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丁中

  ○戶口丁中【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臣)等謹按杜典戶口丁中各自為目而丁中仍雜以戶口未能條分縷析今依通考之例合戶口丁中為一凡正史所載以及他書之可以援據者備為捃摭詳列於左又按丁中之制自唐後惟宋金明可考五代及遼元則未詳云

  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五代

  五代亂亡相繼疆土分裂中原戶口之數梁唐晉漢紀載莫詳 【 梁開平二年尚書令戶部奏請詔天下州府准舊章申送戶口帳籍從之唐天成三年殿中監李延範奏請指揮諸道州府每逃戶歸業後委州司各與公憑二年內放免兩稅差科如有違者許州論訴勘責若州縣官招得五百戶以上乞等第獎酬從之】

  周廣順三年敕天下州府及縣除赤縣畿縣次赤次畿外其餘三千戶以上為望縣二千戶以上為緊縣一千戶以上為上縣五百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五百戶為中下縣戶部奏據今年諸州府所管縣戶數目合定為望縣六十四緊縣七十上縣一百二十四中縣六十五下縣九十七顯德六年總簡戶二百三十萬九千八百一十二此周之戶數略可考見者也

  △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戶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乾德元年令諸州歲奏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是年平荊南得戶十四萬二千三百平湖南得戶九萬七千三百八十八三年平蜀得戶五十三萬四千三十九開寶四年平廣南得戶十七萬二百六十三八年平江南得戶六十五萬五千六十五九年天下主客戶三百九萬五百四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錢俶獻閩浙諸州之地四年平太原又得戶七十三萬七千八百七十八是時天下既一疆理幾復漢唐之舊而戶數不及其半歷百餘年招徠降附休養生息至神宗元豐元年天下總四京一十八路 【 按元豐閒又析為二十三後復置京畿路合二十四路】 戶主客一千四百八十五萬二千六百八十四口主客三千三百三十萬三千八百八十九丁主客一千七百八十四萬六千八百七十三徽宗崇寧元年計天下增至戶二十一萬九千五十口四千三百八十二萬七百六十九視漢唐盛時蓋有加焉政和三年詳定九域圖志蔡攸等言天下戶口數類多不實且以河北二州言之德州主客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九而口纔六萬九千三百八十五霸州主客戶二萬二千四百七十七而口纔三萬四千七百一十六通二州之數率三戶四口則戶版刻隱可知乞詔有司申嚴法令務在覈實又淮南轉運副使徐閎中言九域志在元豐閒主客戶共一千六百餘萬大觀初已二千九十一萬乞詔諸路應奏戶口歲終再令提刑提舉司參考同保從之 【 按馬氏通考云古今戶口之盛無如崇寧大觀之閒然觀當時諸人所言則版籍殊欠覈實所載似難憑據謹附識】

  高宗南渡中原陝右盡入於金所存止十五路紹興八年尚書劉大中奏自中原陷沒東南之民死於兵火疫癘水旱以至為兵為緇黃及去為盜賊餘民之存者十無二三姦臣虐用其民誅求過數丁鹽綢絹最為疾苦愚民寧殺子而不願輸生女者又多不舉乞守令滿日以生齒增減為殿最又詔諸州縣鄉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戶及無等第貧乏之家生男女不應養贍者於常平錢內人支四貫仍委守令勸諭父老曉譬禍福若奉行如法所活數多監司保明推賞至寧宗嘉定十六年諸路主客戶一千二百六十七萬八百一口二千八百三十二萬八十五較之崇寧蓋己減半理宗以後國勢日蹙景定五年戶部獻今年民數僅戶五百六十九萬六千九百八十九口一千三百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二而宋旋以亡此宋代戶口盛衰之數大略如此也

  △遼

  遼時戶口之數不甚可考據地理志所載五京道民戶僅得五十餘萬諸州縣不可計者尚多 【 按遼史營衛兵衛志載有宮衛之戶曰正戶曰蕃漢轉戶共二十萬三千丁四十萬八千又有五京鄉丁其可考見者約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為鄉兵并附錄於此】

  太祖初年以兵四十萬攻下河東河北九郡獲其生口九萬五千伐女直獲其戶三百先是德祖俘奚七千戶徙饒樂之清河至是創實喇部分十三縣五年討東西奚盡有錫忻之眾東際海南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神冊元年親征突厥吐渾黨項小番沙陀諸部俘戶一萬五千六百四年修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戶實之十月破烏爾古部俘獲生口一萬四千二百五年擒天德節度使宋瑤徙其民於陰州六年分兵掠檀順安遠三河良鄉望都潞滿城遂城俘其民徙內地十二月晉新州防禦使王郁率其眾來降徙其眾於潢水之南又徙檀順民於東平瀋州天贊三年五月徙薊州民實遼州地天顯三年詔遣耶律羽之徙東丹民實東平其民或亡入新羅女直因詔困乏不能遷者許上國富民給贍而隸屬之四年二月閱約尼氏戶籍太宗會同九年吐谷渾獻生口千戶大同元年四月俘晉主重貴歸順七十六處得戶一百九萬百一十八時籍上京戶丁以定賦稅

  聖宗統和元年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招宋邊七十餘村來附又招亡入宋者得千餘戶歸國詔令慰撫八年七月詔東京路併省州縣以其民分隸他郡九年七月通括戶口十三年四月詔諸道民戶應歷以來脅從為部曲者仍籍州縣十四年三月詔安集朔州流民十五年正月徙梁門遂城泰州北平民於內地三月通括宮分人戶

  開泰二年四月詔從上京請以韓斌所括贍國達魯河奉豪等州戶二萬五千四百有奇置長霸興仁保和等十縣

  四年四月以耶律世良所獲于厥眾并達勒達所獲實默里部民城臚朐河上居之

  八年五月遷寧州渤海戶於遼土二河之閒

  道宗咸雍時遣使括三京隱戶不得以耶律引吉代之得三千餘戶馬人望為三司度支判官會檢括戶口未兩旬而畢同知留守蕭保先怪而問之人望曰民戶若括之無遺他日必長厚斂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謝曰君慮遠吾不及也

  太康九年六月詔諸檢括脫戶罪至死者原之

  大安三年以民多流亡除安泊逃戶徵償法

  天祚帝天慶三年籍諸道戶徙大牢古山圍場地居民于別土

  八年六月通祺雙遼四州之民八百餘戶降於金是時蕭博和哩等十五人各率戶降於金劉宏亦以懿州戶三千降金而遼不能國矣

  △金

  金制戶有數等有課役戶不課役戶本戶雜戶正戶監戶官戶 【 按有物力者為課役戶無者為不課役戶女直為本戶漢人及契丹為雜戶明安之奴婢免為良者止隸本部為正戶沒入官良人隸宮籍監者為監戶沒入官奴婢隸太府監者為官戶】 奴婢戶二稅戶 【 金承遼制多以良民賜諸寺分其稅一半輸官一半輸寺故名二稅戶】 男女二歲以下為黃十五以下為小十六為中十七為丁六下為老無夫為寡妻妾諸廢篤疾不為丁凡戶口計帳三年一籍自正月初州縣以里正主首明安穆昆則以寨使詣編戶家責手實具男女老幼年與姓名生者增之死者除之正月二十日以實數報縣二月二十日申州以十日內達上司無遠近皆以四月二十日到部呈省漢人渤海人不得充明安穆昆戶太祖收國元年六月遼通祺雙遼等州八百餘戶來歸命分置諸部擇膏腴地處之

  太宗天會元年十一月徙遷潤來隰四州之民於瀋州後海陵南侵遣使籍諸路明安部族及契丹奚人不限丁數悉僉之凡二十四萬又僉中都南都中原渤海丁壯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凡二十七萬雖親老丁多求一子留侍亦不聽世宗大定三年詔流民未復業者增限招誘十七年五月省奏咸平府路一千六百餘戶自陳皆長白山錫忻察遜河女直人遼時移居於此號移典部今乞釐正詔從之二十一年六月徙銀山側民于臨潢又命避役之戶舉家逃於他所者元貫及所寓司縣官同罪為定制二十三年奏明安穆昆戶口之數明安二百二穆昆一千八百七十八戶六十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四口六百一十五萬八千六百三十六 【 內正口四百八十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九奴婢口一百三十四萬五千九百六十七】 在都宗室將軍司戶一百七十口二萬八千七百九十 【 內正口九百八十一奴婢口二萬七千八百八】 德哷勒唐古二部五乣戶五千五百八十五口十三萬七千五百四十四 【 內正口十萬九千四百六十三奴婢口一萬八千八十一】 先是大定初舉國戶纔三百餘萬至二十七年戶六百七十八萬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七十萬五千八十六章宗明昌元年奏舉國戶六百九十三萬九千口四千五百四十四萬七千九百六年奏舉國內女直契丹漢戶七百二十二萬三千四百口四千八百四十九萬四百泰和七年奏舉國內戶七百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八口四千五百八十一萬六千七十九此金版籍之極盛也衛紹王時軍旅不息宣宗南遷所在凋敝戶口日耗軍費日急賦斂皆仰給於河南民不堪命率棄田廬相繼亡去雖屢諭招撫卒無還者自是戶口之數不復可紀

  △元

  元代幅員既廣戶口殷繁計其盛時雖漢唐之世有不逮焉初太宗併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下詔籍民自燕京順天等三十六路戶八十七萬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萬四千九百七十五憲宗二年籍漢地民戶增二十餘萬世祖中統二年計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九三年天下戶一百四十七萬六千一百一十六四年天下戶一百五十七萬九千一百十至元元年天下戶一百五十八萬八千一百九十五二年天下戶一百五十九萬七千六百一三年天下戶一百六十萬九千九百三四年天下戶一百六十四萬四千三十五年天下戶一百六十五萬三百八十六六年天下戶一百六十八萬四千一百五十七七年天下戶一百九十二萬九千四百四十九八年天下戶一百九十四萬六千二百七十九年天下戶一百九十五萬五千八百八十十年天下戶一百九十六萬二千七百九十五十一年天下戶一百七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八十二年天下戶四百七十六萬四千零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圖二十七年籍天下戶一千六百八十四萬八百有奇於是南北之戶總書於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澤谿洞之民不與焉文宗至順元年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視前世又增二十萬有奇矣

  △明

  明制戶凡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陰陽軍有校尉有力士弓舖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船之類瀕海有鹽灶寺有僧觀有道士畢以其業著於籍丁有二等曰成丁曰未成丁民始生籍其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成丁而役六十而免其人戶避徭役者曰逃戶年饑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僑於外者曰附籍朝廷所徙者曰移徙凡逃戶督令還本籍復業賜復一年老弱不願歸者令在所著籍授田輸賦凡流民令勘籍編甲互保屬在所甲長管轄之設撫民佐貳官歸本者勞徠安輯給牛種口糧憲宗成化初荊襄寇亂流民百萬湖廣巡撫項忠楊璿下令逐之死者無算祭酒周洪謨著流民說引東晉僑置郡縣之法使近者附籍遠者設州縣以撫之都御史李賓上其說於是帝命招撫流民十二萬戶給閒田置鄖陽府立上津等縣統治之河南巡撫張瑄亦請輯西北流民凡附籍者並從其請英宗正統時令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屬離本籍千里者許收附不及千里者發還景帝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軍匠灶役冒民籍者發還其移徙者民初嘗徙蘇松嘉湖杭民之無田者四千餘戶往耕臨濠給牛種車糧以資遣之三年不征其稅徐達平沙漠徙北平山後民三萬五千八百餘戶散處諸府衛籍為軍者給衣糧民給田又以沙漠遺民三萬二千八百餘戶屯田北平置屯二百五十四開地一千三百四十三頃復徙江南民十四萬於鳳陽戶部郎中劉九皋言古狹鄉之民聽遷之寬鄉欲地無遺租人無失業也太祖採其議遷山西澤潞民於河北後屢徙浙西及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又徙登萊青民於東昌兗州徙直隸浙江民二萬戶於京師充倉腳夫成祖時覈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實北平自是以後移徙者鮮矣又太祖初懲元季餘弊豪強侮貧弱立法多右貧抑富嘗命戶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應天十八府州富民一萬四千三百餘戶徙其家以實京師謂之富戶成祖時復選應天浙江富民三千戶充北京宛大二縣廂長 【 按明制在城曰坊近城曰廂鄉都曰里】 附籍京師仍應本籍徭役供給日久貧乏逃竄輒選其本籍殷實戶僉補宣宗宣德閒定制逃者發邊充軍官司鄉里隱匿者俱坐罪孝宗弘治五年始免解在逃富戶每戶徵銀三兩與廂民助役世宗嘉靖中減為二千以充邊餉太祖立法之意本倣漢徙富民實關中之制其後事久弊生遂為厲階今按歷朝戶口之數增減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戶一千六百五萬二千八百六十口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戶九百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萬一千一百五十八萬歷六年戶一千六十二萬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六此明代戶口之大略也

  欽定續通典卷十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