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渐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宜黄人
  • 出生日期:公元1871年
欧阳竟无(公元1871年-1943年)名渐,江西宜黄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卒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人称宜黄大师。幼年受启蒙教育,20岁时捐得秀才,不久入南昌经训书院,读经史,兼修天文和数学。1904年至南京,受教于杨文会,研习佛典。1906年因丧母之痛,皈依佛门。越年至南京,继续随杨文会学习佛学,并遵师嘱,东渡日本学习密宗要旨,访求佛教遗经数月。回国后,先于广州两广优级师范任教,不久在九峰山经营农业,大病一场,心灰意懒,遁彻空门。1910年再赴南京从杨文会学习唯识瑜伽。翌年杨师逝世,遵师遗教续办金陵刻经处,主持刊校佛典的工作。1912年与李证刚等人创立佛教会,从事佛学研究。逾2年,在金陵刻经处设立研究部,培养学人。1918年与章太炎陈三立等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筹建支那内学院。1922年内学院正式建成,亲任院长,培养佛学研究人才,编印佛学经典。抗日战争爆发,率领内学院学生,携重要经书至四川,于江津再建支那内学院蜀院。三年后因操劳过度而谢世,享年75岁。身后留有晚年手订的 《竟无内外学》 26种,现由金陵刻经处取名为《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刊布流通于国内外。
欧阳竟无是我国当代佛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所主持的金陵刻经处对我国当代佛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内外学俱通,尤对内学造诣渊深。对法相唯识学做了很多研究,所撰的 《唯识抉择谈》,视法相唯识为二宗,在当时佛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只有法相、唯识 “道理究竟,学者于此研求,既能洞明义理,又可药思想笼统之弊,不为不尽之说所惑”。对佛教因明他有自己的看法,认为陈那的《因明入正理论》内容最精,价值重要。他对大乘佛教空宗的般若思想做了研究,撰写了 《心经读》 一文,过去曾有人认为他的佛学思想仅是有宗一家,这是不对的,他的空宗研究也值得重视。他对佛学研究的方法论也有自己的看法,主张佛学研究须明嬗变之理,须知正期之事。这个看法至今对治佛学者而言,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欧阳竟无作品

藏要 [ 欧阳竟无 ]

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大藏经作整理考订的遗训,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原计划从全部藏经中精选要典,分为六辑,然后以之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这一工作自1927年开始。编校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汉文本取南宋后思溪藏本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订正注明误文夺字。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藏文大藏经,对译文中错落晦涩之处,对照标注。并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对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概括其大意,说明各书的传承和变化。最后仅编成三辑,共收书七十种,四百余卷,其中作出叙文者仅二十余种。第一辑收《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等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杂阿含经缘起诵》),及《菩萨戒本》、《十诵比丘戒本》等戒律三种,《中论》等大小乘论十一种。第二辑收《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经》等大小乘经八种,《四分戒本》等律六种,《十二门论》等大小乘论十三种。第三辑收《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等经十一种,《清净毗尼方广经》等律二种,《十住毗婆沙论》等论十种。该书编校方法科学严谨,校勘精细,标点准确,甚便于阅读研究,堪称最佳的佛经校勘本、精选本。印行后获得国内外好评。 查看详情>>

悲愤而后有学 [ 欧阳竟无 ]

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讲学和书信中。像梁启超、熊十力、 吕澂等知名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本书主要根据欧阳渐晚年亲自手订的二十六种著作选编而成,依文章体裁和内容分为八编,如《佛学通论》、《佛典研究》、《儒学通论》、《论儒学书》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