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其高者越之。越以瓜蒂豆豉之苦。在上者涌之。涌以赤小豆之酸。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素有宿昔之积。结于胁下为痞。今因伤寒。邪气入里。与宿积相助。使脏之真气。

结而不通。致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而死。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吐若下后。七八日。则当解。复不解而热结在里。表热者身热也。里热者内热也。本因吐下后。邪气乘虚内陷。为结热。若无表热。而纯为里热。则邪热结而为实。

此以表热未罢。时时恶风。若邪气纯在表。则恶风无时。若邪气纯在里。则更不恶风。

以时时恶风。知表里俱有热也。邪热结而为实者。则无大渴。邪热散漫则渴。今虽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未为结实。邪气散漫。熏蒸焦隔。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与白虎加人参汤。散热生津。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无大热者。为身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者。当作阳明病。然以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所以属太阳也。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者。少阴病也。当与附子汤。今口燥而渴。

背虽恶寒此里也。则恶寒亦不至甚。故云微恶寒。与白虎汤。和表散热。加人参。止渴生津。

吴氏云。石膏辛寒。解足阳明经本热。蒸蒸发热。潮热。表里皆热。舌燥烦渴之圣药也。且时时者。时或恶风而不常也。背上恶者。但觉微恶而不甚也。所有盛热燥渴而用。则无疑矣。若夫表证恶寒。常在背上。恶寒而不燥渴者。切不可用。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

大渴欲水。无表证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汤。以散里热。临病之工。大宜精别。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慎勿下之。

心下硬而眩者。少阳也。颈项强者。太阳也。刺大椎肺俞。以泻太阳之邪。而以太阳脉。下项挟脊故尔。肝俞以泻少阳之邪。以胆为肝之腑故尔。太阳为在表。少阳为在里。明是半表半里证。前第八证云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是发汗攻太阳之邪。少阳之邪。益甚于胃。以发谵语。此云慎勿下之。攻少阳之邪。太阳之邪。乘虚入里。必作结胸。经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