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官与方世玉》这部连续剧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扣子扣得紧,布局布得奇,悬疑谲诡,变化多端,令人今天看了前一集,欲知后事如何,明天不得不且看下回分解。这一部戏,可以说,编导方面真正得到了连续剧的神髓真昧,收视率之高,也出乎意想之外,上自名公巨卿,下至贩夫走卒,都是它们的忠实观众,足证此一连续剧之叫座力如何了。

有一天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天,不知不觉就聊到连续剧里的辫子问题,《洪熙官与方世玉》之剧情是清朝的事,清朝距民国最近,诸事犹在记忆之中。我们从前是留过辫子的,所说的都是彼时真情实况,可以作为以后连续剧的参考。

在早先,男孩子一呱呱坠地,洗三时一定要把胎毛剃掉,稍微大点儿就留起“锅圈”来了,锅圈是天灵跟四周都剃光,只留一圈长头发。

再大点儿有的顶门留一撮,编起来叫“冲天炮”,左右两边留小辫叫“歪毛”,后脑勺子留一撮叫“坠根”,求好养活。

男孩到十三四岁就要留头了,所谓留头,脑门子留一排叫孩儿发,前面刮光,后面留辫子。李翰祥导演《北地胭脂》里的同治皇帝所留的辫子,就是典型青少年的辫子。大户人家未成年的男孩,多半是奶妈天天用篦头打辫子,续上红丝绳的辫穗儿。

至于一般人家,大半是隔一两天找剃头师傅去打。“打辫子”也有技巧,辫子不能打得太紧,太紧了扭头发,也不能打得太松,太松就成了浪荡子荷花大少了。老年人要续黑辫穗儿,服丧的人要用白辫穗儿或蓝色辫穗儿,行商小贩大都不续辫穗儿。

还有一种人不但不续辫穗儿,而且编辫花时里头还衬上一根豆条(粗铁丝),辫子要冲上翘着,叫蝎子尾,彼时的所谓无赖悠嘎杂子,都是这份儿德行。一声说打架,先露胳膊,挽袖子,跟着就是把衬有粗铁丝的辫子,往头上一盘,跟人扭扭掳掳,就不怕被人家抓住辫子了。

普通人干点儿重活,都是把辫子塞在腰带上,也就不拖拖拉拉,碍手碍脚;至于把辫子绕在脖子上的,大概在洗脸时才这么绕,否则让人抓住辫子一勒,那简直是授人以柄了。《洪熙官与方世玉》之前,也演过辫子的连续剧,目前电影和电视,亦常有辫子的扮相,这一段辫子可以供将来再有辫子戏的制片参考参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