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下

玄扈先生《墾田疏》曰:京東水田之議,始於元之虞集。萬⒗間,尚寶卿徐貞明踵行之。今良涿水田,猶其遺澤也。職廣其說為各直省概行墾荒之議。然以官爵招致狹鄉之人,自輸財力,不煩官帑,則集之策不可易也。集之言曰: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海,南濱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法,築堤垾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後,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以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以祿,十年不廢,得世襲,如軍官之法。職按:集所言海濱之地,今斥鹵難用,其可用者,或窒礙難行。而海內荒蕪之沃土至多,棄置不耕,坐受匱乏,殊非計也。職故祖述其說,稍覺未安者,別加裁酌,期於通行無滯。今[B083]條議事宜,列款如左:

一、墾荒足食,萬世永利,而且不煩官帑。招徠之法,計非武功世職如虞集所言不可。或疑世職所以待軍功,今輸財力以墾田而得官,與事例何異?則職嚐辯之矣。唐虞之世,治水治農,禹稷兩人耳,而能平九州之水土,粒天下之烝民。當時之經費,何自出乎?蓋皆用天下之巨室,使率眾而各效其力,事成之後,樹為五等之爵以酬之。《禹貢》一篇,所以不言經費,第於則壤成賦之後,終之曰錫土姓而已,故曰建萬國以親諸侯。若必以軍功封,則生民之初,何所事而得萬諸侯乎?後來兼亻並之世,乃以武得官。則生人而封,比之殺人而封者,猶古也。況虞集尚言世襲如軍官之法,職所擬者,不管事,不轉,不出征,空名而已。田在爵在,去其田,去其爵矣,即世襲,又空名也。名為給之祿,祿其所自墾者,猶食力也。事例之官,為天下之最大害者,為其理民治事筦財耳。衛所之空銜,安得與事例比乎?今之事例,歲不過六十萬。此法行不數年,而公私[B083]饒。即事例可罷,欲重名器,尤宜出此。但恐空銜無實,人未樂趨,故必以空銜為根著,而又使得入籍登進以示勸。凡狹鄉之人才必眾,進取無因,以此歆之,自然麏集。又疑土著之民不能相容,則另立屯額科舉鄉試,不與土人相參也。以此均民而實廣虛,甚易矣。或又疑舉額加增,則仕途壅滯。不知今之壅仕途者,非科貢也,事例也。今墾田入學,其中式以漸增加。若增至百名,則墾田已得千萬畝,歲入至輕亦得百餘萬石。而藏富於民者,更不可數計矣。此時漸革事例,以舉人入選,猶患其少耳,何壅滯之有!

一、或疑均民之說,以為人各安其居,樂其業足矣,何事紛紛,率天下而路乎?不知徙遠方之民,以實廣虛,漢人有此法矣。自漢以來,永嘉之亂,靖康之亂,中原之民,傾國以去,所存無幾耳。南之人眾,北之人寡,南之土狹,北之土蕪,無怪其然也。司馬遷曰:“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為下。”北人居閑曠之地,衣食易足,不務畜積,一遇歲祲,流亡載道,猶不失為務本也。南人太眾,耕墾無田,仕進無路,則去而為末富奸富者多矣。末富,未害也。奸富者,目前為我大蠹,而他日為我隱憂。長此不已,尚忍言哉!今均民之法行,南人漸北,使末富奸富之民,皆為本富之民。民力日紓,民俗日厚,生息日廣,財用日寬,唐虞三代,複還舊觀矣。若均浙直之民於江淮齊魯,均八閩之民於兩廣,此於人情為最便,而於事理為最急者也。

一、虞集言:三年之後,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其額,以次漸征之。職今言開墾之月,即定歲入之米,何也?祖宗朝,有開荒永不起科之例,不行久矣。必於三年之後,即目前無定則之田,人將恫疑而不就也。職今擬定:上田,每畝一斗。下田,照本地科則折算。名為一斗,以半為其俸入,實出五升而已。其止於五升者,板荒無糧之地,向來棄置,而盡力墾治,為費已多。畝出五升,不為薄也。其半荒者,原有本地糧額,決不可少,正額之外,加出五升,亦不輕矣。且今日之大利,在田墾而粟賤,和糴易而畜積多耳,不在多取也。況有歲入之米為據,即可以定其所墾之田,即可以定其入籍之人。彼應募者,又何吝此兩年之入乎?

一、耕墾武功爵例:

二人,耕水田十畝,入米一石。二十人,耕百畝,入米十石,為小旗。內以五石為本名糧,餘半納官。小旗給帖,許立籍廣種。

五十人,耕二百五十畝,入米二十五石,為總旗。內以十二石五斗為名糧,餘半納官。總旗許嫡男一名考縣童生。

一百人,耕五百畝,入米五十石,為試百戶。內以二十五石為俸,餘半納官。試百戶許縣考童生二人。一百五十人,耕七百五十畝,入米七十五石,為百戶。內以三十七石五斗為俸,餘半納官。百戶許縣考童生三人。

二百人耕一千畝,入米一百石,為副千戶。內以五十石為俸,餘半納官。副千戶許縣考童生四人。

二百五十人,耕一千二百五十畝,入米一百二十五石,為正千戶。內以六十二石五斗為俸,餘半納官。正千戶許縣考童生五人。

三百人,耕一千五百畝,入米一百五十石,為指揮僉事。內以七十五石為俸,餘半納官。指揮僉事許縣考童生六人。

三百五十人,耕一千七百五十畝,入米一百七十五石,為指揮同知。內以八十七石五斗為俸,餘半納官。指揮同知許縣考童生七人。

四百人,耕二千畝,入米二百石,為指揮使。內以一百石為俸,餘半納官。指揮使許縣考童生八人。

一、凡應募者,不論南北官民人等,但各自備工本,到閑曠地方,或認佃無主荒田,或自買半荒堪墾之田,即於本處報官。府縣即與查勘,丈量明白,編立步口號,開造魚鱗圖冊,類報本道,就令開墾。成田入米之後,該道仍親詣丈勘,申詳題請給劄,俱準世襲職銜,與衛所官一體行事。仍給劄文,令嫡親子弟孫至考試。有司照驗帖文事理,仍準同官五員,連名保結,即與收考。其以他人冒頂倖進者,依冒籍律,同保連坐。向後如闕田闕米,本身及倖進子弟,俱追劄革職除名。或雖納米而無實墾田畝者,罪同。其自副千戶以上,本身願改文官職銜者,或文官已經休致,而願進階及加銜加服色者,諮送吏部,酌量相應職級,奏請定奪。若勳戚大臣,雖不以衛所職銜為重,而能為國為民,將自己莊田開墾成熟者,聽其推及族姓,或自願請給恩典者,該部代為陳奏,取自上裁。

一、凡墾田者,若買到有主半荒之田,此田原有本地糧差,俱要於本等糧差之外,另自納米,為水田歲入之數。其負欠本等糧差者,先將納米扣足,後算歲入。

一、所墾之田,若是板荒地土,未入糧額者,聽憑告官開墾,水旱耕種,止納餘米。官民軍灶人等,不許生端科索擾害。若是民田拋荒無主者,聽其告官佃種,止完承佃之後本地應出糧差,有司不得指以舊逋,勒令賠納。開墾成熟,原主複來爭業者,遵奉恩詔事例,斷給荒田價值。

一、凡墾田,必須水田種稻,方準作數。若以旱田作數者,必須貼近泉溪河沽氵甸泊,朝夕常流不竭之水,或從流水開入腹裏,溝渠通達,因而畦種區種旱稻二麥棉花黍稷之屬,仍備有水車器具,可以車水救旱;築有四圍堤岸,可以捍水救潦。成熟之後勘,果水旱無虞者,依後開法例,準折水田一體作數。若不近流水,無法可以通濬而能鑿井起水,區種畦種成熟者,用力為艱,定以一畝準水田一畝。其以若干畝準一畝者,止納一畝餘米。旱田餘米,除旱稻小麥準作米數外,有以黍稷豆等上納,照依時價加添作數。

一、旱田通水灌溉者,即古人井田之製。損地愈多,其田愈沃。今定準折之數,除有見成河沽泉溪氵甸泊之外,其以實地開作溝渠塍岸者,每百畝損田十畝,即準水田百畝。損田五畝準作五十畝。損田三畝,準作三十畝。損田二畝,準作二十畝。二畝以下,不準作數。

一、凡實地種水田,須多開溝澮,作徑畛,費田二十分之一以上,方為成田。近大川者,減三之一,寧可過之,無不及焉。若平原漫衍,無徑塗溝洫,望幸天雨,水旱無備者,謂之不成田,不準作數。勘時,全要備細查明造冊。其成田入米授職考試之後,複有水旱災傷,以致拋荒不能遽複者,許告明於別處墾補。其拋荒不報,止以納米搪塞者,事發,本身子弟俱行削革,餘田沒官,另募墾種。有首告者,以半充賞。

一、凡水行地皆可灌,凡地得水皆可佃。故地須水灌,必委曲用其水;水須地行,必委曲用其地。凡應募人眾,或買或佃,或認開積荒,所承地土,倘去江河溪澗稍遠,中間開通溝洫,畜泄水道,須從鄰田經過,要從附近人戶,買田開濬者,須憑地方人等,議同和買。比於時值,量加半倍多至一倍為止。墾戶不得以應募為辭,抑勒強買;田主亦不得以方圓為辭,高求價值。違者,許各具情赴官,聽候裁斷。

一、墾田用水,其間開塞築治之事,有與地方官民相關者,或利害互相爭執,工費互相推調。院道宜選委賢能官員,親詣查勘,斟酌調停,務期兩利無害。一切興修工費,有應屬原係官民者,有應屬墾田官民者,有共利共害,應均攤出辦者,俱須從公裁處,無得曲徇一麵之詞,致有偏累。亦無得因其互爭,概從廢閣,以致有害不除,有利不舉。兩下亦宜平心聽處。如有偏執成心,理屈求伸者,合行盡法究罪。

一、墾田去處,有大工作,如開河渠、造<片>壩等,有肯一力造辦者,有集合眾力造辦者,俱報官勘明興工。功成報勘,如費銀一千兩,準作水田一千畝。一體授職入籍,但無入米,亦無官俸。此外,本人別有開墾地畝,照數納米給俸。

一、邊方緊急去處,於耕種地所,造如式吊角空心敵台一座,約用銀一千兩者,準水田一千畝。更高大多費者,勘實遞加準田之數。但造台受職者,止許受職入籍,亦無入米,無官俸。此外,開墾田畝,照常入米給俸。其所造敵台,平時即與本官居住,仍令於台上,各備大小火銃藥弩等件。遇有虜警,集戶下壯丁於台上射打。若殺賊數多,獲有功級,照依邊方事例,一體給賞。其能自備馬匹盔甲軍火器械,本官率領戶下丁壯,遇有零犯大舉,與官軍犄角殺賊,獲有功級而願 者,於屯衛職級之外,另職級,悉依軍政事例,給與世襲。此項職級,與耕墾無與,不在闕田闕米革除職名之限。願賞者聽。

一、⒊邊要地,人人憚往。獨能築治台堡,開墾地畝者,與內地難易迥絕。應照遼東諸生順天鄉試事例,特立邊字號,令其中式稍易,以示激勸。

一、今撫按司道職掌敕中,皆帶營田官,不須耑設。第人情各是所習,各安所近,須擇其耑意明農者,使居其任可矣。獨府州縣佐,宜歸亻並他務,選用一員專理,以便責成。

一、開墾去處,所選用司道府縣正佐,聽在京九卿科道,訪實保舉,通知農田水利,及有誌富民足國者,從優選授。或未蒙保舉,而自願告就,查無規避情由者聽。果有成績,從優遷,或加銜管事。其任久功多者,破格超遷,以示優異。或就於本處超遷,以便責成。

一、議者言:荒地有司,多有隱匿私稅者,故以荒為利,最忌開墾。此或未必盡充囊橐,即以給官中公用,或抵補荒糧,亦屬非法。且境內之土盡闢,人必聚,何慮無財用。今後功令既頒,就墾既眾,若猶仍故習,生端藉口,或詭言境無荒蕪,或禁止和買,或抑勒承佃,如此沮人心,撓成議者,該撫按司道訪實參處。

一、新授指揮以下官員,俱用附近衛所名色,別稱屯田職銜。如附近某衛者,即銜稱某衛屯田指揮使。位本官之下。如指揮使,即序本衛指揮使之下,本衛指揮同知之上也。若此地官員既多,願自於緊要去處,設立屯衛衙門及屯學者聽。其行移文案,若關職級等事,俱經由本衛印官申詳院道。若田土錢糧事宜,經由府州縣申詳。或有迫切及枉抑難明事情,徑自陳告院道,不關本衛所之事。

一、屯衛所官員,除有軍功世襲外,其餘俱以耕墾入米為事。不在征調之限。其戶下丁夫,除自願應募充兵者聽。其餘,不許邊方將官,用強勒充家丁,以致人心不安,良法沮壞。如有故違者,許被害人輕則陳告,重則奏請處治。因而煽詐者,計贓論罪。

一、凡以墾田授職者,通不許私自頂名代職,違者以假官論。子弟考試者,以冒籍論。其田沒入官,另行召募耕種。首告者,以沒田一半充賞。

一、生員入學,俱於附近衛府州縣總計。與考童生二十名,進學一名;生員五名,科舉一名。科舉計二十五名。即題準加額中式一名。俟本學生員滿二百名,別立屯學,設廩膳十名,增廣十名,四年一貢。滿三百名,各設十五名,三年一貢。滿四百名,各設二十名,二年一貢。廩生,止用名目捱貢,其廩膳銀,姑俟成功之日,財用充足,另與設處。貢生舉人進士牌坊銀兩,俱照京府事例,行文原籍支給。

一、鄉場中,另立屯字號,不論京省,每科舉二十五名。中式一名。會場不必遽加甲科之額。會場腳色,要開見在某處屯衛,原籍某處。朱墨卷,要照原籍地方開填南北中字樣,不得用屯衛地方開寫,驟侵北土之額。後果鄉試中式數多,聽候臨期另行題請定奪。 卷,要照原籍地方開填南北中字樣,不得用屯衛地方開寫,驟侵北土之額。後果鄉試中式數多,聽候臨期另行題請定奪。

一、若止願墾田,不願入籍登仕者,或於授官入籍額外多墾者,皆免其歲入餘米,止完本田上糧差。

一、開墾成熟之田,不許地方豪右用強奪占,用價勒買。違者,赴合於上司陳告處治。其墾田納米之外,獲有餘米,許依時價糶賣,各衙門不許指以官價為名,減值勒買。違者亦聽被害人陳告處治。如衙門人役指官抑買者,告發計贓論罪。

一、各省直漕糧,江南民運白糧,耗費最為煩苦。自今墾田以後,屯衛所官員人等,有於近京去處,收獲餘米,自出腳力搬運到來。白糧於戶部光祿寺等衙門,漕糧於戶部倉場總督等衙門告明,即許將合式糧米,照例上納。給與印信倉收執照,類總移文彼處漕運巡撫等衙門,轉下所司,照數給與應解正耗貼役等米石車水腳等銀兩,免其解運。其民戶情願扣除本名及子壻族親名下應納銀米者,聽其盡數扣除,有司不得留難抑勒,重複徵收。違者許被害人徑赴合於上司陳告參處。在京各衙門,仍照軍民糧運見行規則,刊刷易知單冊,給與納戶,以便交納扣除。

一、律法有流罪三等,久廢不行。大率比附軍徒,引例擬斷。推原其故,當因杖流人犯,二三千里之外,了無拘管,亦無資藉,勢難存立。不若軍徒,既有衛所驛遞,官長鈐束,新軍亦有月糧三斗,徒犯亦有站銀二分,少資糊口。故流罪廢,而比附軍徒,勢不得已也。今既設立屯衛官員,皆在廣虛之地。若將流罪人犯,解赴收管,令作佃徒,以當差操擺站,即得服田食力,務本營生。以此聚人辟土,正合古人徙民之意,亦不至牽合比擬,使罪不麗法,法不當罪矣。犯人本身,除有血戰功級,照例升賞外,其餘墾田雖多,終身不得除罪受職。其子弟以墾田頃畝入米,考試上進者聽。

一、既墾成熟而棄去者,如未授職名,另募人耕種。已授者,革職除名,遺下田畝,亦另募耕種。所在有司軍衛鹽司等衙門,不得指以義田貼役養廉草束產鹽條鞭等項名目,勒作官田,以致逆沮人心,棄置永利。其另募者,無開墾之勞,本身授職與子弟考試,準其半給。半給者,如耕二千畝,原該指揮使子弟八人與考,今止授副千戶四人與考也。若委係邊地危險,或兵荒倥傯,而能應募補缺者,仍準全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