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天下事物极必反,有汉儒的泥古,就有魏晋人的讲玄学。有佛学的偏于出世,就有宋学的反之而为入世。

宋学的巨子,当推周、程、张、朱。周子名敦颐,道州人。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其大意,以为无极而太极。注533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因其一动一静,而生五种物质,是为五行,再以此为原质,组成万物。人亦是万物之一,所以其性五端皆具。注534但其所受之质,不能无所偏胜,所以人之性,亦不能无所偏。当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张子名载,陕西郿(méi)县横渠镇人。他把宇宙万物,看成一汇。物的成毁,就是气的聚散。由聚而散,为气的消极作用,是为鬼。由散而聚,为气的积极作用,是为神。所以鬼神就在万物的本身,而幽明只是一理。气是一种物质。各种物质相互之间,本有其好恶迎拒的。人亦气所组成,所以对于他物,亦有其好恶迎拒,此为物欲的根源。此等好恶,不必都能合理。所以张子分性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而说人当变化其气质。周、张二子所发明的,都是很精妙的一元论。二程所发明,则较近于实行方面。二程是弟兄。洛阳人,大程名颢,小程名颐。大程主“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小程则又提出格物,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子名熹。他原籍婺(wù)源,而居于闽,所以周、程、张、朱之学,亦称为濂、洛、关、闽。注535朱子之学,是承小程之绪的。他读书极博,制行极谨严。对于宋代诸家之说,都有所批评,而能折衷去取,所以称为宋学的集大成。但同时有金溪陆九渊,以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为支离。他说心为物欲所蔽,则物理无从格起,所以主张先发人本心之明。大抵陆子之说,是为天分高,能直探本原的人说法的。朱子之说,则为天分平常,须积渐而致的人说法的。然正惟天分高,然后逐事检点,不虑其忘却本原;亦惟天分平常,必先使他心有所主。所以清代的章学诚说:朱陆是千古不能无的同异,亦是千古不可无的同异。以上所说,是宋学中最重要的几个人。此外在北宋时,还有邵雍,则其学主于术数。南宋时,张栻(shì)、吕祖谦和朱熹,同称乾淳三先生。注536祖谦喜讲史学。永嘉的陈傅良、叶适,永康的陈亮,都受其影响。其说较近于事功。讲宋学的人,不认为正宗。然实亦互相出入。宋学家反对释氏。他们说“释氏本心,吾徒本天”。而他们所谓天,就是理,所以其学称为理学,尊信其说的人,以为其说直接孔、孟;而孔、孟之道,则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传下来的,所以又称为道学。后来的考据家,则谓宋学的根源,是《先天》、《太极》两图;而此两图,都是出于宋初华山道士陈抟(tuán)的,所以说宋学实出道家。注537又有因宋儒好谈心性,以为实是释氏变相的。然后一时代的学问,对于前一时代的学问,虽加反对,势不能不摄取其精华;而学问的渊源,和其后来的发展、成就,也并无多大的关系,往往有其源是一,其流则判然为两的。所以此等说,都无足计较。宋学总不失为一种独立而有特色的学术。

清代的汉学家,对于宋学,排斥颇力。其实考据之学的根源,亦是从宋代来的。宋儒中如著《困学纪闻》的王应麟,著《日钞》的黄震,都是对于考据很有功夫的。所以宋朝人对于史学,亦很有成绩。自唐以后,正史必出于合众纂修,已成通例。只有宋代,《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所独撰;《新唐书》为修及宋祁所合撰。虽出两人之手,亦去独撰的不远。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自战国迄于五代,为编年史中的巨著。朱子因之而作《纲目》,虽其编纂不如《通鉴》的完善,而其体例,则确较《通鉴》为优。注538袁枢又因《通鉴》而作《纪事本末》,为史书开一新体。马端临因《通典》而作《文献通考》。其事实的搜辑,实较《通典》为备;而门类的分析,亦较详。郑樵包括历代的史书而作《通志》,虽其编纂未善,然论其体例,确亦能囊括古今,删除重复的。而二十略中,尤多前人未及注意之点。注539此外宋朝人对于当代的史料,搜辑之富,亦为他时代所不及。而史事的考证和金石之学,亦始自宋人。注540

唐朝虽为古文创作时代,其实当时通行的仍是骈文。至于宋朝,则古文大盛。如欧阳修、王安石、三苏父子、曾巩等,都为极有名的作家。宋朝人的骈文,亦生动流利,和唐以前人所作,虽凝重而不免失之板滞的不同。诗,亦于唐人之外,别开新径。唐人善写景,宋人则善言情。比较起来,自然是唐诗含蓄而有余味。然而宋人亦可谓能开拓诗的境界,有许多在唐代不入诗的事物,至此都做入诗中了。词则宋代尤推独绝,南北宋都有名家。宋学家是讲究道理,不注重词华的。所以禅家的语录,宋学家亦盛行使用。又其时平民文学,甚为发达。说话之业甚盛。后来笔之于书,就是所谓平话体的小说了。

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要特别保存得长久的,则刻之于金石。不论金石和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汉魏的《石经》,还是如此。但是后来渐有摹拓之事。摹拓既兴,则刻之于木,自较刻之于石,为简易而省费。据明代陆深所著的《河汾燕间录》,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五九〇年——敕天下废像遗经,悉令雕板。这是我国印刷术见于记载之始。然当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所以其时的书,还多是钞本,得书尚觉艰难。至公元九〇八年,即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才请令国子监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是为官家刻书之始。此后官刻和私人为流传而刻,书贾为牟利而刻的就日多。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活字板是宋代毕昇(shēng)所创,事在仁宗庆历中——公元一〇四一至四八年——其时字以泥制。到明代,无锡华氏,才改用铜制。注541

【注释】

注533 无极而太极,就是说太极无从追溯其由来的意思。即太极亦是合阴阳两种现象而立名,阴阳亦不过归纳各种现象的两个观念,并非实有其物。阴阳且非实体,无极太极,更不必说了。

注534 五端,谓仁、义、礼、智、信。汉儒五行之说,以仁配木,礼配火,信配土,义配金,智配水。

注535 濂溪,本在道州,即今湖南道县,为潇水的支流。敦颐后居江西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敦颐即以其故乡濂溪之名名之。学者因称为濂溪先生。

注536 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乾道自一一六五至七三年,淳熙自一一七四至八九年。

注537 《太极图》为众所共知,不必再说。邵子的《先天次序图》如右:其图以白处代《易经》的阳画(--),黑处代易经的阴画(--)。最下一层为太极,是不能分白黑的,图上的白色,不作为白色看。第二层为两仪。第三层为四象。至第四层则成八卦。合二三四三层观之,其次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又八卦的方位:旧说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邵子说:这是文王所改,是后天卦位。邵子所传的图,则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说这是先天方位,伏羲所定。案邵子的哲学,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如此递推下去的。其《先天次序图》,表现这种思想。其《卦位图》,则赞成他的人说: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自然和天地造化相合。

注538 《通鉴》事实甚繁,苦于无从检阅。司马光因此另编《目录》三十卷。然《目录》与本书,分而为二;而小事《目录》中又不能尽载,检阅仍苦不便。朱子因此而创纲目之例。纲用大书,目用分注。要检查的,只要看其纲就得了。《纲目》一书,朱子仅发凡起例,其编纂则属之天台赵师渊。师渊编辑得不甚精善。所以考求事实的人,都据《通鉴》而不据《纲目》。但编纂尽善与否是一事,体例的善否,又是一事。论事实的考订去取,《纲目》确不如《通鉴》之精,论体例则《纲目》确较《通鉴》为善。试取两书,略一翻阅便知。

注539 二十略里,《氏族》、《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为略,是前此史志所无的。

注540 考证之学,如刘攽(bān)、刘奉世的《两汉书刊误》,吴缜的《新唐书纠缪》等。金石之学,如欧阳修的《集古录》等。

注541 可参看孙毓(yù)修《中国雕板源流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