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二之一 盟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于长行中先位行后位果前中亦三初牒名徴起次依徴广释后依释结名今初谓称法界起大用故然等者入义故本分中名入法界法界无量即是所入何法能入略有其四一所回行法谓法施之行称法界施故二所行行体广大无边故三能回之智四所向之德谓以称法界之大智回等法界之善根向同法界之大用成法界之行体此则位满至极故标法界之名当法受称等何法界此通四义一等理法界故经云如法界一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其文非一二等事法界经云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或愿起等法界无量行或愿成等法界无量德或愿得等法界无量果皆即理之事也三等理事无碍法界经云愿一切众生作修行无相道法师以诸妙相而自庄严则相无相无碍皆其类也四等事事无碍法界故经云一佛刹中现一切佛刹等然其四事全等四种法界融而无二故此能等即是所等非有二物而可依之故上称入入无所入本业但云法界无等入言即斯意也彼释云觉一切法第一义谛中道无相一切法皆一相照故第一中道即是所入皆一相照即是能入此二无二即是法界故不可但以事法界为名(故不可下结弹古人即刊定云等是能等回向行法界无量是所等事谓尽十方虚空所摄事法界无可限量今回法施等善根令成无漏体德及用显彼数量等彼数量等彼事法界故故令弹之所等有二安局事耶)言无量者亦有二义一无分量即理法界二无数量即事法界前回向明依体起用此明体用无碍圆极自在即以法施及诸相应普贤自在大善巧德为其位体。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

第二佛子已下依徴广释文分为三初明所回善根二以此善根下摄将回向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安住下回向成德初中二先明行依身位第二广行下依位起行今初如第十地得离垢三昧受智职位内得此定灌心首故外示表彰白缯系顶法从喻称名离垢缯但有此相知得彼定表位成满方能云雨说法以益群生名法师位然斯位满总有五重一约信满如贤首品说便得灌顶而升位等二约解满如灌顶住及海幢处说三约行满如第十行入因陀罗网法界等四善巧愿满如此位辨五约证满如十地说此五重内随一成处必具理行内相应故皆名位满然信解等殊故不相滥若约圆融但一位满即因究竟更不待余又若得一即得余位总一法界受职之位随门差别五位不同法体融通全摄无碍不同余教。

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

二依位起行中二先明起行后佛子下显其行成又前即利他后明自利又前明自分后显胜进今初十一句初总余别别谓慈等皆是法施夫法施者生解之妙方起行之根本入圣道之阶渐越苦海之津梁古德云此经中托人以弘道多叹法师之胜德寄行以表法每引普贤为末篇故知法施之功过财施之难喻(夫法施者亦古德意然各二句今各举一彼云一则发之以智慧为生解之妙方二则化之以多人作津济之弘躅三则为起行之根本实??仗之良诠四则为入圣之阶渐标引道之要津?略以摘其语用故不指古人下引则全是)于中十句一慈悲安物于菩提心二益物无息上二即广大心三大心长善拣非余为四究竟调御御以佛道上二即第一心五法日普照六等劝修善晋经云欲使众生修诸善根上二即常心常爱众生同于己故名为平等七心净无碍即不颠倒心颠倒有二一心染能所之化今不生于化其化大焉名智自在二见无能所便趣寂灭今不舍善业无滞事理八示果宝渚故云商主安隐正道俱通因果果即涅盘菩提因即八正万行九导以万行之因上二即作义利亦第一心也十增长不坏为护念也初令发心终令成就有始有卒其唯圣人然广等四心般若虽当发心住中位位皆用(今不生于化者即金刚三昧经云若化众生无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上两句遮过下两句成德今但要成德耳八示果宝渚者即法华化城喻品云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释曰五百由旬众释云云今依生公三界途阻二乘路险此五百是菩萨恶道甚难过也众人即发菩提心欲求佛智以为宝渚如来以况导师故下经云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佛慧即宝亦喻涅盘于理无失以会相门菩提涅盘无二体故故?双合果道即菩提涅盘有始有卒者即论语第十以世人靡不有初解克有终唯圣人能有始终耳亦由乾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然广等四心下解妨可知四心已见第八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法施为首发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殊胜愿力究竟坚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识心无謟诳思惟观察一切智门无边境界。

第二行成中二初牒前晋经云菩萨行法施等一切善法后摄受下正显成相文显可知。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愿得修习成就增长广大无碍一切境界。

第二摄将回向文小异前诸段通下总有二十一门若通将上十句法施善根共成诸段理无间然今且分三初九门别对十一句善根以明回向即自分回向次四门通显回向之意三有八门更以异门别明回向即胜进回向今初即为九段第一愿闻法见佛修二利行对前二句于中二初一愿总明余皆别显今初初句牒前起后愿得已下正显愿辞一切境者文局初段义总该于二十一段回向皆一切境此一切境广大如法界理事事事皆无障碍如此之境皆得增长成就。

愿得于佛正教之中乃至听闻一句一偈受持演说。

后别显中二初愿闻法受持即成上文广行法施之义。

愿得忆念与法界等无量无边一切世界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既忆念已修菩萨行。

二愿念佛修行成上饶益无休于中亦二初正明念佛之行。

又愿以此念佛善根为一众生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如于一世界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为尽未来劫大誓庄严终无离佛善知识想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有一佛出兴于世不得亲近。

次又愿下回念佛善成二利行于中亦二先总为一切遍于时处修菩萨行。

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赞所说清净梵行誓愿修行悉令圆满。

后一切诸佛下别明修行梵行为万行之本故偏明之于中三初总举所愿二所谓下列所修之行三佛子下通难释成。

所谓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杂梵行无玷梵行无失梵行无能蔽梵行佛所赞梵行无所依梵行无所得梵行增益菩萨清净梵行三世诸佛所行梵行无碍梵行无着梵行无诤梵行无灭梵行安住梵行无比梵行无动梵行无乱梵行无恚梵行。

二中有二十梵行与智论所列十戒多同所谓不缺不破不穿不杂随道无着智所赞自在随定具足(二中文有二十梵行下?文有四初列十戒)通用性戒而为根本(二通用下出体)今开为二十一不破在初者谓持四重十重若犯此者犹破器无用故二不缺者谓持僧残残如器缺犹可修补三持方便若念破戒事染心共语闻环钏声皆名为杂四持波逸提如白圭之玷虽则可磨亦不为也五定心相应乃至吉罗亦不误失六缘不能坏上三皆不穿戒穿如漏器不堪受道前六皆律仪七即智所赞谓事理无违契圣心故八不依名利果报九不得能持所持由有此二虽秉御自他于世间中得自在也次三皆随道戒十拣小道十一显是佛行十二兼能通达非道故云无碍皆随中道也十三无着即见真成圣次四即具足戒谓观中道具事理故一事理无违二顺理而行则常不灭三心能诣理四对余超胜无动已下皆随定戒谓随首楞严定不起灭定现诸威仪虽示十法界像无戒不行而寂然不动顺境不能乱违境而无恚(三今开下释文望智论文开为二十若望经文束为十戒皆用智论释十戒文以会今经八九即自在戒十三即无着戒余文可知)又安住无比即住大慈悲无动无乱即舍心常现无恚即喜是四等心亦名梵行(四又安住下收为四等)。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为己修行如是清净梵行则能普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令一切众生皆得开晓令一切众生皆得成就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垢令一切众生皆得照明令一切众生离诸尘染令一切众生无诸障翳令一切众生离诸热恼令一切众生离诸缠缚令一切众生永离诸恶令一切众生无诸恼害毕竟清净。

第三通难释成者有伏难云菩萨期心先人后己今先自行岂不相违故下释云但自修行便能益物此亦成上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及以菩提心长养善根文中分二初正明二重徴释今初先总明后令一切下别显有十二句总显持犯前六明有持德安住者通住诸戒二开晓者明闲持犯三善行四恶止五心无垢六智能照后六明无犯过一不起心过故无尘染二不犯身口故无业报障照明开晓不翳于理三由不犯则二世清凉四离无惭及悔缠所缚五离恶因恶果六不自恼恼他成波罗蜜。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自于梵行不能清净不能令他而得清净自于梵行而有退转不能令他无有退转自于梵行而有失坏不能令他无有失坏自于梵行而有远离不能令他常不远离自于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于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于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于梵行而不证入不能令他心得证入自于梵行而有放舍不能令他恒不放舍自于梵行而有散动不能令他心不散动。

二徴释中二初正徴反释后重徴顺释今初徴意云自他行异如何自行便是为他释意云自身不正其令不从故上自行便为为物净名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摄论云若自住邪行设欲正他非是人终不能制止他过失文有十句例上可知(摄论云等即梁论第七引契经说若无性摄论当第五句小异云如契经言若自住邪行便受他讥谤是人终不能制止他过失又云若怀瞋分诲他所犯以非利益非方便故言不威肃他转违背起诸邪行如有颂云慈怜如一子诲举他所犯决定令受持后不复当犯)。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无倒行说无倒法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净身口意离诸杂染住无碍行灭一切障菩萨摩诃萨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疑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

二重徴意云石虽不利而能利刀自虽不行何妨化物今云不能益者其故何耶释意云若自犯教他便成颠倒菩萨无倒必言行相符故要如说而行方能如行而说。

文中先总明后菩萨下别显初门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

第二复次愿得法广演以益自他亦成上文为调御师示一切智道文分为三初牒前起后次所谓下正明三是为下总结。

所谓愿我获得一切诸佛无尽法门普为众生分别解说皆令欢喜心得满足摧灭一切外道异论。

二中二愿初一愿总明得法文有四节一得法二解说三益机四摧灭下成自德。

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诸佛法海。

二一愿别明演法释前四段故晋经异论之下无愿我之言文分为五初总明。

于一一法生起一一法义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说一一法显示一一法门户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观察一一法分位悉得无边无尽法藏。

二于一一下明得法。

获无所畏具四辩才广为众生分别解说穷未来际而无有尽。

三获无所畏下能演。

为欲令一切众生立胜志愿出生无碍无谬失辩为欲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净法光明随其类音演说无断为欲令一切众生深信欢喜住一切智辩了诸法俾无迷惑。

四为欲令下明所为机并可知。

作是念言我当普于一切世界为诸众生精勤修习得遍法界无量自在身得遍法界无量广大心具等法界无量清净音声现等法界无量众会道场修等法界无量菩萨业得等法界无量菩萨住证等法界无量菩萨平等学等法界无量菩萨法住等法界无量菩萨行入等法界无量菩萨回向。

五作是念言下自修成德即为物勤修自成己德成十种德初二云遍遍于事理余八云等兼等无碍影略其文其中云住者即圣天梵等。

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为令众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第三总结中上成自德亦为摄生故复重云为令众生成一切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为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住持等法界无量佛刹证等法界无量菩萨智获等法界无量无所畏成等法界无量诸菩萨陀罗尼得等法界无量诸菩萨不思议住具等法界无量功德满等法界无量利益众生善根。

第三复次愿得二利行圆成上作法藏日获智见佛等皆普照故文中二先通二利。

又愿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无畏平等清净平等自在平等正觉平等说法平等义平等决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圆满如我所得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如我无异。

后又愿下别明二利即成上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初以自等于理后如我所得下令物等自。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所得智慧终无有量如法界无边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见一切佛无有其边如法界无限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诣诸佛刹无有齐限如法界无际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修菩萨行无有涯际如法界无断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断绝如法界一性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与一切众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如法界随顺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悉皆随顺普贤行愿如法界庄严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以普贤行而为庄严如法界不可失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诸菩萨永不失坏诸清净行。

第四复次愿行称法界成上心净无染及智慧自在以动合法界故无所染是以末云永不失坏诸清净行此章多同理法界也如智因理发故同法界余皆准之即向实际意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诸佛菩萨皆令欢喜愿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愿以此善根遍一切处修一切智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往觐一切诸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能作佛事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恒得见佛不于佛事生怠慢心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清净无有退转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解了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不生执着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了达无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成普贤行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时暂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出生菩萨无量诸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于一切法永不忘失。

第五复次有十四愿愿得见佛解法成上大智商主初三自成智性是商主德余为众生是商主事。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起性回向如法界根本性回向如法界自体性回向如法界无依性回向如法界无忘失性回向如法界空无性回向如法界寂静性回向如法界无处所性回向如法界无迁动性回向如法界无差别性回向。

第六复次愿解法界即理法界岂以此文而名随相然此中云如晋经云解解契于理故名为如即是成前安隐正道文有十句一不随缘变二不守自性故为法本三如亦复如是其自体故晋经中名为如如四非是能依五不暂离如六随缘无性即是如性七无性亦无本来寂静八无二性离能所故九不随三世十一味平等。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有宣示所有开悟及因此起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成菩萨法师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愿一切众生作无上法师方便安立一切众生于一切智愿一切众生作无屈法师一切问难莫能穷尽愿一切众生作无碍法师得一切法无碍光明愿一切众生作智藏法师能善巧说一切佛法愿一切众生成诸如来自在法师善能分别如来智慧愿一切众生作如眼法师说如实法不由他教愿一切众生作忆持一切佛法法师如理演说不违句义愿一切众生作修行无相道法师以诸妙相而自庄严放无量光善入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大身法师其身普遍一切国土兴大法云雨诸佛法愿一切众生作护法藏法师建无胜幢护诸佛法令正法海无所缺减愿一切众生作一切法日法师得佛辩才巧说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妙音方便法师善说无边法界之藏愿一切众生作到法彼岸法师以智神通开正法藏愿一切众生作安住正法法师演说如来究竟智慧愿一切众生作了达诸法法师能说无量无尽功德愿一切众生作不诳世间法师能以方便令入实际愿一切众生作破诸魔众法师善能觉知一切魔业愿一切众生作诸佛所摄受法师离我我所摄受之心愿一切众生作安隐一切世间法师成就菩萨说法愿力。

第七复次愿众生成法师即成上而作导首导首即是法师上为他作今令他作仁王经说十三法师如来灭后流化不绝亦名法师如法华菩萨藏经各有其品今此多就极胜而说于中有二十法师七云如眼者现证非闻见故九无相之相是妙相故二十唯有说法能安世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三十二之一

音释

(疾陵切帛也)。

(都念切)。

(于避切恨怒也)。

(靡幼切误也)。

(并弭切使也)。

齐限

(齐在诣切齐限分齐限量也)。

(渠遴切见也)。

(厨玉切迹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二之二 盟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以取着业故回向不以取着报故回向不以取着心故回向不以取着法故回向不以取着事故回向不以取着因故回向不以取着语言音声故回向不以取着名句文身故回向不以取着回向故回向不以取着利益众生故回向。

第八复次不取着回向即向实际此及第九成上作不可坏坚固善友此之一段明坚固缘文显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为耽着色境界故回向不为耽着声香味触法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生天故回向不为求欲乐故回向不为着欲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眷属故回向不为求自在故回向不为求生死乐故回向不为着生死故回向不为乐诸有故回向不为求和合乐故回向不为求可乐着处故回向不为怀毒害心故回向不坏善根故回向不依三界故回向不着诸禅解脱三昧故回向不住声闻辟支佛乘故回向。

第九离过成德回向先十七句离过即离可坏缘后但为下成德明其所为为不可坏坚固善友今初前十五事护烦恼行于中初二不耽现境次一不求当报余通二世后一护小乘行其第十六若解脱三昧唯小乘因诸禅三昧通生死因未得不求己得不着谁复求死所谓求生生必死故求和合者除涅盘乐皆有合故沙弥求龙是怀毒回向愿为魔王即坏善回向(沙弥求龙者智论云昔有罗汉居近龙池每至食时皆请罗汉入池供养罗汉神通安坐绳床忽然而去有一沙弥于一日中临至食时密在床下攀绳床辕罗汉不知如常运通至龙池中从床下出龙王怪问此未离欲何以将来以天甘露以供养罗汉以人间味而膳沙弥沙弥涤钵骇其香味恨师忿龙兼贪龙女兴心欲夺龙得他心知沙弥意复兼头痛求其谢过沙弥心志毒愿不息加切精诚后足下水出寻至池边以衣覆头便化为龙遂入池内咬杀其龙夺其宫殿妻子眷属报龙已毕即兴风云震雷降雹拔倒寺字净无所有国王知之复为立寺复被毁灭国王大怒遂要其龙若更为害当填此池龙遂谢过谓其师曰自今已后不敢为恶然是龙身性多瞋毒恐后还??若见池上有黑云生即是弟子起于恶心当令鸣钟念摩诃般若恶心则息后如其言每有云起即念般若鸣钟击磬云则散灭释曰此沙弥为龙具有二意一为贪色味二为瞋恚而皆是毒)。

但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回向但为成满一切智智故回向但为得无碍智故回向但为得无障碍清净善根故回向但为令一切众生超出生死证大智慧故回向但为令大菩提心如金刚不可坏故回向但为成就究竟不死法故回向但为以无量庄严庄严佛种性示现一切智自在故回向但为求菩萨一切法明大神通智故回向但为于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行普贤行圆满不退被坚固大愿铠令一切众生住普贤地故回向但为尽未来劫度脱众生常无休息示现一切智地无碍光明恒不断故回向。

后显成德亦是所求在文易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回向时以如是心回向所谓以本性平等心回向以法性平等心回向以一切众生无量平等心回向以无诤平等心回向以自性无所起平等心回向以知诸法无乱心回向以入三世平等心回向以出生三世诸佛种性心回向以得不退失神通心回向以生成一切智行心回向。

大文第二四门总显回向之意故初不云复以善根但云以彼善根回向时居然拣别四门即为四别初一门明应向实际及向众生第二门明应向菩提第三门明应离过第四门明有成益初门为二初明应向实际后又为令下明应向众生今初本性即不变性法性即随缘性众生是入即无分量无诤是法理事不乖自性则起无所起诸法则横该本寂三世则竖入无差以知法性为缘则生起佛种依性依用无退失时照斯实际实智行立。

又为令一切众生永离一切地狱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入畜生趣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往阎罗王处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除灭一切障道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一切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能应时转法轮令一切欢喜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入十力轮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菩萨无边清净法愿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随顺一切善知识教菩提心器得满足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受持修行甚深佛法得一切佛智光明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菩萨无障碍行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其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清净法光明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无畏大菩提心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菩萨不思议智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普救护众生令清净大悲心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以不可说不可说胜妙庄严具庄严一切诸佛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摧灭一切众魔斗诤罗网业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佛刹皆无所依修菩萨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发一切种智心入一切佛法广大门故回向。

后应向众生中有二十所为七云十力轮者圆满摧伏故十四云无畏菩提心者不畏生死长远众生难度转依难证万行难修菩提旷远故(不畏等者即三种练磨心唯识第九资粮位中偈云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长行释未能伏灭中云此位二障虽未能灭修胜行时有三退屈而能三事练磨其心于所证修勇猛不退一闻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引他已证大菩提者练磨自心勇猛不退注云第一菩提广大屈引他况己练广者无边大者无上深者难测远者长时由此退屈引他已证我同彼类何故退耶摄论颂云十方世界诸有情念念速成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二闻施等波罗蜜多甚难可修心便退屈省己意乐能修施等练磨自心勇猛不退注云第二万行难修屈省己增修练偈云汝已恶道经多劫无益受苦尚能超今修少善得菩提大利不应生退屈三闻诸佛圆满转依极难可证心便退屈引他粗善况己妙因练磨其心勇猛不退即第三转依难证屈引粗况妙练如行施等尚感贵乐况我所修清净妙善而无果耶论偈云博地凡夫初??心尚拟远趣菩提果我已精进经多劫不应退屈却况沦论云由斯三事练磨其心坚固炽然修诸胜行今?初不畏生死长远众生难度即通说也转依难证下即例牒三种练磨之心故总说云不畏无性摄论当其第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此善根正念清净回向智慧决定回向尽知一切佛法方便回向为成就无量无碍智故回向为欲满足清净殊胜心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慈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悲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喜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舍故回向为永离二着住胜善根故回向为思惟观察分别演说一切缘起法故回向为立大勇猛幢心故回向为立无能胜幢藏故回向为破诸魔众故回向为得一切法清净无碍心故回向为修一切菩萨行不退转故回向为得乐求第一胜法心故回向为得乐求诸功德法自在清净一切智智心故回向为满一切愿除一切诤得佛自在无碍清净法为一切众生转不退法轮故回向为得如来最上殊胜法智慧日百千光明之所庄严普照一切法界众生故回向为欲调伏一切众生随其所乐常令满足不舍本愿尽未来际听闻正法修习大行得净智慧离垢光明断除一切憍慢消灭一切烦恼裂爱欲网破愚痴闇具足无垢无障碍法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于阿僧只劫常勤修习一切智行无有退转一一令得无碍妙慧示现诸佛自在神通无有休息故回向。

第二应向菩提者有二十二回向前三无为字欲成二十故于中前二十回向明因圆果满后二明得果不舍因穷未来际以化物。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不应贪着三有五欲境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应以无贪善根回向应以无瞋善根回向应以无痴善根回向应以不害善根回向应以离慢善根回向应以不谄善根回向应以质直善根回向应以精勤善根回向应以修习善根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净信心于菩萨行欢喜忍受修习清净大菩萨道具佛种性得佛智慧舍一切恶离众魔业亲近善友成己大愿请诸众生设大施会。

第三明应离过中有标徴释及第四成益文并易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令一切众生得净妙音得柔软音得天鼓音得无量无数不思议音得可爱乐音得清净音得周遍一切佛刹音得百千那由他不可说功德庄严音得高远音得广大音得灭一切散乱音得充满法界音得摄取一切众生语言音得一切众生无边音声智得一切清净语言音声智得无量语言音声智得最自在音入一切音声智得一切清净庄严音得一切世间无厌足音得究竟不系属一切世间音得欢喜音得佛清净语言音得说一切佛法远离痴翳名称普闻音得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法陀罗尼庄严音得说一切无量种法音得普至法界无量众会道场音得普摄持不可思议法金刚句音得开示一切法音得能说不可说字句差别智藏音得演说一切法无所着不断音得一切法光明照曜音得能令一切世间清净究竟至于一切智音得普摄一切法句义音得神力护持自在无碍音得到一切世间彼岸智音又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得不下劣音得无怖畏音得无染着音得一切众会道场欢喜音得随顺美妙音得善说一切佛法音得断一切众生疑念皆令觉悟音得具足辩才音得普觉悟一切众生长夜睡眠音。

大文第三有八门更以异门别明回向即是胜进文分四别第一二门回向众生二有二门回向菩提三有二门总显所为四有一门回向实际今初分二前门愿得圆音后门总令具德今初以法师位故欲令物同得圆音演法要故有四十五种音声即密迹经中六十种音但数不足次多不同名或小异彼第一名吉祥与此净妙义同名异二名柔软次第与名全同三可乐即此第五四悦意即此第二十一欢喜音五清净即此第六六离垢即此二十三远离痴翳七显耀即此第三十一一切法光明照耀音乃至第六十宣诸德音即此第二十九能说不可说字句差别智藏音(即密迹下第二会他经于中有四一会同异二会有无三会通教旨四会他经意然密迹经即大宝积经中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三卷当第十尔时寂意菩萨复问金刚力士如来有几事秘要答有三种一曰身密二曰意密三曰口密口中说六十种音广赞如来无思无想无言之言竟即云如来从口敷演如一言词出六十品各异音声何谓六十释曰然经直列今加次第一吉祥音二柔软音三可爱乐音四悦意清净音五离垢音六显曜音七微妙音八明德音九无乱音十无愦音十一师父音十二无刚硬音十三无粗犷音十四善顺音十五安重音十六身所吉利音十七随心随时音十八如如悦意音十九天爱安想音二十无热恼音二十一方正音二十二识达音二十三亲近音二十四意好音二十五欢悦音二十六和雅音二十七晓了音二十八精勤音二十九和忍音三十重了音三十一其响去秽音三十二应师子音三十三龙鸣音三十四好雨音三十五海雷龙王音三十六真陀罗伎音三十七哀鸾音三十八鹰畅音三十九鹤鸣音四十耆域音四十一英鸟音四十二雷震音四十三不卒音四十四不暴音四十五普入响音四十六去非时音四十七无乏音四十八无怯音四十九悦豫音五十通畅音五十一戒禁音五十二甘美音五十三进行音五十四广普音五十五具足音五十六诸根无班音五十七不轻疾音五十八无住音五十九响声普入众会音六十宣诸德音密迹金刚力士谓寂意菩萨言是为如来六十梵音其如来音普遍十方诸佛世界悦可一切众生心行释曰已具列六十今经但四十五欠于十五次下当明然密迹经但列不释庄严论第六亦引彼经而兼有释论偈云菩萨自成就如前义应知声有六十种是说如来事长行释云如来有六十种不可思议音声如佛秘密经中说寂静慧如来具足六十种声语所谓润泽柔软可意意乐清净如是广说(上是论释引经下释云)此中润泽声者众生善根能摄持故柔软声者现前闻法得乐触故可意声者由善义故意乐声者由善字故清净声者无上出世后得故无垢声者诸惑习气不相应故明亮声者字句易解故善力声者具足功德破诸外道恶邪见故乐闻声者信顺出离故不绝声者一切外道无能断故调伏声者贪等烦恼能对治故无刺声者制戒乐方便故不涩声者令犯戒人得正念故善调声者教化授故悦耳声者乱心对治故身??声者能引三摩提故心了声者能引毗钵舍那故心喜声者善断疑故喜乐生声者决定拔邪故无热恼声者信受不悔故能持智声者成就闻因智依止故能持解声者成就思因智依止故不隐覆声者不恼而说故可爱声者令得自利果故渴仰声者已得果人深愿乐故教来声者不思议法正说故令解声者思议法正说故相应声者不违听故有益声者如其所应教示导故离重声者不虚说故师子声者怖外道故象王声者振大故雷声者深远故龙声者令信受故紧那罗声者歌音美妙故迦陵频伽声者韵清亮故梵声者出远去故命命鸟声者初得吉祥一切事成故天王声者无敢违故天鼓声者破邪魔故离慢声者赞毁不高下故入一切声者入毗伽罗论一切种相故离不正声者忆不忘故应时声者教化事一切时起故无着声者不依利养故不怖声者离惭羞故欢喜声者闻无猒故随舍声者一切明处善巧入故善友声者一切众生离成就故常流声者相续不断故严饰声者种种显现故满足声者一音无量声说法故众生根喜声者一语无量义显现故不毁呰声者如所立义信顺故不增减声者应时量说故不躁急声者不疾疾说故遍一切说声者远近诸众同依止故一切种成就声者世间法义皆譬喻令解故上依论牒释亦欠其一与彼经亦少不次其佛秘密经即密迹经)然彼无天鼓今此缺彼师子龙鸣好雨海雷龙王真陀罗伎哀鸾鹰畅鹤鸣等以从喻说此略不论(然彼无下第二会有无(此一)乃是名变论释亦有此欠十五?中但列其九余更欠六应添一耆婆二英鸟三雷震震与海雷龙王别故此亦喻故更添四师父五亲近六明德方为六十)又此所明显德广大如彼但云普入众会音此则云普至法界无量众会道场等(又此所明下第三会通教旨可知)法有所本不可不知名言不同无俟全会(法有所本下第四会他经意兼欲尽其论释)中间云音声智者在心为智宣吐称音皆应具二影略而说第八云不可说功德庄严者大悲芬陀利经说以三千界众生功德为一聚更增十倍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展转乃至无见顶前一切功德总为一聚更增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倍不及如来胸中大种所发音声一声功德彼约总说即此别明然六十种中不出有二一约具德如柔软等二约无失如不下劣等故不下劣初有又以此善之言通言音声者声谓四声为音之依音谓五音依五行别木声壅其音角火声炽其音徴土声宽其音宫金声清其音商水声浊其音羽若一音之义广在下文。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法身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净妙功德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妙相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业果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一切智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无量清净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了知诸根清净方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信解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勤修无碍行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正念智慧辩才。

第二总令众生具德中十句前五果满后五因圆。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愿得种种清净妙身所谓光明身离浊身无染身清净身极清净身离尘身极离尘身离垢身可爱乐身无障碍身。

第二三门回向菩提分三初一门得正果次一二果因圆后一依报果满今初然上众生得果有其十句各应有多今但广初一身则余可例取文中三初明得身次显身用后结所成前中初总相所谓下别相身是同相余是异相成坏可知然此十身通法通智一光明者身光智光无不照故二体无闇障能鉴彻故三体不受染若彼润玉涅而不缁四净德内充如玉无瑕翳五非暂时净拣异下流上三就体辨次三对境以明六不为尘坌对上清净七极微不着对极清净八垢秽无污对上不染若就内德即烦恼障尽名为离尘习气亦亡名极离尘所知不住名离心垢九具相具德十形充法界智遍十方山河事理不能障碍(若彼等者涅者水中黑泥缁者黑色谓若玉在泥中千载不黑)。

于一切世界现诸业像于一切世间现言说像于一切宫殿现安立像如净明镜种种色像自然显现示诸众生大菩提行示诸众生甚深妙法示诸众生种种功德示诸众生修行之道示诸众生成就之行示诸众生菩萨行愿示诸众生于一世界一切世界佛兴于世示诸众生一切诸佛神通变化示诸众生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威力示诸众生成满普贤菩萨行愿一切智性。

二于一切下依身起用前四色身用前三罗一身于法界后一收万像于一身次示诸下五句智身用后示菩萨行愿下通二身用。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微妙净身方便摄取一切众生悉令成就清净功德一切智身。

后菩萨下总结所成。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愿身随住一切世界修菩萨行众生见者皆悉不虚发菩提心永无退转顺真实义不可倾动于一切世界尽未来劫住菩萨道而无疲厌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众生根应时说法常不休息于善知识心常正念乃至不舍一刹那顷一切诸佛常现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暂懈修诸善根无有虚伪置诸众生于一切智令不退转具足一切佛法光明持大法云受大法雨修菩萨行。

第二门愿二果因圆中二初即理起用行后入一切下即事入玄行今初初成行缘身随住故次众生见下利他不空后于善知识下兼通二利。

入一切众生入一切佛刹入一切诸法入一切三世入一切众生业报智入一切菩萨善巧方便智入一切菩萨出生智入一切菩萨清净境界智入一切佛自在神通入一切无边法界于此安住修菩萨行。

后入玄中智契名入无边法界通身智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三十二之二

音释

(丁含切乐也)。

(可亥切甲也)。

憍慢

(憍举乔切恣也慢莫晏切倨也)。

(良薛切破也)。

柔软

(软乳[〦/(ㄠ-ㄙ+?)]切亦柔也)。

(丘颖切顷刻也)。

(于元切)。

(上演切具食也)。

(亭历切洗也)。

(刑狄切牒也)。

(古对切心乱也)。

(于睡切诈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