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年号康熙,死后庙号为清圣祖。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病危,遗诏八岁皇子玄烨嗣位,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恃功骄横,视康熙如无物,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反对朝中任用汉臣等一系列封建化过程。康熙六年(1667)亲政,欲除掉鳌拜。1670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诛其余党,夺回大权。随后,康熙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的政策。
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叛乱;接着派兵攻入台湾,消灭郑氏政权,并派兵驻守,管理台湾;1688年,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平定了13年的叛乱,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在东北,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入侵黑龙江的侵略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同沙俄谈判,指示黑龙江流域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于鄂罗斯”,终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尊严。
在经济建设方面,面对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社会生产,下令永停圈地,把明藩王所占田地归原主耕种,同时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奖励垦荒,减免钱粮,整顿赋役制度,废除匠籍,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他还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河患,六次亲自视察黄河,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了皇权。
在文化方面,他一生苦研儒学,提倡程朱理学,编纂《朱子全书》。1678年开“博学鸿儒科”,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开《明史》馆,下令撰修《明史》以继华夏正统文化;组织人力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对自然科学,如数学、水利、测量等均有涉猎。康熙强调“惩贪奖廉”,严惩贪官污吏,奖励清廉之士。在巩固思想统一方面,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枉杀了许多文学名士。六次南巡,耗费糜多,有害国计民生。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于行猎时突然病发,不久即逝。康熙的一生为加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诗选集。清康熙皇帝玄烨御选。共32卷。内题“总阅陈廷敬,校勘官励廷仪、蒋廷锡、张廷玉、赵熊诏”,并有缮写、纂注、校录、监造等45人。《四库全书总目》并记载有“附录3卷”。编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此书是在康熙诏令编纂的《全唐诗》成书后编选的,卷前有玄烨所撰《御选唐诗序》。《序》中说:“盖讨索贵于详备,而用以吟咏性情,则当挹其精华而漱其芳润”。因之,就往昔披览过的唐诗中“取其尤者汇为一编,古风近体,各以类相从”,而成此书。入选之诗虽风格不一,却“以温柔敦厚为宗。其忧思感愤、倩丽纤巧之作,虽工不录”。《序》中又说:“命儒臣依次编注,朕亲加考订,一字一句,必溯其源流,条分缕析;其有征引讹误及脱漏者,随谕改定。”由此可知,此书称“御选”,并非虚美,玄烨确曾参预其事。书中卷1至卷6为五言古诗;卷7至卷9为七言古诗;卷10至卷16为五言律诗,附六言律诗3首,并有五言律诗补编;卷17至卷23为七言律诗;卷24至卷25为五言排律,附七言排律1首,并有五言排律补编;卷26至卷27为五言绝句;卷28至卷32为七言绝句。入选作家有小传。 查看详情>>
清圣祖著,清世宗训。一册,一卷。书前有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御序,同年武英殿刊印。原名“圣谕十六条”。清康熙帝撰写颁布。全面系统地宣扬封建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为约束臣民。内容为: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勤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追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雍正帝认为它“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巨细”,皆己囊括无遗。为了进一步向百姓灌输封建道德,雍正于每条上加注释,改名为《圣谕广训》,并刊刻颁发,大力宣扬,各府州县学官,每月朔望两日,择地聚集士庶,宣读《圣谕广训》条文。在乡村除宣读外,还要用通俗语言解说,雍正帝希望以之“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尽除夫浮薄器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室家和平”(《圣谕广训序》)。明确表明颁布和宣讲《圣谕广训》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秩序,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者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查看详情>>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化之原也;天之生人,品类纷纶,莫可纪极,圣人起而整齐之法,于天则,于地顺,于人达,于时协,于鬼神斟酌损益,以定其品节限制。俾天下化其好逸恶劳之心,而予以从善弃恶之道。康熙帝以为《礼》、《乐》之纲有三历,日有三千,大者在冠、昏、丧、登、朝、聘、射、案之规,小者在揖让、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循之则君臣上下赖以序,夫妇内外赖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娅赖以顺。而反之则尊卑易位,等杀无章,家未有能齐,而国未有能治者。故曰:动容中礼而无德备矣,治定制礼而五道成矣。其推演经文,发挥畅达,而大旨归于谨小慎微,自敬德以纳民于轨物,《解义》之敷陈虽出于众手,而推衍详明,阐释本于旧稿,于经国之方颇有训戒。有内府刊本。 查看详情>>
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容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古生物、动物、植物、医药、哲学等科学文化现象的调查、实验。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白龙堆”条中对沙丘形状、走向是由当地的风向决定的;“御稻米”条中采用单穗选择获得优良稻种的方法;等等。 查看详情>>
又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1卷。玄烨述,胤禛纂辑。雍正八年 (1730) 成书,有 《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为玄烨第四子胤禛称帝后回忆其父平素对其所谈之言论,共246条,计3万余字,因系人子侍奉尊亲时即 “视膳问安之暇”,严父 “提命谆谆”教诲之言,故称《庭训格言》。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圣祖仁皇帝圣训》均未载。是弥足珍贵的玄烨语录集。其内容丰富,几乎无所不言及。 查看详情>>
三百一十二卷。清张豫章等奉敕编。张豫章生卒年、籍贯、仕履均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皇帝下令博采宋金元明代之诗“义尤著者”(《序》)辑成一书。即《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简称《四朝诗》)共三百一十二卷。每代分体各编,自名篇巨集以及断简残编,“罔有阙遗,均稍择而录之。”其目的 “用以标诗人之极致,扩后进之见闻。”该书分宋、金、元、明四部分,其中宋诗七十八卷,金诗三十四卷,元诗八十卷,明诗一百二十卷。共收录自宋迄明末诗人二千二百余家。选诗之序,首为帝制,依次为四言、乐府歌行、古体等,直至杂言,以体分编。四朝之诗纷乱而广博,“虽博识通儒亦无从遍观”,因此,该书对于古代诗歌研究,尤其是别裁得失、考境源流等方面,均具有参考价值。诗前之小传详述作者爵里、仕履,对后人理解、研究作品,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书最初刊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四十六年(1671)又重新校刊并收录于 《四库全书》 中。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