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作者刘体信,字述之,后改名声木,字十枝。安徽庐江人,生于一八七八年(清光绪四年)。清四川总督刘秉璋第三子。光绪末,分省补用知府,签分山东,每遇实授,辄辞不就。入民国后,一意著述。一九五零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九年病逝。作者自幼力学,至老不倦,性好藏书,所著亦多。有《桐城文学渊源考》十三卷、《桐城文学撰述考》四卷、《续补汇刻书目》三十卷、《再续补》十六卷、《三续补》十五卷、《续补寰宇访碑录》二十五卷、《寰宇访碑录》《补录》《再续录》三书《校勘记》十四卷,连同此书,汇为《直介堂丛书》。作者通晓目录版本之学,本书所述,以此为多。如南宋金履祥《尚书表注》、吕祖谦《左氏博议》二书,全属论体,并非解经。《四库全书》列于经部,《三笔》卷九《尚书表注》、《左氏博议》二条指为不类。近人叶德辉《观古堂汇刻书目》中《绛云楼书目补遗》所列唐李商隐《樊南甲乙稿》,是清初尚有流传之本。《随笔》卷五《樊南甲乙集》条,据以正《提要》称其久佚之误。唐段公路《北户录》崔龟图注,收入《四库》者脱其姓,《提要》遂疑为段氏之族,故而省略。《续笔》卷五《崔龟图注北户录》条,据清朱学勤《结一庐书目》补其所脱。凡此所述,皆可纠补前人之失。又如《四笔》卷十《康刻古文辞类纂》条,举该书清康绍镛印本与日后翻印本之异,则有助于版本之鉴别。对清代负有盛名之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其书目题跋人多誉之,《随笔》卷四《论书贾四人》条,则指摘其瑕,如于每书撰人之名氏、籍贯、仕履、学术、撰述,概不着一字,而多言收售情况。

本书对学术源流、著述体例,所论亦多。如唐宋八大家之名,《提要》谓始于元末朱右,而实沿自明茅坤。《随笔》卷一《论唐宋八家文》条,则以为始于南宋吕祖谦、谢枋得二人,因吕辑《古文关键》与谢编《文章规范》,中收八家之文,多至十九,虽无八家之名,而已隐有八家之实。再如梁启超以学术史始于明末黄宗羲。《三笔》卷二《学史不始于黄宗羲》条,则举南宋朱熹《伊雒渊源录》、明冯从吾《元儒考略》、刘元卿《诸儒学案》三书,「皆述诸儒学派,虽无学史之名,实即泰西所谓学史」。上两例皆为探本穷源之谈。又旧时学士,或喜作高论,鄙薄评点。《随笔》卷五《评点书目》,《四笔》卷三《明归有光评点史记》、《论读左传法》,《五笔》卷十《评点史记》四条,综论评点始于南宋,明清各有所擅,谓「后世评点,即古人章句之法,其意皆以论文为主」,「实能启发人意,愈于解说」。再如清江藩《经解入门》卷一第七篇名《古书疑例》,其后俞樾撰《古书疑义举例》,篇目与之全同。张之洞《书目答问》,于俞书下注曰:「此书甚有益于学者。」而《四笔》卷五《江藩古书疑例》条,则指出俞书「体例全自此出......实以此篇为蓝本,而书中无一语道及,迹近攘善」;该条并附录江文,俾读者一览自明。作者论诗文,亦自有见地。如论诗文,主张「全以意胜,不在词藻」。《五笔》卷八《梅曾亮作诗宗旨》条,认为骈文「犹必力刬俗艳风采......设过于裁对工整,即是俗体」,「惟诗亦然,其裁对工整者,即试帖之变体」。《续笔》卷二《马叙伦论文语》、《五笔》卷七《陈衍论曾国藩古文》二条,谓曾氏文章在清代自是一家,不可磨灭,以夺于兵事吏事,不能专心于文,故气势有余,酝酿不足;其门生故吏誉之,则言过其实,亦迹标榜。此言亦具独见,不比盲从。作者精金石之学,书中亦有涉及。如清阮元《华山碑考》所记拓本三种,为流传有绪之物。《续笔》卷六《西岳华山碑》条,列举他本,以补阮氏之未备。一九一一年(清宣统元年)西安昭陵新出土五碑,中有唐程知节墓碑,碑文未经著录。《三笔》卷八《唐程知节墓碑》条录其大略,以待金石家之考求。

作者生当晚清多事之秋,出身达官之家,故于时政及宦途内幕颇有所闻。如记甲午中日战争,《三笔》卷四《周馥论中日条约》、卷十《大院君捉放原委》、《四笔》卷七《论光绪甲午开衅缘起》及《五笔》卷十《论中日战事记载各书》,凡四条,得之于李鸿章、周馥、吴长庆所部官兵及丁汝昌幕僚,皆当事之人,所言颇足资信。《三笔》卷十《刘坤一遗集》条,记刘氏署理两广总督兼管粤海关监督数月,盈余银贰拾余万两,奏请解交藩库拾伍万两,余银悉用于助赈修堤等善举。而《清史稿》刘氏本传涉此者,即不如《随笔》具体。卷七《各省州县交代册籍》条,揭露县令因缘为奸,每将已征未解钱粮混入民欠项下,而由新旧县令私分,知府则以每年例有州县陋规,素来代为隐瞒。刘秉璋为浙江巡抚时曾查出此项钱粮多达银伍拾多万两。《五笔》卷六《左宗棠等逸事》条,记左氏与曾国荃二人为亲近指名谋求肥缺。卷八《犯人越狱案委过典史》条,言督抚奏报,借口知县先期因公进省,为之粉饰,而典史革职,知县又必与津贴。凡此种种,揭举晚清官场腐朽,不一而足。至于所记光绪年间招降黄金满详情、四川教案内幕,以及西南边务,皆足以补正史所阙。此书是一本有价值的文史参考书,但亦存在瑕疵。随手所记,或考订不严。如民间流传之乾隆香妃事迹,录于王闿运《今列女传》者,多齐东野语,而《三笔》卷十《今列女传》条竟谓其信而有征。旧时文人撰述,凡引前人文,或凭臆直书,不加检核,遂致张冠李戴。此书亦有此病。如《随笔》卷一《西域简明名称》条,后附《新疆识略》,云录自清张维屏《存研楼文集》。按该文集撰者为清储大文,且中无《新疆识略》。卷三《阮大铖咏怀堂集》条,谓阮氏「卒殉南都之难」,而殉者实为阮氏门人邝露。卷八《明龚诩不仕永乐》条,谓清赵元益刊龚氏《野古集》于《峭帆楼丛书》中,按刊者实为赵氏之子诒琛,此人曾编刊丛书多种,其一为《峭帆楼丛书》,又有《对树书屋丛书》,收入《野古集》者则为后一种。又如「法后王」一语出自《荀子》,《续笔》卷二《贺涛教人学文法》条误为司马迁。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四笔》卷七《马慧裕集字诗》条误为王羲之。梁惠王问「贤者亦乐此乎」,孟子答「贤者而后乐此」,《五笔》卷二《私论孟子》条则误答为问。

书中所记时地,亦有抵牾不确者。如记慈禧四旬寿辰,《随笔》卷二《同治癸酉推恩大员老亲条》,云「同治十三年」,按癸酉为同治十二年。记基督教来华,《续笔》卷十《甲子各省教会势力》条,云「公历壹千捌百伍拾捌年,即南宋庆元肆年」,按庆元肆年为一一九八年,两个年份相去六百余年。记清林天龄卒地,《随笔》卷八《林天龄忧勤帝室》、《四笔》卷十《林天龄夏同善均卒于学院》二条,先云松江,后云江阴。记赵文楷出使琉球,《四笔》卷九《太湖赵氏四世翰林》、《五笔》卷七《武官殁于琉球考证》二条,前说为嘉庆庚申,后说则为乾隆五十九年。再如采石矶、燕子矶,分属安徽当涂及江苏江宁,《三笔》卷六《李太白酒楼联语》条混为一地。阳城仕德宗,时当中唐,《四笔》卷六《论有庳》条误为唐末。杨昌浚罢浙江巡抚,时在光绪三年,《五笔》卷二《左宗棠催迫杨昌浚协济饷》条,则误为光绪八年。本书于一九二九年排印,此次点校,即以排印本为底本。原书排校不精,讹误较多。现将校出之错字衍文加以( )号,补正之字则加以[ ]号。至于明显的形讹、音讹、颠倒及避讳字,则径加改正。此书钞摘他文甚多,摘引中之漏误,率皆查原引之文,据以补改。校改处不再注明。原书目录及《引用书目》列于《五笔》正文之前,今移目录于书首;正文原无目,现析原目标题,分缀各条之前,以便读者。《三笔》卷六《钦赏匾额》和《四笔》卷七《方贞观病中诗》全书原有文无目,现拟题补入,并此说明。《引用书目》则置于书后。其中讹误之处,均据原书予以核改。此书承顾起潜先生题检,点校承胡彦和师赐教,特致谢忱。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