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年。癸巳春。正月。戊辰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朝谒皇太后。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外藩二十七旗头目、厄鲁特部落进贡使臣、上表行庆贺礼。赐宴。公主福金以下、格格以上、及大臣命妇、赴皇太后宫朝贺。亦赐宴。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李燮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并进□山戊不□贡方物。宴赉如例。

  ○己巳。上幸内院。遍问中书姓名。见所粘小羽子、鲍通事等罪案。上曰。善人之名固垂后世。似此恶人之名、亦垂后世。语毕。赐茶随御午门。令两翼内直侍卫自紫禁城西华门、转而疾趋。有十人先至。赏首至者缎七疋。其余以次各赏有差。又谕内院诸臣曰。前闻兵部尚书明安达礼等、受贿一事、朕甚懑焉。虽虚实尚未可知。然若辈皆素所信任之人。若受贿果真、即朕亦不能自信矣。诸臣奏曰。诚如圣谕。

  ○庚午。谕三内院。朕稽历代圣君良臣、一心一德、克致太平。载诸史册、甚盛事也。朕自亲政以来。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顷经御史条奏。甚属详恳。朕思大小臣工、皆朕腹心手足。嗣后凡进奏本章。内院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等衙门、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其奏内事情、或未当者、可以顾问商酌。尔等传谕诸臣、务体朕怀。各竭公忠、尽除推诿。以绍一心一德之盛。

  ○吏科都给事中魏象枢奏言、人君御世之权、莫大于赏罚。国家察吏之典。不外乎黜陟。三年朝觐、名为大计、典甚重也。今当皇上躬亲大政、首举计典。恭请皇上面召各直省两司等官。凡三年中国赋之盈亏、民生之利害、官评之贤否、吏议之公私、许其逐一奏陈。称职者奖赏。不称职者处分。傥有支吾欺饰、容科道官指名纠参。庶计典昭明、而人心鼓励矣。下部速议。

  ○掌河南道监察御史朱鼎延奏言、自古帝王致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迩来灾异迭见、水旱频仍。民穷财尽、尤不可不深忧而熟计者。如黄屋细旃、所以壮皇居也。而民乃有栖身无所、风雨不蔽者。愿皇上居深宫而念民流离之苦。珍羞肥甘、所以适口也。而民乃有半菽不饱、枵腹堪怜者。愿皇上一举箸而思民供纳之艰。貂裘锦绣、所以适体也。而民乃有百结而嗟无衣者。愿皇上一服御而念民捉襟露肘、冒冻号寒之况。又有请者。满官左右御前、时领圣谕。祈自兹以后。俾汉臣亦得随班启奏。皇上临御之暇。询民生利病、商政事得失。于泰交盛治、未必无小补也。疏入。上是其言。

  ○辛未。谕内三院。近来言官条奏、多系细务。未见有规切朕躬者。朕一日万几、岂无未合天意、未顺人心之事。良由诸臣畏惮忌讳、不敢进谏耳。朕虽不德。于古帝王纳言容直、每怀欣慕。朕躬如有过失、诸臣须直谏无隐。即偶有未合、不妨再三开陈。庶得省改、力行正道希臻治平。进言切当者、必加旌奖。言之过戆者、亦不谴责。内三院即传与大小诸臣、俾咸悉朕意。

  ○壬申。授服阕庶吉士范廷元、为内翰林弘文院检讨。

  ○吏科都给事中魏象枢奏言三年大计、册报责在抚按。考察责在部院。纠拾责在科道总为澄清吏治也。查顺治四年。科道拾遗、被处者甚多今值圣政方新。拾遗一节、最为紧要。不宜藉端诬罔处分。科道以负皇上求言察吏之意。得上□日据奏、四年纠拾反坐言官。有坏吏治塞言路。以后科道纠拾官员、照大计一例处分。科道官有挟私妄纠者、着吏部都察院指实参奏。

  ○癸酉。顺天府进春

  ○免陕西庄浪、红城堡、及洮州卫、雹灾额赋有差。上幸内院。顾谓诸臣曰。向曾再三敕下都察院、令其条奏卿等所知。后复数加面谕乃至今竟一无建、白何耶又问明时票本之制如何。诸臣奏曰明时京官奏疏恭进会极门、中官转送御览毕。下内阁票拟。复呈御览合则照拟批红发出。否则御笔改正发出。上曰。今各部奏疏、但面承朕谕、回署录出、方送内院。其中或有差讹殊属未便。顷者都察院纠参吏部侍郎孙承泽、通政使司右参议董复、原令交吏部议覆。乃误传革职。朕日理万几、恐更有似此舛错者。若人命最重。傥轻重颠倒、致刑辟失宜、亦未可知。诸臣奏曰。诚如上谕。此非臣等所敢议也。唯上裁之。

  ○工科副理事官三都左给事中姚文然奏言、朝廷礼待大臣。平日则遇以恩。有罪亦存其体。自古帝王典籍及会典开载、并大清律例内有议功议贵之条盖以大臣虽有负朝廷之罪、而朝廷终不失待大臣之礼。臣见近日兵部满汉诸大臣皆因得罪、锁禁城门。窃以诸臣官列大僚、素蒙豢养。今值严冬冱寒、银铛被体。无论寝食艰难、日久成疾。且通衢大路、功贵大臣、免冠带锁、亵辱难堪。甚非所以广皇仁而存国体也。请嗣后大臣有犯、发刑部令人看守。待审明案定、治以应得之罪。则国法圣恩、并行不悖矣。得上□日、以后满汉诸臣、有犯贪恶重大事情、应发刑部审问者。在部守候、不必锁拏送门。审有实据。引律拟罪奏请处分。

  ○甲戌。孟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谕内三院、据定远大将军、和硕敬谨亲王等、差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硕代、前锋参领科尔昆奏捷云。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大军抵湘潭县。贼首伪将军马进忠等、率领马步兵、已遁往宝庆府。王与众将商议。将疲弱马匹、拨两翼委署梅勒章京二员、又每旗章京二员、每牛录甲兵四名、留后餧养。于二十一日、率领官兵、自湘潭县起身。向衡州府进发。二十二日、去衡山县三十里、前锋遇贼哨卒、追至衡山县。击败伪军门一员。伪副将五员。马步贼兵一千八百名。即于是夜兼程前进。二十三日、天未明、抵衡州。及明王率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等、向前正列阵间。贼兵即至。我兵各依所对之处衡入。贼兵大败。追杀二十余里。斩获甚多。得象四、马八百二十有奇。击败贼兵、约四万余。尔衙门转发钞传。

  ○召集议政王大臣、内三院、满汉九卿、命内大臣伯索尼、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传谕曰。各部院奏事、经朕面谕者、部臣识其所谕、回署录之票签、送内院照票批红发科。如此则错误必多。朕日理万几、何能记忆。前都察院参吏部侍郎孙承泽重听、通政使司参议董复年老、原令交吏部议覆。乃传上□日错误、俱革职。此尚易于改正。至于罪人生死、躯命攸关。误免、犹可。傥一时误杀、悔之何及。朕心惕然。今后如何始得详明、俾无舛错、合于大体。着定议具奏。于是诸王大臣议曰。圣谕诚然。今后各部院奏事、各臣照常面奏、候上览毕、退。上批满汉字上□日发内院、转发该科。其满洲事件、只有满字、无汉字者、亦只批满字。发内院、转发该衙门。其绿头牌奏、及口启等事、仍依旧制。从之。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丙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我皇上祀天飨庙、与升殿大典。体制尚有未备。臣愚以为燕居常服、及出军行幸、固宜从便。若遇朝祭大事。当酌古今之宜、定为一代之制。至于内外各官、莅事临民、亦与私居不同。宜并酌定体式、以肃观瞻。下所司确议。

  ○丁丑。调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陈名夏、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

  ○升户部副理事官尼雅汉、额伦、金达尔汉、常格、俱为本部理事官。

  ○兵部议覆、兵科给事中王廷谏疏言、盗贼恃窝主为巢窟。为窝主者、非地方豪恶、即投充庄头也。其力足以展辩、使举报者罹反坐之条。其势足以庇护、使考问者获违禁之罪。即欲严行搜捕、而势有不能也。自今以后、凡拏获贼盗、即追问窝家、既得窝家、即依律究治。如系庄头、及投充人等、该地方官、即行擒拏解部。仍行保甲、严加搜捕、务靖根株。则盗贼自息矣。从之。

  ○内翰林弘文院修撰麻勒吉等奏言刑罚者、乃人君惩恶劝善、治世之大权也。今屡颁恩诏、除十恶大罪外、皆与宥免。臣等以为、诏赦出于一时之喜庆。而法者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欧阳修曰。信义行于君子。刑戮加于小人。王通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且从检诏赦、除十恶不赦外。其斩绞流徒等罪、不过减等、以示恩耳。若全赦其罪。是恶人得以幸免。而受恶人之害者、反抱怨莫伸。则恶何由而惩。善何由而劝哉。请以后、凡有诏赦、俱从减等之例。则皇仁国法、并行而无碍也。下所司议。

  ○戊寅。上御太和殿。赐达赖喇嘛等宴。

  ○工科给事中朱允显奏言臣前具有请开经筵一疏、礼臣覆以文华殿修成为期。窃以天下之治、由乎君德。而君德之成、本于经筵。讲幄之设、历代首重。我皇上以尧舜自期。动合古道。此时正宜好学深思、俯咨下问。伏祈敕部、不必待文华殿告成。广选满汉儒臣、召见便殿。朝夕考究。于经史之外、随事询访。吏治何以循良。钱粮何以清楚。刑罚何以平允。制度何以美备。天下何以利而无害。百姓何以安而无危。有所开陈、即见之行事。将见圣德日隆。合天意而快人心。万世无疆之业、在此举也。报闻。

  ○己卯。谕刑部、李应试等、以罪恶正法。其兄弟子孙亲戚、皆免拏问。令改恶迁善、务为良民。尔部即行传谕。

  ○科尔沁国和硕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等、以其随从人员服色为请。理藩院以闻。得上□日、太宗皇帝时、外藩原无护卫。今不可令用护卫服色。糚蟒貂皮、概不得服。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会同理藩院议、外藩蒙古亲王以下、公以上、随从人。服用貂皮、猞狸狲、蟒糚缎、亲王应准十六人。郡王、十二人。贝勒、八人。贝子、六人。公、四人。疏入。得上□日、不戴护卫等翎。其服色、准照在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随从人例。

  ○庚辰。命随征多罗贝勒吞齐、为定远大将军。统征巢□刀湖南大军。敕谕多罗贝勒吞齐以下、及夸兰大以上各官曰。我朝用兵。俱以全力。克敌制胜。此尔等所悉知者。尔等此番、昼夜疾趋二百三十里、以致士马疲劳。此大失也。嗣后诸事、悉与夸兰大等以上、共相商酌敬慎而行。如值渠寇应分遣众兵者、则于固山额真公韩岱、伊尔德二人内、遣一人。其一人、毋使离尔贝勒吞齐左右。此外量有分遣者、则于蒙古固山额真、护军统领、夸兰大内、择可为帅者遣之。其一贝勒、两贝子、勿遣离尔所。尔贝勒吞齐、率本旗护军、居中而营。贝勒巴思汉、贝子扎喀纳、穆尔祜、公韩岱、伊尔德、当各领护卫及亲军、同贝勒吞齐军于一处。其提问章京马尔泰、侍卫阿进、土雷等、宜加详鞫。有坠马被重创、情有可原者、执解来京。如果情无可原、弃主奔溃者、即就彼处正法。

  ○敕谕护军统领阿尔津等曰。尔等率师、可往会湖南大军。或踵大军所去之路。或从捷径而行。尔等可择便以往。既会大军、将尔等所领敕印、付贝勒吞齐收贮。尔阿尔津、当同韩岱、伊尔德与贝勒同营。凡事共相商酌而行。

  ○敕谕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吞齐、固山额真公韩岱、伊尔德等曰。兹遣护军统领阿尔津等、统兵往会尔军。俟其到日、其所给阿尔津敕印、尔贝勒收贮。可令阿尔津驻尔营内。诸事与韩岱、伊尔德、阿尔津等、会议而行。如分兵他出、此三人或遣一人。或二人。须留一人、毋离尔所。

  ○以故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索尔和子赫色、一等阿达哈哈番阿禄子硕色、三等阿达哈哈番衮储思兄之孙噶尔麻、三等精奇尼哈番希福子祁塔特、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绰贝子齐墨克图、各袭职。

  ○以故二等阿达哈哈番塞棱职、令其弟拜他喇布勒哈番索诺木袭之。合为一等阿达哈哈番、仍带一拖沙喇哈番。

  ○谕六科、朕惟内外本章、关系民生国计。岂宜迟延时日。旧例下部院等衙门本章、六科逐月注销。立法甚善。今六部等衙门、速完者固有之。久延者亦不少。如往年部臣稽迟钦件、朕察出罚治。而科臣竟不预行摘参。又不具奏认罪。已职不尽、何以纠人。着六科将六部都察院从前奉上□日应销事件、挨顺年月、各造清册进呈。以后逐月造册进呈、俱照旧例、严行注销。应催完者催完。应摘参者摘参。务使各衙门承行事件、刻期注销。其行各督抚按者、亦定限报完。必内无留滞。外无推诿。庶职掌不负。政治有裨。若瞻徇容隐、罪必不宥。

  ○升詹事府詹事薛所蕴为内翰林弘文院学士。太仆寺卿黄熙允、为刑部右侍郎。

  ○升卫辉府知府沈奕琛、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彰卫怀河兴屯道。真定府同知胡士梅、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开归南汝兴屯道。

  ○工科都给事中刘显绩奏言、自古帝王。左史记言。右史记动。期昭示当时、垂法后世。我皇上种种美政史不胜书。乞仿前代设立记注官。凡有诏谕、及诸臣启奏、皇上一言一动、随事直书、存贮内院。以为圣子神孙、万世法则。报闻。

  ○辛巳。上幸内院阅会典、问大学士范文程等曰。凡定各项条例、会典可。备载否。文程等奏曰。备载。上览吏部覆重犯塔八未获疏问大学士陈之遴、陈名夏曰。黄膘李三、一小民耳。廷臣畏惮、不敢举发、其故何也。陈之遴等奏曰如讦奏其事、皇上睿明、即行正法、诚善。傥宥其死、则讦奏之人、必隐受其害、是以畏而不敢言耳。上曰。身为大臣、见此巨恶、不以奏闻。乃瞻顾利害、岂忠臣耶。之遴不能对。是日、赐内院满汉大学士、六部汉尚书宴于中和殿奏满汉乐。

  ○壬午。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癸未。宴达赖喇嘛等于太和殿。赐金器、彩缎、鞍马等物有差。

  ○郧阳抚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兆麟、以病乞归允之。

  ○甲申。礼部奏言、凡外藩部长客臣、初次来京、间有奉上

  □日令亲王郡王筵宴者。今达赖喇嘛初次来京、诸王应否筵宴得上□日、达赖喇嘛一行、诸王依次设宴、就彼馆舍款之。

  ○乙酉。上幸内院、谓大学士洪承畴、范文程、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陈之遴等曰。顷乱法被诛之黄膘李三、一细民耳而住居之外复多造房屋、每间修饰整齐、其故何也。承畴对曰。其修造房屋、分照六部。或某部人至、或自外来、有事于某部者、即延入某部房内。上曰。以一细民、而越分妄行如此。故天使之败。致他案发觉、得置于法耳。又曰。凡人恶贯满盈、不久自败。因言及固山额真谭泰曰。可惜。朕亦尝宠爱之、但渠行事僣越、是亦自殒其躯也。

  ○丙戌。升福建提标中军副将侯全、为延平府城守副将

  ○以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充纂修太宗实录总裁官。

  ○以多罗额驸内铎、为议政大臣。

  ○降补原任户部左侍郎戴明说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汝南道。

  ○大学士范文程等奏言、治天下首在用人。内而部院卿寺。外而总督抚镇、皆佐皇上经理天下之大臣也。今奉上□日会推、诸臣敢不公慎。但顷刻商酌、势难详确。况拘于资格品序。其中有堪任乾有不堪任者。势不得不用一人。及用后坏事、又诿以会同推举竟无任其咎者。臣等窃谓与其取定于顷刻、何如抡备于平时。乞敕部院三品以上大臣、各举所知。不论满汉新旧不拘资格大小、不避亲疎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堪任何官。开列实迹。疏名保举。各具专本奏闻。一官可举数官。数官可举一官。皇上将所举姓名。汇置御前。不时召对、察其议论。核其行事。并视其举主何如人。则堪任与否早在圣鉴中矣。遇有缺出、公同会推开坐职名、并保举官姓名、请皇上简用。若用后。称职、量其效之大小、保举官加以优典。若不称职、亦量其罪之大小、保举官议以连坐。此法实行、则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从之。

  ○丁亥。刑部奏言九年十一月内、臣部奉上谕。凡有以冤枉叩阍、朕令议奏者、尔部必执原议。其复控情节竟不准理。如前者以户部启心郎布丹之罪、复令再议。乃偏执如故。及观其案卷、拟罪实属太过。诸如此类、朕于尔部、大失所望。钦此。随经臣部查得前处分巴哈纳等一案、未经分别赦前赦后。嗣布丹叩阍、已经覆议。巴哈纳等亦应覆议。奉有俞上□日。臣等议得巴哈纳、应复所革觉罗。硕詹、车克、王国光、止应各罚银五十两。削一拖沙喇哈番。复其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及赎身银两。祝世允、止应罚银五十两。给还赎身银两复职。硕色还其拖沙喇哈番从之。

  ○戊子。上幸御马厂。阅视马匹。观睿王、及一等侍卫巴哈之甲胄。谓大学士范文程等曰。兵器固不可不备。然戈甲虽备亦不可徒恃军威。军威虽盛、而德政不足以合天心、顺民望、亦不可也文程奏曰。诚如上谕。

  ○达赖喇嘛奏言、此地水土不宜身既病、从人亦病请告归。上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具奏。寻议、喇嘛、原系特召当询其情事。其言宜于我则从。不宜于我则已。傥不一加询问、使喇嘛含愠而去。则外国喀尔喀、厄鲁特必叛。一议、不宜询问喇嘛。若询之而不用其言、喇嘛当益含愠而去。我朝荷天之佑。征服各处、以成大业。当年并无喇嘛也。喇嘛既系特召。当赐以金银缎币、酌封名号、给之册印。不加询问为便。奏入。上曰。不必询问事情、止令部臣往谕喇嘛、所云水土不宜良是。但我等始至、亦尝以水土不宜而病。后乃相宜。今喇嘛既来、且留此。从容往代噶。待草青时、更召外藩王贝勒等、与喇嘛相会。

  ○己丑。遣广西道监察御史白尚登、巡按湖南。山东道监察御史苏铣、巡按山西。

  ○庚寅。以兵部尚书金之俊、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升工部左侍郎刘昌、为本部尚书。

  ○补原任登莱巡抚朱国柱、仍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

  ○赠大学士希福太保。荫一子中书舍人。谥文简。立碑。

  ○予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绰贝祭、立碑如例。

  ○壬辰。补原任内翰林秘书院编修卓彝原官。

  ○升工科左给事中姚文然、为兵科都给事中。转户科右给事中周之桂、为刑科左给事中。补原任工科给事中许作梅、为吏科给事中。改授庶吉士郭一鹗、为吏科给事中。周曾发、为户科给事中。季开生、为礼科给事中。林云京、为刑科给事中。

  ○增设吏部验封稽勋二司员外郎、各一员。

  ○癸巳。上幸内院、阅吏部大计疏、谓大学士范文程等曰。贪吏何其多也。此辈平时侵渔小民、当兹大察之年。亦应戒慎。文程奏曰。彼平居未仕时、亦知贪吏不可为。一登仕籍、则见利智氏矣。上曰。此由平素不能正心之故也。苟识见既明、持守有定、安能为货利摇夺。众皆顿首称善。

  ○更定多罗贝勒以下、及品官□山戊不□支俸禄。宗室贝勒、银二千五百两。固山贝子、一千三百两。镇国公、七百两。辅国公、四百两。一等镇国将军、三百两。二等镇国将军、二百七十五两。三等镇国将军、二百五十两。一等辅国将军、二百二十两。二等辅国将军、二百两。三等辅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一等奉国将军、一百五十两。二等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五两。三等奉国将军、一百两。奉恩将军、七十五两。异姓一等公、七百两。二等公、六百八十五两。三等公、六百六十两。一等侯、兼一拖沙喇哈番、六百三十五两。一等侯、六百一十两。二等侯、五百八十五两。三等侯、五百六十两。一等伯、兼一拖沙喇哈番、五百三十五两。一等伯、五百一十两。二等伯、四百八十五两。三等伯、四百六十两。一等精奇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四百三十五两。一等精奇尼哈番、四百一十两。二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八十五两。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六十两。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三百三十五两。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三百一十两。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二百八十五两。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二百六十两。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二百三十五两。一等阿达哈哈番、二百一十两。二等阿达哈哈番、一百八十五两。三等阿达哈哈番、一百六十两。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一百三十五两。拜他喇布勒哈番、一百一十两。拖沙喇哈番、八十五两。固山额真、尚书、一百八十两。梅勒章京、侍郎、一百五十五两。甲喇章京、理事官、一等侍卫、一百三十两。牛录章京、副理事官、二等侍卫、一百五两。拖沙喇哈番品级官、三等侍卫、八十两。护军校、骁骑校、他赤哈哈番、六十两。七品等官、四十五两。八品等官、四十两。其禄米照俸银、一两支给一斛。

  ○大计天下大小官员、副使刘应锡等、九百六十九员。各革职、降调、致仕有差。

  ○乙未。补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李森先原官。

  ○裁广东广州、肇庆、二府捕盗通判。

  ○谕礼部、闻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及诸色人等。年当幼少。皆踢石球为戏。本朝平素学习艺业。骑射之暇、旁涉书史。各该旗牛录、及包衣牛录、即行严禁。

  ○丙申。上幸内院、阅通鉴、至唐武则天事。谓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等曰。唐高宗、以其父太宗时之才人为后、无耻之甚。且武则天种种秽行、不可胜言。又问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对曰。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俱属贤君。上曰。此数君者、又孰优。名夏曰。唐太宗似过之。上曰。岂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文程等奏曰。诚如圣谕。

  ○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张凤翔、以年老致仕。命驰驿归里。

  ○升山东兖州府知府白秉真、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兼右参议兖青等处兴屯道。济南府同知戴圣聪、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管布政使司右参议事、济东等处兴屯道。

  ○复设扬州府西河船政同知。

  ○丁酉。万寿节、遣官祭太庙、福陵、昭陵。

  ○遣官祭东岳、城隍真武之神。

  ○是日上御太和殿。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赐宴毕命学士图海、召大学士陈名夏至。上问天下何以治、何以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名夏对曰。皇上如天、上心即天心也。天下治平惟在皇上。皇上欲致天下治平、惟在一心。心乎治平、则治平矣。上曰。然。其道如何。名夏奏曰。治天下无他道、惟在用人。得人则治。不得人则乱。上曰。然得人如何。名夏奏曰。知人甚难、然所以知之亦易。今诚于群臣中择素有德望者、常赐召见访问。则天下人心鼓舞、无不欲宣力效能者矣。上又曰。唐朝家法、保以甚丑。名夏奏曰。由太宗家法未善、故致女主擅国、祸乱蔓延。然贞观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上又曰。黄膘李三、为民大害。诸臣畏不敢言。鞫审之日、甯完我、陈之遴、默无一语。叔和硕郑亲王诘责之。之遴始云。李三巨恶、诛之则已。傥不行正法、之遴必被陷害。观之遴此言。岂非重身家性命乎。名夏奏曰。李三虽恶、一御史足以治之。臣等叨为朝廷大臣、发奸摘伏、非臣所司。且李三广通线索、言出祸随、顾惜身家、亦人之恒情也。今皇上日召见臣等。满汉一体、视如家人父子。自今以后诸臣必同心报国、不复有所顾惜矣。上又曰。人君之有天下、非图逸豫乃身。当孜孜爱民、以一身治天下也。若徒身耽逸乐、又安望天下治平。惟勤劳其身以茂臻上理、誉流青史、顾不美欤。然朕虽勤于图治、岂遂无过失。专赖卿等、匡其不逮。傥朕躬有过、慎勿讳言。名夏奏曰。皇上宠眷诸臣、常加诫谕、人心大不同于曩时。况臣受皇上厚恩岂甘缄默。但恐指陈过当耳。上又曰。李三、孑然小民何以官民皆惮之。名夏奏曰。李三、诚非大害。官民果实畏之。盖都城五方杂处、如李三者、尚不乏人。今日一李三正法、明日又一李三出矣。李三与各衙门胥役、结纳最广。故使人皆惮之。其要莫如拔本塞源、令人皆凛凛不敢效尤。彼李三者、何足论也。上曰。李三一小人。勿谓朕屡言及之。朕之所以屡言者、欲诸臣改心易虑。有所见闻、即行陈奏耳。朕自今以后、不复更言李三矣。又曰。治天下大道、已略言之。更言其小者、如喇嘛竖旗动言逐鬼。朕想彼安能逐鬼、不过欲惑人心耳。名夏奏曰。皇上此言、真洞晰千载之迷。尝谓有道之世、其鬼不灵。光天化日、岂有逐鬼之事。上又曰。朕思孝子顺孙、追念祖父母、父母、欲展己诚、延请僧道尽心焉耳。岂真能作福耶。名夏奏曰。若果有学识之人、必不肯延僧道。为此者、多小民耳。以其爱亲之诚、故圣王不禁。上曰。尔可将朕言、传谕陈之遴、甯完我、知之。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