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卷之二

名字二之一

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

公名、本名

[1.1] 名字共分两宗:

一以名同类之物,曰公名。

"禽""兽"二名,凡名之不止名一物者,皆此类也。

一以名某人某物者,曰本名。

 曰“尧”曰“舜”者,古今来止名一人为尧,一人为舜,故称曰本名。嵩岳泰岱止一山之名,江淮河汉止一水之名,皆曰本名。

书籍有用本名为公名者。

[1]孟滕下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不善?——“薛居州”本名也,而此则公用矣,犹云“皆如薛居州之善士”也。

[2]孟尽上: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然,则过人远矣。——“韩”“魏 ”本名也,而用以表“富如韩魏者之家”,则公名矣。

又有用地之公名指人者。

[3]孟滕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四海之内”代指四海之人。

[4]史货殖傅: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天下” 指天下之人。

[5] 李广列傅: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千里” 指千里所居者指其所居之人也。

他如“陛下”“ 阁下”之名,皆以所居者指其所居之人也。

更有以地之本名指人者。

[6] 韩送杨支使序: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宣州也;其主可以信其客者,湖南也。——“宣州”“湖南”两地本名也,今用以指宦于斯地之人。人以地名,古无是也,唐以后则然。

(1)马氏没有把话说清楚。‘故禽兽名为公名’,可以顺着上句理解为“禽”“兽”二名是公名,但本意可能是指“燕”“雀”“马”“牛”等, 为这些也都不是本名, 固有名词。

(2)以上两类都是修辞学上的“借代格”, 公名、本名十分别无关:用地之公名指人,所指仍是公名;用地之本名指人,所指仍是本名。又,“人以地名,古无是 ,唐以后则然’,不确。三国志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豫州指刘备。

群名、通名

[1.2]公名别分为二。(1)

一曰“群名”,所以称人物之棸者。

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故“师”“旅”“邻”“里”“乡”“党”皆群名也。

一曰“通名”,所以表事物之色相者,盖离乎体质以为言也。

(7)论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良”“恭”“俭”“让”皆夫子之德耳。又“恭”“寛”“信”“敏”“惠”与夫“刚”“毅”“木”“讷”“位”“讷”“名”“寿”等字,皆通名也。(2)

○1这里‘别分为二’,不是‘分为两类’的意思 ,是‘又从里面分出两类’的意思。

○2[7]的“温”“良”“恭”“俭”“让”与“智”“勇”“贤”“仁”“谦”等,词性相同,而后者被列入静字(见[4.2.2]节)。按文通体系,“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应为通名假借静字,与下[10]‘不知鞍马之勤。道途之远也’中的“勤”“远”相类(见[1.3]节)。

通名假借

[1.3]昼中通名最习见,而通名往往假借静字。

(8)汉张敞传: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昼不能文也。——“精微”与“微眇”皆静字,今用为通名矣。

(9)韩释言:赐之大,礼之过,和之至,是三者于敌以下受之,宜以何报?——“大”“过”“至”三字,本静字也,而用为通名。

(10)韩上相公昼:不知鞍马之勤,道途之远也。——“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

(11)孟万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上”“下”“贵”“贤”本静字也,而用以指人。经籍中假借静字以为通名者,皆是也。

假借动字。

(12)韩上于相公昼: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故也。—“能”“知”动字也,而用如通名也。

(13)韩上郑相公昼:迫窃自计较受与报不宜在门下诸从事后。——“受”“报”动字也,而用如通名。

(14)韩答侯昼:冀足下知吾之退始不为退也。——“进”“退”动字也,而用作通名。其见于他昼者,不可枚举。

更有假借状字者。

(15)庄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

(16)史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两重言本状字也,而名用之。

(17)史屈原列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8)韩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义皆同上。

(19)孟尽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个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上“昭昭”与上“昏昏”皆状字也,而用如名字。

名字辨音

[1.4]至同一字而或为名字,或为别类之字,惟以四声为区别者,皆后人强为之耳。稽之古籍,字同义异者,音不异也。虽然,音韵之昼,今详于古,亦学者所当切究.而况声律之文,惟此之务乎?爱録如干为则。

比。“皋比”,虎皮也,名也,当平读。礼学记之“比物丑类”,解比较也,则动字矣,当上读。而周礼夏官“大国比小国”,解亲近之义,亦动字也,则去读。

分。易系辞上“物以群分”,别也,动字,平读。礼礼运“礼达而分定”,名分也,则去读。

王。名用,平读。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动字,去读。

尼。“僧尼”,名也,平读。孟子梁惠王上“止戓尼之”,动字,去读。

令。动字,去读。

衣。名则平读。动字,去读。

妻。名则平读。动字,去读。

空。诗小雅白驹“在彼空谷”,静字也,平读。考工记函人“视其钻空”,名字也,上读。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穷也,亦静字,去读。

思。名用。去读。动字,平读。

除。解殿陛也,平读。昼泰誓“除恶务本“,汉昼田蚡传”君除吏尽未“,皆动字,平读。惟诗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解去也,则去读。

虑。淮南子道训“澹然无虑”,解思虑,名用,平读。昼太甲下“弗胡获”,动字也,去读。

冠。名用。去读。动字,平读。

咽。曰“咽喉”,名也,平读。曰“哽咽”,动字,入读。

庭。易节“不出户庭,名字,平读。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静字,去读。

衷。昼汤诰“降衷于下民“,解方寸所蕴也,名字,平读。左传隐公九年“衷戎师”,当也,动字,去读。惟史记孔子世家赞“折衷于夫子”,此“衷”字平仄兼读。

扇。礼月扇“乃修阖扇”,又#也,名字,去读。束晳补亡诗“四时递谢,八风代扇”,动字,平读。

钉。名也,平读。动字,以钉钉也,去读。

乘。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名也,去读。易亁“时乘六龙以御天”,解驾也。孟子公孙丑上“不如乘势”,解因也。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解治也,皆动字,平读。

奏。掦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解奏疏也,名也,去读。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解通也。礼祭义“祭不欲疏”,解稀也,一为动字,一为静字,皆平读。

培。名字,去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培塿无松柏””,小阜也,名也,去读。礼中庸“栽者培之”,养也,动字也,平读。

牵。挽舟索也,通“纤”,名也,去读。易夬“牵羊悔亡”,引也,动字,平读。

教。易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解所以教也,名也,去读。

解教之也,动字也,平读。

荷。芙蕖也,名也,平读。论语宪问“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动字也,上读。

盛。昼泰誓“牺牲粢盛”,祀器中之黍稷也,名也,平读。易系辞上,“日新盛德”,静字也,去读。

屏。名也,平读,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动字,上读,礼王制“屏之远方”,解除去也。

钞。名也,去读,楮货名,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谓“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谓“小钞”,见宋史食货志。动字,平读,汉昼公孙#传“#期会日攻钞郡县”,略取也。又与俗“抄”字同解。

创。名也,平读。史记萧相国世家“身被七十创”,解伤也。动字,去读。孟子梁惠王下“创业垂统”,解始也,造也。昼益稷“予创若时”,惩也。

汤。名也,平读。楚辞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又“殷汤”。去读,动字也,热水沃也。

量。名也,昼舜典“同律度量衡”。动字,平读,丈量,商量也,周礼夏官“量人”。

丧。平读,名也,论语八佾“临丧不哀”,持服曰“丧”。去读,动字也,又“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又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

楷。平读,名也,孔林之木。上读,动字也,礼儒行“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 ”,式也,法也,又“模楷”。

闻。去读,名也,声所至也,诗大雅卷阿“今闻今望”。又“声闻”。平读,动字也,昼尧典“俞,予闻如何”,闻知也。

传。去读,名也,“经传”与“驿传”“列传”之类。平读,动字也,续也,布也,礼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

号。去读,名也,“号令”“称号”之类,易涣“涣汗其大号”。又斎语“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平读,动字也。诗大雅荡“式号式呼”,大呼也。

膏。平读,名也,“脂膏”。又肥也,孟子告子上“所以不顾人之膏梁之味也”。去读,动字也,诗曹风下泉“阴雨膏之”。

称。去读,名也,权衡也,俗作“秤”。又度也。作动字用,易系辞上“君子以称物平施”,适可之也。平读,动字也,礼月令“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知轻重也。又掦也,礼表记“称人之美则爵之”。又言也,礼檀弓“言在不称微”。

剤。平读,名也,“质剤”,券昼也。去读,动字也,“调剂”“药剂”之意。

铺。去读,名也,贾肆,俗作“舗”。平读,动字也,诗序“赋之言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解布也。而“金铺”,则门之衔环者,亦名也。

坟。平读,名也,礼檀弓“古者墓而不坟”。仄读,静字也。昼禹贡“白坟”,“赤坟”,土膏肥也。

论。平读,名也,“评论”“鲁论”“斎论”之类。去读,动字也,昼周官“论道经邦”。礼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

弹。去读,名也,行丸也,又“弹丸”。平读,动字,鼓爪也,史记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又纠劾也。

缘。去读,名也,衣纯也。汉昼公孙弘传“缘饰以儒术”,注云:“犹衣加纯缘也”。平读,动字,循也,“缘木求鱼”,又因也。

监。平读,名也。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诗小雅宾之初筵“既立之监”。去读,动字,视也,诗大雅皇矣“监视四方”。又“监”“鉴”通,昼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而官寺为“监”,名也,去读。

缝。去读,名也,礼檀弓“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平读,动字,以针#衣也,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缝”。

亲。去读,名也,“亲家”“姻亲”之属,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平读,动字,近也,爱也,“身亲庶务”,又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

桡。平读,名也,博雅“楫谓之桡”。去读,动字,易大过“栋桡”,枉也。又礼月令“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

烧。去读,名也,野火曰烧。平读,动字,烧也。

操。去读,名也,“节操”“琴操”之属。平读,动字,礼曲礼上“必操几杖以从之”。

磨。去读,名也,石硙也。隋昼天文志“如蚁旋磨”。平读,动字,诗#风淇奥“如琢如磨”。

兴。去读,名也,趣也,“诗兴”“乘兴”之属,而“比兴”读亦同。平读,动字,诗#风氓“夙兴夜寐。”又静字,盛也,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暮不兴”。

担。去读,名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弛于负担”。平读,动字,国策秦策》“负昼担橐

骑。去读,名也,“车骑“骠骑”之类。平读,动字,跨马也。

难。去读,名也,礼曲礼上“临难毋苟免”,患难也。又诘#之解,则动字矣,平读。“难易”之解,静字也,亦平读。

藏。去读,名也,礼中庸“宝藏兴焉”。平读,动字,匿也,易文言“阳气潜藏”。又蓄也,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

笼。去读,藏也,“箱笼”“药笼”。平读,动字,汉昼食货志:“尽笼天下之货物”。而盛矢之器曰“笼”,亦名也。

观。去读,名也,“宫观”“京观”之称,卦名同。平读,动字,昼盘庚上“予若观火”。

盐。平读,名也,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供百事之盐”。去读,动字,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1本条疑误。“楷”无动字用法,所引儒行例仍是名字,平声只是又读。

○2章云:诗序正义引注(周礼注)曰:‘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马氏以为诗序,误。

○3马氏原文只作天文志,章加‘隋昼’,并云:汉昼无此语,此例盖自康熙字典转引。字典仅着“天文志”,亦未详何史。惟隋昼无文志有‘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之语,字典或节取其辞也。

名字诸式

[1.5.1]名字骈列.按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气稍觉浑厚。

双字同义者,如:“规模”“威仪”“形容”“纪纲”“典章”“矩矱”“德政”“礼乐”“度数”“制度”“性命”之类。

其对待之名,率假借于动、静诸字。如:“古今”“是非”“升沉”“通塞”“升降”“可否”“安危”“出入”“宽严”“否泰”“因革”“盛衰”“进退”之属。

左传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篇内,双字之名,难以尽举。如:“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又“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又“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又“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云云。

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又“连之以覊馽。编之以皁栈”,又“故纯朴不残,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云云。汉文最浑厚,其名字多用双字。汉昼高帝纪内有“”,“愿为箕帚妾”。“珍宝尽有之”,“妇女无所幸”,“籍吏民,封府库”,“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仪”云云。

刑法志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乱狱滋丰,货赂并行”,“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夫刊至断支体”云云。盖有不可胜指者。

○1原只有一“云”字,章云:“疑夺‘云’字。”

[1.5.2]加字成名。名字之前,加静字以表其已然之情者,常也,兹不具论。而有时加一状字,如“不”字“无”字,于静字、名字之先,而并为一名者。

[20]左隐元:多行不义。——“义”静字也,“不”字先之,并成一名,而指不义之事。

[21]又昭四:晋有三不殆。——“殆”亦静字,“不”字先之,而 解为不殆之事。

[22]又文十八:且多行无礼于国。——“无礼”者,无礼之行也。

[23]韩与柳中丞昼:屠烧县邑,贼杀不辜。——“不辜”者,无礼之人也。

[24]史赵世家: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未形”者,未见之事也。

[25]韩韦公墓志铭:上昼告所为不法若干条。——“不法”者,非法之事也。

名有一字不成词,间加“有”字以配之者,诗昼习用之,若所加“有”字无实义之可指,而为“有无”之解,亦散见于他昼。

昼经“邦”曰“有邦”,“居”曰“有居”,“夏”曰“有夏”,“政”曰“有政”。易经“家”曰“有家”,“庙”曰“有庙”。

诗经“北”曰“有北”,“#”曰“有#”,“梅”曰“有梅”。

左传“济”曰“有济”,“帝”曰“有帝”。

而国号之上,率加“有”字,如“有虞”“有殷”“有周”之类。以上见经传铎词。

若[26]庄子则阳篇: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十三“有”字乃“有无”之解,非此例也。

○1此“无实义”之“无”疑为“有”之误,指下面所引[26]例。

[1.5.3]名后殿字。至于公名、本名后殿以“者”字者,所以特指其名而因以诠解耳义也。其殿以“也”字者,所以顿宕其名而因以剖明其义也。或迭用“也”字为殿者,则以历陈同类之事,要皆以助辞气之用耳。另详助字篇内。

公名殿“者”字者,论语所称“仁者”“知者”之类。

[27]论八佾:三家者以雍#。——“者”字特指意中所感之“人”,非泛常之“人”,而特诠其义于后。

[29]又庚桑楚: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其义同上。本名殿“者”字者。[30]庄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斎谐者,志怪者也。——南冥“”斎谐“皆本名,“者”煞之,所以为诠解之地步也。

[31]韩 答卫中行昼:如愈者又焉能之?——“者”所以特指也,犹云“有如是之愈何能为之耶?”

[32]史淮阴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特指“信”以明其才之不可匹也。

[33]又高帝本纪:吕公者好相人。——“者”以特指“吕公”。

[34]又屈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者”指以上诸人而总纪之也。

名后殿以“也”字者,本名居多。

[35]论八佾: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他如“回也”“由也”“求也”之类,不一而足,皆顿宕其各而因以申明其义也。

[36]庄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所以申明之也。

[37]韩行难:斎也晋也,且有二与七十,而可谓今之天下无其人邪?——“斎”“晋”一顿,下则剖明其义,犹言“二国尚有二盗与七十人之可举,岂今天下无人耶?”

[38]公庄三十二年:般也,存,君何忧焉?

[39]又:鲁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庆父也,存。——两“也”字殿诸本名之后,皆所以顿宕其辞气也。(3)

[40]韩郓州#堂诗序:惟郓也截然中居。——义亦如前。

“也”字殿本名见于古籍者亦有之。至如

[41]论语子罕:麻冕,礼也。

[42]又:拜下,礼也。——皆决断之词,不在此例。

[43]礼中庸: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44]韩与崔群昼:至于稻也,梁也,脍也,#也。岂闻有不嗜者哉?——“也”殿诸名之后,皆以历数同类之事。

○1 ○3“辞气”原作“词气”。

○2杨云:“仁”“知”二字,乃马氏所谓通名,此以为公名之例,亦误。今案此处“仁者”“知者”未详出处,如指“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则“仁”“知”为静字,杨氏谓通名,亦非。

[1.5.4]要之,名无定式,凡一切单字、偶字,以至集字成顿成读,用为起词、止词、司词者,皆可以“名”名之。

[45]汉霍光传:君行周公之事。——“君”名也,单字而为起词者,其止词则为“周公之事”。

[46]又:霍氏之祸,萌于骖,乘。——“霍氏之祸”四字,为“萌”之起词,视同一名。“骖乘”偶字,名也,而为“于”之司词。

[47]又贾谊传: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凡人之智”与“礼者”“法者”皆为起词,又“已然”“将然”两皆状字,(1)而为“见”之止词,又“将然之前”“已然之后”集四字而成者,则为“于”之司词,用与名字无异。

[48]韩送畅师序: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着,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集字成顿,而为“以”之司词。“天地之所以着”至“江河之所以流”,四读也,亦为“以”之司词,皆作名字观。

[49]史赵世家:夫论至德者不如好色者也。——“好德如好色者也”一读也,而为“见”之止词,用如名字。(2)学者阅昼,要当玩索字句,则取譬宏矣。

○1 “两皆”原误作“皆两”。

○2“见”之止词应至“者”止,“也”不在内。此种情形,文通中多有,下不列举。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