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十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小乘七十五法(出圆觉经䟽钞)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三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应法三无为四无表色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者正是无表色也无表色者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所表对故也)。

【心法一】心法者谓心虽无形质而有觉知之用以能缘虑分别名之为心即意识也(此专言意识者盖小乘之人唯知心王是第六意识而不知有第七第八二种之识也)。

【心所有法四十六】心所有法者以对意识心王而言之也此四十六合为六位遍大地有十一受(领纳前境也)二想(于境取像也)三思(起心造作诸业也)四触(对境也)五欲(希望乐境也)六慧(拣择善恶法也)七念(记忆不忘也)八作意(能警觉者为性心来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九胜解(于理明了无碍也)十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离沉掉曰等令心专注不散曰持)此之十法通善通恶遍一切心故云遍大地也大善地有十一信(于善法深乐不疑也)二勤(于诸善法精进修习也)三舍(远离掉举也)四惭(耻己无德也)五愧(羞为恶行也)六无贪(于五欲境心生厌离也)七无嗔(于违情之境不起忿怒也)八不害(于诸有情不加损恼也)九轻安(远离昏乱也)十不放逸(于不善法心不染着也)此之十法不通于恶唯是善业能通至无漏圣道故云大善地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大烦恼有六一痴(于事理迷惑不了也)二放逸(纵恣欲境也)三懈怠(身心不勤也)四不信(邪见多疑也)五昏沉(心神迷惑也)六掉举(内心摇动也)此之六法依五识第六识第七识而起不通于善唯是恶法故云大烦恼也大不善有二一无惭(不知羞耻也)二无愧(阴为不善也)此之二法谓人无惭愧则无恶不造故云大不善也小烦恼有十一忿(暴怒也)二覆(不令人知己过也)三悭(于一切财不能惠施也)四嫉(心怀妒忌也)五恼(外境违情不自安忍也)六害(损恼有情也)七恨(怨恨也)八謟(媚悦入意也)九诳(诡诈不实也)十憍(矜己傲他也)此之十法但依第六识而起故云小烦恼也不定法有八一悔(或作恶事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谓人睡眠神识昏昧梦中见境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三寻(寻即寻思即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四伺(伺即伺察亦心中所起之念也心粗而浮曰寻心细而沉曰伺二者皆是心念但分粗细耳亦通善恶不善不恶也)五贪(引取无厌也)六嗔(忿怒不息也)七慢(自恃陵他也)八疑(犹豫不决也)此之八法通于善恶无记三性故云不定法也(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故也)。

【不相应行法十四】一得(于一切决造作成就也)二非得(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无想异熟(此即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以其果报异世成熟故曰异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识种子并出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八生(诸法生起也)九住(诸法未迁也)十异(诸法渐衰也)十一灭(诸法消尽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也。

【无为法三】一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断灭以智灭惑所显真理理无作为也)二非择灭无为(不假智力断灭诸惑性本清净无所作为也)三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盖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应行皆是世间有为之法此之三法是出世间之法故名无为然七十五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则由心造也若摄末归本唯心一法耳。

八十随形好(出华严经随䟽演义钞)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好圆满清净身支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肃自在无畏身支坚固稠密相属身支安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明离垢身有圆光随处照耀腹形方正柔软不现脐深右旋圆妙光泽脐厚妙好不窊不凸(窊乌𤓰切)肌肤匀净鲜明离垢手掌充满柔软方平手文深长明直润泽唇色红润如频婆果(梵语频婆华言相思)面门圆满妙好端严舌相长广弥覆难量发声威震如雷普闻音韵美妙和畅清远鼻高修直两窍不现诸齿方整坚密鲜白诸牙明洁渐次锋利目广清净洞彻分明眼相修广如青莲华眼睫上下齐整稠密双眉修长黑泽细软双眉绮靡绀琉璃色双眉高朗犹如半月耳厚修长轮埵成就两耳相好绮丽齐平容仪端丽见者无厌额广圆满平正殊特身分殊胜上下匀等首发修长绀青稠密首发香洁柔润光泽首发齐整不乱不杂首发坚固永无断落首发光滑尘垢不着身分坚实逾那罗延(梵语那罗延华言金刚谓坚固也)身体庄严长大端直诸窍清净尘垢不染身力充美无与等者身相严好众所乐观面轮修广净如满月颜貌舒泰光显含笑面颜光泽远离尘垢身支严净恒无垢秽诸毛孔中常出妙香面门常出微妙之香首相妙好周圆平等身毛纤柔绀青光泽法音圆辩随机普应顶相高妙无能见者手足指网分明严整行不履地去地四指而地现印文神力自持不待他卫威德远震善类悦闻魔外慑伏(慑质涉切)音声和雅悦可众心观机浅深随类说法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次第说法各随机缘等观有情冤亲平等所为先观后作各赴机宜相好具足瞻视无尽顶骨坚实穷劫不坏颜容奇妙常若少年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

八十一品思惑(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瞋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亦各有九品贪痴慢三惑但除瞋恚以上二界不行嗔故是则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共成八十一品也(三界思惑分九品者以此惑难断故细分之令二果断陁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次第断除也)。

八十八使(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三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三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也五邪见谓无明不了邪心取理也六贪谓于诸欲境引取无厌也七瞋谓于逆情之境而起忿怒也八痴谓于事理之中迷惑不了也九慢谓自恃才德富贵轻蔑于他也十疑谓迷心乖理犹豫不决也此之十使历三界四谛下增减不同共成八十八使盖欲界苦谛下十使具足集灭二谛下各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三使道谛下有八使除身见边见二使则四谛合为三十二使也色界无色界四谛下皆如欲界只于每谛下又除瞋使故一界有二十八使二界合为五十六使并前欲界三十二使总成八十八也(集灭二谛各除身见边见戒取者谓此三使皆依苦谛而起而此二谛则无也道谛除身见边见者谓此二使亦苦谛所起而此则无也然不除戒取者谓外道执取邪戒妄为正道故于此不除也上二界除瞋使者以上二界无瞋故也)。

九十八使(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大乘百法(出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应行三无为四无表色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者正是无表色也无表色者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所表对故也)。

【心法八】心即识心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此八种识皆有分别之义俱属于心故名心法(梵语末那华言意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者以对八识心王而言之也此五十一合为六位遍行法有五一作意(能警觉者为性心未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二触(对境也)三受(领纳前境也)四想(于境取像也)五思(起心造诸业也)此五种法起则同起故云遍行也别境法有五一欲(希望乐境也)二胜解(于理明了无碍也)三念(于曾习境记忆不忘也)四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专注不散曰持也)五慧(拣择善恶法也)此五种法起时各起故云别境也善法有十一一信(于诸善法深乐不疑也)二惭(耻己无德也)三愧(羞为恶行也)四无贪(于五欲境心生厌离也)五无瞋(于违情之境不起怒心也)六无痴(于事理明解决了也)七精进(于诸善法精勤修习也)八轻安(远离昏乱也)九不放逸(于不善法心不染着也)十舍(远离掉举也)十一不害(于有情不加损恼也)此十一种法皆是善法故总云善也烦恼法有六一贪(引取无厌也)二瞋(忿怒不息也)三慢(自恃陵他也)四无明(于事理无所明了也)五见(即邪见也)六疑(犹豫不决也)此六种法能恼乱众生故总云烦恼也随烦恼法有二十一忿(暴怒也)二恨(怨恨也)三覆(不令人知己过也)四恼(外境违情不自安隐)五嫉(心怀妒忌也)六悭(于一切财不能惠施也)七诳(诡诈不实也)八謟(媚悦人意也)九害(损恼有情也)十憍(矜己傲人也)十一无惭(不知羞耻也)十二无愧(阴为不善也)十三掉举(内心摇动也)十四昏沉(心神迷惑也)十五不信(邪见多疑也)十六懈怠(身心不勤也)十七放逸(纵恣欲境也)十八失念(遗失正念也)十九散乱(心常放逸也)二十不正知(以妄为真也)此二十法随逐前六种烦恼而生故云随烦恼也不定法有四一恶作(或已作恶事因循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谓人睡眠识神昏昧梦中见境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三寻(寻即寻思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四伺(伺即伺察心中所起之念也寻思之心粗而浮伺察之心沉而细二者皆是心念但分粗细耳亦通善恶与不善不恶也)此四种法于善恶无记三性不定而起故云不定也如是诸法从阿赖耶藏识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故皆名心所有法(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故也)。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

【无为法有六】一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二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断灭以智灭惑所显真理理无作为也)三非择灭无为(不假智力断灭诸惑性本清净无所作为也)四不动无为(即第四禅天得不动地所修出世之理无所作为也)五受想灭无为(受想心灭所显真理无所作为也)六真如无为(不妄曰真不异曰如真如之理无所作为也)盖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应行皆是世间有为之法此之六法是出世间之法故名无为然百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则由心造也若摄末归本唯心一法耳。

百八三昧(出大智度论)

【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三昧。

【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犹师子戏时而能制伏诸群兽也是名师子戏三昧。

【妙月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除无明暗蔽诸法邪见譬犹满月清净无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譬犹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譬犹时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诸法三昧。

【观顶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是名观顶三昧。

【毕法性三昧】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

【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譬犹金刚坚固不坏而能碎诸万物是名金刚三昧。

【入法印三昧】谓如人入国有印得入无印则不得入菩萨住是三昧即能入于诸法实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一切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犹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放种种光明照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进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是名力进三昧。

【高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辩才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辩说一切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释名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释诸三昧名字及诸法义令人得解是名释名字三昧。

【观方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出入自在无碍故能以慈悲怜愍平等之心观于十方众生皆得度脱是名观方三昧。

【陀罗尼印三昧】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印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无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生爱恚无明邪见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是名无诳三昧。

【摄诸法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三乘法皆摄入是三昧中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遍覆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无量无边虚空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金刚轮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无碍譬犹金刚轮所往无有障碍是名金刚轮三昧。

【宝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断除一切三昧烦恼诸垢如有真宝能治诸宝令得洁净是名宝断三昧。

【能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照了诸法譬犹日出普照世间事皆显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皆如幻化三界爱欲悉断都无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相是名无住三昧。

【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心心数法悉皆不行是名无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数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谓皆诸法皆不起也)。

【净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离诸烦恼之垢而智慧之灯清净明发是名净灯三昧。

【无边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世界众生及无量诸法皆悉明了是名无边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明诸法譬犹暗中燃炬无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诸法种种三昧门譬如轮王宝珠光照四边是名普照明三昧。

【坚净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令诸三昧清净坚牢不为一切垢法之所染坏是名坚净诸三昧。

【无垢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离一切诸三昧垢破除一切无明爱欲烦恼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欢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是名欢喜三昧。

【电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无始世来所失之道还复能得如电光暂现行者得路是名电光三昧。

【无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真实之理是名无尽三昧。

【威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得无量威德自在庄严是名威德三昧。

【离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见诸三昧无有穷尽而于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报不失离于一切断灭之见是名离尽三昧(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不动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

【不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䟦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语阿鞞䟦致华言不退转)。

【日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日灯三昧。

【月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无明如月圆明破诸黑暗是名月净三昧。

【净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明了诸法无有障碍是名净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与般若之智相应能于诸三昧门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作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余譬犹金刚能破诸物灭尽无余是名如金刚三昧(结使者谓一切众生为惑业缠缚驱役入于生死也)。

【心住三昧】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间了了无碍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湏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宝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转一切所有国土皆成七宝是名宝聚三昧(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诸佛菩萨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照了众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断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相于一切世间心生厌离不起乐着之想是名断喜三昧(苦者谓观五阴之身实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及诸法本来皆空也无常者谓身及诸法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不净者谓观身相皆不净也)。

【到法顶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于法山之顶是名到法顶三昧(法山之顶以喻此三昧在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与空慧相应而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别诸法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诸字诸语悉皆平等呵骂赞叹无有憎爱是名字等相三昧。

【离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字在字中是名离字三昧。

【断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乐中不生不知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着则心灭缘断是名断缘三昧。

【不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

【无种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了法无相而不见诸法种种之相是名无种相三昧。

【无处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瞋痴也)。

【离朦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是名离朦昧三昧。

【无去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诸法去来之相是名无去三昧。

【不变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一切诸三昧法皆不见有变异之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度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缘悉皆尽灭能度六尘大海亦能超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是名度缘三昧(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集诸功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无有休息譬犹日月运转不停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住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但随智慧不随于心而住于诸法实相之中是名住无心三昧。

【净妙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觉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是名觉意三昧(无漏者谓惑业已断不漏落生死也七觉者念觉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觉定觉舍觉也)。

【无量辩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无量辩才乐说一句经无量劫而不穷尽是名无量辩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等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度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入三解脱门超出三界度三乘众生是名度诸法三昧(三解脱门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也)。

【分别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

【散疑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疑网悉断得一切诸法实相是名散疑三昧。

【无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诸法定有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一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生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诸相皆空亦不可见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余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余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一切戏论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入名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语言无不解了是名入名语三昧。

【离音声字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然炬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诸法无错无著如然炬夜行不堕险处是名然炬三昧。

【净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于诸法总别之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是名净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总相者诸法和合为一相也别相者诸法种种差别也)。

【破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法相何况于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种妙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诸功德种种庄严禅定智慧悉皆具足清净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不喜苦乐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世间之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乐尚不喜何况于苦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无尽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一切法不断不常无坏无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陀罗尼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摄诸邪正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众生都无所弃一心摄取而不见有邪正等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灭憎爱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嗔是名灭憎爱三昧。

【逆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一切邪逆众生能顺一切可化众生而又不着逆顺之相是名逆顺三昧。

【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光明清净诸烦恼垢皆不可得是名净光三昧。

【坚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而于诸法实相智慧相应皆悉坚固犹如虚空不可破坏是名坚固三昧。

【满月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众生譬犹秋月圆满破诸黑暗清凉可乐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一切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间三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

【三昧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诸三昧不见有深浅之相观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与三昧相悉皆平等无有定乱是名三昧等三昧。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乐住世间以世间无常故不乐住非世间不著于空故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非世间者出世间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无不二之义又即空也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坏身衰三昧】身衰者谓血肉筋骨等和合为身是身多患常为饥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萨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诸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坏语如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依声而有如虚空如幻化不生憎爱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离着虚空不染三昧】谓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虽得是三昧而于此虚空三昧之相亦不染着是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一百八法明门(出佛本行集经)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法明门谓安隐心故爱乐法明门谓令心清净故身行正行法明门谓三业清净故(三业清净者谓身不杀不盗不淫也)口行净行法明门谓断四恶故(四恶者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也)意行净行法明门谓断三毒故(三毒者贪嗔痴也)念佛法明门谓观佛清净故念法法明门谓观法清净故念僧法明门谓得道坚牢故念施法明门谓不望果报故念戒法明门谓一切愿具足故念天法明门谓修广大心故慈法明门谓随所生处善根摄胜故悲法明门谓不杀害众生故喜法明门谓舍一切不喜事故舍法明门谓厌离五欲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无常观法明门谓观三界欲故(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苦观法明门谓断一切愿故无我观法明门谓不染着我故寂定观法明门谓不扰乱心意故惭愧法明门谓内心寂定故羞耻法明门谓外恶灭故实法明门谓不诳天人故真法明门谓不诳自身故法行法明门谓随顺法行故三归法明门谓净三恶道故(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知恩法明门谓不舍善根故报恩法明门谓不欺负他故不自欺法明门谓不自誉故为众生法明门谓不毁呰他故(呰与訾同)为法法明门谓如法而行故知时法明门谓不轻言说故摄我慢法明门谓智慧满足故不生恶心法明门谓自护护他故无障碍法明门谓心无疑惑故信解法明门谓决了第一义故(第一义者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不净观法明门谓舍欲染心故不诤斗法明门谓断嗔讼故不痴法明门谓断杀生故乐法义法明门谓求法义故爱法明法明门谓得法明相故求多闻法明门谓正观法相故正方便法明门谓真正行故知名色法明门谓除诸障碍故(名即心色即身也)除因见法明门谓得解脱故无怨亲心法明门谓于怨亲中生平等故除方便法明门谓知诸苦故诸大平等法明门谓断于一切和合法故(诸大者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根大识大也)诸入法明门谓修正道故(诸入者即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无生忍法明门谓证灭谛故(无生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证也)身念处法明门谓诸法寂静故(身念处者身即五阴中色阴念即能观之观处即色阴所观之境也)受念处法明门谓断一切诸受故(受即领纳之义谓眼等识领纳色等诸境也)心念处法明门谓观心如幻化故(心即五阴中识阴也)法念处法明门谓智慧无翳故(法即五阴中想行二阴也)四正勤法明门谓断一切恶成诸善故(四正勤者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念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也)四如意足法明门谓身心轻故(四如意足者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也)信根法明门谓不随他语故(信者谓信正观及助道法则能生诸善法也根即能生之义)精进根法明门谓善得诸智故(精进者谓修行正助之法勤求不息也)念根法明门谓善作诸业故(念者谓专念正助之法而无他念也)定根法明门谓心清净故(定者谓摄心在正助之法相应不散也)慧根法明门谓现见诸法故(慧者谓以智慧观察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也)信力法明门谓过诸魔力故(信力者力即力用谓信根增长则能遮断一切疑惑也)精进力法明门谓不退转故(精进力者谓精进根增长则能破诸身心懈怠也)念力法明门谓不共他故(念力者谓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念也)定力法明门谓断一切念故(定力者谓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也)慧力法明门谓离二边故(慧力者谓慧根增长则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也二边者空有二边也)念觉分法明门谓如诸法智故(念觉分者念即想念觉即觉了分即支分谓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之法均调也若心沉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支属慧故也若心浮时当念用除舍定三支属定故也)择法觉分法明门谓照明一切诸法故(择法觉分者谓观诸法善能拣别真伪也)精进觉分法明门谓善知觉故(精进觉分者谓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勤心在于真法之中也)喜觉分法明门谓得诸定故(喜觉分者谓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住真法喜也)除觉分法明门谓所作已办故(除觉分者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不损真正善根也)定觉分法明门谓知一切法平等故(定觉分者谓若发禅定时善能觉了不生妄想也)舍觉分法明门谓厌离一切法故(舍觉分者谓若舍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永不追忆也)正见法明门谓得漏尽圣道故(正见者谓修无漏行见四谛分明也漏尽者谓三界烦恼惑业断尽不漏落生死也)正分别法明门谓断一切分别无分别故(正分别即正思惟谓见四谛时思惟筹量为令增长入涅槃故也)正语法明门谓断一切名字音声语言知如响故(正语者谓摄口业住于正语也)正业法明门谓无业无报故(正业者谓除身一切邪业住于清净正业也)正命法明门谓除灭一切恶道故(正命者谓除邪命利养住于清净正命也)正行法明门谓至彼岸故(正行即正精进谓身心专精勤求涅槃也)正念法明门谓不思念一切法故(正念者谓念念在于正助之法也)正定法明门谓得无散乱三昧故(正定者谓摄心正助之法入于正定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菩提心法明门谓不断三宝故(梵语菩提华言道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依倚法明门谓不乐小乘故正信法明门谓得最胜佛法故增进法明门谓成就一切诸善根法故檀度法明门谓念念成就相好庄严佛土教化悭贪诸众生故(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布施)戒度法明门谓远离恶道诸难教化破戒诸众生故忍度法明门谓舍一切瞋恚我慢謟曲调戏教化如是诸恶众生故精进度法明门谓悉得一切诸善法教化懈怠诸众生故禅度法明门谓成就一切禅定及诸神通教化散乱诸众生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智度法明门谓断无明黑暗教化愚痴诸众生故方便法明门谓随众生所见威仪而示现教化成就一切诸佛法故四摄法法明门谓摄受一切众生得菩提已施一切众生法故(四摄法者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也)教化众生法明门谓自不受乐不疲倦故摄受正法法明门谓断一切众生诸烦恼故福聚法明门谓利益一切诸众生故修禅法明门谓满足十力故(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寂定法明门谓成就如来三昧具足故慧见法明门谓智慧成就满足故入无碍辩法明门谓得法眼成就故(法眼者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所化之法门也)入一切行法明门谓得佛眼成就故(佛眼者谓覆障虽密无不见知也)成就陀罗尼法明门谓闻一切诸佛法能受持故(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得无碍辩法明门谓令一切众生皆欢喜故顺忍法明门谓顺一切诸佛法故得无生法忍法明门谓得受记故(受记者谓菩萨受作佛之记也)不退转地法明门谓具足往昔诸佛法故从一地至一地智法明门谓灌顶成就一切智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从一地至一地智者谓从等觉菩萨之智至妙觉果佛之智也灌顶者谓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之位如转轮王太子受王位时以四海水灌其顶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百八烦恼(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三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三种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三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平三种不同者如色尘有好色有恶色其不好不恶之色名为平也声香味触法五尘亦然受即领纳之义苦受对恶尘而起乐受对好尘而起不苦不乐受对平尘而起)。

千二百五十人(出因果经)

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证承佛化导即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经首列众皆云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以此也(梵语优楼频螺迦叶华言木𤓰林梵语𨚗提迦叶华言河梵语伽耶迦叶华言城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大目犍连华言采菽氏)。

八万四千尘劳(出华严孔目)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世二百又各各以一使为头九使为助共成二千合前现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约多贪多嗔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约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总成八万四千尘劳也(十使者使即驱役之义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身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十戒取也多贪者谓于五欲可意之境而多贪爱也多嗔者谓于逆情之境而多忿怒也多痴者谓无所觉了而于贪嗔之境溺而不已也等分者谓贪嗔痴三心一齐而起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六衰者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损善法故也)。

八万四千法门(出贤劫经)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瞋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一变为十总成八万四千度无极法门此之法门为三界无上良药为百千种人除八万四千尘劳也(度无尘者谓事理行满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无有穷极也三百五十度无极者光耀度无极世度无极为众生故行度无极住度无极生死度无极所著度无极益他人度无极处所度无极道度无极慧度无极已修立行度无极逮得度无极念度无极离世度无极造有所作业度无极休息道度无极不置速度无极应顺度无极造作度无极无作度无极意度无极勤修度无极正真度无极行捷疾度无极深奥度无极杂度无极清净度无极无际度无极信道度无极为众生厄故行度无极法故度无极寂乐度无极乐观寂度无极一切所入度无极说处度无极无害度无极无败度无极贫度无极不回还度无极回转度无极严净度无极坚强度无极兴盛度无极充满度无极为世度无极度世度无极无上度无极不乱度无极无怨度无极怨敌度无极摄持度无极无所摄持度无极报应度无极无报度无极自然度无极无所有度无极广普度无极华度无极无量度无极慕求度无极所厌度无极妙乐度无极无乐度无极乐闻持度无极生死长度无极无断度无极乐纯淑度无极禅度无极神通度无极世巧便度无极慈愍护度无极行哀度无极欢喜度无极劝护度无极劝邪见度无极劝正见度无极劝住见度无极劝无住度无极劝无侍度无极劝意度无极劝忍度无极造业度无极无所造业度无极有余度无极无余度无极佛兴盛度无极明度无极持住明度无极佛兴成就度无极意不忽度无极佛兴立在家度无极出家来度无极愍哀博闻来度无极出家不断戒度无极住神通度无极神通意不断度无极入欲度无极立度无极应进度无极众报度无极无报度无极无乐度无极时进度无极光明度无极无量光度无极报安光度无极不回还度无极娱乐度无极鲜洁度无极成世法度无极净世度无极成种度无极来成眷属度无极不坏眷属度无极除尘来净度无极观土度无极宣誓度无极无放逸度无极周旋度无极灭度度无极豪贵度无极理眷属度无极无所忘失度无极三十二相度无极顺时度无极知时度无极分别度无极顺世度无极边际度无极蠲除度无极金刚度无极造救度无极自然度无极伏魔度无极无退度无极一时度无极无所著度无极三昧度无极训诲度无极佛道度无极一切智度无极无余度无极有余度无极可止度无极诸佛度无极方便度无极愁戚度无极开化真陀度无极异度无极四意断度无极四神足度无极四禅度无极四意止度无极四谛度无极信根精进根意根智慧根定根度无极信力精进力意力定力智慧力度无极七觉意度无极八品道行度无极寂然度无极所观度无极乐明度无极来解脱度无极比丘圣众度无极八部会度无极归解度无极分别度无极别度度无极系解法度无极分别顺理度无极辩才度无极无厌度无极六度度无极眼耳鼻舌身心度无极愍他劝助度无极愍己度无极法度无极宜度无极剖判度无极劝乐度无极三脱门度无极异行度无极解他度无极勤用意度无极十种力度无极四无所畏度无极大哀度无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度无极自在度无极娱乐度无极难得自归度无极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度无极晓了方便度无极纯淑度无极见自然度无极三界行度无极观清白行度无极法种度无极八等度无极道迹往来不还无著度无极缘觉度无极菩萨度无极尽慧度无极无所生慧度无极建立慧度无极致天眼天耳心智自在见过世事知他心念神足漏尽六通度无极威仪度无极愍伤度无极行空度无极捐拾度无极灭度度无极变化度无极流布法教度无极分舍利度无极然其中名有重出者乃经中所载之旧文也)。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八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