颐缨理之中也,青徐谓之 ,物投其中受而下之者也;又谓之嗌气所流通 要之处也。胡,互也,在咽

下垂能敛互物也。胸,犹空也,空气所冲也。臆,犹抑也,抑气所差也。膺,壅也,气所壅塞也。腹,复也,富也

,肠胃之属,以自裹盛腹于外,腹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心也。肝,干也,五行

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木为干也。肺,勃也,言其气勃郁也。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肾,

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胃,围也,围受食物也。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脐,剂也,肠端

之所限剂也。

胞,KT 也,KT ,空虚之言也,土以虚乘水沟也;或曰膀胱,言其体短而横广也。自脐以下曰小腹,水 所聚也,

又曰少腹,少,小也,比于脐以上为小也。阴,荫,言所在荫翳也。胁,挟也,在两旁臂所挟也。肋,勒也,

检勒五脏也。膈,塞也,塞上下,使气与谷不相通也。腋,绎也,言可张翕寻绎也。肩,坚也,甲阖也,与胸

胁皆所相会合也。臂,裨也,在旁曰裨也。肘,注也,可隐注也。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掌,言可以排掌也。

手,须也,事业之所须也。节,有限节也。爪,绍也,筋极为爪,绍续指端也。背,倍也,在后称也。脊,积

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尾,微也,承脊之末稍微杀也。腰,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髋,缓也,其腋皮浓

而缓也。臀,殿也,高浓有殿选也。尻,廖也,尻所在廖牢也。腰,要也,脾股动摇如机枢也。髀,卑也,在下

称也。股。固也,为强固也。膝,伸也,可以屈伸也。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胫,茎也,直而长似茎也。

膝头曰膊,膊,围也,因形团圆而名之也;或曰蹁,蹁,扁也,亦因形而名之也。足,续也,言续胫也。趾,止

也,言行一进一止也。蹄,底也,乃足之底也。踝,踊也,居足两旁,确确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足后曰根,

在下旁着地,一体任之,象本根也。踵,钟也,钟,聚也,上体之所钟聚也。

周身脏腑形状

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魂。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

八叶,主藏

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十四两;纡曲

屈伸,长二丈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

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

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

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

半。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

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人身面背手足之图

\r正面人图(略)

\r背面人图(略)

\r侧身人图(略)

\r手经脉总图(略)

\r足经脉总图(略)

十二经脉歌

(并补泻温凉药)

手太阴肺经脉歌∶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

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

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臂之内前 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变别。

肺脏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黄 、天门冬、阿胶、紫菀、山药、五味子、栝蒌、麦门冬、百部、白芨、沙参、马兜铃、

白茯苓。

泻∶葶苈、防风、通草、枳壳、槟榔、桑白皮、泽泻、琥珀、赤茯苓、紫苏叶、枳实、麻黄、杏仁、萝

卜子。

温∶干姜、生姜、肉桂、木香、白豆蔻、苏子、半夏、橘红、胡椒、川椒。

凉∶片芩、山栀、桔梗、石膏、枇杷叶、玄参、贝母、青黛、羚羊角、竹沥。

本脏报使引经药∶白芷、升麻、葱白。

肺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肺病者,宜食黍、鸡、肉、桃、葱,宜辛物,忌苦物。

手阳明大肠经脉歌∶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

入肘外 循 外,肩端前 柱骨旁,

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

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 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 外痛相仍。

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大肠补泻温凉药∶

补∶粟壳、牡蛎、木香、莲子、肉豆蔻、诃子、倍子、龙骨、榛子、砂糖、糯米、石蜜、棕榈子。

泻∶大黄、芒硝、牵牛、巴豆、枳壳、枳实、桃仁、槟榔、葱自、麻子仁、续随子、榧实。

温∶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生姜、胡椒、丁香、糯米、桃花石。

凉∶条芩、槐花、黄连、大黄、胡黄连、栀子、连翘、芒硝、苦参、石膏。

本腑报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足阳明胃经脉歌∶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

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

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

遂由髀关抵膝膑, 跗中指内关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

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

凄凄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

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

凡此诸疾皆 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湿淫汗出鼻流血,口 唇裂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 外廉。

足跗中指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胃腑补泻温凉药∶

补∶白术、人参、黄 、莲肉、炙甘草、芡实、山药、陈皮、半夏、糯米、蜂蜜、砂糖、白糖、荔枝、

林禽、枣子、山楂、麦芽、神曲。

泻∶大黄、硝石、牵牛、巴豆、枳实、浓朴、枳壳、三棱、莪术。

温∶附子、肉桂、干姜、生姜、丁香、木香、藿香、砂仁、益智、香附、川芎、胡椒、辛夷、肉豆蔻、

草豆蔻、白豆蔻、吴茱萸、香薷、糯米、诸糖。

凉∶石膏、山栀、大黄、玄明粉、寒水石、黄连、生地黄、知母、黄芩、石斛、玉屑、连翘、滑石、葛

根、芦根。

本腑报使引经药∶葛根、升麻、白芷(行上)、石膏(行下)。

胃病饮食宜忌物∶飞来子云∶虚寒宜辛甘,忌苦;实热

宜苦淡,忌甘。

足太阴脾经脉歌∶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

核骨之后内踝前,上 循 胫膝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

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余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疽发身黄大指痿。

脾脏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白术、黄 、炙甘草、山药、芡实、陈皮、酒芍、升麻(少用)、柴胡(少用)、南枣、枸

杞、白茯苓、蜂蜜、砂糖、甘蔗、牛肉。

泻∶枳壳、枳实、巴豆、葶苈、青皮、大黄、山楂、神曲、麦芽、防风。

温∶丁香、木香、干姜、生姜、附子、官桂、砂仁、豆蔻、川芎、益智、茱萸、胡椒、花椒、藿香、良

姜、红豆、糯米、晚米、甜酒。

凉∶黄连、连翘、大黄、黄芩、寒水石、石膏、山栀、芒硝、西瓜、绿豆、苦茶、玄明粉。

本脏报使引经药∶升麻、酒浸白芍药。

脾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宜甘,忌酸。

手少阴心经脉歌∶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 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 痛目如金。

胁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心脏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天竺黄、金屑、银屑、麦门冬、远志、山药、川芎、当归、羚羊角、红花、炒盐。

泻∶枳实、葶苈、苦参、贝母、玄胡索、杏仁、郁金、黄连、前胡、半夏。

温∶藿香、苏子、木香、沉香、乳香、石菖蒲。

凉∶黄连、牛黄、竹叶、知母、山栀、连翘、珍珠、芦根、玄明粉、贝母、犀角。

本脏报使引经药∶独活、细辛。

心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韭,宜苦物,忌咸物。

手太阳小肠经脉歌∶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

上循 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

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

至目锐 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

抵鼻升至目内 ,斜络于颧别络接。

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

颌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 似折。

所生病兮主肩 ,耳聋目黄肿腮颊。

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尤当细分别。

小肠腑补泻温凉药∶

补∶牡蛎、石斛、甘草梢。

泻∶海金沙、大黄、续随子、葱白、荔枝、紫苏。

温∶巴戟、茴香、大茴香、乌药、益智仁。

凉∶木通、黄芩、滑石、黄柏、通草、山栀、车前子、茅根、猪苓、泽泻、芒硝。

小肠报使引经药∶ 本、羌活(行上)、黄柏(行下)。

足太阳膀胱经脉歌∶

足经太阳膀胱脉,目内 上起额尖,

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

络脑还出别下项,仍随肩膊侠脊边,

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

贯胛侠脊过脾枢,臀内后廉 中合,

下贯 内外踝后,京骨之下指外侧。

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痛不可当。

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

如结兮 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

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项痛目色黄。

腰尻 脚疼连背,泪流鼻衄及癫狂。

膀胱腑补泻温凉药∶

补∶橘核、龙骨、续断、菖蒲、益智仁。黄芩。

泻∶芒硝、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瞿麦、木通、萱草根。

温∶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荜澄茄、山茱萸。

凉∶黄柏、知母、防己、滑石、地肤子、石膏、甘草梢、生地黄。

膀胱报使引经药∶ 本、羌活(行上)、黄柏(行下)。

足少阴肾经脉歌∶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指斜趋涌泉心,

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 内侵。

出 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喘嗽唾血喉中鸣,坐如欲起面如垢。

目视KT KT 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

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痛气贲逼。

股内后廉并脊疼,心肠烦痛疸而 。

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肾脏补泻温凉药∶

补∶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龟板、虎骨、覆盆子、牛膝(少用)、杜仲(少用)、锁阳、山药、

鹿茸、枸杞、当归、肉苁蓉、山茱萸。

泻∶猪苓、泽泻、琥珀、苦茗、白茯苓、木通。

温∶附子、干姜、肉桂、沉香、破故纸、柏实、乌药、硫黄、钟乳、胡芦巴、白马茎、狗肉、阳起石、诸

酒、鳗鱼、五味子、巴戟天。

凉∶黄柏、知母、生地黄、地骨皮、牡丹皮、玄参。

肾脏报使引经药∶独活、肉桂、盐、酒。

肾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肾病者,宜食大豆、豕肉、粟、藿,宜咸物,忌甘物。

手厥阴心包络经脉歌∶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

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 内,太阴少阴两经中,

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

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

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心包络补泻温凉药∶

补∶黄 、人参、肉桂、苁蓉、胡芦巴、鹿血、菟丝子、沉香、故纸、狗肉、诸酒。

泻∶大黄、芒硝、枳壳、黄柏、山桅子、乌药。

温∶附子、干姜、肉桂、沉香、腽肭脐、川芎、益智、豆蔻、补骨脂、狗肉、茴香、硫黄、乌药、钟乳、

柏子仁、烧酒。

凉∶黄柏、知母、黄连、黄芩、山栀、柴胡、石膏、滑石、腊雪、玄明粉、寒水石。

心包络报使引经药∶柴胡、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手少阳三焦经脉歌∶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

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

肘后 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

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络心包膈里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

屈下至颐仍注颊,一支出耳入耳前,

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内 乃尽焉。

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 。

肩 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废。

三焦补泻温凉药∶

补∶人参、黄 、藿香、益智、炙甘草、白术、桂枝。

泻∶枳壳、枳实、青皮、萝卜子、乌药、神曲、泽泻。

温∶附子、丁香、益智、仙茅、荜澄茄、浓朴、干姜、茴香、菟丝子、沉香、茱萸、胡椒、补骨脂。

凉∶石膏、黄芩、黄柏、山栀、滑石、木通、车前子、龙胆草、地骨皮、知母。

三焦报使引经药,柴胡、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足少阳胆经脉歌∶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 生,

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

手少阳前至肩上,交少阳右上缺盆,

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 循。

一支锐 大迎下,合手少阳抵 根,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

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

横入髀厌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

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

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指次指分。

一支别从大指去,三毛之际接肝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

所生头痛连锐 ,缺盆肿痛并两腋。

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 疟疾。

胸胁髀膝至 骨,绝骨踝后及诸节。

胆腑补泻温凉药∶

补∶当归、山茱萸、酸枣仁、五味子、诸酒、胡椒、辣菜、鸡肉、乌梅。

泻∶柴胡、青皮、黄连、白芍、川芎、木通。

温∶干姜、生姜、肉桂、陈皮、半夏。

凉∶黄连、黄芩、柴胡、竹茹、龙胆草。

胆腑报使引经药∶柴胡、川芎(上行)、青皮(下行)。

足厥阴肝经脉歌∶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

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交出太阴后,循 内廉阴股冲,

环绕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逢。

上贯隔里布胁肋,侠喉颃颡目系同,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

下络颊里还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疼俯仰难。

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

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临证还须仔细看。

肝脏补泻温凉药∶

补∶木瓜、阿胶、沙参、橘核、酸枣仁、青梅、薏苡仁、山茱萸、猪肉、羊肉、鸡肉、诸酒、诸醋。

泻∶柴胡、黄连、白芍、川芎、黄芩、青皮、青黛。龙胆草。

温∶木香、肉桂、吴萸、杨梅、桃子、杏子、李子。

凉∶黄连、黄芩、龙胆草、车前子、胡黄连、柴胡、草决明、羚羊角。

肝脏报使引经药∶柴胡、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肝病饮食宜忌物∶《甲乙经》曰∶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宜酸物,忌辛物。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

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也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

鸣动无休歇,催得胡鹰化作鸠,

春色平分才一半,同时玄鸟重相见,

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田鼠化鸳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三月中时交谷雨,萍始生遍间洲渚,

鸣鸠自拂其羽毛,载胜降于桑树隅。

立夏四月节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蚯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小满瞬时更迭至,间寻苦菜争荣处,

靡草干朽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

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

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

夏至才交阴始生,鹿乃角解养新茸,

阴阴蜩始鸣长日,细细田间半夏生;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幕,

蟋蟀才居屋壁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

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火西流入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

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

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

天地属金始整肃,禾乃登堂收几许,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

旧时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

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

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

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

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

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

谁着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

地始冻兮折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

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

天升地降雨不交,闭塞成冬如禁固;

纷飞大雪转凄迷, 不鸣焉肯啼,

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

短日渐长冬至矣,蚯蚓结泉更不起,

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

去岁小寒今岁又,雁声北乡春去旧,

鹊寻枝上始为巢,雉入寒烟时一 ;

一年时尽大寒来,鸡始乳兮如乳孩,

征鸟当权飞厉疾,泽腹弥坚冻不开。

五朝一候如鳞次,一岁从头七十二,

达人观此发天机,多少乾坤无限事。

运气候节交应时刻数诀

前九之年二月中,今年元旦日时同;

月月十五是初一,千年万载不移宫;

三十六年寒露逢,日主时辰一般同;

今岁立春值此日,时时刻刻在其中;

四十七年加两月,今年闰月过此宫;

闰年只在闰月起,三年两头再加逢。

五时二刻惊蛰求(二月节),春分(二月中);

十四时刻清明头(三月节),谷雨(三月中);

立夏一日三时六(四月节),小满(四月中);

芒种一日九候攸(五月节),至夏(五月中);

二日二时二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中);

二日四时七刻秋(七月节),处暑(七月中);

白露三朝单六刻(八月节),秋分(八月中);

寒露三朝六时收(九月节),霜降(九月中);

立冬三朝十一二(十月节),小雪(十月中);

大雪四四两头流(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中);

小寒四日九时六(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中);

五日三时打春牛(正月节),雨水(正月中)。

医学源流

炎黄发源医祖,轩辕岐伯绳书,雷公炮制别精粗,扁鹊

神应桓主,于懿治溺神效,仲景《伤寒》谁如,华佗秘授当时无,又得叔和《脉》助,皇甫仕安《甲乙》,葛

洪《肘后》非殊,真人思邈圣神途,慈藏药主恍悟。

上调西江月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