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目録

第九十一卷

历代鉴藏书一

梁虞龢论书表

晋右军王羲之书目

唐朝叙书録

唐卢元卿法书録

唐徐浩古蹟记

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

唐张怀瓘二王等书録

宋欧阳修集古録序

宋欧阳棐集古録目序

宋宣和书谱【上】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一

历代鉴藏一

书【一】

梁虞龢论书表

臣闻爻画既肇文字载兴六艺归其善八体宣其妙厥後羣能间出洎乎汉魏锺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二王为终古之独絶百代之楷式桓玄躭玩不能释手乃撰二王纸迹杂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帖常置左右南奔犹以自随刘毅颇尚风流亦甚爱书倾意捜求卢循素善尺牍尤珍名法西南豪士咸慕其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竞远寻求於是京师三吴之迹颇散四方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兴故三吴近地偏多遗迹人间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

所蓄多有非真然招聚既多时有佳迹如献之吴兴二牋足为名法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臣谢病东臯游玩山水守拙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顾预陟泛之游参文咏之末其诸佳法恣意披览愚好既深稍有微解及臣遭遇曲沾恩诱渐渍玄猷朝夕谘训题勒美恶指示媸妍点画之情昭若发蒙於时圣虑未存草体凡诸敎令必应真正小不在意则伪谩难识事事留神则难为心力及飞龙之始方事经略未遑研习及三年之初始玩宝迹既科简旧秘再诏寻求景和时所散失及乞左右嬖幸者皆原往罪兼赐其直或有顽愚不敢献书遂失五卷多是戏学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渐妍赏析弥妙旬日之间转求精秘字之美恶书之真伪剖判体趣穷微入神机息务闲徔容研玩乃使使三吴荆湘诸境穷幽测远鸠集散逸及羣臣所上数月之间奇迹云萃诏臣与前将军巢尚之司徒参军事徐希秀淮南太守孙奉伯科简二王书评其品题除猥録美供御赏玩遂得游目瓌翰展好宝法锦质绣章烂然毕覩大凡秘藏所録锺繇纸书六百九十七字张芝缣素及纸书四千八百廿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简帖张昶缣素及纸书四千七十字毛弘八分缣素书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纸书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锺会书五纸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平秦川所获以赐永嘉公主俄为第中所盗流播始兴及泰始开运地无遯宝诏龎沈捜索遂乃得之又有范仰【一作师】恒献上张芝缣素书三百九十八字希世之宝潜采累纪隐迹於二王耀美於盛辰别加缮饰在新装二王书所録之外繇是搨书悉用薄纸厚薄不均辄好绉起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孝武使徐爰治护随纸长短参差不同具以数十纸为卷披视不便不易劳茹善恶正草不相分别今所治缮悉改其弊孝武撰子敬学书戏习十卷为帙传云戏学而不题或真行章草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名人能书者或有聊尔戏书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闻则録曾不披简卷小者数纸大者数十巨细差悬不相匹类是以更裁减以二丈为度亦取小王书古诗赋讃论或草或正言无次第者入戏学部其有恶者悉皆删去卷既调均书又精好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观亦无取焉今搨书皆用大厚纸泯若一体同度翦截皆齐又补接败字体势不失墨色更明凡书虽同在一卷要有优劣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後所以然者人之看书必锐於开卷懈怠於将半既而略进次遇中品赏悦留连不觉终卷又旧书目帙无次第诸帙中各有第一至於第十脱落散乱卷帙殊等今各题其卷帙所在与目相应虽相涉入终无杂谬又旧以封书纸次相随草正混糅善恶一贯今各随其品不徔本封条目纸行凡最字数皆使分明一毫靡遗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皆五帙金题玉?织成带又有书扇二帙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学一帙十二卷玳瑁轴此皆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悉旃檀轴又羊欣缣素及纸书亦选取其妙者为十八帙一百八十卷皆漆轴而已二王新入书各装为六帙六十卷别充备预又其中入品之余各有条贯足以声华四?价倾五都天府之名珍盛代之伟宝臣见卫恒古来能书人録一卷时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并写诸杂势一卷今新装二王镇书定目各六卷又羊欣书目六卷锺张等书目一卷文字之部备矣【南史虞龢传】

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正书行书】褚遂良撰

正书都五卷【共四十帖】

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

第二黄庭经【六十行与山隂道士】

第三东方朔赞【书与王循】

第四周公东征【十一行】年月日朔小字【十四行自誓文】尚想黄绮【七行】墓田丙舍【五行】

第五羲之死罪前因李叔夷【四行】琅邪临沂【三行】羲之顿首顿首一日相省【四行】行三一之法【四行】尚书宣示孙权所求【八行】臣言琅邪新庙【四行】晋侯侈【六行】

草书都五十八卷

第一永和九年【二十八行兰亭序】纒利害【二十二行】

第二爰有猗人【九行】庾新妇【五行】九月二十三日羲之八日书【八行】十一月七日羲之报知少麛【五行】十二月六日羲之报一昨因暨主簿书【六行】臣羲之言伏惟皇太后【七行】臣羲之言严寒不审【四行】臣羲之言伏惟陛下【五行】雨凉佳得书【五行】问庶子哀摧【四行】

第三

第四七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期晚生不有【六行】五月二十四日羲之顿首二旬哀悼行羲之报曹妹【五行】羲之顿首违远亡嫂积年【八行】昨殊不散【三行】殷中军奄忽哭之【三行】

第五羲之死罪亡兄灵柩【六行】五月七日羲之顿首顿首昨便斩草亡嫂尚停此【十行】期小女四岁暴疾不救【五行】秋中诸感切怀【五行】

第六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五行】得示慰吾频以服散【三行】二十三日发至长安【八行】羲之死罪不审何定尚扶持【四行】适远告承如常【五行】

第七羲之顿首舅夭殁【四行】羲之顿首奄承遘难【五行】羲之顿首君眼目【五行】六月十五日羲之顿首【四行】皇帝【五行】月半增感伤奈何【四行】

第八谢新妇春日感伤【七行】羲之死罪无亦永往【七行】谢范新妇得富春还疏【十行】向书至也须君至射堂【四行】

第九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比夏交【十一行】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之宗【十七行】君须复以何散怀【七行】

第十七月十三日告离得兄弟【五行】延期官奴小女【七行】不图祸痛乃将至此【二行】日月如驰?弃背【五行】行近遣书想即至【二行】比书慰也汝不可【六行】

第十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六行】未复知问晴快即转胜【七行】去血有损不堪耿【三行】月行复半痛伤兼摧【三行】

第十二六月十七日告循纪【四行】柳匏比问贼【五行】足下犹未佳【四行】羲之顿首卿佳不家中犹尔【八行】

第十三遍热既一且盛农【五行】知龄家祖可悲慰【九行】山下多日不复意问【十行】晚复热想足下【八行】

第十四都下二十六日书云中郎【五行】近絶不得新妇诸叔问【十行】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行因孔侍中【八行】旣逼近羸劣【六行】

第十五想大小悉佳【十行】谢新妇贤从弟【八行】隔日不知问二旬哀伤【七行】

第十六省书知定疑来【二十六行】痛惜敬和寝息在心【九行】羣从雕落将尽【十行】

第十七报恒何如【七行有一帖云羲之报恒】二月二日汝归母【何如】虽问和笃疾【二行十】比粗平安

第十八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毒热疟斵未甚耿耿【五行】足下可不吾眼少劣【四行】再昔来热如小有觉【十行】

第十九官奴小女【十行】一月二十五日【四行】大热得吿【五行】汝中冷褚侯遂至薨【二行】

第二十过此燥鹪肉【四行】去龙牙复下【七行】向欲力视汝【五行】姉告慰驰情【五行】晩来复何如【三行】兄安厝情事长毕【五行】

第二十一九日羲之顿首明二旬增感【七行】十月十五日羲之顿首月半哀伤【八行】得示知羲之报【五行】

第二十二安西复问【二十六行】忽然夏中【九行】

第二十三得阿遮书【七行】二十五日告期【六行】二十日告姜【三行】知庆等【三行】二十七日吿姜氏母子【五行】得书知卿【四行】

第二十四初月一日羲之报忽然改年【六行】卿各何以先羸【四行】此上下不可耳出外【六行】六日告姜复雨始晴【五行】书未去得疏为慰【五行】

第二十五行复二旬伤悼情深【五行】羲之死罪难信非牋【五行】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便涉冬【六行】夫人遂善平康也【三行】羲之顿首节至远感【五行】过一旬寻念伤悼【四行】五月九日羲之顿首顿首虽未叙【五行】

第二十六敬祖足下如常慰之【五行】羲之顿首顿首从兄虽笃疾【五行】转热想足下耳【七行】王逸少顿首晩佳也【七行】

第二十七八月十七日羲之报【五行】三十日告姜【九行】二十二日告姜【五行】三十日羲之顿首报【五行】信还之夜下【七行】

第二十八曹丁妹【七行】未审大周?【七行】劫事当速【五行】第二十九二十九日告仲宗【五行】十四日告刘氏女【六行】人理之故【四行】十一月二十六日已摧退【二行】月行复旬感伤【七行】有哀惨【七行】送此鲤鱼【二行】诸妇小儿辈【三行】

第三十羲之爱报【七行】复想?安和【九行】得书知汝问【九行】第三十一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六行】三月十九日羲之顿首末春哀痛羲之自想上下悉佳【五行】八月十五日具疏羲之再拜【六行】

第三十二羲之顿首月半感慕抽切【五行】改月感慕抽痛当奈何【六行】昨欢宴可谓意【五行】向得信知足下疟【五行】

第三十三张博士定何日去【四行】八月二十六日吿仲宗【十行】雨无复解足下可耳【五行】六月羲之报至节哀感【四行】初月一日告姜忽此年【四行】

第三十四极有眷意【四行】九月十八日羲之报近问【七行】司州葬送【六行】

第三十五十四日吿期明月半【十三行】十三日羲之报月向半【四行】承上下不和反侧【六行】过一旬哀痛兼至【八行】昨慕遣信值足下以行【七行】诸哀毒兼至终日切心【七行】乃复送麞劳汝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得示慰之吾迎不快【五行】九月二十五日羲之报祸出不图【六行】隂寒足下各可不【八行】五月二日告胡母甥幸【六行】夏中节除感远兼伤【四行】

第三十八四月五日羲之报【五行】七日告期痛念玄度【十行】妹转佳庆不乃啼不【三行】知静婢犹未佳悬心【二行】治墓下皆以集也【三行】

第三十九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过二旬哀悼【六行】羲之顿首顿首想冬盛念一旦感叹并哀穷【十行】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顿首冬月感叹兼伤【六行】

第四十十月二十二日羲之顿首顿首贤从陨逝【四行】想家悉佳【九行】吾未得便得效【四行】吏转辄与寛休【六行】

第四十一二月州民王羲之死罪【六行】向书至也得示承尊夫人转平和【七行】五月十日羲之报夏中感远【六行】时见贤子君家平【三行】前郡内及兄子家比有【五行】

第四十二四月二日羲之顿首初月感怀【七行】得示慰之足下克致【六行】羲之白服见仲熊【七行】知汝故尔欲食【三行】

第四十三纸一千【五行】僧远遂佳也【三行】脯五夹【七行】羲之死罪不当有枉

第四十四不知远妹定何当至【八行】从兄弟一旦哀穷【四行】昨遣书今日至也【四行】

第四十五知足下得吾书【七行】前比遣信【七行】想应妹普平安【七行】腊遂佳也悬念【八行】比承至也得二书【四行】得二日书具足下问【四行】足下在芜湖【九行】不图哀祸频仍【五行】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道祖重能行【二行】十月二十日羲之顿首节近岁终【六行】节除诸感兼哀【四行】四月二十日羲之顿首二旬期等小祥【五行】新岁月感伤

第四十八羲之顿首一旦公除【四行】羲之顿首从弟子【四行】岁尽诸感【五行】

第四十九四月九日羲之顿首报腊日【七行】得二谢书司州丧【六行】二月六日羲之报昨书悉【四行】上下如常不【五行】承都开清和【五行】

第五十二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一日有书【九行】事情无所不至惟有长叹【五行】雨後无巳不审体中各何如【九行】知贤弟并毁顿【三行】

第五十一羲之顿首顿首何图祸痛【五行】繇白张白骑遂自猜疑【七行】晴便寒想转胜【七行】六月十九日羲之报仲熊夭折【三行】仲熊虽笃疾岂图奄忽【四行】

第五十二汝母子比佳不【六行】十八日羲之顿首【四行】敬祖虽久疾谓其年少【八行】五月二十七羲之报【五行】五月十一日羲之敬问得且书【三行】吾贤之常事耳【四行】

第五十三闰二月二十五日羲之白【四行】向书想至【四行】八月十四日告父【四行】许玄度昨宿【四行】七月六日羲之顿首【五行】省告犹示【三行】修年虽笃【七行】

第五十四六月十六日羲之顿首【八行】羲之死罪告终【十一行】二十九日羲之顿首【九行】九月二十八日羲之顿首昨【六行】

第五十五前使还有书猥【九行】羲之顿首二孙女【四行】四日羲之顿首昨感寒【五行】八月二十五日羲之白顿首【五行】得书为慰汝转平复【六行】

第五十六周氏上下悉佳【六行】亡王等便以去十月禫【四行】卿汝母子粗平安【八行】九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追伤切割【六行】

第五十七羲之顿首寻念痛惋【八行】长风一日哀穷【五行】得信知问【五行】敬祖虽久疾【四行】初月五日羲之顿首忽然此年【六行】

第五十八省别具怀【五行】阿康少壮【四行】范中书奄至此【三行】妹复小进退【五行】羲之顿首昨暮儿疏【十一行】

晋右军王羲之正书行书目贞观年河南公褚遂良中禁西堂临写之际便録出唐初有史目实此之标目盖其类也【墨池编】

唐朝叙书録

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锺王等真蹟得一千五百一十卷

张彦远曰大宗初购求人间书凡真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二千纸装为八十卷每听览之暇得临翫之【黄溍云开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锺王等墨蹟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视贞观时无所增减至龙朔三年装进馆内法书止九百四十卷】

神功元年五月上谓凤阁侍郎王方庆曰卿家多书【旧唐书王方庆传云方庆聚书甚多不减秘闾至於图画亦多异本】合有右军遗蹟方庆奏曰臣十代再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以进讫惟有一卷现在今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并进上御武成殿示羣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以集赐方庆当时举朝以为荣也【书苑菁华】

唐卢元卿法书録

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琅邪王廙字世将书一卷

沈炽文  满骞   徐僧权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居郎臣褚遂良司空许州都督赵国公臣无忌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梁国公臣玄龄

特进尚书右仆射申国公臣士亷

特进郑国公臣徵

吏部尚书公【侯君集名初同署犯法後揩名尚书字已不似有而暗】

中书令驸马都尉安德郡开国公臣杨师道左卫大将军武阳县开国公臣李大亮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臣唐俭

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河间郡王臣孝恭

刑部尚书彭城县开国公臣刘德威

兼太常卿扶阳县开国男臣韦挺

少府监安昌县开国男臣冯长命

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左丞济南县开国男臣康皎

齐高帝姓萧氏讳道成字绍伯书一卷

开元五年十一月五日陪戎副尉臣张善庆装文林郎直秘书省臣王知逸监

宣义郎行左司御率府録事参军臣刘怀信监宣德郎行左骁卫仓曹参军臣陆元悌监

承议郎行右金吾卫长史臣魏哲监

右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舒国公臣褚无量

秘书监侍读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常山县开国公臣冯怀素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国公臣姚崇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许国公臣苏頲

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中兼修国史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臣宋璟

右按工部侍郎韦公云【法书要録载韦述叙书録与此大同今不録】贞观中捜访王右军等真蹟出御府金帛重为购赏人间古本纷然毕集太宗令魏少师虞永兴褚河南等定其真伪右军之蹟凡得真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书二千纸装爲八十卷小王张芝等亦合多少勒为卷帙以贞观字为印印缝及卷之首尾其草蹟又令河南真书小字帖纸影之其古本亦有是梁隋官本者梁则满骞徐僧权沈炽文朱异隋则江摠姚察等署记太宗又令魏褚等卷下更署名记开元五年勅陆元悌魏哲刘怀信等检校换褾分一卷为两卷揔见在有八十卷余并坠失元悌等又割去前代名贤押署以已名氏代焉上自书开元二字为印记之王右军书凡一百三十卷小王二十八卷张芝张昶书一卷【韦述叙书録云右军真行书惟有黄庭告誓等四卷存焉萧令寻奏滑州人家藏右军扇上真书宣示及小王行书白骑遂等二卷勅命滑州给驿齎书本赴京其书扇有贞观旧褾织成题字奉进上书本留内赐绢一百疋以遣之竟亦不问得书所由】

徐会稽云太宗大购图书内库有锺繇张芝张昶王羲之父子书四百卷及汉魏晋宋齐梁杂迹三百卷贞观十三年十二月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缝命起居郎褚遂良排署元卿见建中以後翰林中杂迹用翰林印印缝茹兰芳等署名又云贞元十一年正月於都官郎中窦臮兴化宅见王廙书锺繇书各一卷武都公李造押名又两卷并古锦褾玉轴每卷十余人书内一卷开皇十八年押署有内史薛道衡署名前後所见贞观十三年及开元五年书法跋尾题署人名或人数不同今具如前【建中二年正月二十一日知书楼直官臣刘逸江贺遂奇等检校副使掖庭令臣茹兰芳副使内侍伯臣宋游瓌是杂迹卷上録元和三年四月五日】

晋右将军会稽内史赠紫金光禄大夫琅邪王羲之字逸少书一卷四帖

贞观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臣蔡撝装

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申国公臣士廉

特进郑国公臣徵

逆人侯君集【犯法後揩印】

中书令驸马都尉安德郡开国公臣杨师道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通川县开国男臣姜行本起居郎臣褚遂良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上柱国梁国公臣玄龄

右前件卷是官库目録第三十共四帖都一百六十一字玳瑁轴古锦褾有贞观印字及李氏印谨具跋尾如前元和三年四月六日卢元卿记【法书要録】

唐徐浩古蹟记

自伏羲画八卦史籀造籀文李斯作篆书程邈起隶法王次仲为八分体汉章帝始为章草名厥後流传工能间出史籀石鼓文崔子玉篆吕望张衡碑李斯峄山会稽山碑蔡邕鸿都三体石经八分西岳光和殷华冯敦等数碑并伯喈章草并为旷絶及张芝章草锺繇正楷时莫其先卫瓘索靖章草王羲之真行章草桓玄草谢安王献之羊欣王僧?孔琳之薄绍之真行草永禅师萧子云真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果师述师真行草陆柬之临书臣先祖故益州九陇县尉赠吏部侍郎师道臣先考故洺州刺史赠左常侍峤之真行草皆名冠古今无与为比齐梁以後传秘此书跋尾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满骞朱异等署名太宗皇帝肇开帝业大购图书宝於内库锺繇张芝芝弟昶王羲之父子书四百卷及汉魏晋宋齐梁杂迹三百卷贞观十三年十二月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印缝命起居郎臣褚遂良排署如後

司空许州都督赵国公臣无忌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梁国公臣玄龄

特进尚书左仆射申国公臣士廉

特进郑国公臣徵

逆人侯君集初同署【犯法後揩印】

中书令驸马都尉安德郡开国公臣杨师道左卫大将军武阳县开国公臣李大亮

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河间王臣孝恭

光禄大夫民部尚书莒国公臣唐俭

兼太常卿扶阳县开国男臣韦挺

从十三年书更不出外人莫见直至大足中则天太后赏纳言狄仁杰能书仁杰云臣自幼以来不见好本只率愚性何由得能则天乃内出二王真迹二十卷遣五品中使示诸宰相看讫表谢登时将入至中宗时中书令宗楚客奏事承恩乃乞大小二王真迹勅使二十卷大小各十轴楚客遂装作十二扇屏风以褚遂良闲居赋枯树赋为脚因大人贵要张以示之时薛稷崔湜卢藏用废食叹美不复宴乐安乐公主壻武延秀在坐归以告公主曰主言承恩未为富贵适过宗令别得赐书一席观之辍餐忘食及明谒见颇有怨言帝令开缄倾库悉与之延秀复会宾客举柜令看分散朝廷无复宝惜太平公主取五帙五十卷别造番书四字印缝宰相各三十卷将军驸马各十卷自此内库真蹟散落诸家太平公主爱乐毅论以织成袋盛置作箱裹及籍没後有咸阳老妪窃举袖中县吏寻觉遽而奔趂妪乃惊惧投之竈下香闻数里不可复得天宝中臣充使访图书有商胡穆聿在书行贩古蹟往往以织成褾轴得好图书臣奏集贤令求书画玄宗开元五年十一月五日收缀大小二王真蹟得一百五十八卷大王正书三卷【黄庭经第一画讃第二告誓第三臣以为画讃是伪迹不近真】行书一百五卷【并不着名姓帖】草书一百五十卷【以前得君书第一】小王书都三十卷正书两卷【论语一卷并注一卷写成为第一】跋尾排署如後

右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舒国公臣褚无量秘书监兼侍读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常山县公臣冯怀素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国公臣姚崇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许国公頲

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中监修国史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臣璟

至十七年出付集贤院搨二十本赐皇太子诸王学十九年收入内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尚书左丞相集贤大学士燕国公张说薨明年二月以中书令萧嵩为大学士令访二王书乃於滑州司法路琦家得羲之正书扇书一卷是贞观十五年五月五日扬州大都督驸马都尉安德郡开国公杨师道进其褾是碧地织成褾头一行阔一寸黄色织成云晋右将军王羲之正书卷第四兼小王行书三纸非常合作亦既进奉赐路琦绢二百疋萧嵩二百疋其书还出令集贤院搨赐太子以下及潼关失守内库法书皆散失初收城後臣又充使捜访图书收获二王书二百余卷访黄庭经真蹟或云张通儒将向幽州莫知去处侍御史集贤直学士史惟则奉使晋州推事所在博访书画悬爵赏待之时赵城仓督隐没公货极多推案承伏遂云有好书欲请赎罪惟则索看遂出扇书告誓等四卷并二王真蹟四卷问其得处云禄山下将过向太原停於仓督家三月余日某乙只供称意有怀悦之心乃留此书相赠惟则将至阙下肃宗赐绢百疋擢授本县尉臣从中书舍人兼尚书右丞集贤学士副知院事改国子祭酒寻黜庐州长史承前伪迹臣所弃者尽被收买皆获官赏不复简退人莫知之及吐蕃入寇图籍无遗往往市?时有真迹代无鉴者诈伪莫分臣今暮年敢举所知其别书人谨録如右前试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窦蒙蒙弟检挍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臮并久翰苑皆好图书辨伪知真无出其右臣长男璹臣自教授幼勤学书在於真行颇知笔法使定古迹亦胜常人其余士庶之间应有精别之者臣所未见【法书要録】

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

先贤所评子敬之比逸少犹士季之比元常言去之远矣故二王之蹟历代宝之梁大同中武帝勅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摹次羲之之蹟以赐八王右军之书咸归梁室兵火之後多从湮缺历周至隋初并天下大业之始後主颇求其书往往有献之者及隋之季王师入秦又於洛阳擒二伪主两京秘阁之宝杨都扈从之书皆为我有太宗於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万几之暇备加执翫兰亭乐毅尤闻宝重尝令搨书人汤普彻等搨兰亭赐梁公房玄龄已下八人普彻窃搨以出故在外传之至高宗又勅冯承素诸葛贞搨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洎大圣天后御极尤为宝啬平一龆龀之岁见育宫中切覩先后阅法书数轴将搨以赐藩邸时见宫人出六十余函於亿岁殿曝之多装以镂牙轴紫罗褾云是太宗时所装其中有故青绫褾玳瑁轴者云是梁朝旧迹褾首各题篇目行字等数章草书多於其侧帖以真字楷书每函可二十余卷别有一小函可有十余卷於所记忆者是扇书乐毅告誓黄庭当时私访所主女学问其函出尽否荅云尚有未知几许至中宗神龙中贵戚宠盛御府之珍多入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嫔主之家因此擅出或有报安乐公主者主於内出二十余函驸马武延秀闻二王之迹强学宝重乃呼薛稷郑愔及平一评其善恶诸人随事荅称为上者登时去牙轴紫褾易以漆轴黄麻纸褾题云特健乐云是番语其书合作者时有太宗御笔於後题之叹其雄逸太平公主闻之遽於内取数函及乐毅等小函以归延秀之死侧闻睿宗命薛稷择而进之薛窃留佳者十数轴薛之败也为簿録官所盗平一任郴州日与太平子薛崇胤堂兄崇允连官说太平之败崇彻怀乐毅等七轴请崇允托其叔驸马璥贻岐王以求免戾此书因归邸第崇彻弟崇简娶梁宣王女主家王室之书亦为其所有後获罪谪五溪书归御府而朝士王公亦往往有之豫州刺史东海徐公峤之季子浩并有献之之妙待诏金门家多法书见托斯题其篇目行字列之如後詹事张庭珪之家抑其次也【法书要録】

唐张怀瓘二王等书録

夫翰墨之美多以身後腾声二王之书当世见贵献之尝与简文第十纸题最後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选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各为帙常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投於江晋代装书真草浑杂背纸皱起范晔装治微为小胜宋孝武又使徐爰治护十纸为一卷明帝科简旧秘并遣使三吴鸠集散逸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咸以二丈为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并金题玉?织成带又扇书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并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二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并旃檀轴其新购获者为六帙一百二十卷既经丧乱多所遗失齐高帝朝书府古蹟惟有十二帙以示王僧?仍更就求能者之蹟僧?以帙中所无者得张芝索靖卫伯儒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王导王洽王珉张翼桓玄等十卷其与帙中所同者王恬王珣王凝之王徽之王允之并奏入秘阁梁武帝尤好图书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强字有损坏天监中勅朱异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沈炽文?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侯景平後王僧辩搜括并送江陵承圣末魏师袭荆州元帝夜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大小二王遗迹遣後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捃拾遗逸凡四千卷将归长安大业末炀帝幸江都秘府图书多将从行中道船没大半沦弃其间得存所余无几并归宇文化及至辽城为窦建德所破并皆亡失留东都者後入王世充世充平始归天府贞观十三年勅购求右军书并贵价酬之四方妙蹟靡不毕至勅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於玄武门西长波门外科简内出右军书相共参校令典仪王行真装之梁朝旧装纸见存者但裁剪而已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真书五十纸一帙八卷随本长短为度行书二百四十纸四帙四十卷四尺为度草书二千纸八帙八十卷以一丈二尺为度并金缕杂宝装轴织成帙其书每缝皆用小印印之其文曰贞观大令书不之购也天府之内仅有存焉古之名书历代帝王莫不珍贵齐宋以前大有失散及梁武帝鸠集所获尚不可胜数并珊瑚轴织成帙金题玉?二王书大凡一万五千纸元帝焚烧将尽文皇帝尽价购求天下毕至大王真书惟得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千纸并以金宝装饰今天府所有真书不满十纸行书数十纸草书数百纸共有二百一十八卷张芝一卷张昶一卷并旃檀轴锦褾而已既所不尚散在人间或有进献多堆於翰林杂书中玉石混居薰莸同器然书惟不易不以宝之则工弃之则拙往在翰林中见古锺二枚高二尺围尺余上有古文三百许字记夏禹功绩事皆紫磨金钿光彩射人似大篆而神彩惊人非其时不敢闻奏然弃於泥土中久与瓦砾同也张翼及僧惠式効右军时人不能辨近有释智永临写草帖几欲乱真至如宋朝多学大令其康昕王僧?薄绍之羊欣等亦欲混其臭味是以二王书中多有伪蹟好事所蓄尤宜精审傥所宝同乎燕石翻为有识所嗤也乾元三年五月日【法书要録】

宋欧阳修集古録序

物长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崐崘流沙万里之外经十余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鱼金矿於山凿深而穴远篝火餱粮而後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於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汤盘孔鼎岐阳之鼔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以来圣君贤士桓碑彞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没磨灭散弃於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子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於其间故得一其所好於斯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絶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録以谓传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後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録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其大要别为録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後学庶益於多闻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聚久而无不散何必区区於是哉予对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庐陵欧阳修序【集古録】

宋欧阳棐集古録目序

集古録既成之八年家君命棐曰吾集録前世埋没缺落之文独取世人无用之物而藏之者岂徒出於嗜好之僻而以为耳目之玩哉其为所得亦已多矣故尝序其说而刻之又跋於诸卷之尾者二百九十六篇序所谓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已粗备矣若撮其大要别为目録则吾未暇然不可以阙而不备也棐退而悉发千卷之藏而考之曰呜呼可谓详矣盖自文武以来迄於五代盛衰得失贤臣义士奸雄贼乱之事可以动人耳目者至於释氏道家之言莫不皆有然分散零落数千百年而後聚於此则亦可谓难矣其聚之既难则其久也又将遂散而无传宜公之惜乎此也於是各取其书撰之人事迹之始终所立之时世而着之为一十卷以附於跋尾之後夫此千卷之书者刻之金石托之山崖未尝不为无穷之计也然必待集録而後着者岂非以其繁而难於尽传哉故着其大略而不道其详者公之志也熙宁二年二月记【集古録目】

宋宣和书谱【上】

历代诸帝王

晋武帝【御府所藏草书二】

我师帖        善消息帖

唐太宗【御府所藏一十有四】

诏勅【正书】       诏勅【以下行书】

道德勅        禊宴诗

江叔帖        艺韫帖

好谦帖        真蹟帖

枇杷子帖       魏仲思改名勅

九仙门勅【以下草书】     晚来勅

手勅         无为帖

唐明皇【御府所藏二十有五】

五王赞【以下隶旧】      法空字

喜雪篇        太一字

赐赵宣王等勅【以下行书】   访道勅

嘉宾勅        赐李含光勅二

批荅李含光表修斋二  批荅李含光表谢赐批荅李含光表投璧   批荅李含光表起居批荅李含光表香信   批荅李含光表谢修功德批荅张九龄谢知制诰表 批荅杨励俗等表

批荅裴耀卿等雪篇表  批荅裴耀卿等贺雨表批荅裴耀卿等奏谢宣示圣旨

赐裴耀卿等诗     鶺鴒颂

送虚已赴蜀川诗    春台望杂言

唐肃宗【御府所藏行书七】

赐李含光勅二     批荅郭子仪表

批荅李季卿表     批荅李含光表修斋批荅李含光表修功德  批荅李含光表锡缣

唐代宗【御府所藏行书七】

南郊口号       岁功赞

守岁诗        秋中月夜诗

秋日诗        重阳诗

春日雨晴燕诸王诗

唐德宗【御府所藏行书一】

批荅赵惠伯表

唐宣宗【御府所藏行书三】

赐李丛勅       赐李丛手勅

赐李丛手诏

唐昭宗【御府所藏行书一】

赐钱鏐衣襟书

唐则天皇后【御府所藏行书一】

夜宴诗

梁太祖【御府所藏行书一】

御批祥瑞表

梁末帝【御府所藏行书一】

正明勅

周世宗【御府所藏行书一】

赐张昭诏

篆书

唐李阳冰【御府所藏篆书三】

孝德训        新驿记

千文

唐卫包【御府所藏薤叶篆书一】

鹪鹩赋

唐元度【御府所藏四】

千文【篆书】       论书【以下正书】

十体诗二

唐释元雅【御府所藏科斗小篆一】

二体千字文

宋益端献王【御府所藏篆书一】

二十六体篆

宋徐铉【御府所藏篆书七】

大道不器赋上下二   蝉赋一

篆隶二        千文二

宋章友直【御府所藏篆书一】

二经堂歌

隶书

唐韩择木【御府所藏四】

桐柏观记【以下隶书】     张载劒阁铭

曹子建表【以下八分书】    心经

正书

魏锺繇【御府所藏正书一】

贺尅捷表

宋萧思话【御府所藏正书一】

奏事帖

齐王僧?【御府所藏正书二】

御史帖        陈情帖

隋薛道衡【御府所藏正书一】

和南帖

唐褚遂良【御府所藏一十】

谢表文【以下正书】      帝京诗

乐毅论        石研帖

大洞内祝应文     枯木赋【行书】

临王羲之永兴帖【以下草书】  临王羲之中郎帖

临王羲之二谢帖    摹王羲之官舍帖

唐顔真卿【御府所藏二十有八】

旌节勅【以下正书】      顔允南父惟正赠告顔允南母商氏赠告   潘丞竹山书堂诗

朱巨川告       疎拙帖

争坐前帖【以下行书】     争坐後帖

送文殊碑文帖     顿首夫人帖

与李光顔太保帖    蔡明远鄱阳帖

刘太冲帖       刘中使帖

开府帖        卢侯帖

瑶台帖        篆籀帖

中夏帖        湖州帖

送书帖        乞米帖

乞脯帖        缣缃帖

马病帖        送辛晃序

祭伯父濠州刺史文   祭侄季明文

唐徐浩【御府所藏正书三】

朱巨川告       小字存想法

宝林寺诗

唐元稹【御府所藏正书一】

寄蜀人诗

唐李商隐【御府所藏二】

月赋【正书】       四六本藁草【行书】

唐柳公权【御府所藏十有一】

度人经二【以下正书】     清净经

阴符经        心经

寄药帖        宫相帖【以下行书】

捡领帖        兰亭帖

紫丝鞵帖       简啓草藁

唐萧遘【御府所藏二】

景公帖【正书】      幽公帖【行书】

唐陆扆【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草书歌

唐李磎【御府所藏正书一】

送????光诗

唐詹鸾【御府所藏正书二】

唐韵上下

唐顾绍孙【御府所藏正书一】

儒素帖

唐陆希声【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诗

唐杨钜【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草书序

唐崔远【御府所藏正书一】

送????光诗

唐张顗【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诗

唐郑賨【御府所藏正书一】

题经藏诗

唐戎昱【御府所藏正书一】

早梅诗

唐赵模【御府所藏正书一】

模集千文

唐许浑【御府所藏正书一】

今体诗上下【乌丝栏】

唐张钦元【御府所藏正书一】

金刚经上下

唐杨庭【御府所藏正书一】

五藴论

唐景审【御府所藏正书一】

黄庭经

唐钮约【御府所藏正书一】

小字三教经

唐女仙吴彩鸾【御府所藏正书一十有三】

唐韵平声上      唐韵平声下

唐韵上声       唐韵去声

唐韵入声       唐韵上下二

唐韵六

唐道士杜光庭【御府所藏正书一】

送先辈诗

唐道士梁元一【御府所藏正书一】

太上内景神经

唐释昙林【御府所藏正书一】

金刚经

五代吴越国钱鏐【御府所藏正书一】

贡枣帖

五代南唐伪主李璟【御府所藏正书一】

边镐奏状

五代薛贻矩【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草书序

五代卢汝弼【御府所藏正书一】

赠????光诗

五代豆卢革【御府所藏一十】

开讲帖【以下正书】      友公大德帖

郑长官帖       王郎君帖

大德帖【以下行书】      吾师帖

寒食帖        买花帖

顶辞帖        田园帖

五代王仁裕【御府所藏正书一】

送张禹偁诗

五代杨邠【御府所藏正书一】

清潭等帖

宋文臣宋绶【御府所藏正书】

草制         草劄

密表         杜甫谒庙诗

和园池诗笔      飞白书上下二

千文

宋文臣蔡襄【御府所藏正书三】

南郊庆成诗      茶録

还颍诗

宋文臣石延年【御府所藏正书一】

西师诗

宋文臣陆经【御府所藏四】

蒲州诗【以下正书】      武林謡

萧相楼等诗【以下行书】    郊居等诗

宋文臣王子韶【御府所藏正书一】

杜衍诗

宋道士陈景元【御府所藏八】

陶隐居传【以下正书】     高士传

乐毅传        相鹤经

陈谌等墓志      种玉故事

岩栖赋【以下行书】      试墨书等诗

宋山人蒲云【御府所藏正书二】

双鈎道经       双鈎德经

宋释法晖【御府所藏正书一】

细书经塔

行书

晋王衍【御府所藏行书一】

尊夫人帖

晋谢奕【御府所藏行书一】

秋月帖

晋桓温【御府所藏行书一】

东道表

晋谢安【御府所藏行书三】

中郎帖        近问帖

善护帖

晋谢万【御府所藏行书二】

贤妹帖        鲠恨帖

晋陆玩【御府所藏行书一】

贺瑞星表【晋元帝批附】

晋张翌【御府所藏行书一】

舅氏帖

晋王蒙【御府所藏行书一】

余杭帖

晋王徽之【御府所藏行书四】

僧伦帖        至节帖

仲宗帖        蔡家帖

晋王邃【御府所藏行书一】

?事帖

宋孔琳之【御府所藏行书一】

日月帖

梁陶弘景【御府所藏行书六】

杨□瑶密辞      华阳洞天帖

屈画帖        茅山帖

带名帖        茅山仙蹟

梁王筠【御府所藏行书一】

至节帖

陈陈叔怀【御府所藏行书一】

梅发帖

陈蔡凝【御府所藏行书一】

明希帖

唐虞世南【御府所藏一十有三】

积年帖【以下行书】      借乳鉢帖

枕卧帖        蔬会帖

翰墨帖        贤士帖三

汝南公主铭藁     论道帖【以下草书】

关内帖        前书帖

临张芝平复帖

唐欧阳询【御府所藏四十】

卫灵公论【以下正书】     强弱论

节封奕事       节苏原事

秋风辞【以下行书】      周公帖

邹穆公帖       齐宣王帖

十商读书帖      荀公帖

战国策帖       子卿帖

庾亮帖        张翰帖

度尚帖        戴逵帖

善奴帖三       祭祀帖

四时祭祀帖      百家帖

门籍帖        自遣帖

劝学帖        海上帖

隅隩帖        祖讷帖

守谦帖        薄冷帖

金兰帖        北游帖

讲书等帖       千文

孝经【以下草书】       院君帖

盈虚帖        京路帖

途路帖        京兆帖

唐欧阳通【御府所藏行书二】

节陈高祖本纪     千文

唐陆柬之【御府所藏六】

兰若碑【以下行书】      头陀寺记

兰亭诗        千文

临王羲之兰亭序    急就章【草书】

唐李邕【御府所藏行书十】

光王帖        检校帖

奂上人帖       阎爵帖

永康帖        披云帖

潭永帖        胜和帖

葛粉帖        古诗帖

唐吴通玄【御府所藏行书三】

鱼朝恩神道碑藁上下  度人经【不完】

唐李白【御府所藏五】

太华峰【以下行书】      乘兴帖

岁时文【以下草书】      咏酒诗

醉中帖

唐张籍【御府所藏行书一】

希深帖

唐裴潾【御府所藏行书一】

大司宼帖

唐杜牧【御府所藏行书一】

张好好诗

唐李景让【御府所藏行书一】

再拜郎中帖

唐崔龟从【御府所藏行书一】

宛陵帖

唐白居易【御府所藏行书五】

丰年帖        洛下帖

生涯帖        刘郎中帖

送敏中归邠宁幕等诗

唐裴休【御府所藏行书一】

判疏言状

唐司空图【御府所藏行书二】

赠????光草书歌     赠????光草书诗

唐卢知猷【御府所藏行书一】

送?光序

唐吴融【御府所藏五】

博士帖【行书】      付虬帖【草书】

赠?光送别诗【以下正书】   赠????光草书歌二

唐韩偓【御府所藏行书二】

仆射帖        芝兰帖

唐任畴【御府所藏行书一】

郎中帖

唐林藻【御府所藏行书一】

深慰帖

唐徐凝【御府所藏行书二】

黄鹤楼诗       荆巫梦思等诗

唐韦荣宗【御府所藏六】

有德帖【以下行书】      传教帖

临锺繇中郎帖     长风帖

下笔帖        执笔帖【正书】

唐苏灵芝【御府所藏行书一】

达摩铭

唐妇人薛涛【御府所藏行书一】

萱草等诗

唐道士鱼又玄【御府所藏行书一】

上崇道师书

唐释怀仁【御府所藏二】

圣教序【行书】      临王羲之往还等帖【草书】

唐释行敦【御府所藏行书一】

乐府帖

唐释齐已【御府所藏九】

拟嵇康絶交书【以下行书】   谢人惠笔诗

怀楚人诗       渚宫书怀等诗

送氷禅侄诗      寄氷禅德诗

氷禅帖        庐岳诗【以下正书】

寄明上人诗

五代罗隐【御府所藏行书四】

外罗城记藁      三十一郎帖

喜慰帖        华隐樵寄帖

五代韦庄【御府所藏行书三】

借书帖        借乐章帖

米团帖

五代张徐州【御府所藏行书一】

劝君诗

五代潘佑【御府所藏行书一】

许坚等诗

五代孙昭祚【御府所藏行书五】

四色牡丹赋      终南山赋

阳春曲等诗      竹拄杖等诗

朱陈邨等诗

五代释应之【御府所藏行书二】

曲直不相入赋     即事等诗

江南伪後主李煜【御府所藏行书二十有四】

淮南子【以下行书】      春草赋

义天秤尺记      浩歌行

克己处分       批元奏状

礼三宝衆圣贤仪    八师经

宫相诗        李璟草堂等诗

高秋等诗       牡丹等诗

古风诗二       论道帖

招贤诗帖       乐章罗帖

乐府三        临江仙

杂文藁        金书心经【以下正书】

智藏道师真赞

宋文臣李建中【御府所藏行书四】

千题诗        雪花诗

韩见素致仕等诗    画屏等诗

宋文臣苏舜钦【御府所藏五】

吴中诗草【以下行书】     游山草

学馆卧病等诗     梦归等诗

雉带箭等诗【草书】

宋舒王王安石【御府所藏行书一】

集句诗笔

宋太师蔡京【御府所藏七十有七】

御制诗并和【以下行书】    御制明节皇后传

观明节皇后像诗    奉安明节皇后诗

刘贵妃制       刘贤妃制

刘淑妃制       明达墓志文

宣和殿召辅臣记    琼兰殿壁山後记

瑶林殿双竹後记    澄漪殿观莲记

玉宇洞後记      延福宫题名记

题澄庄等诗      回溪泛舟题名

留题栖云轩      万年桥题名记

万岁山记       游艮岳祝夀诗

游艮岳诗       艮岳噰噰亭题记

题绦霄楼诗      萧闲馆题名

撷芳园记       芳华馆赏花诗

定鼎记额       梅竹雪鴈诗二

繁杏水禽诗二     阅骏射序上下二

观碑记        题甘露降诗

再降甘露记      锡宴书题二

对属         题神霄宫诗

听降题名       步虚词

太清乐        玉扶步虚词

柳真人步虚词     蓬莱仙步虚词

大仙留题诗      大仙诗曲

春宫诗二       雪诗二

魏将军歌       饮中八仙歌二

歌元丰        元丰行

騘马行二       古柏行二

丹青引三       送孔巢父诗二

送西京提刑诗二    曹霸画马诗二

洗兵马诗三      壶春堂观御题赏花诗谢赐承平殿曲宴记表  宣和殿东阁屏山後记千文【五书】

宋文臣蔡卞【御府所藏行书六】

进神验记       清净经

庄子刻意篇      杜甫骢马行

千文二

宋文臣刘正夫【御府所藏行书二】

宣召记        泛舟题名

宋文臣米芾【御府所藏行书二】

千文二

宋内臣岑宗旦【御府所藏行书四】

太上道德经     晓赋

书评        崔白江湖等诗【宣和书谱】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