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别传之道贵在得人以传。不传何以继往而开来。然传之之要自古为难。先德云。千人万人中觅一个半个堪为种草岂易易哉。以今日观之。此一大事尤赖师家择法精严智愿广大。验其当机的是出世福慧男子。皮肉骨髓与从上诸圣一脉贯通。可以赤身担荷方始授以心印。俾其提佛祖纲宗开人天眼目。递互相传庶无疑误。其於法运凋零之秋。岂特小补。亦识法者惧耳。吾师霖公和尚亲承先老祖永公记莂。秉空王令游五浊海。布慈云而洒甘露。三十年所矣。迹其接物利生之心。如慈母之姁妪婴儿。而大法传授之际则牢把铁关不少假借。曩见法门之弊颓波日下势莫可挽。乃以法席委之静公而飘然远引。徜徉富沙山中经历一十四载。将终身焉。迨静公谢事。山中耆旧以洎会城荐绅殷懃敦请动数十次。至有长跪痛哭愿毕命以劝驾者。师不获已。念先师法道所寄。乃舍己从人。幡然而起矣。师之还山也。万指奔赴欢声如雷。门前剎竿焕然重振。凡登堂入室以及小参示众。一言一句洞彻源委。一札一锥深入阃奥。其为人之念逾殷。求人之意逾切。而得人之效逾难。有风穴流涕之心而仰山再来以续此一线之脉。不知其为谁也。兹弟子法刚请师还山录付梓流通。师欣然诺之。乃谓锡瑗曰。从上五宗诸祖虽嗣续久乏。而道在法门如日月经天古今不昧。凡属有眼孰不共见。余忝主法坛有年。虽未遇机缘而斯言未泯。吾道在兹。后世必有触目会心者。何必耳提面命然后为己所出耶。呜呼。师之见逾真而心逾苦矣。昔博山无异和尚尝有言曰。宗门中事贵在心髓相符。不在门庭相绍。苟得其人。见知闻知先后一揆。绝未尝绝。若不得人。乳添水而味薄。乌三写而成马。存岂真存。吾意宁不得人。勿授非器。不得人者。嗣虽绝而道真。自无伤於大法。授非器者。嗣虽存而道伪。反自破其先宗。故博山当时道满天下。竟未尝轻可一人。永老人平生缜密严重。至年八十始以正宗付嘱於师。有一发欲存千圣脉。此心能有几人知之。语其所期如此。宜乎知之者希。今师年七十有四。亦珍重慎择不闻轻有付授。余观三师护法之心不谋而合有若符节。政古德所云。非遇上根宜慎辞哉。又云。宗门爪牙遇个中人才拈出。若投机则共用。不则便刬却。盖防末流之滥觞。堑法门之严城。卫群灵之慧命。岂非大有造於人心法道哉。辱命一言序诸首简。管窥蠡测敬述师之智愿如此。会当有赏音者耳。是为序。

康熙戊辰孟春归戒弟子温陵太航龚锡瑗拜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