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二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世品第三之五

  如是已約踰繕那等辯器世間身量差别.約年等辯夀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說應說.

  此二建立無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詳極少.今應先辯三極少量.頌曰.

  極微.字.剎那. 色.名.時極少。

  論曰.分析諸色至一極微.故一極微爲色極少.如是分析諸名及時至一字剎那.爲

  名時極少.一字名者.如說瞿名。何等名爲一剎那量。衆緣和合法得自體頃.或有動

  法行度一極微.對法諸師說.如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爲一剎那量。

  已知三極少.前二量云何。今且辯前踰繕那等.頌曰.

  ********************

  [一]極微.微.金.水. 兔.羊.牛.隙塵. 蟣. 蝨.麥.指節. 後後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爲弓量. 五百俱盧[二]舍.

  此八踰繕那。

  論曰.極微爲初指節爲後.應知後後皆七倍增.謂七極微爲一微量.積微至七爲一

  金塵.積七金塵爲水塵量.水塵積至七爲一兔毛塵.積七兔毛塵爲一羊毛塵量.積

  羊毛塵七爲一牛毛塵.積七牛毛塵爲隙一遊塵量.隙塵七爲蟣.七蟣爲一蝨.七蝨

  爲[麥+廣]麥.七麥爲指節.三節爲一指世所極成.是故於頌中不别分[三]别.二十四指横布

  爲肘.豎積四肘爲弓謂尋.豎積五百弓爲一俱盧舍.一俱盧舍許是從村至阿練若

  中間道[四]量.說八俱盧舍爲一踰繕那。如是已說踰繕那等.今當辯後年等量别.頌曰.

  百二十剎那. [五]爲怛剎那量. 臘縛此六十. 此三十須臾.

  [六]此三十晝夜. 三十晝夜月. 十二月爲年. 於中半減夜。

  注:

  [一]陳本藏本初半句廣爲一句.屬於前頌.

  [二]二本次有句云.許爲阿練若.

  [三]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二十四指肘等三句.

  [四]次牒頌文此八踰繕那句.

  [五]梵本此下三句合爲半頌.陳本藏本仍開三句.

  [六]梵本此下半頌合爲一句.陳本藏本仍開二句.

  ********************

  論曰.剎那百二十爲一怛剎[一]那.六十怛剎那爲一臘[二]縛.三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三

  十牟呼栗多爲一晝夜.此晝夜有時增有時減.有時等三十晝夜爲一月.總十二月

  爲一[三]年.於一年中分爲三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十二月中六月減夜.以一年內夜

  總減六.云何如是.故有頌言.寒熱雨際中.一月半已度.於所餘半月.智者知夜減。如

  是已辯剎那至年.劫量不同今次當辯.頌曰.

  應知有四劫.

  [四]謂壞成中大. 壞從獄不生. 至外器都盡. 成劫從風起. 至地獄初生.

  中劫從無量. 減至夀唯[五]十. 次增減十八.

  [六]後增至八萬.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壞壞已空. 時皆等住劫. 八十中大劫. 大劫三無數。

  論曰.言壞劫者.謂從地獄有情不復生至外器都盡.壞有二種.一趣壞.二界壞.復有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臘縛此六十句.

  [二]次牒頌文此三十須臾等三句.

  [三]次下連牒頌文於中半減夜句.

  [四]陳本藏本此句原係長行.釋上應知四劫頌句.今譯改文.

  [五]陳本藏本次有句云.次上生别劫.

  [六]二本此句廣爲半頌云.上生復有一其夀至八萬.

  ********************

  二種.一有情壞.二外器壞.謂此世間過於二十中劫住已.從此復有等住二十壞劫

  便至.若時地獄有情命終無復新生爲壞劫始.乃至地獄無一有情.爾時名爲地獄

  已壞.諸有地獄定受業者業力引置他方獄中。由此準知傍生鬼趣。然各先壞本處

  住者.人天雜居者與人天同壞.若時人趣.此洲一人無師法.然得初靜慮.從靜慮起

  唱如是言.離生喜樂甚樂甚靜.餘人聞已皆入靜慮.命終並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

  有情都盡.是名已壞.贍部洲人.東西二洲例此應說.北洲命盡生欲界天.由彼無能

  入定離欲.乃至人趣無一有情.爾時名爲人趣已壞。若時天趣四大王天隨一法然

  得初靜慮.乃至並得生梵世中.爾時彼天有情都盡.是名已壞.大王衆天餘五欲天

  例同此說.乃至欲界無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壞。若時梵世隨一有情無師法.然

  得二靜慮.從彼定起唱如是言定生喜樂甚樂甚靜.餘天聞已皆入彼靜慮.命終並

  得生極光淨天.乃至梵世中有情都盡.如是名已壞有情世間.唯器世間空曠而住。

  ********************

  餘十方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世界業盡.於此漸有七日輪現.諸海乾竭衆山洞然.

  洲渚三輪並從焚燎.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盡.自地火焰燒自地宮.

  非他地災能壞他地.由相引起故作是言下火風飄梵燒上地.謂欲界火猛焰上昇.

  爲緣引生色界火焰.餘災亦爾如應當知.如是始從地獄漸減.乃至器盡.總名壞[一]劫。

  所言成劫.謂從風起乃至地獄始有情生.謂此世間災所壞已二十中劫唯有虚空.

  過此長時次應復有等住二十成劫便至.一切有情業增上力空中漸有微細風生.

  是器世間將成前相.風漸增盛.成立如前所說風輪水金輪等.然初成立大梵王宮

  乃至夜摩宮.後起風輪等.是謂成立外器世間。初一有情.極光淨歿.生大梵處爲大

  梵王.後諸有情亦從彼歿.有生梵輔有生梵衆有生他化自在天宮.漸漸下生乃至

  人趣俱盧牛貨勝身贍部.後生餓鬼傍生地獄.法爾後壞必最初成.若初一有情生

  無間獄.二十中成劫應知已滿。此後復有二十中劫名成已住次第而[二]起.謂從風起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成劫從風起至地獄初生二句.

  [二]次牒頌文中劫從無量減至夀唯十二句.

  ********************

  造器世間.乃至後時有情漸住此洲.人夀經無量時至住劫初.夀方漸減.從無量減

  至極十年.卽名爲初一住中[一]劫。此後十八皆有增減.謂從十年增至八萬.復從八萬

  減至十年.爾乃名爲第二中劫。次後十七.例皆如是.於十八後.從十歲增極至八萬

  歲.名第二十[二]劫。一切劫增無過八萬.一切劫減唯極十年.十八劫中一增一減時量

  方[三]等.初減後增故二十劫時量皆等.此總名爲成已住[四]劫。所餘成壞及壞已空.雖無

  減增二十差别.然由時量與住劫同.準住各成二十中劫。成中初劫起器世間.後十

  九中有情漸住.壞中後劫減器世間.前十九中有情漸捨。如是所說成住壞空各二

  十中積成八十.總此八十成大劫量。劫性是何。謂唯五藴。經說三劫阿僧企耶精進

  修行方得成佛.於前所說四種劫中積何劫成三劫無[五]數。累前大劫爲十百千.乃至

  積成三劫無數。旣稱無數.何復言三。非無數言顯不可數.解脫經說六十數中阿僧

  企耶是其一數。云何六十。如彼經言.有一無餘.數始爲一.十一爲十.十十爲百.十百

  注:

  [一]陳藏二本次牒頌文次增減十八句.(原爲半頌)

  [二]二本次牒頌文後增至八萬句.原爲半頌.分兩段釋.

  [三]二本次牒頌文如是成已住名中二十劫二句.

  [四]三本次牒頌文成壞壞已空時皆等住劫二句.

  [五]三本次牒頌文大劫三無數句.

  ********************

  爲千.十千爲萬.十萬爲洛叉.十洛叉爲度洛叉.十度洛叉爲俱胝.十俱胝爲末陀.十

  末陀爲阿庾多.十阿庾多爲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爲那庾多.十那庾多爲大那庾

  多.十大那庾多爲鉢羅庾多.十鉢羅庾多爲大鉢羅庾多.十大鉢羅庾多爲矜羯羅.

  十矜羯羅爲大矜羯羅.十大矜羯羅爲頻跋羅.十頻跋羅爲大頻跋羅.十大頻跋羅

  爲阿芻婆.十阿芻婆爲大阿芻婆.十大阿芻婆爲毗婆訶.十毗婆訶爲大毗婆訶.十

  大毗婆訶爲嗢蹭伽.十嗢蹭伽爲大嗢蹭伽.十大嗢蹭伽爲婆喝那.十婆喝那爲大

  婆喝那.十大婆喝那爲地致婆.十地致婆爲大地致婆.十大地致婆爲醯都.十醯都

  爲大醯都.十大醯都爲羯臘婆.十羯臘婆爲大羯臘婆.十大羯臘婆爲印達羅.十印

  達羅爲大印達羅.十大印達羅爲三磨鉢躭.十三磨鉢躭爲大三磨鉢躭.十大三磨

  鉢躭爲揭底.十揭底爲大揭底.十大揭底爲拈筏羅闍.十拈筏羅闍爲大拈筏羅闍.

  十大拈筏羅闍爲姥達羅.十姥達羅爲大姥達羅.十大姥達羅爲跋藍.十跋藍爲大

  ********************

  跋藍.十大跋藍爲珊若.十珊若爲大珊若.十大珊若爲毗步多.十毗步多爲大毗步

  多.十大毗步多爲跋羅攙.十跋羅攙爲大跋羅攙.十大跋羅攙爲阿僧企耶.於此數

  中忘失餘八.若數大劫至此數中阿僧企耶名劫無數.此劫無數復積至三.經中說

  爲三劫無數.非諸算計不能數知.故得說爲三劫無數。何緣菩薩發願長時精進修

  行方期佛果。如何不許願長時修.無上菩提甚難可得.非多願行無容得成.菩薩要

  經三劫無數修大福德智慧資糧.六波羅蜜多多百千苦行.方證無上正等菩提.是

  故定應發長時願。若餘方便亦得涅槃.何用爲菩提久修多苦行。爲欲利樂一切有

  情故求菩提發長時願.云何令我具大堪能於苦瀑流濟諸含識.故捨涅槃道求無

  上菩提。濟他有情於己何益。菩薩濟物遂己悲心.故以濟他卽爲己益。誰信菩薩有

  如是事。有懷潤己無大慈悲.於如是有情.此事實難信.無心潤己有大慈悲.於如是

  有情.此事非難信.如有久習無哀愍者.雖無益己而樂損他.世所同悉.如是菩薩久

  ********************

  習慈悲.雖無利己而樂他益.如何不信.又如有情由數習力.於無我行不了有爲.執

  以爲我而生愛著.由此爲因甘負衆苦.智者同悉.如是菩薩數習力故.捨自我愛增

  戀他心.由此爲因甘負衆苦.如何不信.又由種姓異.有此志願起.以他苦爲己苦.用

  他樂爲己樂.不以自苦樂爲己苦樂事.不見異益他而别有自益.依如是義故有頌

  言.下士勤方便.恆求自身樂.中士求滅苦.非樂苦依故.上士恆勤求.自苦他安樂.及

  他苦永滅.以他爲己故。如是已辯劫量差别.諸佛獨覺出現世間爲劫增時爲劫減

  位。頌曰.

  減八萬至百. 諸佛現世間. 獨覺增減時. 麟角喻百劫。

  論曰.從此洲人夀八萬歲.漸減乃至夀極百年.於此中間諸佛出現。何緣增位無佛

  出耶。有情樂增.難教厭故。何緣減百無佛出耶。五濁極增難可化故.言五濁者.一夀

  濁.二劫濁.三煩惱濁.四見濁.五有情濁.劫減將末夀等鄙下如滓穢故.說名爲濁.由

  ********************

  前二濁如其次第夀命資具極被衰損.由次二濁善品衰損.以躭欲樂自苦行故.或

  損在家出家善故.由後一濁衰損自身.謂壞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無病[一]故。獨

  覺出現通劫增減.然諸獨覺有二種殊.一者部行.二麟角喻.部行獨覺.先是聲聞.得

  勝果時轉名獨勝。有餘說彼.先是異生.曾修聲聞順決擇分.[二]今自證道得獨勝名.由

  本事中說一山處總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獼猴曾與獨覺相近而住見彼威儀.展

  轉遊行至外仙所現先所見獨覺威儀.諸仙覩之咸生敬慕.須臾皆證獨覺菩提.若

  先是聖人不應修苦行。麟角喻者.謂必獨居.二獨覺[三]中.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提

  資糧.然後方成麟角喻獨覺.言獨覺者.謂現身中離稟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調不

  調他故。何緣獨覺言不調他.非彼無能演說正法.以彼亦得無礙解故.又能憶念過

  去所聞諸佛所宣聖教理故.又不可說彼無慈悲.爲攝有情現神通故.又不可說無

  受法機.爾時有情亦有能起世間離欲對治道故。雖有此理.由彼宿習少欣樂勝解.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獨覺增減時句.

  [二]原刻作令.今依麗刻改.

  [三]三本次牒頌文麟角喻百劫句.

  ********************

  無說希望故.又知有情難受深法.以順流旣久.難令逆流故.又避攝衆.故不爲他宣

  說正法.怖諠雜故。輪王出世爲在何時.幾種幾俱.何威何相。頌曰.

  [一]輪王八萬上. 金銀銅鐵[二]輪.

  一二三四洲 逆次.獨如佛. 他迎自往伏. 諍陣勝.無害.

  相不正圓明. 故與佛非等。

  論曰.從此洲人夀無量歲.乃至八萬歲.有轉輪王生.減八萬時.有情富樂夀量損減.

  衆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此王由輪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施設足中

  說有四種.金銀銅鐵輪應别故.如其次第勝上中下.逆次能王領一二三四洲.謂鐵

  輪王王一洲界.銅輪王二.銀輪王三.若金輪王王四洲界.契經就勝.但說金輪.故契

  經言.若王生在剎帝利種紹灑頂位.於十五日受齋戒時.沐浴首身受勝齋戒.升高

  臺殿.臣僚輔翼.東方忽有金輪寶現.其輪千輻具足轂輞.衆相圓淨如巧匠成.舒妙

  注:

  [一]陳本藏本此句廣爲半頌云.轉輪王者出未減八萬歲.

  [二]陳本次有句云.四隨下次等.藏本以此等一二洲爲此頌末句.

  ********************

  光明來應王所.此王定是金轉輪王.餘轉輪王應知亦爾。輪王如佛無二俱生.故契

  經言無處無位非前非後有二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有處有位唯一如來.如說

  如來輪王亦爾。應審思擇此唯一言.爲據一三千.爲約一切界。有說餘界定無佛生.

  所以者何.勿薄伽梵功能有礙.唯一世尊普於十方能教化故.若有一處一佛.於中

  無教化能.餘亦應爾.又世尊告舍利子言.設復有人來至汝所問言.頗有梵志沙門

  正於今時與喬答摩氏平等平等得無上覺耶.汝得彼問當云何答.時舍利子白世

  尊言.我得彼問當如是答.今時無有梵志沙門得無上菩提與我世尊等.所以然者.

  我從世尊親聞親持無處無位非前非後有二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有處有位

  唯一如來。若爾.何緣梵王經說我今於此三千大千諸世界中得自在轉。彼有密意。

  密意者何。謂若世尊不起加行.唯能觀此三千大千.若時世尊發起加行.無邊世界

  皆佛眼境.天耳通等例此應知。有餘部師說.餘世界亦别有佛出現世間.所以者何.

  ********************

  有多菩薩現俱修習菩提資糧.一界一時可無多佛.多界多佛何理能遮.故無邊界

  中有無邊佛現.若唯一佛.設住一劫時尚不遍爲一世界佛事.況同人夀能益無邊.

  然諸有情居無邊界時處根性差别無邊.佛應遍觀此有情類如是時處應見世尊.

  佛便應機現通說法.令其過失未生不生諸有已生能令斷滅.令其功德未生得生

  諸有已生能令圓滿.如何一佛此事頓成.是故同時定有多佛。然彼所引無處無位

  非前非後有二如來出於世等.應共思擇.此言爲說一界多界.若說多界.則轉輪王

  餘世界中亦應非有.以說如佛遮俱生故.若許輪王餘界别有.如何不許别界佛耶.

  佛出世間具吉祥福.多界多佛何過而遮.謂多界中諸佛俱現.便能饒益無量有情.

  令得增上生及決定勝道。若爾何故一世界中無二如來俱時出現。以無用故.謂一

  界中一佛足能饒益一切.又願力故.謂諸如來爲菩薩時先發誓願.願我當在無救

  無依盲闇界中成等正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爲救爲依爲眼爲導.又令敬重故.謂

  ********************

  一界中唯有一如來便深敬重.又令速行故.謂令如是知一切智尊甚爲難遇.彼所

  立教應速修行.勿般涅槃或往餘處.便令我等無救無依.故一界中無二佛現。如是 

  所說四種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一]别.謂金輪者.諸小國王各自來迎作如是請.我等

  國土寬廣豐饒安隱富樂多諸人衆.唯願天尊親垂教勑.我等皆是天尊翼從.若銀

  輪王.自往彼土.威嚴近至.彼方臣伏.若銅輪王.至彼國已.宣威競德.彼方推勝.若鐵

  輪王.亦至彼國.現威列陣.剋勝便止.一切輪王皆無傷害.令伏得勝已.各安其所居.

  勸化令修十善業道.故輪王死定得生天.經說輪王出現於世.便有七寶出現世間.

  其七者何.一者輪寶.二者象寶.三者馬寶.四者珠寶.五者女寶.六者主藏臣寶.七者

  主兵臣寶。象等五寶有情數攝.如何他業生他有情。非他有情從他業起.然由先造

  互相屬業.於中若一稟自業生.餘亦俱時乘自業起.如是所說諸轉輪王非唯有七

  寶與餘王别.亦有三十二大士相殊。若爾.輪王與佛何異。佛大士相處正圓明.王相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他迎自往伏諍陳勝一句半.

  ********************

  不然.故有差[一]别。劫初人衆爲有王無。頌曰.

  劫初如色天. 後漸增貪味.

  由惰貯賊起. 爲防[二]雇守田。

  論曰.劫初時人皆如色界.故契經說劫初時人有色意成.肢體圓滿諸根無缺形色

  端嚴.身帶光明騰空自在.飲食喜樂長夀久[三]住。有如是類地味漸生.其味甘美其香

  鬱馥.時有一人稟性躭味.齅香起愛取嘗便食.餘人隨學競取食之.爾時方名初受

  段食.資段食故身漸堅重.光明隱沒黑闇便生.日月衆星從茲出現.由漸躭味地味

  便隱.從斯復有地皮餅生.競躭食之地餅復隱.爾時復有林藤出現.競躭食故林藤

  復隱.有非耕種香稻自生.衆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麤故殘穢在身.爲欲蠲除便生

  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異.宿習力故便相瞻視.因此遂生非理

  作意.欲貪鬼魅惑亂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發此時.爾時諸人隨食

  注:

  [一]陳本藏本次有釋文一段

  [二]原刻作固今依麗刻改.

  [三]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後漸增貪味等三句.

  ********************

  早晚.隨取香稻無所貯積。後時有人稟性懶惰.長取香稻貯擬後食.餘人隨學漸多

  停貯.由此於稻生我所心.各縱貪情多收無厭.故隨收處無復再生.遂共分田慮防

  遠盡.於己田分生悋護心.於他分田有懷侵奪.劫盜過起始於此時。爲欲遮防共聚

  詳議.銓量衆內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護封爲田主.因斯故立剎帝

  利名.大衆欽承恩流率土.故復名大三末多王.自後諸王此王爲首.時人或有情厭

  居家.樂在空閑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羅門名.後時有王貪悋財物.不能均給國土

  人民.故貧匱人多行賊事.王爲禁止行輕重罰.爲殺害業始於此時.時有罪人心怖

  刑罰.覆藏其過.異想發言.虚誑語生此時爲首。於劫減位有小三災.其相云何。頌曰.

  業道增.夀減.

  [一]至十.三災現. 刀疾飢.[二]如次 七日月年止。

  論曰.從諸有情起虚誑語.諸惡業道後後轉增.故此洲人夀量漸減.乃至極十小三

  注:

  [一]陳本藏本至十開爲一句.屬於前頌.

  [二]二本此一句半廣爲半頌云.七日及七月.七年如次盡.

  ********************

  災現.故諸災患二法爲本.一耽美食.二性懶惰.此小三災中劫末[一]起.三災者.一刀兵.

  二疾疫.三饑饉.謂中劫末十歲時人.爲非法貪染汙相續.不平等愛映蔽其心.邪法

  縈纏瞋毒增上.相見便起猛利害心.如今獵師見野禽獸.隨手所執皆成利刀.各騁

  兇狂互相殘害.又中劫末十歲時人.由具如前諸過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輒

  命終難可救療.又中劫末十歲時人.亦具如前諸過失故.天龍忿責不降甘雨.由是

  世間久遭饑饉.旣無支濟多分命終.是故說言由饑饉故便有聚集白骨運籌.由二

  種因名有聚集.一人聚集.謂彼時人由極飢羸聚集而死.二種聚集.謂彼時人爲益

  後人輟其所食置於小篋擬爲種子.故饑饉時名有聚集.言有白骨亦由二因.一彼

  時人身形枯燥.命終未久白骨便現.二彼時人饑饉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飲之.有運

  籌言亦二因故.一由糧少行籌食之.謂一家中從長至幼隨籌至日得少麤飡.二謂

  以籌挑故場藴得少穀粒.多用水煎分共飲之以濟餘命.然有至教說治彼方.謂若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三災現刀疾飢二句.

  ********************

  有能一晝一夜持不殺戒於未來生決定不逢刀兵災起.若能以一訶梨怛雞起殷

  淨心奉施僧衆.於當來世決定不逢疾疫災起.若有能以一搏之食起殷淨心奉施

  僧衆.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饑饉災起。此三災起各經幾[一]時.刀兵災起極唯七日.疾疫

  災起七月七日.饑饉七年七月七日.度此便止人夀漸增.東西二洲有似災起.謂瞋

  增盛身力羸劣.數加飢渴.北洲總無。前說火災焚燒世界.餘災亦爾.如應當知.何者

  爲餘今當具辯。頌曰.

  [二]三災火水風. 上三定爲頂. 如次[三]內災等.

  四無不動故. 然彼器非常. 情俱生滅故.

  [四]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後風。

  論曰.此大三災逼有情類令捨下地集上天中.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

  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三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在。一類外道執極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如次七日月年止二句.

  [二]陳本藏本此下二句半開爲一頌云.由火水風災.壞等復有三.次禪等三處.如次爲其頂.

  [三]二本內災等開爲一句.屬於次頌.

  [四]二本此二句開爲一頌云.七火後一水.如是七水已.復有七火起.最後風災壞.

  ********************

  微常.彼謂爾時餘極微在。何緣彼執猶有餘極微。勿後麤事生無種子故。豈不前說

  由諸有情業所生風能爲種子.或此卽以前災頂風爲緣引生風爲種子。又化地部

  契經中言.風從他方飄種來此。雖爾不許芽等生時是種等因親所引起。若爾芽等

  從何而生。從自分生.如是自分復從自分.展轉乃至最細有分從極微生。於芽等生

  中.種等有何力。除能引集芽等極微.種等更無生芽等力。何緣定作如是執耶。從異

  類生.定不應理。不應何理。應無定故。功能定故無不定失.如聲熟變等從異類定生。

  德法有殊.實法不爾.現見實法唯從同類生.如藤生枝及縷生衣等。此非應理。非理

  者何。引不極成爲能立故。今此所引何不極成。非許藤枝縷衣别故.卽藤縷合.安布

  不同.得枝衣名.如蟻行等。云何知爾。一縷合中曾不得衣唯得縷故.有誰爲障令不

  得衣.若一縷中無全衣轉.則應一縷上有衣分無衣.應許全衣唯集諸分.非更别有

  有分名衣.又如何知衣分異縷.若謂衣要待多所依合.於唯多縷合應亦得衣。或應

  ********************

  畢竟無得衣理.中及餘邊不對根故.若謂漸次皆可對根.則應根身唯得諸分.不應

  說彼得有分衣故.卽於諸分漸次了别.總起有分覺.如旋火輪。謂若離縷異色類業.

  衣色等三不可得故.若錦衣上色等屬衣.則應許實從異類起.一一縷色等無種種

  異故.或於一分無異色等邊應不見衣.由彼顯衣故.或卽彼分應見異色等.以衣必 

  有異色等相故.彼許有分體唯是一.而有種種色類業殊.審有如斯甚爲靈異。又於

  一火光明界中.遠近不同燒照有異.觸色差别應不得成。各别極微雖越根境.而共

  聚集可現根證.如彼所宗合能生果.或如眼等合能發識.又如瞖目視散髮時.若多

  相隣彼則能見.一一遠住便無見能.極微對根理亦應爾。又卽於色等立極微名.故

  色等壞時極微亦壞。極微實攝.色等德收.異體不應定俱時滅。此二體别理必不然.

  以審觀時非離色等有别地等.故非體别.又彼宗中自許地等眼身所取.寧異色觸。

  又燒毛氎紅華等時.彼覺則無.故毛等覺.但緣色等差别而起.熟變生時形量等故.

  ********************

  猶如行伍記識瓶盆.若不觀形不記識故。誰當採錄愚類狂言.故對彼宗廣諍應止。

  此三災頂爲在何[一]處。第二靜慮爲火災頂.此下爲火所焚燒故.第三靜慮爲水災頂.

  此下爲水所浸爛故.第四靜慮爲風災頂.此下爲風所飄散故.隨何災上名彼災頂。

  何緣下三定遭火水風災。初二三定中內災等彼故.謂初靜慮尋伺爲內災.能燒惱

  心等.外火災故.第二靜慧喜受爲內災.與輕安俱.潤身如水故.遍身麤重由此皆除.

  故經說苦根第二靜慮滅.第三靜慮動息爲內災.息亦是風等.外風災故.若入此靜

  慮有如是內災.生此靜慮時遭是外災壞。何緣不立地亦爲災。以器世間卽是地故.

  但可火等與地相違.不可說言地還違地。第四靜慮何爲外[二]災。彼無外災.離內災故.

  由此佛說彼名不動.內外三災所不及故.有說彼地有淨居天.故彼不遭諸災所壞.

  由彼不可生無色天.亦復不應更往餘處。若爾.彼地器應是[三]常。不爾.與有情俱生俱

  滅故.謂彼天處無總地形.但如衆星居處各别.有情於彼生時死時所住天宮隨起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上三定爲頂如次一句半.(三本原爲半頌)

  [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四無不動故句.

  [三]二本次牒頌文然彼器非常情俱生滅故二句.

  ********************

  隨滅.是故彼器體亦非常。所說三災云何次[一]第。要先無間起七火災.其次定應一水

  災[二]起.此後無間復七火災.度七火災還有一水.如是乃至滿七水災.復七火[三]災.後風

  災起.如是總有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何緣如是。由彼有情所修定因於上

  漸勝.故感身夀其量漸長.由是所居亦漸久住.由此善釋施設足[四]文遍淨天夀六十

  四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二

  注:

  [一]陳藏二本次牒頌文要七火一水句.

  [二]二本次牒頌文七水火句.

  [三]二本次牒頌文後風句.

  [四]原刻作又.今依麗刻改.

  ********************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