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郭雨三书             

曾国藩

两奉手示。阙尔不报。非至笃好。能无督责。寸心之私。固无日不依密侍从之旁。想亦荷曲原也。幼章方伯来。备述光仪謦欬。且言从事河间。讲求宣房。上考成案。近核全局。实能不囿于一时一隅之计。前赐函中。已略见一斑矣。顷者兵三堡之。猝不及防。遘此闵凶。河帅原折。以为河水经微湖一过。出而渐清。运道仍尔遄行无滞。弟思黄河初决。经微湖之涣涤。自当稍清。若灌湖既久。则湖波不足以资刷涤。恐全黄入运。运道不免终受其淤。且原折称黄水入微湖。而后挟运道而下。东趋骆马湖。由六塘河入海。而于骆马湖以下之运道若何。则未尝分晰言之。但云必不误回漕而已。弟思水不两行。溜不两盛。假使全黄大溜。尽注骆马湖。则运河之小溜。亦恐将掣动而从其大者。自泇口以下。中河(中)以上。恐运道不免有断流之患。自微湖以至清口。运道五六百里。上游为黄溜所经。则虞其淤塞。下游为黄溜所不经。则虞其断流。二者弟之私忧过计。望兄将目下形势。详悉示我。粤匪未靖。而河事愈棘。 天子蒿目焦虑。而书生束手无策。虚縻厚禄。以是悚愧不可名状。前者老兄来书。以谓全河关键。在先修山盱之六埧。次浚清口之引河。此与弟夙昔鄙见。若合符契。自嘉庆年间。有减黄抬清之说。往往启上游峰山祥符五端等闸灌入洪湖。于是乎全湖之底。北常高而南常洼。至前年启放吴堡。而湖底之北边愈高。惟北底苦高。故水小则运道有淤塞之患。惟南底苦洼。故风大则石堤有掣损之患。有识之士。多谓修六埧以泄全湖之异涨。挑引河并挖浚湖之北底。以疏引湖入运之路。复王营减埧以掣低黄河之面。此三者皆不可缓之工也。要使洪泽巨浸。仍复七分入黄。三分济运之旧。然后可以少安。不然。以全淮而迂道下江。以漕艘而灌塘出黄。此皆逆天而任巧。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浅见悬空。老兄躬周勘。无惜随时一一示我。

抢护险要工程折           

杨昌浚

为汛水长发。工程险要。现在上紧抢护。以保堤岸而卫农田。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照江湖河上年底水较小。本年春夏之间。虽长不骤。迨五月下旬以后。上游来源极旺。竟有一日长至一丈以外者。又值一月以来大雨时行。晴霁甚少。流波助溜。异常浩翰。邳宿运河存水一丈八尺余寸至二丈五尺不等。中运河存水三丈四尺余寸。里运河存水一丈五尺余寸至四丈七尺不等。扬属运河存水一丈四尺余寸至一丈八尺不等。均与上年盛涨。大致相同。惟洪泽湖存水一丈三尺余寸。较上年盛涨略小。然安徽寿淮水比上年长至二尺。水性最下。必将入洪湖以达高宝。[目](日)前虽小。未可深恃。现在上下数百里长堤。险工迭出。平水入水之埽。塌卸脱坡之堤。所在多有。扬属地处下游。情形尤为吃重。臣督饬道厅上紧抢护。并率属竭诚祈晴。一面饬启上游刘老涧滚坝及下游归江各坝。以资分泄。无如来源大旺。消不敌长。江潮亦大。容纳无多。查高邮之车逻南关等属。原为减涨要区。六月二十五日。高邮玉马头水势长至一丈四尺二寸。已逾秋前。启放定志。河东之民。亦知川壅必溃。而愿坚守。以顾目前。河西之民。又以受水在先。甚望早开。以通去路。臣体察情形。坝下秋禾遍野。成熟需时。自应得守且守。未便遽议启放。幸扬属东西堤工。已经督臣修高整。并饬两淮运司孙翼谋。署常镇道黄祖洛。署淮扬道徐文达。设局防汛。督率厅汛委员。遇险抢办。堵窜水之间洞。守各坝之金门。卑矮者加以子堰。窨潮者随即抢修。总期竭尽人力。以保秋成。刻下天已放晴数日。惟冀经旬不雨。水不骤增。庶可施工应手。坝座得以缓开。设或水长不已。风雨时作。则不惟东堤平漫堪虞。而河西田圩。所伤必多。亦为预筹兼顾。害取其轻。不敢拘泥因循。致贻巨患。除饬该道徐文达亲驻工次。督率防守。并将嗣后情形。随时奏报外。所有汛水长发。工程险要。现在抢护缘由。理合恭折具陈。伏乞   皇太后  皇上  圣鉴训示。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