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秋。予会师于清源舟中。相对终日。结世外交。已而写般若经一卷而别。嗣后予既南还。师亦往五台山。参礼文殊大士。踪迹茫茫。越四裘葛矣。今年春。负笈湖上。觅静室于南屏僧舍。行至禅堂。履未及户。而遥见是师也。予固识师。师亦识予。两人相视。喜出望外。顷之出所诠唯识论示予。是日师登法座。宣扬妙论。贤愚赞叹。得未曾有。诚禅门之津筏。而末学之指南哉。予不敏乌知奥义。姑就今之识师者。粗陈其解。则神识在心。人人自具。盖识为现量。随心应用。如镜光普照。胡汉俱现。故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藏十二部无非为此识。而设藉令强识归心。摄心附识。前见非今见矣。而何前之识师者。不改于今。今见非前见矣。而何今之识师者。仍同于前。心既不增。识亦不减。识师于清源。与识师于今日无以异。以至会后复别。别后复会。识师于异日。与识师于今日亦无以异。即心是识。即识是心。心识不二。一体互融。凡有言说。皆成戏论。则虽谓师之不必诠不必讲可也。虽然此亦谓利根上乘言耳。凡夫含藏其识。终日迷于尘网中。不得善知识一发其覆。则以遍计为性。不以圆成实性为性。逗出逗没而不觉。所谓琴瑟箜篌虽有妙音。不得妙指。终不能发。故必待语言文字。以证本来。则师虽诠之讲之。而予听之。亦可也。何戏论之非实论也。

云间金云鹏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