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得力菩薩於衆生中云何應修行。答.

  諸論及工巧 明術種種業. 利益世間故 出生建立之。

  於中書印算數鑛論醫論能滅鬼持被毒論等.出生村城園苑河泉陂池華果藥林

  論等.顯示金銀真珠鞞瑠璃貝石〈石白如貝.〉珊瑚寶性論等.記說日月星曜地動夢相

  論等.相諸身分支節論等.如是等無量諸論能與世間爲利樂者劫轉壞時悉皆滅

  沒.劫轉生時還於人間出生建立.如木鐵瓦銅作等工巧非一能滅鬼持顛狂被毒

  霍亂不消食諸逼惱等種種明術雕畫繡織作等種種事業能與世間爲利樂者皆

  亦出身及令建立。

  ********************

  隨可化衆生 界趣及生中. 如念卽往彼 願力故受生。

  諸摩訶薩隨何世界若天人等趣若婆羅門刹帝利鞞舍等生.於彼彼處若有可化

  衆生爲起無量思念欲化彼等衆生故.隨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得令衆生受

  化之事.卽應作願起彼色類長短寬狹音聲果報令彼衆生速受化故。

  於種種惡事 及諂幻衆生. 應用牢鎧鉀 勿厭亦勿憚。

  若以罵詈恐動嫌恨鞭打繫閉訶責如是等惡事加我及諸衆生.無量諂幻知不可

  化.以彼等故不應自緩鎧鉀亦勿厭流轉勿憚求菩提。又應發如是心我不爲無諂

  無幻衆生而著鎧鉀.我正爲彼等衆生著此鎧鉀.我當作如是事發起精進.爲令彼

  等衆生速得建立無諂無幻故應當如是自牢鎧鉀。

  問已說得力菩薩修行.云何未得力菩薩修行。答.

  具足勝淨意 不諂亦不幻. 發露諸罪惡 覆藏衆善事。

  ********************

  具足勝淨意者謂增上意又是善增也.意者心也.卽彼心具足名具足勝淨意。不諂

  亦不幻者諂謂别心别心者不質直也.又諂者名爲曲心.幻者謂誑也.若心不曲不

  誑彼是不諂不幻。發露諸罪惡者若有罪惡顯說發露.彼名發露諸罪惡。覆藏衆善

  事者若有善業寬大覆藏.彼名覆藏衆善事。若菩薩欲疾得菩提應當具足淨意不

  諂不幻發露罪惡覆藏善事.是故世尊說云諂非菩提幻非菩提。

  清淨身口業 亦清淨意業. 修諸戒學句 勿令有缺減。

  此諸菩薩欲與修念相應故先當清淨身口意業.於中殺生不與取非淨行等三種

  身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三種身善行應當受之.妄語破壞語麤惡語雜戲語等

  四種口惡行應當清淨.與此相違四種口善行應當受之.貪瞋邪見等三種意惡行

  應當清淨.與此相違三種意善行應當受之。諸波羅帝摹叉學句亦當受而隨轉.於

  彼學句無有知而故破若缺漏戒者.於修念中心則不定。

  ********************

  安住於正念 攝緣獨靜思. 用念爲護己 心得無障心。

  如是於戒正清淨已斷除五蓋.於空閑淨潔離衆之處少聲少喧少蚊虻蛇虎賊等

  不甚寒熱.不置臥床若立若經行若結跏坐.或於鼻端或於額分迴念安住.隨於一

  緣善攝作已若於境界有躁動心則用念爲守門.如是置守護巳遠離障礙賊心獨

  在一處.無散亂意而修習思惟。

  若起分别時 當覺善不善. 應捨諸不善 多修諸善分。

  於思惟時若起分别.卽於起時覺此分别若是不善卽應捨離勿令復增.若是善分

  唯當數數多作不應散亂.如室中燈不閉風道。

  緣境心若散 應當專念知. 還於彼境中 隨動卽令住。

  於中修定比丘心思惟時專意莫亂.若心離境卽應覺知.乃至不令離境遠去還攝

  其心安住境中.如繩繫猿猴繫著於柱唯得繞柱不能餘去.如是應以念繩繫心猿

  ********************

  猴繫著境柱唯得數數繞於境柱不能餘去。

  不應緩惡取 而修於精進. 以不能持定 是故應當修。

  緩者謂離策懃.惡取者謂非善取.〈謂太急也.〉若欲成就三摩提者不應緩作及惡取精

  進.以緩作及惡取精進不能持三摩提.是故修定行者應當正修。

  若證聲聞乘 及以獨覺乘. 唯爲自利行 不捨牢精進。

  若欲證聲聞乘及獨覺乘.唯爲自利故自涅槃故.常於晝夜不捨牢固精進策懃修

  行。

  何況大丈夫 自度亦度人 而當不發起 俱致千倍進。

  然此菩薩應於流轉河中度諸衆生亦應自度.何得不發起過彼聲聞獨覺乘人俱

  致百千倍精進也.如自度流轉之河度他亦如是。

  半時或别行 一時行餘道. 修定不應爾 應緣一境界。

  ********************

  今此一日不應半時修習别定餘時之中復行異道.唯於一定應善緣境.心隨一境

  勿向餘處。

  於身莫有貪 於命亦勿惜. 縱令護此身 終是爛壞法。

  應當生如是心.我此身中唯有薄皮厚皮肉血筋骨髓等終歸乾枯我此夀命亦當

  終盡.彼丈夫精進丈夫勢力丈夫健行我亦應得.若其未得我於精進不應賒緩.雖

  復百歲護此爛身必定當是破壞之法。

  利養恭敬名 一向勿貪著. 當如然頭衣 懃行成所願。

  今此若在曠野宿住之時勿貪生命於中遊行.若有利養恭敬名聞起時不應貪著.

  爲自願成就故應速懃行如然頭衣。

  決卽起勝利 不可待明日. 明日太遠賒 何緣保瞬命。

  彼於如然頭衣懃行之時明日賒遠莫待明日.若於我身有勝利者決卽發起應當

  ********************

  生如是心何緣能保開眼合眼時命.我今卽起勝利.明日太遠莫待明日。

  安住於正念 如食愛子肉. 於所食噉中 勿愛亦勿嫌。

  如是定行比丘若村若僧坊中隨有如法無所譏嫌乞得食已.勿起貪心愛著亦勿

  嫌之.應當安住正念如食所愛子肉.但爲身住不壞存於夀命攝護淨行故.猶如昔

  云夫妻行曠野時共食子肉。

  出家爲何義 我所作竟未 今思爲作不 如十法經說。

  應當如是觀察我爲何義故而行出家爲畏不活耶爲求沙門耶.若爲求沙門者應

  作是念我於沙門之事爲已作爲未作爲今正作.如其未作及正作者爲成就因緣

  故應當精勤.我離家類則名非類應數思念我之活命繫在於他我亦應作别異儀

  式我自於戒得無嫌不.有智同淨行者於我戒所復無嫌不.我已與諸恩愛其相别

  異不與共俱我屬於業業之所生受用於業業是所親依業而行我所作業若善若

  ********************

  惡我當自受我於晝夜云何而造.我喜樂空寂不.我有上人法不.能得聖人勝知見

  不.若當後時同淨行者問我之時說之不慚.應數思念此等十法.所謂定行比丘應

  數思念。

  觀有爲無常 苦無我我所. 所有諸魔業 應覺而捨離。

  有爲謂因緣和合生.以因緣和合生故彼無我所.以有爲故彼是無常.若是無常彼

  爲他所逼迫故苦.若苦彼不自在轉故無我.於有爲法應如是觀。所有諸魔業應覺

  而捨離者或於菩提心六度相應經中作不欲樂因緣散亂因緣賒緩因緣障礙因

  緣.若從自起若從他起皆應覺知.於此諸惡魔業皆覺知已離之莫令彼自在行。

  根力與覺分 神足正斷道 及以四念處 爲修發精進。

  信精進念定慧是爲五根.信精進念定慧是爲五力.念擇法精進喜猗定捨是爲七

  覺分.欲定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是爲四神足.未生惡不善法爲令不生已生惡不善

  ********************

  法爲令其斷未生善法爲令其生已生善法爲令其住生欲發勤攝心起願是爲四

  正斷.正見正分别正語正業正命正發行正念正定是爲八分聖道.身受心法是爲

  四念處.此等三十七助菩提法爲修習故發起精勤。

  心與利樂善 作傳傳生處 及諸惡濁根 彼當善觀察。

  心若調伏守護禁繫則與諸利益安樂善事作傳傳生因.若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

  不禁繫則與諸無利惡濁爲根.知已於彼應極觀察生住異相故.內外兩間不住故.

  過去未來現在世不俱故.無處來故.無處去故.刹那羅婆牟呼利多時中不住故.猶

  如幻故.爲修習故應當觀察。

  我於善法中 日日何增長 復有何損減 彼應極觀察。

  若佛世尊所說施等善法能出生菩提者我於彼諸善法有何增長有何損減.常應

  如是專精觀察.日日之中起而復起。

  ********************

  見他得增長 利養恭敬名 微小慳嫉心 皆所不應作。

  若見餘同淨行者或沙門或婆羅門增長利養恭敬名聞之時亦不應生微小慳嫉.

  復應思量生如是心我亦喜得衆生利養衣服飲食臥床病緣藥等衆具.我亦喜得

  在家出家之所恭敬.我亦喜得具足可讚之法。

  不羨諸境界 行癡盲瘂聾 時復師子吼 怖諸外道鹿.

  若見他人增長利養恭敬名聞之時於色等境界中不應希羨.於愛不愛色聲香味

  中雖非癡盲瘂聾而作癡盲瘂聾之行.若有力能莫常瘂住應以正法遣或破繫持

  倒.爲怖外道鹿故及住持正教故復當振師子吼。

  我已解釋修心.今當解釋修相.所謂

  奉迎及將送 應敬所尊重 於諸法事中 隨順而佐助。

  於所尊重奉迎將送.於聽法時華鬘供養.修理支提等法事中恭敬作故當得手足

  ********************

  輪相.彼又是大眷屬先相。

  救脫被殺者 自善增不減. 善修明巧業 自學亦教他。

  有被殺者救令解脫.護命因緣離於殺生.受此等業長夜習近故當得長指相足根

  平正相身直相.彼是長夀先相。自所受善法受已增長不令損減故當得足趺高如

  貝相毛上向相.彼二是法無減先相。善修明論工巧等業自學及教他故當得伊尼

  腨相.彼是速攝先相。

  於諸勝善法 牢固而受之. 修行四攝事 施衣及飲食。

  於諸最勝善法牢固受之習近多作故當得善安立足相.彼是能作事業先相。修行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常習近故當得手足網相.彼亦是速攝先相。以妙飲食衣

  服布施常習近故當得柔輭手足相七處高相.彼二是得上妙飲食甜味及衣服等

  先相。

  ********************

  不違乞求者 和合諸親戚. 眷屬不乖離 施宅及財物。

  隨所有物若來求者卽施不違逆故當得臂[月*坒][月*庸]圓相.彼是自在調伏先相。和合親

  眷朋友共住不令各各乖異若乖異者亦使和合故當得陰密藏相.彼是多子先相。

  布施舍宅財物及施上妙牀敷衣服堂殿宮等故當得金色相細滑薄皮相.彼二是

  得上妙牀敷衣服堂殿宮等先相。

  父母及親友 隨所應安置 所應安置處 無上自在主。

  憂波弟耶夜〈隋云近誦.舊云和尚者略而訛.〉阿遮利夜〈隋云正行.舊云阿闍梨者亦訛.〉父母兄

  弟等所尊重者隨所應處安置爲無上自在主故當得一孔一毛相白毫仰面相.彼

  二是平等先相。

  雖復是奴僕 善說亦受取 應生最尊重 施藥愈諸病。

  施藥愈諸病者於病人所施藥給侍將息飲食以給侍將息病卽能起故當得膊間

  ********************

  平滿相味中上味相.彼二是少病先相。

  前行善業首 細滑美妙言 善爲正意語 前後無不供。

  前行善業首者園林會堂義井華池飲食華鬘於難行處起橋及造僧坊遊處等中

  勸勵他人自爲前導所施過他故當得尼瞿嚧陀普圓身相頂髻相.彼二是勝主先

  相。細滑美妙言者長夜真實細滑語故當得廣長舌相梵音相.彼二是得五分五分

  語道具足音先相.五分五分語道具足音者一者可知二者易解三者樂聞四者不

  逆五者深六者寬遠七者無嫌八者悅耳九者辯正十者不離。(二種五分故有十也.)善

  爲正意語者長夜實語正意語故當得師子牙相.彼是愛語先相。前後無不供者他

  人雖有前後然皆供養無不供養以如法威儀平等威儀故當得齊平齒相細滑齒

  相.彼二是善淨眷屬先相。

  不壞他眷屬 慈眼觀衆生 亦不以嫌心 皆如善親友。

  ********************

  於諸衆生作懷抱慰喻攝受之心以不貪不瞋不癡眼觀故當得青眼相牛王眼[目*妾]

  相.彼二是愛眼觀先相。

  我己解釋三十二大丈夫相出生之業.别有種種菩薩之行今當解釋。

  應當如所言 卽隨如是作 如言若卽作 他人則生信。

  應當如言卽如是作.若如所言卽如是作他則生信.隨有言教卽當信受。

  應當擁護法 覺察放逸者 及作金寶網 羅覆於支提。

  於此法中應自擁護.若有背法放逸衆生於彼亦應方便覺察令其向法.及於如來

  支提之所應以種種寶網羅覆.爲令相好滿足故。

  有欲求婇女 莊嚴以施之 亦與說佛德 及施雜光瓔。

  若有求婇女者卽便莊嚴婇女而以布施.此諸婇女普皆端正.以此布施爲令自意

  所求愛事皆滿足故。又以無量異種說佛功德之法.應在集會之處高出美妙悅意

  ********************

  之聲而爲演說.爲得諸聲分清淨故.又以種種光明照曜瓔珞之具悅彼心眼而以

  布施.爲得諸隨形好滿足故。

  造作佛形像 端坐勝蓮華 及於六法中 修習同喜樂。

  以金銀真珠貝石等造作佛像坐勝蓮華.爲得化生及爲得佛身故。六種同喜法者

  於彼同梵行中慈身業口業意業不分受用物戒具足見具足.此等六種同喜法中

  應數習近.爲得徒衆不被諸外論衆所壞故。

  可供無不供 爲命亦不謗 佛之所說法 及以說法人。

  可供無不供者於中應可供養所謂和尚阿闍梨父母兄第等.無不供養者無不敬

  畏。雖爲活命終不謗法.及此說佛法人亦不應謗不應輕欺.爲護自善助故。

  金寶散教師 及教師支提. 若有忘所誦 與念令不失。

  應以金銀散於教師.亦應以摩尼金寶散教師寶支提。菩薩有三摩提名現在佛對

  ********************

  面住.此等三摩提於生生中現前修習.爲得聞持故.若有衆生忘失所誦引世利樂

  經書於彼衆生與作憶念.爲不忘失菩提心故.及爲得憶念現知故。

  未思所作已 勿躁勿隨他 外道天龍神 於中皆莫信。

  所作業行若身口意於中諸處若未思所作已勿爲躁急亦勿隨他應如是行.若異

  於此則生熱惱亦是悔因.於遊行出家尼揵等諸外道及於天龍夜叉揵闥婆等中

  皆不應信。

  心應如金剛 堪能通諸法. 心亦應如山 諸事所不動。

  安置其心應如金剛.有慧力堪能故.於諸世出世法中如其自性如實通達.於諸事

  中安置其心亦應如山.八種世法所不能動。

  喜樂出世語 莫樂依世言. 自受諸功德 亦應令他受。

  或有言說能出世間若與佛法僧相應若與六度相應若與菩薩地相應若與聲聞

  ********************

  獨覺地相應.彼中應作喜樂.或有言說依止世間增長世間與貪瞋癡相應.彼中不

  應喜樂。若有諸受戒學頭多等殊勝功德善人所讚所受取者.於彼等中皆應受取.

  亦應令他受此功德。

  修五解脫入 修十不淨想. 八大丈夫覺 亦應分别修。

  於中解脫入者一者爲他說法二者自說法三者自誦法四者於法隨覺隨觀五者

  取隨何等三摩提相.此是五解脫入應當念修。十不淨想者謂脹想青瘀想膿爛想

  潰出想噉想斷解想分散想血塗想肉落想骨想.此是十不淨想貪若生時應當念

  修.本爲斷除欲貪故。八大丈夫覺亦應分别修者於中有八大丈夫覺.謂少欲是法

  多欲非法是爲初覺.知足是法不知足非法是爲第二.遠離是法雜鬧非法是爲第

  三.發精進是法懈怠非法是爲第四.安住念是法忘失念非法是爲第五.入定是法

  不入定非法是爲第六.智慧是法無智慧非法是爲第七.不樂戲論是法樂戲論非

  ********************

  法是爲第八.此等八大丈夫覺應當覺之.多欲等八不善助應當斷除。

  天耳與天眼 神足與他心 及與宿命住. 應修淨五通。

  於中天眼天耳憶念宿住知他心神足.此等五種智通應當修習。

  菩提資糧論卷第五

  ********************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