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筹水师将才并预备位片咸丰五年  

胡林翼

再湖北贼势。自秋冬以来。大股专注于南岸。即下游金陵皖江之贼。亦专以逼胁多人分股上窜为计。而总不离沿江两岸。求所以制贼之死命者。惟以精水师断贼粮为先务之要。或疑贼之虏掠银钱。聚于金陵。财多人众。日增猖獗为虑。臣愚以为不然。自来盗贼之扰害。其志专在财利。彼岂能以财利予人哉。即至穷蹙。忍不能舍。固贼情之常也。夷考古今平贼之略。必以据上游形势。断贼粮为先。而财帛之丰歉不与焉。武汉则金陵之上游也。荆襄关南北之大局。而武汉又荆襄之咽喉。两湖及巴蜀之米。多于吴会。故谚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语。昔年江面安静。米艘蔽江而下。日夜转输。今乃久为贼阻。通筹吴楚之全势。必以武汉得手。设立重镇。屹然不可再摇。乃会合江西内湖一军。以水师之全力制贼。而下游红单巨舰。亦得并力以扼贼吭。惟查水师将才。以副将杨载福为最。忠勇廉明。每战必先。自道员彭玉麟调往江西之后。外江水师。仅恃杨载福一员。积年力战。肺病日增。而灭贼之志。终始不渝。病不言劳。功不言赏。志识已高出寻常。其十营将官。如游击李成谋都司鲍超张荣贵等。均勇敢冠军。惟未经特将。尚待悉心审察。观其战阵之方略。别其才识之利钝。再行详悉奏闻。此则水师将才之宜预筹者也。署臬司李孟以船六十只入湖。冬令水涸。不能绕出襄河。停泊沙市等处。距汉阳尚数百里。营中将弁勇目。未能精实。颇难力战。业已严饬该司慎守船。毋许资贼。致诒祸根。外江水师船多少。取给湖南局。暂可供用。惟模范较小。不如粤东所购洋之美。查上年侍郎臣曾国藩奏请位。因道梗未经运竣。应请  皇上天恩。敕下两广督臣购运五百斤以上千斤以下洋六百尊。派兵妥护。交湖南舟运湖北。期以冬杪交付。转交侍郎臣曾国藩匀配。以资异日东征利用。此又位之宜预备者也。谨附片奏。

筹备水师利器片咸丰六年    

胡林翼

再臣思吴楚兵政之要。必在精选水师。南服之利在舟楫。犹北方之利在车马。因地制宜。古今不易。查五年春初。水师回驻武汉。战舰无多。力扼上游。岌岌不保。经湖南抚臣骆秉章督饬船局局设法补救。尽力筹谋。水师得以复振。其保全东南大局。则湖南之功为大。计湖南绅局新造船只。配带位军械。除分给臬司李孟及陆续损缺更换遣回不计外。实交臣营大小战舰三百余只。自五年春截至六年冬止。湖南官局实运火药四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觔。大小子一百三十九万九千九百觔。枪鸟枪火箭火球喷筒锣锅账房刀矛旗帜及一切应用器物。为数亦复不少。均系官绅董办。所有湖南总局司道大员绅局委员勤劳数载。力全大局。臣系隔省。未能详察。可否 敕下湖南抚臣择尤保奏。以励前劳而期后效。出自  皇上天恩。又查水师器用。利在位。自五年二月至六年三月。臣等以其小敌贼大。血战经年。终不能制贼之死命。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粤东头起二起夷二百尊到鄂。遂于二十八日配带位。乘势下攻九江。贼众披靡。所向克捷。秋冬以来。所请六百尊夷陆续运齐。自武汉至于九江。前后贼舰数千。均已片帆不返。则又两粤督臣购运夷之力也。夫器械不精。卒以予敌。是夷得力。必应再为购运。以利东征。更须严禁将备。勿假利器。勿借寇兵。臣胡林翼与杨载福迭次申儆。一年以来。大小百战。均无损失。惟查前请夷。仅止六百尊。配搭各省铜铁位。膛口较小。不能摧坚及远。且臣细察江面形势。四时风信。武汉以上。江面尚狭。利用小艇。浔皖以下。江面稍广。利用巨舰。春夏风和。利用小艇。秋冬风劲。利用巨舰。是船之大小。亦必因时因地而斟酌损益之。除三百觔夷现已足用暂缓购运外。应请 敕下两广督臣再购四百觔以上夷三百尊。五百觔以上夷二百尊。六百觔至七百觔夷二百尊。八百觔以上五十尊。千觔至一千五觔夷五十尊。共计八百尊。均期七年春夏。由湖南转运武昌。臣即将各营铜铁小更换。实于征剿吴皖大有裨益。又查武汉黄三府甫经收复。楚境大致肃清。而人民商贾尚未复业。臣胡林翼现于武昌设局。筹办军需。凋敝之余。物力艰难。尚不足以供给东征之用。应请 敕下四川陕西湖南督抚臣仍遵前奉  谕旨。四川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火绳三万盘。月解鸟枪枪铅子各一万觔。陕西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火绳三万盘。月解鸟枪枪铅子各一万觔。湖南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生铁熟铁合膛子十万觔。则水陆利用。军行无阻。出自  天恩逾格。谨附陈奏。

预筹三支水师疏咸丰十年    

曾国藩

窃臣自闻苏州失守之信。即以京仓无漕为虑。旋奉 命署理江督。海漕系职分中事。日夜焦灼。猝无良策。曾于本月初三日附片具奏在案。迄今又踰旬日。不知新任江苏巡抚 放何人。驻扎何地。其力能设法办漕以济京仓与否。无从商。查淮扬之里下河。产米最多。而盐场为大利所在。若改为就场征课。经理得宜。较之近年所入。可多得银百万两以外。如果苏松久陷。不能办漕。或于里下河办米解京。或于盐课中筹巨款实银解京。专供京仓买米之用。亦足以济权变而固根本。然欲保下河之米。场之盐。非于淮安多造战船。急办水师。实有岌岌不可保之势。昨准安徽抚臣咨到奏稿。亦以保里下河为言。湖北抚臣胡林翼七次寄。皆劝臣奏办水师以保盐场。淮扬二郡。自古称为泽国。北有长淮。南有大江。中有洪泽邵伯高邮宝应诸湖。运盐串场人字芒稻诸河。巨津支流。互相灌注。一片汪洋。若能造战船二三百号。多购洋。精选将弁。则不特可以保下河之米。场之盐。亦且可以抚扬州之陆军。使逆贼不敢北犯。助临淮之陆军。使川路不至梗塞。此淮扬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贼之守金陵也。以安庆庐州为犄角。以太平芜湖为护卫。芜湖之南。有固城南漪丹阳石臼诸湖。上则通于宁国之水阳江青弋江。西则止于东坝。掘东坝而放之。则可经太湖历苏州以达于娄江。古之所谓中江者也。芜湖孤悬水中。贼匪守之则易。官军攻之则难。是以五年血战。不能得手。而黄池湾沚。屡次失利。皆以全无水师之咎。臣愚以为欲克金陵。必须先取芜湖。欲取芜湖。必于宁国另立一支水师。布固城南漪等湖之中。宁国水师攻其内。大江水师攻其外。如七年攻破湖口之例。庶几芜湖可克回。东西梁山可期以次恢复。此宁国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逆匪坚忍善守。各路奏报。皆有同辞。官兵围攻屡年。往往因水路无兵。不能断其接济。从前武昌九江临江吉安等城之拔。实亦舟师之功居其少半。侧闻红单师船。体质笨重。非大江狂风不能起椗。又不能接应陆战。不能巡哨河。金陵所以久而无功。亦由水师一面。始终不得丝毫之助。今苏州既失。面面皆水。贼若阻河为守。陆军几无进兵之路。城外几无扎营之所。臣愚以为欲攻苏州。须于太湖另立一支水师。浙江无事。宜于杭州造船。浙江有警。亦宜于安吉孝丰等处造船。必使太湖尽为我有。而后西可通宁国之气。东可拊苏州之背。而陆师亦得所依附。此太湖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务。如力不能兼。则先办淮扬及宁国二支。如力仍不逮。则专办淮阳一支。盖苏省财赋之区。沦陷殆。仅留下河之米。场之盐。若不设法保全。则东南之利尽弃矣。臣自咸丰三年奉  旨办理水师。阅历颇久。而三处皆臣管辖之地。盐漕皆臣应办之事。义无可辞。责无可贷。顷已专丁至 钦差大臣袁甲三军营。询淮南等处尚有木料可以造船者否。其宁国安吉亦当派人前往。察看木料之多寡。船工之难易。至位一宗。拟即日派员银至广东。购买洋五百尊。由大庾岭过山以达江西而出湖口。又由英霍等县过山以达固始而出长淮。计往返须五月有奇。程途虽远。而期限必严。搬运虽艰。而志在必行。是否有当。伏乞  圣慈详明指示。

会议长江水师营制疏同治四年  

曾国藩

窃臣曾国藩同治元年二月覆奏安徽省城仍建安庆案内。请专设长江水师提督及总兵以下各官。奉  旨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奏。旋经吏部等于五月二十三日定议具奏。准其设立长江水师。而于总兵副参以至千把应设几缺暨分汛修舰各事宜。令臣体察情形。再行详核议奏。三年四月奉  旨以淮扬镇总兵黄翼升补授长江提督之缺。六月克复金陵。滨江五省。战事大定。即应将前募之水勇。改为经制之水兵。核定章程。会议具奏。特以勇丁之口粮较多。额兵之口粮极少。相去悬绝。难于酌中定议。展转筹思。是以覆奏稍迟。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冬初招乡勇。维时长沙甫经解围。各路兵勇。往来湖南。络绎不绝。臣查饷章。参差不齐。惟张国梁之勇。每月五两四钱。江忠源之勇。每月四两五钱。该两军最为有名于时。逮三年夏间。胜保奏请招募陆勇。月饷四两五钱。户部议准。江南大营循而行之。遂定为报销之常例。臣于三年冬间。招募水陆两军。陆勇酌减为每月四两四钱。而亲兵什长稍有增加。水勇酌减为每月三两六钱。而手舵工稍有增加。厥后银价日贱。米价日昂。咸丰十一年杨载福等请将水勇每月加为三两九钱。至今未改。臣复详加询访。除山东河南饷章渐少外。其余楚闽浙等十省。勇饷均系四两有奇。目下各路招募陆勇。纷纷未已。若将军饷骤为大减。则人皆去为陆勇。谁愿复充水兵。故臣所议章程。于兵饷一案。暂从其优。俟军务告竣。再行酌量核减。审时度势。有不能不出于此者。非敢与陆勇战守粮额。故示悬殊也。自古养兵本无善政。南宋之括财。晚明之增饷。皆为兵多所累。识者病之。我 朝绿营兵丁五十余万。较之宋明已极少。然乾隆四十六年议增缺额名粮。大学士阿桂曾上疏力争。臣国藩亦于咸丰元年疏请裁兵五万。户部初未议准。后乃通行各省酌办。溯自洪杨倡乱。捻回继变。军兴十余年。惟向荣和春大营用兵稍多。其余皆倚勇丁以集事。 国家养兵之费。岁逾二千万。当此多事之秋。乃未闻绿营立一奇功。出一良将。今各省勇丁。合计约在三十万以外。而昔年经制之兵。仍未能议裁减。且守战各兵。在营之坐粮虽少。而出征外省。加以盐折夫价余丁等款。每兵一名。月支亦在五两上下。平日有粮少之名。临事无省费之实。百年受养兵之累。临急无破寇之效。统筹全局。殊非良策。臣愚以为军务全竣后。仍当综核名实。裁减陆兵。其必不可裁者。即当增加口粮。此又因今日设立水营。而即预为异日陆营之地也。谨议事宜三十条。营制三十四条。分缮二折。恭呈  御览。计战船七百七十四号。除提督已颁关防外。新设总兵四员。拨出兼隶之总兵一员。副参游三项营官二十四员。都守千把外委等哨官七十四员。兵数一万二千余人。兵饷船价廉俸杂项修舰之费。约计每月五万有余。选将练兵饷项捕务暨考核教演之设。莫不严定章程。冀垂令典。请  旨饬下军机大臣会同吏部户兵工等部暨总理衙门核议施行。所有会议长江水师营制事宜。谨会同漕运督臣吴棠。护江苏巡抚臣刘郇膏。安徽巡抚臣乔松年。江西巡抚臣刘坤一。湖北巡抚臣郑敦谨。湖南巡抚臣李瀚章。恭折由驿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

 长江水师事宜三十条

 第一条。长江水师提督驻。原议在于芜湖建立衙署。查芜湖内河甚小。冬令水涸。不能安泊战舰。若泊大江之中。则洪涛巨浸。其患莫测。查江南太平府河外通江。内通湖。可战船数十营。右达皖南宁国府南漪固城诸湖。左达江苏高溧水两县石臼丹阳诸湖。兼可扼东坝之要隘。拟以提督驻太平府。设立衙署。

 第二条。长江水师提督管辖之地。上自荆州岳州。下至江苏崇明。两岸支河内湖。均归统辖。计程近五千余里。分列五省。若仅驻太平府。恐其照料难周。拟于岳州府设立行署。该提督分月轮驻。以半年驻下江太平府。以半年驻上江岳州府。每年周历巡查。驻上江。则巡阅至洞庭湖荆州止。驻下江。则巡阅至狼山止。

 第三条。长江水师提督统辖较远。责任甚重。拟请单衔奏事。以专责成。如遇有与各省地方公事及陆营交涉之件。则会商该省督抚分别奏咨办理。如地方公事及陆营有与水师交涉之件。该省督抚亦会商长江提督分别奏咨办理。提督之官。其初本系文职。明末李如松始以武臣而为提督。初尚文武兼用。后乃专用武职。惟九门提督一缺。向是文臣兼领。江皖晋豫等省提督之缺。尚以巡抚兼领。略存旧制。今长江提督一缺。拟请文武兼用。盖缘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威权。乃足以资弹压。该提督仍归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节制。

 第四条。长江水师共立六标。提督驻太平府。所辖提标五营。岳州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汉阳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湖口设一总兵。所辖镇标五营。瓜洲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狼山镇总兵兼隶长江。所辖镇标二营。通共二十四营。

 第五条。长江水师与各省河湖交界之处。应即画分界限。各有汛地以专责成。湖北除江面千余里全归长江提督外。其自荆州以上泝江至宜昌巴东。汉阳以上泝汉至襄阳郧阳。及各支河湖。应由湖北另行设防。归湖广总督湖北提督统辖。湖南除江面洞庭湖归长江提督外。其湘沅二水。应由湖南另行设防。归湖南巡抚湖南提督统辖。江西除江面及鄱阳湖归长江提督外。其吴城以上省河及东西支河。应由江西另行设防。归江西巡抚统辖。安徽除江面与傍江之湖归长江提督外。其淮河自正阳关以下至洪泽湖止。并接连苏属之支河湖荡。应另设淮扬水师。归淮扬镇总兵统带。两江总督漕运总督安徽巡抚兼辖。江苏除江面归长江提督外。其自镇江以东。凡江南之支河湖荡。应另设太湖水师。归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江南提督统辖。其旧设海口之狼山福山苏松三镇。除福山苏松二镇悉仍其旧外。拟以狼山镇兼隶长江提督标下。仍听两江总督江南提督节制。

 第六条。副将参将游击各有专营。自应设立衙署。惟长江水师营汛。其责任专重在水面。并无防守城池弹压市镇之责。其立汛建署。须择有港汊内河可收泊战舰者。庶免风涛覆溺之患。虽孤洲野岸。亦可修造衙署。宜距城市稍远。乃为妥善。

 第七条。水师官兵皆宜以船为家。不准登岸居住。如违例住岸上者。官即革职。兵即革粮。自都司以下。皆系哨官。即以哨船为办公之所。不准建衙陆居。至长江提镇。除例给坐船外。各给督阵舢板二号。每船额设守备哨官一员。兵二十名。内柁兵一名。头兵一名。兵二名。桨兵十六名。凡提镇衙门巡捕跟丁执事人等。皆轮流派此船之人值班听差。下班仍以船为家。不准在岸居住。副参游督阵舢板各一号。悉如之。

 第八条。副将营制。战船四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四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参将营制。战船三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三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游击营制。战船二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二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其虽系游击营制而用船三十三号者。惟岳州汉阳二营。凡专立之营。皆以都司二员管驾长龙。为领哨。其各散哨员弁。均受约束。左领哨专管本营钱粮。右领哨专管本营船军装及一切差遣巡查诸务。其舢板之以守备充哨官者为副领哨。每守备率领船十号。

 第九条。长江水师额兵。副将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四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五百六十名。稿书书识十四名。共额兵六百三十名。共哨官四十三员。参将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三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四百二十名。共额兵四百九十名。共哨官三十三员。游击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二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二百八十名。共额兵三百五十名。共哨官二十三员。其游击营亦有用三十三船者。全仿参将营之例。稿书书识均不在内。

 第十条。领哨都司。除长龙船一号有兵外。另给无兵之舢板船一号。如遇出兵入小河港。恐长龙迟滞。则由长龙拨兵归此舢板乘坐。领哨出队。以期便捷。

 第十一条。长江水师提督用稿书四名。书识八名。总兵用稿书二名。书识六名。副参游皆用稿书二名。书识四名。都司用稿书一名。书识二名。守备用书识二名。千把各用书识一名。

 第十二条。咸丰四年初立水师之时。较陆军勇粮稍减。桨手每月三两六钱。柁工四两五钱。头工四两二钱不等。厥后因银价日贱。米价日贵。桨手加为三两九钱。今将水勇改为额兵。而各处陆营纷纷招勇。若遽将水兵口粮太减。则人皆去为陆勇。谁复肯当水兵。自应酌量暂从其优。长龙战船额设兵二十五名。内柁工兵一名。每月给银三两六钱。每日一钱二分。管舱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四名。每月给银三两。每日一钱。桨手兵十八名。每月给银二两七钱。每日九分。舢板战船。额设兵十四名。内柁工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二名。桨手兵十名。督阵大舢板。额设兵二十名。内柁工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二名。桨手兵十六名。月饷均与长龙战船同。稿书与柁粮同。月支三两六钱。书识与桨粮同。月支二两七钱。俟军务大定。各路并无招勇之事。再由长江提督江楚总督专案具奏。议将口粮酌减。乃为定额。亦须优于陆兵。庶不至似今日绿营之废弛。

 第十三条。长江水师副将营协标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三缺。千总十缺。把总十二缺。外委十六缺。参将营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二缺。千总八缺。把总九缺。外委十二缺。游击营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一缺。千总四缺。把总六缺。外委十缺。以上各营哨官。皆以各员所管之船为缺。不设衙署。

 第十四条。长江水师提督给座船四号。总兵给座船三号。副参游给座船二号。各营哨官都司守备以下直至外委皆无衙署。每哨各给座船一号。以抵陆营衙署马匹之费。提督每座船月支价银十六两。总兵副参游每座船月支价银十四两。都守以下每座船月支价银十二两。

 第十五条。长江水师哨官缺出。都守千把外委五项。应全归长江提督主政。即就长江水师中遴员题补。其营官缺出。副参游三项。拟以七成归长江水师中题补。以三成由兵部就各省水师中推补。至总兵缺出。由长江提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三人各保堪胜人员。平日开单保奏。届时恭候  特旨简放。

 第十六条。长江水师上下五千里。分防五省。若向五处藩库领饷。分归五省报销。殊觉散漫无纪。户部难于稽考。而各省入款出款俱有常额。若添此项兵饷。殊觉别筹维艰。查沿江厘卡。皆系水师恢复之地。水军历年口粮多取诸此。今长江既立经制水师。酌定永远章程。凡俸廉粮饷船子药一切费用。应酌留厘卡数处。在两江境内者。归江宁盐道经收。在两湖境内者。归武昌盐道经收。每年届发饷之时。其在楚境各营。造册呈明湖广总督长江提督。赴武昌盐道库支领。其在江境各营。造册呈明两江总督长江提督。赴江宁盐道库支领。江楚两总督每年各自具本题销。不汇入各省藩库奏销案内。以免牵混。

 第十七条。长江水师位。大者千余斤。次者亦数百斤。所需子药最多。须常设子药局。以资操演而备不虞。查湖北省城安徽省城。造药均有牛碾。最为稳便。该二省应各设火药局。常川制造。江苏江西应办硝斤。协济安徽药局。湖南应办硝斤。协济湖北药局。至生铁产于湖南。应在长沙设立子弹局。常川制造封门大子熟铁子。分解湖北安徽两省。所有楚境各营。均赴武昌请领子药。江境各营。均赴安庆请领子药。至三局造办子药之费。由武昌江宁两盐道库。于厘金项下拨给。

 第十八条。长江战船。大震惊。最易朽坏。议定每届三年修理一次。十二年即行更换。应于湖北之汉阳。江西之吴城。江南之草鞋夹。三处各设厂。排定子丑寅卯等年。某年应修整某营某哨之船。某年应更换某营某哨之船。轮流兴工。江境两厂。由两江总督暨长江提督委员监修。楚境一厂。由湖广总督暨长江提督委员监修。所有船厂经费。亦由江宁盐道武昌盐道两库拨给。其风篷一件。三年即须更换一次。杆索缆纤等物。每届修整之年。亦须酌量添换。均准在于船厂请领。

 第十九条。长江战船。并无竹篷木舿。惟以布棚遮避雨露霜雪。名曰雨棚。最易朽腐。又如锚本脑索绳旗帜红油白油等项。均须时常修换。不能待三年之期。亦不能赴船厂请领。此五者名曰杂费。酌定长龙战船。每年发银十六两。舢板战船。每年发银十四两。交该哨官采办修饰。以壮军容。江境之船由江宁盐道发给。楚境之船。由武昌盐道发给。

 第二十条。长江水师提督。现拟文武兼用。其养廉应即加重。每年支银八千两。其余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等项。均照陆营提督之例支给。自总兵以下直至千把。凡养廉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等项。均照陆营之例发给。外委准食柁粮双分。仍每年支养廉银十八两。惟陆营之例马。改为水师之座船。其水师官兵应领之米。照各省绿营陆兵定例。每人日支八合。亦由江宁盐道武昌盐道两衙门。于厘卡项下购米按季支发。以上子药局船厂杂费廉俸兵米四条。均汇入正饷案内题销。

 第二十一条。长江水师。旧日营规甚严。近来日就松懈。今立为经制水师。应申明定规三条。决不可犯者。一曰不许登岸居住。二曰不许吸食洋。三曰不许赌博。如有登岸居住吸食洋者。官则革职。兵则革粮。有犯赌者。由该管将领察核情节。禀明严办。

 第二十二条。现在发逆肃清。长江水师各分汛地。专以驱逐游匪严防劫盗为重。倘有水盗划船劫抢巨案。逾限不获。由长江提督专案参劾。不得以陆营尚未开参。文员尚未开参。稍涉推诿迟延。以重江防而绝盗风。

 第二十三条。长江水师设立营汛。待部议覆准后。即须补放实缺。查军兴十余载。水师员弁所保官阶。提镇居多。副参游亦不少。所设营缺有限。应以保举较大之阶。借补较小之缺。由臣等会同长江提督开单奏补。其现在勇丁营制。俟部议覆准后。应即陆续遣撤毕。即照新定兵丁饷章发给。

 第二十四条。长江水师各有汛地。不得私离。且长龙舢板。均系官物。非同私物。可以借用。凡各省文武出差人员。虽有紧急公务。非奉有长江提督及五省督抚专札。派坐战船者。不得私借战船乘坐。以图便易。违者照不应驰驿妄行驰驿例议处。各营哨官。非奉有专札。而以战船私借客官及朋友乘坐者。照私离汛地例议处。

 第二十五条。长江水师修造战船式样。长龙底长四丈一尺。底中宽五尺四寸。舢板底长二丈九尺。底中宽三尺二寸。督阵舢板略加长大。长龙设大前后左右六位。舢板设大前后两位。左右设车转小两位。小枪短刀长矛喷筒。随宜配用。

 第二十六条。狼山镇总兵。现改归长江提督管辖。该处江宽百余里。洪涛浩瀚。海风不测。长龙舢板。船身太小。有风即不能出港。狼镇所辖。均系洋面。近来宁钓沙船。带有位枪械。每以捕盗为名。趁风行劫。拟每营造大舢板二十号。并造大船数号。如红单拖罟式样。多安位。巡缉内洋。以壮声威。又拟造轮船数号。分布狼山崇明等处。于江海防务。更资得力。

 第二十七条。船为江中利器。然可以御暴。亦可以为暴。如准商民私造船。则强盗亦可造船以行劫。盐枭亦可造船以护私。假名伪旗。万难稽查。此后既立长江经制水师。应将民间私造船。一概禁革。虽文武官员。亦不准私设船。以杜奸民影射。难于查察。如有私立船。不立时禀报者。惟该汛之水师是问。至巡缉私盐。本以船为最便。然亦祇准于瓜洲汉阳两镇标下。奏派战船若干号。巡缉某处。其未经奏派之战船。概不准干预盐务。尤不准包庇私盐。如有包庇者。由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严行参办。

 第二十八条。长江水师提镇暨副参游驻之处。均须设立衙署军装局。其经费即取诸酌留厘卡。一俟部议覆准。即由臣等会同江楚总督长江提督派员勘估。次第建造。事竣核实报销。

 第二十九条。江南之京口狼山等营。江西之湖口营。湖北之汉阳营。湖南之岳州等营。凡向有水师之名。而无船之实者。令各该处均立标营。改从新章。应悉归长江水师提督节制。以昭画一。其向无水师名目者。不必更改。

 第三十条。水师以使船为第一义。善放次之。凡考桨粮。须令一人驾一小划。渡江一两次。凡考粮。须令连放五。无走火迟钝等弊。凡考应升补之缺。须令数船于无风之日。荡桨逆行三十里。验其迟速。其哨官仍考试技艺。以定等差。至校各镇之优劣。每年春季。长江提督会同两湖总督调集岳州汉阳二标在于武昌江面或武汉各湖。阅一次。秋季会同两江总督调集湖口太平瓜洲狼山四标。在于黄天荡等处阅一次。阅毕会折具奏。优者酌量保奖。劣者分别参办。

 长江水师营制二十四条

 一岳州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用船三十三号。仿参将营之例。分防自陈陵矶起。至鹿角垒石泸陵潭湘阴一带。

 一沅江设立参将。属岳州镇左营。分防君山西湖。及常德龙阳华容等河出湖之处。但不进防内河。其沅湘等水。应由湖南另行设防。

 一荆州设立副将。属岳州镇后营。分防自荆州以下江面石首监利一带。至荆河口止。

 一陆溪口设立游击。属岳州镇前营。分防自荆河口以下江面螺山新堤。及倒口以内之黄盖湖。

 一簰洲设立参将。属汉阳镇后营。分防自倒口以下江面至沌口止。兼防金口以内之斧头湖。

 一汉阳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用船三十三号。仿参将营之例。分防自沌口以下江面至团风止。并防省城两岸后湖青林等湖。其汉水上通樊城一千余里。及各支河汊湖。应由湖北另行设防。

 一巴河设立游击。属汉阳镇右营。分防自团风以下江面黄州兰溪至道士洑止。并防樊口以内之梁子湖。

 一田家镇设立副将。属汉阳镇前营。分防自道士洑以下江面湋源口蕲州武穴至陆家嘴止。并防湋源口及隆坪以内之湖。

 一湖口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分防自陆家嘴以下江面九江十八号。至老洲头止。

 一吴城设立参将。属湖口镇左营。分防自湖口以内姑塘南唐渚矶一带。

 一饶州设立参将。属湖口镇后营。分防都昌鄱阳康山一带。其彭蠡湖东通广信乐平浮梁各河。南通省城赣江。均由江西另行设防。

 一华阳镇设立游击。属湖口镇右营。分防自老洲头以下彭泽香口至东流止。并防吉水沟以内各湖。

 一安庆府设立副将。属湖口镇前营。分防自东流以下江面黄石矶李阳河一带至枞阳止。并防北岸盐河及枞阳以内之湖。南岸通殷家汇之河。

 一大通设立参将。属提标后营。分防自枞阳以下江面池州土桥一带至荻港止。

 一芜湖设立游击。属提标右营。分防自荻港以下江面至裕溪口止。并防湾沚清弋江等内河。

 一裕溪口设立参将。属提标左营。分防江面东西梁山至金柱关止。并防运漕巢县无为州各内河。及巢湖百余里。

 一太平府设立提督衙署设中军中营副将。分防金柱关以下江面至乌江止。

 一金陵草鞋夹设立参将。属提标前营。分防自乌江以下江面至通江集止。并防江浦六合之内河。

 一瓜洲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分防自通江集以下江面至焦山止。并防内河至扬州止。自扬州以上高邮宝应诸湖。应由淮扬镇总兵另行设防。

 一孟河口设立游击。属瓜洲镇右营。分防南岸各夹江。自焦山起至江阴口止。其南岸各内河。应由松江提标另行设防。

 一三江营设立游击。属瓜洲镇左营。分防北岸各夹江。自焦山起至靖江口止。其北岸各内河。应由淮扬镇标另行设防。

 一江阴设立副将。属瓜洲镇前营。分防自江阴口以下江面至鹿苑港止。及常阴寿兴等沙。其鹿苑港以下。由福山镇标接防。

 一狼山镇总兵。即旧日所设者。应添设两营水师。兼隶长江水师提督管辖。查狼山镇原统中左右三营。盐捕扬州三江泰州泰兴掘港六营。共九营。今拟一切悉仍其旧。惟于通州设立游击。名曰绥通营。分防自靖江八围港以下江面至通州止。其船用长龙二号。督阵舢板一号。二十人之大舢板十号。十四人之舢板十号。仍酌添红单拖罟等船。

将。名曰绥海营。分防由狼山至海门一带北岸江口海。其船只用长龙二号。督阵舢板二号。大舢板二十号。仍酌添火轮船并红单拖罟等船。至崇明一带南岸海。则归江南提督分防。

设岳州镇标四营。汉阳镇标四营。湖口镇标五营。提标五营。瓜洲镇标四营。添设狼山镇标二营。共二十四营。内副将六营。参将七营。游击十一营。

续陈长江水师未尽事宜疏同治七年 

曾国藩

窃长江水师营制事宜。臣等会同定议。于同治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具奏。钦奉  谕旨敕下军机大臣会同该衙门妥议具奏。嗣于五年八月初七日。准兵部咨开。逐条会议具奏。奉  旨允准。又于六年十一月初十日。接准兵部咨催。长江所设各缺。均未奏补有人。饬令迅速拣员请补。以专责成而符定制等因。先后行文到臣。查各路水师。以臣玉麟所部内江水师。及前陕甘督臣杨岳斌所部外江水师。阅时最久。人数最多。杨岳斌赴陕甘之任。将水军调改陆路者。居其大半。留江人员。为数已减。此外又有黄翼升所部淮扬水师。李朝斌所部太湖水师。而江西湖南湖北三省水师中。亦各有资格较深功绩较着之员。臣等公同商酌。以各军立营之先后。分此次得缺之多寡。遵照奏定章程。以大衔借补小缺。各加遴选。开单咨送。臣国藩臣玉麟复加稽核。其岳州汉阳湖口瓜洲四镇总兵。择其劳绩最着足膺阃寄者。定四员。请  旨放。其副参游三项营官二十四缺。都守千把外委七百七十四缺。拟定员名。分析开单。恭呈 御览。伏查定例。武职自守备以上。选补各缺。均须引见补授。此次设立长江水师。百事创始。分防汛地。严定营规。虽以久募之勇。改为经制之兵。似若易于就绪。而裁撤各军。以此营而归并彼营。配补各缺。以江境而互调楚境。实觉头绪繁多。非数月半年所能定局。相应奏明请  旨暂缓引见。敕部先行颁给札付。以昭信守。仍俟立营停妥。各归本汛后。由部中分年分起调取引见。乃可从容料理。原奏所议事宜三十条。经部臣核覆允行。立法已属周密。惟创立水师。造端宏大。不厌详求。兹将未尽事宜。续议十条。另开清单。恭求 训诲。溯查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师之始。初非有旧例之可循。亦非能一办而即妥。大抵屡试屡变。渐推渐广。前月所立之法。后月觉其不备而又增之。今岁所行之事。明岁觉其不便而又改之。即如因船中无主。而始设哨官。因栖止不便。而始加雨篷。因巨艇不甚灵活。而全用舢板。因弁勇不可陆居。而另给座船。若此之类。皆履之而后知。试之而后改。逮规模之粗定。遂习惯而成常。新旧所拟事宜四十条。皆就习惯者而着为令典。在目下已不敢谓立法之善。将来时移事异。更恐有窒碍难行之处。且法待人而后举。苟非其人。则虽前贤良法。犹或易启弊端。况臣等才智短浅。创议新章。深虑弊窦之丛生。致烦后人之讥议。夙夜兢兢。不胜祇惧。所愿数十年后滨江之督抚提镇。随时损益。以补今日之阙。遇事讲求。以冀将才之辈出。庶几有举不废。历久常新。则臣等所祷祀以求者也。其请铸关防清单。请裁各缺清单。一并开列。恭呈 御览。请  旨敕下各衙门议覆施行。所有拟补长江水师各缺并续陈未尽事宜缘由。谨会同湖广总督臣李鸿章。漕运总督臣张之万。江苏巡抚臣丁日昌。署安徽巡抚臣吴坤修。江西巡抚臣刘坤一。护理湖北巡抚臣何璟。湖南巡抚臣刘。长江提督臣黄翼升。恭折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

长江水师前奏未尽事宜十条

 第一条。请铸关防。于官衔上均冠长江水师字样。如四镇总兵。岳州镇曰。长江水师岳州镇总兵官关防。汉阳镇曰。长江水师汉阳镇总兵官关防。湖口镇曰。长江水师湖口镇总兵官关防。瓜洲镇曰。长江水师瓜洲镇总兵官关防。狼山镇仍循其旧。副参游都守等官请铸关防条记字样。另开详细清单。进呈 御览。各营均用本汛地之名。如荆州则曰荆州营。陆溪口则曰陆溪营。皆就府县口岸之名以为营名。其草夹地名太俗。改名曰金陵营。惟提标中营不刻汛地之名。至前奏所拟之绥通营绥海营。兹亦改名曰通州营海门营。使人易晓。其千把外委等官。即由外刊刻钤记。以昭信守。

 第二条。原奏第十六条内。户部议。酌留沿江厘卡。供给水师制造军火器械船。以各处商货畅滞。时地不同。经收数目。难以悬定。多则中饱。少则贻误饷需。不可不预杜其弊。应如何酌盈剂虚。俾垂久远。妥筹章程。奏明办理等因。臣等查长江水师。兼辖五省。所需饷项。合之则见多。分之则见少。应于五省各留厘卡一处。湖南即留岳州一卡。湖北即留汉口一卡。江西即留湖口一卡。安徽即留大通一卡。江苏即留瓜洲一卡。岳州汉口两卡所收之厘。每年每卡各提十余万两。解交湖北盐道衙门。供支水师之用。其余入款。仍归两湖藩司收用。湖口大通瓜洲三卡所收之厘。每年每卡各提十余万两。解交江宁盐道衙门。供支水师之用。其余入款。仍归三江藩司收用。归水师用者。由江楚总督报销。归藩司用者。由该省巡抚报销。俟水勇裁撤完毕。经制水师立定之后。此五处卡员。即由江鄂两盐道会同该省藩司委员经收。自此五卡之外。各省厘卡。俟军务大定。本应全行裁撤。倘有愿留一二卡添补永远经费者。由各督抚体察专案奏办。

 第三条。原奏第二十三条内。户部议。江南军务大定。所有各营勇丁。自当陆续遣撤。酌留水勇。改为经制水师。应令将遣撤勇丁数目。何时撤尽。粮额何时起支。一并奏报等因。臣等查长江水勇。向分内江外江两军。除留补缺额外。所有内江一军水勇。已经臣彭玉麟陆续遣撤。其数目业经咨报兵部在案。其外江水勇。此次奏定补缺一案。即将勇目次第裁撤。俟撤尽再行咨报。此外尚有淮扬水勇一军。太湖水勇一军。原议第五条内。另设淮扬经制水师太湖经制水师。现已将大概规模议定。臣国藩拟于一两月内会奏定案。俟经制水兵之案奏定后。即将淮扬水勇太湖水勇遣撤。陆续具报。

 第四条。原奏第二十七条内。户部议。船为长江利器。以之巡缉私盐。固最便利。而包庇私盐。实难稽查。若不严定章程。将来弊窦丛生。鹾政因此而坏。营制即因此而弛。关系实大。应令提督会同江楚总督公同遴选师船。奏派若干只。另立旗帜字号。仍令两淮盐运使及湖北盐道会同各营严密查访。其未经奏派之哨船。不准干预盐务。如有包庇私盐。官则参办。兵则比照寻常私枭加等治罪。其如何明定官兵处分罪名。应令悉心酌拟。奏明定案等因。查前奏由汉阳瓜洲两镇标派船巡缉私盐。兹定瓜洲镇派巡盐船三号。一年一换。归运司暨瓜栈委员稽查。其饷即由瓜栈支发。汉阳镇派巡盐船三号。一年一换。归湖北盐道暨督销局稽查。其饷即由督销局支发。所巡不过上下四十里。不准太远。以防流弊。此外战船。一概不准干预盐务。至弁兵包庇私盐。或失察。或知情。或受贿。或通同兴贩。各有本例。将来应按照情节问拟。毋庸另立处分罪名。转启迁避之渐。

 第五条。原奏第七条内。工部议。战船应配旗帜位等项。应令查明各船应配何项位。旗帜器械若干。即将名目件数造册送部查核等因。查长龙战船头二位。系洋庄各重八百斤一千斤不等。边四位。洋庄各重七百斤。梢一位。洋庄重七百斤。舢板战船头一位。洋庄重七百斤八百斤不等。梢一位。洋庄重六百斤七百斤不等。两边转珠小二位。重四五十斤不等。此外洋枪鸟枪刀矛之类。随宜分配。至战船旗帜。悉以桅旗并梢旗为主。凡桅上用方旗。长龙船桅旗。长一丈二尺宽七尺。舢板战船桅旗。长九尺宽六尺。上半节俱用红色。下半节俱用白色。或画北斗。或画太极图。或画如意之类。提镇各标。各画一样。以示区别。船梢用尖角旗。长龙梢旗。长一丈一尺宽九尺。舢板梢旗。长九尺宽七尺。均写明某标某营某哨字样。此外各标各营哨。或桅上添一小旗。或船头设一立旗。或写姓号为记。颜色制度。各听其便。

 第六条。岳州汉阳湖口瓜洲四镇中军游击营制。惟岳州汉阳两镇用船三十三号。其湖口瓜洲两镇中军仅用船二十三号。该两营地当冲要。不敷分布。瓜洲又有应派巡盐之船。尤嫌其少。查原奏第七条。长江提镇例给坐船外。各给督阵舢板二号。以守备为哨官。本应设立守备十二缺。兹将此十二缺裁去。拨六缺归湖口中军营。拨六缺归瓜洲中军营。改为守备各一缺。千总各二缺。把总各三缺。各成十二缺之数。与原奏七百七十四哨总数相符。而四镇中军船数。亦不致多寡悬殊。所有提镇督阵舢板之兵丁。由中军派员管辖。

 第七条。原奏第二十九条。京口狼山湖口汉阳岳州等营。凡向有水师之名。而无船之实者。今各该处均立标营。应改从新章。悉归长江水师提督节制。以昭画一。其向无水师名目者。不必更改等语。查原议之意。滨江旧设之水师。仍不裁革。不过改归长江提督节制而已。近来细加讲求。旧营断不能与新营相合。旧制虽名水师。而无船无。官员各有衙署。新章则水师专以船为主。自都司以下。即无衙署。以船只为办公之所。旧制水兵口粮。不过月支一两至二两为止。新章则水兵口粮月支二两七钱。而官员之俸薪养廉船价亦与旧制迥别。旧营水兵不习使船放等事。新章则专重使船放。若将旧营与新营并存。则规制悬殊。必生觖望。若令旧官补新营之缺。则舟居不惯。必难得力。再四筹思。迄无善策。惟有将滨江旧日水师。酌量裁去。如湖北原设之荆州参将营。汉阳副将营。湖南原设之洞庭水师营。岳州水师营。江西原设之鄱湖南湖九江水师营。均应裁去。所裁之缺。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等。均请兵部另行调补陆营实缺。守备千把外委等。均由该省督抚另行调补陆营实缺。其未经调补以前。仍在原省支食本缺廉俸。其兵丁则竟行裁去。无庸另募。兹将应裁各缺。开单进呈 御览。至长江水师。西至荆州为止。其自荆州以上。泝江至宜昌巴东。原奏事宜第五条。声明另由湖北设防。所有宜昌镇标水师三营。应仍其旧。但归湖北督抚提督统辖。不归长江提督节制。又如江南旧有京口水师副将三营。及狼山以东各水师旧营。现议将江苏水师认真整理。或裁或改。由臣国藩另案奏办。

 第八条。长江水师。虽以提督为主。而在五省境内。应各归五省督抚节制调遣。副参游以下。归本境巡抚节制。总兵并归总督节制。即以湖南而论。去太平府提督衙门甚远。若该省有土匪窃发。须用战船剿办者。即由湖南巡抚檄调境内水师往剿。岳州镇总兵接到咨檄。立即发兵。不可等候长江提督回文。致误军机。湖北江西苏皖四省巡抚皆然。至总督调度辖境水营。尤属通行之旧例。平日无事之际。督抚偶调水营操演。一接檄文。立即前往应操。不可借口等候长江提督回文。致误操期。盖立法虽密。设或长江提督不得其人。则法皆不行。口粮既恐虚糜。船亦恐废坏。若督抚中有一省认真者。则一省之水军不致废弛。有两省勤操者。则两省不致废弛。自调兵调操两事而外。凡水营政务。各督抚仍商之长江提督。听候主持。

 第九条。原奏第二十二条。遇有劫盗案件。即由长江提督专案参办。而未将处分详细声明。查武职防抢劫案件。向例查明离汛里数。分别参处。有五里以内五里以外之分。又有专汛协防兼辖统辖之别。今长江水师分布江面。自都司守备以下。即以座船为衙署。本应随时上下梭巡。不能指定汛地五里之起讫确在何处。拟以哨官为专汛之官。营官为本辖之官。遇有抢劫案件。专汛哨官系何职名。应由该营官指出。初参仍照定例四月限满。题参防。专汛官住俸。本辖官罚俸六个月。二三四等参。向例一年限期者。酌量加重。改为各予限八个月。二参限满。专汛官降一级留任。本辖官罚俸一年。三参限满。专汛官加重降二级留任。四参限满。专汛官加重降二级调用。不准抵销。如汛守内有一夜连劫数次情事。仍旧照例俟三个月限满。犯无弋获。即将专汛官降二级调用。本辖者降二级留任。毋庸立协防外委名目。亦毋庸议统辖官之处分。倘能于限内获犯过半。兼获盗首。均准免其参处。遵照原奏。由提督查明。随时专案参办。如提督迟不开参。即由督抚参奏。以示江面劫案较陆路尤为慎重。又有应酌议者。水师处分既已加重。则江中渔船应概归水师稽查管辖。向来江中水盗。均以渔船为窝藏出没之所。嗣后鱼税仍归州县经收。渔船则归水师编查。以清盗源而一事权。

 第十条。水师所重者。以船为家。不准登岸居住。若永远驻一处。则经年累月。战船全不移动。必致废弛朽坏。相率私造屋宇。弃舟楫而住室庐。不可不防其渐。兹定江楚各营。每逢半年。更调一次。副将与副将之营互调。参将与参将之营互调。游击与游击之营互调。每营调居客汛二次。驻一年。又准调回本汛一次。驻半年。其互调之或远或近。听提督随时斟酌。总不令其废弛安逸依恋陆居而已。惟哨官之有防处分者。不准调动。以杜规避。

酌议江苏水师事宜疏同治七年  

曾国藩

窃臣拟酌改江南外海水师营制。业于本年四月初七日附片陈奏大概在案。伏思厘定新章。必须参稽旧制。查中枢政考所载。江南水师。向分外海内河两支。外海兵六千七百七十六名。官一百一十八员。内河兵八千零二十一名。官一百三十三员。其船数则无可稽考。道光二十四年。前督臣璧昌奏称。江南旧例营船二百七十五只。业已破废不堪。另造舢板船一百三十五号。大船十二号等语。约而计之。其船不过装载二千数百人。额定之兵。尚有万余人。无船可载。有水师之名。无舟楫之实。不能不大为变通。讲求实际。窃谓水师之多少。宜以船只之多少为断。无船则兵无用武之地。官为虚设之员。欲定水兵之额数。必先筹口粮之入款。兼筹修船之经费。即如外海船只。须用广艇红单拖罾之类。每造一号。动费数千金。夹底者或万余金。加以大小修整绳索摃具子药械。所费更为不赀。上而火轮兵船。用款尤巨。下而舢板小艇。需费亦繁。竭江苏之物力。不过办船百余号。装兵三千余人而止。其不能不大裁旧制之兵。酌减旧设之官者。势也。至于养兵之饷。旧制水师。亦照绿营之例。有马粮战粮守粮等名目。平日或小贸营生。或手艺餬口。尚不足以自存。今既责令常住船上。不得不稍从优厚。故长江章程。兵粮月支二两七钱或三两不等。较战粮已加一倍。较守粮几加二倍。今议江苏水师。亦宜仿照长江之例。外海则尚须略增。自军兴以来。绿营之兵无功。各省之勇着绩。兵丁亦颇以平素饷薄为辞。今欲一兵收一兵之用。不能不酌增口分者。亦势也。惟既增出款。即须筹划入款。长江之饷五省。各省留厘卡一处。系出于常赋之外。臣尚以太多为虑。江苏水师。则经费出自司库。断不能于正额之外。添出无着之饷。尤不可狃抽厘之说。留一永远之卡。溯查乾隆四十七年。增兵六万有奇。其时大学士阿桂上疏陈论。以为国家经费。骤加不觉其多。岁支则难为继。臣国藩于咸丰元年在侍郎任内。奏请裁兵。即引伸其言。叹为远虑。今日整理水师。岂肯尽背前言。江苏水师。嘉庆道光年闲。每岁用银若干。苏省无案可稽。此时约略计算。总不欲使新章之银。浮于旧制之外。如其不敷。更须酌裁陆兵以补救之。不独江苏为然也。即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如使新饷果浮于原数。即应兼裁陆兵。以酌济水饷。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陆路纵缺额兵。苟募勇两三月即可成军。陆路则有事招勇。无事裁撤。水路则制器于多年。取用于一旦。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其它省之但有陆兵并无水师者。纵不遽议裁撤。趁此中原大定之际。亦可将出缺之弁兵。缓至二十年后再议募补。将来重募之日。尽可仿浙江之例。大减额兵。酌加口粮。此又因节省经费而兼筹陆营之计也。谨议江苏水师营制事宜。缮具清折。恭呈  御览。伏乞 敕下各衙门详细会议。归于至当。

凡疆臣奏事。每畏部臣驳诘。亦古来之恒情。独至此等大政。则不畏驳诘。且惟恐其不驳。惟恐其少驳。目前多一诘难。日后少一愆尤。不特求部臣再三驳诘。即江苏前后各任。如协办大学士湖广督臣李鸿章在苏省用兵最久。洞悉水陆情形。两江督臣马新贻在浙江办理减兵事件。讲求已熟。江苏抚臣丁日昌素有捍御外洋之志。并请 敕下李鸿章马新贻丁日昌各抒所见。将江苏水师船政。妥为核议。务使外防与内盗并谋。旧制与新章兼顾。臣虽离两江。傥有所见。仍当续行陈议。期于利多弊少。不特江苏为然。即长江水师。亦乞 敕下沿江五省督抚随时查看。如有不妥之处。三年以内。尽可奏明斟酌损益。臣断不因系初议之人。稍存回护之见。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庶几事以屡试而见精。人以狎水而渐壮。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言。不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闽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所有江苏水师事宜缘由。谨会同两江督臣马新贻江苏抚臣丁日昌恭折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

详酌长江水师事宜疏同治十二年

彭玉麟

窃臣奉  命查阅长江水师。所有参劾各员。及应补各缺。业经会同各督抚随时具奏外。臣戆直愚昧。以一介之书生。随同前大学士臣曾国藩从事戎行十有余年。自维才识迂。生平未尝学问。于古人驭将治兵之道。未能窥见其一二。徒恃此一味朴诚。激励士卒。以此稍得其力。幸立战功。兹奉 命。查阅长江。仰维  圣虑。实欲整顿江防。为东南久远之计。而臣智虑短浅。深恐无以上副  圣怀。伏查长江上有荆湘。下讫海澨。以南北论之。则天堑之险也。以东西论之。又建瓴之势也。而水师一军据其要害。可以左顾右盼。雄视四方。惟是地面辽阔。将卒贤否不齐。为统帅者。非有深沈大略。而又出以兢业小心。忠诚为 国。则一时之利。或为异时之害。是以曾国藩无恙。每与臣论及水师。即谓宜随时变通。以防其流弊。不可株守成法。实系确有所见。臣此次阅所至。窃见此军改归经制。甫及五年。而弊端已伏。不可不急谋整顿。俾无失设军初意。以仰副  圣主顾虑东南之至意。管见所及。约有四条。用敢分晰胪举。为   皇太后  皇上陈之。一曰将材宜慎选也。长江水师管辖五千余里。而提督一人为之统帅。必其精神智力无所不及。而刑赏号令。实有不出户庭坐制远近之势。乃为胜任。非徒一年一巡。循故事而已也。故将材极难其人。臣窃谓能当其任者。约有三等。智识闳深。天资忠亮。其上也。秉性刚方。威克厥爱。其次也。操守清廉。敬慎畏法。又其次也。前明武臣中如戚继光。文臣中如王守仁者。不独水师可用。而实水师之奇才。至技艺之精练。情形之熟悉。则微末而不足道矣。此等人才。若不预储于无事之时。而仓猝以求之。则必至于偾事。卤莽以用之。殆无异于弃师。深可虑也。今自军兴以来。谋臣猛将。以及中外文武大臣才守兼优。为  皇上所深知灼见者。自不乏人。发纵指使。惟上所用。而臣以为尤宜责成统兵大臣及各省贤明督抚。随时保举将才。无论其现为将帅。现为偏裨。但视其志趣才略。果与前三项略能相应。即行密疏保奏。  皇上再博加询问。或遇事饬令来京召见。果其所举不诬。随时不次擢用。而又假之以便宜之柄。临之以不测之威。务使有才者得以自尽其用。不才者不得承乏其间。择将驭将道无过此。至于各营弁勇。如有心地朴实智虑过人者。即责成各镇将随时甄录。上之提督。及该管各督抚。亦即随时察看。视其可用者。次第擢用。以储异时统帅之材。庶几人材日出。而折冲御侮。可以惟我指挥矣。一曰积习宜力除也。 国家设立水师各营。所为者杀伐之事。所恃者勇敢之气。所服者劳苦之役。使其无勇而畏劳。则将何以行杀伐乎。臣每见前史所载。凡在开创之初。用兵不多。战功独伟。至于承平既久。兵日益增。而益不可用。故粤逆之变。至舍兵募勇者。岂兵独弱而勇独强哉。兵有习气而勇无习气故也。

臣与曾国藩初起义旅。湘军所向有功。其时自将弁以至士卒。大抵非书生。即农夫也。不知有衣服玩好之娱。不知有功名势位之乐。不知有趋跄应对之文。当时湘军之所以胜人者。不过两端。曰朴曰勤。乃十数年来时事渐平。镇将则狃于富贵。士卒则习为恬嬉。于是朴者以渐而浇。勤者以渐而惰。是今日之勇又将化为昔日之兵矣。岂不可虑。然则居今而欲整顿水师。亦在统帅之先去积习而已。臣查阅所至。所见镇将以下。朴实者尚不乏人。而亦有修饰厨传讲究应酬者。均经臣随时戒饬。甚者至于参劾。颇闻每届巡阅。仪节繁缛。沿途迎接。开放大。甚至合队排。如攻大敌。是但知声威之壮。而不顾火药之虚縻也。业已由臣通饬。严行禁止。所到马头。支搭五色棚帐亭。铙吹仪仗甚都。是徒饰观瞻之美。而不知摊派之难支也。且此习一开。则儇巧者必因此而见长。椎鲁者必至因此而见绌。喜怒爱憎。随之而转移。即是非赏罚。随之而颠倒。其与承平年间绿营习气。又何以异乎。臣于摊派一节。业已严札申禁。其各营红白庆吊。及祭祀祷赛。时有万不得已之需。须商之湖广两江督臣略筹闲款。俾资办公。此后如再有摊派名目。应即照克扣军饷例。从严参办。所有无名费用。徒饰外观。而有损军实者。应请  严旨饬下。悬为厉禁。务使上行下效。无失朴诚之气。以养勇敢之风。庶于水师可以永远无弊。一曰军政宜实讲也。臣所拟慎选将才。既可以收贤者之用。力除积习。又可以闲不肖者之心。而镇将以下。中材居多。则利弊所在。尤必恃有成法以制之。此军政之所以宜讲也。查水师之定例。用人甚严。原以风水沙线。舟楫器械。非熟悉江海情形。难期得力。长江水师原奏第十五条。兵部议定水师缺出。不得搀用别项水师人员。是长江用人之法。必须长江水师人员。方可补用。自曾国藩创立水师以来。十有八年。除已充营哨官外。其勇目以战功保至参游都守千把外委者。人数甚众。现议改为经制额缺。则该参游以下。名虽为兵。其实皆候补人员也。臣前与提臣再三定议。即以此等兵中之官。作为水师候补。遇有缺出。择其人才可用者。酌量拔补。不得滥收外来人员。乃此次查阅各营。提标中军所收外来候补人员。至二百七十余员之多。各镇标或三四十员。或五六十员。询其来由。在提标者。皆曰自各处荐引。在镇标者。皆云由提督饬送。迨按册点名。则有向在水师各营因事撤革者。有向在陆营仅于履历中声明曾在某水师效力者。并有仅于册上注一衔名并无出身履历而点阅之时并无其人者。可谓冒滥已极。而一经收标。即须津贴薪水。糜费尤甚。日复一日。十数年之后。长江水师。必尽杂出不伦。而营制不可问矣。惟此项人员。收标既久。一时难以尽遣。臣拟限以定制。提标祇准留三四十员。各镇祗准留一二十员。其有不安本分或别有嗜好者。随时严加沙汰。此次严定额数。俟随时用竣以后。即不准再收候补人员。如有出缺。专于长江水兵中拔补。以免外来别项人员紊乱。务使水师人材。总归水师拔取。以符定制。

其各营额兵。以前类多游勇。查各省水师兵丁。向由本地招募。实以生长其土。情形较熟。今拟凡在水师地面渔户水勇人等。如有才力精壮。心地朴实。谙悉风水沙线者。皆可酌量募补。且使湘军土军主客并用。以杜勾结妄为之弊。于军政亦有裨益。至原奏二十七条。不准私设船。所虑最为深远。而近来民间位。未能禁断。其行巨案。往往有假冒船之事。长江各营船。但有旗号。并未援照沙船漕船定例。于船梢两旁大书深刻标列字号。盗船私船。无可分别。以致营船之揽私闯卡。匪船之假冒行。漫无稽查。官民均被其害。应饬令各营所有船。均于船梢两旁。大书某营某哨第几号船。务使旗帜收卷之时。犹可一目了然。遇有揽私滋事。即可按号查究。则营船不敢妄为。而盗船亦无从混迹矣。一曰体制宜复旧也。查水路各营。设提督为总辖。即设总兵为分辖。提督固有节制各镇之权。而总兵即有操纵一镇之责。是以定制。提镇相见。用宾主礼。文移往来。一切平行。盖重总兵。即所以辅提督也。兹查水师提督与所辖各镇公牍。初拟用札。既而改用照会。经臣再三商论。始用咨。至各镇之于提督。则概用申文。实非 国家旧制。至提督出巡所到。各总兵必须迎送出境。挂刀谒见。尤为礼所未见。虽苟自卑屈。类出于不肖之逢迎。而妄为贵倨。亦何以存方面之体统。况提督之体愈尊。则总兵之权愈夺。遇有大事。能望其引义以诤乎。用人失当。能望其秉公弗阿乎。又长江水师原奏十五条。哨官出缺。都守千把外委五项。应全归提督主政。原以一事权。委署一层。未及分别声叙。长江分汛地段。每哨所管汛地。或二十里或三十里不等。该汛官遇有事故出缺。若必由提督委署。则如湖南岳州镇标出缺。提督适在江南太平。江南瓜州镇标出缺。提督适在湖南岳州。上下数千里。悬缺久待。往返需时。万一本汛出案。势必无所责成。邻汛出案。亦将巧为诿卸。关系军机。实非浅鲜。提镇皆系统兵大臣。即皆有用人责任。总兵用人失当。提督秉公参劾可也。岂宜总兵竟不预闻。若补缺既由提督主政。而总兵不得委署一缺。则轻重过甚。流弊颇多。且亦非提督一人精力所及。于营务尤有窒碍。应请  饬下提镇体制。仍遵 国家定例。一切平行。其各镇将弁出缺。即由该总兵就近委署。再行咨明提督请补。其提督叙补非人。各总兵即行咨明更正。则提镇有相维之势。即提镇有相济之功矣。右臣所陈四条。系就今日水师已见之弊而言。而其弊之未形者。防微杜渐。尤赖随时整顿。臣与曾国藩创立长江水师之意。原以十数年苦战。赖此一军夺据长江之险。俾贼束手待毙。而百战之士弃之可惜。且东南有此军居腹心要害之地。一旦有事。可以无腹背受敌首尾损决之虞。此微意之所在也。臣学识庸愚。受  恩深重。既有所见。不敢不罄竭以言。是否有当。伏候  圣裁。

水师宜兼练陆战疏光绪五年 

光禄寺少卿刘钖鸿

伏惟我 朝练兵之法。陆营綦详。水师则操舟张帆鸣角发而外。未及夫枪械之击刺。诚以船得力。水战即可策胜也。然或悍贼趋至。直逼师船。大无可复施。水手又不习技击。则不得不弃船而去。咸丰四五年间。臣从军两粤。往往目其弊。且师船平时抛泊无事。日习于洋烟娼赌。以长骄惰。临敌亦多不可用。臣今阅历外洋。知师船水手。必当兼练火枪刀牌跳跃击刺之技。而不可专恃大也。盖师船练此。其利有四。水手临阵。各以刀牌。或小洋枪随身。则贼船抢近。不至束手无策。利一。船战即偶不利。犹可拢船傍岸。为陆阵以护之。不至竟弃而逃。利二。贼巢在水陆之交者。水师登岸剿捕。即可兼充陆军。毋庸水陆两营夹辅而行。致误于彼此相待。利三。水师操演技艺。日劳其身。可免安逸太过。以生他事。利四。此固可补阅之阙略。为今日江海捕务所宜亟讲者。应请  旨饬下各省之有水师者。无论何项师船。一律兼习陆战。以期得用。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训示。

湘军志营制篇水师 

王闿运

初欲立水师。湘中不知战船形制。依古法作筏载。将以截流。又欲为艨艟大舰。皆不能旋运。曾国藩令仿竞渡舟。设短桡长桨。如蚿之足。又得广东船式。作快蟹长龙三版三等船。未几水师总兵自登州至。主作大船。一战而败。语在水军篇。其后水军益利。所至克捷。虽被伤死。船余一二人。犹足胜寇。然后知水军万全过陆军。而用法益得严。初议避。依近代兵书法。张鱼网湿絮。牛皮藤牌。铅丸辄洞中之。又编竹如细鳞。施絮革人发密覆之。铅丸来势益猛。及战而杨载福彭玉麟等。倡勇敢。悉屏盾盖。当冲而进。于是失势。而士气益勇。故凡言畏者。怯将也。不待接战。败军而废之矣。曾国藩以惧教士。以慎行军。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杨岳斌鲍超以无惧为勇。以戒慎为怯。自将则胜。用将则败。论语曰临事而惧。帅之言也。记曰我战则克。将之言也。为将者功名成。富贵得。则知惧矣。知惧必败。水师为甚。彼不胜其惧故也。接流争先。小舟为强。船有三等。无三版不行。船置一哨官。制其进退。百船虽退。一船可进。其辎重则有公船。暴风掀波。三版必摧。则保于大舟。大舟不可战也。快蟹长龙。以备指挥。败则弃之。而以三版归。此江湖水师之恒也。战于海中。岛夷之利耳。中国无故而与争于海。非所闻也。水军虽亦有刀盾枪矛。无所用精。桨柁手。指臂相使。凡三版。桨十人。柁一人。头篙一人。手二人。置船首尾。旋而发之。一发。舟一顿。则进愈疾矣。亦或置腰为观美。临敌无所用之。长龙。桨十六人。木虏四人。余如三版之数。快蟹。桨二十八人。木虏八人。舱长一人。头柁各一人。手六人。凡快蟹长龙船。各一三版。船八而为一营。营官领之。盖三百八十八人而成营。其船人或稍增。要本兹制。作营之法。相距欲疏。小船依洲。大舟横流。要避暴风。无令相撞。军皆守船。尤禁登岸。其后长江水师章程。编于方略。大略准此。其帆桅篙橹桨。随时修制。不可一限。三版露载无篷版。各施夹帐覆船。军士又私造长龙。编为公船。以食以居。故军容唯水师为壮。而应对便辟。多逸少劳。亦始于水师云。

湖口石钟山楚军昭忠祠记咸丰八年   

彭玉麟

道光三十年。粤西奸民洪秀全杨秀清畜发构乱。陷州县以十数。窟穴丛山中。大军进剿。积岁弗能定。咸丰二年。闯粤境。闲道犯长沙。解围后。由益阳湘阴掠民船万计。乘风过洞庭。陷岳州。屠武昌。三年正月。掠九江。残安庆。入金陵。据为伪都。六月。由湖口泝彭蠡。犯江西行省。江忠烈公忠源以楚军坚守得全。终以无水师。故不能大创贼。兵部侍郎曾公以亲丧在籍。有  诏起复。治乡兵。念贼扰长江。非舟师莫能制其死命。遂建三省会剿议。治战舰于衡州。时承平久。人不知兵。水师尤刱举。相顾眙。曾公精思诣微。尺寸皆有度。拔今福建提督杨公载福于伍中。令典水军。玉麟亦承其乏。属武昌再陷。  廷旨趋行。遂以四年正月发衡州。二月抵长沙。则逆舟数千。已溯流至铜官渚。逼近省门。曾公遣将复寍乡。贼遁。会岳州陆军败。贼间道扑湘潭。掳商舶万余。将泝湘江通两粤。长沙危在旦夕。四月朔。玉麟会杨公褚运使汝航夏运同銮以舟师援湘潭。鏖战五昼夜。尽焚贼舟。忠武公提督塔齐布以陆军夹击。复湘潭。曾公加饬戎政。七月。誓师水陆东下。连战皆捷。塔忠武斩伪丞相曾天养。闰月。复岳州。褚夏二公死绥。罗忠节公泽南来会军。水师追及嘉鱼。次金口。八月。攻武昌汉阳。下之。九月。攻黄州蕲州。十月。大破田家镇。铁锁之横江者七。鼓火镕液之。燔贼舟万有数千。忠武忠节踣贼半壁山。浮尸蔽江。十一月。舟师次九江。陆军克兴国大治。北渡。剜黄梅。鏺广济。撇蕲水。进蹴九江。玉麟遂率前锋。直捣下游之石钟山。石钟者。当彭蠡口。西江鐍键。贼必争者也。先是江西战船数百沦于贼。贼用是塞湖口拒我。连垒山巅。为浮梁铁锁。视田镇加密。隔岸梅家洲矗伪城。环巨数百。水涸。弗利仰攻。介士多死伤。我军愤甚。遂以十二月中旬。轻舠猛进。燔逆舟之在湖者。自大孤山至南康都昌。当者辄尽。会水益涸。贼悉锐守两岸。铁戗断中流。师弗克归。各巨舰及辎重之泊外江者。继为贼焚。九江营亦被袭。于是外江与内湖如限绝域矣。五年正月。湖广总督兵溃武昌。汉阳复陷。曾公留塔忠武罗忠节围九江。而命玉麟驶援鄂。至则与巡抚胡公林翼相依倚。搤沌口。蔽湖湘。曾公入章门。加治水师。饶广告陷。檄罗忠节自九江移剿。复弋阳及广信。六月。克义寍。塔忠武卒于九江军。别遣将规湖口。萧节愍公捷三率内湖水师夹击石钟山。以外江无援。不克。七月。节愍中死。罗忠节赴援武昌。壁洪山。鄂祸差解。而伪翼王石达开由通城倏入义寍。躏江西境。连陷瑞临袁吉抚建各郡。与粤东贼由茶陵入江者合。势益张。十一月。曾公调九江军剿瑞临。檄玉麟绕道来江统水师。时道梗。易服为贾人。重趼千余里。十二月。达曾公营。六年二月。陆师溃于樟树镇。兵之在下游者。悉援省垣。南康亦失。其别攻抚州者。相持数月不能下。当是时。烽火逼会城。官私埽地赤立。战士悬釜待炊。岌岌不终日。其卒能搘拄者。以水师分搤各要隘。贼饱掠终不能舟运。故官军得补救而徐以自全也。

六月。水师复南康。七月。湖南援军至瑞州。十一月。克袁州。罗忠节殁于鄂。赠总督李公续宾领其众。亦以是月偕巡抚胡公再克武昌。提督杨公帅舟师复汉阳黄州蕲州。抵浔阳。内外军相望。无由得合。李公寻攻九江。掘长濠困贼。十二月。曾公劳军九江。七年正月。命瑞州军效围九江法。二月。曾公复奉讳。疏请以杨公总理内外水师。而以玉麟协理。得  旨报可。两军虽洽一。然终悬绝江湖间。以石钟为之梗阂也。七月。水陆官军拔瑞州。进捣临江。楚师之围吉安者。亦屡战胜。惟九江死拒如故。玉麟商杨公以九江恃湖口为援。不拔石钟。九江终不可得。密约李公帅陆军从八里江潜济。出贼不意。撼其城。内外水师夹击。血战两昼夜。以九月九日破梅家洲伪城。燔石钟山贼巢。赭其崖。获贼战舰八十九。巨千二百有三。殪悍贼万余。攻克湖口。于是水师之三载阻绝者。内外皆合。玉麟率师循彭泽取小姑。进逼安庆。杨公则乘胜复望江东流建德。抵芜湖之荻港。破繁昌泥汊两伪城。贼几荡尽。计我水师阵亡亦不下数千人矣。十二月。水陆官军克临江。八年四月。水陆克九江。殄贼无遗种。旋收抚州建昌。石达开窜扰浙闽八月。吉安攻克。江境肃清。曾公奉 命援闽浙。军次湖口。玉麟以水师战亡诸将士。乞疏请  敕建昭忠祠。 命既下。爰与杨公集议。建祠石钟山。前楹祀萧节愍周贞愍褚运使夏运同副将成章鉴参将罗胜发游击黄国尧都司史久立易景照李洪盛谢新有陈友德郭德山守备黄开进白人虎等。而以弁勇三千余众。祔之后楹。于是玉麟缅述水师缘起。及分[合](含)之由。镵诸石以谂后人。当洪杨之初搧乱也。凭山为巢。虽悍。而其地僻且远。势甚涣。舟掠洞庭以来。挂颿指金陵。舳舻千里。大军十余万茇舍从之。弊弊然常出其后。故东南办贼。必恃水师。国家之制。闽粤设水师提督。皆以防海疆。内地如两湖三江。在事者多不措意。战船久窳不可考。临敌治水师。如倡绝学于举世不为之日。微曾公冥心孤往。合策以图之。天下事尚堪问哉。今自湘源以下。长江二千余里。官军分扼其吭。无一贼帆上驶。不可谓非水师之力。抑死事诸君子之力也。呜呼。 朝廷养士二百余年。司计所入。大半以供军饷。乃大乱几及十年。出死力以扞危疆。顾独在草泽寒微之贱士。诸君子趋死不顾利害。身殉至三千余人。综计全楚国殇。殆以数万计。竭数万众之死力。屡蹶屡奋。转战数千里。而大难迄犹未纾。死者而有知也。月黑风寒之夕。江波怒号。水石相激。毋亦有不平则鸣者。与所谓窾坎镗鞳噌吰如乐作者相应和也乎。是大可悲已。祠在山之椒。凡十数楹。别置田产。岁取所入。供香火修葺资。募僧主持之。牒江西行省当事者。存其牍以垂远。后有作者。览此军缘起分合之由。及死事诸人并力以夺兹山之艰且险。其亦念慎固封守之义。而勿以险要资敌也夫。

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 

曾国藩

咸丰八年七月。国藩将有事于浙江。道出湖口。广东惠潮嘉道彭君雪琴。方庀局鸠工。建昭忠祠于石钟山。祀楚军水师之死事者。告余具疏上闻。八月。疏入报可。明年七月。国藩将有事于四川。再过湖口。则祠工已毕。祀营官萧节愍公捷三以下若干人。后楹祀勇丁若干人。其东为浣香别墅。前曰听涛眺雨之轩。后曰芸芍斋。斋后傅以小亭。曰且闲亭。亭下有小池。度梁而南。穿石洞东出。曰梅坞。迤西少陟山。曰镇江亭。其西绝高曰观音阁。阁外曰魁星楼。僧徒居之。又西曰坡仙楼。刻苏氏石钟山记其上。凭高望远。吐纳万景。一草一石。焕然增新矣。当楚军水师之初立也。造舟始于衡阳。大战始于湘潭。其后克岳州。下武昌。大破田家镇。今福建提督杨君厚庵与雪琴。暨诸君子。喋血于狂风巨浪之中。燔逆舟以万计。转战无前。可谓至顺。其后官军深入彭蠡之内。贼乘水涸。大塞湖口。遏我舟使不得出。于是水师有外江内湖之分。内者守江西。外者援湖北。騞然若割肝胆而判为楚越。终古不得合并。至咸丰七年九月。攻克湖口。两军复合。盖相持三年之久。死伤数千人之多。仅乃举之。方其战争之际。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疑众侮。积泪涨江。以求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及夫祠成之后。祼荐鼓钟。士女瞻拜。名花异卉。旖旎啾玱。江色湖光。呼吸万里。旷然若不复知兵革之未息者。又何乐也。时乎安乐。虽贤者不能作无事之颦蹙。时乎困苦。虽达者不能作违众之驩欣。人心之喜戚。夫岂不以境哉。吾因是而思夫豪杰用兵。或敝一生之力。掷千万人之性命。以争尺寸之土。不得。则郁郁以死者。宁皆忧斯民哉。亦将以境有所迫而势有所劫者然也。若夫喜戚一主于己。不迁于境。虽处富贵贫贱死生成败而不少移易。非君子人者。而能庶几乎。余昔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感彭君新构此祠。有登临览观之美。粗为发其凡焉。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   

曾国藩

咸丰九年。今侍郎彭公玉麟建水师昭忠祠于湖口。既刻石叙述战事。又属余为之记。维时湖口以下。长江千里。皆贼地也。其明年。金陵官军溃败。苏浙沦陷。国藩奉 命总制两江。乃议设淮扬水师。一军。以黄君翼升统之。又二年。议设太湖水师一军。以李君朝斌统之。厥后两君者。皆沿江遵海以达于苏松常州诸内河。而上游吴楚之交惟彭公与总督杨公岳斌之师。罗列如故。咸丰十一年。克复安庆。同治元年。下芜湖金柱关及东西梁山。二年。克九洑洲。三年。遂克金陵。而苏州省会及所属郡县以次廓清。水师皆有力焉。余悯死事者之多。于是又奏建昭忠祠于金陵。以安将士之灵。盖自湖口而下。贼中无复大队船。与我角逐水上。然我众临敌授命者。往往不绝。若乃高城巨垒。干狙伏。陆军进攻。水师和之。一堞未攀。骈尸山积。或连朝环击。卒不能下。或创残满目。仅收一栅。甚者如九洑洲之役。攻剿三四日。淍耗二千人。唱凯于公庭。饮泣于私舍。又或支河小港。守要隘。贼以短兵鎗弹。迫我舟师。前者屡僵后者坚拒。终不得少移尺寸。又或仓卒赴援。内洋行师。如福山之役。轻舟颠簸于海涛飓风之中。须臾沈溺以数百计。此皆耳目昭著。其余邂逅捐躯。夷伤而不振者。不可胜数也。今东南大定。已逾五年。长江别立经制水师。将士新故更代。优游无事。欲问数年前战争之。已罕能言其状者。况更溯十载以前。若杨公之纵横江上。出入锋镝。以摧方张之寇。彭公之芒徒步。以赴江西之急。又孰能道其仿佛。安乐之时。不复好闻危苦之言。人情大抵然与。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艰苦之境。九不敢狃于所习。自谓无虞礼俗政教。邦有常典。前贤犹因时适变。不相沿袭。况乎用兵之道。随地形贼势而变焉者也。岂有可泥之法不敝之制。今之水师。盖因粤贼之势。立一时之法。幸底于成耳。异日时易势殊。寇乱或兴。若必狃于前事。谓可平粤贼者。即可概平天下无穷之变。此非智者所敢任也。惟夫忠臣谋国百折不回。勇士赴敌视死如归。斯则常胜之理。万古不变耳。其它器械财用。选卒校技。凡可得而变革者。正赖后贤相时制宜。因应无方。弥缝前世之失。俾日新而月盛。又乌取夫颛已守常。姝姝焉自悦其故。终古而不化哉。今 朝廷开方略之馆。战功将着于信史。不复备述。麤述殉难者之惨。使来者怵然起敬。又因推论兵家之变化无常。用破吾党自是之见。庶久而知所儆畏云。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