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会要卷第三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五祖弘忍大师旁出法嗣

北宗神秀大师(凡一)

开封尉氏子。

示众云。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嵩山惠安国师(凡二)

荆州枝江。卫氏子。

有僧坦然怀让。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何不问自己意。云如何是自己意。师云。当观密作用。云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坦然言下知归。让即谒曹溪。

武后问师。甲子多少。师云。不记。后云。何得不记。师云。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尔。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日。而可记乎。后闻加敬。

师享寿一百二十八。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凡一)

鄱阳陈宣帝之裔也。因与数十人。趂卢行者。至大庾岭。能见师来。掷衣钵于盘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汝将去。师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乃云。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於言下开悟。徧体汗流。作礼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能云。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明云。某甲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某甲师也。能云。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北宗神秀大师法嗣

兖州降魔藏禅师(凡一)

赵郡王氏子也。

秀问。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师云。有佛有魔。秀云。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师云。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

嵩山惠安国师法嗣

嵩山破灶堕禅师(凡三)

不称名氏。

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破灶一所。乡民祭祀不辍。师入其庙。以拄杖敲灶三下云。汝本泥土。砖瓦合成。灵从何来。圣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敲三下。灶乃倾堕。师云。破也堕也。破也堕也。须臾有一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问汝是何人。神云。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蒙和尚为说无生法忍。得脱此处。今生天上。特来致谢。师云。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拜而没。

少选侍僧问云。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何径旨。便得生天。师云我只向伊道。你本泥土砖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他。侍僧无语。师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俱作礼。师云。破也堕也破也堕也。侍僧於此有省。

后义礼禅师。举似安国师。安叹云。此子会尽物我一如。可谓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难究伊语脉。

僧问。如何是大修行底人。师云。檐枷带锁。云如何是大作业底人。师云。修禅入定。云乞师指示。师云。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汝问我善。善不从恶。良久云。会么。云不会。师云。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所以道。善恶如浮云。起灭俱无处。其僧言下大悟。

牛头有僧来。师问。来自何人法会。僧叉手近前。绕师一匝而出。师云。牛头会下。不可有此人。僧回师上肩。叉手而立。师云。果然果然。

僧却问。应物不由他时如何。师云。争得不由他。僧云。恁么则顺正归源去也。师云。归源何顺。僧云。若非和尚。几错招愆。师云。犹是未见四祖时道理。见后。道将一句来。僧绕绳床一匝而出。师云。顺正之道。今古如然。

嵩山元珪禅师(凡一)

伊阙李氏子。印心於安国师。遂卜庐於岳之庞坞。

一日有异人。峨冠袴褶而至。从者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师。师睹其形貌。奇伟非常。乃谕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彼云。师宁识我耶。师云。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彼云。我岳神也。能生死於人。安得一目我哉。师云。吾本不生。汝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与汝。则吾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云。我亦聪明。正直於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受以正戒。令我度世。师云。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神云。此理也。吾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弟子。师即为张座秉炉。正几云。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云能。不能则云否。神云。谨授教。师云。汝能不淫乎。云我亦娶也。师云。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云能。师云。汝能不盗乎。云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师云。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恭而祸善也。云能。师云。汝能不杀乎。云实司其柄。焉曰不杀。师云。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云能。师云。汝能不妄乎。云吾正直。焉有妄乎。师云。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云能。师云。汝不遭酒败乎。云能。师云。如上是为佛戒也。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而不为精。后天地死。而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竟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惛也。若能无心於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乃无我。孰为戒哉。

神云。我神通亚佛。师云。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跪启云。可得闻乎。师云。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云不能。师云。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云不能。师云。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一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定业亦不坚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且无一人。能主其法。有主无法。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神云。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受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师云。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耶。神云。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师云。无为是。无为是。神云。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愿随意垂诲。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岩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於东岭乎。神云。已闻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动。愿师无骇。作礼辞去。师门送。且观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岚霭烟霞。纷纶间错。幢幡环佩。凌空隐没焉。

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掣电。栋宇摇荡。宿鸟声喧。师谓众云。无怖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师谓其徒曰。吾没后。无令外知。若为口实。人将妖我。

五祖旁出第三世

嵩山普寂禅师法嗣(师见神秀)

终南山惟政禅师(凡一)

平原周氏子。因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官吏。递进亦劳。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张者。帝以为异。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梵相具足。即贮以金粟檀香匣。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

因问群臣。此何祥也。或言太一山有惟政禅师。深明佛法。乞诏问之。帝诏师。问其事。师云。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云。菩萨身已现。且未闻说法。师云。陛下睹此。为常耶。非常耶。为信耶。非信耶。帝云。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师云。陛下已闻说法竟。皇情大悦。得未曾有。遂勑天下寺舍。各立观音像。

五祖旁出第四世

益州无相禅师法嗣

益州保唐无住禅师(凡二)

唐相国杜鸿渐问。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师云。然。公云。此三句。是一是三。师云。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公云。后妄字。莫是从心之亡乎。师云。从女者。是也。公云。有据否。师云。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公闻。疑情荡然。

公又问。师还以三句示人否。师云。初心学人。还令息念。澄停识浪。水清影现。悟无念体。寂灭现前。无念亦不立也。于时庭树鸦鸣。公问云。师闻否。师云。闻。鸦去已。公又问。师闻否。师云。闻。公云。鸦去无声。云何言闻。师乃普告大众云。佛世难值。正法难闻。各各谛听。开无有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云何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即免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无生灭。闻无去来。

公与僚属。大众。作礼。

又问。云何不生。云何不灭。云何。解脱。师云。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生灭。即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公云。何为识心见性。师云。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

六祖惠能禅师法嗣

西天崛多三藏(凡一)

天竺人也。得法之后。游五台。遇一僧。结庵静坐。师问。汝孤坐何为。云观静。师云。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僧作礼问。此理如何。师云。何不自观自静。僧茫然。师云。汝出谁门。云神秀大师。师云我西天。异道最下种。不堕此见。兀然空坐。於道何益。僧乃问云。师所师者何人。师云。我师六祖。汝何不往曹溪。决其真要。其僧礼谢。寻往曹溪。

韶州法海禅师(凡一)

曲江人也。师问六祖云。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云。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云。即心名惠。即佛乃定。定惠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师於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惠因。双修离诸物。

温州永嘉真觉大师(凡二)

本郡戴氏子。少习经论。深造阃域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

偶玄策禅师相访。与师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惊云。仁者得法师谁耶。师云。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於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师云。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率师同往曹溪。

师到曹溪。绕绳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祖云。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云。如是如是。师遂具威仪。作礼。须臾告辞。祖云。返太速乎。师云。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云。谁知非动。师云。仁者强生分别。祖云。子甚得无生之意。师云。无生岂有意耶。祖云。无意谁当分别。师云。分别亦非意。祖云。善哉善哉。少留一宿。

雪窦举。至生大我慢处。便喝。乃云。当时若下得这一喝。免见龙头蛇尾。

又举。至卓然而立处。代祖师云。未到曹溪时。与汝三十棒了也。

司空山本净禅师(凡四)

绛别张氏子。僧问。如何是道。师云。无心是道。云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师云。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总是假名。云见有身心。是道已否。师云。山僧身心。本来是道。云适言无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耶。师云。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无。道亦穷源何有。僧云。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云。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云诸师於相上。说无相。师云。净名云。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会道也。

示以偈云。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志明禅师问。若言无心是道。瓦砾无心。亦应是道。又云。身心本来是道。四生十类。皆有身心。亦应是道。师云。大德若作见闻觉知解会。与道悬殊。即是求见闻觉知者。非是求道。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无。见闻觉知。从何而立。穷本不有。何处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砾。志明杜口。

师复示以偈云。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於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

有真禅师问。道既无心。佛有心否。佛之与道。是一是二。师云。不一不二。云佛度众生。为有心故。道不度人。为无心故。何得无二。师云。若言佛度众生。道无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见。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虚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实。总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分二。云佛之与道。从是假名。当立名时。是谁为立。若有三者。云何言无。师云。佛之与道。因心而立。推穷立心。心亦是无。心既是无。即悟二俱不实。知如梦幻。即悟本空。强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人见解。乃说无修无证。

偈云。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修。徧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法空禅师问。佛之与道。俱是假名。十二分教。亦应不实。何以从前尊宿。皆言修道。师云。错会经意。道本无修。大德强修。道本无作。大德强作。道本无事。强生多事。道本无知。於中强知。如此见解。与道相违。从前尊宿。不应如是。自是大德。不会。请思之。

复示以偈云。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若逢达道人。第一莫向道。

婺州玄策禅师(凡一)

金华人也。游方届于河朔。闻智隍禅师谒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知其所得未真。造庵问云。汝在此作甚么。云入定。师云。汝言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云。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师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云。师嗣谁耶。师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师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经往曹溪谒六祖。祖问。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祖叹云。诚如策所言。祖闵其远来。遂垂开决。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复归河北。开化四众。实师之力也。

荷泽神会禅师(凡四)

襄阳高氏子也。师谒六祖。祖问。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么。若有本。即合识主。试道看。师云。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云。这沙弥。争合取次语话。便打。师即服勤给侍。

师访青原思。思问。甚处来。师云。曹溪来。思云。曹溪意旨如何。师振身而立。思云。犹带瓦砾在。师云。和尚莫有真金与人么。思云。设有。汝向甚么处着。

翠岩芝云。真金瓦砾。错下名言。如今唤作甚么。

师一日乡信。报父母俱亡。师入僧堂白槌云。父母俱丧。请大众。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大众拟念。师遽白槌云。劳烦大众。即散去。

僧问。无念法。还具有无否。师云。不言有无。云恁么时作么生。师云。亦无恁么时。犹如明镜。若不对像。终不见像。若见无物。乃是真见。

信州智常禅师(凡一)

本州贵溪人也。谒六祖。祖问。甚么处来。欲求何事。云学人近往白峰山。礼大通禅师。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伏望和尚慈悲。指示祖云。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吾为汝证明。常云。某甲到彼。凡经三月。不蒙开示。为法切故。独造方丈作礼。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彼云。汝见虚空否。某甲云见。彼云。汝见虚空。有相貌否。某甲云。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云。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指诲。令无凝滞。祖云。彼之所示。犹存见知。令汝不了。吾今示汝一偈云。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今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心意豁然。述偈云。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寿州智通禅师(凡一)

本郡安丰人也。看楞伽经千余徧。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云。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本无疑。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云。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云。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

复说偈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於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通礼谢。以偈赞云。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说。终忘染污名。

洪州法达禅师(凡一)

师礼六祖。头不至地。祖呵云。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云某甲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云。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听吾偈曰。体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祖又问。汝名甚么。云名法达。祖云。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师闻偈。悔过云。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惟愿和尚大慈。略说经中义理。祖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师云。学人愚钝。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祖云。汝试为吾诵一徧。吾当为汝解说。师即高声念。至方便品。祖云。止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有多种譬喻。亦无越於此。何者。因缘惟一大事。一大事。即佛知见也。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体。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汝但劳劳执念。谓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也。师云。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祖云。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

听吾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己。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师闻偈。再启云。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度量。尚不能测於佛智。今令凡夫。但悟本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大牛之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祖云。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无二亦无三。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你去假归实。皈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师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祖云。汝今后方可名为念经僧也。

江西志彻禅师(凡一)

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此。而徒侣竟起爱憎。北宗门人。自立秀为第六祖。而忌能大师传衣。为天下闻。祖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於方丈。时行昌。受北宗门人所嘱。怀刃入祖室。将欲加害。祖伸颈而就。行昌挥刃者三。都无所损。祖云。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哀求悔过。即愿出家。祖遂与金云。汝且去。恐徒众。翻害於汝。他日可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祖之言。远来礼觐。祖云。吾久念汝。汝来何晚。云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於深恩。其唯传法度生乎。弟子曾览涅盘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祖云。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别心也。云和尚所说。大违经文。祖云。吾传佛心宗。安敢违於佛经。云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祖云。涅盘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诵一徧。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云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祖云。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甚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有不徧之处。故吾说常者。正佛说真无常义也。佛此为凡夫外道。执於邪常。诸二乘人。於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於涅盘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会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徧。有何所益。行昌忽如醉醒。乃说偈曰。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如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见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祖云。汝今彻也。宜名志彻。礼谢而去。

吉州志诚禅师(凡一)

本州太和人也。初参神秀。秀之徒讥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云。他得无师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五祖亲付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无滞於此。可往曹溪质疑。他日皈来。还为吾说。

师闻此语。辞往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祖告众云。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师出作礼。具陈其事。祖云。汝师若为示徒。云常指教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祖云。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於理何益。

听吾偈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师云。未审大师。以何法示人。祖云。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

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惠。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师闻偈。悔谢。呈偈云。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祖然之。寻还玉泉。

广州志通禅师(凡一)

南海人也。初参六祖。问云。学人自出家。览涅盘经。仅十余载。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祖云。汝何处未了。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於此疑惑。祖云。汝作么生疑。云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皈体。若听更生。则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皈寂灭。同於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盘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祖云。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解。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於寂灭。又推涅盘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报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盘。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悯此故。乃示涅柈真乐。剎那无有生相。剎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柈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

听吾偈曰。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见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圣凡见。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柈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师闻偈踊跃。作礼而退。

西京光宅惠忠国师(凡二十五)

越州诸暨冉氏子。初参六祖。而顿悟心宗也。

示众云。禅宗学者。应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师子身中虫。夫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所堪。

示众云。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黄龙南举了云。闹个甚么。咄。 雪窦云。国师走入露柱里去也。见么见么。良久云。出头便死。

师问僧。何方而来。云南方来。师云。南方有何知识。云知识颇多。

师云。如何示徒。

云彼方知识。直下示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动静。徧於身中。挃头头知。挃脚脚知。故名正徧知。离此之外。更无别佛。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生灭者。如龙换骨。如蛇脱皮。如人出故宅。身是无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说。大约如此。

师云。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彼云。我此身此性。能知痛痒。身坏之时。神则出去。如舍被烧。舍主出去。舍即无常。舍主即常矣。审如此者。邪正莫辨。孰为是乎。

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僧又问。法华了义。开佛知见。此复若为。师云。他云开佛知见。尚不言菩萨二乘。岂经众生痴倒。便同佛之知见耶。

僧又问。阿那个是佛心。师云。墙壁瓦砾是。云与经文大相违也。涅盘云。离墙壁无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云。迷则别。悟则不别。云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云。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氷。及至暖时。氷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若执无情无佛性者。经不应言。三界惟心。宛是汝自违。吾不违也。

问无情既有心性。还解说法否。师云。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师云。汝自不闻。云谁人得闻。师云。诸圣得闻。云众生应无分耶。师云。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云某甲聋瞽。不闻无情说法。师应合闻。师云。我亦不闻。云师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师云。赖我不闻。我若得闻。汝即不闻我所说法。云众生得闻否。师云。众生若闻。即非众生。云无情说法。有何典据。师云。不见华严云。剎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众生是有情乎。云师但说无情有佛性。有情复若为。师云。无情尚尔。况有情耶。若然者。前举南方知识云。见闻觉知是佛性。应不当判同外道。师云。不道他无佛性。外道岂无佛性耶。但缘见错。於一法中。而生二见。故非也。云若俱有佛性。且杀有情。即结业互酬。害无情。不闻有报。师云。有情是正报。计我我所。而怀结恨。即有罪报。无情是依报。无结恨心。是以不言有报。云教中但见有情作佛。不见无情受记。且贤劫千佛。孰是无情耶。师云。如皇太子。未受位时。唯一身耳。受位之后。国土尽属於王。宁有国土。别受位耶。今但有情受记。作佛之时。十方国土。悉是遮那佛身。那得更有无情受记耶。云一切众生。尽居佛身之上。便利污秽佛身。穿凿践踏佛身。岂无罪耶。师云。众生全体是佛。欲谁为罪。云经云。佛身无挂碍。今以有为质碍之物。而作佛身。岂不乖於圣旨。师云。大品经云。不可离有为。说无为。汝信色是空否。云佛之诚言。那敢不信。师云。色既是空。宁有挂碍。云众生佛性既同。只用一佛修行。一切众生。应时解脱。今既不尔。同义安在。师云。汝岂不见华严六相义。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成坏总别。类例皆然。众主与佛。虽同一性。不妨各各自修自得。未见他食我饱。

云有几知识。示学人云。但自识性了。无常到时。抛却壳漏子。一边着。灵台智性。迥然而去。名为解脱。此复若为。师云。前已说了。犹是二乘外道之量。二乘厌离生死。欣乐涅盘。外道亦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乃趣乎冥谛。须陀洹人。八万劫。余三果人。六四二万劫。辟支佛一万劫。住无定中。外道亦八万劫。住非非想中。二乘劫满。犹能回心向道。外道还即轮回。

云佛性为一种。为别。师云。不得一种。云何也。师云。或有全不生灭。或半生灭。半不生灭。云孰为此解。师云。我此间。佛性全不生灭。南方佛性。半生半灭。半不生灭。云如何区别。师云。此则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所以全不生灭。汝南方。身是无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灭。半不生灭。云和尚色身。岂得便同法身。不生不灭耶。师云。汝何得入於邪道。云学人早晚入邪道。师云。汝不见。金刚经云。色见声。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见。不其然乎。云某甲曾读大小乘教。亦见其道。不生不灭。中道正性之处。亦见有说。此阴灭。彼阴生。身有代谢。而神识不灭之文。那得尽拨同外道断常二见。师云。汝学出世无上。正真之道。为学世间生灭。断常二见耶。汝不见。肇公云。谭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无味。中流之人。如存若亡。下士抚掌而不顾。汝今欲学下士。笑於大道乎。

云师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识亦言。即心是佛。那有异同。师不应自是而非他。

师云。或名异体同。或名同体异。因兹滥矣。只如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名异体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体异。缘南方错将妄心。言是真心。认贼为子。有取世智。称为佛智。犹如鱼目。而乱明珠。不可雷同。事须甄别。

云若为离得此过。师云。汝但子细返观阴入界处。一一推穷。有纤毫可得否。云子细观之。不见有一物可得。师云。汝坏身心相耶。云身心性离。有何可坏。师云。身心外。还更有物否。云身心无外。宁更有物耶。师云。汝坏世间相耶。云世间相即无相。那用更坏。师云。若然者。师离过矣。

师问南泉。甚处来。云江西。师云。还将得马师真来否。泉云。只这是。师云。背后底[斩/耳]。泉休去。

长庆棱云大似不知。

保福展云。洎不到和尚此间。

丹霞访师。值师睡次。霞问侍者耽源云。国师在否。源云。在。只是不见客。霞云。太深远生。源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见。霞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师睡起。源举前话。师打二十棒。趂出。霞闻乃云。不谬为南阳国师也。

丹霞又一日来。才展坐具。师云。不用不用。霞退后三步。师云。如是如是。霞进前三步。师云。不是不是。霞绕禅床一匝而出。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讨个师僧。也难得。

大沩喆云。丹霞可谓怀藏至宝。遇智者乃增辉。国师鸿门大启。陟者须是其人。如今还有为丹霞作主者么。出来与大沩相见。有么。良久云。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

西堂藏禅师。为马祖驰书至。师问。汝师说甚么法。藏从西过东立。师云。只这个。更别有。藏从东过西立。师云。这个是马大师底。仁者作么生。藏云。早个呈似和尚了也。

保福展云。西堂埋没马大师不少。

麻谷到来。振锡一下。卓然而立。师云。汝既如是。何用见吾。谷又振锡一下。师叱云。野狐精。出去。

雪窦云。洎不到此。

师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唤。侍者三应。师云。将谓吾辜负汝。谁知汝辜负吾。

赵州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雪窦便喝 投子云。抑逼人作么。

雪窦云。垛根汉。

玄沙云。却是侍者会。

雪窦云。停囚长智 云门云。作么生是国师辜负侍者处。若会得。也是无端。

雪窦云。元来不会。

云门云。作么生是侍者辜负国师处。粉骨碎身未足酬。

雪窦云。无端无端。

法眼云。且去别时来。

雪窦云。谩我不得 兴化云一盲引众盲。

雪窦云。端的瞎。有人问雪窦。便打。也要诸方检责。

雪窦颂云。师资会遇意非轻。无事相将草里行。负汝负吾人莫问。任从天下竞头争。

翠岩真颂云。侍者何曾唤不回。国师乾地起风雷。当时若也相逢着。九转还丹化作灰。

有大耳三藏。得他心通。肃宗请师。试验之。三藏才见师。便作礼立于右。师问。汝得他心通那。藏云。不敢。师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云。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云。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天津桥上。看弄胡狲。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罔措。师叱云。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藏无对。

玄沙云。你道。前两度。曾见么。 仰山云。前两度是涉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见也。

僧问赵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甚么处。州云。在三藏鼻孔里。

僧后问玄沙。既在鼻孔里。为甚么不见。沙云。只为太近。

白云端云。国师若在三藏鼻吼里。有甚难见。殊不知。国师在三藏眼睛里。

师问紫璘供奉。大德所蕴何业。云讲青龙疏。师云。是金刚经否。云是。师云。经文最初两字。唤作甚么字。云如是。师云。是甚么。

明招代云。昔日灵山。今日亲见。

师问供奉。佛是甚么义。云是觉义。师云。佛曾迷否。云不曾迷。师云。用觉作么。奉无对。

供奉云。请禅师立义。某甲破。某甲立义。禅师破。先请禅师立义。师云。立义了也。云是甚么义。师云。果然不见。供奉无对。师云。非公境界。

师问供奉。甚么处来。云城南来。师云。城南草作何色。云作黄色。师却问童子。童子亦云。作黄色。师云。只这童子。亦可帘前赐紫。对御谈玄。

供奉欲注思忆经。师问大凡注经。须会佛意始得。云若不会佛意。争解注得。师令侍者。盛一盆水来。着七粒米於水中。上横一只筯。乃问。这个是甚么义。奉无对。师云。老僧意尚不会。岂况佛意。又争能注得经。

师问座主。讲甚么经。云唯识论。师云。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作么生会。主无对。师指帘云。这个是甚么法。云色法。师云。大师帘前赐紫。对御谈玄。五戒也不持。

座主问。宗门中。传持何事。师云。座主传持何事。云三经五论。师云。总是师子儿。主作礼出去。师召云。座主。主应诺。师云。是甚么。主无对。

佛鉴懃云。是则是。师子儿只是爪牙未备。爪牙若备。何处更有国师也。

百法座主问。禅宗毕竟。将何为真实。师良久。主再问。师云。大德不唯讲经论。兼有佛法眼目。主作礼出去。师召云大德。主回首。师云。莫错认定盘星。

肃宗皇帝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云。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云。此意如何。师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肃宗问师。百年后。所需何物。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云。就师请塔样。师良久云。会么。帝云不会。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

后代宗问耽源。源以偈答云。湘之南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雪窦云。肃宗不会且置。耽源还会么。只消个请师塔样。尽西天此土。诸位祖师。遭此一问。不免将南作北。有傍不肯底。出来。我要问汝。那个是无缝塔 五祖演云。闲言语。

肃宗同师到宫前。师指石师子云。请陛下。下取一转语。宗云。朕下不得。请师下。师云。山僧罪过。

后耽源问师。皇帝还会么。师云。皇帝且置。子作么生会。

玄沙云。大小国师。被侍者勘破。

虞军容问。师住白崖山。如何修行。师唤童子来。以手摩其顶云。惺惺直言惺惺。历历直言历历。向后莫受人谩。

保福展云。国师着一问。直得脚忙手乱。

西京光宅慧忠国师法嗣

吉州耽源应真禅师(凡四)

师问国师。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国师云。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甚么。

师在泐潭。见百丈推车。师问。车在这里。牛在甚么处。丈乃斫额。师乃拭目。

麻谷问。十二面观音。岂不是圣。师云。是谷打师一掴。师云。知你不到这境界。

师为国师侍者。国师一日法堂坐次。师入来。国师垂下一足。师便出去。须臾却来。国师云。适来意作么生。师云。向阿谁说。国师云。即今问汝。师云甚么处见某甲。国师休去。

联灯会要卷第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