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会要卷第二

住泉列祟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西天祖师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凡一)

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祖作礼。问云。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云。汝欲识佛。不识者是。云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云。既不识佛。焉知不是。云此是锯义。祖云。彼是木义。祖复问。锯义者何。云与师平出。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云。汝被我解。马鸣豁然大悟。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马鸣尊者(凡一)

得法之后。於华氏国。有迦毗摩罗者。三千眷属。有大神力。祖问云。汝尽神力。变化若为。云我化巨海。极为小事。祖云。汝化性海得否。云何谓性海。我未尝知。祖云。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是语已。契自本心。与三千徒。投祖出家。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了悟法。非取亦非离。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凡一)

本习外道。归心佛乘。游西印度。至一深山。有龙树尊者。出迎。问祖云。深山孤寂。蛇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云。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云。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云。汝虽心语。吾己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悔谢。祖与剃度。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龙树尊者(凡一)

具大知见。无所不通。游西印度。彼国人。多信福业。闻尊者为说妙法。各相谓言。人之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云。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众云。佛性大小。祖云。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悟无生忍。

有迦那提婆者。谒祖。祖知是智人。先令侍者。盛满钵水。置于座前。彼以一针。进而投之。忻然契会。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於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凡一)

博识辨慧。名闻诸国。后游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已久。祖执长幡。入彼众中。彼云。汝何不前。祖云。汝何不后。彼云。汝似贼人。祖云。汝似良人。云汝解何法。祖云。汝百不会。云我欲得佛。祖云。我酌然得佛。云汝不合得。祖云。元道我得。汝实不得。云汝既不得。云何言得。祖云。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故。我自当得。

彼既词屈。乃问云。汝名何等。祖云。我名迦那提婆。彼众中。有上首罗睺罗多。闻语悔过。心即开悟。

祖付法眼。而说偈云。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於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凡一)

得法之后。随处利生。至室罗筏城。金水河源。见僧伽难提入定。祖俟之七日。方从定起。祖问之云。汝身定耶。心定耶。云身心俱定。祖云。身心俱定。有何出入。云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如金出井。世相去来。金体常寂。祖云。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有出入。云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祖云。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云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云。此义不然。云彼理非着。祖云。此义当堕。云彼义不成。祖云。彼义不成。我义成矣。云我义虽成。法非我故。祖云。我义已成。我无我故。云我无我故。复成何义。祖云。我无我故。故成汝义。云仁者师谁。得是无我。祖云。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僧伽难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於仁者。仁者无我故。我欲师仁者。祖答以偈云。我已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当下豁然。即求剃度。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於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凡一)

宝庄严王之子也。因到山舍。见一童子手提圆鉴。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云我今百岁。祖云。汝年尚幼。何言百岁。非其理也。云我不会理。正百岁尔。祖云。汝善机耶。云佛言。若人生百岁。不善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祖云。汝手中物。当何所表。云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遂投祖出家。名伽耶舍多。俾令给侍。

一日风吹殿角铃鸣。祖问。风鸣耶。铃鸣耶。云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云。心复谁乎。云俱寂静故。祖云。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

即付法眼。而说偈云。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凡一)

得法之后。徧游诸国。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祖将入门。舍主鸠摩罗多问。是何徒众。祖云。是佛徒众。彼闻佛名。心神悚然。即闭其户。祖良久敲门。彼云。此舍无人。祖云。答无者谁。彼闻语异。开门延接。投诚出家。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於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凡一)

为自在天。继祖时至。降生人间。得法之后。至中天竺国。有阇夜多者。问云。我家素向三宝。常萦疾苦。邻舍旃陀。所作如意。彼何幸。而我何辜。祖云。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无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百千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得闻是语。顿释所疑。复告之云。汝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彼於言下。顿悟无生。

后付法眼。说偈云。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於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凡一)

祖於罗阅城。广兴佛事。敷演顿教法门。

彼有学众。唯尚辩论。有上首名婆修盘头。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尊。祖欲度之。问彼众云。此徧行头陀。勤修梵行。可得佛乎。彼众云。我师精进如是。何故不得。祖云。汝师与道远矣。设行苦行。经於尘劫。皆虚妄之本。彼众云。尊者蕴何德业。而讥我师。祖云。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时徧行闻是语已。发无漏智。祖须臾却问云。适吾对众挫仁者。得无恼乎。云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饮无上甘露。返生热恼耶。惟愿大士。诲以妙道。祖云。汝久植德本。当继吾宗。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言下合无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理事竟。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凡一)

在胎遇记。必为世灯。生长苦行。而证道果。至那提国。国王有子摩拏罗。投祖出家。得大神力。顿悟心宗。当绍祖位。

即付法眼。而说偈云。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凡一)

舍王宫乐。出家证道。往月氏国。有鹤勒那者。问云。龙子何聪。鹤众何惑。祖告其宿因。心即开悟。复云。我今当修何业。令此鹤众。转得人身。祖云。佛有无上法宝。展转相传。今付於汝。广度有情。鹤众因此而得解脱。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凡一)

生时天花散彩。地布金钱。收养王宫。广现神变。后至中印度。有师子比丘。问云。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云。汝欲求道。无所用心。云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云。汝若用心。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之。顿入佛慧。

祖付法眼。而说偈云。认得心地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凡三)

祖至罽宾国。问禅定达磨达云。仁者习定。当何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云我虽来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云。仁者既来。其定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云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虽来此。其定常习。祖云。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时。其定谁习。云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必当如此。祖云。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之徒。云珠既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净。祖云。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不动摇。此定不是净。彼闻此语。心地朗然。

祖一日。遇一长者。引其子。而问云。此子名婆舍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虽长大。而未能舒。愿尊者。示其宿因。祖熟视之。即索云。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拳。奉珠。众皆惊异。祖云。吾前报为僧。赴西海龙王斋。受衬珠。付此童子婆舍斯多。今还吾珠。理固然矣。

长者舍其子。出家得度。

祖将偿宿债。预付心法。而说偈云。正说知见时。知见即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罽宾有二外道。学诸幻术。伪为释子。盗入王宫。事迹既败。罽宾王怒。破毁伽蓝。仍自秉剑。谓祖云。师得蕴空否。祖云。已得蕴空。云离生死否。祖云。已离生死。云可施我头。祖云。身非我有。岂况於头。王即挥刃。白乳涌丈余。王之右臂。寻亦堕地。七日而终。

玄沙云。大小师子尊者。头也不会作得主。雪窦云。作家君王。天然有在。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凡二)

母梦神剑。觉而有孕。既诞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传心印。适南天竺国中印度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有外道号无我。为王敬重。深嫉祖来。乃於王前。谓祖云。我与默论。不假言说。祖云。孰知胜负。云不争胜负。但取其义。祖云。汝以何为义。云以无心为义。祖云。汝既无心。安得其义。云我说无心。当名非义。祖云。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义非名。云当义非名。谁能辩义。祖云。汝名非义。此名何名。云为辩非义。是名无名。祖云。名既非名。义亦非义。辩者是谁。当辩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翻。外道杜口信伏。

芭蕉云。譬如象马儱戾难调。加诸楚毒。至于彻骨。方乃调伏 大阳延云。蚌鹬相持。死在渔人之手 妙喜云。尊者何用繁词。待他道请师默论。不假言说。便云。义堕了也。

祖因南天竺国太子。不如密多。投祖出家。祖云。汝求出家。当为何事。云我求出家。当为佛事。祖叹云。太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垂纳受。削发具戒。

付法眼藏。而说偈云。圣人说知见。当境无非是。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凡一)

舍太子位。传法度生。至东印度。有婆罗门子。街巷游行。初无定止。祖问之云。汝行何速。云师行何缓。祖云。汝今何姓。云与师同姓。祖云。汝忆往事否。云我念远劫。与师同居。祖云。共为何事。云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祖云。今日所谈。深契宿因。汝乃大势至菩萨也。即度出家。名般若多罗。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凡二)

既得法已。适南印度。香志国王。崇奉佛乘。尊重供养。於祖施以无价宝珠。王有三子。祖以所受珠。问三王子云。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第二王子。皆云。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矣。第三王子。菩提多罗云。此是世宝。未足为上。於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於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於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而辩於此。既辩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辩其珠。珠不自珠。要假智珠。以辩世珠。宝不自宝。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自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尊者叹其辩慧。无能及矣。

祖复问。於诸物中。何物无相。云於诸物中。不起无相。祖云。於诸物中。何物最高。云於诸物中。人我最高。祖云。於诸物中。何物最大。云於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因受出家具戒。

付正法眼。而说偈云。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

妙喜云。说得道理好。归依佛法僧。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凡十三)

南天竺国王第三子也。因珠辩义。众所惊伏。

本国有二师。一名佛大胜。一名佛大光。号二甘露门。大胜之徒。分为六宗。一曰有相。二曰无相。三曰定慧。四曰戒行。五曰无得。六曰寂静。各封已解。传化多众。

祖问有相宗云。一切诸法。何名实相。众中有上首。名萨婆罗。答云。於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云。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云於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云。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云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云。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云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祖云。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云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祖云。实相不变。变即非实。於有无中。何名实相。萨婆罗心知师玄解潜达。以手指空云。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知此身。得似此否。祖云。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於色中。不失色体。於非相中。不碍有故。若如是解。此名实相。彼众闻已。心意朗然。

祖问无相宗云。汝言无相。当何证之。彼众有波罗提者。答云。我明无相。心不现故。祖云。汝心不现。当何明之。云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於明时。亦无当者。祖云。於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云。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祖云。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云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祖云。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

祖问定慧宗云。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有婆兰陀。答云。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云。既非一二。何名定慧。云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非二。祖云。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云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云。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已。心疑顿释。

祖问戒行宗云。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有贤者。答云。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名为戒行。祖云。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於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云我有内外。彼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行。祖云。俱是俱非。何名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贤者闻之。即自惭伏。

祖问无得宗云。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有宝静者。答云。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云。既得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云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云。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所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祖问寂静宗云。何名寂静。於诸法中。谁静谁寂。彼有导者。答云。此心不动。是名为寂。於法无染。名之为静。祖云。本心不动。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云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静。祖云。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彼导者闻祖指诲。豁然开悟。

既而六众咸归。化被南天。度无量众。

於是祖念缘熟。行化时至。俗侄异见王。具大舟。实以众宝。送至海堧。祖泛重溟三周寒暑。达于南海。抵广州。实梁普通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也。刺史萧昂延接。具表奏武帝。帝遣使诏。十月一日到金陵。帝问。朕自即位而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祖云。并无功德。帝云。何得无功德。祖云。此但人天小果。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云。如何是真功德。祖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以世求。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祖云。不识。帝不领旨。

祖於是月十九日。潜渡江北。十一月二十二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嵩山少林。终日面壁而坐。人谓之壁观婆罗门。

有僧神光者。来参礼。莫闻诲励。光自惟曰。古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初九日夜。天大雪。光立庭下。迟明雪积过膝。师悯而问之曰。汝立雪中。当何所求。光垂泪云。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云。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能行难行。能忍难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继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语。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云。诸佛求道。为法忘躯。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遂与易名。曰慧可。仍与说法。告之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乃可入道。慧可种种说心说性。曾未契理。

忽一日契悟。走告祖云。我已息诸缘耳。祖云。莫成断灭否。可云不断灭。祖云。以何为验。可云。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祖云。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祖有安心法门云。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已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诸法既空。阿谁修道。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即一切处无处。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无忆想分别。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期城大守杨衒之。竭诚参扣。乞示宗旨。师说偈云。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劝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祖将西返。乃命门人云。时将至矣。汝等各言所得。道副云。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云。汝得吾皮。尼总持云。我之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云。汝得吾肉。道育云。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祖云。汝得吾骨。慧可礼三拜。依位而立。祖云。汝得吾髓。

天衣怀云。祖师与么说话。无计较中。翻成计较。无途辙中。却成途辙。若教伊踏着德山临济门下。免见九年冷坐。被人唤作壁观胡僧。直饶如是。也未免殃及儿孙 大阳延云。且道。更有一人出来。得个甚么。乃云。不得不得。

翠岩芝云。二祖被他当面搽糊。莫道髓。皮也不曾摸着。因甚却绍祖位。

祖顾慧可。而告之云。昔如来以正法眼。分付摩诃大迦叶。展转付嘱。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可云。请师指陈。祖云。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二百年。止而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

听吾偈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於后魏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初五日。端坐而逝。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

后三年。宋云使西域归。遇祖于葱岭。手携只履。飘飘独行。云问。师今何往。祖云。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茫然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孝庄即位。云具表。奏其事。旨令发圹。惟空棺只履存焉。

东土祖师

二祖慧可大师(凡三)

师问达磨。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磨云。诸佛法印。不从人得。师云。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师沉吟。须臾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与汝安心竟。

芭蕉云。金刚与泥人揩背。

白云端颂云。终始觅心不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泠。鼻孔依前搭上唇。

师适北齐。有一居士。年逾四十。诣前作礼云。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云。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云。觅罪性。了不可得。师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云。今见和尚。已知是僧。何名佛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不二。僧宝亦然。居士云。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师深器之。

琅琊云。犹欠作云何梵在。

师即授出家剃落。易名僧璨。

付法说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

后於开皇十三年癸丑。三月十六日。示寂。寿一百七岁。

三祖僧璨大师(凡二)

因沙弥道信来。作礼云。愿和尚乞与解脱法门。师云。谁缚汝。云无人缚。师云。何更求解脱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勤九载。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师於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为四众。宣演法要讫。於大树下。合掌立终。塔于本山。

四祖道信禅师(凡一)

河内司马氏子也。师问三祖。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甚么心。师云。我今无心。祖云。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师言下。顿息疑情。

自兹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

一日於蕲州黄梅县。逢一童子。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师问之云。子何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师云。是何姓。云是佛性。师云。汝无姓耶。云姓空故。师默器之。即受出家落发。俾令给侍。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花种有生地。因地花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师於高宗永徽辛亥岁。九月四日。安坐示寂。寿七十二。塔于本山。

五祖弘忍大师(凡一)

蕲州黄梅人。无父。从母姓周氏。得法之后。居破头山。有居士卢惠能。来参。师问。汝自何来。云岭南。师云。欲求何事。云唯求作佛。师云。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云人有南北。佛性岂然。祖默异之。乃呵云。着槽厂去。能入碓坊。腰石舂米。供众。

师将付法。命门人呈偈。见性者付焉。有上首神秀大师。作一偈。书于廊壁间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师叹云。若依此修行。亦得胜果。众皆诵之。能闻。乃问云。诵者是何章句。同学具述其事。能云。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呵云。庸流何知。发此狂言。能云。若不信。愿以一偈和之。同学相顾而笑。能至深夜。自执烛。倩一童子。於秀偈之侧。书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知是能作。心已默之。乃谓众云。此偈亦未见性。

深夜潜召能入室。嘱之云。吾以无上微妙正法。并所传袈裟。用付於汝。善自护持。传付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跪受衣法云。法既受已。衣付何人。师云。达磨初来。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之实。今信心已熟。衣乃诤端。止於汝身。不复传也。

师付法后又四载。上元二年。告众云。吾今事毕。时可行矣。遂安坐而寂。俗寿七十有四。塔于黄梅之东山。

六祖惠能大师(凡八)

辛州卢氏子。得法之后。晦迹于南海法性寺。偶风扬剎幡。有二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曾未契理。师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二僧悚然。

雪峰云。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棒。太原孚侍立。不觉咬齿。峰云。我恁么道。也好与二十棒。

巴陵鉴云。祖师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祖师作主。出来与巴陵相见 雪窦云。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巴陵作主。出来与雪窦相见。

保宁勇颂云。荡荡一条官驿路。晨昏曾不禁人行。浑家不是不进步。无柰当门荆棘生。

示众云。诸善知识。汝等各各静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不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薄。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如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示众云。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么。

时荷泽神会。出云。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师打一棒云。这饶舌沙弥。我唤作一物尚不中。岂况本源佛性。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

法眼云。古人受记人。终是不错。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也。

唐中宗。遣内侍薛简诏祖。祖辞疾不赴。简云。京师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如何。师云。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简云。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和尚指示心要。传奏圣人。及京城道学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简云。明论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云。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云。如何是大乘见解。师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云。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云。外道所说。不生不灭。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还阙。奏师语。诏赐袈裟绢帛宝钵。以谢。

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得否。师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甚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於先天元年。告众云。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说。汝等性根纯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云。心地含诸种。溥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复云。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

师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门人云。吾欲归辛州。汝等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师云。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固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云。师从此去。早晚却回。师云。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法云秀云。非但来时无口。去时亦无鼻孔。

众复问。师之法眼。何人传授。师云。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遂归辛州国恩寺。沐浴跏趺顺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俗寿七十六。归塔于韶州宝林。勑谥大鉴禅师。

四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凡二)

四祖远观气象。躬自寻访。见师端坐自若。祖问。你在此。作甚么。师云。观心。祖云。观者何人。心是何物。师不能加答。祖於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悚然。不敢坐。祖问。只这里。别有住处。师云。后有小庵子。遂引祖至庵前。唯有虎狼异兽。祖以手指。作怕势。师云。犹有这个在。祖云。这个是甚么。师於言下有省。乃稽首。请说真要。祖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今汝已得。更无少欠。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云。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云。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云。既不作观行。於境起时。如何对治。祖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授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於汝。后有五人。绍汝玄化。

邑宰萧元善问。恰恰用心时。若为安稳好。师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烦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欲识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牛头第二世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法嗣

金陵牛头智岩禅师(凡一)

曲阿华氏子。初为隋郎将。累有战功。后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师怡然不动。其水自退。

有昔同军者二人。访师。既相见。谓师云。郎将狂邪。何为住此。师云。我狂欲惺。君狂正发。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而去。

师后谒融禅师。发明大事。融谓师云。吾授信大师真诀。所得俱忘。设有一法。过於涅盘。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

牛头三世四世无机缘。

牛头第五世

金陵牛头法威禅师法嗣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凡一)

本郡延陵马氏子。

有僧敲门。师云。谁。僧云。是僧。师云。莫道是僧。佛来也不着。僧云。为甚么不着。师云。无栖泊处。

鼓山永云。鹤林只解把定封疆。不能随高就下。山僧即不然。方丈门八字打开了也。僧来佛来。了无挂碍。何故如此。家无小使。不成君子。

宣州安国玄挺禅师(凡二)

初参五祖忍禅师。侍立次。有讲华严僧。问五祖。真性缘起。其义云何。祖默然。师遽云。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其僧。言下大悟。

妙喜云。未兴一念问时。不可无缘起也。时有僧云。未兴一念问时。唤甚么。作缘起。妙喜云。我也只要你恁么道。

僧问。南宗自何而立。师云。正宗无南北。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凡二)

彭州陈氏子。

僧问。达磨未来此土。还有佛法也无。师云。未来即且致。即今事作么生。云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又云会么。云不会。师云。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生。他家大似卖卜汉相似。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时有僧问。如何是解卜底人。师云。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僧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云。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

问宗门中事。请师举唱。师云。石牛长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山。

金陵牛头第六世

金陵牛头慧忠禅师法嗣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凡二)

京兆孙氏子。

示众云。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然未尝无物。斯则圣人如影。百年如梦。孰为生死哉。至人以是独照。能为万物之主。吾知之矣。汝知之乎。

僧问。如是那罗延箭。师云。中的也。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凡五)

苏州昆山朱氏子。

唐代宗诏师。至阙下。亲加礼敬。

一日师在大内。见帝来。乃起立。帝云。师何以起。师云。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也。

马大师。令人送书到。师开缄。见一圆相。索笔。就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

后。忠国师闻云。钦师犹被马祖惑。

雪窦云。径山被惑。且置。若呈似忠国师。别作个甚么伎俩。免被惑去。

有老宿云。当时坐却便休。

又有道。但与划破。

若恁么。只是不识羞。敢谓天下老师。各具金刚眼睛。广作神通变化。还免得么。雪窦见处。也要诸方共知。只这马师画出。早自惑了也。

马大师。令智藏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云。待汝回去时有信。藏云。只今便回去。师云。传语马大师。却须问取曹溪。

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於是有省。

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山上有鲤鱼。水里有蓬尘。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汝问不当。云如何得当去。师云。待吾灭后。向汝道。

金陵牛头第七世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法嗣

天台云居 智禅师(凡一)

有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云。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云见性成佛。僧云。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师云。见无所见。僧云。既无所见。何更有见。师云。见处亦无。僧云。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云。无有能见者。僧云。究竟其理如何。师云。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而未尝见。求其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僧云。此性徧一切处否。师云。无处不徧。僧云。凡夫具否。师云。尚言无处不徧。岂有凡夫而不具乎。僧云。因何诸佛菩萨。不被所拘。凡夫独萦於苦。何曾得徧。师云。凡夫於染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僧云。若如是说。即有能了不了人。师云。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僧云。至理如何。师云。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

又云。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是大病。作不栖止解。亦是大病。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具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矣。继宗得闻是语。踊跃作礼而谢。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

杭州鹊巢道林禅师(凡三)

福州福清。翁氏子。卜居钱增西湖。

有宫使会通者。因韬光禅师。勉令谒师。通云。弟子素持斋戒。不愿为官。志慕出家。愿和尚。受与僧相。师云。今时为僧。鲜能精苦。行多浮滥。通云。本净非琢磨。元明不随照。师云。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何假外求。汝当为在家菩萨。施戒俱修。如谢灵运之俦也。通云。然虽如此。於事何益。傥垂摄受。誓遵师教。师遂与剃度。

会通一日取辞。师问。汝欲何往。通云。某甲为佛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往诸方。学佛法去。师云。若是佛法。老僧此间。亦有少许。通云。如何是和尚此间佛法。师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於是有省。

大沩秀云。可惜这僧。认地口头声色。殊不知。自己光明。盖天盖地。

妙喜云。大沩恁么批判。也未梦见鸟窠在。

白侍郎居易。守杭。谒师问云。禅师住处甚危崄。师云。太守危崄尤甚。白云。弟子。位镇江山。何危崄之有。师云。薪火交煎。性识不停。得非崄乎。

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云。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云。三藏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礼而谢。

联灯会要卷第二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